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开选

2020-03-02 05:16: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完善公开选;孝:、竞争上岗工作的思考 田改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 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 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 树立正确政绩观”。这为我们深化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开选拔、竞争 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 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举措。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 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2000年中央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纲要》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各地根 据自己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各具特色 的干部公开选拔方法。大概有以下五种做法:

“一推双考”法。就是由各级党组织和广 大群众推荐竞争人选,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 公开选拔模式。这是我国应用最早,也是普 及面最广的一种公开选拔干部方式。

“联考公选”法。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原来各级组织部门各自组织实施公开选拔的 做法,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公开选拔I作 进行统一,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统分结 合又不改变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双层公选、统一联考方式。

“公推公选”法。这种方式把公开选拔与 选举制结合起来,在改进候选人产生办法方 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初始提名权和候选人质量的问题。

“任职资格考试与分类有限公选”方式。 即按不同职级定期统一组织任期资格考试. 对取得任职资格者发放任职资格证书,有效 期两年或三年不等,当职位空缺需公开选拔 时,再按职位分类,从具备任职资格者中择优 确定面试人选,经过面试、考察后,讨论决定 任用人选。

“分类公选”法。就是将公开选拔职位按 照岗位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 报名、分类笔试、分类面试、分类考察等方法 组织实施的公开选拔方式。

以上五种公开选拔干部的方法或方式各 有优劣。实际上各地在公开选拔干部时基本 都是在综合运用五种方法,并取得了积极成 效。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各地各部门 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得到广大干部的 认同和支持。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干 部普遍胜任岗位工作,得到组织部门和群众 的较高认可。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缺乏统一的、操 作性强的制度规定。从了解的实际情况看,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普遍存在着制度不统一 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不仅各个 省(市、区)的有关制度不统

一、不一致,就是 同一省(市、区)内的不同部门或地区的有关 制度也不相同。这给公开选拔、竞争上岗I 作带来了至少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选干 部的时间随意性大,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计 划。中央和地方没有对公选干部的时间作统 一的规定,什么时间公选,多长时间公选一 次,是每年一次还是每隔几年一次,多由各级 党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是缺乏统一标准, 各地公开选拔程序步骤不一。公开选拔干部 一般要经过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统一 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组织考察、研究提出 人选方案、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办理任职手 续六个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程序不 一,差异性很大,有罐要经过9个程序,有的 要经过11个程序。三是制度浪费严重。往往 是每公开选拔一次干部,制定一次公选干部 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制度,再次公选时,再重 新制定一套制度。四是公选程序形式化甚至 庸俗化。有的是为公选而公选,往往搞乱了 人。心;有的公选成为个别领导干部拉拢人、谋私利的工具。

(=)考评的科学性亟待加强。考试,包 括笔试和面试,是奢开选拔干部的关键环 节,也是体现竞争性的重要方面。从各地的 实践看,公选干部考评环节出现的问题较多, 干部和群众对这个环节的意见较大。对考评 的科学性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 是职位分析不够准确,考试内容与职位需求 结合不紧密。=是笔试内容设计不科学。主 要是公共知识类题目偏多,突出干部岗位要 求的题目少,考试内容有同质化、八股化的倾 向,厅级、处级、科级的试卷没有明显的区别。 三是评分标准和方式存在不科学性。一方面 评分机械、刻扳、保守,干部的真实水平测不 准;另一方面缺乏评卷的专门机构,评卷人 员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对评分标准把握 不一,影响了笔试成绩的客观性。四是面试 主观感性多、客观理性少。主要表现在面试 小组成员专业水平不高,面试目的不明确。 大多数面试小组成员属于t临时抽调,面试小 组成员对面试的基本要求、规则、技巧不太熟 悉;面试的可靠性差、预测效果难以把握。不 少面试小组成员主要由本单位人组成,与竞 争上岗干部熟识,人情分、关系分难以避免。 五是各个环节评分权重存在随意性。有的注 重笔试,有的注重面试,有的注重民主测评, 而民主测评中领导班子权重普遍偏高,影响 了竞争上岗的公平、公正性。

(三)考试制度的规范化造成了明显的路 径依据,使考试得高分有规可循,扭曲了公开 选拔、竞争上岗选拔干部的初衷。不少地方 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考试测 评模式,考试测评内容、方法技术、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等都愈加规范化。从各地的实践来 看,考试测评的这种规范化、模式化,使得考 试有规可循,致使一些习惯考试、长于袁达、善于研究考试技巧而实际工作能力不高的 “公选专业户”被提拔到不适当的位置上来。 这种程式化的考评对于那些不善于考试,默 默无闻埋头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年龄比较大 的同志,实际造成一种不公平。不少优秀的 老同志,笔试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往往 只能望考兴叹。

(四)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成本在 加大。一是制度成本愈来愈高。每次公选干 部都要制定繁琐的程序和实施意见,需要投 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加大了成本,消耗 着执政资源。=是时间成本增加。繁琐的程 序必然拉长公选干部的过程,使得公选一次 干部的周期越来越长,从发布公告到产生人 选,往往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影响单位正常 的工作。三是人力成本在增大。公选成为干 部晋职的主要渠道,参与会选的干部往往投 入大量精力,整个程序走下来,身l心疲惫。有 不少人感叹:“上不上无所谓,快点出结果就 行,希望工作尽快回到正轨。”

(五)对干部德的考察难以突破。如何科 学全面准确考察干部的德是干部选任的一个 难点。这既是由德本身的复杂性、隐蔽性所 决定的,也是由考评手段和方式的落后造成 的。

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对策建议

综合考察各地的实践和探索,完善公开 选拔、竞争上岗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I 作。

(一)制定尽可能统一的制度。一是确定 较为稳定的公选时间。从各地实践来看,公 选每两年举行一次较为合适,具体时间可以 安排在工作业务相对空闲、有利于新老干部 工作交接的时候。=是相对稳定的制度。各 地宜把《2叭O一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规划纲要》中关于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 岗的有关规定纳入本地工作五年计划中,使 之具体化、制度化。三是针对不同的岗位,制 定较为统一的选拔标准,避免公选走过场、庸 俗化。

(:)在提高考评环节的科学性上下功 夫。一是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根据岗 位特点科学设计笔试面试内容,围绕干部基 本素质、I作能力、岗位匹配、发展潜力等,提 高命题的针对性,体现出不同部门不同职级 的特征和要求。=是建立专门的考试试题 库。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对不同职级的岗 位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建立分门别类的试题 库。三是建立测评专家库。可以建立由组织 人事I作者、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专家库。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测评专家的等 级分类制度。加强对专家进行定期的专门培 训。四是制定较为统一的比分权重。对领导 班子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统计发现,笔试、面 试、民主测评环节按照3:4:3的比例权重较为 合适。

(三)提升对干部德考察的科学性。从各 地实践来看,对德的考察都在探索,一个明显 的趋势和思路,是把干部德的考察量化。各 地遇到的共同难题,是如何把量化德的指标 体系设计得既科学又有可操作性,努力打破 千人一面的现象。突出群众参与,是各地考 察干部德能取得一定成效的做法。不仅考核 的对象要让更多相关群众参与,在考核指标 设计、考核结果和名次上也要尽可能多地向 群众公开,打破“上级评下级”自上而下考核 的困境。

(四)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不动摇。干部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要警惕党管干部的原则 在公选中被削弱或置换现象。一是警惕形成 倒逼效应。有人希望中国以干部的选拔为突 破口,从基层开始,以竞选的方式层层选拔, 倒逼党和国家的高层公选,最终抛弃党的领 导。二是警惕社会资本尤其是金钱进入干部 选拔领域。公开选拔干部,一定程度上放开 了权力的入口,但也为金钱俘获干部、以资 本豢养干部提供了机会。近几年,干部傍大 款,基层党组织傍大款或傍其他社会组织的 现象时有发生。要切实防止基层党组织沦为 牟取私利的I具及党的领导作用被架空、虚 置。

(五)努力降低公选干部的成本。主要是 降低制度成本,应建立领导干部全国统一选 拔考试制度,使这项制度规范化,在一些共 同性的岗位和职位要求方面,防止各自为 政,随意设置。规定考试时间和考试周期,节 约时间成本,使考试和工作两不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量化积分 公开选岗

干部公开选拨任用制度

某年公开选挂中学教师工作方案

公开选拨副县级干部复习材料

县公开选拨科级干部工作总结

公开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工作总结

公开选拨村官面试题及答题要点

代表公开选拨副科级干部发言稿[推荐]

公开选拨村官面试题及答题要点汇总

某市公开选拨副处级领导干部综合知识试卷

《完善公开选.doc》
完善公开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