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2020-03-03 05:35: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新沂市王楼中学 董敏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多种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自己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如:分层分组以优辅差、精心选择教材、及时反馈和评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分层 分组 教材 教学手段 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先声夺人的气势就是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更新,一时间课堂形式花样翻新,“自主“、“研究”充斥了课堂,《信息技术基础》总编李艺教授在新课程开设后不久,就看到课堂繁华背后存着隐患,他多次提出,“现在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超前于内容,形式超前于内容,玩花样儿多,浪费时间的情况较多,„„我们要追求内容充实、效率高的课堂。”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哪些因素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比值。课堂教学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宏观的如社会经济、学校氛围、教学条件,微观的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通过多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共享给大家,以促共同进步。

一、分层分组,以优辅差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届高一新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受到各校计算机软、硬件、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经常会因为某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苦恼:同样的知识或操作,有的学生学一遍就会,而有的学生却需要二遍、三遍,甚至需要多遍才能掌握。教师重复教学,努力减少了差生和优生间的差距,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效率低下,挫伤了优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创新能力,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所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那如何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经过大量地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分层分组,以优辅差”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分层,在开学初对高一新生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情况,根据他们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进行分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操作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能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创新能力欠缺。

第三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高,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领悟能力、创新能力较强。

其次是分组,按照上述的分层标准把全班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采取“强弱搭配”即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组合、分组。我校两个微机室,每室48台电脑,每排8个电脑共6排,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优差相间的顺序排位。

再次,分组后通过组员推荐,选出各小组组长。组长在教学中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他可以协调组员关系,收集教师课堂讨论结果,课堂电子作业,反馈本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差生不能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利用小组优生辅导差生,既可以采取左右辅导,也可允许下位自由辅导,通过组内相互协作,不仅迅速提高差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优生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拓展知识、创新学习留有一定时间。分层分组同时可以促进组与组公平竞争,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某些教学内容需要小组活动,如:学习网络搜索引擎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成的小组,给小组分配不同任务,A组利用搜狐、B组用百度、C组用新浪„„等不同搜索引擎搜索相同关键词,六个小组同时搜索,再从小组反馈的情况,了解这几种引擎的特点,并能对他们进行分类。通过小组活动,节省了六分之五的时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另外,学期初的分层分组不是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采取一学期一变化或几个月一变化对学生进行再次分层分组。

分层分组、以优辅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新课改理念,解决了因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别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二、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源,不需要教师照本宣科。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与初中现行的技术性教材相比,跨度大,衔接有断层,而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依赖性很强,面对新教材有点无所矢从,仍然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不加选择,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不注重学习方法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曾见到这样一幕:一位教师控制学生屏幕正“全神贯注”地讲解,而学生,有的“两眼无神”呆看屏幕,有的一副无聊的样子,还有一位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小说,明显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上信息课还不如看小说,这和现实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教教材”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教学反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新课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取合。既要做到立足于教材,又要做到突破材。针对我校情况,我完全打乱教材,大胆地改变教材的章节顺序,如:选择理论知识较强的内容在教室上课,上机操作实践在机房上课。这样避免了因教师在机房讲解过多理论知识,而频繁控制学生屏幕,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的理解,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再如: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接受;而信息的编程加和智能化加工操作和理解都较难,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接触过,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按教材顺序讲解,学生会因为计算机知识没有铺垫,自信心不足,对编程畏难情绪,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编程的信心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先讲“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再讲“信息获取”及网络相关知识、“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及网页制作,最后讲解“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这样选择教材虽然把原教材变得“面目全非”,但遵循一个先易后难知识掌握的规律性,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也更易于展开。当学生对教材所有章节全部掌握,再按教材的提到的信息概念,信息获取、加工、集成与交流的顺序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于教材每节内容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哪些适合上机实践,哪些适合课后探索,哪些需要自学,哪些需要拓展„„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合理地选择教材,使课堂教学饱满丰富,有血有肉,既优化教学内容,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及时反馈和评价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信息技术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各方面重视不够,致使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依靠教研室安排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和江苏省信息技术会考,忽视对每节课、每一章节进行教学评价,出现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牢固,“课上会课后忘”,“讲后面忘前面”的现象,每逢考试,教师就会加班补课,重头再来,反复灌输,反复练习,浪费师生大量时间,造成学生机械学习,抑制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其实,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教师通过询问、问卷调查、考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水平。比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材前,教师首先考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信息编程加工”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文字或上机考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定教学计划是否需要调整。如发现学生基础不够踏实,没有激发编程兴趣,教师就需要采取补求措施,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难度。通过教学前评价,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教学。

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哪些学生存在严重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如:学习“信息获取”的“文件下载”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下载并安装“迅雷”等下载工具,再通过直接下载和利用下载工具下载一首MP3歌曲“丁香花”,要求学生填写电子表格,记录两种下载方式的速度,找出区别,总结出特点。教师通过对部分学生检查,了解学生对“文件下载”掌握程度,学习是否有困难和疏漏,找出学生出错原因,及时进行指导和补救。通过教学中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3 提高教学效率,为下面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后评价可以是课后的评价、章节评价、学期或学年评价。如:学习“文本信息加工”后,可要求学生欣赏并分析光盘中的word文档“菁菁校园”排版制作过程,每人制作一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校园小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生,鼓励差生,以期共同进步。

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学习查漏补缺,又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恰当、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1、演示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直观、知识完整、步骤清晰,学生易于接受,积极模仿,促进学习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向学生演示教学成果则可使课堂得到升华。教师可把即将讲解的内容编成练习,让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给大家演示讲解,这样,既促进优生探索、创新能力,又吸引所有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不时给予提示、点拨和纠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趁机展开教学内容,再次进行总结和演示,学生及时、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的演示既可用在教学前,也可用在教学后。教学前可选择优生演示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后则可选择中等生或差生演示教学成果,通过他们的演示,教师可了解学生普遍掌握情况,检查自己教学的疏漏,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为以后学习铺平道路。

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证明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明确提出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使用word制作小报,教师首先布置制作小报的任务,然

4 后演示制作好的小报,师生共同分析小报里所含的素材及类别,引导学生找出小报制作的排版方法和技艺。最后,根据制作任务,搜集小报所需素材,认真完成小报制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中地位得到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教学三维目标得到真正体现,课堂效果得到提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课题,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走入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将会日新月异,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04 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艺、董玉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艺、董玉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心得体会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doc》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