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03 04:20: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正文: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再加上它的呈现形式单调,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和培养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教学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上课开始,老师出示了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多媒体课件。通过让学生观察大屏幕,学生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活动,因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能使原来因观察角度和演示时被挡住等原因,而导致实物不易展示的情况得以改变。由于多媒体画面动、静结合,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们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我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习调用诸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注重直观形象,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某操场长80米,宽6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4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40×25=100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6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4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这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为活跃,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运用多媒体,更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图形、计算法则、总结性的文字,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都可以在课前制成课件,教学时根据需要投影出来。教师省去了在黑板上绘图和书写的时间,而学生可以加快感受认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知识时,教师可先通过计算机展示三类统计图,从而使学生很快认识统计图,并了解其概念和作用。这样,既缩短了对学生的讲解和制作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一系列事物的图形,如:钟面、扇子、红领巾等,然后通过抽拉,屏幕上的物体只剩下由线条组成的图形——角,逐步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跳出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一些特征,并能从现实的事物中找出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用多媒体代替板书、板图,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优化教学过程。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合理用于学生思考、练习、拓宽知识面上,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而且还能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二、正确认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综合运用。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是从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所拥有的媒体或设备来设计教学,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这就出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异位的现象。我们应认识到,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方便、快捷,它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手段。教学手段应服从并为教学目的服务,并且,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不可动摇,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不能代替教师的情感和机智。因此,进行多媒体数学教学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潜能。

(二)、应注意与传统数学教学密切结合

多媒体数学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而计算机尽管是当今高科技产品的代表,能代替人类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但是它毕竟是机器而不是人,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如在对话和思维方面,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寻找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等。而数学教学正是一种以抽象的思维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多媒体数学教学不能代替教师进行所有的数学教学,它必须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机结合,避免数学“盲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传统数学教学形成“强强联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不要让多媒体手段冲淡了教学主题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实现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问题多出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制和使用上。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相差甚远,结果不能达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预期目的;有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恰恰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不要让多媒体手段取代了学生的操作

虽然多媒体模拟操作,演示性和直观性都很强,也能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然而,很多模拟操作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展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这时可以为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和一把剪刀,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找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这时具体形象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学生在这个剪拼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最终可以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引导。

课堂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过,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春天!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好处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