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 说课与反思

2020-03-02 13:40: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属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范畴。通过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把握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切地体悟渗透其中的转化思想,而且可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这种模仿融合着类比的思考,融合着创造的体验。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些简单多边形的特征等。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基础有: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可以用剪拼、平移、旋转等操作活动,使图形等积变形。事实上,在学这课之前,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不是一无所知,但那只是一种机械记忆,知道公式,说不清所以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本节课进一步运用转化思想来探究等积变形是十分重要的,对后面继续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圆的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都有重要帮助。

2、教学目标: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应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对数学的认识思考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目标的落实,强调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感受、经历与探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根据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2) 运用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显示对美的领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学理念

1、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新课程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能单靠模仿、记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测、操作、观察、推理、归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法学法整合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知识储备,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本节课教与学的有效良策,应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做到泼墨如注。当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的有效指导要懂得惜墨如金,多一分,则毁了一张艺术品味很高的图画;少一分,图画的艺术性则大打折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本节课我把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展示汇报法有机整合,构建了“问题情境――探究发现――推理概括――解决问题”的认知主线。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红领巾入手,通过计算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红领巾(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和谁有关?怎样求?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明确了探索的目标与方向,从而将老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2、自主探究。“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根据这一教育思想,本环节分转化、观察比较、推导三步进行。第

一、转化。三角形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第

二、观察比较。小组交流:a、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怎么算?b、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联系?第

三、推导。从刚才我们所拼的3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从而主动建构起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巩固应用。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巩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提高练习:判断题,渗透三角形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强调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底与高应一一对应。(3)拓展练习:判断等底等高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面积大小,巩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j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知识链接。介绍“你知道吗”。旨在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人的伟大成果,开拓学生的视野。

5、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求三角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进行回忆、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全面掌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整节课的设计,我比较注重让学生用“旧”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用拼摆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所以说这样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是有帮助的,学生只有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对知识本身有正确、持久地认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主地开展探索性学习,获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移等知识与能力之后学习的。为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是这样构思的: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向导,小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人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在兴趣盎然中进行。

2.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教学中本人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研究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只做些许提示,给学生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作,发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中体验到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人合理地应用操作教材,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学知识,在操作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变得更加明知,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利用操作教材,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手脑都得到发展。

3.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有“情”,产生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想象力,使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本人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由于比较紧张而导致教态不自然或教学中间环节有遗漏等现象。虽然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但我现在就会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及说课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面积的说课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面积的含义教案、说课、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 说课与反思.doc》
三角形的面积 说课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