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辅导 (一)

2020-03-03 13:28: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考心理辅导

(一)

——考前心理调整

面对越来越近的高考,考生究竟该如何调整自己,如何能够全心投入,坦然应对呢?

一、合理认知

合理认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高考,一个是自己。

首先是高考。面对高考,同学们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认知方式,决定了面对高考的心态不同。但在这些不同的认知当中,总有一些认知是客观、科学、积极、有利的,而当明明知道某些认识是消极的,不利的而不去摆脱,那是可悲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需要你们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境下,去做出最好的选择,包括认识、行为。

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高考?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一是高考考什么?二是高考为了什么?三是高考决定了什么?有一些同学这样说,我就怕高考的时候紧张,发挥不出我的真实水平,那多可惜。我说,一点都不可惜,为什么呢?因为高考就考你这个呢。不可否认,高考要考你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但其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一个连高考都不能面对的人,以后也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有的同学在考前往往会出现非常紧张的情绪,一旦考不好,就呼天怆地,认为自己很屈,因为在他看来,考试就是考知识,而我的知识基础比别人好,却考不过别人,多屈呀。其实不然,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二者有一方面不行,你都该接受最终的结果。心理素质好,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好,相信将来社会上也一定会有你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仅仅是学习水平高,但心理素质非常不好,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你会被淘汰。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高考都是公平的。到高考那天,你的心理素质是固定的,你的知识水平是固定的,固定的心理素质加上固定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固定的成绩,既然是这样,还担心什么呢?干脆在高考前,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让自己在高考的时候能把当时的那个固定的知识水平在这个阶段提一提,然后能放松一些就放松一些,让自己在高考的时候心理状态好一些,到了考场上告诉自己: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只要安心答题就行了。我常说的一句话:如果除了向前走别无选择的话,就只管走你的路好了。所以,高考本身并非只是考你的知识,更是一种心理的考验。高考的结果也不是由高考那两三天决定的,而是由你走过整个高中的过程决定的。

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寄予高考的目的而言,有的同学想,高考不就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吗?苦了几年,幸福一生!你错了,如果现在你还在苦(说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苦的话,你的将来也不会幸福,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不是你获得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家有万贯财富,你可能是天下最不幸福的人;纵然家徒四壁,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然,不是说不去追求外在的结果,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态度正确了之后,该属于你的自然就会属于你。

那么,高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要是弄明白了,你会获得你所能获得的一切。我认为,高考其实就是为了你更好地成长,无论是就高考的结果理想与否,还是就面对高考的这个过程而言,最终都会归结到你的成长。如果能正常发挥出你的水平,你会去一个适合于你发展的环境里继续读书;面对高考的

1 过程,是复杂心境变化的过程,在这种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过程中,我们也在体会着自己的变化,痛苦也好,彷徨也罢,都是心灵成长的契机。蚕经过痛苦的挣扎才有了继续生存的可能。千万不要排斥高考,越是能让我们感受深刻的东西越能让我们成长。

从高考本身而言,也有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高考就是要我们的将来分出个高低,要把我们刻意分出三六九等。这也许是高考的一个结果,但绝不是高考的目的。高考的目的就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首先看你的水平、兴趣、能力适合在什么水平的学校,什么专业。这些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主观的,你自己怎么想?客观的,你的水平怎么样,你所要进入的环境就怎么样。所以,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尽量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问自己,我究竟适合到什么样的学校,什么专业,然后告诉自己:我要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就是理想的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这才最明智的。世上的成功莫过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我说,高考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

那高考决定了什么呢?也许大家不会有比对高考的紧张感和关注程度更大的对象了,但事实上,与这种有形的考试相比,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很多无形的甚至是更严峻的考验。有形的考试好考,无形的考试也许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被弄得一败涂地。而且高考并不是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绝对的转折。它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已。决定你一切的并不是高考,也不是那一纸成绩,决定你将来发展的是你的这个人,一句再不过简单而且通俗得老掉牙的话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不是金子,是你的心态,是你的人格,是你的素质和能力。高考之后我们要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多的是,等过几年之后,相信你会说:高考算什么!

合理地认识高考的同时,还要认清自己。

就是要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有的同学总是把虚幻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认为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所以否定现实中的自我,对自己不接纳,不认可,但是无论怎么努力,虚幻的自我怎么都变不成现实的自我,这样就更加地沮丧,无奈,痛苦。认清自己,是要认清现在的自己和真正可能达到的自己。首先,通过几次的考试,看看自己的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其实平时的考试不过就是为了暴露问题而出的题,出的题的范围是在高考范围以内,高考范围是既定的,你在现在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不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因此,在高考之前,你考出的不会的东西越多,那么在高考时你会的东西就会越多,因为你已经把它又弄会了。现在我们不怕做错题,怕的是不敢去面对错题。同样是面对错题,两个同学可能就会是两种心情,一个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又错了,看来我是完了,高考肯定考不好了!另一个同学可能会想,嗯,挺好,又有机会让自己在高考中多得一分了。所以大家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题,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它又让你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让自己去学会原来不会的东西。

对于自己在高考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我们生活在家长、老师的期望之中,有的时候这种期望由于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平,导致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其实这种感觉的来源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自己过高的期望造成的。也就是说,自己认为应该达到的和自己感觉能达到的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不要想当然:我本来应该是这样的。而是要实事求是:我能怎么样?然后再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目标,包括行动目标和成就目标,行动目标即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样的行为,成就目标即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水平。比如,你给自己设计这样一种

2 行动目标:今天我要巩固一下所有的英语单词,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到:就我的水平,就今天的时间而言,我能不能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可不可以把任务分散到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能不能降低一下自己的要求,即简单巩固,不求全会。就这个目标而言,最终的结果也许并不重要,主要就是要付诸行动,因为只要是行动了就会有收获。

高考之前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建立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科学的自我设计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你的水平。即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客观地设计自己的目标、理想。有的同学说了,很多是自己无法决定的。比如父母期望自己能上北大,可是我山大的水平都不够,我还哪有自信呢?这就涉及到如何面对客观环境的压力,包括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明知道自己达不到,却因为别人让自己去达到而告诉自己要达到,这是在欺骗自己,而且吃苦头的一定也是自己,为什么不坦然一点,对自己真诚一点,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是什么水平,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所以,建立自信心并不是盲目抬高自己,最终抬得太高摔得也会很惨。但是,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越现在的自己。高考题一般来说都会比平时练得要简单,更趋于基础化,如果正常发挥的话,都会比平时的成绩要高出一些。有些同学以为平时总打400多分,高考也就打不了多少分,这是误区,高考怎么也会比平时高出20分到50分,甚至100分。所以,要有信心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外,要对自己宽容些。那就是在高考前,不要给自己强加压力,只要一切正常即可。接纳自己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人的很多感受都是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也就是自我意识,多数问题也都来源于自我意识的偏差。但是,我这里所说的对自己宽容一些,并不是纵容,而是更积极地实现自我。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很苛求的话,那他就会始终对自己持否定和消极的态度,还有什么力量来让自己充分开发自我呢?当然,这也不是说什么都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从自己找原因的同时要学会接受自我,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再去完善自我。就像这样说:我身上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当然我绝不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

二、劳逸结合

充分利用时间是应该的,但什么叫充分,是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学习,才叫充分呢?当然不是,如果那样的话,只能让你事倍功半,更何况你做不到。我接触过一些同学,眼见着快要高考了,总是告诉自己可千万别再浪费时间了。高一高二的时候因为某某原因,没有好好珍惜时间,现在不但要珍惜,还要补过来,学习态度是很好,可结果呢,不但该补的没补过来,该珍惜的却因为心情太紧张而没有充分投入。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用脑和不科学用脑造成的。化学中的“饱和溶液”与心理饱和现象:高三后,大多数学生不再参加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大量的练习,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的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造成的。最好是能把知识形成网络,一个知识点能让自己想到很多知识点,这样就会避免舌尖现象。听说有的同学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时间是很重要,但效率才是根本。当然有效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避免低效学习,就是劳逸 3 结合,科学安排时间。不要让自己的心灵绷得紧紧的。有时候放松一下,心理能好受一些,效率也会提高一些。

离高考真正的学习时间不太多了,再恶补,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要期望有太大的奇迹发生。这个时候莫不如干脆静下心来,能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也不要为失去的东西后悔和遗憾。现在的你才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就是这个样,这个样的话我该怎么去做,而不要说:过去那么好,现在不该是这个样,这么想最不利于平静心态。现在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这也是高中生活带给我们的一种收获,很多事都是在我们经历之后才知道该怎么面对的,这就是成长,没有缺憾,就不会存在成长。,以后的路还很长,就让这种收获在以后更长的人生当中给自己以更大的警示吧。

三、疏缓压力

对于压力,多数同学认为是外界给的,其实多是由于我们理想和现实脱节,因而实现这种理想颇为困难,甚至可望不可及,于是压力便产生了。更多的时候,问题并不在于自己的行动和水平,所以,疏缓压力一定要认识到,压力是因环境而起,但舵手却是你自己,你完全有能力让它变得更低。对于父母,他们无非就是想让你的将来更好一些,他们是为你,你也是为你自己,学不好的后果其实最终的承担者是你自己而已,只要你承担得起,只要你将来能高高兴兴的,他们也不会因你而烦恼。每一个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一些,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我们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只要尽力了就行了。有很多同学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而今天又不能有所行动,那你就做好今天的事情好了,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是我们每一天都能活得开心的法宝。

还有,有很多同学把高中三年当成是将来美好生活的过渡,曾看过一篇文章《生活没有过渡》,写得很好,生活当中的每分每秒都是我们要去真实体验和感受珍惜的,如果你把某段生活当成一种过渡的话,也许你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你的生活始终是在过渡,而不会有所享受。正如问你一句话:现在是什么时间?确切的回答它。你能吗?不能,因为当我说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成为过去了,所以所谓的现在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千万不要等待,等待将来,那是最愚蠢也是最可悲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情,学习活动和其它各种事情实质意义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刻意地把它与我们的生活分开了。因为这种分开,我们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能够带给我们快乐体验的东西。学习占据了我们生活时间的大部分,如果在学习中是痛苦的话,你的生活大部分将在痛苦中度过。有同学说,现在痛苦点没啥,等将来不学习就好了。可是你还要工作,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你将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工作。然后你的一生都将不快乐,多可悲呀!我想说的是:活着的所有活动都是生活。因为它们都能带给我们喜怒哀乐,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所以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珍惜,用心去感受吧! 也请每一位同学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谢今天的忙碌,感谢今天的痛苦,感谢今天的无奈。

四、目标专一

4 有一个故事叫《紧追一只羊》: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拉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扑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但对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像没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那只豹子为什么一直不放弃那只羚羊而追赶其它离得更近的羚羊呢?原来,因为豹子知道自己的体力是有限的,他顾及不了两个目标。它已经跑累了,而其它的羚羊并没有跑累。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它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之间就会把疲惫不堪的豹子甩到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

其实,梦想就像是一只羚羊,在追逐的中途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如果你为之停留,最终就可能一无所获。而紧追一只羊, 你就可能多了向成功飞速靠拢的机会。

在这里提醒同学们:面对对你的人生可能有决定性影响的高考,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做一个理性的梳理,搞清楚什么是最紧要的选择,什么是当务之急。那些不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可不可以暂时先放下来?比如感情问题?“别因为你不成熟的爱而伤害了爱你的人,也不要因为你的爱而伤害了你自己和你所爱的人。你对你爱的人的最大的回报,莫过于早一些成为最值得他们信赖和最值得他们依靠的人。”同学们,在人生这样的紧要时刻,把宝贵的时光与精力轻易地挥霍掉,对你的亲人、对你自己、甚至对你此刻所爱的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伤害。 所以,非常真诚地提醒你们:先紧追一只羊吧,把一切放到高考结束之后再说!

还有的同学因为情绪不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越是怕出问题就越出问题,有一种雪上加霜之感,只要与人相处就一定会有人际关系问题,首先不要去回避和人的交流,因为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同时出了问题要学会积极处理,这也是一种学习。最关键的还是一颗包容的心,越是这个时候,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越需要一种宽容,想想再有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若干年之后,也许我们还会为现在的这种计较而感到可笑呢! 祝大家高考成功!

济钢高中心理指导中心

心育部

高考心理辅导

高考心理辅导

高考心理辅导

最新高考心理辅导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高考心理辅导讲座(从头再来)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专刊

高校高考心理辅导策划书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浅谈高考阶段学生心理辅导

《高考心理辅导 (一).doc》
高考心理辅导 (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