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

2020-03-02 20:39: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 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3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表演歌曲,感受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并和同学组合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中感受歌曲蕴涵的深远意义,通过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意义教学准备: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针对歌曲里的附点节奏老师编节奏和同学们问好,让学生们在一上课的时候就接触到附点节奏的复习,之后再用歌声问好。)

二、导入:

1、老师提问:大家爱不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自己那么好,有没有想过将来怎么报答父母,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报答祖国,报答社会。 老师讲《黄香温席》的故事

三、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从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边听边用身体的各个部分为歌曲伴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伴奏,表扬学生的创新动作,激发更多同学的创新意识)

2、师:让我们一起感受感恩的心老师带大家读第一段歌词。(将附点节奏读的重一些,引起学生的注意) 接下来第二段应该从哪里开始? 引出“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师生一起复习它们表达的意义。

3、再听录音,注意“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4、师生齐读第二段歌词。

5、分工合作读歌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二组读第一段,三四组用身体伴奏。 三四组读第二段,一二组用身体伴奏。

6、老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表现自己了,我来把歌曲唱给你们听,你们也为我伴奏。

7、学生跟着琴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哼唱,学习歌曲。

8、师:大家一定有信心成为合唱团里最优秀的小演员,跟着伴奏把你们最美的声音展示出来。 跟着伴奏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

1、师生分角色合作,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2、学生自己合作表演歌曲。

3、请学生上台表演,师生评价。

4、全班一起表演。(满足没有上台的学生的表演欲望)

五、谈谈自己学习这首歌曲的感想。 老师总结,在歌声中结束下课。

音乐欣赏《欢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欢乐颂》,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对世界音乐的地位和贡献,理解《欢乐颂》的时代意义,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斗争的精神。

2.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难点: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了解乐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导入新课的学习。 提问:谁知道这段音乐的曲名和曲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贝多芬。 2.乐圣贝多芬简介。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欣赏《献给爱丽丝》音乐片段,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歌曲

1.初次聆听歌曲《欢乐颂》。 提问:歌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热情、庄重、欢快、热烈等。 师:这首歌曲热情、庄重,深受人们喜爱。 2.学唱第一声部歌谱。

(1)教师做示范:用“la”轻声模唱(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并指导学生练唱。(钢琴伴奏。)

(2)指导学生用轻声哼唱歌曲《欢乐颂》的旋律。

(3)指导学生解决难点:跨小节的连音(

12、13小节)和

3、4音程的音准。 (4)指导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

5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练习控制声音的能力。 (5)指导学生反复练唱歌曲。

根据这首歌曲的情绪,要用在连的基础上稍断开的演唱技巧。 (6)学唱第二声部歌谱。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二声部的主旋律,并唱好变化音。 3.二声部合唱。

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部间和谐统一。 4.学唱歌词。(出示《欢乐颂》歌词谱例) 指导学生唱好一字多音。

5.随歌曲《欢乐颂》音乐完整演唱全曲。

6.刚才我们学会了歌曲《欢乐颂》,谁能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运用了x x x x ︱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

三、对比欣赏

《欢乐颂》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部,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交响乐合唱《欢乐颂》片段,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合唱。)

四、课堂小结

《爱的人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爱的人间》,并能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听、朗诵、唱、动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重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悟体验“爱”的主题,抒发爱的情怀。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以及附点、休止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歌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根据导学案来欣赏这首专为盲童所作的歌曲《爱的人间》。

要求:

1、感受歌词美,表现手语美。(手语朗诵歌词)

2、感受旋律美。(哼唱全曲)

3、体会歌曲美。

问题:

1、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2、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3、全曲可以分成几段?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

4、标出你演唱时觉得困难的乐句,请大家帮忙解决!

三、分析歌曲

1、先解决导学案上提出的问题,然后分析歌曲。

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基本相同的。前后旋律相同,中间不同,我们把它叫什么结构呢?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结构。同学们观察一下,A和A’哪里不同呢?(最后多了几个小节)这最后几个小节其实是作曲家一个小小的作曲技巧,她有意为这段音乐加了个小尾巴,使整段音乐给人以结束的感觉,这个小尾巴称之为“尾声”。

2、跟唱歌曲

第一部分可以唱的轻一些,显得温馨而甜蜜;中间部分呢,情绪激动,可以唱的强一些,充满感激之情。最后一部分轻柔,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四、表现歌曲

这首歌曲说是为盲童而写的一首歌曲,其实它反映了所有得到世间关爱的残疾人的心声,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此时此刻,让我们用最动人的歌声来尽情抒发我们内心的爱吧!

五、结束:《爱的奉献》 音乐欣赏《爱的罗曼斯》教学设计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 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

7 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 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 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 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课小结

音乐欣赏《 单簧管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8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蓝色的雅特朗》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的声音学会演唱《蓝色的雅特朗》,并能分别参与高、低声部的演唱;能积极参与“唱一唱”的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2、能正确试读拍号,知道其含义。能随琴哼唱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

3、能安静地聆听《还乡》感受和体会音乐的情绪。

4、能随乐跟唱歌曲《故乡的亲人》,能用自己会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蓝色的雅特朗》 教学难点:歌曲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习

二、创设情境 感悟学习

1、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请你们谈谈与和上一首歌曲有什么不同?(欣赏《蓝色的雅特朗》)演唱形式是合唱、拍号的不同。

2、提示:八六拍和知识

a 出示拍号、让学生讲出含义。b 体会强弱规律。并与二拍子相对比。c 让学生站起来体会六拍子的韵律。

3、介绍歌曲国家、地名、(雅特朗就是亚得里亚海,斯普里脱和马丽扬都是海上的城市。

4、由于是海滨城市,作者用6/8拍来表现,流动起伏的旋律线条,使人置身于微风轻拂、碧波荡漾的大海之滨。再加上两个声部的合唱,显得十分优美和谐,明亮清澈。

5、这么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A、听范唱,观察乐谱,有什么特点?(乐句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B、学习歌曲(先学习第二声部,再学第一声部。让学生唱熟旋律后,直接演唱歌词。) C、二个声部进行合唱,注意声部间的配合。

D、情绪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歌曲表现的情绪用歌声表现出来。

三、创设情境 扩展感受

1、听一听(听赏器乐曲《还乡》)

下面我们将听到一首由日本音乐家喜多郎创作的器乐曲《还乡》它也是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音乐,音乐乐曲表现了日本人民热爱家乡、歌颂家乡和思念家乡的美好的之情。

2、接下来我们再听一听来自美国的《故乡的亲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这首歌曲

10 的形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

四、小结:

音乐欣赏《快乐的农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参与体验乐曲快乐的情绪,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 2.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快乐的农夫》,模唱主题。 3.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快乐的农夫》伴奏。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讲述《快乐的农夫》的故事,引入同名钢琴曲。 2.完整聆听

(1)初次聆听,这首欣赏曲带给你什么感受?(快乐)

(2)再次聆听,思考乐曲有几个乐段组成?(A、B两乐段,二段体) 3.分段聆听 (1)A部分

①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注意弱起小节,注意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②引导学生划分乐句。(两个)

③找出两个乐句有什么特点。(完全相同) ④随钢琴完整演唱曲谱。 (2)B部分

①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注意音乐力度的变化,注意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②分析B段四个乐句的特点(第

一、三乐句相同,第

二、四乐句相同,在黑板上写出b a b a) (3)跟钢琴完整演唱。 4.再次完整聆听 5.参与表现。

(1)师生一起讨论:聆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形式参与表现音乐?(打击乐器、动作、线条、色彩等)

(2)全班同学一起进行伴奏,A段主题(拍腿),B段主体(拍手),教师弹奏主题。

11 (3)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表现音乐:舞蹈、演唱、打击乐器伴奏等。 6.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简介:《快乐的农夫》这首钢琴曲是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作品68号之10,曲谱可见《少儿钢琴曲集》,此曲是舒曼在他的大女儿玛丽十岁生日时写成的。 7.知识拓展

(1)欣赏萨克斯独奏曲《快乐的农夫》和吉他演奏曲《快乐的农夫》 (2)学生跟唱旋律,体会速度、节奏的变化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卡普里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3、认识反复记号:D.C.Fine.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D.C反复记号,并掌握它的用法。

2、掌握后半拍起的乐句节奏。 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二、聆听伴奏,感知乐曲情绪。

1、聆听音乐(课件包括卡普里岛的风景图片,用教学歌曲作背景.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感受音乐)

教师解说: 在欧洲的一个文明古国——意大利。

意大利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意大利的卡普里岛。感觉那里优美的风景,卡普里岛是一个美丽的小岛,那里阳光明媚,湛蓝的大海和白色的小屋交相辉映,是个优美的旅游胜地。这个国家的音乐也非常著名,特别是他们的民歌,就像他们的人民一样热情、奔放、明朗。让我们再欣赏一次歌曲,说说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次聆听音乐

师: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卡普里岛不但风景优美,当地的音乐也是欢快活泼、热情奔放,大家还不知道吧?卡普里岛的人们更是热情好客,他们可以用歌声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一起听听?听听他们都

12 介绍了家乡的什么?(看课本)

三、学唱歌曲

1、学习D.C.反复记号的用法

2、学唱歌曲 A)教唱第一段

师:这一段请同学们注意节奏,它和我们上课前排队鹅节奏是不是一样的?我们一起再来回忆一下。注意休止符,空拍弱起。师示范。 B)教唱第二乐段

师总结:节奏舒展,旋律较平稳,优美的情绪与第一乐段欢快的情绪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我们来唱唱第二乐段。生跟琴模唱歌词。 C)教唱第三段并完整演唱 师:接下去该唱哪里? 生答唱第三段。

师:老师和大家一起唱第三段,直接唱歌词。在琴伴奏中,师生一起演唱第三段。 D)完整演唱全曲,提示演唱的情绪。

四、识谱教学

1、同学们的声音特别美,唱的非常好,现在老师要增加演唱的难度了,歌词会了,歌谱你们能唱吗?同桌合作,一人唱词一人填谱,快点儿试试吧!

2、大家合作的非常愉快,现在能跟老师的伴奏把这首歌曲的谱子完整演唱一下吗?

五、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那你们能为歌曲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吗?分小组讨论。 请几个小组回答,并让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演唱形式。

六、课堂延伸:

七、小结。

欣赏课《羊肠小道》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羊肠小道》,并了解乐曲结构和内容,让学生掌握乐曲中骑驴主题、风光主题的旋律、风格及表现形式。

2、通过想象、探索、体验,了解管弦乐器所刻画的人、动物、风光,从而反应管弦乐器在乐

13 器中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性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音乐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科罗拉多大峡谷》

2、出示“导游”—格罗非

衔接语:导游给我们小朋友都配备了一匹坐骑,但是却要让我们自己用耳朵去猜,(提示)这个坐骑聪明的人都坐过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引子部分

1、听音乐猜猜坐骑

2、听辨主奏乐器 (双簧管、椰子壳)

师:这一段,运用爵士音乐的手法,用双簧管奏出一支滑稽的曲调,具有轻松的舞蹈节奏。在椰子壳奏出的蹄声伴随下,描绘出旅行者和小毛驴悠闲地行进在山间羊肠小道上的情景。

(二)欣赏乐段一音乐主题A欣赏

1、出示图谱

2、哼唱旋律

3、用动作感受节奏

4、出示(小提琴)(单簧管)(椰壳)

5、集体用动作感受

6、完整欣赏“毛驴主题”

1、出示图

2、感受主题音乐所描绘的景色

3、听辨主旋律乐器

4、哼唱旋律

5、完整欣赏“壮丽”主题

(三)欣赏乐段二

1、感受旋律特点以及所描绘情景

师:这一段旋律给人带来入了梦幻般的情景,让人有无限遐想,你想到了什么呢?

2、揭示主奏乐器 (钢片琴或八音盒)

3、教师总结

(四)欣赏乐段三

小结:乐段A——骑驴走在羊肠小道

乐段B短暂的幻想,那么最终的乐段C又是描述的什么呢?

1、再次感受“骑驴主题”

2、体验旋律速度

(五)完整欣赏全曲

三、课后拓展

《 拉库卡拉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较好的声音背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舞),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一部分的两个结尾句不同,易混淆。

2、歌曲第二部分的弱起节奏不好掌握。

3、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三、学唱歌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处理歌曲)

1、感受歌曲,熟悉旋律

2、观看碟片,了解墨西哥的风情

师:墨西哥这个国家究竟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碟片,和生坐下一起看。)

3、帮助学生学唱《拉库卡拉查》 (1)引入歌曲

(2)生听教师范唱,做口型模唱,自学难点

(3)生跟范唱学,找出不太会的地方,师生共同参与学习(4)生跟琴轻声唱

师: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轻声唱一唱。(师弹奏单旋律《拉库卡拉查》)

4、学生自主处理歌曲

(1)师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曲 ( 2)小组排练 (3)小组展示 (4)有感情地演唱

15

四、学习墨西哥民间舞蹈动作。

五、拓展(提供开放式课堂,促进学生协作创新,拓展歌曲)

1、师引导生即兴表演,为歌曲加入各种声音场面

2、自由组合即兴编排舞蹈动作

3、全班协作即兴表演歌舞场面

4、全面了解墨西哥

六、教师总结: 《 举杯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举杯祝福》,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创编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舞蹈模仿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乌兹别克族民歌、曲调优美和欢快的舞蹈,增强对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同时了解乌兹别克族的风俗风情,在学习感悟中,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学会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2加入舞蹈的元素,将音乐与舞蹈进行自然的融合。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美妙的音乐,你们听一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答)

2、那就让我告诉大家吧,这种乐器的名称叫做“都它尔”,它是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外形古朴、音色柔和、悦耳,很受我们新疆人民的喜爱。

3、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两种乐器(请看大屏)弹拨尔和手鼓,这些乐器都是我们新疆民族最常见的民族乐器。我们新疆人民不但勤劳美丽,而且用他们本民族特有的乐器都它尔、弹拨尔、手鼓演奏音乐,边唱边跳。

4、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们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感受一下乌孜别克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播放课件)

二、学唱歌曲

1、听了这首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答)

2、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说一说?因为在这首歌里切分节奏用的较多,这就是我们新疆民歌特有的节奏风格(看大屏)请一位同学把这个节奏给我们唱一下,你们能试着拍一下这个节奏吗?

3、乌孜别克族的人民用他们自己特有的乐器演奏音乐,边唱边跳接下来我们先来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旋律。 ⑴、教唱歌谱(1遍)

⑵同学们我们在刚才在试唱的时候我们这里有一处4拍的长音,谁来说说我们在唱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⑶、我们再来试唱一下第二段的旋律。(跟琴声练习) ⑷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歌的结尾处你能一口气把它唱完吗? ⑸我们重点再来学习一下结尾部分。(注意换气)

4、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歌曲,同学们可以小声的跟着模唱。(播放课件)

5、跟着琴声弹一句唱一句。

6、同学们刚才在学唱是歌词中有这样一个词,别比亚拉,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7、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歌的结尾部分,老师来给大家演唱一下,(师唱)结尾部分的“6”是4拍半,后面是后半拍抬起,我们来唱一下,你们能试着再演唱一下吗。(学生练习)你们试着在演唱一遍好吗。(生练习)

8、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感受乌孜别克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跟伴奏演唱)

9、我们新疆人都是能歌善舞的,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我们来请班里的小舞者伴舞,其他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好吗。

10、我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吧

三、结束新课

欣赏课《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嘎达梅林》,感受音乐的悲壮的情绪,激起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演唱《嘎达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嘎达梅林》的情绪,了解交响诗,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欣赏民歌与马头琴的《嘎达梅林》。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嘎达梅林》,说出它们在民族、节拍、速度、节奏与情绪之间的不同特点。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嘎达梅林》,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

1.播放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视频,感受音乐的情绪 2.听赏配乐诗朗诵

(1)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①你听这段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 ②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音乐?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三)探究学习

1.欣赏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 (1)了解马头琴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能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里面有一件乐器在乐曲中至关重要,大家注意到没有?它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样的音色?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2)播放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感受马头琴的音色 (3)学唱歌曲《嘎达梅林》

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乐谱 ②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歌词 ③学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1)解释交响诗的概念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①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你听它是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的?

18 ②听了这部作品之后,你想说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录音机播放交响诗《嘎达梅林》,大屏幕以文字形式出现故事的段落。 (四)扩展延伸,了解作曲家辛沪光 (五)课堂小节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中国人》,谈话导入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9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最高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感受海外同胞迫切希望回到祖**亲怀抱,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2.结合歌曲的学唱,进一步巩固切分节奏和延音线的唱法。 3.运用听唱、视唱、对比的方法,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特点。

教学重、难点:1.歌曲节奏较为复杂。2.音程跨度大,较难唱准。3.延音线运用较多,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特点,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一、导入

1.导入新课内容。 2.欣赏长江动画。

二、《长江我的家》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

20 2.教师范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曲谱,请学生分乐句(边唱边指谱)。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曲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跳音程,如3─6, 1─6等,结合歌词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正确地唱谱。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唱歌词。

学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开始时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同音连线处,歌词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在十六分音符的最后一个音出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唱出正确与错误的乐句,请学生甄别后学唱,效果很好。

6.同时向学生强调要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注意旋律的起伏和强弱变化。 7.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

三、歌曲处理 1.分析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可分为两大句。

第一句:小河、小鸟“有家”两个字在十六分音符上唱出家的重要。“我也有个我爱的家──”。唱出了对家的向往,应该用亲切的语气叙述地演唱。

第二句:小草、小树 “有妈妈”用了切分音的节奏,语气应该加强,更强调了妈妈的不可或缺,“小树有妈妈”,音乐形象地用了六度大跳音程。“我也有个爱我的妈妈。”表现了海外同胞对祖国妈妈的渴求。这一句在演唱时应该较第一乐句力度稍有变化,心中充满感情,宜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2.分析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演唱较多地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紧密,旋律用了八度大跳,冲上了高峰,突出了“长江是我家”的主题,第二次的跃上高峰,强调了我要回家,回到祖国怀抱的坚定信念。宜用明亮的音色和激动的情绪演唱。在形式上采用齐唱和第一乐段的独唱形成对比,能够更好地表达海外赤子的不变中国心、中国魂。 3.随歌曲《长江我的家》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四、欣赏《长江之歌》

1.初听歌曲《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情绪。

21 2.介绍作品。

3.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歌词,请一两位同学朗诵,强调要有激情的朗诵歌词。 4.再次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请同学们轻声跟唱。 5.欣赏《长江之歌》视频。

6.老师钢琴伴奏,请同学们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五、课堂小结 欣赏课 《塔里木河》

教学目标:

1、在聆听、学唱《塔里木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舞蹈性,了解新疆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

2、从歌曲的节奏特点入手,通过演唱、拍打等方法解决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态及两条基本旋律的识读。

3、聆听克里木的《塔里木河》,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了解歌曲的调式及结构。

4、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聆听、模仿等方法学习演唱歌曲《塔里木河》。教师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并总结出新疆歌曲的音乐特点。

5、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学习倚音、下滑音的演唱方法。知道曲作者歌唱家克里木。

教学重点: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2、了解新疆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倚音、下滑音的正确演唱。

2、为歌曲创编伴奏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切分节奏及组合节奏的训练

分别出示以下节奏型,用“da”带领学生认读。

1、ⅹⅹⅹ

2、ⅹⅹⅹ

3、ⅹⅹⅹ ⅹⅹ

4、ⅹⅹⅹ ⅹⅹⅹⅹ

二、《塔里木河》中两条主要旋律的节奏与识谱练习教师逐一出示每条节奏和旋律,带领学生认读。

三、学唱歌曲

1、简介歌曲《塔里木河》及曲作曲、演唱者克里木。

2、完整聆听《塔里木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欢快、舞蹈性)观察歌曲的调式主音?(小调式)

22 师:以往的小调式作品都会给人一种暗淡、忧郁的色彩,但是这首歌曲却反之,这种情况在新疆歌曲中较多,如:《青春舞曲》,《达坂城的姑娘》等。

3、再次聆听歌曲第一段歌词,尝试划分歌曲结构。(两段体)

4、分乐段学唱歌曲

(1)第一乐段:先识读乐谱再填词,强调倚音的唱法。 (2)第二乐段:先识读乐谱再填词,强调下滑音的唱法。

3、再次聆听歌曲第一段歌词,尝试划分歌曲结构。(两段体)

4、分乐段学唱歌曲

(1)第一乐段:先识读乐谱再填词,强调倚音的唱法。 (2)第二乐段:先识读乐谱再填词,强调下滑音的唱法。

(3)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演唱的口型、咬字及不同乐段演唱时情绪的对比。

四、尝试为歌曲编配有切分节奏的伴奏型。

1、师:切分节奏是新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节奏型,正是这种节奏型的运用,使得新疆的作品都带有一种独特的舞蹈性。请同学们尝试为歌曲编配有切分节奏的伴奏型。

2、教师选用一条伴奏型为第一乐段伴奏: 教师总结——新疆歌曲的音乐特点:

(1)、歌曲的情绪大多欢快活泼,具有舞蹈性。

(2)、切分节奏型是新疆歌曲的重要特征,典型节奏为 ⅹⅹⅹ ⅹⅹ (3)、歌曲的调式大多为小调式。

3、播放《塔里木河》伴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黄河船夫曲》

2、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二、初听歌曲:

师: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1、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23 师:这段视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2、复听第一部分:师: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突破难点,感受歌曲由低到高的旋律特点。

2、随琴哼唱歌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模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第七乐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四、复听歌曲第二部分轮唱

1、欣赏第二部分,

2、师: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五、复听第三四部分

1、师: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师: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师: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六、完整复听

24

七、教学小结: 《毕业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毕业歌》,丰富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欣赏与创编,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做人做事的强烈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唱、并唱好歌曲《毕业歌》。 教学难点:进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解析:聆听、模唱、示范、讨论、交流、探究、合作等。 教学设计:

一、口头语言交流,导入新课。

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音频素材)

师: 同学们我们的国歌是由谁作词、作曲的?对,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表达了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田汉先生创作的歌词《毕业歌》。 1.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二、新课教授:听一听《毕业歌》

1、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风格。

2、歌曲简介: 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群健康活泼的小学生在即将告别小学升向初中时的快乐情景,作者在这里表达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和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3、节奏练习。(复习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 2/4 o x xx │x.x xx │ x x x │x xx │x - ‖ ①画出拍线. ②分小组熟读节奏.

③找出此条节奏在歌曲中的位置.并试着唱一唱旋律。

4、读读歌词节奏。

5、引导学生复听全曲,感受进行曲风格。

6、课后练习(创编上下行乐句)

1=C 2/4 s f’|m’r’| d’ s | s

r’ | d’

— ||

25

三、巩固与拓展

播放歌曲及伴奏,让学生试唱,并讲述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师:《毕业歌》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明确: 这首歌词是自由体的新诗,聂耳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将全曲分为四段。

四、课堂小测:

《毕业歌》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

五、教师小结,结束教学。

师:同学们,就要毕业了,课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写首短诗,或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或歌颂真挚纯洁的友谊。

欣赏《放心去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同学、师生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2.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积极参与音乐,能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音乐,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形象感受同学、师生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欣赏歌曲《放心去飞》 1.播放《放心去飞》视频。

2.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的演唱者是谁?你对小虎队有什么了解?他们演唱过哪些作品? (《青苹果乐园》《新年快乐》《逍遥游》《星星的约会》《蝴蝶飞呀》)

3.师小结创作背景:小虎队是台湾一家唱片公司在1988年的电视节目上推出一支由男生组成的演唱组合, 当年的“小虎队”很受青少年、甚至儿童和老人的欢迎,他们在短短几个月里迅速成为青少年偶像,影响力遍及港台及中国内地。三年后,小虎队成员之一陈志朋将入伍服兵役,小虎队第一次面临解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虎队发行了他们的最后一首单曲《放心去

26 飞》,以此来纪念他们的那一段青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欣赏的歌曲《放心去飞》。 4.聆听歌曲,步步提升

我们来听一遍由少年合唱团演唱的版本。边听边看歌谱边体会歌曲节拍和节奏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如果知道了节拍也可以跟着音乐划拍子。 (播放MP3) 听后回答:总体有什么感觉,速度、情绪怎样?节拍是多少?节奏有什么特点? 5.再次聆听,分析曲式

师:这首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你是怎样划分段落的?每部分的特点是什么?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1)聆听A段主题,请学生说说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节奏舒缓;讲述了依依不舍之情。).(2)聆听B段主题,请学生说说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旋律上行,情绪激昂;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6.聆听并演唱歌曲 ,跟随歌曲轻声演唱。

三、拓展欣赏,参与实践

观看《放心去飞》手语表演,学生一起模仿。

四、课堂小结:

六年中多少个朝朝暮暮、风风雨雨,我们在一起;六年中多少个失败成功、流泪流汗我们在一起。校园里的欢声笑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难以忘记。同学们,青岛深处自然浓,最质朴的语言也能让人感动,请把你们最衷心的祝福下下来,送给我们的老师和同学。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2、通过演唱,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并喜欢以歌唱的方式表现友谊的美好。

3、欣赏三拍子的《友谊地久天长》,体会同一歌曲不同拍子产生的音乐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师有情感地范唱后,用丰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准确、有表情地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并从中领会到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27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新授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1.学习歌曲 第一步:感受歌曲。

要求学生

(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第二步:简单介绍歌曲,分析歌曲。 师:《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 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这首歌在英国家喻户晓,在我国流传也很广。这首歌不仅歌词写得真挚感人,旋律也很耐人寻味,现在我为大家演唱一遍。生听范唱旋律后,回答提问。

1、调号、拍号(F大调、拍)

2、歌曲开始的这个小节,叫什么小节?注意唱准。

3、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什么叫弱起小结?歌曲或乐曲的第一个音起于弱拍或弱位置的这一小节叫弱起小结或不完全小结。

3、第三步: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提示咬字吐字等问题。 老师教唱歌曲。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师:同学们演唱得非常投入,下面老师领唱第一段,男同学唱第二段,女同学唱第三段,演唱时请同学们站起来。(学生完整演唱全曲,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再现情景想象你有一位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请你怀着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演唱这首歌吧。齐唱。

(2)、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合唱后半部分。

三、扩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还知道那些赞美友谊的歌曲?与《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从歌曲演唱形式、速度、风格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回答)找1—2首有代表性的歌曲用多媒体播放。例:周华健的《朋友》、《送别》《永远是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七》等。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珍惜拥有,珍惜彼此之间这六年的同窗情吧!也祝愿我们大家的友谊都能天长地久!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28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doc》
音乐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