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瞿秋白纪念馆

2020-03-02 20:32: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院系:商学院

班级:11东会计7班

姓名:邹颖洁

学号:11851942

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也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他走向刑场时高唱着《国际歌》,在绿草坪上盘膝而坐,视死如归,凛然从容,牺牲时年仅36岁。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激扬回荡,他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身在常州,必然要去了解下瞿秋白,我与好友结伴游瞿秋白纪念馆也是为了追寻那一段记忆。作为常州城市名人的代表,瞿秋白对于常州这座城市,就如同毛泽东之于湘潭,如同周恩来之于淮安。作为党历史上早期的领导人,毫无疑问瞿是这个城市的骄傲。现如今,我身为一名常州的大学生更应深刻地去理解这个人物对于常州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

瞿秋白生于常州,故居和纪念馆是由瞿秋白的祖上旧居改建而成,东西两个院子。西院原是一间祠堂,现新建为瞿秋白同志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系邓小平同志书写。纪念馆前的小广场, 玉石铺地,桂树、梅花枝叶盛茂,空间清静雅致。曾有一条小河流淌于祠堂前,命名为觅渡河,紧靠东院故居的小学就叫作觅渡桥小学。馆门两侧墙壁各装饰一方厚重而精美的铜雕,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期间,三次见过列宁,聆听列宁的演说,亲身感受到苏维埃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使他坚定信仰,义无反顾地走向民族解放的坎坷而伟大之路,也走向了自我人生的悲壮而辉煌之路。鲁迅与瞿秋白是肝胆相照的好友和同志,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书赠条幅于瞿秋白,表达了相互间的心仪神往。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3米,重1.1吨的秋白铜像,这座铜像是由全国18个省(市)和香港、日本人民捐款铸造的,整座铜像,再现了秋白同志早年俊秀的风采和挺拔的风骨。我定睛注视着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铜像,他迎面而立,身穿西服,带着眼镜、手握书卷,栩栩如生。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旁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发自肺腑,动心又动情。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受过国民党的刑,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怀坦荡、意志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陈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进入黑漆大门的故居,门上方高悬有“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故居展示了瞿秋白一家人当年生活居住的场景。简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陈列,见证了瞿秋白的成长和这个知书达理家庭的付出。“瞿秋白的一生就是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冯昕介绍,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

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

一、他是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

二、他是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丰采的第一人。

三、他是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他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瞿秋白作《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

五、他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他是主办人,也是主要撰稿人。

六、他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

我映像中最深刻的部分就是在纪念馆内,有把瞿秋白的爱情单列成一个部分。这令人想起了前不久窦骁和董洁主演的《秋之白华》电影。影片讲述了瞿秋白这位“常州三杰”之一的超凡爱情故事和对革命人生意义的追求,在我看来,影片还是非常感人的。而那枚刻有“赠我生命的伴侣”的金别针也在馆内珍藏。“这是秋白送给杨之华的结婚纪念物。”瞿秋白共经历了2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爱结合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第二位爱人杨之华是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时认识的,当时杨之华是有婚约的,但感情生活并不快乐,志向的不同使杨之华与丈夫越走越远,1924年11月,瞿秋白与杨之华及其前夫谈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三则启示:

一、杨之华和前夫沈剑龙离婚的启示;

二、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的启示;

三、瞿秋白和沈剑龙结为好友的启示。该启示连登了三天。结婚纪念物金别针上刻着的“赠我生命的伴侣”七个字,是瞿秋白亲自篆刻的。 瞿秋白,在他生前,有很多人不认识他,也有很多人反对他,但是,他那为国家做贡献,积极的参加马克思主义宣传及“五四”运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更多的人去学习的。

尽管如今的这个纪念馆确实修复地比较新,可是我无法找见曾经在这个纪念馆中拥有过的对伟人的敬仰,也无法唤起因这个人物而对中国红色革命的那种自豪感。其实我们内心里都清楚,不应该让自己丢失对先驱的那份崇敬之情,可究竟是我们忘却了这个人物,还是忘却了我们应该拥有的纪念?瞿秋白纪念馆,这个耳熟能详的纪念馆,它重新唤起了我们,唤起了我们对瞿老,对那段记忆的纪念与崇敬。

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思想汇报——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观瞿秋白纪念馆.doc》
观瞿秋白纪念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