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期中试题.11

2020-03-01 18:03: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2012.11)

一、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惆怅(chóu)隽永(jùn )熨帖(yùn)稗官野史(bài)

B.驿站(yì)缔造(dì)坍圮(tānpǐ) 引吭高歌(hánɡ)

C.陶冶(yě)拖沓(tà)啃啮(nìè)亘古不变(gèn)

D.摇曳(yè)轶事(yì)恪守(kè)声势赫奕(hè)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哗众取宠等闲视之栩栩如生鸠占鹊巢B.装腔作势有的放失李代桃僵大显生手

C.盛气凌人因地制宜挥斥方遒芸芸众生D.窸窸窣窣余音绕梁同病相怜闲情逸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_。

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的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行迹____而久未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精要限制秘密B.精辟限制隐密C.精辟局限神秘D.精当制约诡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学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团员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

C.学好语文,不仅对将来从事工作有益,而且学习其他各门功课也是十分重要的。

D.为了创建文明校园,学校全面推行文明用语和师生忌语

6.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答道:“

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7.下列各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我们班今天又来了一个新同学②我们班今天又新来了一个同学

B.①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的朝阳之中②我们来到这朝阳的一片明朗的金黄色之中。”

C.①这场两点钟开始的比赛将决定谁是冠军。②这场决定冠军的比赛将在两点钟开始。

D.①他完全没有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②他没有完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

8.下列词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A.臆造杜撰谬误武断B.丰富附会遭遇准确C.结果生动可靠作风D.孤立 伎俩晦涩 教诲

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B.说明书的写作形式可分为短文和条文式两种。

C.写作广告词只要主题鲜明,可以不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D.演讲词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场合的,写作时应考虑适应对象和现场的问题。

10.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男人?”苏艾哼了一声,“难道男人值得?”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天才出于勤奋;只是在于积累。D.你到底去不去?我的小祖宗。

二、补写名句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5分)

11、千呼万唤始出来,()

12、《过秦论》作者(),本文中心论点是()。

1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4、大江东去,(),()。

15、今宵酒醒何处,()。

三、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遏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谴文人的矫揉。

C.“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17.“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

18.填空

(1)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喻指废墟的价值,它告诫后人切莫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 (本题填写的文字,必须从原文中摘录。)

( 2)如果为废墟而羞愧,则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的真面目,这正如在给真正的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填写的文字,不得出现“废墟”一词。)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9.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

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

20.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2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

23.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五、作文(40分)

一僧人在一次辩论中被驳倒,他百思不解,请方丈指出对方的破绽。方丈笑而不答,随手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让他在不擦的前提下,把线变短,僧人束手无策。于是方丈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原来的线就显行短了。方丈说:“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请以“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

1、A贻误(dài—yí)

2、B

3、B

4、D

5、B

6、C

7、C

8、A

9、C

10、A

二、

三、

16、C

17、B

18、D

19、D

20.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21.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22.着重指出

23、D

24、BC(B项,将文中“我”的两位朋友对废墟的不同的审美方式统一为一种描述,违背原文意思。C项,从第一部分的第2段推知,“层累”是指对废墟意义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沿传既久不断积淀。)

25、.要点:作者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历史遗迹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因此“新的废墟”的出现和“旧的废墟”的漫灭都是历史的必然。(解析作者的意图,应依据第3段;答案意思对即可。)

26.(1)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2)掩盖历史附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职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试题(上学期)

高一职高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定稿)

职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职高高一语文试题

职高基础模块语文期中考试卷

.11期中试题(课内阅读)

职高三年级语文毕业会考试题

山东职高语文第三册期中总复习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1

《职高语文期中试题.11.doc》
职高语文期中试题.1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