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03 15:29: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乡村组 寿县安丰初级中学 张仁民)

2018年6月26日

目前,作文教学可能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不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写作教学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它以信息储备量大,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为新时期的写作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果说教师是教学的一翼,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作文教学的另一翼。只有展开双翼,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体会到: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写作教学有机地整合,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感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作文评讲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材料,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难,首先就难在没有材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往往让学生写好人好事,结果作文上都是记帮助同学做作业,或是拾到钱之类的事;让他们写妈妈,结果尽是写自己病了,妈妈把自己送到医院这样的事。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学生生活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不深,再加上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的积累就较少了,因而面对黑板上的写作题目常常会出现“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甚至不少学生对写作产生厌烦、畏难的心理,把写作当成了一个包袱。因此,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此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当教师把事先收集、整理的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相关的资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生活真实、艺术地再现,让学生踏着记忆的足迹,追寻昔日的光阴,触动创作的琴弦,这时便会文思泉涌,兴趣倍增。

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要求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口头作文,在没有作任何指导之前,能大胆登台的学生寥寥无几,所说的内容也无非是家乡的电视机变大了,房子变宽了,生活变好了之类的话,但怎么也不能展开。在第二节课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三组图片在电脑上显示:第一组图画是以前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安三”公路变直了,变平了,变宽了,一条条蜘蛛网似的水泥路通往各村;第二组图画是以前零乱、破旧的瓦房变成了整齐、漂亮的新农村;第三组图画是村民以前的麻将室变成了致富信息中心了。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画面,深深地震憾了学生的心灵,唤醒了他们沉睡了的感知,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课堂气氛变得空前的活跃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来描绘自己的家乡。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累素材,丰富生活感知。

如何长久地解决学生写作资源短缺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储备量大,信息传递快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延伸了他们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素材。当他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信息世界,就可以自主地获得素材,唤醒写作灵感。

为了长久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阶段作文教学要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作文专题网站,以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使用。教师可以把网上和远程教育工程终端下载、有目的的拍摄录像、电视台等制作的有关节目及自己的随笔等进行分门另类的整理,运用超文本的方式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超媒体的写作资源平台——作文专题网站。还指导学生将自己平时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练笔、心得体会等转贴到班级作文专题网站上。并指导他们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随笔、应用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在长期的搜集资料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且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整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新意义的构建,也在物质和心理上为酝酿一篇作文做好了准备。写作文时,学生可以根据写作要求,在作文专题网站中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胃口的素材进行构思和表达。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会观察,培养写作技能。

学生作文素材的欠缺,首先就是缺乏观察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越容易触发写作动机,发现素材的价值。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置身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却很少对发生在身边的人、事和景缺乏细致的观察,难以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以至于出现写作文时就条理混乱,重点不突出,文章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反复回放、定格特写的特点,把图中的事物作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表象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让学生在感知素材的同时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逐步做到观察有序而细致。

笔者在指导《记一次植树活动》写作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植树活动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学生再次带入植树活动的快乐体验中。学生看到自己植树的情景,热情一下子高潮起来了,非常兴奋,一个个举起手,纷纷要求发言。这时,笔者要求他们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等一连串的序词说出活动的全过程。同学们大都能将过程说清楚。然后我问“植树时应注意什么?”,学生们知道是将树放在土坑里准备培土的时候。于是我就将这一过程通过定格特写呈现在屏幕上,并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这时学生的表达就比以前要生动形象得多了,有的还能用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通过这次写作,学生知道了记一次活动只有按活动的顺序来观察、来描叙,才能说清楚,只有抓住重点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说得形象生动。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启发联想和想象。

我国作家秦牧说过:“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抓形象,用这比那,用那比这,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平中有奇。”中学生正处在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没有各种陈规陋习的限制,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音响、图像和文字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并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来,使学生主动地与情境融为一体,激起情感的共鸣,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兴奋,思路也变得越来越开阔,思想也变得越来越深刻,联想和想象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为学生写出新颖别致、一落俗套的写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以《时钟》为题写作时,我先在屏幕上显示嘀嘀哒哒行走的时钟,要求学生静下心来用心观察,仔细倾听,再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有关时钟的名言、警句及诗文,并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时间易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有的学生赞时钟勤劳,不知疲惫地工作;有的学生说时间最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人……一朵朵思想的火花爆发出炫目的光芒。这时我又让学生在作文专题网站上搜集有关资料再进行构思。学生经过搜集,思路更加开阔了。有的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时钟的故事;有的借助活泼的童话叙说着时钟的历史;还有的用风趣的话剧演绎着时钟神奇的传说……

信息时代呼唤着写作教学技术的革新,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误区,我们必须根据写作教学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而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一定要体现学生主动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熟读成诵、入情品味的过程。我们要扬长避短、务实严谨、把握好尺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找到支持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支点,使其能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真正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实现写作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创造魅力无穷的写作教学的多媒体世界。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oc》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