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方法新探

2020-03-03 21:21: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级管理方法新探

——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有效促进班级管理

韶关市和平路小学

梁玉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班级管理是老生重弹国内外的研究也很多如魏书生的“以人为本”和“以法制班”以及建立高效的班干队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班级管理的方法。 班级管理的内容无所不包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块即日常管理和特殊管理。我们研究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指那些维持正常秩序的管理诸如学生的出勤、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又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拟寻求“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促进班级的管理”的有效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极化的日夜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诋犊之情”造成这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随便花钱吃零食挑吃挑穿闹父母偷懒怕累不俭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习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造成这些孩子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不珍惜宝贵读书机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如此种种将成为班级管理的障碍因此在小学生中进行养成教育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是班级管理的有效保证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教育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表面来说是小学生的言行符合社会的要求从思想来说则是小学生的内心具有传统的民族美德。因此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行为规范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由于行为是道德的反映思想指导言行所以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又是小学生品德及其行为的教育。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以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素质。 政协委员徐德骁说:“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推行‘养成教育’要设置‘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必要的课时。”为此我校一年级德育教研组决定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我校一年级中选定我班开展“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期望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牢记社会公德和集体规范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课堂常规遵守公共秩序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接班人。

附实验理论依据

1、国家方针政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2、名家论述

1陶行知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生活即是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前有人说礼即行为习惯是养成的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 

2叶圣陶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 

3孔子我国古代教育家、哲学家“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 4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5徐德骁我国政协委员:“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推行‘养成教育’要设置‘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必要的课时。”

二、实验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多年来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科教育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步调不一致严重脱节致使学生的依赖性强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就连简单地收拾书包整理被铺都不能独立完成学生在待人接物上不懂得以礼相待目空一切爱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所有这些都是小学生不良道德行为品质的表现。使班级管理陷入所以本实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实验目的通过引导、讨论、交流、参与、倾听等学习合作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让学生从言行中去认真体验去自觉实践直到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从而使学生有所“养成”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良好班级的形成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现有“养成教育”的理论指导下针对现有的社会环境作相应的研究与实验。 

2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以具体的行为进行创新性实验。 

3档案管理法通过对学生日常情况的调查了解作出相应的记录并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指导实验。

4调查统计法收集实验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统计分类建档写出实验反思、阶段性总结和实验论文为以后的进一步实验积累素材。 此外还有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竞争激励法、经验总结法等。

2、具体做法 1言传身教做人表率。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例如在劳动课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另外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2引导行为加强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多次重复出现的过程因此它是需要多重刺激反复训练我们结合社会、学校、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学生主体反复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 小学生正是心智发育的黄金时间要抓住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可把规范的内容融人到活动中例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多少》的抽奖活动。里面的内容是一些相关的案例“七会六不五节约”的内容 七会会保持个人卫生会自己收拾房间会洗自己的东西会扫地清理垃圾会上街买菜购物会下厨煮饭会整理书包。六不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吃零食不比阔气不打架骂人不进网吧。五节约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等。孩子们有了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后再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利用班会课结合班级实际教师“讲一讲”学生“说一说”勤劳俭朴的故事。主题班会进行“为什么要节约水电”的讨论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劳动大赛如钉扣子、穿鞋、煮饭等竞赛活动。用国旗下的讲话、晨会、班会和校园网宣传各种优良品质的意义师生合作办宣传栏用广播站定时进行故事、歌曲、校内先进事迹等。开展手拉手城乡联谊活动。组织学生到边远的山村考察参观农民种地让学生从实际观察中理解“粒粒皆辛苦”。通过“手拉手”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看到自己生活的幸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3建立制度竞争激励。按照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班级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文明公约”、“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建立“学习、纪律、卫生”评比表由四人小组内记录每周一小结然后记录在墙报上的“看谁红星多”图表式公开评比栏里。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扎实地按照制度督促四人小组长进行实事求是的评定并做好小结。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 4培养干部共同进步。班内设安全班长、礼仪班长宣传班长、值日班长等二十多位班干首先让他们有一种荣誉感、责任感定期培训班干让他们指导班内同学的行为从而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 5档案管理个案研究。每周让学生填写一份“成长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受表扬、感到自豪的地方及自己认为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估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成为学生的个性档案。这样既可以备忘又有助于对个别学生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有效地落实班级管理 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6)学校家庭互相结合。家庭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电话联系、家长学校联系册等渠道一方面向家长宣传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方式等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同步作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班级管理是老生重弹国内外的研究也很多班级管理的内容无所不包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块即日常管理和特殊管理。我们研究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指那些维持正常秩序的管理诸如学生的出勤、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又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拟寻求“通过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来促进班级的管理”的有效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五、实验对象、时间

1、实验班三年级2班。

2、对比班三年级1、34、5班。

3、实验时间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

七、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

一本研究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2006年7月—2006年8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理解掌握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德育大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髓收集整理资料确立实验课题拟订实验方案多方论证、讨论、修改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时间2006年9月—2008年6月实施实验方案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实验教师每学期上2节实验观摩课全体实验组的成员参加听课、评课。收集实验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统计分类建档。写出实验反思、阶段性总结和实验论文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时间2008年7月—2008年9月对实验课题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

二研究成果。 ①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②学生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能尊师爱幼、与伙伴友好相处学习伙伴的长处乐于助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牢记社会公德和集体规范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课堂常规遵守公共秩序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接班人。

六、经费保障 由学校办公经费支出能保证活动经费。

七、实验变量及控制。

1、自变量适时合理地设计“养成教育”的方式组织、参与“养成教育”的学习过程。

2、因变量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牢记社会公德和集体规范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课堂常规遵守公共秩序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接班人。

八、实验的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尽涉及到每个学生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一现实道德教育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人们的道德水准不可能超越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觉悟水平上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逐步提高。

九、实验的检测 一检测的项目 ①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②学生的交际能力。 ③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检测的方法

1、课题组成员与实验教师共同分析、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评估这一阶段养成教育的成效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2、评估实验教师的心得体会、反思和总结等。

3、对实验班学生的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获取、道德水平、同伴关系、社会交往、实践能力、创造精神等各方面的素质。

4、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学效果等。

十、实验研究人员 课题组长 李国丽韶关市和平路小学校长 课题副组长江晓明韶关市和平路小学副校长 赵北霖韶关市和平路小学副校长 实验教师 梁玉琼韶关市和平路小学语文教师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浅谈

班级管理方法心得体会

低年级班级管理方法

畅谈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新探.doc》
班级管理方法新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