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的新农村

2020-03-03 14:32: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看中国的新农村

我看中国的新农村

农村在中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古到今,它都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今我们国家从二零零六年开始着手建设农村,使它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新农村工程在全国的建设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今年已经有六个年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是深有感触的,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一些成就。

一、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推进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的方略,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规划建设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梯度向城镇转移。中心城区实行农村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近郊和远郊区以县城和区域中心镇为重点,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参照城镇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二、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不断探索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把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引领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着力推动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努力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三、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联动”,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速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工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等多种途径,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

四、农村社会事业得到较大进步。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深入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整治、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广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建设农村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保等社会公共事业。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电话、镇镇通网络。

五、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努力培养新农民,形成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突出特征。着力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党支部活动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农村书社、村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的培训。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爱国守法、勤勉自强、团结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风尚在农村进一步树立,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协调发展。

- 1 -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加强党的领导,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履行发展集体经济和经营资产职能的新型村级管理体制,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得到充分体现。

但是在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伴随这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农村建设规划滞后。长期以来,村级规划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或是有了规划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并且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靠科学规划,而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严重阻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管理的难度。

二、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农民的环境自律意识差,农村大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

三、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村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低,安于现状,缺乏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个别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不高,领导管理能力不强,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缺乏对如何结合本村实际推进工作的主动思考意识,发展的路子不够宽,往往是等上级部署、等上面给钱。

五、农民收入不够稳定,增收后劲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化建设,我区大量耕地被征用,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日趋增多,后续产业基础薄弱,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

六、全区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城带乡能力低,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总体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只能依靠政府投入或其它渠道融资。如,各村在新村建设上资金需求缺口大,支付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导致新村建设工程进度慢。

七、部分村新村建设规划面临重重困难。当前,部分村在新村规划中都存在

迫在眉睫的现实困难,需要政府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予以尽快解决。如:在办理施工图纸时,遇到政府性收费问题以及新村土地置换、规划问题等。特别是路家庄村新村土地规划和拆迁村民的安置问题,如果不尽快落实安置问题,会发生村民因拆致贫现象,村民情绪波动较大,照此下去,会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八、农村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县乡村财力薄弱,尤其是在农村“三减免二取消”后,镇、村二级只能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处于现阶段的新农村,我们应该怎么建设好我们的农村呢,在这里我总结了建议一些来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一、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作为物质保证,这不是农村集体经济自身能够一力承担的,因此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倾向、两个支持”的论断,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一方面要加大中央、省、地级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类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研究并通过贴息、税收、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二、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加大对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做好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规范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有效控制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要使用科技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降解地膜的力度,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减少农业自身导致的污染。

三、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大多农民素质不高,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对建设新农村缺乏足够认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地方存在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农村居民知足长乐、固步自封、怕冒风险、不讲效率的生活生产态度,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对接、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抓紧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研究解决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五、要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内容。要细化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内容,如何建、怎样建,建些什么、建成什么样才算是新农村,结合各地实际,要有一个指导性标准。同时,要强化示范,实行打造亮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新农村

六、加大对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义、标准和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区营造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发展农村经济上调整思路,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多想办法,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养殖业、农家乐等形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垃圾处理、公厕、道路硬化、水、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文化室、老年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幼儿园等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九、弘扬农村新风尚。要以全市正在开展的“创城”、“创模”活动为契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邻里和睦、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针对我区耕地少、失地农民多的现状,区农牧、劳动就业等部门把农民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技能培训学校等资源,进行多途径、多形式、多种类的短、中、长期培训,同时,找准劳务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加大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法规、疾病预防知识、道德素质等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

十一、积极协调,尽快解决路家庄村等拆迁村民的住房安置和失地、无业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要积极向省、市反映路家庄村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规划力度,尽快选址,尽快建设村民安置小区,切实解决拆迁村民的过渡困难;今后凡涉及到省、市重点项目在东区的拆迁安置,从东区实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先做好规划安置,再进行拆迁,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将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范围,有效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无疑也会遇到重重问题,但只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不好的工作方法、态度,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培养新型农民 始终把“三农问题”放于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针的重要位置,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看中国的新农村[材料]

我看中国

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看中国梦

我看中国梦

我看中国司法权力

我看中国南海政策

我看当下的中国

从中国早期乡村建设运动看中国新农村建设

我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看中国的新农村.doc》
我看中国的新农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