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研究报告

2020-03-02 00:51: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课题名称:

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的发展为社团作文辅导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2)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了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的健康发展,许多时候,文学社团的作文辅导与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作文教学)处于游离,不协调的状态,没有形成二者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新课改”为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的作文辅导吹来了春风。 (4)课题研究促进文学社团的建设。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探索文学社团作文辅导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语文教育途径、方法与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文学社团的作文辅导活动,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人文修养,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像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情感道德观。 (2)提高语文教师的作文辅导能力

通过“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本人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提高教师的作文辅导能力。

3、课题的理论依据

“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将严格按照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的语文教材为本,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精神以及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科学有序地展开。

4、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 本课题研究人员,实验教师知识结构合理,其中八人本科学历,三人专科学历,十人具备了中级职称。其中不乏具有多年实际辅导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老教师,其负责人胡献平老师从教二十七年,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在作文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自已的东西。另外,李首成、陈双全、王聪华、刘兵昶、蒋新宇等老师都有一定的作文辅导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爱好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 学校大力支持“农村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不仅为社团作文辅导提供了固定的场地,设施及成果陈列室,还制定了优先奖励辅导出了成果的教师以及写作有了成绩的文学社成员的政策;不仅提供了实验经费贰万元左右,还在时间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1、本课题所说的“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即指狭义的文学社团成员的作文辅导,也指广义的在校学生的作文辅导。

2、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的新课改中作文辅导实际产生的辅导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社团作文辅导效果,达到帮助学生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与途径。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1)社刊的品位提升,(2)论文最终研究成果,作文教学论文、教案、课堂实录(3)学生作品研究成果,发表或获奖

最终成果转化:以课题带动作文教学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如下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的作文辅导方法和构建有实效性的系统辅导思路。

3、提高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开展“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的能力。

4、以“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为阵地,以创办社刊,向外推介教师论文、学生习作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务实型、研究型的特色学校品牌,并实现可持继发展。

五、研究内容:

1、构建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农村初级中学特色的高效而有创新性的文学社团辅导体系。

2、努力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社团辅导的实效性的方式、方法与途径。

3、努力探索激发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与欲望,拓宽写作题材,打开写作思路,培养驾驭思想、情感、结构、语言的能力的方式、方法与途径。

六、研究对象

初级中学七——九年级学生

年龄为12——16周岁

七、研究方法:

1、

2、

3、

4、

5、授课法: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课堂进行辅导 专题讲座法:是就一个专题安排集中的辅导讲座 个别辅导法,对特殊的题材或特别的对象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团成员进行文学采风活动。 参赛法,组织本校的征文或现场作文竞赛,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大赛。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验

(一) 实施策略 课题组将确定具备实验条件的“实验班级”、承担研究任务,通过个例对比,调查分析,现场指导等,总结实验教师的辅导效果,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制定课题小组管理办法,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与辅导实践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共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期举行研讨会,教研课,专题讲座等教学活动。

(二)研究的基本步骤:

1、启动阶段(2008年1月—7月)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确定实验班级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辅导写作的观念和辅导行为的分析、对学生写作兴趣、习惯、程度水平等现状调查,加强研究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2、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10年12月)采取循序渐进,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式,就叙事、写人、写景、说明、议论等基本文体和散文、诗歌、小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进行系统的辅导研究。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12月):总结辅导经验,整理优秀的论文、教案与课堂实录,汇编学生优秀习作,完成结题报告。

(三)具体措施:

1、

2、

3、

4、成立研究课题组 加强备课的研究

举行教观摩会、研讨会、辅导心得交流会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征文、现场作文竞赛,春游、野炊等采风活动,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各类各级作文大赛。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汇编《优秀教学论文、教案、课堂实录》、《学生优秀习作选》

九、研究结果:

1、辅导成果:(1)获奖情况,2008年,第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有胡献平老师、李首成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有晏波、刘钟娟、夏婧、刘勇辉、阳莎莉等学生分别获

二、三等奖;2008年,127班学生陈洁的《人海拾珍话和谐》荣获“恒源洋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南赛区三等奖,指导老师胡献平;2008年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有胡献平、陈双全、李首成、王聪华、陶云球、陈超辉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有丁聪、李凤姣、夏婧等13位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2009年,在安化县教育局组织的“激情奥运,阳光校园”的征文活动中,胡佳丽、戴波、莫银萍三位学生分别获

一、二等奖,胡献平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09年第十届“21世纪全国初中生写作大赛”中,有胡佳丽等七位学生分别获得

一、

二、三等奖,有胡献平、李首成、刘兵昶、夏悟然、李伯轩等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2)发表情况:周婷同学的《关于春游的三个版本》发表于《作文》2008年第3期,胡佳丽同学的《的卢之内心独白》夏婧同学的《我家的枣红马》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8年第6期,刘新辉同学的《我是一个没有雨伞的人》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8年第

7、8期,胡佳丽的同学的《历史的碎片》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8年第12期,谢庆同学的《奇迹》发表于《获奖作文选萃》2008年第3期,丁聪同学的《为了奶奶的荷包蛋》发表于2009年第1期,李凤姣同学的《在山的那一边》、夏婧同学的《千万别忽视爱的细节》发表于《作文》2009年第四期,并已知道,胡佳丽同学的《孟子是个共产党员》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9年第6期。

2、论文成果:(1)发表情况:胡献平老师的《“走进马的世界”写作导引》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8年第6期,陈双全老师的《千秋功过任人说》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8年第12期,刘兵昶老师的《细读孔孟,写出个性》发表于《初中生写作》2009年第6期。 (2)获奖情况,胡献平老师的论文《做有心人,辅特色文》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话题作文拟题的三种思路》获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中学语文教学成果”一等奖,刘兵昶老师的论文《浅谈学生作文的“情感”抒写》获2008年度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学成果”二等奖,王聪华老师的论文《直摅血性为文章》获“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教师组二等奖,另,胡献平老师的自编表演唱《八老婆婆游思游》也荣获“文心杯”教师组二等奖。

3、论文的撰写:参与实验的所有语文教师全部撰写了作文辅导的论文。

十、问题与思考:

就辅导的对象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文学社团成员乃至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依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就辅导的主体而言,选择辅导的切入点与角度,是每个实验教师得花些心思思考的问题。 十

一、研究预期:

1、“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的汇编

3、优秀学生习作集。

湖南省安化县乐安镇思游中学

“农村初级中学文学社团作文辅导策略研究”课题组

2009年5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

阶段性研究报告

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及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研究报告题目1

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国家大学生SIT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评估阶段性研究报告(推荐)

《阶段性研究报告.doc》
阶段性研究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