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 教学设计

2020-03-02 17:05: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黄岛区滨海中心小学 王玉凯

【教材与学情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课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的乌鸦。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2、认识自然段,并会数自然段。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 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写 多 出 等 【教学难点】

认识反文旁。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

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读一读这个谜语,猜猜它四谁——(相机出示谜语、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

2、那你好好观察一下乌鸦,它有什么特点?(身体黑、嘴巴牙齿长)通过乌鸦特点,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有一种鸟,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他是乌鸦,乌就是黑,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乌鸦嘴巴牙齿长,原来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 乌鸦

办 法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一 只

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明白3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这3件事,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个自然段往往讲交代一件事。读文章时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2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作业布置中的认读、书写,以及朗读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4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会到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5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见解,使学生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道理。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读好书就是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最好办法,因此,此环节我布置了让孩子们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 想办法 喝着水

乌鸦: 聪明 肯动脑筋 坚持不懈

6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 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 教学设计.doc》
乌鸦喝水 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