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教案11

2020-03-02 19:04: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韵悠悠 吟诵传情

【学情分析】

吟诵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很少接触。而对于吟诵的规律性知识,就更少涉及啦。而本节吟诵课,属于入门课,以对于学习吟诵的方法,教师不过多深入讲解,让学生一般了解,能帮助自己接下来的学习即可。本节课设计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易而难。引导学生在学习、尝试练习、展示、进而利用掌握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感受吟诵传情。 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吟诵的魅力,进而爱上吟诵,学习吟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老师教读,学习吟诵。

2.通过吟诵规则,初步掌握吟诵古体诗的方法: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3.通过吟诵,感知汉诗声音的意义——作者的所有情绪、情感都蕴含在吟诵声音之中,同时掌握“入声字”、“押韵字”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

首先通过教师讲解吟诵基本规则,并加以运用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吟诵,感受吟诵,继而引导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方法,在有扶有放的条件下学习,到最后完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实践内化,达到吟诵传播的最佳境界。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吟诵,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对吟诵的喜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吟诵规则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突破重难点方法】演示指导,自学探究,个性展示。 【教学过程】

一、前情导入

同学们,(出示“吟”)认识这个字吗?那,什么是吟?怎么吟?它和我们平时的读书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进行一堂吟诵课。共同感受古韵悠悠,体验吟诵传情。

二、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敕勒川》 1.古今对比现差异

随着悠扬的古琴,穿越历史的烟尘,看,我们来到哪里?(来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草原?(生答,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充分肯定学生。)看,在苍茫的天宇之下,这空旷辽远、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过处,牛羊若隐若现。你想到了哪首诗歌?(《敕勒歌》)嗯,老师也想到了这首《敕勒歌》。那谁来朗读?(一生读。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一种自由豪迈之情。)

其实,古人读书并不是这样朗读的。古人是吟,那它们是怎样吟的呢?下面老师就播放一段音频,同学们好好听一下和刚才的朗读有什么不同!(播放吟诵版《敕勒歌》)听完后你觉得和我们平时的朗诵有什么不同?(感觉像唱歌······)(教师及时肯定表扬,感觉很准确。)因为中国汉字本身就有一种韵律之美,张嘴就能唱,所以,吟诵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骨子里流淌的歌(指出和现在唱歌的不同,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司马迁曾这样总结:诗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可见,像歌唱一样的吟诵,是古人读书的常态!但非常可惜,这么美的吟诵到今天却几乎失传,我们身边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有吟诵的存在。幸运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加入到传承吟诵的队伍中来,其中比较有名的老师,我们认识一下。(出示吟诵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感受一下吟诵的魅力吧。 2.出示三把金钥匙

(出示图)这就是吟诵入门的三把金钥匙——“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学生读)

a、第一把金钥匙——“依字行腔”。今天汉字读音是一二三四声,依字行腔就是按照我们现在普通话的四声拉开腔调。(出示《敕勒歌》四声调,学生手比划跟读)

b、第二把金钥匙—— “平长仄短”简单来说,“平“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二声,“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四声。遇到平声的时候,腔调就稍稍拉长,遇到仄声,腔调就要短一点。(出示《敕勒歌》平仄标识,学生试着练习)

c、第三把金钥匙——“入短韵长”。“入”是指入声字。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它是古代方言和吟诵中所特有的发音方法。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今天我们不需要学习,遇到入声字老师会用红色标识。因为古人往往表达出悲愤、决绝、激动的情绪时才会运用入声字。所以要求在吟诵的时候做到短促有力。它远远比仄声更短!对啊,更有爆破力。韵长,就是古诗中押韵的字,要拖长,到底拖多长呢?就是把整口气呼完。

3、老师教学生吟诵。

4、学生自己试着在下面吟诵

5、找一个学生试着给大家吟诵(可能声音很小,解读古代“歌”)

6、解读古字“歌”像不像张着的大嘴?所以吟诵也要求我们大胆地张口大嘴,直抒胸臆,有节奏地唱,古人读书吟诵的时候甚至摇头晃脑,手舞足蹈,非常投入,今天老师就想见识一下,同学们会不会也模仿古人,亲近吟诵,感受吟诵(再找两三个学生吟诵)

7老师展示另一个版本的《敕勒川》——其实,同样一首诗词,只要我们按照上面三个原则,还可以走出自己的个性,用自己喜欢的韵律来吟诵,老师期待通过这节课,我们能自创出,你自己的吟诵风格。 8学生继续试着吟诵(3人 出现不同风格,要加以肯定,鼓励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自己吟诵。(鼓励创新)

过渡:刚刚我们共同走过广阔的漠北草原,大家用声音准确表达出草原的自由豪迈,热烈奔放之情,这就是吟诵的神奇之处——吟诵传情。接下来我们放松心情,走出大草原,再去领略一首活泼欢快风格的小诗。触摸身边可爱的精灵——美丽的白鹅。

(二)骆宾王《鹅》 1.猜诗歌(《咏鹅》

2.分享故事—骆宾王从小多才,在他七岁的时候,有客人考他作诗,当时骆宾王看到湖边有一群美丽的白鹅,立刻当场成诗。吟诵了这首《咏鹅》

同学们,假如现在你们就是骆宾王,此时,你看到一群怎样的白鹅?(学生先自己说,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看到这样一群身穿洁白的外衣,伸着长长的脖子欢快歌唱的白鹅,此时,你又看到怎样的白鹅?(第二幅图,学生自我表达)看到碧绿的湖水,桔黄色的脚蹼与白色的霓裳相映成趣,和谐统一,可爱的白鹅精灵们正悠闲地划着小脚丫,(示图)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答——开心)让我们用刚刚拿到的金钥匙一起试试好吗?(老师简单点一下其中的入声字的发音)

3.学生先自己在下面练习吟诵,互相交流。 4.让学生试着吟诵,展示研究成果。 5.老师点评并范吟诵

(三)《清明》自学,汇报交流

1.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可爱的鹅精灵,用吟诵、用声音,表达了作者那种欢快的心情。的确,吟诵传情啊!离开美丽的白鹅,继续前行,此时,我们看到一位身着长衫的诗人行走在乡间小路,细雨霏霏,滴滴答答的雨声,不绝于耳,它敲击着乡间的石板路,敲击着新润的泥土,更敲击着诗人的心。是啊,又是一年暮春,又是一年清明,在绵绵的雨水中,流淌着多少浓浓的哀思,寄托着多少绵绵的愁绪。此时,他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一首充满愁绪之前的诗,你想到了哪首诗? ——出示《清明》,同学们,走入清明,心情是怎样的?(充满忧伤的)那就带着忧伤的情感,试着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吟诵方法,来解读这首诗吧!

2、学生自主学习吟诵调

3、汇报交流

(四)穿插片段小吟诵

今天老师很高兴,在这节吟诵入门课上,同学们从开始的胆怯,到积极参与,相信已经初步感受到吟诵传情的妙处,时间啊在这堂课中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老师不由想到《长歌行》中的一句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都知道,《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那我们就用吟诵的方式展示写出来吧?谁能用刚才拿到的三把金钥匙,吟诵给大家听?

1、学生试着吟诵

2、师生共同吟诵,结束课程。

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三首绝然不同风格、表达不同情感的诗歌,一起感受了古韵悠悠,体验了吟诵传情,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中,我想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期待更多的同学能爱上吟诵,走近吟诵,真正把我们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古人这种精妙的读书方式传承下去!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汇报课教案

古诗词诵读比赛_班会教案

古诗词诵读方案

一级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记录

一年级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设计

古诗词诵读开场白

《古诗词诵读教案11.doc》
古诗词诵读教案1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