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软件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20-03-03 03:4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9年大连市软件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大连市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大连软件业的发展可以追溯1998年,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夏德仁果断提出“建设大连软件园,发展信息产业”的构想。1998年,刚刚起步的大连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只有可怜的2亿元,软件出口不足1000万美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连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到了220亿元,软件出口为7.8亿美元。软件企业总数从100家增加到700多家,从业人员从3000人发展到6万人。大连作为东北亚最大的软件外包基地,高新园区、软件园驻有大量软件企业,其中包括东软,华信,海辉,IBM,HP,简伯特,毕博,埃森哲,花旗等国际知名公司。在软件开发业务上,一些国际大公司如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通用电器,NEC、日立、松下通信等都在大连设立了分公司。

众所周知,大连软件业的骨干力量是服务外包行业,其中又以对日外包为重点,据大连软件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之前我们95%业务来自日企,去年回落到80%,变化很大。之前比重过高,与日本信息业发达、有足够市场,而大连地理位置靠近日本、日语人才多等因素有关。而如今,随着本外包市场被逐步瓜分,大连软件企业不能再仅仅盯着日本市场这块蛋糕,必须放眼国际,拓展欧美市场,大连的欧美外包业务比例从之前的5%上升到去年的20%。此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成本的提高,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但是从产业层级来看,我们现在从低端向中端进行过渡,提高产

业层级,争取在服务外包业务中能够拿到中高端的一些业务,就可以消化劳动力成本提高这个问题。创新是下一步大连软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企业通过一段时间面向国际市场的锤炼,人员、队伍、资金都积累都到了一定程度,现在大连软件行业在嵌入式软件和应用式软件方面出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今后面向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机会。

另据中软国际(大连)分公司主管人才培训的工作人员介绍,大连软件业的发展面临着最大也是唯一的瓶颈是人才,这个问题也困扰很多企业。日企或者对日企业发现日语人才和熟悉日式商务习惯的人才不够,欧美企业或者面向欧美的企业认为熟悉英语文化的人才不够。人才与大学生不是一个概念。此前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不一致,大大束缚了软件业的发展。所以人才的培养也是今后企业政府与学校三方面合作的重点。

二、经济危机对IT产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席卷而来,蓬勃发展的大连软件业也难独善其身,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在对上述几个公司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最直观的冲击是业绩的下降,尤其是外包公司,首先面临着订单下降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下业务种类单一,技术力量薄弱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据大连海辉软件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日本,一些一线的企业、Maker(例如,NTT-DATA、野村)等软件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很大影响,另外一些小企业更是纷纷倒闭,此时对于直接为这些公司提供外包的一些大连企业来说,势必受到重创,毕竟随着金融业

的不景气,相关的制造领域等各领域都会产生需求的减少。还有一些直接与中介机构联系,不知道买家具体是谁的公司,损失更加惨重。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受到的冲击并不是很大,原因在于业务分布比较多元化,各业务之间此消彼长,相互起到平衡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过,对于经济危机,大部分公司都相信“危”与“机”并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应对措施也会相应出炉。于是怎样转“危”为“机”是决定一个公司能否在危机中胜出的重中之重。据大连软件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透露,就在此次危机中该公司成功低价并购日本AITACA和NIC两家高端信息技术公司,通过对这两家公司的并购,该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大规模对日软件开发的能力,并能够将海外先进信息技术转移至大连,提升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改变了业务的布局,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这对本市其他软件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结构调整和企业并购重组赢得新的发展局面,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10年来,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已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相信大连今后只要坚定发展软件产业信心,一定会克服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建设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

三、大连市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但与国际软件业领先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家指出,中国软件业要形成规模化经营,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软件人才的合理配置是首当其冲要打破的瓶颈。

今年预计将有七八万高校毕业生会进入人才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的趋势会进一步扩大,就业难成了近年来的流行语。可是为什么一边人才难求需求量巨大,另一边却又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呢?可能还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大学生不等于人才,很多毕业生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大连的软件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据调查,企业的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软件开发(80%对日),第二类属于信息服务类。由此产生的对人才需求也是两大类,一类是软件开发人才,第二类是以语言特长为主的综合性人才。其中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缺口最大。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在企业内分为3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软件架构师,要求精通日语、英语或日英双语,在IT领域工作8年以上,这部分占从业人才比例的10%左右;中层是项目经理PM和系统工程师SE,要求精通日语或日英双语,IT领域工作3年以上,1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这部分占人才比例的20%左右;基层人才主要是软件工程师PG,要求日语三级,英语四级以上,1年以上IT经验,这部分占人才比例的70%。未来几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紧缺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开发领域的项目经理、架构设计师和软件设计工程师,管理领域的数据库管理专家、信息安全专家和信息管理专家,其中中高级人才占总需求的30%。

所以,作为还未踏出校门的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在这里,结合访问的几家公司的需求为面临求职的大学生提几点建议。首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精通日语,英语或者日英双语,但是语言知识基本工具,相应的软件知识如java、.Net、Oracle等必须有

一项比较擅长,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样突出的技能。二是综合能力要强,比如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另外在问到上述公司在今年的人才招聘计划时,都表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招聘数量将大幅缩水,甚至不招反裁。但同时也提醒还没成功就业的大学生朋友们不要灰心,在这个阶段要放低心态,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且不要盲目投身于自己不喜欢的行业,要积极寻找耐心等待。对于已经那个投身于软件行业的朋友,也要不断自学,稳扎稳打,因为裁员不会裁人才。

四、企业对“准就业”的态度

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及原扩招学生的陆续毕业、走向工作岗位,2009年我国政府将面临近千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并且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到规模、机制等约束,忽视了在校学生在核心职业技能及技术方面的培养。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就业岗位及企业的需要,这制约了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了更好的调节人才与工作单位之间的需求,政府推出了“准就业”机制。但当问到上述企业是否知道“准就业”一说时,大部分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我们简单介绍了“准就业”后,问到企业是否愿意接受经过“准就业”机制培训出来的大学生时,答案都是肯定的,企业相信经过“准就业”机制培训的大学生一定会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可是在问到是否愿意提供“准就业”见习基地时,有的企业表示该机制不但创造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

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非常支持这宗做法。但也有的企业表示上不确定是否会提供基地,有着企业承担的成本过大,或者效果不明显等忧虑。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出“准就业”机制的能量,还需要政府下大力度推行,企业和学校积极配合。

综上所述,大连软件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相信大连的软件业在经过了一次次的挑战和机遇之后,软件业的竞争力将有新飞跃,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

关于大连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定稿)

秦皇岛市软件行业调查报告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软件测试行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软件行业自荐信

软件行业劳动合同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大连市行政服务中心调查报告

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推荐)

《大连市软件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大连市软件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