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光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2020-03-02 19:50: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平市光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1-2020年)

总 则

光泽县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象灾害天气频繁,暴雨、大风、雷电、冰雹、高温、干旱、寒潮、大雾、低温冰冻和雪等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由气象原因引起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也较为严重。据相关统计,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更加频繁,对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我县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全县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合理规划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福建省气象条例》及《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光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本《规划》由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各行业的作用,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必须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气象灾害防御以预防为主,防抗结合,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现综合防御。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气象灾害防御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的要求,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坚持依法防灾,科学应对。气象灾害防御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国家已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测,尊重科学,合理制定灾害防御方案,加以组织实施。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其信息发布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和“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对国计民生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关键性作用的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到2015年、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率分别减少30%、50%以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分别降低30%、50%。

2.近期目标(2011~2015年)

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网络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国家气象探测站和分布合理的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5%以上,建立多功能、全方位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完成主要河流、水库防洪、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搬迁安居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领导体系和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3.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加快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建成预报精细、传递高效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0%以上,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100%。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河段堤防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县城和试点小城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报系统建设全面完成。

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光泽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防灾体系建设的领导,着力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体系、防洪工程体系、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并分别出台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城区防洪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抗灾机制。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应用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并建立了一系列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工具和分析方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与服务面不断拓宽,电视、电台、手机、网站、电话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广泛应用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取得进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科普宣传不断深入,通过气象科普讲座、大众传媒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公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气象灾害防御布局重点不够明确,极端天气对一些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和主要战略经济区的气象灾害易损性越来越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成为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体现在当前气象业务体系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弱、预报时效短、预报准确率仍不能满足气象灾害防御需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完全覆盖,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不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尚未建立,缺乏精细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尚未全面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支撑仍显不足;全社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不够健全,部门联合防御气象灾害的机制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弱,缺乏必要的防灾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全社会综合防灾体系不完备。面对气象灾害频发易发的趋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气象灾害防御的形势更加严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如何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防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成为气象灾害防御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特大暴雨、严重干旱、强对流天气、高温热浪、极端低温、霜冻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受全球气候变暖、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建设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雾、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天气事件也呈增多、增强趋势,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更加严重威胁。气象灾害对农业、林业、水利、环境、能源、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高敏感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这些国民经济行业的安全运行。同时,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及其伴生的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大气环境变差等问题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三、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背景

(一)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背景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富屯溪上游,地处武夷山脉北段,闽、赣二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00'13〞~117°40'33〞,北纬27°18'05〞~27°59'17〞之间,东邻建阳市、东北与武夷山市毗邻,南临邵武市,西及西北接江西省资溪县,北交江西铅山县,西南隔江西黎川县。境内东西宽53.7km,南北长87.7km,全县土地总面积2240km2。

图3.1光泽县地理位置图

全县辖3镇5乡(杭川镇、寨里镇、止马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85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957个自然村,总人口16.27万人。

图3.2 光泽县各乡镇2010年人口分布图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4.3亿元,比增1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6亿元,比增9.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1亿元,比增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8亿元,比增6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比增14.9%;外贸出口完成519万美元,比增55.9%;实际利用外资340万美元,比增38.8%;财政总收入2.11亿元,比增13.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0亿元,比增25.5%;城镇登记失业率3.45%;农民人均纯收入5787元,比增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1元,比增9.0%。

图3.3光泽县各乡镇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光泽县境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山高沟深,盆谷交错,溪河众多。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平面轮廓近似由东北向西延伸的平行四边形山间盆地。盆地四周群山连绵,有55座千米以上的高山,东北部地势最高。境内山岭多为东北至西南,或西北到东南走向。地貌从四周向中央逐渐降低,盆地底部地形较平缓,主要是丘陵和河谷、平原。全境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1.73%、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8.24%,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67%,山间盆谷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36%。全县耕地面积21.61万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森林面积230.6万亩,木材蓄积量1170.9万m3,毛竹立竹量4420.70万根,森林覆盖率76%,是南方重点林区,被列入“双世遗”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28万亩和10万亩缓冲区在光泽境内。

图3.4 光泽县地形图

2.气候特征

光泽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春季盛行东南风,夏秋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偏西风。年平均气温15~18℃,其中城区17.6℃,极端最高气温39~41℃, 其中城区40.5℃,极端最低气温-10~-14℃,其中城区-10.8℃。

图3.5 光泽县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年平均降水量1700-2200毫米,其中城区1924.8毫米,雨量分布不均,3-6月雨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

图3.6光泽县2010年降水量分布图

3.水文特征

富屯溪与上游的北溪、西溪一起构成纵贯全境的树枝状水系,河道坡降大,汇流时间短,洪水来势凶猛暴涨暴落,具有典型山区性河流特征,这也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峰高流急是洪水的主要特点。一般洪水过程持续时间20多小时,如发生连续洪峰,洪水时间为2~3天,最长有13天之久。

图3.7 光泽县河网分布图

4.地质特征

本县地形为两侧中低山地所夹持的长谷形光泽盆地,东南部系北北东走向的杉岭山脉,是武夷山主脉,北蜿蜒至浦城西北部,南迤逦至建宁西部,长约250公里,是全省地势最高大的山脉,深谷陡壁,雄伟壮观。诸母岗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836米,由中生界凝灰熔岩组成。西北部为北东走向的武夷山脉,多由花岗岩、火山岩组成;是闽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中部为低山丘陵,城区-桃林是发育在断裂上的大谷地,是本县主要农作区。

四、气象灾害特征及其风险区划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光泽县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正在增加,其中由暴雨、干旱、大风、雷电、冰雹、高温热浪、低温冰冻、大雾等造成的气象灾害和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农业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次生、衍生灾害也较为严重。由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差异,各种气象灾害的风险度分布也有差别。

(一)暴雨

光泽位于冷暖空气经常交汇的武夷山脉之中,武夷静止锋常在此地滞留,易造成强降水。暴雨、尤其是大暴雨和连续性暴雨,常常造成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暴雨是我县常见的气象灾害,全年都会出现,但集中出现在4-7月,特别是

5、6两个月的持续性强降水常给光泽造成洪涝灾害,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洪灾。全县年平均暴雨日数7天,城关一日最大降水量达268.3毫米。

1992年7月4-6日,我县出现连续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过程雨量225.0mm,最大日降水出现在7月5日,为106.3mm。此次暴雨过程引发了北溪流域百年不遇的山洪,城区水位超警戒水位4.2m,沿溪淹死56人,毁坏房屋10898间,冲坏稻田2.8万亩,冲坏公路459km、大小桥梁159座、水电、水利设施1775处,全县经济损失达2.82亿元。

1998年6月13~24日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共出现5场暴雨、3场大暴雨、1场特大暴雨,过程总降水量968.9毫米,过程降水量与暴雨持续天数均为光泽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也给光泽造成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西溪、北溪汇合口水位超警戒水位4.12m,西溪超警戒水位4.33m,城区进水受淹,受灾人口11.2万人,房屋倒塌46652间,毁坏34693间,16750人无家可归,死亡1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9万亩,省道、国道中断,铁路中断,毁坏水电设施1840处,影响灌田面积9.33万亩,护田面积4.96万亩,全县经济损失13.84亿元。

2010年6月17-21日我县出现持续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引发特大洪灾,城区汇流口水位超出92年\"7.4\"洪灾和98年\"6.22\"洪灾水位。这次洪灾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县城被淹,农田被毁,大量的道路、民房、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被冲毁;曾一度造成全县水、电、路、讯中断;城区受淹面积67%,受灾面之广,受灾人数之多,灾情之严重为历史之最。据统计,全县受灾115365人,死亡1人,倒塌损坏房屋14194间,转移安置35526人,直接经济总损失11.1亿元。

综合光泽县各乡镇历史成灾次数、地形及水文特点,致灾强度最强的是崇仁、司前、止马,为高风险区,华桥致灾强度较弱为低风险区,其它各乡镇为中风险区。

图4.1 光泽暴雨洪涝危险性分布图

(二)干旱

干旱造成的灾害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森林火灾易发。2003年6月30日至8月上旬,我县持续高温,降水甚少,再加上汛期雨量偏少,因而造成干旱。据统计,此次干旱对农作物、经济作物、禽畜、林业、水电及生产生活等造成很大经济影响,累计经济损失9846.2万元。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旱出现最多,秋冬旱次之,春旱最少。干旱致灾强度最强的是杭川、鸾凤、崇仁、李坊,为高风险区,其它各乡镇中等,为中风险区。

图4.2光泽干旱危险性分布图

(三)大风

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称为大风。光泽县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大风,以2-8月出现的雷雨冰雹大风为主。1988年8月8日,县城贮木厂龙门塔吊被大风吹动后出轨翻倒。2006年4月11日18:02开始出现雷雨大风,瞬间极大风速27.5米/秒, 止马镇、司前乡、寨里镇、崇仁乡可见最大冰雹达20mm,给我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1468万元。

根据大风灾害风险区划,司前为大风高风险区,杭川、鸾凤和崇仁为大风低风险区,其它为大风中风险区。

图4.3 光泽大风危险性分布图

(四)雷电

雷电灾害作为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频繁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的现象,放电时会产生数万伏至数十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几十到几十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雷电还会造成森林火灾以及对电业、铁路、通讯等多种行业造成破坏;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造成心跳和呼吸停止,使人窒息死亡。

据调查,2000年以来,全县平均每年都有1~2人遭雷击伤亡。随着电子通讯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因雷击造成电力、通讯、电器设备损毁不计其数。

光泽县年平均雷暴日为65天,年最多雷暴日为88天,出现在1975年,年最少雷暴日为39天,出现在2003年。雷暴发生主要集中在3~9月,其中以6~8月最为频繁。平均初雷日2月16日,平均终雷日10月19日。

我县属雷暴、雷击多发地区,各乡镇经常有雷电活动,因此全县属雷电高风险区。

图4.4 光泽雷电危险性分布图

(五)冰雹

冰雹是一种局部性的灾害性天气,常给人、蓄、植物和建筑物造成灾害。2010年5月18日,14:30左右,我县鸾凤、止马、华桥、杭川等乡(镇)遭受雷雨大风、冰雹、飑袭击,冰雹直径20-40mm,1.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83公顷,绝收223公顷,5个工矿企业停产,供电2次中断,损坏民房720多户、村小4所,电线倒杆两处,全县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光泽县出现冰雹的概率较大,多发生在

2、

3、

4、5和7月,

6、

8、11月也曾有发生。根据冰雹灾害历史资料,司前为冰雹高风险区,其它乡镇为冰雹中风险区。

图4.5 光泽冰雹危险性分布图

(六)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灾害主要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生物体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引发各种灾害现象。盛夏季节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由于地形原因和大气下沉增温,造成光泽县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经常发生。城区极端最高气温40.5℃,出现在2003年7月31日。高温天气常引起中暑人数增多、用电超负荷、变压器损坏、停电和供水不足等事故。

光泽县高温热浪天气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7-8月高温日数占82%。年平均高温日数为21天,年最多高温日数为51天,出现在2003年。杭川、鸾凤、华桥和寨里为高温热浪高风险区,李坊、崇仁为高温热浪中等风险区,其余为高温热浪低风险区。

图4.6 光泽高温危险性分布图

(七)低温冰冻

低温冰冻主要危害农业、林业、交通安全及供电、供水设施等。低温冰冻天气造成农作物和牲畜冻死冻伤,时常造成供水管道破裂,路面结冰影响交通安全,严重时影响输电线路安全。1999年12月21日-27日期间出现强低温天气,最低气温连续7天小于-3℃,其中23日最低气温为-9.2℃,仅次于91年12月29日-10.8℃的历史极值。据不完全统计,该次强低温天气过程造成我县自来水小水管有80%以上被冻裂,全县供水一度瘫痪,损失极其惨重。

2008年1月13日至2月11日,我县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阴冷雨雪冰冻天气,伴有雨凇、雪、冰粒、道路结冰,此次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全县8个乡(镇)85个行政村11.2万人受灾,农林牧渔业、电水设施、通讯、交通等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6.18346亿元。2月1-2日华桥路段滞留列车5列,其中客车4列,滞留旅客4000余人。

光泽县低温冰冻一般出现在11月-次年3月,城区极端最低气温-10.8℃,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杭川、鸾凤和崇仁为低温冰冻中风险区,其余乡镇为低温冰冻高风险区。

图4.7 光泽低温冰冻危险性分布图

(八)雾

雾是地面气温下降,饱和水汽在尘埃、微粒、细菌等凝结核上凝结的小水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光泽县大雾天气年平均59天,最多为1983年91天,最少为2005年32天。一年中以9-12月最多,其它月次之。大雾主要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特别在山区由于大雾影响加上山路狭窄陡坡弯道多,常引发交通事故。我县司前、寨里是大雾的高发区,其余乡镇为中风险区。

图4.8 光泽大雾危险性分布图

(九)雪

雪主要出现在冬季,往往与低温伴随。出现大雪、暴雪或连续性降雪造成积雪,给农、林、畜牧业、交通安全等带来灾害,严重时会造成房屋垮塌造成人员伤亡。

2003年1月6日早晨7时到次日凌晨3时我县普降暴雪,过程降雪量达19.5mm,是近20年来的最大降雪量。因此,此次降雪过程对我县的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3263.27万元。全县31条国、省、县道受雪阻393.4公里,塌方63处3.82万立方米,滞留车辆近500辆,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

我县年平均降雪日数为4.1天,年最多降雪日数为13天,出现在1967年,降雪主要出现在冬季的12—2月;年平均积雪日数为2.3天,年最多积雪日数为10天,出现在1977年。我县杭川、鸾凤和崇仁为雪中风险区,其余乡镇为雪高风险区。

图4.9 光泽雪危险性等级分布图

(十)地质灾害

通过对全县8个乡镇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结合本县特点,综合考虑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各种因素(如人类工程活动、降雨等)、目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和潜在发育程度等,结合光泽县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

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司前乡北部的云际—藤家坊;司前乡东南部的东山—岱坪一带;光泽县城关(杭川镇);止马镇—仁厚一带和李坊乡—杨里一带。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寨里镇西溪—司前乡端溪、长庭一带;止马镇虎塘、水口—李坊乡一带;寨里镇浆源—桃林、大青一带;崇仁乡大洋坪—杭川镇一带和华侨乡增坊—官屯一带。其它为低易发区。

图4.10 光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图

(十)森林火灾

杭川、鸾凤、崇仁、止马为森林火险重点防护区,森林火灾风险度高;华桥、寨里为森林火险一般防护区,森林火灾风险度次之,司前、李坊森林火灾风险度稍小些。

图4.11 光泽森林火灾危险性分布图

五、主要任务

根据本县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防御的重点,统筹制定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一)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的气象灾害综合探测系统,构建气象灾害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发展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1.提高气象灾害综合探测能力

优化区域自动气象站布局,充实观测项目,提高地面自动化监测水平,充分开展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综合监测、努力提升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水平。

2.完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

发挥公共信息网络和专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加快推进气象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确保各种探测资料和气象信息的及时集取和发布。

3.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监测和预警,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预报的精细度、预警时效和准确率。

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各类专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精细化预报能力建设,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

4.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断提高发布频次,实现预警信息的滚动发布。到2020年,每天向公众提供未来一周天气预报,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警信息至少提前15-20分钟送达受影响地区的公众。

建立和充分利用各类现代化媒体、通信工具和通信资源进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平台。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公众,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群众。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立体化信息发布体系,扩大预警信息公众覆盖面,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迅速及时准确地“进农村、进企事业、进社区、进学校”。

(二)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开展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风险因素,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1.开展全县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全县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气象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收集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分灾种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完善气象灾害风险信息上报系统和制度,加强对气象灾害风险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和应用。

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等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普查,编制承灾体脆弱性区划;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查找气象灾害防御的隐患和薄弱环节,为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等奠定基础。

2.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

建立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相应的建设标准,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纳入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重要内容,确保在城乡规划编制和工程立项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对城乡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组织气候可行性论证。

研究制定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模型、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区划工作规范,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三)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1.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

要依据我县气象灾害特点及其风险区划,针对各类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领导体系和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有关要求,编制气象灾害防御分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目标、细化责任。

深入贯彻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效益评估机制,及时分析总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新问题,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方案。

2.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开展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全民特别是农民、中小学生等防灾减灾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气象灾害防御演练,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防灾能力。

(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1.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各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各类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规程、紧急避难场所和转移路线、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和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措施等事项,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2.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各相关部门紧密协同联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跨部门共享和协作联动。充分利用已有的救灾抢险物资储备库,加强重点防御区救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救援装备、设施、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统筹管理。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在气象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作用。

3.提高基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充分发挥社区、乡镇在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的基础作用。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检查,对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进行评估,促进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规范化和社会化。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乡镇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围绕“消除社区安全隐患、提高居民减灾意识”,着力提高城乡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切实增强基层居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建立社区、乡镇气象灾害警报站,确保及时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责任区内的群众传递,按照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正确防御气象灾害。面向社区、乡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应急演练相结合的综合培训。

六、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一)现代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按探测规范要求,新建功能齐全的国家气象探测站和防灾应急移动气象站;建设综合监测、信息收集、资料处理、分析预报、信息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中心。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建设社区、乡村、学校等公共场所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显示系统。

(三)气象灾害应急避难工程。(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居委会)

根据气象灾害特点,逐步在气象灾害多发地带建设气象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四)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责任单位:县水利局)。

继续实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主要城镇及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和搬迁安居工程及造福工程建设。

(六)实时灾情监控工程。(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国土资源局)

逐步在气象灾害常发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水利工程、低洼地带建设实时灾情监控系统。

(七)雷电灾害防御工程。(责任单位:县气象局、教育局、各乡镇、居委会)

继续完成中小学校舍防雷工程建设,并逐步建设农村雷电防御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气象灾害防御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把气象灾害防御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二)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建设

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全社会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提高依法防灾减灾的水平。开展有关气象防灾减灾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由于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健全气象灾害综合防御机制

切实加强各有关部门协作,确保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及时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合理配置各种防灾减灾资源,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资源共享,联合组织实施相关重大工程、科研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四)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科技创新力度

切实加强我县气象灾害成灾规律、成灾条件、发生机理、预报预测、风险评估、防御对策和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等的科学技术和标准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五)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加强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引进,造就高素质的防灾专业技术队伍。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专家队伍建设,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咨询。建立乡村气象灾害应急队伍。

(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经费投入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及防灾减灾工程工程项目、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机制。

(七)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

大力推动气象科普创新,加强对全社会进行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20年)》

大通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气象灾害防御意见

防御气象灾害规定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方案

温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台风部分)

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南平市光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南平市光泽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