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

2020-03-04 01:04: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风险管理

摘要

“安全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是铁路部门为实现安全管理由计算机集成模式代替人工方式而提出的,我公司受xx铁路车务站段的委托,于2011年4月研发该项目,项目周期8个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完成了该项目。该项目的实现,提高了铁路部门的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升了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由于该项目涉及的车站多、环境情况复杂,项目组从风险管理方面,依据项目管理计划的输入,通过规划和分析,制订了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利用信息收集技术进行了风险识别;配合影响矩阵和数据收集分别对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针对各种风险制订了相应的应对计划;通过状态审查会对风险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保证了项目按计划执行。总结风险管理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风险识别阶段可以利用核对表缩短时长,另外在监控阶段应充分利用偏差和趋势分析工具更准确的掌握项目风险的变化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在后续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改善的。 正文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一直是铁路部门进行所有活动和生产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原来铁路运输单位的管理机制是在不断强化规章和不断演练技术的基础上,执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检查,通过对违章问题的记录,发出整改通知书,根据通知书的计分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最后依据评比结果清算各站收入,实现安全考核同收入挂钩。

Xx铁路车务段管辖33个车站、队,分散在山东、河南2个省份,范围广,各站、队人员及环境情况复杂,沿用旧的模式管理成本较高,执行检查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各车站的真实情况,甚至经常因为信息的泄漏造成考核行动的失败,xx铁路车务段每月都会拿出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集中式的统计和总结,人为主观因素充斥着评比结果。为了增强铁路安全管理能力,提高铁路运输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铁路运输信息化、现代化,铁路部门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开拓创新,铁路安全考核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称考核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考核系统摒弃了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利用现代铁路的网络技术,架设网络监控和B/S的系统操作模式,使管理人员可以在网络内的任何一台机器上都可以实现“现场”检查、问题的及时录入,后台服务器可以仅依据管理人员所选择的条件进行自动统计和评分,完成对各站的考核任务。

信息化的考核系统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实施起来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管辖范围太大会带来网络结构是否支持的问题;各站情况不同又会引起诸多的变更等问题,这些都对项目组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在树立了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风险管理。

一、制定了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

依据项目管理计划和范围说明书,通过对企业环境因素的调研,利用规划和分析会制定完善、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给出角色、职责及预算表,制订时间表,明确风险类别、概率和影响矩阵;明确项目干系人的对风险的容忍度;给出风险报告的模板,并制定跟踪计划。

二、进行风险识别

依据项目管理计划及风险管理计划和企业环境因素的输入,利用信息收集技术进行风险的识别,最终给出风险记录表。

三、进行风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依据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记录表及项目管理计划,配合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及数据收集和表示技术分别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给出更新后的风险登记册。

四、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

依据风险登记册及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利用应急策略制定了周全的风险应对计划,并让客户确认。

五、全程的风险监控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通过每周的状态审查会比对实际工作绩效信息及风险登记册,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全程的跟踪和监控,及时有效地规避、转移了风险。 考核系统顺利验收交付,目前已上线运行。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铁路信息化水平,极大地节约了铁路生产管理的成本,增强了铁路管理的能力,提高了铁路运输生产的效率,为铁路部门今后更快、更高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赢得了客户的赞誉的同时,我们项目组不忘内部的整理总结,及时将好的经验形成文档,归入公司数据库中,以利于今后的借鉴,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风险识别时应充分利用核对表,可缩短风险识别阶段的用时。

2、充分利用偏差和趋势分析工具可准确把握实际绩效信息,能更准确的控制风险的变化,为风险控制阶段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纵观项目的全过程,科学化的项目风险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为项目顺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使我在实践中对项目风险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应对复杂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模拟题

安全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公司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培训

《风险管理.doc》
风险管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