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反思

2020-03-01 16:35: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1.如何吸引学生进入佳境

课程计划制定者基于社会的、数学的、学生的未来需要,提出了学校教学的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作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八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题解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

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2.如何启发学生自己的思维

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知识嚼烂再喂学生,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的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不赞成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的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辅以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但结果是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的栓住,没有机会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疑问,遇到新问题常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不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以下八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作好准备,教师有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 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

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3.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学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数学。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 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

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在课堂上还要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到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改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的很清楚,避免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辩明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不适应?师生之间的感情渠道不畅通?还是班级的学习风气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中的一种,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教师怎样问学生,其实另一方面,即教师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为此,教师首先要经常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学生一些产生问题的方法,比如,认真观察式子、图形或数据,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概括出某些猜想,这些尝试将已有的问题、结论推广到另一类似的其他情景,提 出某些猜想,这些训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4.如何管理教学课堂上的学生

专心于学生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铃响后不急于讲课,而是用几秒钟的时间,环顾全班,集中学生注意力。这种短暂的沉默也常用于治理涣散的课堂气氛,教师略带生气的眼光能制止一些不守纪律学生。不过,这种缄默式的管理适用面很窄,大多数情况还需教师口头干预。比如,一位学生给出一个离谱的回答,其他学生不禁哄堂大笑,这时,教师不能附和,应尽快寻找原因,是学生没听清楚问题?是学生发音不清晰引起大家误会?还是学生上课不专心,走了神?如果发现错误中有合理成分了,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为学生补台,让大家都受到教育和启发。有时,教师自己也会犯些错误,如果是较严重的错误,那么教师除了立即改正外,还应真诚地向学生们道歉,展示数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美德,切忌以势压人,强词夺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运用“小步子”的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跟得上;有的教师则寓教于乐,让学生完全投入于有趣的活动中;有的教师精心设计了变式训练,带领学生品尝数学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像这样学生也就不会去违纪。

5.如何巧妙引入和创设数学课堂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筋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如果一堂课“引入”的好,就等于上好了一半的课。我认为,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有兴趣,思维启发的速度快慢,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创新设计教学情境是每一个教师教学设计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 科学的情境设置可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 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面对适应难度,经受考验,体验成功;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迁移,发展,拓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获取新知识。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项技术,在数学时代的今天,要学生掌握着数学技术,就不能去凭单一的说教,而要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新体验中领悟知识的来源,实践真知,真正的知识需不断地实践运用,不断地体验反思。才能内化自己的知识,通过体验知识,能有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6.如何组织学生探究问题的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胸有成竹。有些教师就曾因为随口说出“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而盲目地与学生一起探究,结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

保证每位学生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就已经掉队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确任务阶段宁慢勿快。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以但繁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好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做一题多解的探究奇思妙想不断涌现,这时往往最难控制教学的时间,不过, “保底不封顶”的原则应该遵守,教学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学生的创造成果要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 课上没有充分展示的可以通过类似: “学习园地”的渠道公布。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有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7.如何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光听不做、不讲、不练、不背、不经常地复习,就算听懂了也会忘记,难以消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操练和复习中都会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反思。 首先应利用记忆规律,无论在新知识的探究阶段,还是在巩固和强化阶段,教师都应该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巩固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 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巩固和强化的常见方法是解题,教师设计安排的题目有剃度,不过解题应不仅仅限于完成书面习题,有时也可以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变化的学习方法比单调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8.如何结束一堂教学课

尽管有时因为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不得不草草收场,但其实这一阶段仍然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首先可以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先回答,教师再归纳和小结,再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错误,赞扬在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他们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顾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适当引申,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带出下节的课题,埋下伏笔。

教育见习反思报告

教育见习总结与反思反思

见习反思

见习反思

见习反思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课反思与收获

《教育见习反思.doc》
教育见习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