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月7日

2020-03-02 02:3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神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2年6月7日

发布日期:2012年6月7日来源:神木县农业局办公室作者:郭考平

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实施,按照《关于做好休闲农业调研及收集休闲农业宣传资料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神木县农业局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工作组,深入到各村组、庄园、农家乐现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休闲农业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蒙陕晋三省交界处。总占地面积7635平方公里,县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万人。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休闲农业作为富裕农民、改造农业、建设农村的一项战略产业来抓,截止2011年底,全县休闲农庄和农家乐旅游点55个,从业人员1589人。其中现代特色农业园区1个,休闲农庄2个,休闲农家乐52个。2011年接待游客75.8万人,直接经济收益1.8亿元。

(一)发展形态

1、休闲采摘型。在原有的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出西瓜、葡萄、香瓜、油桃、番茄等休闲采摘项目,如盛园绿色蔬菜、马镇绿色果园、金元绿色蔬菜等。

2、农业观光型。依托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神湖”红碱淖、大漠景观、新农村建设等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大规模的作物种植基地,创建了6个万亩特色农业示范片,形成独具农业观光旅游特色的示范基地。

3、乡土饮食型。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保留着原生态的乡村农耕文化风味,不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饮食习惯等,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农家风味与乡野风情。

4、体验认知型。在休闲农业活动中融入农业科技推广知识,重点围绕优质小杂粮和设施果蔬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如西沟沙哈拉沙海明珠旅游度假村的“开心农场”体验休闲模式,丰禾生态农业科技园、赵家沟和墩梁小杂粮、高家沟山旱地西瓜种植基地等休闲观光基地。

(二)经营形式

1、个私经营户。单纯地由工商私营个体户投资现代休闲农业开发,利用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闲置的农村劳动力,提供餐饮服务、乡土饮食、游船娱乐、

农耕体验、拓展训练等服务项目。这种模式以陕北民俗大观园和西沟沙哈拉沙海明珠旅游度假村为代表,为神木休闲农业开发的主要模式。

2、公司+农户。部分公司在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和种植示范基地上获得了成功,农户们受雇用纷纷加入种植管理基地行列,并从示范户学习经验和技术,短暂磨合后,形成了此类开发模式,以小杂粮、红枣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这种模式主要以“四妹子”、“兰花花”、“陕北汉”公司为代表。

3、政府+企业。联合政府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开发,首先由政府成立专门管理委员会管理,通过招标与企业合作,企业对基地设施情况依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合理布局利用。这种模式以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为代表。

(三)产业优势

1、环境条件。首先,神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雨量少,土地广阔。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以农耕为主;北部以风沙草滩,以养畜为主,形成农牧过渡地带,不同的地域特色造就了发展休闲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次,从2007年起,依托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积极倡导、企业自愿参与,坚持互惠互利,给予政策扶持,结对三年不变”的原则,在全县积极实施“双百帮扶”工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农村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农民增产又增收。第三,重点抓好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扎实抓好丰禾生态、盛园绿色蔬菜、马镇绿色果园、金元绿色蔬菜、赵家沟旱作农业、陕北民俗、王家洼小杂粮等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进一步推进墩梁等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十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2、民俗文化。神木县地处中国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地,历史文化在礼仪、饮食习惯、服饰居所、民间艺术、方言、地名等方面都体现了民俗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而陕北民俗文化“六大怪”,即羊肚子手巾当帽戴、洋芋当饭不当菜、挖个洞洞当家宅、斜跨毛驴走得快、唱着酸曲谈恋爱、羊肉按件不零卖,这些都丰富了神木民俗文化,为打造神木民俗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神木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共展出包括面花、酒曲、晋剧、秧歌、油坊、地毯、石雕、编织、剪纸、炕围画、小吃、铜艺、刺绣等6大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丰富了民俗文化内容,促进神木民俗文化发展。同时,神木县在春节、元宵、端午、鬼节、中秋、冬至、腊八等节日里,开展迎财神、猜灯谜、包粽子、捏面花、吃月饼、吃饺子、腊八粥等活动,充分展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吸引游客领略神木民俗文化风情。

3、交通情况。神木素有“塞上明珠”之美誉,神木县位于榆林市北部,陕晋蒙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区。神木县城距榆林机场、鄂尔多斯机场100多公里左右、属于西包铁路、神朔铁路的交汇,包茂高速、榆神高速、神府高速为神木县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从根本上打造神木全新的区位格局,并成为神木游客到外地和外地游客到神木旅游的最佳通道。

二、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1、夯实工作责任。近年来,我县农业局把休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定专门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特别是2011年,我县已把休闲农业作为全县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乡镇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目前,全县各镇及办事处都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能,夯实了工作责任,积极认真抓休闲农业的发展。

2、加强规划引导。我县为了规划实施,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县情,明确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产业目标、规模目标和空间目标。坚持农业产业与休闲产业的融洽,不断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综合功能和文化内涵,重点推广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镇、休闲农庄、休闲农家四种发展模式,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3、加大投资扶持。近几年我县紧抓“工业反哺农业”、“双百帮扶”、“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等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政府积极倡导,投入超过千万元资金扶植休闲农业产业。2012年我县更进一步加大了休闲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将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规模化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大力扶持,特别在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品种引进、新技术开发、标准化管理和经营水平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拉动群众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促进了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提升了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

4、创新经营方式。休闲农业的经营项目综合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集餐饮、棋牌、表演、培训、会议、客房等项目为一体的传统经营方式基础上,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的休闲农业经营成为发展主流,农业产业为休闲产业提供了蔬果、盆景、水果、山野菜、特色小杂粮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农业休闲体验观光资源,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尽管神木休闲农业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毕竟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开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性

神木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缺乏整体规划,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造成发展休闲农业目标不明确。个别投资大的休闲农庄照搬城市休闲经营项目,脱离了朴素、自然、农家风味等基本原则;而相当一部分农家乐开发层次较低,品位不高,在经营时间,方式上也存在很大随意性,缺少统一管理。

(二)产业规模受到土地制约

土地是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性因素。随着近几年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十分严格,加之土地流转程度还没有达到最大化。很多有意于投资休闲农业产业的资本无法放心投资,投资者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投资难、经营难的现象。土地制约因素导致的结果直接表现为农业休闲产业规模小、

投入少、品位低,目前,神木休闲农业主要以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形式为主。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休闲农业基础设施不全,存在着很多游客“吃过不回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增加与知名度提高。主要问题包括:部分休闲农庄或农家住宿条件差;可游玩景点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多;特色休闲体验项目缺乏。游客只能是吃吃饭,根本无法享受真正的农家风情,无法满足外来游客所需的标准房、取暖、降温、洗澡、水厕等要求,在饮食卫生环境等方面也难以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习惯。

(四)休闲旅游宣传力度薄弱

神木休闲农业规模较小,还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对外宣传推介与旅行社联系接洽能力等明显不足。同时,大部分农庄经营户推介意识不浓,在推销景点、推销农产品方面的表现也远远不够出色。少数单位投入资金借助报纸、电台、发布广告、网络论坛,其余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措施。

(五)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薄弱

神木县大部分休闲农庄或农家均存在从管理到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的仅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正规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户、私营个体户,整体素质偏低,除了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单位,其余的均存在经营过程中既是管理员,又充当服务员的现象。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的出发,经营者多雇佣低廉的劳动力,由于缺乏必要的休闲从业技能,导致服务人员不能提供给游客高质量的服务享受,造成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既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又影响了旅游形象。

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以开放为先导。

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各方面资源优势,取得双重效益。因此,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以改革开放为先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政府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项系统、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二)合理规划,稳妥解决土地问题

发展休闲农业,要从长计议,系统筹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自然、人文、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合理划定休闲农业发展类型,以“农”为景,注重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使休闲农业发展与旅游规划相协调。利用当前土地规划的机会,适当地调整部分土地供休闲农业开发使用。同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只对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农业项目。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确定其土地使用年限,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宣传服务

在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坚持“软硬”设施两手抓两手硬。一要加强休闲观光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道路、通讯、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农业发展、村庄整治等项目与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的软件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适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色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它观赏性动植物。宣传服务方面,要借助各种形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休闲农庄和农家的知名度。一是广泛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推介。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开发市场资源,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二是借助特色农业产业活动进行推介。如:利用举办西洽会、农高会和民博会,扩大神木县休闲农庄和农家的知名度。

(四)打造特色精品,加快农产品开发

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结合本地资源特点,打造一批“端得出来、走得出去”的精品项目。近年来,涌现了一批特色农业商品,如“四妹子”系列农产品、“丰和五谷”小杂粮、“陕北汉”红枣等都已经进行了商标注册,并获得各类奖项,深受旅客青睐,具备了较好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要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弊端,以农业旅游促农产品销售,借助农业旅游放大品牌知名度,让游客尽兴游玩,满载而归。

(五)强化人才培训,提升经营水平

要利用当前神木教育的优势,加强农业的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重点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乐负责人、经营者的培训,培养一批发展休闲农业的带头人,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组织成立休闲农业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经营水平。行业协会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制定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使休闲农业走上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

神木县农业局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河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提纲

某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关于加快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6月7日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汉中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神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月7日.doc》
神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月7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