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2020-03-03 21:40: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上口小学裴润萍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习作教学不仅指导环节重要,讲评环节也是缺一不可的,讲评环节实施得好,学生的习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的效果。重视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文讲评,不仅仅是对本次作文分出优劣,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下一篇作文。因此,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得好:“儿童们写的东西,就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如果老师来进行修改的话,整篇习作一定是“千疮百孔”,红得让人触目惊心,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而老师也累得够呛,还吃力不讨好。习作教学步入泥潭,评价就成了改革的瓶颈。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习作讲评变得真实有效,让学生能从中真正受益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习作讲评观念

首先我们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我们知道习作是学生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焦点、热点,更是难点。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小学作文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语言状况进行的“笔头写口头,口头说心头,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训练,也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不是成年人为了需要从事的写作活动,更不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依据这样的目标,把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使习作教学鲜活起来。

通常我们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就是的确是“改”作文。原来一篇整洁的作文经过老师的手后,圈圈点点,加加减减,无数个修改符号。当这篇作文再回到学生手中,学生几乎已经认不得是自己的作品了。想想多伤自尊心呀!因而学生们只好努力地朝老师要求的方向发展,最终就只能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作文,离开老师的指导就觉得心中没底。 如果我们老师从尊重关注孩子这个角度上出发,只对学生的作文做一些提示性指导,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当然我们老师就不能老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句优美,用词规范,事例典型等等。我们得让学生先想说,想写,乐说,乐写,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所以习作不是批改作文,而是协助学生完成作品。

二、讲评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讲评中,手段的多样性便成为学生习作兴趣再激发、能力再发展的关键,既要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又要关注他人评价的导向功能,把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人性化评语进行评价激励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后,发到学生的手上时,总会出现了一种令我们难堪的景况: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看了一下分数,就把习作本丢在一边,即使是少数“好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一瞥,便也毫不客气地将习作本收到抽屉里去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太模式化、概念化了,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学校领导看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学生喜欢上教师的评价,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爱

心评语”这些“爱心评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这些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

当然,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可以以商谈的口吻提出修改的意见,并指出这样修改的理由,让学生感到把这地方改过来就会“好上加好”,就会更成功了,也就不会因这些失误产生忧伤,产生“惧作”心理了。

2.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

传统的习作评价符号是比较单调的,一般是在好词佳句下加圆圈或波浪线,最后用一两句话写上总评,打上等级。习作本发下后,学生首先看等级,然后欣赏一下被老师圈画出来的词句,最后看总评。学生会为得到一个优秀星而欣喜,会为本子上圈画到的词句而自豪,但这大多是作文优等生的待遇,一般的学生却可能得不到特别的感受。再从孩子的天性看,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只有常变常新的东西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所以,教师应尝试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把事先割好的各种图案准备好,对写得出色的习作奖励一个大苹果,或画上一个苹果的笑脸;对有进步的习作送给一粒糖果;对有待努力的习作贴上一颗紫星星,加上一句“加油啊!”等等。这样,体现了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拓宽评价途径,让评价在师生中互动。

1.多些学生自改自评,让老师少些越俎代庖

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确实,“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的“改”不是老师的“批改”,而是学生自主的“修改”。老师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主体互动式的习作评改中培养自改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这种习作态度去“自评”,自改自评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好“教练”工作,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改自己的作文。自己觉得不错的好词佳句,在自我欣赏中感受快乐;修改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而后,教师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和空间,如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自评自改的快乐,而且还品赏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一步骤是作文讲评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评价作文可分三步进行:

(1)温习作

学生从作文完成到讲评,大约经过了一周的时间,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有些情节已记不清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温习一遍自己的作文。可以让学生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就可以了。

(2)思评语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作文水平能不能提高,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师的评语,如果学生不去读或读不懂老师的评语就失去评改的意义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夫也就白费了。教师要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老师的评语,并认真地想想每个词、每句话、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学生对评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要恰如其分,有针对性。如给作文能力差的学生评改作文时,评语要轻评重改,要浅显易懂;而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评语要轻改重评,要有启发性。

(3)谈收获

这是上一环节“思评语”的延续。评语“思”得透,谈收获才能谈得好。学生已在前面明确了讲评依据,剖析了典型作文,充分理解了老师的评误,都能或多或少地谈出本次作文的一点或几点收获。谈收获的要求要因人而异,不要任意拔高。对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能谈出一两点收获就足够了,甚至通过本次作文的指导—写作—讲解,能理解了某个词语的准确运用,他就有所收获。学生谈收获的多少或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次作文讲评的成功与否,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谈收获”可采取互相谈的形式,也可采取一人谈大家评的形式。

2.增加学生互相评改,使孩子思维得以碰撞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针对孩子“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的心理。于是,通过学生初步自评后,就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

为进一步发挥集体合作的优势,从而启迪学生思辩的灵感。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作文的机会。老师们何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把作文展示出来,并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评改示范呢?因此,作文评改不应是教师的“一手遮天”,而应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互评时,教师可以把重点评改好的两篇作文出示在投影仪上,让学生作参考,其它的作文发给学生互相评改。把学生分为每四人或两人一组,并且每一组指定一名组长。在编组时一般要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和差生的协调问题。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四人(或两人)中轮流批改:可以把不通的句子改通顺,可以把不当之处划出来并予以提示,也可以给他改出正确的,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一段的感想,经过同学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评改,一篇佳作就出来了。最后,再写上评语,签上名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抽查学生的评改情况,进行督促落实,或个别辅导。对那些作文能力太差的学生则不仅仅要指导他去如何修改文章,更要指导其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搜集素材、如何掌握写作技巧,务必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四、在和谐评价氛围中,体验成功喜悦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被认同和被肯定的需要。小学生的这种需要就显得更加强烈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必要的时候要适量放低评价标准,以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善于把对学生的习作发展要求寓于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引导与激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面对一些态度认真而写作水平较差,或写作能力一时得不到较大提高而略显自卑的学生,展示其工整,漂亮的文面,不但对其本人是莫大的鼓舞,而且对别人的书写也起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口头展示,让学生颂读自己的佳作。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展示,将其作为学生自我展示,互相交流的场地。

叶圣陶爷爷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习作评价中,我们要打破过去习作讲评时师评生听、一段评语了事的模式,教师时时辅之以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借鉴、下水实践,使全体学生都热情参与,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主动地作文,从而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体验习作带来的快乐中掌握习作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讲评

习作讲评教案

习作讲评教案

读后感习作讲评

习作讲评心得

节约用水习作讲评

习作讲评8

五年级第一次习作讲评

面对错误习作讲评

习作讲评课教案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doc》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