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

2020-03-01 17:43: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四季》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张洁(1937~) 当代女作家。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两次获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的感情浓烈,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一、预习检测 多音字

自怨自艾( ) 干瘪( ) 颤抖( ) 方兴未艾( ) 瘪三( ) 颤栗( ) 形近字

揪( ) 碾( ) 锹( )

愀( ) 辗( ) 成语: 不毛之地: 入不敷出:

二、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三、研读文本

1、同学们,如果春天代表少年时期的话, 那么,夏就代表—— , 秋就代表—— , 冬就代表——

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当中,我们如何度过呢?

2、思考问题:

①生命的春天,作者是怎样做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怀着希望播种,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拼却全身的力气”等等。

选择了坚持,不自怨自怜,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②生命的夏天,“我”做了哪些事情,有何感悟? 明确:A、由盼望下雨到自行寻找水源。

(感悟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痴心妄想,应该靠自己。) B、找水源时,没有充分准备,忘带容器 (感悟到面对错误不应怨天尤人,要检点自己,总结经验,重新出发。) C、善良过分,犯糊涂、愚昧。

(明白面对生活的灾难,厄运,要坚强面对,做生活的强者。) ③生命的秋天,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你认为她的成果丰硕吗?

明确:又酸又苦的欢乐

酸苦是指收获微少,谷粒干瘪;欢乐是指认真活过、无愧付出过.. 不丰硕:干瘪的谷粒

丰硕:收获多于劳作;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 ④生命的冬季,我又在忙活些什么呢? 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检点自己:我为什么会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记录下来

目的:不哀叹、不寂寞 总结:

四 季 人生阶段

经 历 春 少年 播种

夏 青年 耕耘、浇灌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自艾自怜”、“怨天尤人”等重点字词,以及散文的文体特征。

(二) 过程与能力: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句子的含义。

(三) 情感、道德和价值观:通过活动体验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加深对自我青春的思考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结合体验活动,理解并说出文中蕴含的人生含义。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是夕阳落霞,青松立峭崖,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有人说,生命是初生时的幼稚,少年时的纯真,青年时的朝气,中年人的稳健,老年人的睿智。生命是什么,千百个人有千百种不同的答案。著名女作家张洁说,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一次的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设计思想:以散文化的语言深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录音范读 把握文面

让学生听读优秀的课文录音,并找出文中较有难度或有疑问的字词,朗读结束后请同学来释疑,老师补充。 重点词语: 自艾(yì)自怜:艾,治理,惩治。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痴心妄想: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怨天尤人:抱怨、埋怨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碾(niăn)成:使物体破碎,变平。 干瘪(biě):不饱满。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敷演:同“敷衍”,叙述并发挥。 (设计思想:一来是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二来是获得基本知识的积累,扎实语文功底。)

3、走进大师 知人论世

在对文章有一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作者,进行换位思考,作者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文章的呢?探索作者创作动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进行介绍,比如作者青年时艰苦的生活,可举学过的张洁文章《挖荠菜》一文为例,再介绍作家所取得的成就,以此得出本文是作者取得收获后对于自己奋斗历程的反思。

(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出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以及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以及《张洁集》等。

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证。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幽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储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副副“淡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黄秋耘语)。)

(设计思想:能让学生深入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深化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交流,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

4、温故知新,把握文体

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1.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2. 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3. 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其掌握学习一类文章的技巧,利于同类型文章的学习。)

5、自读体悟 把握文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使学生带着几个问题来自读文章, (ppt展示)

一、作者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各喻人生的什么时期?

二、使用四个字来概括作者的四季的特征。并从文中找出原句作为依据。

三、作者赋予四季以深刻意义,在每个季节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四、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1)春——少年时期 夏——青年时期 秋——中年时期 冬——老年时期 (2)春——播种劳作

(3)依据——“怀着希望播种,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拼却全身的力气”等等。 人生态度——不自艾自怜命运,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朝目标奋力以赴。 夏——艰难探索

依据——“焦灼的盼,望眼欲穿,不再妄想”,找水源未带容器,无情冰雹使谷穗夭折等等。

人生态度——面对挫折赶紧振作精神,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获取收获

依据——“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捧在手里,贴近心窝”等等。

人生态度——生命的收获在于只要认真负责耕耘过,无愧付出过,从中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不必用尺度来衡量。 冬——检点品味

依据——“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等等。

人生态度:人生的最后也应认真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及时纠正或告诫别人勿犯,这样的一生将永不后悔。

(4)线索: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 (设计思想:学生经过带着问题的自读,能对于文章的表层以及深层含义有进一步了解,深化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交流。)

6、再读文章,挑战自我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 (配乐、配画面)

2、本文许多语言富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诸多思考,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欣赏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或欣赏的理由。

【明确:“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份自己的责任,既然拥有了生命就必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重新开始,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来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 ——人生中必然会遇到艰辛与自己所犯的错误,一味逃避和想求得庇护是不能得到人生体验的。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只要真正的为生命认真负责耕耘过,只要真正体验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认真的做过,付出过,收获了属于自己该收获的果实,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 】

7、升华主旨,小结全文: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番精辟的论述,同学们还能记起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又将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8、拓展延伸 丰满自我

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你对生命有何认识,生命像什么,你用什么来比喻自己心中的人生?请你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的四季》属“向青春举杯”版块,编者选文的意图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学会“体悟人生”,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激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让自己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感悟,让美好的青春更有希望。 (2)教材内容简介:作者通过对四季的描写,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独特感悟,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文中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对正处青年时代的高中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背诵优美的哲理语句,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揣摩文中作者心境与感受。

b、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通过圈点批注法等学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就在于理解和鉴赏象征性的散文语言。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提问与讲授结合的教法、勾画圈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列表对比法、借助多媒体为教学工具等方法

三、说学法:预习质疑法、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寻线索抓重点语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总结疑惑:用多媒体打出“自学检测”请学生注拼音,并朗诵2遍。检查、总结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激情,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打出名士作家对生命的看法:如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江奔腾的春水”。张爱玲:“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闻一多:一轴“画卷”,用生命的画笔涂抹好自己的人生画卷。席慕容:“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由此导入张洁《我的四季》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意。

1、理清脉络结构,并找出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2、.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所代表的阶段和特点。(特点不超过8个字)

明确:

1、(1)(第1段)点明生命犹如四季,四季如同人生的轨迹。

(2)(第2段——结尾)写生命的四季(劳作、艰辛、期待、收获与回望),向读者交代自己对人生历程的感悟。可分为四层:

1、(2-4)写生命的春天,“我”为理想耕种。

2、(5-8)写生命的夏天,理想的种子艰难成长。

3、(9-10)写生命的秋天,“我”的收获。

4、(11-14)写生命的冬天,“我”反思总结人生。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2、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有所为。

板书: 四 季 人生阶段 经 历

《我的四季》

我的四季

我的四季

我爱四季

《我的四季》教案设计

我的四季【教案】

我爱家乡的四季

我爱家乡的四季

我的四季(定稿)

我的四季教案

《我的四季.doc》
我的四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