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2020-03-02 09:01: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服务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的发展虽然不足十年时间,但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以一种不可小觑的速度迅速膨胀。本文主要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8-0060-03DOI:10.3969/j.in.1003-9031.2011.08.17

一、引言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1]。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居民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连续几年高幅度上升。由于目前高通货膨胀率和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不少家庭逐渐将单一的存款转换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以其低风险、多种类、渠道便捷等优势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投资品种。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够稳定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信贷资产的有效流动,为我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起步较晚。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初,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国内首个个人外币理财产品,成功开启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先河。同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6年以来债券市场走低,股票市场回暖,商业银行通过信托进入 和产业投资,极大地丰富了理财产品的种类。随后受次贷危机冲击,银行普通类理财产品在2008年末陷入低迷之后,2009年全年处于低位运行,一直徘徊在月度发行300款至600款之间。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复苏,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逐渐恢复元气。据普益财富的估算,截至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7万亿人民币,相比2009年4.8万亿的规模增长了46%[2]。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QDII市场份额锐减,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导

自从2006年第一款QDII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曾一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好景不长,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QDII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近期虽然世界经济逐渐摆脱次贷危机的影响,但是国家债务危机接踵而至,直接导致QDII的发行量进一步减少,2010共发行70款,较2009年减少29款,平均业绩的增幅较2009年减少为约20个百分点。相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一路走高。2008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3343款,占总产品的比例高达75%,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导。2009年得益于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和潜力,人民币理财产品再度占据了理财市场的首位。2009年全年发行的7566款银行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为85.9%,位居各币种理财产品之首。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逐渐丰富,结构日益复杂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

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三)宏观经济走势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状况的影响逐渐增大

近期,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状况也在随之变化,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在不断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在国家金融政策的引导下,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结构型理财产品大量增加,尤其是与信用、股票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境外场外交易市场崩盘和资本市场深幅调整致使结构类产品风险对冲工具缺失,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迅速下降,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低风险类理财[3]。2009年由于低利率水平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仍以低风险稳健收益类为主。2010年,由于我国CPI节节攀升,中央银行又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宏观调控措施,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趋于短期化。同时,受银信合作业务政策调整的影响,债券类理财产品取代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上重要的产品类型,发行量接近70%。

三、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银信合作模式的制约

由于受分业经营的管制,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进入银行市场以外的市场进行投资,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限制。理财产品不像基金产品一样在资本市场具有虚拟法人资格,它只能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资本市场。但是这种银信合作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首先,法律定位不清,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服务尚且属于委托代理性质,但是委托代理关系法律上对代理人的义务要求不是很严格,并且很难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专家理财的效率优势;其次,银信合作增加了操作环节,从而降低了投资效率,提高了交易成本;最后,由于银信合作模式中存在着双重委托关系,资金需要经过两个节点才能投入运作,因此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4]。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产品都是与外资机构合作推出的,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完善的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和对冲技术,因此也不具备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在产品的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只发挥中间商的作用,向外资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向投资者收取手续费。另外,商业银行严重缺乏理财产品研发设计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和技术,加之内部创新机构和流程不够完善,难以培养高效的金融创新研究团队。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虽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但是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同质化比较严重,以致客户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营销盲点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在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存在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和投资存在的市场、利率、汇率、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使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缺乏正确认识,很难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持理性。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概况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论文

高利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推荐]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剖析

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客户调查问卷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doc》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