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课教案模板

2021-03-27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诵读课教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 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 明确朗读误区。 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 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 材料:自己的语文书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

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自学

1、

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

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

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

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

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 竞赛读。

五、背诵

1、

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三

《春

晓》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

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同桌互背古诗。

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五、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四

《所

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3、观察画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学诗。 朗读古诗出示画面:听课文朗读,你听懂了什么?想不想自己去读读呢?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三、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四、品悟古诗(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五、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师再点拨。看图理解:这是什么时候?牧童在干什么?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六、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感情地背诵古诗。

七、展开想象,看图编故事。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你喜欢这个牧童吗?喜欢他的什么?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五

《村

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诵读《春晓》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吟诵道(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春晓》)

2、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 (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 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指名读、齐读。

4、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5、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6、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7、再读古诗,感悟春天:(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8、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六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充分想象,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1、诵读古诗《春晓》。

2、看图猜古诗,背古诗。

师:小朋友们真投入,就像一个个小诗人。小诗人们你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老师这儿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演示:古朗月行,江上渔者,锄禾,咏鹅,静夜思,村居——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村居—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这首诗是唐朝一位了不得的诗人写的,人称他为“诗圣”。这位诗人就叫­­——杜甫。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说为主)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过渡:诗人有没有找到花欣赏呢?学了这首古诗你就知道了。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1、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读通

2、读正确:

师:自由读读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音朋友。要求:响亮、正确 (1)指名读。评价。 (2)再指名读。

3、读出节奏,感受古诗韵律美

听范读,让生指出与他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指出读出节奏。

是呀,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古人读古诗时就注意到了这点,这样听起来,就有美感。想不想学?练一练。

4、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5、自由练读。

6、四组比赛读。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谁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

7、全班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一)理解诗句

1、诗我们已经读通了,那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老师已经把这美景用文字描述出来了,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猜猜他们分别是那句诗句描写的情景。

2、生练读,猜诗句。

3、分句,猜某些词的意思。“蹊”“留连”“娇”

(二)想象入境

1、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

刚才,我就告诉大家了,读古诗要大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下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朗读,(生闭眼)你现在已经来到黄四娘家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你能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4、诗人看到这么美的花,心情如何?

5、想象对话

现在老师就是大诗人杜甫,你们就是那飞舞的蝴蝶和鸣叫的黄莺。 杜甫:蝶儿,蝶儿,你为什么常常在花上飞舞游戏舍不得离去呢? 蝴蝶:„„

杜甫:黄莺、黄莺,你为什么叫得这么开心,自在呀? 杜甫:„„

现在你们是诗人杜甫,老师是蝴蝶,我要问你们了 师:大诗人你怎么这么开心呀?

6、想象读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是呀,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7、赛读。配乐赛读

四、诵诗,体会诗情 1.教师激情叙述。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让我们把这优美的画面深深地留在脑海里,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对春的喜爱吧!

2、指名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古筝曲《出水莲》,谁来和着音乐背诵这首诗?

3、同座背。给你的同座背诵一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体会。

4、集体背。还有谁想试试?有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背诵,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全班大部分同学会站起来集体背诵)

你能背诵吗?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作业:

杜甫还有一首《江畔独步寻花二》,请大家课后诵读。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七

《弟子规》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出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八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丰富积累; 感受古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诵读能力; 活动准备:

1、编排顺序

2、教唱诗歌;

3、选主持人

4、分男女组;活动过程:

主持人: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在中华历史的长空中,中华经典诗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中华儿女迷惘的心灵,开启了他们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一同走向经典,贴近经典,感悟经典。让我们在经典的诵读中去体味那份神秘和快乐;让我们在经典诵读中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内涵吧!

一、首先,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喉唱出《春晓》、《回乡偶书》,走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你听:(男生说诗、女生唱诗;交换,再合唱)

二、接下来请欣赏名人大家的诗:请四个同学分别诵李白、李商隐、杜甫、杜牧的诗各两首;

1、诵李白的诗

2、诵李商隐的诗

3、诵杜甫的诗

4、诵杜牧的诗

三、男女生赛诗

1、女生先出四首诗男生诵

2、男生再出四首诗女生诵

四、主持人:咱们班的同学在背诗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组成了一个个合作小组,有(启明星)组合;有(开心)组合;有(甜心)组合„„下面有请超级组合及成龙组合为大家表演,掌声有请!

五、开火车诵诗——给每个学生机会。

呜呜呜,火车开起来,火车开到我这里来。(三列火车)

六、接诗诵读:甲组与乙组进行——甲组诵读长诗的前四行,乙组接着诵读诗的后四行。(这是针对长诗设计的诵读方式)

七、说唱古诗结束诵读班会。

推荐第2篇:诵读课教案

语文诵读课教案(练习*诵读篇)

一、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练习部分都出现了经典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练习中出现的经典诵读(板书:练习*诵读篇)

2.你能不能说说每个练习都安排了些什么呢?可以打开书本看一看,交流:(歌词、现代诗、短文或者是四字词语古诗等)

3. 可以关注一下小标题,有这样几个方面:(板书:诵读与积累

4、7 诵读与欣赏

1、

5、6 诵读与感悟

2、3)

二、复习诵读与积累

1.过渡:我们首先来看诵读与积累,为我们同学储备了哪些好词佳句。出示(练习4) 关于戏曲的词语 1. 指名读

2. 这12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3. 齐读

出示(练习五) 诵读与欣赏

过渡: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欣赏。 第一首:出示(练习1) 《爱我中华》

1.女同学来读一读。 2.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的歌词。这首歌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充满了自豪感。

3. 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各族人民怎样的情怀吗? 4. 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诗歌吗?? 比如:陆游《示儿》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首:出示(练习5) 《秋》

1. 男同学来读一读

2. 我们说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看似在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怀。那你能读懂诗人的 情怀吗?谁来说一说。

3. 因为懂得,才会读得特别动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过渡:从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书本中的诗词,《词两首》《古诗两首》。 出示(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 “兴尽”是什么意思?

2. 能不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4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 渔歌子,和刚才一首词中的如梦令,都属于什么? 2.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 这里的“不须”是什么意思?为何不须归呢?

4. 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出示(诗两首)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若等闲”是什么意思?这和***的诗词《七律长征》中哪个词语类似? 2.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 作者借石灰不畏( )和( ),即使(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怎样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出示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 满乾坤是指?

2. 这首诗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托的是中怎样的情操? 3. 你还能想起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4.由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郑燮的《竹石》,谁愿意为大家高声诵读? *诵读与感悟(古今贤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刚才的复习同学们都很投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与感悟,让我们一起再去读一读书上安排的古今贤文真理篇。 出示: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 诵读

2. 如果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两句话,送给你的好朋友,你选哪一句呢? 3. 为什么要把这句话送给他呢?你愿意和我们大家说说吗?

4. 同学们也许当你收到朋友送给你的那勉励话的时候,会感觉听得不顺耳,可是那些都是“忠言”啊!所以老师想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送给我们大家,让我们一齐共勉,好吗? 5. 齐读

6. (机动:诵读)古今贤文其他篇目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都很认真,俗话说“天道酬勤”, 学好成语、古诗词、古今贤文,这些都并不难,关键是多读,难就难在,要积累要运用,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推荐第3篇:六年级诵读课教案

六年级朗读指导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1、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朗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朗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基础,通过朗读一些优美的小短文、优美的诗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朗读水平。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综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们逐渐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态度。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敢读、想读、爱读,能够做到大声朗读、由感情朗读。

3、初步了解朗读的一些技巧,学会语气轻重的变化,学会断句和停顿。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

1 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是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主题,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同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教学探究

1、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国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颇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国语文比赛时,朗读也是其中一项,在教学上的重视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朗读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多半是别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范。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因此,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必须专注看课文,以了解课文中的形、音、义,并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2、朗读的类型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四)接读法: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五)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六)交互读: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七)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八)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九)表情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十)抽签读: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

3 朗读。

(十一)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读: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

3、引读

※定义: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引读的四种进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记叙文一类的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插叙式:如诗歌一类的课文,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三)添词式: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有因果、总分、分合、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文章中有些地方没有使用关联词语时,在引读的时候,便应添进去,使关系清楚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有听众的朗读:朗读时使用别人不知的材料,考验听者理

4 解的程度,称为‘有听众的朗读’。这种方式一方面练习朗读,一方面训练听众。在日常生活中听比讲的机会多,听的人应该知道如何一面听一面运用思想,将别人叙述的要点和主要意义分析出来。因此,这是一种读与听并重的方法。

※有听众的朗读练习方法如下:

(A)分两组朗读: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准备一种朗读材料(事前不让另一组知道)。朗读时,第一组朗读,第二组静听。朗读完了,教师考察听的那一组了解的程度。然后再由第二组朗读,第一组静听。

(B)个别的朗读:朗读前,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的每个儿童各自在课外读物中,选择一篇简短材料,上课时轮流向同组儿童宣读自己所准备的材料,然后全组共同批评讨论。

(C)表演性的朗读:选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给担任表演的儿童,令其分别担任朗读,其余儿童为听众。

如果遇到诗歌、韵文等课文,可以配合音乐课教导吟唱,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儿童了解中国文字声韵之美,并捕捉诗、感染诗境中的美感,用情以运声,由声以表情,提升心灵境界。

4、朗读指导,应遵照的注意事项:

朗读宜在对课文内容及生字新词有所认识之后才指导。

教师先要范读,以供儿童模仿,故教师必须注意字音声调的正确,以及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注意儿童发音是否正确,如要纠正误读,宜在儿童全文读完之后,师生共同修正。

朗读的语调要自然,声量要合宜,少用大声齐读,以免影响隔壁班的同学上课。

朗读是一句一句地读,要扩张视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读。要读出标点符号来,惊叹号的读法与问号有别,句号读法当然与逗号不同。

5 要指导学生各类型句子的读法,如陈述句声调要平,疑问句声调由低而高,祈求句声调要缓,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叹句慢而沉重。

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壮的、悲哀的、激昂的、凄凉的等不同的文情,应以不同情感的语调朗读。

每次朗读的时间,应以儿童当时学习的情境来决定,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

儿童程度较低,或教材较难时,即使中年级,也可采用朗读指导,以提高儿童的理解。

5、朗读惯用符号

朗读符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然而在上完上一次朗读及朗诵理论及技巧探讨的课程后,我找到朗读的惯用符号,并摘录如下:

【一】屏东师院语教系系主任黄瑞枝教授以音乐记谱符号注记,颇富创意

< 渐强。

> 渐弱。

(.拉长。

V 换气。

- 饱满有力。

﹋﹋ 波音(颤音)。

↗ 上滑。

↙ 下滑。

▽ 顿音(短促有力,富有弹跳性)。

〡 表示把词或短语分开,停顿时间很短,不换气,通常用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

︿ 表示比原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再长一些,可换气也可不换气,看具体情况而定,用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

︽ 表示较长时间停顿,可换气。

︶ 表示缩短停顿时间,或不换气连起来读,不停顿。

? 表示主要重音。

【二】国语实小在民国七十七年編著一本国语科朗读教材研究:

?轻读(弱)。

。重读(强)。

↗音调上扬。

↙音调下降。

-↓-连起来读。

﹋﹋﹋﹋﹋﹋反覆。

r r r r 分段。

....连续轻读。

。。。。连续重读。

────尾音拉长。

注意对比。

△△△△注意表情。

停顿。

<<渐强。

>>渐弱。

─。─两头低,中间高。

○──○两头重,中间轻。

※快。

⊙慢。

【三】林葳葳老师所著的名家教你朗读一书中的朗读符号、表断句(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 代表语音拉长,速度稍慢。

| 代表语气紧凑,速度稍快。

. 代表重读。

﹋﹋代表轻读。

) 代表声调高起(高调)。

( 代表声调低下(低调)。

读者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撷取各种的精华,另创一种朗读符号。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来能得心应手,不易产生错误就可以。

6、朗读 的 技 巧

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升降

升降

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

8 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第一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假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美好,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好诗歌,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范读、小组读、男女分角色读、个人读的方法依次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师的辛劳,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抑扬顿挫的朗读好诗歌,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是啊,是老师指导我们握笔写字,是老师教会我们读书、写作,是老师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是老师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教育成一个懂礼貌有知识的好学生。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在这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给老师送去一份心中的祝福吧。

二、练读诗歌

教师节就快要到了,大家认真把这首诗歌朗读好,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了。让我们用心读吧!

1、听配套光盘上的范读。边听边作好记录。

仔细听范读,用特殊的符号标记出重读轻读、语速的快慢以及感情的强弱,另外标记出哪里是男生读,哪里是女生读。

重读的地方:假如

轻读的地方:啊

悄悄的

轻轻的

2、小组练读。

(1)大家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开始练读,遇到困难找老师。 (2)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3、男女分开来读。

(1)读之前,先来强调男女所读的段落或者句子的不同。 (2)开始练读。

4、抽生上来读。(鼓励学生,增加自信)

三、总结评论。

四、收集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歌。教学反思:

第二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轮流读等不同的形式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节奏的读出诗歌,抒发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进行小小古诗诵读会,看看哪个同学能够有感情的

11 朗读出来。

二、自由练读。

1、自己朗读古诗,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杜甫和陆游都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两首诗都是他们爱国的表现,所以我们要读出他们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剑外\\忽传\\收蓟北, 死去/元知/万事/空, 初闻\\涕泪\\满衣裳。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却看\\妻子\\愁何在, 王师/北定/中原/日, 漫卷\\诗书\\喜欲狂。 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1、教师范读。

2、教师带读。

3、学生轮流读,教师指导读。

五、自我展示读。

六、总结。

齐读。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兵车行 》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尊重生命,关注社会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领略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兵车行》,体会诗中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历史场面吧。

二、目标展示。

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

三、目标分解,课文诵读。目标一:识读。

1、学生共同商讨,借助工具书解决诗中字词,并能正确断句。

2、一生读,同学们评价,指出优缺点,教师做些强调。目标二:通读。

1、继续朗读,注意连贯,流畅。有意识地向感情上靠拢。

2、同学诵读,同学们评价。全体同学齐读。 目标三:听读。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句子是叙事性的,哪些句子是抒情性的,分别怎样读?

2、带着问题听录音,适当做些记录。目标四:悟读。

1、我们被名家的阅读带入了历史,眼前似乎呈现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a、诗中哪句话点明了战争的原因? 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b、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如何?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c、诗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找同学结合录音和自己的揣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总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只有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作者的情怀,才能读出滋味,读出快乐。 教学反思:

第四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风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续写诗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现象中的风给你是什么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在诗人笔下的风和你的印象一样吗?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轻读: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重读:你看,

树梢轻轻地摆动, ....... 你看,

湖面泛起了碧波, .......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教学反思:

第五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用听范读、小组读、台前朗诵的方式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

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配套光盘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练读

1、这么美的景色,每个人都那么热爱它,为了表示对它的喜爱,让我们尽情的朗读吧!

2、再听范读,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味。并标上重读轻读、语速的记号。

3、小组练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

4、“小小朗诵家”,抽生上台朗读,要给予孩子们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三、集体朗读

1、师先范读

2、生整体读

3、评价

四、作业:积累秋天的诗歌。教学反思:

第六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

1、展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理

17 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1、播放光盘范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投影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出示配读材料:“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解开了宇宙之迷” 出示课文: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四、感受魅力。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第七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18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的语句,感悟故事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的故事成千上万了。你能给大家简单说说你记忆中听过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文中的三则《成语故事》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故事,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教学反思:

第八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的语句,感悟故事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成语故事中蕴涵着一定的意义,今天我们来看看伊索寓言会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在《伊索寓言》两则小故事中任意选一则读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故事,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四、学生再次练读。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表演读,进行个人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第九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幸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朗读。体会诗文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形式掌握诗歌练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色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大自然是一本蕴涵着丰富知识的课本,在其中我们会尝到无尽的乐趣,就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幸福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教师指导朗读,集体交流朗读。

1、分节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男、女赛读,教师及时评价。

4、分组轮流读。

四、练习读。

自由组合练习朗读,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读。

五、朗读表演。

请各小组上台来表演朗读,其他小组做评委,共同学习,提高朗读。

21

六、小结。

第十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诵读古典精华》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古典精华诗词,提高诵读水平。丰富学生的古诗收集材料。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二、诗词赏析。

1、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所写的赏析作品。

2、由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

三、朗读欣赏。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大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

四、名曲演唱。

1、学生演唱《满江红》、《水调歌头》、《虞美人》等歌曲。

2、由学生将诗词填进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中,目的是加强诗歌的记忆,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欣赏音乐歌曲《悯农》、《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明白谱曲

22 必须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感情。

五、作品展示。

介绍学习园地中所展示的同学们创作的书法、绘画和诗歌赏析作品,小结同学们一年的学习收获。

六、小组擂台,背诵比拼。

七、结束。全班齐背《千字文》。

第十一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风的祈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续写诗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现象中的风给你是什么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在诗人笔下的风和你的印象一样吗?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二、练习朗读。

23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轻读: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重读:你看,

树梢轻轻地摆动, ....... 你看,

湖面泛起了碧波, .......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24

第十二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5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26

第十三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祖国风光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27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28

第十四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祖国风光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

(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29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30

第十五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名句诵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3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32

第十六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雪花飞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一背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冬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 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3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让我们大声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并把它写下来。

第十七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数字魅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数字在古诗中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在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带有数字的古诗。

34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含有数字的古诗。

35

第十八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畅游诗海》 教学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36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5、评出冠军队。

四、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

37

推荐第4篇:经典诵读课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设计理念: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经典诵读的关键。诵读中,主要采用反复吟诵、链接故事、音乐渲染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动口吟诵牵动内心情感,让学生与诗词对话,与诗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以月亮为意象,感受诗词不同的意境,贯穿整个诵读过程中。 学习目标:

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发学生鉴赏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吟诵,感受月亮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学习准备:课件

一、导入主题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与宋词(课件1)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课件2 音乐)看,这墨香古卷,从古代的唐宋王朝飘然而至,这其中,有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词人脉脉的儿女情长,有“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这种风韵,这种凝重,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去承载。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或词人的足迹,来品读那具有绝妙意境的经典佳作吧。(课件3)(经典诵读)

二、经典引读,引入意象

1、打开历史的长卷,一篇篇唐宋佳作跃然于眼前,(课件4)谁能来吟诵一下王维的这首《相思》。你来吟。(生读)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借红豆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寄托着相思之情)。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这首诗中,一起来读。(生齐读)

2、从同学们的吟诵之中,我感受到了着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作者借红豆寄相思,我们把“红豆”称成为诗的“意象”,(课件5)古典文学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某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抱负、志趣、思想观点等。(课件6)诗人王昌龄就用玉壶冰为意象来明心志,词人陆游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借意象来表达作者不同心境的这诗词两首吧。(生读)

三、解读“月亮”的不同意象

1、是呀,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借梅花的清香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以具体事物为意象的诗句比比皆是,(课件)你来读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你来读第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三句大家一起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提起月亮,在唐诗宋词中,以“月亮”为意象的名篇佳作却是最多,那是因为,(课件

7、配乐)古往今来,月亮以她的清幽、皎洁、神秘、永恒承载了文人墨客太多的希望与寄托,太多的失落与悲愁。这时,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化作了:(同学们一起说)故园与思乡(课件),说起浓浓的思乡情,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曾经触动过无数游子的心弦(课件9),我请一位女同学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女生读)从这位女同学深情的吟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我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说得真好;。老师和你深有同感。)

月是乡愁的驿站,月光中盛满了浓浓的乡情,月落西沉,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江中渔船的灯火,诗人张继的思乡忧愁油然而生(课件),你来吟(生读)江枫渔火对愁眠,(课件)一个愁字,把夜笼罩的如此凄清,忧愁得难以入眠,,接下来,我们就来链接一个小故事:(课件) 谁能将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科举考试中,张继落榜了,倒睡在归家途中的客船上,面对漆黑的夜和刚刚沉下去的月,他辗转难眠。夜深了,月更沉默了,只听得寒山寺的钟声敲打着诗人脆弱的心,没有了辉煌的未来,没有了自豪的壮气,此刻,回家的心情也就愈发的迫切了。)(生读)从这个小故事中,谁能解读“愁”字的意味,(思乡的忧愁,对未来的忧愁),诗人作客他乡的无奈,人生前途的失意,都尽在这黑夜、孤月之中。让我们带着淡淡的愁绪再来读这首诗。(生齐读)当然,明月也是戍边将士的寄托,尽管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立刻回到家乡,但明月却成为此岸与彼岸的桥梁。我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来吟诵这首边塞诗《碛中作》(课件10)男同学:《从军行》(课件)

4吟诵到这里,我想起了 杜甫的思乡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是美酒,是故乡,但也是离愁,是相思,月圆人也园,明月千里寄相思。这融融的月色也就化为了(大家一起读)离别与相思(课件)

5、接下来的这两首诗词,我打算和同学们一起来反复吟咏,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离别与相思之情。(课件

12、13)红色的字体老师来读,黑色的字体同学们一起读。(课件)重读:黑色的字体老师来读,红色的字体同学们一起来读。(生读) 第二遍:黑色的字体老师来读,红色的字体同学们来读,并需要反复一遍。

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词人心中那份离别的痛楚只有空中的残月(课件)可以知晓了。同学们,诗词吟诵到此,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古筝曲片段《春江花月夜》(课件音乐)古今评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件)被闻一多称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件),你来吟,你来吟,(课件)赏析:皓月当空,诗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此月,便是永恒的象征,与人生的短暂构成了诗意的对照,渗透着哲理意味。此时的明月,便是永恒和惜时(课件)的化身。当然,明月(课件)也是美的象征。(课件:出示诗句:)诗人王维眼中的月恬静、安逸。(你来读)词人晏殊眼中的月幽静、朦胧(你来读)。这恬静、朦胧的月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四:月亮的美称及神话传说

月亮,皎美、明净、柔和,被视为团圆、美好、光明、高洁的象征,正因如此,许多文人墨客以极其丰富的想像,赋予了众多贴切的美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都赋予了月亮哪些美称。(课件)。

月亮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它源远流长,久唱不衰,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但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读。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热的人们无法生活,勇敢的后羿拿箭射掉九个太阳。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要妻子嫦娥好好保管,准备挑选一个吉日两人一起吃。一天晚上,嫦娥趁丈夫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嫦娥立刻飘飞升月成仙。(师直接吟诵嫦娥)你来吟,你来吟。

月亮,给予我们这个民族的是一种诗意的想象。欣赏一轮中国文人眼里的月亮,它太美,美得让人遐想联篇;它太孤单,孤单得催人泪下。它是一种寄托,寄托着我们对家乡、对亲友的不尽思念;它是一种见证,见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起起落落!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抄写在自己的读书收藏本里,兴致之时偶尔诵之,不亦乐乎?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e),此物最相思。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卜(bu)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yi)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zhuo)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du)。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碛 (qi)中作 唐 岑(cen)参(shen)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mang)莽绝人烟。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琵(pi)琶(pa)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liao)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i)鸦,冷露(lu)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花落谁家。

雨霖(lin)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zhou)雨初歇。都(du)门帐(zhang)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e)。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ai)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ying)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xian)尘,皎(jiao)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ji),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赋(fu)新月 (唐) 缪(miu)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xian),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o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e),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an)娟。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宋·欧阳修: 唐·李白 唐·王维 唐·王维 宋·辛弃疾 唐·贾岛

推荐第5篇:《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第四课时

原文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三字经》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熟读“首孝悌···”,读出节奏。

3、通过学习理解大致内容,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了解三纲五常。教学准备:

舜的故事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齐背上节课内容

二、故事引入

1、通过一组图片讲舜的故事: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接着欣赏故事吧!(出示图片,师讲解)

2、引入三字经内容:这个故事也有人编成了一首古代儿歌,我们一起来看(出示: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范读该小节并根据图片内容解释大意。

4、反复诵读

1、师范读,生跟读。(三遍)

2、齐读、拍手读。

3、指名读,指导节奏:关注学生的诵读语气,哪个字音高,哪个字音低,哪里需要拉长音等。

四、引入下两句学习:出示图片,观图,师讲解

1、根据图片出示相关文字内容: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2、师范读,结合图片简介大意

四、反复诵读:

1、师范读,生跟读。(三遍)

2、齐读、自读。

3、分组读,指导节奏,方法同上。

4、赛读:三个大组之间展开比赛,每个大组读一小节,读得好的有奖。

五、小结:

今天的《三字经》比赛真精彩啊,大家不但学会了怎样读好《三字经》,还明白了从小就应该努力学习的道理,真是太好了!

推荐第6篇: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

一、诵读内容: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

二、诵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能够判断出停顿,找准重音,读出韵味

3、让学生初步理解感悟其中一些浅显的道理。

三、诵读重点:

1.、能够读准重音,读出韵味。

2、感悟其中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一组大树、小嫩芽、高楼、砖墙、远行、脚印的图片,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来明白天底下不管多么难的事情都要从简单的地方入手,不管多么大的事情都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而导出这节课所学内《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里面有很多名言警句。下面让我们以抽卡片的形式,看谁记得最多,背的最好。(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卡片,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学生记得的《道德经》名句。可能有: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治大国,若烹小鲜。

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二、初读读通

(一)

1、学生试读、自读(先让学生小组内自读,在点四名学生进行试读,要提醒学生注意找出易读错的字音,)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2、播放这四章的朗读音频,提醒学生听的时候要注意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在此环节中需要板书学生易读错的字,并纠正)

3、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及停顿。(一句一句的跟读)

4、检查学生听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首尾接龙,诵读这四章内容(重点是句子读通顺,字音正确,读出节奏,同时配以背景音乐)

(二)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1、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同时配以背景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本节课有四章内容,我要求每组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取诵读方式。结合实际,本节课在此环节主要运用首尾接龙读、前后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之间竞读,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成果展示

自由诵读一段时间后,举行小型的诵读比赛,同时配以背景音乐。比一比谁记得又好又快。哪一个小组的诵读最好(包括形式及内容)。

可以齐诵,也可以分角色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一些简单的动作,但一定要诵出其中的韵味。学生互评,教师及时给予简单的指导和鼓励。

三、悟经典教师小结

1、让同学们交流在这两章里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并说出原因。

2、教师小结:在这四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这一章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由此,我想说,《道德经》真是一部旷世真言啊,它告诉我们这么多有用的道理,遇到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与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呢?引出作业。

四、作业布置

和家人一起来读《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推荐第7篇:诵读指导课教案1

诵读指导课教案1

[教学目的]掌握语调的基本类型,并能自觉运用到朗读中去。 [教学重点]语调的四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曲调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语调?

二、为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

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它是句子的语音标志,任何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边疆是口语中表达各种语气的声音色彩。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

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 (师读,生分析) ①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 ②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

③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 ④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

同样一句话“他怎么来了?”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气。

他怎么来了?——柔而扬,表示询问。

他怎么来了?——柔而抑,表示疑问。

他怎么来了?——刚而抑,表示责问。

他怎么来了?——刚而扬,表示反问。

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

二、四种基本的语调

语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基本类型只有以下四种。

(一)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这种语调:

1、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

2、在一个睛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刘坚《草地晚餐》)

3、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生读以上例句)

(二)升调——语调由低逐渐升高。常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呼唤、号召的句子:

1、“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2、“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3、……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沙叶新《陈毅市长》)

(生读以上例句)

朗读指导课《金色花》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3、扫除字词障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yǎn)

4、检测同学们朗读准确性,注意纠正字音。

二、整体感悟

(录音范读)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

听过之后,我们都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抓关键词:“笑嘻嘻”、“ 摇摆、跳舞”。

朗读指导:关键词重读、读出轻松、欢快的语气,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语速稍快。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哪里、坏”重读。 语速稍快。 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告诉”重读,这句应读出 “我”的顽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四、配乐齐读:(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

五、拓展朗读选文: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我明白了为什么云中水上会幻弄出这许多颜色, 为什么花朵都用颜色染起——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我彻底地知道为什么树叶上响出音乐,

为什么波浪把它们的合唱送进静听的大地的心头——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当我把糖果递到你贪婪的手中的时候, 我懂得为什么花心里有蜜, 为什么水果里隐藏着甜汁—— 当我把糖果递到你贪婪的手中的时候。 当我吻你的脸使你微笑的时候,我的宝贝, 我的确了解晨光从天空流下时,是怎样的高兴, 暑天的凉风吹到我身上时是怎样的愉快—— 当我吻你的脸使你微笑的时候。

《天上的街市》朗读指导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熟读本诗,掌握一定朗读技巧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进行个性化“美读”训练,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写作背景,寻找文章美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更深入地体会感受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使学生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更深入地体会感受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并在次基础上可对。 【学情分析】

1.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现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已基本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认识了

2.学生在教师经常性的诗歌朗诵熏陶下,已开始表现出对朗诵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本诗教学和顺利进行。

3.在教师引导比较的朗读方式下,让学生对本诗情感把握有更好的理解。

【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学会品析诗中语言的优美。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星空总是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吸引着许多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展示幻灯片)而图片中的这些孩子,当他们仰望群星星空时,老师猜想他们一定会有许多美好的想象,那么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当你看到群星闪烁时,你会想到像些什么呢?谁愿意来说一下。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来感受郭沫若先生带给我们的神奇吧!(展示幻灯)

师:(配乐示范朗读并展示幻灯)同学们听完刚才老师的朗读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只是如果能把节奏掌握得再准确一点,我相信那一定可以读得更好,那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咱们这一小节的诗是应该读慢一点儿好呢?还是快一点儿好?下面由老师示范一下前两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一种节奏快,一种节奏慢)。同学们感觉哪一种好呢?

生:慢一点的好

师:那老师再给大家来读一种(此种节奏更慢)这种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慢了。

师:是的,太慢就不能表达诗人的感情了,这首诗我们应该读得舒缓一些。而节奏应该诗按照这样来划分(展示幻灯老师领读第一小节)。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按照上面的节奏,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读得时侯请用笔在书上标明节奏,我们划分节奏的标准基本上是按照一个词语或词组后停顿为主。准备好,跟老师一起来读。

生:(学生跟读)

师:下面请女同学再读一遍 生:(女生齐读)

师:男同学咱们女同学读得好吗? 生:好(男生齐说)

师:是的,今天咱们女同学表现得非常棒! 生:(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正是有了这样舒缓的节奏才使得我们诗人的联想展示的更加淋漓尽致,(展示幻灯片)作者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这一联想的过程正为我们第二小节的内容打下了伏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小节的内容,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小节的舒缓节奏,我们男生来试着读一读吧!

生:(全体男生朗读)

师: 好,部分节奏如果体现的更明显,我想男生读得就会更成功了。下面老师来把第二小节给男同学们示范一下(老师读第二小节)。

师:男同学听了后,愿意和老师比试一下吗? 生:愿意

师:那再来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全体男生朗读)

师:太棒了,女同学咱们为他们鼓掌吧! 生:(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读诗不只是应该注意节奏,还应该注意诗句中的重读词语,也就是朗读时的重音。而这些重读词语又恰恰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同学们,你们认为第二小节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生:缥缈、物品。 生:定然、珍奇。 生:美丽、街市。

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在第二小节诗人把他那丰富的想象运用在这儿了,当他仰望天空时,想到天上有街市,而且是很美丽,同时街市上还陈列着许多的什么呢? 生:物品

师:而这些物品又是怎样的? 生:世上没有的珍奇。

师:因此我们说第二小节应该重读的是这几个词语。展示幻灯(板书) 因为他想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而且物品珍奇。所以我再读得时候应该重读这几个词语。

生:全班齐读。

师:好,下面通过第

一、二小节的朗读所学到的节奏和重音的运用来读第三小节。咱们女同学先来读一遍。

生:女生齐读。

:师:不错,若在练习一下的话,女同学们都可以成为小播音员了,那谁来给我们大家明确一下,第三小节具体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生:浅浅、不甚宽广 生:牛郎织女 师:好,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答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问你们。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吗?谁来给我们讲一下。

生:学生讲故事

师:针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补充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觉怎么样呢? 生: 很悲惨,很难过

师:那我们再回到课本第三小节(展示幻灯)。在第三小节中,作者所写得天河是怎样的呢?

生:浅浅的,不甚宽广

师:牛郎织女还有没有被天河阻隔? 生:没有

师:而是骑着牛儿来往,这说明牛郎织女生活得怎么样? 生:很自由,很幸福,美好

师:了解这些之后,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这一小节中重读的词语是哪几个了吧!第三小节中,诗人把牛郎织女写得这么自由自在,其实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一种向往之情,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是!

师:好,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呢? 生: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读得非常有感情!同学们正是因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才想象天河浅浅,不甚宽广,牛郎织女骑牛来往,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向往自由的情感,一起来看第四小节。谁来给我们把第四小节朗读一下呢? 生: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非常棒!同学们你们认为第四小节应该重读哪些词语。 生:流星、灯笼 生:天街、闲游

师: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第四小节中诗人继续在写牛郎织女。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天街闲游

师:而且手里还拿着灯笼,作者又把流星比作灯笼,所以这样看来我们应该重读的是什么呢?

生:闲游、流星、灯笼 师:谁来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请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非常不错(展示幻灯)。同学们此时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天街闲游,表现出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生:幸福美好

师:那你们想知道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生:想!

师: 好,老师来告诉大家,郭沫若出生在1892年,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值青年时期的他将一腔热忱和对美好、幸福的希望都寄予“五四运动”之中,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造成中国仍然处于北洋军阀“黑暗如漆,冷酷如铁,腥秽如血”的统治之下,虽然许多人都已放弃希望了,但诗人仍然想象牛郎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诗人这样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生:对自由、美好、幸福的向往。

师:好,讲得非常好!带着这种感情,咱们全班一起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全班齐读

师:老师这有一首小诗,名为《母亲》请大家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朗读技巧来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展示图片,播放配乐)。

生:请一位同学朗读

师:朗读得非常好!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位慈爱的母亲,大家给这位同学掌声吧!

生:(全班鼓掌)

《爱之链》朗读指导教案4

教学目标:

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并学会运用方法理解文中几句比较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说: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

1.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板书:爱之链

齐读课题。质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爱的故事?) 2.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3.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主要讲了在一个风雪之夜,乔帮助了孤立无助的老妇人修好了车,不受报酬;老妇人帮助了乔的妻子多给了她一些钱。)

板书:乔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明确要求。

1.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2.你真的读懂了吗?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理解了吗?请你细细地读文章,找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学生仔细读文。

3.交流不理解的句子。教师出示句子:

(1)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2)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

(3)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4)一切都会好的。

4.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这4句话,从而来理解文章。

三、新授方法。

1.出示句子: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2.读句子,看清句子的主要意思。(乔告诉老妇人不要回报,只要想到他,给需要的人以帮助。——转述语气)对,大家已经理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

板书:表面意思

3.联系上下文,想想乔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乔却没有想到钱,这对他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帝知道过去在他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过他呀。)乔在过去需要帮助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只是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4.于是他这样对老妇人说——齐读句子。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充满爱。)是的,这就是这句话要告诉我们的真正含义。

板书:深层含义

5.出示句子意思:乔给了孤立无助、车胎瘪了的老人无私真诚的帮助,乔老人也能同样把这种对人无私的爱与帮助传递下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快乐。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充满爱。 齐读句子与意思。

6.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读到一句话,首先要看清句子的结构与特点、层次,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接着要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的内容,最后要能根据句子提出与中心有关的问题,如句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赞扬什么品质?表达什么情感等?也就是读懂句子的内涵,深层含义。

板书:看清意思——联系上下文——提问想内涵

四、初步运用。

1.出示句子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

2.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交流,注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的身孕,站了一天,身子已经过度的劳累和疼痛,但她依然面带微笑热情地服务。赞扬她是一个热情待人的人。)

1.齐读这句话。

五、再次运用。

1.出示句子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说说句子的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乔无私地帮助了老太太,老人也像乔一样无私真诚地给予了女侍应帮助,不需要报答,只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也能这样做,把在这种爱传递下去,就是最好的回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心中有爱,并把这种无私的爱传递下去。——这也就是题目《爱之链》的含义。)

3.引读13节。出示句子(4)一切都会好的。理解句子意思。 4.交流。(当乔帮助老妇人和乔的妻子得到老妇人的帮助后,工作中的艰辛、生活的孤独、艰难、这些难关都会过去的,这是因为有了爱的传递。告诉我们每个人世界因为有爱将变得更加美好。)

六、总结

1.教师小结: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 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 板书:…… 2..齐读句子: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3.今天同学们真聪明,能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读懂了课文。告诉大家,今天的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写出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并写出它的意思。

推荐第8篇: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乡愁》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入其境,得其情,体验乡愁的情感,理解游子对祖**亲的深深思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

2 .学习诗歌选择平凡而丰富的意象递进组合,来概括诗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对家乡的绵绵思念的手法。

二、教学步骤

( 一 ) 导入

1 .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营造思乡怀远的氛围。

2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为生存,为理想离开家乡、漂泊异地时,浓浓的思乡情便凝聚成挥洒不去的乡愁。中国幅员广阔,而且历来就有 “ 安土重迁 ” 的传统观念,所以乡愁就成了我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永恒主题。

3 .请大家伴乐轻声读一遍《静夜思》。

( 二 ) 赏析《乡愁》

1 .我们不妨走进《乡愁》诗中,看看诗人在什么情形下想念家乡,看看故乡在诗人眼中又是什么。

(1) 细细品读《乡愁》,先伴乐轻声自由吟诵,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① 欣赏《乡愁》,你心中会涌起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 ( 自由回答,不取标准答案 ) ② 在诗人心中,乡愁是什么形象 ?

(三)练习配乐朗诵

1、学生自由练习

2、教师范读

3、小组推荐代表

4、全体诵读诗歌

(四)本课总结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提高学生学好成语故事的兴趣和信心。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成语的特点及成语故事的阅读方法。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成语呢?(指名回答)

二、同学们积累的成语真多!成语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词语,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成语背后还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呢。(板书:故事) “牛角挂书”这个成语,那这个成语后面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看吧!(板书:牛角挂书)(引导学生利用目录在成语故事书中找到“牛角挂书”的故事。)

三、阅读牛角挂书故事

1.师范读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划出好的词语、句子。 2.交流好词好句。 3.学生自主读故事,

(1)读通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说说故事的内容,想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交流故事内容。

(1)隋代襄阳人李密是怎样读书的? (2)从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5.再次阅读故事,说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牛角挂书》这个故事,收获可真多。咱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老师把这些读书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出示《读书方法歌》:

打开书籍看目录, 找到故事开始读。

一读,读读通,二读,知内容,三读,有感受。读后记下好词语,积少成多有好处。

五、自主去读《成语故事》这本书。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梅》

诵读目标

1、懂得梅花的象征意义,理解腊梅精神与爷爷精神的相似之处;

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重点

感受梅花外形和精神的特点与爷爷品格的内在联系。

诵读方法

朗读——感悟——欣赏——品析

诵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古代诗歌王国里,异彩纷呈,留下了许多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

老师收集了几句有关咏梅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投影)

如:《卜算子·咏梅》借梅花的悲惨遭遇,比喻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的心境。

其实,不仅古人爱梅花、咏梅花、赞梅花,现代人也对梅花有所偏爱,如:胡文写的《梅》。

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注音 (投影)

磬 口 跛 着 伫立 朔风 破蕾怒放

.....钦 佩 贮上 肆无忌惮 沁人心脾 争妍斗艳 .....

2、读课文思考: (投影)

画出文中的梅花形象。

文中“梅”与爷爷的外形相似点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爷爷有哪些品格值得你敬佩。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五段梅花绽放的环境。

寒风呼号 大雪纷纷 气候恶劣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性的话:(投影) 我欣赏梅花的 (外形、品格、精神等),你瞧,它 。

3、梅的精神、品格——严冬时:凛然开放、坚强不屈;暖春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人感动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地感受梅的精神品格的不同凡响。

4、本文究竟是写梅还是写爷爷?如果是写爷爷为何以“梅”题?

(投影) 写爷爷,本文立意独特,以梅喻人,因此以梅为题。这是象征的写法,通过托意于物,借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5、阅读“我多想飞回故乡小院,看一看我的腊梅树,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啊。

思考:为什么“我”想飞回故乡小院,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飞”与“捧”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导学导练:(巩固拓展延伸,点拨诱导深入)

1、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组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析:更好突出梅花外在与内在美。

2、有些记者知道爷爷是老红军,但不知他为什么他只带一株腊梅回到故乡,请摹拟记者采访老红军。(一人扮作老红军,其他人做记者。)

例:记者:“您就是曾在大巴上战斗过十几年的老红军吗?”

爷爷:“是的。

记者:“你为什么不愿留在城里,而到乡下?”

爷爷:“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我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3、情境:如若作者捧上了几枝腊梅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会对九泉之下的爷爷谈些什么心里话?

4、文中的爷爷有哪些精神,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你认为在今天还需要爷爷这种精神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腊梅外形和精神的描写,突出了爷爷的高大形象,梅、人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教案《牡丹的拒绝》

【诵读目标】

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理解感悟文中深刻的意蕴。

2、帮助学生欣赏本文巧妙的构思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诵读重点】

1、体味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味之美。

2、作者以牡丹的拒绝说明人的高贵不在于富丽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诵读难点】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法。

2、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标准。【诵读过程】

一、导入: 牡丹是花中之王,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丹。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艳美的《牡丹图》)。俗话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洛阳欣赏牡丹之美吧。

二、赏析课文巧妙构思和深刻的意蕴。

(一)教师诵读课文(1—7段)学生讨论总结

1、题目好在哪里呢?

2、人们为什么喜爱牡丹?

3、作者开头如何来写牡丹的美?

4、但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呢?

(二)请两个学生用简短的话复述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 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

(三)学生分组讨论:

1.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 2.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总结主题。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深化主题 现实教育。

作者由牡丹的个性品质展开联想,歌颂了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士。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你认为哪些人具有牡丹这样的个性品质?

诵读指导课教案《走吧!到春天去》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

2、感悟“追寻快乐的美好”的主题。

3、赏析作者“追寻春天,感悟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追忆快乐时透露的忧思。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引导 探究 合作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文本,走进春天。

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图画、文字来表达春天的美好 人生需要春天,人生需要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二)初读文本,感知春天。

1、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完成: 检查字词。(指名读,齐读。) 香椿树不绝如缕 微醺 田埂 跋涉

2、感知文章

(1)作者为什么要到春天去? 感受春天的美好,追寻快乐

(2)春天的美好表现在何处?带给我哪些快乐呢? 自然之趣(结合文章第2段)-欣赏春天的情趣而快乐 追忆之乐(结合文章第3段)-享受童年的快乐

(3)很久以后,我发现了春光有何不同?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 成为无法企及的向往

不是真正的春光(被禁锢 人为化) 流露了对城市生活的担忧

(4)品味文末“走吧!到春天去”的意味。 呼唤现代的都市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

(三)再读文本,品味春天。

1、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师生讨论)

(1)“满桌阳光,立刻牵起一莲绿影”中“牵”字之妙。 一个“牵”字仿佛让人看到“绿”正随作者笔迹一丝丝流出。

(2)“我当然要在麦子上打滚喽”、“春天这么美,我当然要逃学喽”两句中“喽”的表达效果。

既写出对春天的喜爱,也表现出一丝调皮与活泼,饶有兴趣。

(3)“那些草木慢慢抽出的叶子,就是安慰的手臂啊!”一句中“安慰的手臂”有何韵味?

比喻、拟人手法—快乐会让人为之倾情。

2、放声朗读,感受作品语言美。

(四)拓展文本,感悟春天。

1、大自然的春天、美好本属于每个人,快乐的时光本从中来,然而现如今的都市人却人为隔开自身与自然的联系,让自己远离自然春天的同时,也远离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谈谈读完后的感受认识。

师出示《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的相关语段比较认识。 交流讨论。

2、讨论:现代的都市人应怎样走进春天呢? 生各抒己见

归纳:亲近春天,融于春天 不人为阻隔与春天的联系 多聆听春天的消息

3、再次出示春天的美好图画 融于其中,其乐融融

(五)结束语: 走吧!到春天去。

让我们聆听春的消息,追忆童年时的美好; 让我们走出都市高楼,投入春天的怀抱; 让我们欣赏春的美景,体会那份快乐的时光吧! 诵读指导课教案《走近李清照》

活动目标

1.整体感知李清照,了解李清照以靖康之难为界,词风的前后变化。 2.把握李清照词透过细微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学习活动重点:

了解李清照,以词句的赏析来感受李清照词作中抒发的情感,研习《乱世中的美神》。

学习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吟诵出李清照的词作或名句。 2.简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二、欣赏词作

(一)前期词作选读

1.配乐诵读《如梦令》《醉花阴》,说说你所喜爱的语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讨论:两首词中,哪些细微的描写抒写了女词人的闺思情愁? 3.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学生交流。 (2)名家评析:

“绿肥红瘦”,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清·王士稹

一片伤心,缠绵凄咽,世徒赏其“绿肥红瘦”一语。 ——清·陈廷焯 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瘦”字俱妙。 ——明·王世贞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三句绝佳。——宋·陆德夫 (3)教师评点:

一语“绿肥红瘦”既形象又新颖。绿意盎然,花瘦揪心。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难怪清朝王士稹称赞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创造出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二者之神,而非在形体。可见,人比黄花瘦,取譬精当,巧传神韵,暗送情思,内蕴深远,令人叹服。

4.小结:

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前期风格:清丽婉转。

(二)后期词作选读 1.视频欣赏:《李清照》。 2.指名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教师简析:

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4.指名朗诵:《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5.思考回答:

(1)找出词中能直接反应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2)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说这样写对全词思想感情表达的好处。

明确:写“愁”之重连小舟也载不动,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比喻新颖而奇巧。

6.背景归纳:

国破、家亡、夫死、人已黄昏。

三、走近易安 1.词风、愁情:

前期:清丽婉转--闲愁、离愁

后期:沉郁凄苦--国恨家愁、浓愁、哀愁 2.后人评价:

请同学们列举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之语:

沈去矜:“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四库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今人作品: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研读——

(1)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明确:

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2)文章开篇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讨论,明确:

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3)大量引用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同学们能说一说文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吗?

讨论,明确:

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

(4)文中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讨论,明确:

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诵读指导课教案《黄河颂》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诵读蓄势。)

二、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诵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a.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时代背景的把握 ; c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d调节自己的感情。 „„ (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老师曾做过的诵读指导知识)

1、老师配乐范诵读(《黄河钢琴协奏曲》),生作批注。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诵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诵读。

例:生:我觉得“伟大而又坚强!”应重读,因为这个词开门见山的表现了黄河的特点。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应读重音,因为它统领了下面九句话。 生:我觉得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这几个部分是在歌颂黄河。 „„

师对同学们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都做能大声朗诵一下。

(教师激情澎湃的配乐范诵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都能放得开,大胆、激情的诵读,感受到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达到了诵读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

2、学生自由诵读,合作朗诵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3、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朗诵读组合,予以鼓励。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诵读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读

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全文各部分,理清结构,品味语言。其间穿插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自由诵读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用“我喜欢本诗中的”“ ” 一句(词),因为这一句(词)写出了(表达了)(表现) ,并做表情诵读。

四、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师读朗诵词、女生读绘黄河、男生读颂黄河、齐读尾声。

(配乐《黄河钢琴协奏曲》,播放黄河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朗诵读水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高,可谓是声情并茂。)

五、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 !爱你的 !爱你的 !) (请学生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诵读指导课教案《匆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通过品读赏析,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美。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2、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3、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二、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1、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词:涔、潸、裸、徘徊„„

3、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a.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b.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C.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三、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四、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五、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1、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2、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诵读指导教案——爱国诗篇对比诵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 .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 (出示《题临安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北宋末期,金兵入侵,俘虏了最后两位皇帝,北方大片国土沦陷金人之手,当地百姓受尽煎熬,然而一些达官贵人仓皇出逃到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成立以赵构为皇帝的皇权政府,历史上称之为南宋。然而他们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整日花天酒地,游山玩水,不思进取,陶醉在一时的幸福之中,作者林升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书写的这首诗。)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 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 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思进取)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忧国忧民.不瞒)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 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 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推荐第9篇:走近宋词诵读课教案

走近宋词

——诵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一些著名的词人。

2、通过朗读感受词的婉约与豪放。

3、增加学生的积累。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与苏轼的词《东风破》进行比较。

师谈话:其实周杰伦的歌词就是苏轼词的白话文版,一开始词就是用来唱的,是“曲之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词吧。

二、课件出示: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1、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词。比较词与诗有什么不同。

对了,诗每一句字数相等,而词则有长有短,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2、再读词,看看这两首词有什么共同点? 师相机讲解词牌,同一词牌有什么特点。

3、你觉得这两首词应该怎样读?

学生先讲后读,师适时引入词的两大派:婉约派与豪放派。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读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

三、出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说到豪放派就不能不提到苏轼,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师简介苏轼。 用豪放的语气读一读这首词。

四、出示:苏轼与晏殊的《浣溪沙》。学生读一读,再次感受词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出示:范仲淹的《渔家傲》

范仲淹的《渔家傲》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意义。它的出现,才有了后来的豪放派。

读一读《渔家傲》。

六、读一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师讲一讲辛弃疾的故事,说说他为宋词所作出的贡献。 读一读这首词。

七、读一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听李清照的故事,感受李清照的才情。 读一读。

八、唱一唱:《水调歌头》苏轼。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词。但是,仅仅是走近而已。词是我国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或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或豪情满怀,壮怀激烈。让我们一同走进词,用心去感受词吧! 板书设计: 走近宋词

词牌

婉约派

晏殊„„

豪放派

苏轼„„

推荐第10篇:古诗词诵读汇报课教案

我爱背诗词

导读词: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基因,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 在这节课里,我们班级将分小组对本学期诵读过的古诗词进行汇报展示。

一、古诗分类 分门别类辑古诗

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2、古诗中的玲珑明月

3、古诗中的妩媚青山

4、古诗中的娇艳鲜花

5、古诗中的美好品质

6、古诗中的四大名楼

7、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

二、古诗词诵读资料

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1 导读词 同学们:

年年岁岁有四季, 春夏秋冬相交替。 春天温暖百花艳, 夏日秀美好河山。 金秋硕果香九天, 冬季梅花报严寒。

让我们读着这首四季诗,随着我们第一小组进入那五彩斑斓的四季美好景色。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2 注释译文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表演者:张星月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3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终宵劳梦想。 表演者:王晨宇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表演者:李一迅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表演者:张潇月

4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

2、古诗中的玲珑明月 ①导读词

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明月吧!在古代,月亮既代表思乡之情又代表纯洁,如:李白的《静夜思》里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让我们一起

5 欣吧!

②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朗诵者:卢鼎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意: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

6 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朗诵者:詹嘉伟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诗意:玉石砌的台阶上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湿了罗袜。回放下水晶帘,然隔着帘子望玲珑的秋月。 朗诵者:李晨杰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

7 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

朗诵者:茅钦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夜晚在秦淮河停了船,那边上有一个酒家。可以听到,酒家中的歌女哪知道什么亡国的耻辱,隔着江水,还唱着那《后 庭花》。 朗诵者:王晨宇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8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诵者:全班

3、古诗中的妩媚青山 ① 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2)尽:完。

【释义】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

9 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朗读者:王鸿辉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朗读者:陈晶晶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10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本来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 朗读者:王平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11 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 青:山色。 未了:不尽。 诗意:

泰山横跨齐鲁两地, 挺拔苍翠巍峨耸立。 高峻山峰南北两翼, 极目远眺瑰丽神奇。 云层升腾晨夕演绎, 归鸟入林鸣声相依。 登临俯瞰心旷神怡, 群山起伏一览无遗。 朗读者:余申奥

②古诗句问答 地名

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看下面就是一些含有地名的诗。

1、( )(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朝辞( )(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城阙辅( )( ),风烟望五 津 。

4、( )(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 )。 答案:

1、洛阳

2、白帝

3、三秦

4、姑苏 5扬州

12

4、古诗中的娇艳鲜花 ① 导读词 同学们;

历史的风吹过脸颊,片片树叶飘过,落进捧着雨水的手中。古代和现代的诗人曾在笔下写有关花的古诗词,如: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下来就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有关花的古诗词吧! ②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意思: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3 表演者:祝琪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表演者:王诗宇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思: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

14 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黄莺叫得十分和谐动听。 表演者:牟文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意思: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 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 她却在花丛中笑。 表演者;王泱淇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15 桃花依旧笑春风。 意思: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表演者:刘华源

③古诗句问答 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1、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

2、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明月( )间照,清泉石上流。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花始盛开。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 )( )满皇都。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 )出墙来。 答案:

1、桂

2、菊

3、松

4、桃

5、烟柳

6、红杏

5、古诗中的美好品质 ①古诗

16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朗诵者;钱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17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朗诵者;陈燕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朗诵者:汤荣炳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6、古诗中的四大名楼 ① 介绍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 雀 楼 岳 阳 楼 滕 王 阁 黄 鹤 楼

② 古诗

鹳雀楼

19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朗诵者:吴佳

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朗诵者:黄河龙

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朗诵者:肖国成

滕王阁

滕王阁序

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21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22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7、古诗中的千古名句

满腹诗书背古诗(名句接龙1)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满腹诗书背古诗(名句接龙2)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满腹诗书背古诗(名句接龙3)

23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结束语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的阅读和诵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使我们从言语举止,行为习惯、内在修养上都能够得到提升。让我们师生齐诵经典,畅游国学经典殿堂,感受泱泱中华魅力,在共同阅读、共沐书香中得到美好的文化滋养,愿儒雅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24

第11篇:经典诗文诵读探讨课教案

经典诗文诵读探讨课教案

拉么小学

何小苑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二、传承发扬中华优秀灿烂的文化传统。

三、拓宽知识面,促进知识的积累。

四、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二、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

三、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文化智慧,促进知识积累。教学方法:

用多种形式读、诵,体会诗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从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经典诗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诵读三字经。

过渡:我们现代小学生刚入学时首先学习什么?(汉语拼音)古代小学生刚入学时首先要学什么?(三字经)

1、学生自由朗读三字经。

2、指名读三字经。

3、讨论:为什么古人刚入学时要先学习三字经呢?

4、明事理是我们做人的根基,而三字经文字虽短,却蕴含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因此作为当代小学生,更应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三字经代代相传下去。三字经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大家大胆尝试,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语气诵读三字经?

快板的方式、儿歌的口吻、劝说的语气„„

5、学生自由诵读三字经。

6、指名读、赛读、齐读诗文。

7、学以致用练习。

三、强化诵读古诗训练。

过渡:同学们,三字经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而中国古诗又是我们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片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叙事,有的抒情。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读好古诗呢?

1、让学生从“低段.博彩篇”必背古诗中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读流利。

2、指名读。

3、说说你读了这首诗后了解的诗意或感受。

4、再读,画出停顿符号,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反复读,找出重点词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7、学生自由品读、反复诵读。

8、个别读、赛读、小组读、齐读„„

9、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逐步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

10、小结古诗的诵读步骤与方法。

四、找出同类古诗,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熟读成诵。教师相机指导,适时开展师生互动活动。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

经典诗文诵读 读准

读通

读顺 知大意

悟感情 反复诵读

领会意境

课后反思:

1、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可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2、课堂上,教师激励性语言欠缺,促使学生勇气与自信不足,致使个性诵读不够活跃。

3、教师在指导学生总结诵读方法上有疏漏,比如如何划分停顿、语气、语速、声音的处理以及如何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诵等。

4、课堂时间略显前紧后松,如能合理使用分配,再让学生独立诵读一首古诗,则更能体现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更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12篇:!!!!!经典诵读课例与教案

2010年度----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年2月 中

古诗文诵读课课例

我为同学上了一节古诗诵读课,现就我上课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进行深刻的课例分析。

一、备课过程:

拿到讲学稿,我浏览了一下,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古诗四首》,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我要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是后两首。我看到他们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1、初步了解诗词曲的有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增加积累;

4、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不错,如果我设计的话,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会加上“揣摩诗人如何抓住四季的景色特点,对景物进行描绘的方法”这个学习目标,因为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道诗歌的赏析是古诗诵读得很高境界,这一点不容忽视;我会在“揣摩诗人情感”这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稍微放掉一些,因为抓住景物描写,很简单的就有了情感目标达成的梯度,不必太费神费力。

二、课例简介: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课前,学生自发地诵读了这四首诗,我也在他们的诵读中进入了状态,和他们一起背诵,沉浸在诗歌的韵味之中。我没有看到学生的“预习导学部分”的完成情况,但是从和学生的短暂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没有预习好,最起码诵读的味道还没有出来。于是我开始导入新课:“赏四季之景,悟自然之趣,抒四季之情,本单元我们跟佩弦先生走进春,跟老舍先生了解冬,到‘秋天’,有‘夏感’,并且在邹老师的带领下,‘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那么大家知道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象吗?”

生:“《观沧海》是秋天。”“《次北固山下》是春天” 师:“《观沧海》描写秋景的诗句是什么?”

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师:“《次北固山下》既是春景描写,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哪一联?” 生:“海日生残夜,江春日久年。” 师:谁能够把这两首饰有感情的读出来呢? 指名举手的同学朗读,同学点评,教师指点。

师:“那么还有两首诗,分别是《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这两首诗又描写了什么景物?于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师:谁能够把《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有感情的读一下? 生:举手,读诗。

生:他读得很好,只是感情还不够充沛。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

生读,教师在点评:你觉得那一句读得最好?

生:我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得好些,因为为我觉得我读出了踏青时的“轻快”。

师:很好,“轻快”用得好,为什么应该是“轻快”呢? 生:因为“草”很浅,马跑起来不累。

师:很好,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浅草”,为什么要强调“才能没马蹄”? 师:“才”有两个意思:

一、时间上,刚刚;

二、程度上,刚刚,大家说是那个意思呢?

生:后者。

师:那么,这样读,读出了作者所写的景色是什么特点呢? 生:春天刚刚到,应该说还是“早春”。

到这里,学生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本诗的内容了,也就是说基本了解了作者的意图就是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早春图,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整体把握的环节可谓水到渠成了。

(三)深入探究,感情朗读:

这时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白居易是个很不错的导游,谁可以为白居易代言,引导大家一起游览钱塘湖?”其实这个问题本来是要安排在前一个环节进行的,但是课堂的生成促使师生一起进入了“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赏读,打乱了节奏和环节,其实也不错,这样在基本了解和巩固内容后再进行,可使这个环节更能有效。学生再复述诗歌的内容:孤山寺---贾亭---水面-----莺歌燕舞----乱花浅草----湖东---白沙堤,这样内容进一步的清楚了。

师生进一步读诗,再读出“争、啄、渐、才、几处、谁家”等关键词语,并进一步赏读,于是诗歌的内容、情感、景物描写、诗歌韵味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或者说吟诵的方式解决了。

与上一首诗歌一样,《天净沙 秋思》也是一样,不过有了上一首的基础,本诗就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读好了,师生共同努力,诵读出十一中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读出一幅秋景图画,读出正面写景与侧面写景相结合,读出萧瑟与温馨相得益彰,读出一匹瘦马,读出一个游子,读出肝肠寸断,读出魂断天涯!

(四)巩固迁移,当堂成诵。

三、课例反思:

课上完了,我的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我自己最擅长的诵读基本功得以发挥,也把学生引导到诗歌的意境之中,诵读情感充沛,读音纯正,抑扬顿挫,读出了、教出了语文味。反思这堂课,我陷入了深思,悟到了以下几点:

(一)没有理论基础的课上不出味道。

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悟的‘打火石’”。“明像”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古诗词往往讲究语言的高度凝练,讲究音韵的优美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古诗词距今已上千年,学生学起古诗词就像与陌生人打交道,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年的“墙”,才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读好它、学好它。

教授这两首诗歌,我一直把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钱塘湖春行》有“水面初平、云脚低垂、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开放、浅草丛生”等意象,《天净沙 秋思》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意象,并且这些意象构成一幅幅整体图景,而这些景象又都是有情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就不知不觉悟到了情感,走进文本,赏景怡情。

(二)只有“读”才有语文味道。

古诗诵读应该怎么上?首先从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开始说起。课堂教学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师生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本是媒介,师生的活动方式是教学策略,活动的指向是教学目标。一堂好课,必然是在老师准确研判、做好预设、有效组织、学生有序活动、并随时开掘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本质区别即在于课堂教学是有序的、高效的、有组织的、同伴互助的活动过程;课外自学则是自我的、封闭的、自发的学习活动。它们在效率上是有差异的,因为在课堂上学习更容易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我预设了“导入”、“初步诵读,整体把握”、“深入诵读,研讨字词”、“课堂迁移、当堂成诵”等几个教学环节。这几个教学环节非常有序、有效的在课堂上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活动,各环节能非常

明显的呈现出层层推进的态势。课堂上,我还运用了“示范”、“引导”、“讲解”、“板书”、“讨论”、“自读”、“资料支撑”、“集体诵读”、“指名朗读”等教学手段,逐步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些环节中,指导朗读时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因为不仅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高低重读,还要读出声音的质感,比如“几处早莺”,“早莺”应该是什么鸟?它应该是什么叫声,能否读出它的欢快?那么你应该用什么声音恩?“枯藤”“老树”又是什么形象,又有什么质感?怎么读出沧桑的嗓音?“断肠人”的肝肠寸断应该用什么嗓音读出来?如何才能撕心裂肺?当我指导学生读出来之后,我知道,这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了,最起码我让学生入境了,让学生悟情了,让学生懂得了诗歌应该怎么朗诵了!

三、我觉得最有语文味的几点:一是“你能不能代替白居易,给我们做个导游,引导我们游览西湖?”这个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整体把握了诗歌。二是“你把‘几处早莺’改成‘处处早莺’可以吗?你把‘谁家新燕’改成‘家家新燕’可以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把握诗歌描绘出的“早春”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景物特点。三是指导学生朗诵出声音质感的方法,这也许是专业的东西,但当学生真正的把声音的质感和是个情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诗歌的每个学习目标一定能够顺利成长的达成了。

总之,一堂研究课上完了,我还沉浸在上课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之中,我觉得,教师就应该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和学生一起提高的兴奋,感觉自己付出思考之后得到的成功体验,我没有反思,只有正思,但愿在体会自己的长处之中,享受自己职业的乐趣,在课堂教学改这个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王省江

2010年度----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年2月 中

经典诵读《蒹葭》教案

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读顺文章,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拼比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文意达到成诵。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感受经典

复习所诵《关雎》、《桃夭》,采取齐背的方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范读诗文,正音正字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晞(xī) 坻(chí) 涘(s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所诵读的诗文,及其应该注意的字音。

三、自读古诗

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你也来吟诵吧。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多找一些同学来读,当同学读的时候,其他的同学找毛病,然后纠正。

3、齐读。读后给予点评,由老师指出优缺点。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障碍。

四、了解古诗大意

出示课前所发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首诗所讲内容,深刻感受诗的主旨意趣。

明确:这是一首优美的怀人恋歌。全诗熔写景、叙事和抒情于一炉,描摹传神。在一个深秋的凄清的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

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视“伊人“的一方,惆帐不已!一忽儿逆水而上,但因道险路长,不易找到;一忽儿顺水而下,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一幅可望不可及之景,使“伊人”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企慕、惆帐和难言之情。因诗人明明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清人马瑞辰说:“在水一方,诗言伊人在其地,有可求也。下四句言逆求之则远而难至,顺求之则近而易见,非以在水一方为喻远也。”(《毛诗传笺通释》)由此可见,诗人没有直接去找“伊人”,可能有一段得而复失而又不能忘怀的爱情的难言隐衷。这首诗在艺术结构上,一连三章对环境的渲染和人物心态的描写上,既有层次,又富变化,层层推进:如景物有变化,时间有推移,情节有发展,感情有深化。因此,反复吟唱,蕴含无限深情,令人心动神摇。这首诗确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神韵飘逸的妙品!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深受其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诗文的内容,为下边的感情朗读做铺垫。

五、再次齐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背诵古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2.指生汇报:个人背、同桌背、同桌对口背、小组背等。3.男女生赛背。

设计意图: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七、布置作业

回家熟读,背给父母听。

大新寨中学 王省江

2011年2月

第13篇:《万紫千红总是春》诵读课教案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古诗词诵读方法指导课

【设计理念】

1、以“春天”为迁移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导读《春雪》,略读《春兴》。学生在这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迁移性拓展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语文实践。

2、领会诗的意境,教学中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激发情感,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打破串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读。

【教学目标】

1、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学习《春雪》,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的意境。

2、拓展学习《春兴》感受其意境;并会诵读。

3、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关于春天的诗词,感受,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描述的意境“美”。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春天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伴着绵绵细雨,春姑娘向我们走来了,春天多美啊

2、看图。(课件出示:) 引入:刚才这些图片美吗?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同学们可以用上四字词或以前学过的古诗来形容吗?

3、是啊,春姑娘多迷人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诗人用诗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板书课题:《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古诗词诵读方法指导课

二、经典引读,明确朗诵要求

出示《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 提问学生,朗诵古诗有什么要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其中,哪

点最难做到(有感情)

(二) 提问,要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需要深入学习这首诗,(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老

师板书 知诗人,解题意;

通诗句,析诗意

想画面,入诗境;

吟诗文,悟诗情

A知诗人,解题意

1、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韩愈)谁能给大家介绍韩愈?(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学生汇报后,教师介绍写作背景: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所以写下这首《春雪》

3、小结学法:A知诗人,解题意

B通诗句,析诗意

1借助教本的注释,解读,我们可以基本读懂这首诗的诗意。

2知名朗读诗意,有不明之处可以提问。

3、小结学法:通诗句,析诗意

C想画面,入诗境

1、师出示图画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师:刚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时,我们又应该怎样读好首诗呢?引导学生想象意境,再根据意境联想诗歌。

3、以各种形式诵读。

4、小结学法:(板书:想画面,入意境)

D吟诗文,悟诗情

1、师引入。

2、配乐诵读:

师过渡:播放乐曲,同学们,听到音乐,你们体会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其实词配上音乐,那意境更美,请欣赏。配乐朗读

3、小结诵读学法。(板书:吟诗文,悟诗情)

三、拓展诵读

1、出示《春兴》

春 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利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我们四人小组学习朗诵这首诗。

(2)小组集体汇报。多形式读

四、请学生以刚才的学习法自学:教本里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

五、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句积累下来。

六、板书设计:

朗诵要求古诗学习方法

正确知诗人,解题意

流利通诗句,析诗意

有感情想画面,入意境

吟诗文,悟诗情

第14篇:第17、18周诵读课教案

邗江实验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一年级上册

童谣《落叶》、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会背《所见》。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落叶》一诗中秋叶落下的美,体悟牧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和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诵读两首诗,一首诗儿童诗,一首诗古诗。

二、学习古诗《所见》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二)、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三、学习儿童诗《落叶》

(一)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最是指正读音。

3、集体读。

(二)细品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想象画面。

2、秋风中翻飞的落叶还像什么?

(三)感情朗读,感悟升华。

小组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

四、总结下课。

邗江实验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一年级上册

童谣《老鼠坐上火箭炮》、古诗《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情节,学习有表情的念儿歌。

2、在老师引导下,初步懂得大与小、强与弱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便变的。

3、诵读古诗,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和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的诵读课,我们来学习《老鼠坐上火箭炮》《凉州词》。

二、学习《老鼠坐上火箭炮》

1、师出示背景图,引起讨论。设问:大象和老鼠谁大谁小?谁怕谁呢?

2、师朗诵儿歌,学生初步感知儿歌内容。设问:儿歌的题目是什么?老鼠作上“火箭炮”是什么?老鼠怎么会坐上火箭炮呢?讨论:大象怕不怕老鼠?为什么?

3、师边操作边朗诵儿歌,学生体验理解。

设问:大象最怕什么?老鼠在什么?老鼠坐上火箭炮会怎样?你认为大象和老鼠谁厉害?

4、学念儿歌。

三、学习《凉州词》

(一)整体感知。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播放黄河课件。

2、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指多个学生读)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怨杨柳,即埋怨。埋怨杨柳什么?

2、为什么不要埋怨杨柳不发芽呢?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

3、过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吗?

(四)练习背诵。

四、总结下课。

第15篇:《三字经》诵读课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1)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2)稻粱菽(shū),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ǐ)。此六畜,人所饲。

2、这里有好多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读得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了解知识:

这两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PK,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

宣布比赛规则:分两队竞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答错就给对方加上十分。答题之后,再为对方选题。给对方选题的时候要有礼貌,“请问,什么是~~?”比赛之前,咱们先来热热身,用朗读来给自己鼓鼓劲,看哪一队士气更旺。(两队读课文,比谁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胜者决定自己先答还是先给对方选题。比赛过程中随时点拨知识要点:

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天空中有日月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我们人又是万物之灵。)

三纲?(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构建合谐社会的做法不谋而合哪。)

四时?(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四方?(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猜猜,老师由这想到了了什么?提示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我们的老祖宗真了不起。)

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可真复杂,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推算出来的,真了不起。现在知道闰土名字的来历吗?)

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谷杂粮,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这所谓豕的是什么东西呀?)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两段含金量极高的话背下来。

试背,指名背(老师学生合作背,生生合作背),齐背。(不能背的可以跟着读。)

这些知识还比较浅显易懂,《三字经》里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读《三字经》,明勤学道理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请仔细看图,你知道图上说的是谁的什么事呢?

逐一出示名人勤奋读书图片,请学生说故事。

(路温舒披蒲编、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师随时点评引导:哪一点令你特别受感动?

车胤囊萤:就着萤火虫的光看书,能看清吗?(这样微弱的亮光,看书时间一久就会眼睛发酸,甚至会头昏脑胀的。)

孙康映雪:他不冷吗?(天寒地冻,别说跑到屋外边了,即使在屋里头也是很冷的,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哪来别的取暖的东西呢?)多冷啊!得受多大的

罪啊!可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路温舒编席抄书:为了读书,真是绞尽脑汁。

孙敬悬梁:这倒真是一个克服困意的好方法。可惜我们男孩子没有机会了,老师倒是可以一试,女孩子也可以试试哦。

苏秦刺股:那是尖锐的锥子啊,疼吗?

2、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老祖宗用了最精练的语言,记录在《三字经》里。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出示)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zhuī)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ò)。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自由读。在这些话里,找到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了吗?还有什么故事没有讲过?你知道吗?

学生不了解的故事点击课件,听录音。

没有书读,就借来抄在蒲席上,刻在竹简上;没有灯油,就抓萤火虫照明,就着雪光读书;读书困了,头悬梁锥刺股,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没有时间读书,就在打柴、放牛的间隙,利用一切时间读书。他们的故事感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怀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敬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故事。(齐读。)

3、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囊萤映雪,也不用学悬梁刺股,这样的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但什么是永不过时的呢?(勤奋学习的精神)

学生交流。

4、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表达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声音是一样的,那就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老师这儿要送你们一份礼物,借用《三字经》中的两句金玉良言送给你们。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指名读。齐读。

五、背诵经典

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史地知识,那么多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

第16篇:古诗词诵读课

师:长江黄河,奔流着,中华血脉。 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 席卷神州血与火,倾注人间情和爱。 汇集成,诗词三百首,尽感慨。

同学们!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首先进入第一乐章——“四季篇”。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大自然的美景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不同的季节,显现出不同的味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吟咏四季的诗文,让后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四季吧。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看,柳树发芽了;听,小燕子在叽叽喳喳地唱歌。真可谓“一年之计在春”。

生:我喜欢春天的柳树!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我也来夸夸美丽的春天。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在这明媚的春天,在郊外放风筝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生:《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生:春天还有黄鹂、白鹭。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夏天,翠绿的莲叶,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熠熠生辉。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我们欣赏了夏日的荷花,接着跟随诗人范成大再来看看夏日古代人民农忙时的场景。

生:《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师: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夏日的白天十分热闹,夜晚也同样富有情趣。 生: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师:秋天,菊花怒放,姹紫嫣红,又让人不由得想吟一首《菊花》

生: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师:秋天,给人一种萧索之感,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生: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的清晨,推窗一看,到处白雪皑皑,让人不禁想起——《江雪》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盛世大唐的诗人岑参,描写雪景时,浑然磅礴,又充满浪漫气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在寒冷的冬天,只有梅花傲然独立,其铮铮傲骨的确令人敬佩。 生:《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诵枫叶红,冬吟白雪诗。接下来请欣赏分组诵读四季诗歌。

第一小队:春《春日》;第二小队:夏《小池》;第三小队:秋《山行》;第四小队: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分组诵读)

师:四季风光无限,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这样美丽的景色祖国处处可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其独特风光,请欣赏第二乐章-----“祖国颂”

生:我来赞美大草原的美景。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你们知道泰山吗?(知道)它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男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江西的庐山更为壮观。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不仅李白挥毫泼墨赞颂庐山之景,宋朝诗人苏轼,也在游览庐山之后,描述庐山的形态并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13:比起壮观的庐山,我更偏爱西湖婉约的模样。《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14:天门山的景象也十分奇特。《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15:夕阳渐渐落下,黄河奔流入海,多么壮观的景象!《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生16:江南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样美丽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深深爱着,正如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所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乐章——“爱国篇”

师:唐代诗人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逃亡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女齐:《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唐代诗人杜牧也于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写下名篇《泊秦淮》,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男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师: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后北宋亡国。朝廷仓皇南移,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然而南宋统治者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下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讽刺统治者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女齐:《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李清照一样,经历了北宋灭亡的战乱,《示儿》诗是其临终对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男齐:《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进行师生共同诵读。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齐:《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爱国之情是蕴藏在内心深深的情感。除此之外,亲情、友情、思乡情,自古被多少人传颂着,接下来请欣赏组诗-----“感情颂” 生:我来说说思乡情吧!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1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思乡的人啊,远处的父母何曾不在牵挂着自己的儿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亲情是珍贵的,而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需要友情的陪伴。 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在灿烂悠久的古诗文长河中,有许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们用诗文记录生活点滴。至今读来,仍有亲切之感。让我们走进第五篇:节日篇 师:除夕之夜,爆竹声声,送来年的味道。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清明节快要到了,一幅雨中问路图仿佛在我眼前出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晚上,对月当歌,又是何等惬意。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7: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每当这天,我们都会想念家乡和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们尽情享受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四季轮回,不变的是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山河壮丽,不变的是我们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情意绵长,不变的是我们对真情的珍惜与怀念;佳节美景,我们在回忆中感悟人间冷暖。让我们在回味中感受诗情画意,在诵读中再次感悟经典。 师:最后,让我们用《三字经》来结束这次诵读。

齐:《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初。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17篇:将进酒诵读课

《将进酒》教学设计

学生齐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导语(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傲,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的明快与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师:对于李白,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巅峰之作《将进酒》,跨越千年,感受一个淋漓尽致的李白。

先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

生:朗读教学目标(

1、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2、学习作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

3、背诵全文。

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读准蓝色字字音,给划线词释义。

生: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

径须沽取对君酌 烹羊宰牛且为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会须一饮三百杯

呼儿将出换美酒 陈王昔时宴平乐

师:点评。强调“将”有三个读音。一个是将,jiang,将来;一个是将,jiang,大将;第三个是将,qiang,请、愿的意思。下面大家齐读基础知识。 生:齐读。

师:诗歌是朗诵的艺术。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悟诗歌的魅力所在。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概括并简要分析。

老师示范朗读然后大家自由朗读。

师:配乐朗诵诗歌。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一。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是什么呢?文本中哪些词句有所体现呢?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是什么呢?文本中哪些词句有所体现呢?

生:悲——乐——愤——狂。(板书)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对情感的把握。

生:朗读课文。

师:作者情感跌宕起伏,由悲转乐转愤激转狂放。刚才的同学是否读出了这种复杂变化的情感呢?请同学点评。哪些词句读得好,哪些地方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应该重读,语调应该如何变化。为什么?你能否朗读一下?点评。下面我们齐读诗歌。读出李白情感的变化起伏。

生:齐诵。 师:读完了有没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为什么李白的诗读来如此痛快酣畅?是因为诗中有一些词句背后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诗眼”往往是一首诗歌的主旨句。抓住“诗眼”是欣赏诗歌的一种途径。你认为本文的诗眼是哪一句呢?说说你的理由。下面请同学们起立,同桌之间指导朗读,结合文本完成自主学习2 生: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歌从酒入题,对酒当歌,反映作者一种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及时行乐。和友人对酒当歌,痛快畅饮,暂且作乐,不醉不罢休,忘却不开心的事情。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是饮酒作乐,但李白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这是一个官场不得志的李白对自己的满腔的自信,像是李白的人生宣言。像《行路难》中所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这种自信,让李白的诗豪气冲天。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怀用世之才,立国安邦济苍生之志,却因不愿与窃居高位的碌碌之辈同流,终因馋毁而被“赐金放还”。说“富贵不足贵”绝非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之极忧愤之极的反语。就像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愤怒的呼喊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是李白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和决裂,更像是一声怒吼,就把那些官场的污浊激荡开来。因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而纵饮而愤怒,借酒销愁,宣不平之气,读来力能肛顶。

4、“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不是林黛玉的绵绵情愁缠缠家世的感伤,而是万古悲愁。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李白悲叹人生易逝,悲愤自己功业无成,即使行酒作乐也难解胸中积愤已久的块垒。只好纵酒狂歌,来释放自我,解千古悲愁。 师:吟哦讽诵而后得知。通过朗读,我们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下面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朗读课文。探究这样一个题目。“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将进酒》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你读懂了《将进酒》这首诗歌之后,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

师:点拨。我同意本诗是豪放的。诗歌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一开始营造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诗人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语言就让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这种巨人式的感伤撼人心魄。即使不得志,但作者仍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短暂的沉郁怎能掩盖李白这颗珍珠的光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等都有一种气势洋溢。诗人是自信的,是豪情万丈的,在他眼里有的只是乐观好强的人生。骨子里的狂傲豪放溢于言表。

本诗初读几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反复吟诵,就会感受到诗人愤激之情占据了情感的主要地位。“赐金放还”虽已大八年之久,但诗人从未放弃过对功业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求索。面对现实,诗人愤怒的喊出“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是一种对黑暗势力的反抗,一种愤激之情。诗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更暗含着作者的愤激之情。说圣贤寂寞实说自己寂寞,说曹植不得志,实说自己不得志,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确切的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师:小结。面对从天而降一去不回的黄河水,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白发,诗人悲叹生命渺小人生易老;面对故交亲友,酒酣耳热,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方休;尽数身世悲凉,自信之后难掩愤怒的真实自我;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所需要的东西,你的自信、你的不平、你的愤懑、你无所逃避的痛苦,或者把自己等同成那个伟大不屈的灵魂,再现一次一千三百年前的那场欢宴。让我们在诵读中完成这一心理旅程!

师生:齐诵。

第18篇: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 (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 “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 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徒手操导入,大家一起做徒手操,带动情绪。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

1、

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 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四章《反复》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 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 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 【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 【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 (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 (4)回声诵读一遍; (5)齐诵三遍; (6)花样诵两遍; (7)齐诵一遍。 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 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 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 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 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 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 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二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 (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 “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 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以两只仙鹤的故事导入,引出《中和》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

1、

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 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五章《中和》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 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 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 【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 【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 (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 (4)回声诵读一遍; (5)齐诵三遍; (6)花样诵两遍; (7)齐诵一遍。 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 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 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 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 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 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 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三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 (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 “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 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情景导入《至柔》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

1、

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 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六章《至柔》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 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 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 【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 【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 (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 (4)回声诵读一遍; (5)齐诵三遍; (6)花样诵两遍; (7)齐诵一遍。 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 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 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 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 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 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 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四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 (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 “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 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徒手操导入,大家一起做徒手操,带动情绪。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

1、

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 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七章《立戒》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 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 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 【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 【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 (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 (4)回声诵读一遍; (5)齐诵三遍; (6)花样诵两遍; (7)齐诵一遍。 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 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 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 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 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 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 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五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 (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 “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 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徒手操导入,大家一起做徒手操,带动情绪。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

1、

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 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八章《请靓》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 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 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 【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 【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 (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 (4)回声诵读一遍; (5)齐诵三遍; (6)花样诵两遍; (7)齐诵一遍。 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 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 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 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 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 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 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六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 (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 “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 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情景导入,引出《知足》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

1、

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 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九章《知足》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 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 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 【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 【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 (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 (4)回声诵读一遍; (5)齐诵三遍; (6)花样诵两遍; (7)齐诵一遍。 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 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 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 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 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 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 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19篇:诵读教案

诵读赏析:革命烈士诗二首

晋城九中 张艳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歌。

2、能力目标:能说出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3、情感目标:感受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教学难点:说出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相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抒情导入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的同时,用他们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先看第一首《把牢底坐穿》(板书课题、作者)

二、诵读诗二首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两遍

2.男女生分别朗读诗二首,说说两首诗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较为合适。(讨论后明确,《把牢底坐穿》语气强劲高昂,《花》语气柔和舒缓) 3.按要求再朗读诗一遍

三、探究《把牢底坐穿》的相关问题 (1)他们为什么“愿把牢底坐穿”?

明确: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2)“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讨论后明确: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3)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

四、诵读《花》,思考问题

(1)诗人反复写“我爱花”,实际是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实际是表达他对坚强的生命无限热爱的感情。 (2)“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揣摩后明确:个人的生命可以被消灭,但革命的意志是毁灭不了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3)“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诗人为什么要在结尾一句的“花”前面加“血红”二字?

交流后明确:表明了诗人随时愿意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决心。

五、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说说两首诗的主题和语言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后明确) 主题:(幻灯片)革命先烈们为了推翻残酷的反动统治,让下一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毫无怨言,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语言:(幻灯片)《把牢底坐穿》直截了当地表现和传达激越的感情和高昂的斗志。《花》较为婉转的方式传达革命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六、读了两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七、布置作业

熟读《革命烈士诗二首》,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其他革命烈士的诗歌。 板书设计: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直抒胸臆

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婉转含蓄

第20篇: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学目的: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海子

板书课题,齐读。提问:诗人是谁?关于海子,你了解什么?教师补充。

二、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自由读两遍诗歌,读准字音,尝试读出节奏。

2、指读,评价

3、范读,齐读。

三、了解诗歌,体会情感

1、再读诗歌,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2、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境况中拥有这样美好、强烈的愿望吗?补充介绍海子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3、你觉得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练习、指导朗读。

四:朗读展示,集体评价 请你来读给大家听吧! 五:总结全诗,齐声诵读 陋室铭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作者是谁?关于刘禹锡,你了解什么?你读过他的那些诗?

二、自读,初步感知

1、自由读一遍,读准字音,尝试读出节奏。

2、指读,评价

3、范读,学生划分节奏,齐读。

三、再读文章,了解大意

1、再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吗?

2、质疑、交流

3、读编者寄语加深理解。

4、指导朗读,练习读。四:朗读展示,集体评价 请你来读给大家听吧! 五:总结全文,齐声诵读

白杨礼赞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整个中华民族面对残酷现实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作者是谁?关于茅盾,你了解什么?

二、自读,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读,了解主要内容

三、再读文章,白杨的特点品质

1、默读概括白杨的特点

2,、仅仅是赞美白杨吗?还赞扬了谁?

3、读编者寄语加深理解。

4、指导朗读,练习读。四:朗读展示,集体评价

选择你最喜欢或者是最震撼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总结全文,齐声诵读

《诵读课教案模板.doc》
诵读课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