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进展(摘要)

2020-03-03 03:16: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进展

2014.09.01

一、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面对两大难题,出路何在?

一是作文难写:无话可写;不会写 ;学不会 ;写不好。

二是作文难教

出路何在?

在现有的体制和条件下,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找出这问题的症结,想办法做自己力

所能及的改革,既能降低作文要求,又能提高作文成绩,这也是个出路。

2.问题的症结

人们做事总喜欢从自己的主观认识出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一个人教版三下第三组习作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猜特点

二、回顾画面,找特点 *

三、范文引领,仿写法

四、片段习作,畅练笔

五、评改结合,有提升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按“我怎么教学生写“的思路来设计的。学生是不是清楚这次作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他们需要些什么,心里会想些什么,又是怎么构思自己的作文的,老师都没有考虑。

类似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尊重儿童,就是在尊重人类。”他们强调:“孩子是一个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他完成独立”±我们尊重了学生没有?

《老子》里的一句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小学作文教学也应该是“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客观规律。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就是作文教学的“自然”,作文教学顺应了它就是“道法自然”。

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老师们并不十分清楚。

我们总是习惯于顺着自己经验的“自然”教作文,而没有顺应小学生特点和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自然”;总是想着“我怎么教学生”,而没有想一想“学生会怎么学”;我们总是关注着学生的作文写得怎么样,而很少关注学生这个写作文的“人”怎么样。难怪“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象至今难以改变 。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

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重新认识我们的小学生,认识小学生究竟写什么样的作文,认识小学生是怎么学习作文的,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课改的深入发展急需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作文教改来说原因有三:

其一,由于种种原因,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很多老师一味求新,忽视了继承和发展过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结果是新的没学好,原有的也丢失了。

其二,过去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但要继承更需要发展,例如“读写结合”不能只理解为就是仿写,“先说后写”也不仅仅是用说作为写的基础。

其三,我国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偏远或者较偏远的地方,不少老师需要学习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鲲鹏小语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做的就是这样的一项研究。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

二、小学生究竟写什么样的作文?

1.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

2.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看小学生学习写什么样的作文。

3.小学生作文应该是学习写放胆文

4.小学生作文的四大特点

(1)“童言、童趣、童心”真实作文

(2)表达幼稚、语病多

(3)有差异

(4)往往会有反复

三、习作(写话)教学目标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教学有很强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2012~2013学年度我们重点研究了习作教学目标,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1.对“课标”目标的三点基本认识

(1)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们必须有强烈的课标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和执行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认真设置学期和单元的习作目标。

(2)过去¡°教学大纲¡± 的教学要求是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一般要求”,现今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却是全体学生都可以达到的“保底目标”。这种变化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我们应该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实施教学,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3)“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实践不仅要有“保底目标”,还要有大部分学生所需要的“发展目标”。这种“发展目标”不能随意设定,而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习作教学实践需要“小学各年级每学期习作(写话)教学目标”。

“九义大纲”的教学要求基本符合课标精神,可作编制“发展目标”的参考。

2.小学习作(写话)教学目标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在人教社网刊《畅想语文》2014年第2期《专刊:习作教学目标的确定》。

内容有 讲目标;晒学期目标、晒单元目标、评目标、编目标,共五个部分。前四部分参加编写的老师有:李志远、王首朋、陆焕杰、孟丽芬、林家泉、张国山、齐晓彪、龙华、韩金

玲、周蓉、李燕萍、张鹏、张永新、蔡克莲。

3.研制并发表了《小学各年级每学期习作(写话)教学目标》

已经发表了两稿。

第一稿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 语文》2013年第11期,题目是《细化目标,为习作(写话)教学铺路》,主要是保底目标,六下还编写了“发展目标”。

参与研究的老师有:龙华、齐晓彪、杨晓寒、张国山、陆焕杰、孟丽芬、林家泉。

第二稿发表在人教社网刊《畅想语文》2014年第2期。其中的¡°编目标¡±就是《小学各年级每学期习作(写话)教学目标(修订稿)》,内容包括“保底目标”和“发展目标”。

参加研究的老师有:韩金玲、贾红艳、靳海燕、李燕萍、龙华、陆焕杰、孟丽芬、齐晓彪、杨晓寒、叶丽琴、张鹏、张国山、周蓉。(汉语拼音字母为序)

四、“先说后写”,外显构思过程,实现教学对话

1.“先说后写”不仅仅适用于低年级写话,而且适用于中年级习作,到了高年级还可以是“先述后写”。

2.“先说后写”外显构思过程,实现对话。

3.“先说后写”的三步教学思路。

五、挖掘教学资源,“读写结合”,学习如何构思和表达

1.“读写结合”不仅仅是对课文的仿写,更多的是学习课文作者是如何构思和表达的。在学习课文时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么思维构思的,到了习作时就把这种思维构思的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是更深刻的“读写结合”。

2.听说读写都是为了表达;听的是对方的心灵表达,读的是作者的心灵表达,如此而已。既然是这样,从表达的角度学习阅读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作教学应该放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来认识,做整体教学设计。

3.从读写结合来说,阅读教学应该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教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习作教学应该用足、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从学过的课文和其他教学资源中选择习作的范文,学习怎样构思和表达。

六、精选整合,教给写作的妙法

写作过程,是广义的写作方法,是重要的写作策略。

低年级写话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始渗透这一过程;中年级继续渗透,可以依据教学的实际,按这样几个环节组织习作教学过程;到了高年级水到渠成,就要教给学生依照这样几个环节完成自己的作文。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课题摘要

原生态教学

超越原生态作文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小结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材料(材料)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进展(摘要).doc》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进展(摘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