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结资料

2020-03-03 16:38: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单细胞,少数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2、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3、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4、普遍性转导: 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5、局限性转导: 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7、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8、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

9、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可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

10、特异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针对性排除或摧毁,灭活相关抗原的防御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

11、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12、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13、生长曲线:将少量微生物细胞接种至恒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测定含菌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14、同步培养: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使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例如利用孔径大小不同的滤膜,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培养,可使同一大小的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15、营养缺陷型:通过诱变产生的,在某些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而必须加入相应物质才能生长的变异菌株,叫营养缺陷型。

16、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后,暂不完成生命周期,通常不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17、外毒素:G+菌一种代谢产物,蛋白质性质,其毒性强,抗原性强,但对理化因子敏感,易失去活性面保持抗原性。

18、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19、类毒素: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

20、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 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21、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与宿主细胞 DNA 同步复制,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称为溶源性。.

22、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碱基等。

23、灭菌: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24、消毒: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25、溶源转变:是指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以外的其他的表型改变,包括溶源菌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变。

26、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能源也是有机碳化合物的微生物是化能有机异养型。

27、纯培养: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如何鉴别一固体平板上生长的灰白色菌落是细菌还是酵母菌? 用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菌落大,鼓,光亮一般货乳黄色 白色容易挑取

细菌:菌落小,扁平,有特殊结构的表面会有褶皱,糖被,芽孢等,有臭味 3.革兰氏染色原理是什么?

(本题10分)

答:革兰氏染色是原生质染色,染色后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而脱色与否则决定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4、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物理因子

A、温度:为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每种微生物都有三种基本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B、氧: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根据微生物和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4类,专性好氧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微量氧微生物

C、PH :为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每种微生物都有三种基本PH:最低生长PH、最适生长PH、最高生长PH。

5、根据细菌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安排接种、发酵、化验检测以及放罐等生产工序(10分)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

A、迟缓期:菌种接种后细菌并不立即生长和繁殖,而要经过一段调整和适应。迟缓期细胞质均匀,代谢活力很强,蛋白质和RNA含量增加,菌体积显著增大。迟缓期末细菌的长度增大,形状变化较大,此时细菌对热、化学物质等不良条件的抵抗力减低。

B、对数期:对数期活菌数和总菌数非常接近,细菌的生长速度达到高峰,世代时间最短,细胞的代谢活性比较稳定,酶的活力也高。因此,接种宜选择处于对数期的细菌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并在同一温度下培养,细菌仍以原来的生长速度继续其对数生长,而不会出现迟缓期,因而缩短了培养时间。另外,对数期的细胞也是化验检测的好材料。 C、稳定期: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不断消耗及代谢毒物积累,致使细菌分裂的速率降低,世代时间延长,细胞活力减退。此时群体中细菌的繁殖速度与死亡速度相等,活菌数目保持相对稳定,细胞积累次级代谢产物达最大量。

D、死亡期:细菌的群体衰落,死亡率大于繁殖率,活菌数量、次级代谢产物逐渐减少。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缺壁细菌是指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或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发生缺壁细胞壁的细菌;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用人为的方法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缺壁细菌。

缺壁细菌共有四类:

(1)L-型细菌:指细菌在特定的条件下,由基因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多形态,有的可通过细菌滤器而又称滤过型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2)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3)原生质球:又称球状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去除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新生细胞壁合成后,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而形成的细菌细胞,它呈圆球形。

(4)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上述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的共同特点是:无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状,对渗透压极其敏感,革兰氏染色阴性,即使有鞭毛也无法运动,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当然,如在形成原生质体和球状体以前已有噬菌体侵入,则它仍能正常复制.增殖和裂解;同样,如在形成原生质体前正在形成芽孢,则该芽孢也仍能正常形成。原生质体或球状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7、某发酵工厂生产菌株经常因噬菌体“感染”而不能正常生产,在排除了外部感染的可能性后有人认为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你的看法如何?并设计一实验证明。

本人也认为有这种可能性。

溶源菌是指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具有自发裂解、诱导、免疫性、复愈、溶源转变等特性。

检验方法是将适量发酵液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会发生裂解性生活周期者)相混合,然后加至琼脂培养基中倒一平板。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长成菌落。由于在溶源菌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发生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苔,所以会产生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的特殊噬菌斑

8、普遍型转导,局限型转导的区别?

1) 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

2) 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 3)局限性转导发生于溶原性后期,普遍性转到则发生于裂解期.4)局限转导只能用温和噬菌体,普通转导烈性温和均可.

9、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细菌进入机体的过程是细菌与机体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首先,细菌必须突破宿主的“三道防线”即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细菌若长期保持着潜伏状态或亚临床的感染状态,则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反之,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并随之产生大量的酶和毒素来损害其宿主,则宿主即会患传染病。

10、细菌获同步生长的方法:

(1)选择法:从非同步生长的细菌中选出同一生长阶段的细菌(用滤膜过滤或密度梯度离心法),然后培养出同步生长细菌。

(2)诱导法:控制细菌生长条件(如温度、培养基成分等)来诱导细菌进行同步生长。

11、在结合前质粒间的基因能转移吗?

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都可通过细菌结合作用转移到新的宿主内。但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中,一般缺乏此种转移所必须的mob基因,因此不能自行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接合转移。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

12、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答: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酿酒,酿醋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⑤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抗菌素,维生素。 ⑥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13、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的理解和看法?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复制: 最引起当今科学家兴趣和关注的是朊病毒的复制机理。由于朊病毒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并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内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

14.将待分离突变株的原始菌株以合适的稀释度涂布到野生型菌株和突变株均能 生长的主平板上,然后经培养后形成单菌落。

2.通过消毒的印章,将a平板的菌落分别原位转移到c平板(与a相同,选择培 养基)和d平板(基本培养基)。

3.经培养后对照如果在c上长而在d上不长的则为所需分离的突变型。 4.从c上挑取菌落在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纯化。

15、请设计实验来决定在一种特定的细菌中发生的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说明每一种的预期结果。设想有下列条件和材料可以利用:(1)合适的突变株和选择培养基。(2)Dnase(一种降解裸露DNA分子的酶)。(3)两种滤板:一种能够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但不能持留游离的DNA分子;另一种滤板只能持留细菌。(4)一种可以插入滤板使其分隔成两个空间的玻璃容器(如U型管)。

选取相对应的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如A+B+C-D-和A-B-C+D+)作为实验菌株。配制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在U型管的两头分别接入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中间加入能够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的滤板。一段时间后,取菌液用双蒸水洗涤,涂布在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上,有菌落长出。但如在U型管内加DNA酶,则在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长出——转化。在U型管的两头分别接入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加入任何一种滤板在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上,均没有菌落长出。但如不加滤板,在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上,有菌落长出——接合。

在U型管的两头分别接入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中间加入能够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的滤板,在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上,均没有菌落长出。但加入仅可持留细菌的滤板在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上,有菌落长出——转导。

16、Hfr×F- 和 F+×F-杂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产生吗?它们是否都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呢?

Hfr×F-中,由于Hfr菌株的染色体在向F-的转移过程中,整合在染色体上的F因子(实际是F'因子),除先导区外,绝大部分处于转移染色体的末端,由于转移过程中常被中断,因此F因子不易转移到受体细胞中,所以Hfr×F-得到的接合子仍然是F-,无性菌毛的产生;而F+×F-得到的接合子有性菌毛产生,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因为M13的侵染途径是性菌毛。

17、自发突变的特性

(1)非对应性(2)稀有性(3)规律性(4)独立性(5)遗传和回复性(6)可诱变性(7)可逆性(8)稳定性

18、设计一种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或废渣,变废为可用资源的方案。

19、Ames试验

1、什么是纯培养物,在实验室如何利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 答:纯培养物是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在实验室如何利用固体培养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1)稀释涂布平板法;2)平板划线分离法;3)浇注培养法。

2、试述一种细菌的苏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答:(1)诱变剂处理;

(2)淘汰野生型:用青霉素法。将诱变剂处理后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涂布于相应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同时在平板表面均匀喷上青霉素。培养后用影印方法接种到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检出缺陷型:将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全部用影印接种工具转印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比较两种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不生长但是在完全培养基上能生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4)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6分))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本题6分)

答:1)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例如蓝细菌;2)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例如红螺菌;3)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例如硫化细菌;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例如黑曲霉。

4、细菌四个生长时期特点:

(1)延迟生长期:生长慢;体积变大或增长;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敏感。

(2)对数生长期:生长速度快,菌体数目按几何级数增加; 各组分平衡生长;代谢旺盛。 (3)稳定生长期:生长速率=死亡速率,菌数保持恒定,菌体量达最高点;内含物积累;次级代谢产物合成。

(4)衰亡期:生长速率<死亡速率,活菌数减少;菌体退化、自溶。

5、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是生物个体在其后天活动中接触了相应的抗原后而获得的。 (2)其产物与相应的刺激物之间是有针对性的。

(3)包括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系统或细胞介导免疫系统。

(4)特异性免疫力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有很大的差别。

6、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逐步形成的,有针对性 (2)与同微生物接触的次数有关 (3)有个体特异性

9、试述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几种类型菌株,请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

答: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四种类型菌株: 1)F+菌株, 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2)F-菌株, 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

3)Hfr菌株,Hfr菌株仍然保持着F+细胞的特征,具有F性菌毛。

4)F′菌株,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为F′因子

10、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区别:

真核微生物:细胞壁无肽聚糖,细胞膜有固醇、有内质网、液泡、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80S核糖体、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多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细胞壁有肽聚糖、细胞膜无固醇、无细胞器、70S核糖体、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单条染色体、无有丝分裂。

11、荚膜的作用:

(1)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的影响; (2)贮藏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时利用; (3)具有表面附着作用,与病原菌的毒性密切相关(4)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1.溶菌酶抑菌机理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合成。

2.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2%。

1、微生物来说,碳源可作为能源。 (×

2.高压蒸汽灭菌方法适用于一切物品和培养基的灭菌。

× )

3.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是一切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

× )

4.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

5.原核生物只存在有性繁殖过程 ×)

6.自发突变具有不对应性和稀有性的特点

7.在可见光照下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紫外线诱变而达到育种目的。 ×

9、外毒素主要为革兰代阴性菌分泌,对热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被破坏。

x )

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微生物ppt总结

微生物总结1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试题总结

微生物大题总结

《微生物总结资料.doc》
微生物总结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