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

2020-03-04 01:00: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廉洁修身》课程论文

论中华民族的廉洁传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廉洁修身》大学版,广东高校《廉洁修身》教材编写组编

传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驱动力。廉洁传统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洁传统状况,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廉洁状况和水准。廉洁文化的缺位和弱化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迷茫,腐朽文化乘虚而入,诱导和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洁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廉洁传统中,不仅形成了深厚的倡廉反腐文化,而且诞生了无数可供大家学习的廉洁榜样。如宋代廉吏包拯,权势不屈,富贵不淫;明代海瑞一身正气,直言进谏;清代于成龙甘守清贫,一生为民。近现代周恩来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朱自清至死不食美国面粉,守贫贱而不移;王瑛大爱无私,修身养性,体察民情。他们的廉洁故事被千古传唱,成为中国廉洁传统的经典范例。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为中国廉洁文化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支持和文化根基。从廉洁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洁、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对我们今天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从廉洁社会文化层面看,人民群众对清官、勤政者的颂

扬和对贪官、碌碌无为者的鄙视,至今也还是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评价廉洁与否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之一。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的艺术表达形式,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二部分:感想

1.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不仅是素质要求,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都至为重要。一个自觉实践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人,才会是一个不贪恋一时享受,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一个大力倡导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政党,才会是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着远大目标奋勇前进的先进政党;一个执著崇尚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民族,才会是一个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生生不息的优秀民族。

2.有公德大,无私品高

有公德大、无私品高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道德追求,也是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还是一种反腐倡廉的思想和行为警示。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奉公必能克己不贪,无私自能奉献清廉。而人要做到有公无私,养德修品,首要有公心,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境界,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次要有公正,这是处事待人的基本要求。要不偏不倚,“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唐代魏征,《全唐书〃卷139》)再要有公平,这是坚持公道正派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要本着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办事,不以权势、思想、亲疏、得失而失之公平。还要有公开,这是公道正派的外在表现和办事原则。办事公开一能广开言路,二能广受监督,使之“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因己意而废人言,毋因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如果能做到

上述几点,则能清廉立、贪腐消了。

3.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流传甚广的做人有节的警世之语,意为富贵不能迷乱思想,贫贱不能改变操守,威武不能压服意志。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在贫贱、富贵两种环境下的处世之道,有许多理性论述与具体实践,这其中既有通过理想教育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以实现其清白做人、清廉为政的目的;言传身教、树立典范来引导、警示后人;还有通过设官分职来加强权力制约、权力监督、防止腐败的具体措施。总的目的就是要提倡做人、做官都应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4.廉政强国,腐败毁家

古代思想家对于“廉”的论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其中的经典理念已成为当代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应看到,在古代思想家对“廉”的理解和论述中也反映出阶级的局限性,存在着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总把广大的劳动者置于卑微的位置,接受教化的对象,如“廉者,民之表也”。对于这些思想,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若能厉行中国廉洁文化中为人处世的精髓,则将身安事遂,事半功倍;对于国家,若能实践中国优秀传统廉洁制度中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则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

《廉洁修身.doc》
廉洁修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