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020-03-01 19:44: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单元教学内容概况】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悟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作者把自然界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倾心交谈,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充满诗情。《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作者以童稚般的心灵,描绘出草虫生活的丰富神秘,表达对草虫世界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全文以活泼流畅的文笔描绘了索溪峪的山、水、动物和游人,揭示自然界的质朴无华。因此,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读写训练点:

一、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

二、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三、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单元训练点落实】

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精读课文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以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的教学任务,如在教《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教师可以,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品读。二: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来品读。三:在和原文的比照中进行品读。让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山雨》和《索溪峪的“野”》两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在自读中进一步领会这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拓展对这种表达方法的认识。教师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中,学生还可就这一表达方法进行概括和延伸。“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可以结合对这一表达方法的运用来展开。

1山中访友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李洁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一、导入单元学习

(媒体出示春夏秋冬的风景画面)

(一)明确单元内容

师: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二)揭题:

1.师:今天,我们首先跟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出示课题《山中访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众朋友”。 说明: 通过教师优美的言语和图片介绍,更快让学生进入本单元学习的氛围。直接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一)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要求: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理解。

②思考: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

(二)学生自学

(三)学生交流 1.词语学习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蓝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奥 清澈(chè) 禅(chán)心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cuì) 树冠(guān) 词语解释:

“唱和”“和”多音字这里念“hè”,意思: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

(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说明:

理清脉络是为了学生更好读懂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课文

1.师: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全文,用直线划出描写“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友情的语句。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说明:

通过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明确作者写作的意图,为下阶段学习,做好铺垫。

四、作业

1.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文章,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 说明: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巩固,可以更好让学生回忆旧知从而引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一)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学生交流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弓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媒体出示:“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③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句话的理解。 ④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说明: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是一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媒体出示)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① 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 有感情地朗读。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媒体出示)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① 指哪些朋友呢?

② “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媒体出示)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① 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② 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③ 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说一说。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 说明: 通过对话练习的设计,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训练,也是一种好词好句的积累和再运用。

6.学习第六自然段 (媒体出示)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① 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② 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7.学习第七自然段 (媒体出示 )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③学生交流,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说明:

大量的有训练的词句理解,才能更好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升华感情,了解首尾呼应

1.男女生分别读课文第

一、二和第八自然段。想想可以看出作者一天山中访友心情如何?

2.带着这种“好心情”再读课文第

一、二和第八自然段。这种写作手法就叫首尾呼应。

三、作业 1.辨字组词 激(激动) 府(府衙) 暴(暴动)悄(悄然无声)峭(峭壁) 邀(邀请) 俯(俯首) 瀑(瀑布)俏(俊俏) 捎(捎带) 律(自律) 肆(放肆) 峡(峡谷)躯(身躯) 岖(崎岖) 津(津津有味)侠 (侠客) 狭(狭窄)驱(驱赶) 呕(呕心沥血)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背诵和积累文中优美的段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一、引入

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让我们通过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说明:

教师通过语言直奔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

二、研读课文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学习

1.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2.讨论、交流、背诵 (媒体出示)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3.背诵自己喜欢的佳句。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说明:

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值得大家细细咀嚼,好好品味与积累。

三、复习巩固

1.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要求:

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2.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3.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说明:

学习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方法是本文学习重点,要花时间让学生练习。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拓展练习

阅读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杨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⑴石榴的枝干:_奇崛__。 ⑵石榴的叶片:_清新__。 ⑶石榴的花:_陆离、华贵_。 ⑷石榴的骨朵:匀称、精巧。

2.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C)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如何理解?(石榴不惧炎热,在夏天开花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1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李汉荣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doc》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