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学案(一课时)

2020-03-03 06:11: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品质》学案(一时)

【学习目标】

、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时安排】一时

【学习过程】

、前预习:(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文

(3)正音识字

沁(

)人心脾靴(

)子一爿鬈(

)曲赊(

)账趿(

)拖鞋蹙(

)眉时髦(

)褶(

)皱脚趾(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2、学习过程:

一.导入:

《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整体感知

.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

;一条是暗线: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结合文段。

(1)26段:——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重点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

2、26段)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

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1)第

10、

28、40、

43、

48、

3、4段,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品质》学案

张衡传课时一导学案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9、 土地的誓言学案(一课时)

雷雨学案一

《风筝》学案一

相反数第一课时学案

《春(第二课时)》学案

学案水资源第一课时

病句第四课时学案

《《品质》学案(一课时).doc》
《品质》学案(一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