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务风险

2020-03-02 16:35: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各位在坐的均是我科的大企业,统称纳税大户。从税收管理的角度看,各单位均应设立专门的税务联系人,并设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

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税法规定。

按下来我们主要交流一下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涉税风险: 首先是发票,有发票的取得,开具两方面。首先是发票的取得,。如果取得了假发票,而且是在不知情、善意的情况下取得的,对企业来说损失是很大的,涉及的进项、成本均不得列支,还是接受罚款,是很冤的。如果是在知情的、恶意情况下取得,达到一定的金额程度,我们是要移交公安,追究相应的责任。再次是发票的开具,企业要如实的开具发票,不得少开,多开,栏目须开齐。发票的开具从这几年出现的案例,通过虚抵进项来虚开发票,我想这一块我不多说了,处罚是很厉害的,千万碰不得。

收受虚开发票原因分析。

一是企业存在“只要通过认证,就可以入账抵扣增值税”的错误概念,没有认识到虚开发票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在开展正常经济业务时,为了方便抵扣,接受了虚开发票。此类情况往往发生在市场或网络购货,或上门推销货物的情形下,经办人及财务人员把关不严,造成票、货、款不一致,接受了虚开发票。

二是少数企业人员受利益诱惑,在没有真实经济业务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或者有关人员之间的介绍,以支付开票手续费的方式,伪造整套经济业务的纸质材料,包括经济合同、资金流数据等,相互传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可抵扣税款发票,严重违法国家法律法规。

如何避免接受虚开的发票。

我们要掌握的是,票、款、物一致的原则,就是说是钱给了谁,物得从它的手中拿,发票也得是它开出来的。而且超过1000的货款应该是转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做生意最终是归集到钱上的。从日常的工作中来看,很多企业取得了假发票,并且企业自身还不晓得,从这么多的案例来看,企业没有很好的执行票、款、物一致的原则

经营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一块涉税风险,是收入的确认:很多老板、财务认为只有发票开具了才要缴税。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误区,税法规定,经营行为发生是纳税义务发生的前提。具体按结算方式不同:增值税收入确认分几下几种: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不论货物是否发出,为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书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份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贷款的,为发出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7、发生视同销售的为移送货物的当天。

结合日常的工作,我讲一个案例。前几年我经手的一个评估案例,生产家俱,经对该单位的报表及申报资料进行分析,该单位的生产规模和存货的周转率,销售收入不是很匹配,经过实地查看,该单位的库存帐和会计帐存在出入。经约谈了解,该企业有大量的商品已发货至用户,并已收取的60-70%的货款,该企业说没有收取全部的货款而没有开具发票,所以没有申报销售纳税。而税法上规定,这样的行为得申报纳税。大家对照一下,我上面说的几个销售确认的条件。其实货物如果已经发出,很大的情况是要确认销售,不管你有没有开具

发票。最后,该单位补了80多万的税款并加收了滞纳金。

上面讲的是增值税的情况,下面讲一下所得税方面的涉税风险。 所得税的收入分三块:1,应税收入。

2、不征税收入,

3、免税收入。

1、不征税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七条规定:“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目前企业问的最多的是一块政府补贴的收入纳税问题。财税〔2011〕70号规定:

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只是个时间差异,如金额不大,个人建议缴税处理,,免去了核算及申报的麻烦。

还有一块是政府拆迁补偿收入,这一个规定的文件为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公告,这个文件对拆迁支出与收入均作了规定,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及时的提供相应的资料备案。不备案的话当年计入收入缴纳所得税。这是很亏的。

接下来一块企业可能不大注意的情况是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对这一块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和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3号,作出了很详细的规定,如果企业当年有此类损失发生的,请详细的对照文件,特别要说明的一项是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公告》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讲的损失包括企业日常经营发生的损失,如某商业企业买进了商品,如亏损进行销售,也必须进行清单申报后方能扣除。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一、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用于交际应酬

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用于股息分配

5、用于对外捐赠

6、其它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视同销售的价格:自产的按同期对外销售价格。外购的,按购入时的价格。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销售价格的确定: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

我们在评估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发出商品未及时确认销售,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我上面讲的销售确认的几个条件。

2、下脚料的销售,没有开具发票,也没有申报纳税,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块,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业企业下脚料的销售在利润中占了很大的一块。

3、生产成本的结转,很多企业存在年度成本的多转或是少转,从而操控当年的利润(存在年度间的税率差)。

4、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包括资金的利用,费用的分摊。因为可能存在关联企业有税率差,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操作。

5、增值税进项的抵扣,用于个人福利的等等是不能抵的。或是用于形成不动产的也是不能抵的。

6、目前在征管中发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通过支付手续费的形式,取得进项。然后虚开发票。

7、研发费的归集。这方面主要注意不得扩大费用的归集范围。主要

的文件有:财税〔2013〕70号、国税发〔2008〕116号

最后我想讲几个企业日常经营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销售、税收发生大的变化、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

2、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发生大的变化,引起税收发生大的变化,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

3、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如引起税收大的变化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

4、企业的股权发生变化,有内转内、内转外、外转外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

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风险提示

方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某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大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哪些方法

以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为抓手

高新技术企业需关注税务风险

企业增资的税务风险分析

《大企业税务风险.doc》
大企业税务风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