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

2020-03-01 19:49: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标]:

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理解学习本课的重要性、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1、性质:法律基础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共同课和必修课。

2、任务: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有现代公民法律素质的合格人才。

3、内容:补充部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理想与信念、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自我修养与人生境界。法律理部分包括:法律概述、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刑法、程序法

二、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

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较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有高尚道德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第二、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

第三、学习法律基础课是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使大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需要。

第四、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制、德制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法律责任意识,模范守法、自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顺利健康成长的需要。

2、方法: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第三、学以致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法律实践,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三、师生交流

1、自我介绍:我叫金晶,是这学期《法律基础》的任课老师。这门课是公共基础课,虽然比较枯燥,但是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我自己也还是学生,比较了解大家上这个课的无奈心情,所以希望在这学期的相处中,我们能够相互体谅,请同学们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成绩。

2、了解班级工作负责人:负责这类课的学习委员

3、点名,认识学生,便于本门课程的考察。班级名单 教材的选用及授课内容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编委会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06月。

2、由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已经讲授过本书部分内容,所以这学期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二章、第五章-第十章,共7章。其中法律部分是重点

四、授课方式及及考察安排

1、讲课为主,讨论为辅,自主思考为目的。

2、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作业占30%、期末考查占40%. 第二章 理想与信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类型、作用,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科学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概述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从小的时候,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就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可能现在想想还在坚持的也有,觉得荒谬可笑已经改变的也好,理想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尤其是青年时期,更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那么,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这是本节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读一首诗:(请班里擅长朗诵的人)流沙河《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理想的知识,让我们首先从理想的含义与特征开始。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最早的意思是努力的最终目的、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又叫做“志”,即志向。孔子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之重要。今天,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的崇高向往和追求,它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本质是客观必然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它与空想、幻想、愿望等等是有区别的。那么它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2、理想的特征

一、超前性。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预先设计,它超越现实、高于现实,往往是美好的。而正因为这种设计,使得它对人生的指导也具有超前性。

二、实现可能性。理想虽然是关于未来的一种超现实的想象,但并不脱离现实,它在本质上是对现实发展规律或可能前景的合理想象。这就是理想与梦想、幻想和空想的原则性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梦想、幻想和空想虽然也很“美丽”甚至异常美丽,但却缺乏现实根据和实现的可能性。举个例子:有人说“我的理想就是买彩票中500万”这是真正的理想么?不是,缺乏现实基础。只能说是良好的心愿了。比如说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开一家书店,里面必须全是我喜欢看的书,来人我就强烈推荐,没人我就自己看。那会家庭条件也好,根本不想是不是盈利的问题。但是现在我这么大了,书店没开起来,因为不盈利的经营是不现实的。

三、实践性。一定的理想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人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将理想变为现实。“我有个舅舅,据说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乡长,但是他不好好上学,不好好和乡亲们相处,遇事能避则避就怕麻烦,所以现在还在打零工。你说这种理想能实现吗?另外,理想的实践性还表现在,人们在自己所参与的社会实践中会使自己的理想逐渐清晰、明确,随着社会实践的范围、深度不断发生变化而不断地巩固或修正自己的理想。这个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从小到现在,可能理想变了又变,或者改头换面完全不一样了,或者更加具体更加现实了。 第

四、差异性。首先表现在时代性,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有不同的理想。正如刚才那首诗里说的饥寒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其次呢就是阶级性,奴隶阶级的理想无非就是“还我自由”,“别动不动脑袋搬家”之类。封建社会广大农民阶级的理想就是“少交点粮”,“好色的王员外早点死,别祸害我家闺女”之类。资产阶级的理想那就更简单了:“天底下的钱都让我赚了”。我们无产阶级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这是阶级性。

3、理想的类型

第一、从内容上划分为: ①生活理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它涉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例如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②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并不是说热门、时尚、高社会地位的职业才有志气,才崇高、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然目标。平凡的工作岗位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理想所在,如著名台湾女作家三毛小时候的“我要做一个捡垃圾的人”,虽然最后未能如愿,不过她还是经常捡一些自己觉得喜欢的东西回家。真正合理有抱负的理想是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努力做好,问心无愧就好。

③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如我小时候流行的“向雷锋叔叔学习”。这是一种内在的追求目标,靠的是我们的个人修养。树立什么样的道德理想,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个人魅力,是一个人做人成功与否的基石。

④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如共产主义理想。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在了解了理想的含义和特征后,我们有必要分析信念的有关知识。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社会很值得、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以及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倾向。哲学家罗素认为: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从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看,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三者的融合和统一。信念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唐僧“舍身求法,普度众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有社会上流行的:为朋友两肋插刀。都是信念

2、信念的特征

一、复合性。信念包含的元素有认识、情感和意志。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才能成就一个信念长久的生命力,缺一不可。

二、稳定性。一定的思想观点发展成为信念,一定是具备深刻的认同和强烈的感情,所以不会轻易改变。

第三、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始终如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念这种执著性,正确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就要从内心进行反省,重新审视并矫正自己的信念,绝不可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这就是一种度,执着但不偏执。

四、亲合性。道合须志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信念在感情上的反映。一个人对于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观点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的亲和性的表现。而相异或相反的信念则可能导致人们之间关系上的疏远和情绪上的对立。

3、信念的类型:

第一、政治信念。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和实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一贯看法。决定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方向。其实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民心向背”。

第二、科学信念。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服。体现人类的理性精神。与宗教迷信相对。

第三、道德信念。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建设坚信不疑的态度,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第四、生活信念。对生活前途的信奉态度。积极/消极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doc》
思品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