识字6教学设计

2020-03-02 16:10: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六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教材解读及教学设想: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⑶”与“识字”、“课文”和练习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有以下几种形式:

词串识字:包括 “识字”

1、

2、

5、6课。 看图会意识字:包括“识字”

3、7两课。 形声字归类识字:包括“识字”

4、8两课 随文识字:课文1——23课

所谓“词串识字”是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如本课“识字6”(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课文选择了北方草原、东海之滨、南国海岛、西部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串连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篇\"准韵文\"。所要描述的是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

这组词串的排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四行分别为祖国的四个典型区域:塞北草原、江南海滨、南国海岛、西藏高原,其行程方向为:北→东→南→西。而除骏马对杏花略显不够工稳,其中一

二、三四又分明两两相对。

若按列来读自然又是一番发现:每一列词语都属一类:第一列:区域的代表事物(塞北的骏马、江南的杏花、海岛的椰树、高原的牦牛);第二列:各区域的典型气候特点(塞北多秋风,江南多春雨、海岛多骄阳、高原多冰雪);第三列:概括了我国的地貌特征:西高东低、南热北冷。

配合词串,课文有四幅插图:第一幅:秋日的草原,天高云淡,“疾风知劲草”,更显骏马的潇洒。随那奔腾的马群涌来的还有那悠扬的马头琴声,腾格尔的《我的家》早已萦于耳际。而孩子们更多的可能回忆起去年的《草原的早晨》。第二幅:一幅优美的水乡图,自然使孩子们想起《水乡歌》。而那烟雨蒙蒙中,又有多少吟诵江南的诗句如丝如云般牵着你的心儿,醉心于此。第三幅:经典的南国风情,对于北方的孩子们来说,那是一个天堂一样美丽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寒冷,有的只是骄阳和白沙,还有那像传说一样神奇的清凉的椰子。

第四幅:绵延的雪山本身就是一种神圣,那“长发”的牦牛更让她有了一份圣洁。“高处不胜寒”啊!如果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便弥补地域带来的陌生。当然如果介入多媒体,一切会更丰富起来。

本篇课文这样安排目的有四:一是让学生在韵语中识字,便于记忆;二是通过词语与插图匹配,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三是让儿童诵读,就像在诵读一首小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四是“积词成句,积句成章”,为阅读做铺垫。词与词之间留有空白,学生朗读时,把一个个各具意义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结合的可能加以联属或预测,形成整体快读的能力。

基于以上解读,特制订一下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图画正确流利朗读词串,感受词串的韵律美;正确规范书写“塞、骄、岛”三个生字。

2.了解词串内容,想象词串描述的情景,并能用上词串中的词语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串,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习词串首先要把每个词读正确,看准拼音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读书,读的时候画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开始读吧。 学生自由读书

(2)读完的同学请坐直,示意老师。同桌互相读也能帮助我们纠正读音,读的时候声音轻一些,同桌听到就行。如果同位都读对了为他竖起大拇指,有不正确的,替他纠正一下。

同桌互相读书。

(3)检查读书,了解学情。

①好,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得到了对方的大拇指,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都正确了没有。

电脑出示: 分别指3名读词串

(可以从字音准确、字音好听等方面评价)

②按照顺序大家都会读了,打乱顺序大家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读,每个同学读一个词,读完就坐下。火车火车哪里开?

电脑随机出示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可以从火车开的真稳,火车开的快一些,真不错看来大家都能读准字音了等几个方面评价学生读书)

③电脑出示这首词串,学生完整的齐读词串。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进一步熟化拼读技能】 2.学习本课生字。

大家借助拼音读准了字音,看这里面啊有三个生字宝宝,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记住他们的样子。你是怎样如何记住这三个字?说说你的好方法。

预设一:“岛” (1)鸟的横变成山 电脑出示:鸟——岛

(2)这是什么方法?(换一换的方法) (3)古人为什么这么造这个字呢?

学生说理由

教师补充:

电脑出示:海岛图——被海水包围的陆地就是“海岛”,远看像山一样,也只有鸟类才能到达这里,所以,“岛”的上面是鸟字头,下面是山。

预设二:“塞”

谁再来说说你还记住了哪个字? 汇报交流:寒——塞

你还有什么方法?赛——塞 预设:“骄”

“骄阳”的骄你是如何记住的? 汇报交流:桥——骄 娇——骄 (4)齐读本课生字。

(5)给你喜欢的字找个朋友,组个词吧。 (6)让我们再来读这几个生字,记在脑子里。

【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探究汉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3.感知词串内容。 (1)这些词串非常有趣,里面藏了不少小秘密,老师请你自己读一读,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读词串

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评价:你太了不起了,你发现了词串排列的规律) (2)你知道这些地方在祖国哪里吗? 电脑出示:中国地形图:

在地图上方向是这样规定的:上面是北方。下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我们中国就像一只雄鸡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北面有闻名世界的长城。 “塞北”——指的是长城以北。

这是中国第一长河长江,长江以南的就是“江南”。

本文中的“海岛”是指在祖国的南方,这些被海水包围的陆地,这里是我们的宝岛,哪个省?

“高原”——这块颜色深的地方就是?(高原)这里是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就在这里。

小结:在我们祖国北方有? 长江中下游以南是?祖国的南方是?西部有?这些地方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气候不同,景色各异,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感受读出来呢?

【在自主朗读中,发现词串排列规律,借助中国地形图感知词串内容。】

(二)精读理解,想象情景。

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读书的小窍门,我们读书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象词语描述的画面。心中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就能读好,不信咱们来试一试。

1.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行,感受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读完了坐好,示意老师。 (1)谁来说一说你读第一行的时候脑海里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图画内容

(2)电脑出示图片,理解“骏马”(像这样跑得快的马就是骏马) (3)谁来读一读这一行?

指5名以上同学情感朗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骏马在奔驰;仿佛看到了草原的辽阔) (4)同学们现在你能把美好的塞北风光介绍给老师们吗?

电脑出示:在塞北的大草原上,秋风_________骏马________(学生介绍,师评价) 2.现在我们将离开草原,去感受一下烟雨蒙蒙的江南,老师是北方人,我第一次来到江南,哪位小朋友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咱们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啊?

(1)学生介绍江南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江南可真美啊,能想着这样的画面读读第二行吗?

指名读

(评价:江南的雨淋在身上真舒服啊;江南的花可真美啊!;江南还诗情画意呢;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江南清新温柔的美)

(3)江南的美和塞北有所不同,听老师是这样读的。 师范读

(4)谁能试着读一读前两行。 指名读

(5)男女生分角色读前两行。(男女生合作一起来,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3.老师感受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我相信后两行你也一定能读好,请你自己来读后两行。 (1)学生读书 (谁来读第三行)

(2)你觉得海岛上有什么? 理解“骄阳” (3)出示海岛图片

(4)来到海岛上你最想干什么?

(5)谁来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一下你的心情。 4.当海岛上骄阳似火的时候,高原却是另一番景象。 电脑出示:高原图 (1)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冰雪——

牦牛——牛的一种,从字也能看出毛较长,耐寒。被称为“高原之舟”。 (2)谁来读一读这一行。

(高原带给我们的是高原壮阔的美。) 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一起读一读。(齐读)

(3)现在你能连起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海岛、高原奇异的风光吗? 电脑出示:海岛上, 骄阳 ________椰树________ 高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想象词串描述的画面,通过插图与词语相匹配,进一步识记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词串所描述的情景。借助语境识字,培养其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5.祖国真美啊。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完整的再读一读词串。

(三)积累拓展,书写训练

1.同学们记住了图画,记住了词串,记住了本课的生字,如何才能把生字写美观呢? 汇报交流::

塞——宝盖头写在上格中间,两横写在线上面,这个字就能写好看了。 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马的横做偏旁是变成提。 岛——半包围结构,鸟横变成山,鸟大山要小。 2.下面大家拿出田字格,练习写一写。 (补白+仿写) 3.点评。

先看对不对,再评好不好。

(4)拿出书法用纸,完成你的作品。

【遵循“观察范字一补白、仿写一反馈评议一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通过“书法作品”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书写兴趣。】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doc》
识字6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