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

2020-03-03 18:26: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课题,是参加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梁威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分层评价研究》的子课题。我校积极参加此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我校在“九五”期间,参加了市教科院基教所梁威所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用研究》的推广及研究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师生在广泛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中受益匪浅。特别是数学学习后进生的收效更加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最终以选拔为目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这种高风险、高危害性的选择性评价,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常以“不及格”而“失败”告终,不免要挫伤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上后进生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次更差,导至“中考”“高考”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遗误了一个又一个人才的茁壮成长。

怎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可持续发展,最终个个成才?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激励评价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他的理论依据是:

(1)因材施教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现代认知理论: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新的知识结构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贯联,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学习按科学的认知规律发展。

(3)心理学理论:积极的发现状态会加速和强化对知识认知的心理感应。

(4)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为人的发展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服务。

(5)学习的差异性理论:立足于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差异性。

(6)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外界条件,通过自身心理作用及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基于学生原来水平的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希望,建立信心,主动地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通过分层评价,给每个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持续发展,人人成才,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所在。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重点难点:

1、研究的目标:

探索分层评价的激励机制,运用分层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甚至厌学、弃学的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愉悦、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使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所进步,从而大面积减少数学学习后进生的比例,提高学习质量,并产生适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分层评价体系。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改进、完善、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基础上,采取分层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围绕“激励学生上进,鼓励学生发展”为核心,探索激励学生不断成长的评价方法,建立适合素质教育需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我校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现状水平研究。

(2)对学生进行“暗分层”,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及进行阶段分层检测,分层作业、分层评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评价标准,及其评价作用的研究。

(3)对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表扬激励措施方法的探索及激励作用的研究。

3、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

通过学生自身纵向对比,根据学习提高幅度增量,看分层评价的显著性差异水平。

4、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分层评价的方法建构及实施分层评价的效果检验。

难点:(1)教师及学生由统一化一的“一刀切”的传统评价标准向分层评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的转变。

(2)分层评价与期中、期末区统测及会考、中考的衔接统一问题。

三、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及可行性分析:

1、有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依据做指导,有国内外目前对分层评价大量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可借鉴。

2、有总课题组专家学者的指导,校领导对此课题的高度重视,兄弟区县、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

3、本课题组负责人及全体成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连续几年使用《数学发层测试卡》的经验体会,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

4、学校各班教室均配有计算机正投影,实物展台,闭路电视。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有备课、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光电阅读机,扫描、打印机。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资料和研究经费支持。这些都提供了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四、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本校初一至初三所有各班的学生。

时间为:2002年9月——2005年9月 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9月(详述)

(1) 研究学生的数学基本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暗分层,确

定教师所处的教育对象的水平。

统计2002年9月开学前,初中各班学生数学成绩作为基础成绩。新初一以入学摸底数学考试成绩为准,初二,初三均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计算K基=Xi基/X基(其中Xi基为每位学生数学成绩,X基为本班数学平均成绩),将K基值从小到大排序,并暗分为三层(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以备后用。

(2) 改进完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方法,分层评价:

把《数学分层测试卡》做为课堂前测、课堂后测、课堂练习、课前预习、课下作业、小阶段检测使用。根据测试卡的基础知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三个层次的三个题目,对暗分层的三个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评价标准评价:第一层(后进生)第一个题全对为100分;第二层(中等生)前二个题全对为100分;第三层(优等生)三个题全对为100分。不全对酬情给分。 在分层测试卡背面,教师定期批注评价性语言,不吝啬赞美之词,使学生在鼓励声中成长;学生定期写些感想、体会、决心,与教师进行情感交融;把下一层的题目做为学生选做,另加分,并加鼓励赞美之词,使学生看到希望;利用背面补充不同层次题目,以鼓励学生再试做一次,做对者给予表扬。充发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迅速转化为学生的动力,促进其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

(3)课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判,对进步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利用作业批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阶段测验:教师按三个不同层次拟定不同难度的三种试卷,分别按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做答。也可一份试卷三个层次难度的题目,像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一样进行评分,并附有赞美性评语。

(5)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案研究,个案鼓励性评价,个案谈活,个案激励,与教师个案情感产融,使差生看到希望,主动学习、稳步提高。

(6)进行鼓励性评价活动:给以口头表扬、集体掌声鼓励,鼓励性评语评价,做鼓励性印记,鼓励性专栏,鼓励性会议,鼓励性奖状,鼓励性奖品等等。以“激励学生上进,鼓励学生发展”为目的,多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掘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潜力。对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开展重点鼓励表扬活动,以产生轰动效应和连锁反应,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7)期中考试后:计算K中=Xi中/X中(其中Xi中为每个学生期中数学成绩,X中为本班期中平均成绩)。

计算△K中=K中—K基,得到每位学生数学成绩增量.

将K中值从小到大排序,重新对学生进行暗分层,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总结。使他们愉悦地、饱含学习热情和上进心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对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快的,可随时调整暗分层的组成,为他们提出更高的努力目标。

(8)期中考试后的学习过程中,重复前一段的实验研究过程,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研究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至学年末。

(9)撰写阶段研究报告《鼓励和发展性评价的好办法——分层评价的实践探索》。

(二)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4年9月

(1)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一阶段的分层评价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实验研究。

(2)进行分层评价相关的专项研究:

如:初中数学课的分层教学研究:教学目标分层,提向分层,练习分层,课外活动分层,实践操作分层……

分层测试的研究:分层测试的方法,分层测试和统考的关系与衔接,分层测试的体系,分层测试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分层评价的研究:分层评价的方法,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与分类,鼓励性活动的开展,分层评价的数据处理模式,分层评价的教学档案与管理研究,分层评价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分层评价观的研究……

分层评价的作用研究:分层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分层评价的激励作用,分层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健康发展,分层评价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分层评价的工具——分层测试卡的研究,分层评价对学习后进生作用的研究,分层评价对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实验教师撰写专项研究论文。

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分层评价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时代评价体系》

(三)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9月

(1)进一步进行分层评价的实验研究。

(2)完善系统分层评价方案,最终产生一套适合我校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分层评价方案。

(3)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编辑分层评价的专项研究论文集。

(4)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

(5)报请总课题组进行评估、结题。

五、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课题的研究探索,能找到一套鼓励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从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实施,达到促进其主动学习与健康成长的目的,从而避免选拔性评价的高风险、高危害性对学生的伤害,人人可持续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报告子课题 副本

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doc》
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