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2020-03-02 00:49: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号:2009130197 学号 姓名:韩朝相 姓名 韩朝相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近代史课程文献笔记书名:>,作者:易孟醇,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在上高中的时候已经读过了,前两天又复习了一遍,对曾国藩又是 一番敬佩! 这本书大概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探究了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 化史上之地位.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 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 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 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 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 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通读《曾国藩》之后,我觉得,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 模!他是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就很爱读书,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奋发图强,积极 入世,忠君爱国.,长大后, 他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 己.仕途上, 也是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 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 了! 而后期, 多年的官宦生活终于把曾国藩给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 谏,虽然没有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但对一些官场恶俗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有了 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 不仅是曾国藩个人 的,也是时代的悲剧.曾国藩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有两件: 灭太平军与兴办洋务.在这两件事里他坚忍不拔的意 志和创新.爱国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扑灭打平天国之前, 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政府那些懒散无能的绿营,八 旗兵是不行的,就立即另起炉灶, 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又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 不惜重金加 强军备.由于湘军属于团练,相当于民兵,在军费上没有政府来源,曾国藩克服重重困难, 四处筹款建军.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它不轻易出省作战,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为后来的军事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 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曾国藩另一个可敬之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以及他的学生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 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他很有创新精神, 购买国外仪器设备, 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也没能突破封建统治 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也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往向不是一时半刻 所能形成的.那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唯有像曾国藩这样勇武之人才能取得.曾国藩一直以成国 家栋梁为宿愿,便投以完善自我的诸方面努力,从"勤"以治身到"畏"天命,无一不是在 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努力.而对于做为出身封建地主阶级的曾国藩来讲, 他唯一的选择是维护 其阶级的利益.曾国藩所接受的一切教益都是忠于封建王朝,严守君臣父子的仁义道德.纵观他一生,我觉得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最后我想用 四个词来形容他:睿智,坚守,,严谨,忠贞不渝.

曾国藩传读后感 书名:>,作者:易孟醇,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曾国藩(1811--1872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 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 十级,37 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 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 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 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传》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 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 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 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 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 最具有争议的大人物之一。肯定之言,誉其为完人,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谓其成就”震古铄今”,成孔子没后二千年来《春秋》 经世之义之惟一“解人”。否定之言,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 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呜呼,如此大誉大毁之人,求之中 国历史,能有几人乎?求之世界历史,又能有几人乎? 观点鲜明精当, 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 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曾国藩 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 则为元凶。毛泽东青年时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更 是终生奉之为楷模。作为一位被儒家思想熏陶了许多年的知识分子,曾国藩 年轻之时变特别重视自身的修炼,他自己日记中的一句话就是“不为君子,变 为禽兽。”在他的字典中,只有这俩中人,禽兽,或是君子,作为一位儒家的 知识分子,曾国藩当然不能忍受自己当一个禽兽,于是变事事以常人不能理解 的苛刻方式来要求自己,这样也使的他在很多方面都修养很高。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了成不了大事,太刚了则会折断。 刚不是蛮横,而是敢于进取,柔不是痹弱,而是虚心谦让。做人应当坚挺,之 后才是立志、明强、慎独、勇毅、谦虚、习劳。自身的努力加外在的机会,最 终成就了曾国藩.每个人品评历史人物总是纵观其一生,评论其功过,比如曾 国藩最后大战太平天国,一统湘军等等。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是评论员,也 不是历史学者,己的资历就读书、修身这两点就够我学之一生,受之一辈了。 坚忍的读书规矩,严格的修身要求成就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曾国 藩,这的确不是常人可实现的!受自身生长环境影响,我也自认有追求、有要 求的人,可是,面对这十二读书规矩,面对这五字修身,除了汗颜就是觉醒! 许多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修身真的是一种自我君子境界! 10 软件嵌 20100508126 周晓宇

读《曾国藩传》有感 曾国藩传》 摘要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最高理想境界。 “立 德”和“立言”于曾国藩而言,以他的个人努力及发展情形来看,这些似乎都不在 话下。唯有“立功”一项,只有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才有可能做到 集治身、治学、治家、治世、治政、治军于一身,从而达到为师、为将、为相的 所谓“完人”。 关键词:曾国藩;为人处世;交友。 读完 《曾国藩传》 颇有感触, 特别是对于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很是佩服。 曾国藩有经国济世的大志,主张积极入世,努力参加到游戏中去;想在游戏中获 胜,就得先参加进去,入了局,就有了竞争的资格,出色的才华才能显露,远大 的抱负才能实现。不少人总是患得患失,喜欢站在局外看热闹,这样的人即使叫 得再欢,最终也只是个看客,绝对成不了主角。 曾国藩从发现李鸿章到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才, 一直都在给他灌输 “成大事者, 必须勇于任事,挺身入局”的精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何尝不是需要这种 精神,在我们想要取得一番成绩时,我们就必须去实践,而不是空想,只有我们 勇于去实践,挺身入局,我们想要取得的成绩才可能实现。只要我们有了这种精 神,就有了百折不饶回到勇气,无论多么难得事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在我们成就事业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有以上所说的这种精神,我们还需 有志,曾国藩一生事业的起点就是立志,所以他将有“志”视为取得成功的首要 品质,在我们想要成就事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定好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我们 的道路才能明确,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有动力,这样我 们才有更多的机会成就事业。 在交友上,曾国藩的交友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所谓,选择怎样的朋 友,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曾国藩有一句名言: “凡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 好友好榜样。 ”曾国藩的事业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做成的,好老师是自己进步 的指路明灯,好朋友是则是事业必不可少的帮手。 要交好朋友,诚信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交朋友是相互猜疑,两个人都不 会坦诚相待,那么这种朋友不交也罢,只有当朋友之间坦诚相待,才会成为正真 的好朋友。 在交友时,我们要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人对你有没有用,不是一时 就能看出来的,不过酒肉朋友是什么时候都帮不了你的,曾国藩择交的经验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一路的人,不要深交,对志同道合的人,却要广泛结交。 我们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就能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不但学业上能取 长补短,也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人才基础,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定要深 交,因为这些人不但是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更是一笔庞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可以 有更多的优点让自己学习。 这本书给我很多感想的还有曾国藩的自强心法, 曾国藩的性格使得他养成了 不求人的习惯,自己站直可腰,别人便把他当成了可以乘凉的大树,他的一生, 从个人的求自立,到国家的求富强,一直贯穿着自强的思想。 “天助自助者” ,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奋斗,靠自己的本领打天下, 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不仅仅是运气好,主要还是自己争气。在我将来要走的道 路中,我会学习曾国藩的这种为人处世的精神,因为这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才 能让自己更有冲劲,才会更容易成功。参考文献: 曾国藩秘传李鸿章 主编:石斋 中国城市出版社

曾国藩传读后感 不知道大家读过曾国藩的传记没有,摘记一些紧要处分享一下。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高中时候很奇怪书店里摆的那么多“国贼”的书,真 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宛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 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没有想过要读。 后来渐渐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 比满清贵族更加可怕。渐渐改变了看法,也许曾国藩是个值得了解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 这本马东玉教授所著的《曾国藩本传》。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中进士,勤学不辍, 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在京颇著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 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如果没有京官以后的对抗太平军,他或者成 就一代大儒。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 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太平军的空间。 但是,因为湘军是“团练武装”,打出湖南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中央二品大员,但并无地方实权, 粮饷兵源到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心他权力过大处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 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 世,对自身的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 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 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 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 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 后通过阅读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发现:“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 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 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 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 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 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 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现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回想自己,确实是够得上直率、诚实,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确实平和了许多,可是和曾文正公比起来, 显然遇到得挫折还是太少,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思考“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啊, 当你肩负数万人的生命,乃至整个国家的责任,当遇到挫败,昨天的部属变成冰冷的僵尸,当苦战几 年的战士饿着肚子苦战凶悍的敌人……没有各方的支持,战场上步履维艰,白白付出很多不应有的牺 牲……其中经历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同身受,非时代纷乱无以成就这位“中兴名臣”,非大挫折、非大挫 折后的反省他无以达到他人生的新高度,以至后世的楷模。 但是,我们一定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才可以明白那些道理吗?引用钱满素为房龙的 《人的解放》 题序: “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 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 么呢?在诸多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类的文 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 的专利。 书籍是我们人类经验、阅历、挫折、挣扎、领悟的记录,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所有的这些,就可以从 书中领悟一样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有张力,这是只有人类才能享受到的文明的奇迹!我们 还有什么理由等待呢?赶紧去读书吧!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 不知道大家读过曾国藩的传记没有,摘记一些紧要处分享一下.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讲他是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 高中时候很奇怪书店里摆的那 么多"国贼"的书,真的好多呀,还灰糊糊的封皮,宛如历史垃圾的颜色,隐隐还 知道和厚黑学搅和在一起,对于国贼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没有 想过要读.后来渐渐明白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一场残暴的杀人运动,洪秀全荒淫无 耻,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满清贵族更加可怕.渐渐改变了看法,也许曾国藩是个 值得了解的人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 读到了这本马东玉教授所著的 《曾国藩本传》 .原来他的本行是个大学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朴,自幼苦读,才思聪颖,中举后 中进士,勤学不辍,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而且由于 在京颇著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 者,本朝尚无一人."如果没有京官以后的对抗太平军,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绿营兵之外筹建地方武装,初战大败,投水自尽被救起,之后的 战事胜多负少,在八旗兵,绿营兵一触即溃的危机关头扭转了形势,步步为营,逐步压缩了 太平军的空间.但是,因为湘军是"团练武装",打出湖南以后更加无依无靠,曾虽为中央二品大 员,但并无地方实权,粮饷兵源到处有求于人,官场腐败,彼此扯皮,皇帝又担 心他权力过大处处掣肘,几年下来受尽了气,难以尽述.愤而借父丧委军家居一 年半,开始的时候整日漫骂,书中说:"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对自身的 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 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 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5 年来一身正气,两 袖清风, 出生入死.但是, 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 下至府县, 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闷抑郁.后通过阅读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发现:"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张直率,诚 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 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 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 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 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 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 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 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里, 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现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现实意义: 回想自己刚毕业的时候,确实是够得上直率,诚实,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确实平和了许多,可是和曾文正公比起来,显然遇到得挫折还是太少,没有从真正意义 上思考"大柔非柔, 至刚无刚"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啊, 当你肩负数万人的生命, 乃至整个国家的责任,当遇到挫败,昨天的部属变成冰冷的僵尸,当苦战几年的 战士饿着肚子苦战凶悍的敌人……没有各方的支持,战场上步履维艰,白白付出 很多不应有的牺牲……其中经历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非时代纷乱无以成就 这位"中兴名臣",非大挫折,非大挫折后的反省他无以达到他人生的新高度,以 至后世的楷模.但是, 我们一定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才可以明白那些道理吗?引用钱满素为房龙 的《人的解放》题序:"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 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 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诸多 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 类的文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 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书籍是我们人类经验,阅历,挫折,挣扎,领悟的记录,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所 有的这些,就可以从书中领悟一样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有张力,这是 只有人类才能享受到的文明的奇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等待呢?赶紧去读书吧!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doc》
曾国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