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饮酒》教学设计

2020-03-02 03:27: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饮酒》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 1 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三、赏析诗歌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2.学生自由读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四、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 3 明确: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背诵

六、课堂练习

1.诗中表明远离官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

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

七、小结拓展

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悠然自得,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 5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专题

《5《饮酒》教学设计.doc》
5《饮酒》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