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抛荒成因及其对策(论文)(推荐)

2020-03-02 03:32: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耕地抛荒成因及其对策

2004年上半年舟山市结合春耕粮食生产检查,就当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耕地抛荒现象,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项调研。根据调查情况,现对耕地抛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作粗浅探讨。

一、耕地抛荒现状

据调查统计,当前全市耕地抛荒面积在5600公顷左右,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1.6%,其中全年性抛荒和季节性抛荒分别为430和5170公顷,分占抛荒总面积的7.68%和92.32%。季节性抛荒各地普遍存在,主要是水田,集中在冬春季。

二、抛荒原因分析

1、农业效益低造成抛荒

农产品经常受结构性、暂时性和低水平过剩的影响,市场风险大,价格相对偏低,特别是水稻等粮食价格近几年持续下跌,并且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导致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据马岙镇北海村种粮大户王锡庆测算,2002年种水稻每公顷成本投入5250元,2003年上升到5700元,增8.6%,扣除成本净利润仅3000元左右。普通农户种粮的效益更低,如计算自身劳力成本,实际无利润。农业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耕地抛荒最根本的原因。

2、劳动力转移造成抛荒

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

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比较缺乏,且各方面素质偏低,造成许多耕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如金塘镇个私企业发达,大部分青壮劳力进企业工作,长期在外的有6000余人,该镇2004年春季抛荒面积近650公顷。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造成抛荒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抵御旱、涝、风、病虫等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特别是耕作条件恶化、基础设施差的低洼田、沿山高田、靠海田等,易涝易旱易碱化,很大程度是”靠天收”,农民不愿耕种。如2003年马岙镇因严重干旱造成近260公顷水田无法栽种晚稻。

4、土地流转困难造成抛荒

造成土地流转难的原因,既有土地权证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当前农村中“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也不愿别人种,从而造成部分土地抛荒。

5、土地征而不用造成抛荒

近年来非农经济发展迅速,大批耕地被征用于工业区、房地产等建设开发项目,有些耕地征而不用任其荒芜,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三、解决抛荒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解决耕地抛荒的紧迫感

耕地抛荒主要是由于农业基础地位削弱,农业比较效益降低所致,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带来更大矛盾,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抛荒问题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农业职能部门地位、权威和作为的挑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耕地抛荒问题,提高思想

认识,增强解决耕地抛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强化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各级党委、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引导和管理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要认真做好余缺田调剂工作,将劳力外出或劳力不济等原因而搁荒的土地转包给劳力富裕户耕种;对自然条件差的抛荒耕地可以由集体收回,改造后再发包给农户和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对分散的抛荒田通过与群众协商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整治后进行招标承包。要允许土地流转对象、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基层干部、种田能手、科技人员领衔承包兴办小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征而未用出现集中连片抛荒的,应按照《浙江省耕地抛荒处罚办法》规定查处。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针对冬春季节性抛荒普遍的现状,要把握市场导向,充分利用水利条件较好的水稻田,积极发展蚕豆、马铃薯、玉米等冬春季旱作生产。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要结合本地实际,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互补”机制,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有效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要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遇旱能灌,遇涝能排。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营规模水平。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做好防灾、抗灾、救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自然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5、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行保护和扶持政策

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迫切要求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行保护政策。对已经出台的各项保护和扶持政策要确保落实,以发挥最大效应。国家要发挥农业投入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大投入来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投资农业。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6、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

认真贯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促进粮食收购优质优价政策的落实,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改投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储藏、运输、营销等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培育各类运销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中介和代理组织,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农村耕地抛荒现状调研报告

资兴市波水乡耕地抛荒现状及对策

努力制止耕地抛荒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我市耕地撂荒的成因及对策

我区治理耕地抛荒经验做法

安仁县关于制止耕地抛荒的考核办法

耕地抛荒与粮食生产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浅谈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和对策论文(优秀)

农村耕地承包合同

农村耕地承包合同

《农村耕地抛荒成因及其对策(论文)(推荐).doc》
农村耕地抛荒成因及其对策(论文)(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