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优秀]

2020-03-01 21:04: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更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诗经》中对纯朴爱情的歌颂,对统治者残暴荒淫的批判;《离骚》的浪漫主义气质;《史记》的深邃宏博……但长期以来,学生视文言文为“老虎猛兽”,一谈到“之乎者也”便大感头痛。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的尴尬局面,这无疑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而新课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应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文言文教学。到底如何才能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尴尬,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性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按照他的说法,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即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可能的水平;二是时间消耗,即学生和教师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结合新课改精神和巴班斯基的理论,我们可以提炼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条重要指标: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过于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而忽略了文言文中“文”的部分。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散乱、枯燥,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内涵。“言”的内涵没有争议,而“文”的内涵应该包括文章内容、写作技巧,包括文学、文化熏陶等等。教师明白了这两个字的区别,在教的时候就不会只偏其一,而是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庄文中先生认为:“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间、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性,诵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由此可见,“诵”是一种注重语调、韵律,富有表现力,能够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认为“读”即为“籀”(zhòu),讽诵之义,即抽绎理解书的意义。因此,诵读应该能在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

所以,诵读并不是简单的朗读和阅读,它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调气韵入手,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却又不像朗读那样富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诵读是一种以恰当的言语形态,融入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它不仅是光得其声音,而且更重在“玩味”。作为教师,只有了解诵读的真正内涵,才能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受到美的真正熏陶。从而也就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首先明白了“文”与“言”的内涵,然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诵读教学,一定可以提高其有效性。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1]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优秀].doc》
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