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2020-03-01 21:59: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汪渠 学 号: 20092783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年级: 2009级会计学 设计(论文)题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指导教师: 蒋丽斌 副教授 评阅教师: 张昌文 副教授

2013年5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目录

1引言 ...................................................................................................................................................1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 2.1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1 2.2中小企业的特点 ...........................................................................................................................2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3 2.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3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4 3.1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 ................................................................................................4 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 3.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有片面性 ...................................................................................................5 3.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5 3.5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5 3.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5 4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5 4.1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5 4.2 明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5 4.3 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技术 ......................................................................................................6 4.4持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6 5案例分析:构建M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7 5.1公司简介 ........................................................................................................................................7 5.2M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步奏 .................................................................................................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商学院2009级会计三班 汪渠

摘要:内部控制是建立健全内部科学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效益、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确保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财务收支的有效合法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还能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益性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通过比较分析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最新动态,以期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较为深入的探讨,寻找适合我国企业实践应用的内部控制完善方法。本文论述了建立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内部控制基础理论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见,同时给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M公司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案例。

关键词:内部控制;中小企业;控制环境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or SMEs Abstract:Internal control is to establish a sound intern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in particula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dispensable content.On busine effectivene,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 is eential.SM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to regulate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SME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Internal control as the company\'s self-regulation and self-restraint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the company\'s important position.Sound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s, not only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valid legal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integrity of materials, but also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company operations, effectivene of,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l contro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more in-depth discuion, searching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mprovement methods.This article discues the meaning of establishing internal controls,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nd their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 in the role.Through our internal control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internal control SME research, proposed to build a targete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or SMEs opinions.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SMEs; controlled environme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1.引言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及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己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企业缺乏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都很欠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引入,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己蔚然成风。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着较重的内部控制缺失的现象,在其中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首先,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其次,内部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再次,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解决会计控现实意义,并对我国中小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也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1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4)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5)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6)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7)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8)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第1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9)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0)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1)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3)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4)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6)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2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与其自身特点紧密联系: 第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组织灵活,经营富有弹性,生命力旺盛,使它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现处于弱势,形了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的工作高效率。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主要体现在年营业额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资金投入量不大,这与企业融资渠道有关,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的批销,简单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甚至于高科技等。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第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董事会,也只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人员十分有限,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

第四,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等。

第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

第2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2.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部控制的内容就是构成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就是内部控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尽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文化的企业其内部控制也不尽相同。

第一,控制环境要素。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与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反映了董事会、总经理阶层和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它是一种氛围,影响单位内部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确定企业的纪律和结构,决定其他要素是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员工素质、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确定职权与责任的方法、企业文化、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发挥的职能、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影响本企业的外部关系等。

第二,风险评估要素。风险评估是企业确认和分析与其目标实现相关的风险的过程。每个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风险,如政局甚至社会的动荡、经济衰退、市场需求改变、技术故障、员工舞弊等等。虽然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无序和杂乱无章的,但大量风险的发生都呈现必然性,并遵循统计规律;风险的存在与一定的客观环境、时空条件有关,当这些条件变化时,风险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研究风险产生的规律,并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是每个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要任务。

第三,控制活动要素。控制活动是指为了保证管理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将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和各个职能部门,它包括审批、授权、检查、核对、经营业绩的审查、资产的保护和职责分工等一系列的活动。显然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信息和沟通要素。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和沟通系统。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是指为了确认、汇兑、分析、分类、记录及报告公司交易和相关事件与条件,并维持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它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指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而且包括企业决策所需的外部信息。必须在企业内部的整个空间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每个员工需要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工作的相关性;管理层也需要及时得到经营情况的反馈。只有信息沟通渠道通畅,才便于找到内部控制中的潜在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五,监控要素。监控是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修正活动进行评价。监控的方式是日常监控活动、专项评价或二者的结合。日常监控活动是在经营过程中展开的,包括定期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专项评价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风险评估和日常监控的效果。效果好,则缩小专项评价的范围,降低评价的频率,反之亦然。对监控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的缺陷,应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重大事项应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 2.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和完整,保证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项目的贯彻实施,保护资产的安全,提高经营的效益和效果,实现经营的任务和目标,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等,针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生产要素及相关的业务活动,由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制定并实施的组织结构、程序、标准、方法等所形成的检查、纠偏、调查和制约系统。此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内部控制的主体。所谓主体是指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内部控制产生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只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现代企业中,强调每个员工的主动性,每一个人都对企业负有责任,都要参与经营管理,任何一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均须企业内部每一个人来参与进来。

第二,内部控制的客体。所谓客体是指内部控制的实施对象,也就是说在什么范围内对什么内容进行控制。从范围来说,内部控制只限于企业内部;就内容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的基本要素——人、财、物及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形式。

第3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第三,内部控制的属性。内部控制的属性是内部控制在本质上属于何种性质的概念范畴。虽然最初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是由外部审计师提出的,但它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是基于组织加强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因此,从本质上看,内部控制属于管理范畴,但内部控制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也不是所有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的综合体,当然也不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方法或所有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第四,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内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执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内部控制是应企业强化管理的需要而存在的,因此,它的最终目标应与企业的总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保证遵循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法规;保护资产的安全;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

第五,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而采用的各项措施的总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以达到对内部控制客体进行制约、检查和调节的目的。这些手段具有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功能作用,其在实质上就是构成内部控制的主体内容。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各企业应视其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200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我国中小企业以其48.5%的资产,安置了69.7为例证。但是,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却不容乐观。

3.1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

这种情况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案例1】2009年2月,工商银行湖北分行武汉营业部储蓄员杨峥,在春节期间,通过虚拨存款手段卷走337.3万元,并偷走美元3万元,港币1万元。杨峥今年26岁,是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下属某支行机场路分理处凌云储蓄所临时工。正月初一,杨利用值班上柜之机,在电脑上操作,凭空划账300多万元,分别存入自己的35个活期存折。此后3天,杨租乘摩托奔赴武汉三镇,从48个储蓄所取款116笔,共计337.3万元。初六上午,工行武汉营业部监管部门发现该笔存款疑点。同日上午,杨给家人留言并留下20万元后,携女友潜逃。机场路分理处在随后的清理中,发现杨峥所在的凌云储蓄所外币钱箱少了3万美元、1万港元,确定被杨峥盗走。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储蓄员,怎么作下如此大案?杨峥的作案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但他蓄谋已久。他于2008年9月开了35个活期存折,已变乘过年休假期间监管松懈的时机下手。原来,该储蓄所过年几天值班人员少,平时分人掌管的“责任卡”(即划分银行电脑使用权限的级别卡)这时可能集中到一个人手中。于是,正月初一本不该杨峥值班,但他与人换了班,当天使用本应由储蓄所主任掌管的“五级卡”和本应由储蓄主管员掌管的“四级卡”在电脑中虚存了款项;按规定,储蓄所每天的借贷应是一本平账,每笔储蓄业务应隔日审核,但由于当天储蓄所值班人员不到位,隔日审核的部门又放了假,这个“黑洞”直到初六才被发现。同时,平时看管很严的钱箱,在过年期间也无人管了。杨峥利用手中的钥匙,直接从钱箱中盗走了外币。造成这次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反映了当前我国

第4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3.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有片面性

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3.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3.5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3.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 4.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因而,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4.1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设计、执行和评价,它必然受到组织结构、职工的胜任能力及忠诚度、分权与责任表达、预算与财务报告、组织牵制与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对控制程序和控制技术的选择及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各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及对整个控制与管理的意义;各岗位、各环节的执行者,有无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无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诚实的态度。③与企业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经营方式、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外界协调策略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因此,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许多企业所有者(他们同时也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得益于短缺经济、宽松政策和优惠的投资环境,企业快速地成长起来,其效益主济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小企业在用活政策、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十分注意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从管理要效益。

第二,要培育遵守制度的企业文化。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现代企业也要成为“法治企业”。无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是最基层的企业员工,都应当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以制度为标准检验经营管理的对错和效果,发挥其保护、监督、制衡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正面临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这种制度就更为必要。

第三,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实际而论,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于原始阶段,离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还有相当差距,应该抛弃个人经验主义的一些东西,以谦虚的态度,从大型企业、先进同行那里学习管理中的好制度、好方法。同时,还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敏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和制订适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内控制度。 4.2 明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收到的效果。目标的主要功能,一是提供一个中心点,来分配组织资源和拟订作业计划;二是提供一个尺度,作为评价进展,维持合理的投资报酬,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虽然有多种提法,但主要有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与及时提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盈利,以最精简、最有效的方法领导下属;维持各部门的平衡,促进整体活动的协调;准确而适时地表扬绩效卓

第5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越的下属,或批评绩效不佳的下属,并帮助其找出原因及解决办法。

明确控制目标,前提是科学地制定目标。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制订公司年度计划,并将其细分至相关部门,确定产品(技术)、销售、生产、成本、工资、费用、利润、资金等各项部门子计划,各部门再据以制定更详细的目标,如销售分解至片区落实到容忍差距,而应认真分析执行过程,寻找原因。这样坚持下去,一方面可以督促企业全体人员施展才干、各负其责,为完成总体计划尽最大努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制订的控制目标更趋科学。 4.3 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技术

内部控制技术是实现控制目标的手段,包括特定的政策、计划、标准、人员以及组织与方法。中小企业为更好地实现其内部控制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控制技术:

第一,健全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的权限与责任,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确定需要的岗位,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要规定各层次主管人员不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要对其下属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保证各层次目标的实现。组织结构要有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避免机构重复,以最小费用取得最大效果。

第二,根据岗位选择合格的人才,不断培养适合自身的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此外,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技术教育,促进本企业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

第三,控制措施有效、到位。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为准绳,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进行组织、调节和制约,以利于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揭露和纠正。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如采取职责划分、审查与核对等措施。为保护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要采取限制接近、双重保护、突击检查与核对、盘点等措施。要建立成文的方针和职务说明,保证控制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

第四,控制标准明确。考核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有明确的衡量质量和业绩的标准。内部控制标准,可以在业务预算、工作计划、技术手册中予以规定;每项经营业务的标准,都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衡量经营活动好坏的指示器,它们既是控制程序实施的基础,又是重要的控制技术。 4.4持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职能的调整、人员的更替、管理手段的更新,都可能造成内部控制的某些失效,现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和机制,可能

三、五年后会不再适应。因此,应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控制功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更大的效率和效果。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利保证 。

第一,要创造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员工要建立起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奖励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比如一些企业实行的员工持股制,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入股以及股票期权等方式,将员工的个人经济利益与企业的效益捆绑在一起,可以调动全体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团队战斗力。

第二,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是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企业信用水平低下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经营者要牢固树立 “以诚为本”、“信誉至上”的理念。“诚”与 “信”本是我国儒家经济思想的精髓,又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企业形象,形成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第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构成部分。严格的财务管理既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行为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普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正确的会计核算,向社会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依法纳税,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四,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并开拓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数据流的系统集成,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和延伸。一方面,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事等的规范化管理。另

第6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用互联网进行 “虚拟经营”,使企业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价格走势、技术发展,竞争对手等各方面情况,是一种克服资源缺乏,利用外部信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经营模式。

5案例分析:构建M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5.1公司简介

M公司是一个从事居家、写字楼、商铺、宾馆等装饰、装修的专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装饰设计、装饰施工、翻修改造、家庭及办公家具的销售等。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120万元。公司由四个股东共同出资成立,其中大股东任总经理,其他股东任副总经理。除工程施工人员及临时工外,公司现有管理层员工33人,绝大多数具有本科学历。

M公司虽然成立较晚,规模较小,但由于重质量、守诚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正在稳步发展。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备、内控基础薄弱的现象也显现出来,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公司现在需要分析、评估自己的内控状况,并加以完善,才能取得以后的长足进步。

5.2M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步奏

企业内控建设应当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与经营合规为三个保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设实务将围绕内控组织的设置与内控建设的五要素展开。

第一,内部控制组织。组织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通常的内控组织包括董事会与经营层两个层面,强调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是董事会的责任,并且下设审计(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加强管理。此外,内控组织的设置特别强调经理层是企业内控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与责任人,各经营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归口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其中,是否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通常的设置方式包括三种:

方式一:单独设置内控部门。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内控建设的初期推动效率,缺点是内控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割裂,未能很好地体现内部控制责任与经营管理责任的融合。此方式在金融类企业普遍应用,对于实体经济体,通常不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

方式二: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优点是待体系初建完成且运行平稳后,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可以立足于公司整体牵头协调各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且持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缺点是国内企业内审部门往往人才匮乏,在内控建设的初期独立当此重任可能力不从心。

方式三:在内部控制建设集中期设立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从各主要部门抽调人员专职从事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待体系正式运行时,办公室解散,人员归位到各经营管理部门,且牵头职能也归位至内审部门。此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各部门力量完成内部控制的体系化建设,待体系平稳运行后,相关人员回到经营管理部门的骨干岗位上,有利于促进各经营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有利于内控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实践表明,对于管理基础弱的实体经济企业,采取方式三的内控推行效果较佳。

当然,组织的设置没有一定之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控组织,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

第二,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

通常,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其中,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三个方面必须先行完善,后续的控制活动设计与运行才会顺畅。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可以伴随控制活动的运行同步完善。

第三,动态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后续内控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当针对评估的重要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对于次要风险,企业应当简化控制活动与流程设计,承担相关的风险,体现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的内控建设理念。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两个阶段。在风险辨识阶段,企业应当围绕内部控制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辨别企业风险并进行分类,形成企业的风险管理库。

第7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通常,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在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应当运用二维风险评估坐标图,从破坏性与发生频率两个维度评估风险,并将风险点界定为重大风险、中风险与低风险。企业应当依据行业特点与目标设置等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评估标准应当注意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

在实务中我们强调,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风险评估结果各不相同。为此,企业应当至少每年评估一次风险,及时发现新环境、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动态地调整风险评估结果,进而动态地调整控制活动规范,让原本静止的内控制度动起来,始终踏上企业发展的节奏。

第四,控制活动的设计。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实施的核心要素,企业在规范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手册(下简称内控手册)。

企业在设计控制活动时,应当树立与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首先界定企业的控制活动循环,然后将内部控制措施嵌入控制活动中,完善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流程设计,形成企业的内控手册。内控手册分模块设计,每一模块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管理目标。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在设计内控手册时,首先应当明确控制活动的管理目标。例如采购付款循环,其管理目标应当包括保障物资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控制采购成本、保证核算准确等。

(二)管理机构及职责。该部分将控制活动涉及的组织及职责清晰界定,以确保后续流程运行的顺畅性。

(三)授权审批矩阵。该部分应当明确控制活动涉及的所有权限在董事会、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间的划分,并且明确各级审批责任。

(四)控制活动要求。该部分一般以制度文本的形式书写,明确控制活动各控制环节的内控要求,作为相关经营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

(五)比照上述几部分,各经营管理部门应当重新梳理与完善业务流程,针对关键风险点强化控制措施,确保组织职责、授权审批、内控要求落实到经营流程中,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内控手册的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与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切忌脱离原有制度流程设计孤立的内控手册,以避免实务中业务部门仍参照原有流程、内控手册则束之高搁的现象。

第五,信息与沟通贯穿始终。信息与沟通是指在内控建设中,保证在恰当的时机让恰当的岗位获取适当的信息。信息与沟通的设计应当贯穿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的始终,例如风险评估报告的报告程序,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文档设计,都体现了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建立与健全。

第六,内部监督手段。内部监督置于五要素之末,是内控管理闭环的体现。为此,内部监督也可以视为五要素之首,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要素持续完善的基础。内部监督手段包括风险预警、内部评价与绩效考核,三者缺一不可。

风险预警是较新的管理工具,通过预警指标的报告与跟踪,可以突破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运用现代企业高效的信息集合手段,帮助管理层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捕捉企业易于忽略或是下级管理者企图隐瞒的临界数据,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包括选择指标项、设定临界值、跟踪分析报告与修正临界数据四项工作。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与管理重点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并且逐步积累临界值。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基本规范的要求,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评价手段完善的关键是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流程,明确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规范评价报告。

此外,绩效考核强调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性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 以促进内控体系的实施。

结论: 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加强自我约束机制,维护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近两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存在的问作,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弱,企业实务中少有完整成熟的体系可以推广,

第8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加之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很难创建出一套具体的、适应各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更加健康、规范化地发展。

致谢: 本文是在蒋丽斌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整个论文完善、定稿的过程中,老师们付出了大量心血。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诲人不倦的为师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向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崇高的敬意!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文章尚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周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阎达

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3] 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4]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5] 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会计研究,2001.[6]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7] 胡继荣、杜景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财务与会计,2002.[8] 刘桂艳、鲁永唯.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财务与会计,2000.[9] 刘玉廷.关于会计中国特色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0.[10] 王棣华.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1.[11] 徐林发.中小企业改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2] 林德俊、曾立.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5.[13] 何文君、王彦.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与实践.财会通讯,2004.[14]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5] IIA SIAS No.1, Control: Concep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ltamonete Springs.Inc,1983 [16] Commi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ion,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the COSO report),1994 [17]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 Journal of Accountancy Online Iues,Oct 2000 [18] CIMA, A 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Corporate Governance, April 1994, P 109-110

[19] Auditor Standards Commitee of AICPA.SEC.Regulation seter, Research Foundation of IIA,U.S.Sentencing Commiion, etc.[20] K.Rahunandan, D.VRama, 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SO, Internal Auditing, Aug 1994

第9页

简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谈如何全方位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oc》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