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20-03-02 01:41: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设新农村 交通要先行

--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祁阳县交通局局长 蒋祁阳

2008年9月20日

农村公路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农村公路建设先行,没有农村交通的大发展,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下面,笔者就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略述管见。

一、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现状

2005年,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3526.921公里,其中,县道270.489公里,乡道659.432公里,村道2597公里;按路面结构划分,当时水泥路(或沥青路)只有83.066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35%。

截止2007年,全县自2006年来共投入资金1.83亿元,完成新(改)建水泥路、砂石路分别为776.834公里、273 公里。其中:完成通乡公路水泥路7条、117.9公里;完成沥青路改水泥路3条、30公里;完成通畅工程水泥路712公里,新增321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含重点支助的全县每镇一个共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 1重视,始终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省、市为民办8件实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县里每年年初都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各项具体事务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同时,县人大、县政协也要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审议,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帮助抓好整改。各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在县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具体负责统一组织本辖区内各个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二是坚持科学调度。一方面,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县指挥部采取调度催、督查促的办法,对各镇实行一月一调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县“两办”督查室也多次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专项督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县,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另一方面,在工作调度中,我县结合实际,探索实行了通畅规划内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放开”制度。只要是纳入了全省“十一五”通畅规划,而且群众积极性高,自筹配套资金到位快的,可以不受年度计划的限制,允许其提前开工,组织实施,大大加快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三是严格责任考核。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了全县重点工作责任制考核范围,县政府与与各镇(场)、各镇(场)与各村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同时对每个项目、每条公路都按照“定任务、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间、定奖罚”的“五定”措施,严格考核

- 3予以补助。2006-2007年,已划拨通畅工程补助资金618万元。同时,一些外出务工能人、企业主、国家干部也充分体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为本村公路建设慷慨解囊;广大群众也充分展现了主人翁的姿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义务投工投劳,节约建设资金。据初步统计,2006年以来,全县涌现出捐款10万元以上的8人,5万元以上的4人,最高捐资达50万元。文富市镇忠诚村白毛皂组村民李国生,为带头筹集本村公路建设资金,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作为建新房用的资金4万多元,全部拿出来修路,在本村掀起了筹资热潮。文明铺镇林场村杨家岭组,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差,人平年纯收入不到1500元,面对修路资金量大,需要自筹资金14.5万元的困难,他们勒紧裤带,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组80多人,人平筹资在1860元以上,较好地解决了修路的资金和劳力问题。

4、质量上严格监管。为了杜绝“豆腐渣”和“面子”工程,全县上下把强化质量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严格监管。一是强化质量意识。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营造全体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抓农村公路质量的氛围。二是坚持严格把关。对所有工程项目,严把“五关”,即施工队伍准入关、路基改造验收关、料场材料验收关、施工现场监督关、路面管理维护关,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健全监督体系。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建立健全了行政监察、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三

- 5筹配套资金缺口。据统计,对于前两年已完成和今年预计完成的项目,目前自筹配套资金缺口达2400多万元。同时,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工程造价越来越高(今年通畅工程建设成本每公里约增加5万元),势必增加自筹配套资金的难度。

二是技术管理力量跟不上总体规模偏大的建设管理工作需求,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多。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一方面,交通部门的技术人员少,无法安排到每一个项目直接参与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从镇、村两级抽调的现场管理人员,有的虽然能够保证到岗到位,但技术和管理经验跟不上。质量、安全隐患的突出表现是:有的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标号低,出现表面脱皮现象;有的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路面厚度达不到要求;有的错车道数量不足,几何尺寸不达标;有的路肩宽度不够,甚至无路肩;此外,由于资金紧缺,通畅工程基本上未设置安全标志标线。

三是养护工作的推进跟不上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要求,导致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难度增大。由于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不完善,资金、人员难到位,通村公路普遍存在无人养护的现象。有的通村水泥路路面杂物多,水沟不通畅,边坡塌方,严重影响通行和使用寿命。

四是农村客货运输的发展跟不上农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导致农村“路、站、运一体化”的交通运行方式急待改善。目前,在全县已通水泥的行政村中,开通客运班车的大约

- 7小的矛盾不能及时妥善解决,特别是自然村的群众纷纷要求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

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县的特点,做好这个服务,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从当前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保通保畅任务重的实际出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手段,大力推进以改善公路通行条件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为此,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六个确保”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思想认识要有进一步提高。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各镇(场)、村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在高度上加强,操作上落实。要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我们县的地理优势没有转变为区位优势,关键在交通。经济大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这一工作必须强化并加以落实。

- 9我县因没有达到年均完成量而造成“欠帐”太多。在今后的两年内要抢抓进度,每年必须完成620公里以上,才能把“欠帐”补回来。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目标任务的调度工作,继续采取责任制考核的办法,明确各镇(场)的责任,按项目属地实施的原则,将建设任务逐项细化和落实到项目的相关镇(场)负责实施,同时,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为切实加快工程进度提供保证。

(五)确保养护机制要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养护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如果再不抓紧抓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按照《公路法》和国家、省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迅速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养护人员和资金,做到建养并举,确保农村公路路况完好。同时,要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并通过设置限高、限宽等设施,防止超重车辆行驶农村公路,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六)确保质量监管要进一步到位。“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要在切实按照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的同时,重点坚持以下“四抓”:一是抓市场。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秩序,明确市场准入要求,严格合同管理,将从业单位的履约情况纳入

- 1112 -

对农村公路建设与思考

我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情况调查

对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农村用药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及对策

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老区建设工作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
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