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学习材料一

2020-03-03 06:05: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改学习材料一

走进课改,创建高效课堂

(与梁恕俭老师对话,为大家答疑解惑新课改)

梁恕俭, 2011年起任中国教师报编辑、记者、培训师。著有《教育诉状与理想教育》《角色教育》《每课一诗》,编有《问道课堂Ⅱ》《高效课堂100问》等。

1.进行课改的轨迹是什么样的?

课改首先要转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 2.要进行课改,对学校软件、硬件有何要求?

⑴ 课改的软件:转变观念,课改下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是相信学生;课改下的教育手段就是好好利用学生。(利用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学生动起来,动起来进行展示,发展提高学生能力。)

⑵ 课改的硬件:就是学生的学习需要——黑板。(黑板是学生的展示舞台,空间一定要充足,样式要多样,教室里外,楼前楼后,学生展示的东西甚至不需要老师去判断对错,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你,学生必然认认真真。)

3.课改对师生有什么样的要求? 课改的关键:解放学生,利用学生。

教师需具备条件:⑴思想上解放学生给学生松绑,功夫用在课外,课上不要在学生困惑时极快地打断学生,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⑵教师要把功力尽量放在导学案的编制上,导学案是初期课改好的导向,是保障课堂高效的最佳途径。

学生需具备条件:⑴学生要有合作意识,对子如何进行学习,小组如何合作学习,这些都要逐步解决;⑵学生要敢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课改只是分小组学习吗?是否需要把知识点先布置给学生?

分小组学习只是课改的一种形式,要看学生的独学状况是否适合这种形式;教师作为课堂发动者、点燃者,要创造展示空间,恰当地评价学生,适时地点拨学生。知识点是否布置作业看学生情况。

5.专家讲述的是课改的最佳境界,那么课改初期是否要据“五步三查”模式走? 搞课改要知道课改的高度在哪里,有理想才有目标。要依据学科特点生成各具特色的模式。最初课改,就是要临帖,逐步学习,体会“五步三查”的精髓,当导学案编制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突破模式,据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的模式实现个性的高效课堂。

6.初始年级最初进行课改,该怎样做?

新学期、新学生就是新契机、新纪元。新生开学是新的阶段,首先要面向全体立规矩: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独学要怎样学?独学时间最好占60%,学生解决学案中60%的基础知识;小组长需培训什么技能?小组合作什么?合作怎样进行合作?展示什么内容,怎样展示?都需要培训。学生形成学习习惯,课改才能见实效,出成果。其次是要评价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评价的及时、恰当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否则评价流于形式,学生就会失去对课改的兴趣,合作就形成了无效合作,没有实效性,课改也就徒有其表了。

7.课改是否适合小学或初中毕业班年级进行?

课改是落实国家课程新标准的唯一途径。什么时候改?越早越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最好,不要怕年纪小,不会这不会那,要相信学生,别看孩子小,从小培养学习习惯才能更扎实;到三年级再改,原来的习惯要改是不容易的,从小培养的习惯的惯性是很大的,很可能伴随人的一生,既然要改,何必要给自己制造阻力,从一年级改就好了。我们只要坚信:课改这种高效方法是对的,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实施就是了。

毕业班实施操作课改也当然可以,导学案要体现层次,充分动员学生,小组作用发挥出来,优生教待优生,对优生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教的过程是用知识,而运用知识比死记硬背要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兵教兵,兵练兵,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实效性就有了。

8.课改是否必须有导学案?若不是该如何临帖入门?

导学案是学习的导向作用,导学案只是课改的一种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但在课改初期,导学案的编制还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导学案这根拐杖来帮助课改实施进行;导学案也不必天天编,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用手边的练习册加上学法指导,加上学习生成就可以了;导学案的编制也不是唯一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导学案必须要精编,真正起到导学的目的,它不是知识的堆积,题海的堆积,要有主线,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思维上清晰地知道知识的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小学教学就有优势,我可以在导学案一节课内容上既有语文又有数学,学科综合发展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9.导学案是否提前发放?哪种效果更好?

这个问题要势情况而定。上课发导学案利于对子之间互相学习发展,课上做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对导学案保持神秘感;下课发,孩子的课余时间就会被挤占,容易造成学生不顾后果的抄袭作业现象;数学、英语、理科等大学科以作业形式留导学案还是较好的。

10.小组内是否安排副组长、学科代表?

这个问题也是要视情况而定,组内、班内都可以据实际情况安排;像安排值日班长、值周组长,轮流执掌组内学习、卫生、纪律等所有事宜,让小组成员都优秀起来才是目标;课代表问题视情况定,组内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干,让组内成员先活动起来,逐步再锻炼进步;但是任何方式时间长了都会失去吸引力,要不断变化手段让学生能被吸引,不要忘了学生是主体,他们喜欢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11.课改初期五步三查,各个环节是否有时间限制?

限制也限制不了,一切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视情况而定,具体几步也要以学科特点、课堂现状具体分析,灵活掌握,五步三查的模式不能固化,实际课堂需要几步就用几步,课堂推进困难,能做几步就几步,时效为上,不能让五步三查捆住手脚,固步自封。

12.课堂鼓励展示,出现压堂情况怎么办?

压堂只是不相信学生的借口,基础知识独学或借助对子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还展示?浪费时间嘛!基础知识就可以对子互考形式进行,小组展示能解决就放手,大胆相信学生;还有一种情况会压堂,就是导学案太复杂太多,教师要在根源处解决问题——导学案的精心编写、精致导读,将知识化繁为简,让学生轻装上阵。

13.为了鼓励展示,课堂容量少,怎样为课堂增容?

课堂容量少,不是解决不压堂的手段;课堂容量必须足够大,那么就可以利用小组,分组展示某一项专题,让这一组成为这一项的专家;分题而治,这样其他组听起来有新鲜感,展示组也能准备得很充分,精准度更好一些。展示的更有实效性。

14.课堂什么时候评价?怎样评价?评价能否打断课堂展示?

课堂评价要适时,课上、课下都视情况,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指出问题所在,但是必须在最初培训小组长时就应该培训怎样做是对的是好的,在组内层层推进;小组怎样合作都要培训时说明白;遇到什么问题谁去解答,让人人有事做。这样课堂上学生才知道怎样做。评价要到位,否则学生失去上进心、积极性,合作就会变得无效。

15.课堂学生不能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怎样办? ⑴ 启发式引导解决;

⑵ 老师要把问题放到学生手中,相信学生,利用学生; ⑶ 点拨要在学生极度困惑愤悱时机,点拨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铺垫,并且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点拨,点拨跨度不要大,成阶梯状;点拨要点到位,点在关键位置上,有了这一点学生就能逐步逐层解决问题了。

16.课堂上提高高效课堂实效性?

所谓课堂实效性,其实也是针对缺失学习兴趣的孩子,尤其是成绩在后面的“差生”,让他们改变厌学现状。教师要在课堂上高度重视“差生”,扩大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找优点,并及时宣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还要给他一个水平相应的学习对子,让他觉得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一有进步便及时表扬,多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进步了,课堂的实效性也就出来了。

17 语文教学问题:知识点不教,考试成绩何来?课改初期怎样教学?

成绩由何而来?由每节课学生精力的投入度、导学案编写的有效度、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生成的高度有关。我们直奔考点主题,学生会烦,可能造成“有心栽花花不开”现象;我们若采取迂回包抄战术、变换手法——用基础知识抢答赛、各组互考、编儿歌、顺口溜等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达到目的,从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我们要在课堂创新上动脑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⑴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字词当然是写生字方法,每周写A4纸几张,不限定写几遍,学生知道自己写几遍能会写;但是强调学生不能糊弄自己,一定要有实效。

⑵ 语文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基础字词解释没必要重大展示,轻小展示,其实对子之间互写、互默都可以完成,要相信学生。而且没必要每节课都涉及字词、通假等知识;可以拿出一节课专项练习文言文一个单元的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听说读写。下节课就是别的专项,学生对课堂没有了新鲜感,对课堂就没有了期待,课堂的实效性就没了,要不拘泥于局部,着手单元,不拘泥于课本及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3) 作文教学的问题:作文是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给予重视,靠几堂作文课是解决不了的。我采取让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每天写不少于300字的日记,作文本装帧精美,这样我就把“作业”变成了“作品”,孩子的重视程度会更高。每天写,就避免了孩子想写时不能写、不想写时还要硬写的尴尬境遇。当然,还可以采取手抄报、故事会、格言录、演讲赛、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学习写作。还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对联,就给用嵌字法写带自己名字的对联;联欢会看串台词,总之一切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延伸。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文可以大单元教学,可以融合一起,分知识块,分化讲解——字词关、赏析关、仿写关等分步进行。

困惑一:如果课改课堂上,有个别学生不参与,也有个别学生动起来收不住,该怎么办?

梁老师对此问题直言不讳:“以上的课堂表现,说明课改还没起步。”他具体讲到:课改,对老师而言,功夫应该放在课前,目标要明确;对学生而言,学习就像赶路,学生就像小毛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能看得见的远方摆上青草,让毛驴信马游疆,自由奔驰。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动脑,在发现,在提升。“动”并非为所欲为,应该靠规则引领。让小组自己制定组规,可以是这个月先定出三五条,到下个月再定三五条,全组成员签名甚至按手印,同组名一起放在桌上。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思。自主学习要扎实,展示才会精彩,反馈才会满意。

困惑二:展示环节时间超出预设时间,教学进度赶不上,或是有几个组独占课堂,该怎么办?

梁老师:这个问题要注意大展示和小展示的区别。展示要注意的几点:都会的或是都不会的不展示;要展示规律性的、创新的手法、学习的小窍门、重难点等。还可以抽签展示,组内分工:抄题的、讲解的、补充的„„但一定要捆绑式评价,这样有利于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精力不分散,进而学有所获。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完美,要把握的是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困惑三:课堂转型过程中,什么样的导学案合理?(该怎么制订导学案)

梁老师:怎么制订导学案取决于导学案功能的定位。导学案相当于学步车,它是“路线图”,是我们教学的“导航”,不能过细,要学会留白,重视方法的引领。学习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因材施教),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有用,利于探究),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还要考虑成本,不一定要印出来,可制成幻灯片等。

困惑四:如何制定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

梁老师:评价是导向,是矫正,背后是规则意识。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捆绑式评价;正向引导评价,能不批评的就不批评;开始实行即时评价,慢慢变成定期评价,避免喧宾夺主;评价后,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觉到荣耀,让他们互相欣赏,得以延续评价效果;给学生全新的面孔,吸引学生(要下功夫才得哦)。

困惑五:如何评价、调动学生?

梁老师:唤醒兴趣点,用不同方式激活。把问题分化瓦解;不同学生做不同的事,涉及到学优生怎么培优的问题,可在导学案设两个拔高的题目,提更高的要求(一定要让他们觉得还有的学)。

梁老师讲到了一所实验校有开辟专门的自习室,学生上课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去,学校完全信任他们(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还遥不可及),此外,还介绍了组中组,“兵对兵,将对将”来PK;巡访,好像说的是组长,到别的组接受提问、解答。总之,是让孩子们在互动、交流、合作中去收获。

困惑六:孩子们失去兴趣怎么办?

梁老师:这源于没人发现,没人喝彩。变换方式,激励跟进!孩子天生是有学习兴趣的,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在他想打球的时候去读你让他读的那本书。激发兴趣,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运用一些策略,吸收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外,还可以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动脑筋。比如,举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的例子,运用出人意料的扣人心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困惑七:课堂组织如何做到乱中有序?

梁老师:规则引领。这就犹如练习书法,开始时,是不可能练习草书的,都是从楷书开始的,楷书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笔,如何处理字的间架结构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用毛笔写字的规则就建立起来了,然后再练习行楷、行书、甚至行草就会顺理成章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树立规则意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课堂组织也不例外。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口吃要清楚,书写要清楚,要规范等等),学生回答问题要互相谦让,回答问题的语言尽量用学科术语等等,如果不注重这些,学生小时候是很随意的,长大后,有些学生就养成不好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纠正,这些随意的习惯,也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就会促进课堂效果。

困惑八:如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梁老师:这个涉及到群学时的组织优化。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让学困生提问,中间生解答,学优生点评,这样可让所有学生都得以提升。当然,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如此简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就上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手把手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走自己的学习之路

困惑九:怎么避免差生更差?(如何避免两极分化)

梁老师:培训组长,形成交流探讨的状态(参与度的问题)。越是差生,进步的空间越大,要避免差生破罐子破摔,要想办法让差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思想上唤醒学生本能的求知欲望。把差生视为鲜花,他们就会拒绝再做野草。如果学生真的因为基础太弱,没有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联系家长,寻求各方面的援助,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只有尽心尽力,方能无怨无悔。

小学语文李老师:“自学”与“自主学习”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梁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习时能够对学习过程做到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共同点是学习者都有自我学习的空间,主要区别是学习目标取向和学习持续状态的起因不同。

与“自主”相对的是“他主”,“他主”的特征是学习是老师的事,老师包办一切,学生只管张嘴倾耳接受,不去问为什么。新课堂下的“自主学习”,用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话通俗地来解释,那就是“老师给学生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门、翻箱子,到处去找东西”。

教师要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到答案,这比在他们还懵懵懂懂的情况下,老师把结论塞给他们要好不知多少倍。

指导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法,要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主动钻研的结果。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指导、点拨与调控。

小学数学李老师:没有独学的深入,就没有群学的高效,如何让独学更深入? 梁老师: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独学的深入,才有群学的高效。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高效课堂的起点,绝对不能与高效课堂割裂开来,起点不好,就不会到达终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充分,就不能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学生在课堂上不合拍,跟不上课堂节奏,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贡献者和享受者,都是自主探究学习不充分惹的祸。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积极、不深入,导致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判断,发现不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进行初步解决问题的思考,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倾听者和旁观者,游离在课堂之外。

在自主学习探究上我们应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预习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认知。自学能力是学习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现在学习、成长的关键,更是学生终生学习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站在到育人的高度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对学生而言,学习活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过程。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师包办代替,学生被束缚、被压抑,最终导致学习效益低下。只有让学生首先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自主探究,具备深入、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从根本上感知知识,带着理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才能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发挥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领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完善学习小组建设,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文化,同时在班内适时召开自主学习探究论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融入到全班同学的自主探究氛围中,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走向深入。其次,教师要搞好自主探究学习的评价工作。不仅对个人自主探究情况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习小组,同时,要通过评价课堂学习小组的高效学习活动,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要重视导学案的作用,强化学生自主学生的培训,引领思想,指导方法,保证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学生预习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究教材文本。第二步,教师下发预习导学案帮助学生深入学习,预习导学案要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体现育人价值和能力培养,严禁以知识立意,保证自主探究学习更加深入,为课堂的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徐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展示欲?

梁老师:1.充分动员。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展示的意义,我经常让学生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怎么看待自己在课堂展示这一举动?”“我怎么看待别人的课堂展示?”“我打算在这节课上展示吗?”。其次,在教室里贴一些标语,鼓励学生站起来展示,比如:能说会道是生活的需要,不敢展示是进步的大敌;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此外,我还将舶来的展示歌,让学生大声背诵,以此来造势。

2.方法指导。比如:在组内交流展示时,一个学生发言,要有另一个同学记录并归纳。回答问题前,指导学生想一想这种问法一般要从哪些角度回答,然后去类比一下,防止答非所问。让学生赏析一段文字时,先明确赏析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问题,学生有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思考、回答问题就有了明晰的路径,有话可说,展示自然有了内容,听的同学也有了评价的标准。

3.有效机制。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组织管理机制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全体适用;二是使学生有具体任务和适度压力;三是使学生有担心落后的危机感。比如课上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发言任务,而提供的学习任务、学习材料有可选择性,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压力和危机感。

4.合理评价。评价的主要功用是改进和鼓励,而不是鉴定和选拔,它最终目的是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它应是开放的、持续的行为,应确保受评者自身得到不断完善。评价要及时,先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然后指出问题所在,以鼓励为主。还要坚持“捆绑式”评价,小组是高效学习的组织要求,团队建设是管理和教学的永恒主题,良好团队是激励评价的“倍增器”,对个体的激励一旦放在团队背景下,其效果会放大若干倍。评价的结果如能做好记录,定期总结,予以表彰,对提升展示的积极性,效果更佳。

小学语文杜老师:小组合作注意哪些事项?

梁老师:1.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合作。除了讲道理,还可以做游戏。讲道理可用类似《伊索寓言》中瞎子背瘸子共同赶路的故事。做游戏可选团队接力闯关式合作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很难立足,唯有搂抱发展才会众志成城。

2.合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合作不是削峰填谷,让优生付出代价,潜能生坐享其成。合作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是“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4.没有个人准备的合作,就像没画图纸就施工,不是颠三倒四,就是乱七八糟。 5.合作的路径不清晰,比没有目标更可怕。要想胸有成竹,敬请提前规划。

6.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培养小组长,就是利用分身术,长出三头六臂。

7.没有评价就没有合作。能者可以多劳,但一定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弱者可以沾光,但要有感恩思想,想办法尽其所能以弥补他人。

8.小组合作的成效要有一个量化表,让各个小组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差距,攀比心往往就是原动力。

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情趣相投至关重要,离间反目后还是分开为好。 10.多搞活动,频繁竞赛,在磨合中默契,在默契中互助,在互助中增效。 小学语文侯老师:如何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梁老师:评价是合作的导航仪、矫正器,没有合理的评价,合作就很难开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 力争评价多元化。评价形式上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内容上包括参与情况、合作效果、创新精神、质疑探究以及平时表现、检测成绩等。

融入比赛激励法。注重课堂即时性评价,合作学习融入竞赛,通常采用课前自学、课堂开展小组交流比赛、“互问互答”挑战赛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各组的情况,根据表现分别予以加分展现,教师书写在黑板左边,由课代表记下作为“周周清”评定的参考分。

强调形成性评价。描画神奇曲线,公平地呈现学生的发展过程,营造比赛氛围。我实行周周清,每周算出小组平均分,并用坐标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互相帮助,营造组间良性竞争,让合作学习延续到课外。 捆绑评价强团队。这个评价开展的是小组之间的“捆绑”评比,这种方式我尝试了5年多,效果一直不错,小组成员之间能团结互助,组长成了督促组员学习的得力干将,组员的优势也能弥补组长的不足。

自评互评突主体。合作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从合作的内容、态度、创新、探究、效果等方面设计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表格,定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中总结成长。

课改学习

课改培训培训一

课改学习总结

课改学习笔记

学习《课改》体会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

课改培训日志一

学习太古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课改理论心得

《课改学习材料一.doc》
课改学习材料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