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呼红艳

2020-03-04 00:26: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马说》教学设计

采桑一中 呼红艳

【教材分析】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方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

本课设计主旨意在弘扬传统文化,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素质。整节课以“读”为线,一读故事,了解文章文化背景;二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精华;三读作者,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四读意义,了解文章现实意义;五读自己,提升自我成才意识;六读作品,提高古文朗诵能力。课后作业为阅读《隆中对》,再次体验伯乐与千里马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掌握文章内容,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重点难点】 1.领悟文章寓意。

2.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成才意识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 二读课文

播放《伯乐与千里马》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故事背景。

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2.抽查生字词的读音及意义,奠定读书基础 祗辱(

)

骈死( pi án

)

槽枥 ( cáo lì ) ...食马者( sì )

食不饱( shí )

不外见( xiàn

) ...3.自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 明确:日行千里 一食或尽粟一石

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

明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里的“也”有不平的语气。“策之„„食之„„鸣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的“也”有愤慨的语气。

3.你最痛恨谁?痛恨他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疏通文意。然后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憎恨、鄙视的语气)

第一遍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尽其材,(我)鸣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时注意添加字和最后的感叹号所起的作用。) 4.谁能拯救千里马?(自由发挥题)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分明听到了一声叹息。可这叹息和不平真的仅仅是为了千里马吗?

三读作者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828?907)时间。

韩愈的科举之路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欲投奔族兄韩弇。适逢韩弇前往河中,后遇害,韩愈遂投靠名将马燧。

贞元五年(789年),返回宣城,此后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提出问题: 1.《马说》说谁呢?

2.同学们你们觉得韩愈是千里马吗? 3.韩愈和千里马有相似的遭遇吗?

因为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得力之人的推荐。马说说谁呢?其实说的就是韩愈自己。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达到的一个共识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在写马,其实是写人。马中的精品是千里马(板书:马──千里马),人中的精英是人才(板书:人──人才)。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很丰富的情感和意图。(板书:托物寓意)所以,韩愈借马的遭遇发的不平之音也就激起了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同学们不是也从此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四读意义

马说这篇文章简短明快而又富于转折变化,十分饱满地表达了一腔委屈。表面看是马说,实际上是说我。在了解了韩愈的仕途尤其是两次被贬经历后,该文读起来更能感受到韩愈自命不平、暗喻朝廷有眼无珠的真情流露。细细品味,一个怀才不遇、空有一番雄心壮志而不能得到施展的有才之人因受制于某种羁绊正无奈仰天长叹的景象跃然进入读者的脑海之中。真是字字皆在理,句句见真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

提出问题:伯乐重要,还是本事重要?

五读自己

1《生命中的贵人》带给我的启示 2你是别人生命中的贵人吗? 3你是千里马吗?

六读作品 配乐朗诵

家庭作业

课外阅读《隆中对》,下次上课时分享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演讲稿 马红艳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呼红艳.doc》
《马说》教案 呼红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