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2020-03-02 21:06: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1年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投资紧缩以及房地产萎缩等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环保、节能、增效为主题的新型混凝土行业发展模式,努力抓创新,调结构,保增长,全年实现预拌混凝土销售2.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11%。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苏南、苏中、苏北共同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推动下,江苏的混凝土行业与本省的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平稳增长态势。

一、全省混凝土产量首次突破2亿立方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创新高

(一)企业数量

至2011年底,全省建设系统预拌混凝土企业共777家,比上年增加了134家。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全省预拌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6052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903万立方米,增幅为25.8%。

2、全省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方量21860.2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11%。

3、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71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约占建筑业总产值的4.56%,同比增长1.33%。全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76.7亿元。

4、全行业劳动生产力122.31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1.79%。

5、全年全行业利税总额8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83%,占销售产值的11.76%;其中上交国家税收40.6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5.71%;全行业形成利润43.03亿元,平均利润率为6.04%,比上年增长1.84个百分点。

6、全行业年末从业人员58170人,比上年增加8380人,其中,技术、经济管理人员13440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3.1%。

7、全省建筑系统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主要生产装备的投资共46.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0%。其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新增2537辆,混凝土搅拌站新增459条生产线,混凝土拖泵(含车载泵)新增134台,长臂架泵车新增433台。(其中,42米、37米及以下规格的泵车置换45米以上长臂架泵车约占10%)全行业技术装备率为28.45万元/人。

8、2011年,在建设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布为:C10—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量占总量的76.01%,其中,C30以下低标号混凝土占23.4%,用量最大的C30混凝土占52.61%;C35及以上级别混凝土用量占23.99%;最高强度等级为C80。

9、行业内混凝土企业水泥仓储能力累计达255万吨,比上年增长18.82%。

全年水泥用量6295万吨,比上年增长12.33%。

(三)在全国同行业继续保持领先

1、产能与产出保持全国第一。

2010年,江苏的混凝土方量为19326.11万立方米,占当年全国总量的18.5%。2011年江苏又实现新的跨越,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60525万立方米,混凝土产量达21860.26万立方米,销售产值突破700亿元。混凝土主要生产装备的资产总值达1692亿元,产业规模达1973亿元。在建筑领域,预拌混凝土占浇注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已超过75%,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2、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江苏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并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以混凝土无害化生产为目标的全封闭生产工艺已成为今后我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定式。以南京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站建设和老站改造工作已在全省逐步推开。到2011年底,全省新建绿色环保站的企业有15家,完成老站改造的有13家。

3、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术日益普及。

至2011年底,全省已有163家企业建立了混凝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控制系统(ERP),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施工、决算全过程实现全方位信息化、网络化监督、管理和控制。还有586家企业使用了GPS、GPRS车载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南京、无锡等多个城市的混凝土企业与质检站实现联网,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统一管控。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的保障能力和企业的赢利能力大大提高。

二、苏南增速放缓,苏中、苏北加速发展,全省总体向上的势头未减

过去的十多年,由于苏南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速,使建设市场连续保持对混凝土的旺盛需求。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5市的混凝土总量始终占据全省75%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随着苏中、苏北的崛起,全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说明,苏南增速明显放缓,而苏中、苏北正在加速发展,成为拉动江苏混凝土行业持续较快增长的主因。

2011年,苏南5市混凝土供应量为13871.1万立方米,比上年平均增长11.98%,占全省总量的63.45%。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其中,苏州市以4421.9万立方米,增幅12.97%,占全省总量的20.22%,实现销售产值1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3.83%,继续独占鳌头。 苏州的昆山市以900.9万立方米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无锡1个地级市和两个县级市共完成混凝土方量3499万立方米,比上年平均增长8.39%,占全省总量的16%,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南京1个地级市和两个县共完成混凝土方量2934万立方米,比上年平均增长16.52%,占全省总量的13.42%。镇江市是2011年苏南5市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1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共完成混凝土方量1184.2万立方米,比上年平均增长36.58%,占全省总量的5.42%。常州市是苏南5市中唯一负增长的地区,常州有1个地级市和两个县级市,共完成混凝土方量1832万立方米,比上年度平均下降1.83%。其中常州市区完成混凝土方量1582万立方米,负增长10%;金坛市完成60万立方米,负增长10.44%;溧阳市一枝独秀,完成19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67%。(详见附表1)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状况不尽相同,我省的苏中、苏北地区混凝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比苏南相对滞后了几年,混凝土总量与苏南相比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明显的差距。在省委、省政府“两个率先”和加快发展苏中、苏北的战略部署下,这两大区域的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同时,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散办”对“禁现搅拌”、“发散”、“推散”工作政策明确,监管到位,使预拌混凝土的市场供应连续几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与苏南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苏中、苏北两大区域共完成混凝土方量7989.16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36.54%。其中,苏中的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1年完成了混凝土供应量3318.64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15.18%,比2010年净增了744.64万立方米,增幅达28.93%。

南通市有1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1个县,2011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1421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6.5%,与上一年度相比,产量增幅达47.41%。扬州市完成混凝土供应量978万立方米,增幅为27.67%。泰州市完成919.64万立方米,比上年度增长8.96%。

苏北的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5市的混凝土方量达4670.52万立方米,占全省总方量的21.36%,较2010年增长了31.26%,大大超过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盐城市是全省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盐城市有1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5个县和1个区,2011年共完成混凝土方量1165.06万立方米,增长幅度达51.93%。淮安市为1个地级市和4个县共完成混凝土方量945.55万立方米,增长幅度达44.28%。徐州市有1个地级市和5个县,完成1160.06万立方米,增长幅度为31.58%。宿迁市1个地级市和3个县,完成925万立方米,增长幅度为15.62%。连云港市1个地级市和4个县,完成474.8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11%。

从全省来看,苏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混凝土市场已接近封顶。虽然,部分市、县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总体看,这一区域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增长幅度有限。继续拉动江苏混凝土市场的主要是面积占江苏72%的苏中,苏北地区,尤其是这一地区的县和县级市,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前几年,这些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现在正迎头赶上。

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等大环境的影响,但江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一直没有放慢,2009年城市化率为55.6%,2010年为57%,2011年为61.9%。由于江苏的经济发展一直很稳健,混凝土市场总体向上的格局没有改变。今后几年,除苏南以外的大部地区混凝土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保持我省混凝土行业持续稳步增长的大环境。

三、产业投资和重组持续升温,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我省混凝土行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的初级阶段,规模化、多元化经营成为我省混凝土界有识之士的发展共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我省混凝土行业2011年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

1、投资放量增大,产业规模与混凝土市场增量同步

由于1—5月份,混凝土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出现了混凝土机械需求火爆的场面。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12月底,全省混凝土企业数增加了134家,其中,苏南地区新增42家,苏中地区新增38家,苏北地区新增54家,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其中用于混凝土设备的投资约22亿元,实际现金支付不到10亿元,其余主要通过银行按揭或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解决。加上老企业添置或更新淘汰老旧设备,全省建设系统777家混凝土企业用于混凝土主要机械设备的投资共46.9亿元,全行业技术装备率为28.45万元/人,为整个建筑业技术装备率最高的行业之一。根据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安徽星马、北京福田、南方路机、郑州水工等10几家混凝土机械研发单位在江苏的销售粗略统计,总额达70亿元以上。形成差额的主要原因是:(1)用于租赁的社会车辆和泵送设备未统计在内(2)干混砂浆生产及其配套设备未统计在内;(3)中央直属企业和非建筑业购置设备未统计在内等。

6月份,混凝土市场开始下滑,7月份急剧下降,拐点出现,负增长抬头,直到9月下旬,进入恢复性增长期。2011年,全行业对混凝土机械的投资规模是历年来之最,而且,主要集中在1—5月份和第四季度。这与我省混凝土市场的供求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投资放量增大,产业规模也急剧上升,按全年混凝土平均价格计算,全行业产业规模已接近2000亿元。

2、资产重组持续升温,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2011年,虽然全省混凝土企业新增了134家,但同时倒闭的企业有15家,被兼并的企业有21家,还有几十家企业关门歇业。其主要原因是:(1)有些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又没有其它造血功能和融资渠道,所以难以为续;(2)企业门槛提高了,有些企业硬势力和软势力都不够,所以难以承受。主要表现在【1】绿色环保标准提高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不适应;【2】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企业在技术上的要求更高。一些企业资金投入能力不足和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竞争能力的丧失,这些企业难免陷入经营困境。所以,在区域内,混凝土行业正面临大范围整合。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涌现出的一批混凝土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采取一企多站或收购、兼并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中央直属的大型水泥集团在我省收购优良资产混凝土企业正方兴未艾,他们通过资产重组,以及雄厚的资金优势进行扩张,将和地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发展的格局已不可逆转。

3、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2011年,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或扩大产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全行业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全省混凝土年供应量前50位的企业累计完成混凝土方量7969.12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36.45%。(详见附表2)其中,超过300万方的企业有5家;200万方以上,300万方以下的企业有8家;100万以上,200万方以下的企业有20家。全省2011年混凝土供应量前10名的企业销售量达3101.6万立方米,占全省供应量的14.19%。这10家企业2011年实现销售产值累计约103.9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14.6%。

四、全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2011年,江苏混凝土市场总的运行呈现前高中低尾稳态势,全年保持了平稳增长。

根据各地“散办”或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1年1—6月份,全省混凝土产量达11808万立方米,增幅达18.27%。从6月份开始,随着国内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销售额剧减,商品房开发放缓,除扬州、淮安地区以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混凝土市场均处于低靡状态,

7、8两个月全省共供应混凝土3227万立方米,与上半年同期相比,平均同比下降22%。9月份以后,部分地区混凝土供求市场有所回暖,出现放量回升。10—12三个月,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大部分地区,市场需求反弹,混凝土供应量基本恢复到去年的同期水平。从全年来看,整个行业全年仍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全年混凝土供应量达到21860.2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3.11%,但增长幅度与2010年相比,回落了38.68个百分点。

2、行业平均利润率上升,同时应收帐款和负债均大幅度增加 2011年,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71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受水泥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混凝土年平均价格325.47元/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3.59元/立方米,涨幅达15.46%。全行业形成利润43.03亿元,平均利润率为6.04%,比上年增长1.84个百分点。达到平均单方利润19.68元/立方米,为近五年新高,帐面亏损的企业有所减少。南京、无锡和苏州,全年价格比较平稳,C30混凝土均价在360元/立方米以上。由于这三个地区的产出比重非常大,销量占全省49.65%,由此拉动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上升。尤其是南京,由于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超过8.5%。成为全省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综合各地区原材料价差等因素,镇江、常州、淮安、徐州等地产品价格偏低,实际利润率低于全省平均值。

由于受信贷资金总量控制,基建投资、地方债务和融资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企业应收帐款和负债均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底,全行业历年累计应收混凝土材料款达493.75亿元,占2011年销售产值的69.39%,比上年增加87.73%。全省大部分地区当年混凝土材料款回款率不到70%,一些近1—2年投资上马的混凝土企业,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已经停产或关门歇业。2011年全行业历年累计负债共304亿元,比2010年增加107亿元,增幅为54.31%,企业负担明显上升。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虽然混凝土在较高价位运行,企业帐面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大量的垫资销售维持混凝土高价位有关,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伴随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加剧,混凝土企业上、下游和企业自身都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违约,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3、装备投资剧增,运营效率下降。

混凝土机械设备的投资创历史纪录。到2011年底,全省已注册并投产的混凝土企业共777家;已建线但尚未投产或正在建线的混凝土企业还有30多家。从777家企业统计到的机械设备投资额为46.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设备资产总额达1692亿元,比上年增加2.84%。全行业技术装备率达28.45万元/人。其设备拥有量远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通过设备的运营效率分析,可以反映江苏混凝土行业无序投资、盲目建站,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1、搅拌机产能过剩的格局继续放大。

2011年,777家混凝土企业的搅拌站拥有搅拌机1883台(套),其中3方站、4方站接近50%,混凝土搅拌站和搅拌机拥有量2011年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20.84%和32.23%;远高于混凝土13.11%的平均增长水平。全行业全年设计生产能力达60525万立方米,实际产出21860.26万立方米。2011年,全行业平均单机组完成混凝土搅拌量为11.6万立方米/年,比2010年平均13.57万立方米/年下降16.98%,是历年来最低的。混凝土搅拌机达产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1年,全行业混凝土搅拌机达产率为36.12%,比2010年下降22.62%。说明单机组搅拌量与搅拌站和搅拌机的设计生产能力相差甚远,有60%以上的搅拌机产能没有发挥出来。也进一步说明我省相当一部分地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投资建设带有盲目性。

全省13个地区搅拌站达产率最高的为南通地区,达产率为50.21%(其中南通市区为64.8%),其后依次为苏州(43.86%)、无锡(41.14%)南京(40.18%)、宿迁(37.15%)、扬州(37.04%)、镇江(35.24%)、泰州(32.75)、常州(31.69%)、徐州(26.6%)、淮安(25.11%)、连云港(24.27%)、盐城(22.64%)。地区平均达产率超过50%的仅有1个。在资源日趋紧张,产能过剩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建站,充分发挥现有搅拌站的资源,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混凝土企业当前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营运效率略有下降。

2011年,全省混凝土企业新增混凝土搅拌运输车2537辆,累计拥有15852辆。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行业租赁(或挂靠企业)混凝土运输量累计4658.54万立方米,占全年运输量的21.31%;全行业平均单车营运量为1.38万立方米/年,比2010年平均单车营运量1.45万立方米/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虽然我省已有500多家混凝土企业通过安装使用GPS、GPRS车辆调度与管理系统等手段,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营运效率。但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老企业搬迁,搅拌站远离城市、运距加长、道路拥堵现象加据,以及一大批车辆进入淘汰期等因素,是造成车辆运营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省搅拌运输车平均营运效率最高的3个地区分别为:南京(1.93万立方米/台、年)、无锡(1.73万立方米/台、年)、苏州(1.44万立方米/台、年)。而苏北多个县或县级市过量购买运输车辆,实际产出远小于运输量,导致搅拌运输车年平均营运效率低于1万立方米/台、年,也是造成全省搅拌运输车辆平均运营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3、混凝土泵送设备平均效率有所下降。

2011年,全省777家混凝土企业新增混凝土拖泵(含车载泵)134台;汽车泵433辆。全省平均单泵泵送效率为5.59万立方米/台、年,比上年下降3.4%。单泵平均每月泵送混凝土4658立方米,比上年每月少打混凝土158立方米。

由于苏南地区37米及以下规格的泵车大部分被置换,混凝土泵送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均有一定提高。苏南地区混凝土输送泵的年平均输送量2011年为6.54万立方米/台、年,比2010年增长了4.97%,无锡地区单泵年平均泵送混凝土达8万立方米/台、年,为全省最高;南京为6.84万立方米/台、年,常州6.56万立方米/台、年,苏州为5.82万立方米/台、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效率。镇江5.51万立方米/台、年,略低于全省平均值。

苏中地区泵送设备年平均泵送量2011年为4.97万立方米/台、年,苏中三个地区依次为:南通5.6万立方米/台、年,扬州5.04万立方米/台、年,泰州4.29万立方米/台、年。苏北地区平均泵送量2011年为4.33万立方米/台、年,苏北五个地区依次为:淮安6.18万立方米/台、年,连云港4.16万立方米/台、年,宿迁3.98万立方米/台、年,徐州3.75万立方米/台、年,盐城3.6万立方米/台、年。苏中、苏北两大区域除淮安、南通地区超过或达到全省平均值外,其它六个区域均低于全省平均值。以上说明,苏南地区泵送设备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间,而苏中、苏北地区泵送设备已经过剩。

五、2012年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1、混凝土产量与经济增长同步

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正在深入推进。2012年,有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有所放缓,但政府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建设投资(如其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梁、地铁、供水、供气、公交场站;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绿化广场、城市景观、水环境建设;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等)。受大环境的影响,从2011年起,江苏混凝土市场已步入稳定增长的调整时期,前几年出现的爆发性高增长2012年将不会再现。

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势,是决定经济发展和混凝土行业走势的风向标。从江苏来看,“十二五”期间,要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为2.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012年计划投资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混凝土市场需求的主要力量。虽然,房地产业销售额下降,商品房开发放缓,但政府保障房建设仍在继续扩大。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计划部署,2012年保障房建设规模持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所增加,这是混凝土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的机遇和基础。2012年江苏省确定了开工36万套,竣工13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任务。而且省政府办公厅还以2012年1号文的形式,对这一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如南京市,就领到了新开工50210套、竣工20010套、发放廉租房补贴20570户的任务。除此之外,全省还有省教育厅等四个部门投入保障房建设,今年开工13190套。(详见附表3)

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和改善城乡建设环境的高投入,决定了混凝土市场需求有保障,虽然其它大型的基建项目可能有所减少或放缓进度,但混凝土的产出不会大幅下行。根据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2012年全省混凝土总量需求约为2.3~2.5亿立方米,仍有10%上下的增长空间。

就混凝土市场而言,2012年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第一季度,市场将持续低弥,期望值不大。从二季度开始,需求将持续上升,业内人士应对全年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建设工程要求垫资比重加大,企业面临两难决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强调结构性和灵活性,以确保稳中求进。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是,上半年,建设单位仍然普遍资金不足。同时,2012年地方政府还本付息期到来,地方财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造成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我们对地方政府完成民生工程的计划、目标不容置疑,但应该预估开发商为完成基建项目和政府为完成保障房工程,要求企业垫资的比重会加大。由于2011年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资金十分紧张,大部分未按合约比例支付混凝土材料款。所以,混凝土企业继续为建设工程垫资的能力严重不足。面对许多上年接转和新开工项目,企业要么停供待产,要么通过银行和民间信贷融资,继续垫资供料。而银行和民间信贷成本不断攀升,给混凝土企业再投资构成巨大压力,所以混凝土企业面临两难决择。

3、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混凝土企业面临资金占用量大,资金回笼周期延长,融资渠道窄等困难。

随着原材料、油料等涨价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将比往年增加,加上信贷成本不断上升,混凝土企业盈利能力将有所减弱。

4、混凝土机械需求不减,投资增速减缓。

全省混凝土机械的社会保有量已足以满足全省混凝土的实际产出,由于区域投资和企业投资不平衡,差异很大,加上搅拌站分散布局不合理,造成混凝土机械利用率严重失衡的状态。一部分地区或企业设备严重过剩,造成闲置和浪费;一部分地区或企业则设备不足,需要继续添置。

随着《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的逐步贯彻实施,全省将有近2000条生产线面临升级改造,从2012年开始,到2015年,将进入老站改造的高峰期,使混凝土行业对混凝土机械的投资产生较大影响。

高效、节能的45米以上长臂架泵车将逐步取代2006年以前出厂的臂架泵车;2005年以前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绝大部分面临淘汰,10方以上的搅拌运输车将成为主打产品。这两类产品的市场总需求,将超过混凝土机械装备需求总量的50%。 由于2011年下半年企业资金短缺,对混凝土机械的刚性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如果2012年企业资金好转,混凝土机械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干混砂浆在我省部分地区还是空白,而且现有的生产线布局也不太合理,2012年将有较大的投资建设。

总体分析,2012年,混凝土行业对混凝土机械的投资增长将明显减缓。

六、行业发展思路和参考建议

2011年,我省混凝土行业在调整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了行业的平稳增长。展望2012年,由于混凝土行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态势复杂而不明朗,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当前全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尖锐,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准入门槛各地高低不一,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资金压力等六大问题,制约着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此,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应考虑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绿色生产为我省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已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以混凝土无害化生产为目标的全封闭生产工艺已成为我省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方向。要以提高技术水平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以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为我省混凝土行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要引导企业合理新增产能规模,提倡资源优化型产能扩张,以优化市场布局为导向,努力实现结构调整、企业升级的目标。同时,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改造或淘汰一大批能耗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落后小企业。在企业迁建或新建混凝土搅拌站的项目报批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高标准,明确要求必须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型的全封闭搅拌站,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这样做,一方面,有利地方政府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可制约社会盲目投资,无序建站。

对于混凝土老站改造,行业协会要从行政、环保、质检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宣传、沟通工作。最好,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先在本地区搞1-2个示范,改造工作结束后,请有关专家和当地有关部门一起验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2、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并购重组。

江苏777家混凝土企业,为全国之最。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水平偏低。当前,如何使落后、低端的企业向先进的、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转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行业并购重组,是从源头上有效治理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当前,要以存量整合为主,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和鼓励优势企业采取兼并、收购、合股、换股、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行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使这些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提高我省混凝土产业集中度。

优势企业在收购、兼并等联合重组过程中,要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包容性成长,完成实现企业扩张的目标。

3、从技术创新入手,推进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混凝土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创新发展思路,更新管理理念,从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管理制胜的轨道上来。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进行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混凝土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基础,尤其要重视节能技术和大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对混凝土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各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应该把科研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首要位置。以质量和产品品种以及提高混凝土附加值为突破口,尽可能多的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其中,大宗废弃物的开发利用是其中之一。各种尾矿石、机制砂、石粉、卵石、建筑垃圾、钢渣等经过加工、分选之后,可成为生产混凝土的组分材料。即可以降低成本,缓解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三废”利用率30%的国家政策,争取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

为解决人才不足的矛盾,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技术创新专项基金,开展横向联合,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真正把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和市场竞争的话语权。

总之,当前混凝土企业不应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而要以内生增长和创新为追求。用战略眼光,由规模扩张走向品牌经营、品牌制胜的轨道,迎接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4、引导企业改变发展模式,改变低层次、同质化发展现状。 各级行业协会应引导企业将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型,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创新,达到快速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先进的国内同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只有引入现代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并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各类工程建设、房屋建设水平和档次的提高,特种混凝土(如:抗渗、防裂、保温、防火、防辐射等混凝土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有的企业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只好放弃本可以到手的业务。关键在于企业有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投入,有没有中、高端的技术人员从事这方面开拓性的工作。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应该看到,没有科研投入,很难走出低层次、同质化发展的现状,也难于满足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省、市行业协会,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专业培训,提高混凝土高效外加剂和各种掺合料的应用技术和水平,使更多的混凝土企业能够向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提供高端的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产品,向市场提供生产差异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混凝土产品。

5、加强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有条件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以把企业做优做强为动力,审时度势,可直接与资本市场对接。对于中、小混凝土企业,可由区域性的行业协会结合本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合作模式,努力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与整合平台,克服混凝土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等融资瓶颈,从而改善企业投资和治理环境,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6、着力抓好行业自律工作。

为构建自律性行业,维护竞争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各市、县行业协会应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领和规范行业有序地发展。

当前,应把有效控制建站投资规模及混凝土老站改造,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和压缩工程垫资等放在各项工作的主要位置。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或完善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且符合绝大多数企业利益的行约、行规,以维护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保持社会和行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任重道远,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格局,我们将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紧紧依靠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坚定信心,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把我省把混凝土行业建设成为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

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

预拌混凝土调价函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管理制度

杭州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

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办法

预拌混凝土资料目录

广州市预拌商品混凝土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管理办法

广东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文件

深圳市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

渭南市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

《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doc》
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