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

2020-03-03 12:42: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英语课程标准

A.课程目标

与以往英语教学大纲把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

位不同,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放在首位.

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 “学会如何学习”, 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即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分级目标体系(体现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解决学校之间缺乏衔接,保证英语教学连续性,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九级: 小学3 – 6年, 二级;初中3年, 五级;高中3年, 八级.(九级为外语学校)

每一级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

进行总体描述.

课程改革是一个艰苦的, 细致的过程,甚至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标准现处于实验期,尚待修改充实和完善,使之更符合英语教育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B内容标准与分析

a) 语言技能: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是重要基础)

听读: (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 注意力集中于 “内容”;

说写: (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 注意力集中于 “表达”(遣词造句等)

初学者开始阶段: 大量信息输入, 内部语言理解吸收加工,转化为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听

说),逐步增加语言输入(阅读) …

任务型教学---有目的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

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 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的原则.

各级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 形式具体描述该级目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操作性要求.

b) 语言知识: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是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包括语言,词汇,语

法,功能, 和话题五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做

法.

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方式进行,并有意识组织学生参与

至上

述过程之中.

不可过于强调 “习得”式的学习(儿童出生后不久掌握母语) 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

教学倾向.用 “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突出语言的运用.

c) 情感态度: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包括: 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语言功能--- (通过语言表达及传递) 促进人际交往 --- 涉及情感态度

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积极情感: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

消极情感: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动机等.

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 --- 对学习内容及任务的浓厚兴趣,持续时间长.)

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意志:“我能学好英语”.

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活动场所.

当今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

合作与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且时时刻刻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

课堂上情感问题关系到课堂气氛,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交流和沟通渠道,经常结合讨论情感态度的问题, 帮助学生克服

困难(过度焦虑,抑制等)

d) 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可改进学习外语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生

负担,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 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策略 ≠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如学生词:查,测,问,忽略等) 学习策略: 何时选择和使用学习方法,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策略可分为:

认知策略, 为解决具体学习问题而采取的学习策略,即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用

的步骤和方法.

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对学习成效有直接作用.

调控策略: 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计划和评价,是善于学习的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策略.资源策略: 帮助学生扩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手段,强化和补充学习知识,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应有的技

能.

交际策略: 其使用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中,目前,由于成绩评定以书面测试为主,口语能力还未能作为英语成绩的一部分,故交际策略还不能较好地预测成绩,

各种策略对学习成绩都有重要影响, 是预测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反思,监控 (分阶段)---根据学习风格调整 --- 注重交流,相互学习---教师指导。 e)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 文化理解,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使用英语时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听,读)和语言产出(读,写,译)的自

觉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地道的英语。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发

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 一份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表明:

对情感态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性别,女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较男生更为积极,这可

能与社会性别期待和职业倾向有关.

高分组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比低分组的学生更积极,这说明学习成绩可能是影响情感

态度的另一原因.

男女生在策略的使用和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女生比男生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这种使用策

略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女生英语学习成绩优于男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学校类型而言,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其学习策略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别,这可能是学习策略

主要属于学习者的个体行为,与学校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C.实施建设:

a) 教学建议:

“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教改核心思想.

既为具有英语特长(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全面发展考虑,

也为不具备英语特长(学习成绩提高较慢) 学生全面发展考虑.

教师永远要重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在此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外语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情况应得到纠正,取而代之的应是重视和努力尝试以情优

教和以情促知.

*课堂设计: 要能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所教学生.

只有课堂的多样化,才能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积极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每堂课均有所收获.

按层分班, 分层教案,分层作业..(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案例P.93-96 )

*学生学习过程的失误和错误宽容度:

错误常出: 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逾越环节,没此过程不能达到流利程度.

教师正确语言熏陶,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的量,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交流时, 宽待 “支离破碎” 的英语; 以语法学习为目的时, “严式”.

*留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空间:

教师必须减少讲解比例 – 扫清障碍,化解难点,加深印象,夯实基础,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

生应该说什么.

*强调学生学习兴趣: 既无乐趣又看不到成就的学习, 纵反复刺激仍记不牢.学习效果也不

好.

简言之,凡学生能自己独立做的事都留给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去选择, 思考,实践,体验,

感悟,创造和应用.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去灌输,摆布.

b)任务型教学: 指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以应用为动力,为目的,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 “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 --- 任务驱动型: 双边或多边交互式活动.每个学生扮演角色等.教师设计具

体任务,学生小组活动,解决一个问题.

教师的角色: 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活动中对学生交际过程起促进作用,活动的参与者,充当学生的 “活字典”, “资料库”.(《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案例: P.112 – 115)

c) 新课程标准之变化及对教师的影响::

*常规课堂的变化 --- 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

言.

“互动,开放,创造”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学生会把不

为教师所知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教师须扩大自己视野,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

力,才能适应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模式.

新的课堂模式会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激

励的状态,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加快职业化成长的速度, 更适应自己

工作.

*课堂教学情景变化:

传统课堂: 强调教材单一因素, 学生各个孤立学习, 精讲多练, 接受式, 单一课本 …

新课程标准: 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整合,合作学习,主动参与,任务驱动型,探究式学习…

这种确定性与多样性,不确定性的变化,

一方面为教学带来更大难度,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

多年来我们广大教师所得心应手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能够适

应新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真可谓课程改革资源紧缺。深圳市南山区《中

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实例和

实践经验。该书虽然是一种初步探索,其水平也未必整齐划一,有些方法也未必成熟,

但该书会给我们莫大的启迪,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之处。另外,大量的报刊杂志如

《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里头大量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章也值得我们学习。处在教改大潮

之中,我们教师专业的发展的过程应体现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对改革目标的追求,而不应

是在社会要求的被动发展,教师应成为自觉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师要通过很多劳动,如查找资料,创设情景,组织活动等.

*工作方式的变化:

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合作沟通能力, 同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跨学科教师之间沟通, 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

*对教师评价的变化:

以前主要看学生考试成绩,现在试卷卷面分数所占比例不占支配地位.

对教师评价不再是平面,而是对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的综合性评价.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师不适应的矛盾,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培训: 集中系统的培训学习– 通识, 课程标准, 教材培训.以及各种专题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学方式的改变, 评价与考试改革, 学校课程开发等.

“ 以校为本” 教研:

制度的建立:具备三大要素: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是一般 “回顾”, 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

*倡导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得到客观的反馈.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的教师能有同样的表现.

*专业支持: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则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专业支持的网络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覆盖到边远地区的学校.

"以校为本"的教研,不等同于 “以校为本” 的培训.它不是 “以校为战”, 也不是 “闭门造车”.

学校一级的研究组,可由科组长和备课组长组成,将课改真正落实到实处。研究重点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英语教学的策略,组织集体备课,交流心得和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英语教学指导意见》)

新课程改革要变成鲜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必须依靠教师, 经历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 没有固定的答案, 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

b) 关于 “评价建议”

*形成性评价的引入 --- 仍是一个新话题.

其目的与特点下一个定义: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原因: 语言知识和技能 --- 常规的测试进行评价与检测,

情感与策略 --- 量化评价是常规测试无能为力的.

故, 对学生评价要重激励, 重发展, 重能力.

内容: 学习档案 --- 入学考试, 学习行为记录, 书写作业样本, 教师家长观察评语,平时测验, 自己或同学评价意见等.(档案应能跟随学习的全程)

注意问题: 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 鼓励性, 发展性 (现状, 发展, 潜能)

*… 坚持合作, 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不加重学生负担.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英语课程标准 读后感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doc》
英语课程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