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空白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新课改

高中新课改刚参加完中考的小楼最近很苦恼,本以为暑期能轻松下,哪知又面临新的问题:全省普通高中将施行新课程改革。“刚刚知道要新课改了,对这完全不了解,听说以后我们可以跟大学生一样走班上课。”相比之下,楼妈妈考虑得就更多了:“新旧课程到底有什么区别?新课改后,学生和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准备?”得知新课改的消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为此,记者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方位的了解。

6月18日,经过浙江省政府批准,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秋季开学后,在全省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在3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习,修习必修课程满96学分,选修课程满48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允许提前毕业,参加高考。这仅仅是此次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此外,新课改的内容还包括:删除必修课程中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为学生休息选修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各学校根据办学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课程,推行选课走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新课改借鉴普通高校的课程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性。此外,此次新课改是对2006年启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成果的深化和巩固,适应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具有深远的意义。”安吉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能让学生和家长对新课改深入了解,记者对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咨询和了解。

记者: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会否影响学校秋季招生?

安吉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新课改并不会影响今年普通高中的秋季招生,招生计划及政策仍和往年一样。另外,在高一新生报到时,学校还会分发一封告家长书,对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作详细介绍,并且在开学初期,给学生和家长充分时间考虑该如何选择选修课程,学校会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综合考虑尽量满足学生选课要求。

推荐第2篇:空白教案

盐边县永兴中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题目:

一、学习目标: (1) (2) 重难点:

二、学习过程:

【堂堂清】: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年 月 日 第 节

推荐第3篇:甘肃高中新课改

甘肃高中新课改:分必修和选修采取学

分制

http://.cn2009年09月08日 10:47兰州晨报

明年秋季开学后,甘肃省将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高中新课程试验样本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为借鉴外省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经验,省教育厅确定了50所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样本学校,9月5日,这50所学校校长已启程赴江苏、天津、深圳等省市挂职学习。

今年7月初,省政府原则同意甘肃省普通高中于2010年秋季进入新课程试验。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采取学分制,将综合实践活动定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以防止过早偏科,有利于全面发展,实现多样化、选择性,让具有不同禀赋、爱好、兴趣的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截至目前,甘肃省普通高中共有480所,占学校总数的3.02%,学生数为618425人,占学生总数的11.5%。高中新课改实行后,将推动高考进一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预计针对课改的高考改革将在2013年推行。

此次被列入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样本的学校共计50所,样本学校承担着先行研究、将针对新课改的课程资源、学生评价体系等14个课题进行探索式研究,为全面实施提供实践经验和示范作用。这50所样本学校的校长将于9月5日从兰州出发,分赴天津市、江苏省、深圳市普通高中挂职副校长。在挂职学习期间,他们将参与对方学校与新课程实验相关的管理工作,全方位了解和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及具体做法。 (记者 魏娟 实习生 刘琰)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推荐第4篇:新课改高中英语论文

浅析新课标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海拉尔第三中学英语组刘秋艳

【摘要】努力学习新课标理念,深入实践新课程教材,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认识;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有效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英语教师都一直努力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改革与进步。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盲目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创新,结果造成教学氛围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是摆在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一些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英语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 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删减、补充、替代、拓展等;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要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

(二)树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等。

(三)树立语言实践观

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即语言实践。新课标提倡一切能够体现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语言实践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这种实践活动通常被称之为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不同于练习:任务是交际性的,而练习不是;任务是开放性的,有互动和交流,而练习是封闭性的,几乎没有互动和交流;任务有语言情景,而练习没有;任务既有语言结果,也有非语言结果,而练习只有语言结果。由此可见,任务的本质就是语言实践。

二、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应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还应从教材中走出来,从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并形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

空间,在编写模式上打破了原来的按课时编写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教学板块。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话题—结构—功能—任务—文化—策略等不同层次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单元内部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2]因此,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听、收看英文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备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补充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足。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所谓的输入和输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交替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例如,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输入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输入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找出文章的细节信息;在第三次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关系。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进行语言输入之处,还应为学生设置各种检测阅读理解性的练习或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这样有助于深度检

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诸多因素,但核心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此外,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树立新的语言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主体观和语言实践观等,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教材,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献臣.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辨证关系

[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2] 李盛花.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推荐第5篇:高中新课改经验交流

高中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一、条件与成绩

我叫金殿春,来自本溪市第三十六中学(北台),我们学校高中部规模不大,但很有生机,高中的学苗绝大部分来自本校初中部,学校初三年级每年有200多名毕业生,除了升入一中、市高级中学、二高中及分校和一些职高外,有近百名学生升入我校高中部,这近百名学生是被省示范高中和市重点高中筛了又筛,筛了再筛的,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送入上一级高等学校难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了,不过通过我们的努力,仍有超过一本分数段被首批录取的学生,原因主要是我们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适合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在地理学科,成绩显著。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方面,不管是想要学文的,还是想要学理的,他们大部学生对地理课都很感兴趣,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很多学生都把手中的学案内容做完了(老师并没有留作业让他们做),因此,几年来,我校的地理成绩始终排在全市高中的前几名,2004年全市高中第一次统考,在全市18所高中排名中位居第二名(市高级中学和一中没有参加),平均成绩仅比市二高中少0.6分; 06年也是第二名,08年是新课改的模块考试,全市及两县高中都参加了这次考试,我校的成绩又有提升,虽然名次还是第二位,平均分只比市高级中学低了4分,为什么全市一流学苗的学校的成绩是63分,而我们36中学四五流的学苗成绩为59分?学苗差距大而成绩却相差不大,其原因何在?是老师教的不好吗?不是。实际上他们课讲的非常精彩,知识系统也无解可击。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他们不了解初中教材和教学,不了解初中学生的现状,老师讲的内容与初中内容衔接不上,学生听不懂(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或不喜欢听,导致成绩如此;二是受“背地理”思想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学习地理能背就行了,那是大错特错,学习地理不是背地理,不掌握学习方法,单纯依靠背是学习不好地理的。

可见,不了解学生想提高成绩是天方夜谭。相比之下,我校成绩之所以能超过一中和二高中,不是我课上的好,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我了解初中学生,知道他们的现状,能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方法;二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环境,换句话说用脑去教书,我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知识由他们自己去学;三是我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随时出现的自然现象开展教学。如地震、沙尘暴、奥运会、当日新闻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常作用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感受与体会

新课改实施快两年了,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使我的在教学上如鱼得水,四流学校,四流的学苗,能取得这们的成绩不仅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和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的肯定,从中也透视出这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非常适合学生们。

第二个感受是我在高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我13年的初中教学,在初中,我一直热中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的探索和研究,研究出了综合程序教学法和绘图教学法,构建新型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因而,在我的课堂上,和谐的学习氛围,自主的探究精神,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以及发自内心的笑声伴随着学生45分钟,尤其是读图能力的形成,为我高中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把地理课堂评价为最自主、最轻松、最喜欢的学科。那时的课堂教学就符合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受当时环境的影响,没有象现在这样放得开,如鱼得水。正是源于对初、高中教材的了解,对初、高中学生及学生学习状况的熟悉,才使我在高中教学中收放自如,何时收、何时放,收到什么程度,放到什么分寸心中有数,能很好的把握住火候,知道学生该了解什么?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并以初中地理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充分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初、高中教学的融合。

第三个感受是在教学时必须注意每节常规课的实效,而不是一两节课的优秀课。少数几节优质课不能代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素质能力的形成,很多优质课都全校或教研组或几个人智慧的结晶,并不能代表我的常规教学,既使是我自己的设计出的课,那也是听了又听,改了再改,平时能做得到吗?而学生成绩的获得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当老师的应该怎么听课,听课应该听什么,是看老师讲的精不精彩,还是看学生如何学习,能否形成各种地理能力。我听课的时候不是坐在后面听,而是到学生中间,教师讲什么,讲的精不精彩不是我重点听的,我主要是看学生学没学会,是怎么学的,能否把知道应用到实践去,能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听我课的老师,我不会给老师准凳子,或者把凳放到学生中间,让老师参与到我的学生当中来一起学习研究,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与他们一起研究,让听课的老师体验到我的学生是怎么学习,怎么形成能力。欧美教育专家对我国一节精典的课例是这们评价的,大家感悟一下:欧美教育专家认为,当老师讲行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三、做法与创新

从理论层面来讲就是用脑教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甚至可以走上讲台,而而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共同学习或者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从课堂层面来说,就是利用学案进行来上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做法编写学生学习方案简称学案,根据学案来进行上课。

(一)学案编写

1、钻研课标。新课标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才能登高望远,纵观全局,看到每一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主次分明,心中有数。即知道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每段重点、难点对学生后面继续学习有什么影响,以及基本训练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

2、钻研教材。

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做好充分准备。钻研教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做,以便全面了解系统教材的内容,掌握来龙去脉,可以明确其中各个部分教材与整体的关系,讲课时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前边可以做好孕伏工作,后边可以做到逐步整理,使已学的知识得以再现。便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其二,搞好单元教材的研究。了解单元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便在每一节课里针对全单元的要求使任务得到落实。其三,仔细揣摩每一节课的教材。

3、钻研学生。

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在备课时是否备学生,或是否重视备学生,是现代教学思想和陈腐的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区别之一。如果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实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地的具体情况,就必须考虑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联系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备课时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那些内容已经学过,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好,是否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环节,重点帮助那些学生复习。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家庭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那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哪些学习能力、习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如何区别对待,这也是备课时应考虑的情况。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对任课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怎

样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怎样调动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学生 的 学习积极主动性,怎样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 树立进步的 信心,等等,所有这些也是备课时应考虑到的。

(二)进行上课

1、预习研读,自主探究。

这是学案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内容。这是教师根据课标和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编写成自主探究题纲,问题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来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是关系到本节课成败的关键问题。这个过程教师在下面巡示,要常与学习较弱的学生进行交流指点(实际上也是对不爱学,不爱做的学生进行督促)。(按排好时间)

2、合作探究。

如果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进行的,那么这个环节为学生合作提供了时间,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的,不清的、叫不准的等等各种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环节中讨论解决。

3、共同探究 重难释疑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具有独特观点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答疑解惑。

4、相关链接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悟方法、发展能力,可以围绕本课主题和学习重点,建立“相关链接”,主要是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现象和实例。作为拓展学习的一种形式,必须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有助于学生提高的材料,必须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以不单独设置栏目,而是穿插在各个问题情境后面进行链接,作为问题探究活动的知识帮助或情景拓展。

5、总结反思

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6、课堂巩固

本部分主要是练习,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可以包括选择、填充与简答题,要有系统性、基础性和灵活性。要结合自己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为进行设计。

用双色笔,最好红的。做法有两种或者更多„„

一种是小姐内部的成员对答案,几个成员答案不一至时,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也可到其它组交流,一定要找到不同的原因,然后把答案到黑板上写出来。

一种是学生做完后,教师直接对答案,与答案不一至的,小组进行研究,找到原因,是教师错了,还是学生错了。

(三)学案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案”,是由教师设计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的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导学”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个体或者小组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准备性或拓展性或巩固性自学的一种学习方法。

1、转变教师职能。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这种理念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主体活动,教师不可以包办代替,而只能作为向导或服务员,为“学”提供有利的机会、条件或环境。可见,“学案导学”使教师的立足点真正放在了引导和服务学生的位置上。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案指导下,学生清楚地知道需要理解什么,解决哪些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找方法,查资料,达到学案设计的目的要求。这样做,一定会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内的良性互动更加活跃、有效果。应用“学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在先,教师讲课在后,且教师实际上只是组织问题讨论和思维训练,而不再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实现教与学的创新。课堂上,展现在教师学生面前的是热烈讨论、争论、提问、发表见解等生动活泼的场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显然,“学案导学”带来的将是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

四、目标与探索

1、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效性,重点是对少数几个学差生进行研究,让他们与其它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使学校地理教学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在有所提高,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把在新课改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地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加以补充完善和发展,并且还要毫无保留地传输给我的同行们。同时,我还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继续做好初高中的教学活动的研究工作,并在工作中探索、学习、提高和创新,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推荐第6篇:高中新课改心得体会

2011年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改培训

杨苏霞

2011年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

8月19日我赴平凉市参加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活动共安排两天,其内容为:

1.《课标内容,教学大纲研读讲解》黄国洪 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2.《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讲解》徐树中 深圳中学高级教师

3.《信息技术三个选修模块教材讲解》徐树中

4.《课堂教学方法讲解及研讨》徐树中

短短的几天学习虽已结束,但其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收获很多。通过讲座讨论、研讨互动、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让我对新教材的各个模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也让我对新教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重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培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下课堂的初步认识

1、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

2、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3、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4、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5、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

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二、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一点感悟

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应有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也就是自然即课程,意味着课程应向自然界开放,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机会走向自然。生活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自我即课程,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

三、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思路的认识

1.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2.内容选择注重技术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3.学生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弹性,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主题,都有所发展。

4.重视学生活动的指引,通过“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评价” 等栏目,引导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效率与效果。

5.注意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衔接;必修模块与各

选修模块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由四个主题构成:

四、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认识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信息技术现象的千变万化、信息技术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信息技术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是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素材。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修模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意信息文化内涵的提升! 注意内容组织方式的提升!

注意信息处理方法的提升! 注意生活和实际需求!

2、选修模块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根据课标要求,本模块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对学生选课要作充分的指导,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开课,让学生了解各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并选择恰当的课堂形式,如:演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和传授。信息技术课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们操作步骤与要领,还应当能够使学生学会用这种工具进行学习、体会应用信息工具对学习与生活改善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要以新课的实施为时机,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

推荐第7篇:高中体育新课改 队列队形教案

高中新课改队列队形教学教案

授课班级:初一

1、

3、

6、8班 教师:郭 荣教学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帮助初一学生树立坐、站立、行走、跑步等正确的姿势,使松散的集体成为有组织、有纪律令行禁止的集体,并为今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始部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目标

1、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身高情况,站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基 本 部 分 35

一、队列练习

1、立正教学重点: ①身体正直 ②重心上提 ③手臂位置正确 ④眼有神

2、稍息教学重点: ①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②出脚方向和距离正确 ③重心在两脚之间

3、整齐:向右看—齐教学重点: ①转头迅速一致 ②碎步调整看齐快 ③前后对正,左右一线 ④间隔跳高符合要求

4、报数教学重点: ①报数准确迅速 ②声音短促宏亮

5、解散动作要点:听到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6、集合教学重点: ①快—全体集合学生跑步要快,基准学生和排头站位要快,看齐要快, ②静—集合时不说笑,不打闹, ③齐---左右看齐,前后对正看齐,队形整齐。

7、向左(右)转教学重点: ①转体时上体正直,重心稳。 ②轴心脚明确 ③方向正 ④两腿挺,并腿齐

8、齐步---走教学重点: ①精神面貌---精神饱满 ②第一步---大而有力,是向前迈出去的 ③臂的动作---自然摆臂 ④上体----正直 ⑤步速均匀中速行进

组织:五列横队队形:同上教学方法:

1、教师介绍动作要点,后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2、教师针对发现问题如:扣肩含胸、身体左右倾斜、撅臀等情况进行讲解示范。

3、提出要求,分组练习,教师或小组长逐个纠正,巡回指导。

教学方法:同立正教学方法:

1、按要领反复练习转头

2、教师逐个纠正,指出问题。教师首先到基准学生的正前方,纠正其方向和立正姿势,然后回到原位下达口令。

3、按组分开练习,组长纠正,教师检查。

4、集体连续做看齐动作,看齐后可令基准学生向前一步或半面向左,向右转,学生再练习看齐,教师再纠正学生的方向和身体姿势。教学方法:

1、练习短促宏亮地报数。

2、反复练习转头报数,

3、通过“报数游戏”练习,(如“

1、

2、3”改为“

3、

2、1报数;用不相同动物名称报数;报数时不许报有5的倍数数字。 稍息时,先立正,然后迅速离开原位, 教学方法:

1、讲解集合的方法,要求和集合的手势变化。可利用口诀讲解动作,便于学生记忆,“三快、一齐、不说笑,”

2、教师原地不断变换方向练习集合(横、纵队集合)随时指出问题改进,

3、教师在跑动中变换集合位置和方向,还可分男女比赛 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动作方法。

2、进行分解教学,听到“分解动作向左(右)转---”的口令后,按照向左(右)转的动作方法,转向左(右)方;听到“二”的口令后,后脚迅速靠拢前脚成立正姿势。

3、集体完整练习,在统一口令下集体练习,及时纠正动作,

4、分组练习教学比赛,提高练习兴趣。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练习原地摆臂: a、分解练习、b、由慢到快连续摆臂练习。

3、原地臂腿配合练习。口令:“原地踏步---走!”听到口令后,原地踏步,两臂按要领自然摆动。

4、分组练习齐步走和立定。教师、小组长分别检查纠正动作。

5、集体统一练习齐步行进和立定。

推荐第8篇:高中新课改培训心得

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

“省培”、“国培”、“地陪”,伴随着夏日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已落下帷幕。数日的培训让我这个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忐忑青年,少了几丝迷茫,多了一份执着!

新课改,一听这词就让人觉得新鲜,很多前辈老师学长学姐都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啊,你真幸运,刚出来就遇上新课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好好把握哦。”都说,三人行必有一师,何况在这浩浩荡荡的高中教师队伍里,每一位都是我的老师,每一位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榜样!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一、培训中的收获

1、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记得,大学上语文教法课时,老师就很强调新课标,人手一本,让我们认真读,那时,对新课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只停留在文字的表象,认识也比较支离破碎,很多概念和提法都很模糊。这个暑假,无论是“国培”“省培”,还是“地培”,所有的专家都在强调新课标,都是以新课标为纲,为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新课改。其中,福建南平一中副校长蔡伟潭将高考与新课标精神结合起来解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所以在学习新课标时,还是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握住关键的点,形成自己的看法与思路。

2、为未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新课改到底“新”在何处?相信这

是很多老师都很困惑的地方。通过培训,我的看法是,首先,“新”在课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想,必修加选修的课程设置肯定让很多老师想到了自己的大学课程,但是选修课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其次,“新”在师生间关系的转换上。新课改,提倡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地位,要求改变以前教师独霸课堂、学生一味接受的教学模式,要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后,“新”在教学评价的调整。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求“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因此,新课改,要摒弃以语文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单调方式,要多视角、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

3、给新教师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新课改,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自己的舞台,有更广的发挥空间,我们应抓住这次契机,不断学习研究,争取能出一些成果。

二、个人对新课改的看法

当然,通过培训,结合绵阳中学实际情况,我对新课改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1、我认为,改革重在课程,不在教学。课程结构的改变会给课程设置带来一些变化,但是教学变化不大。并且,语文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纵观课改实验省份近几年的高考,没有大的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保留能够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方式,同时不能完全

放“权”于学生。只要高考不改,分数就是硬道理。事实上,一个现实的优秀老师,是在于能把应试与素质教育结合得好的老师。

2、新的课程设置,教学压力很大,恐怕选修课难以实施。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必修1-5必须学,选修IA两本书,要学,这肯定在高考范围之内。至于选修IB,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各地自己开发,肯定不在高考范围。因此,基于本校的师资力量,我认为可适当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要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三、培训后要做的工作

1、根据培训时专家做的指导和提示,重读新课标。培训时,专家们都在讲新课标,并且很多地方都有不同见解,弄得头脑容易混乱,因此,在设计教学之前,还应细读课标,读透课标,梳理清楚。

2、有了“纲”,再分析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熟悉各个模块,各个系列,研究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3、新教师对文本解读这一块还很弱,同时还要认清“文本”与“教材”的解读是不同的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特别强调“用教材教”,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时刻渗透这一理念。

4、让语文学习体现出层级关系(层级关系在课程的总目标的设计中就能体现),知识的讲解一环扣一环,学生就不会有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的感觉了

5、语文姓语,必须重视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新课改要求老师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新教师,以上只是列举的一小部分,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本学期的自我要求

1、保证班上学生成绩。主要策略:重在抓两头,鼓励中间。对于层次低的学生,拉拢家长一起配合。

2、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3、认真备课,备课的时候,多用心,多花一些时间,多差一些资料,可以参照一些名师的教案,相关专家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

4、做几堂有水平有特色的课。

5、找相关方面的学术专家的理解,认真钻研新课改,结合教学实际,寻找小专题,出点自己的东西。

现在,培训之路已完,但是崭新的一条新路又摆在我面前,等着我前行!那就是我,一个22岁的青年,选择的语文教学之路,学生曾在周记里对我说的一条“不归之路”, 里面荆棘密布,充斥着未知、彷徨、惊喜与感动!不管怎样,我都要勇敢地闯一闯!因为我深知,我已在路上,不能回头!

推荐第9篇:高中新课改革总结报告

学习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积极稳妥 务实求真

学习市教育局

课程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是逐步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核心工程。2004年,在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学习市全面开展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三年来,xx*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探索中积极推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在课改实验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正确把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要求

本次高中新课程实验秉承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同时,对新课程下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也作了明确的阐述。

正确把握、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要求是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根据国家为这次高中课改设计的总体改革目标,结合xx市的实际,把三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期望目标确定为以下六个。 1.进一步更新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全市普通高中的校长和教师应在不同程度上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校长要努力扭转学校“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被动局面”,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个高中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模式

全市大部分普通高中要建立起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以及课程要求的弹性。 3.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

全市大部分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两个变化:一是在把握教学内容上,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恰当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体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是在教学方式上,能够结合我市“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第二阶段(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教学呈现方式,实现包括启发式、讨论式、接受式、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和方式

结合我市“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第三阶段(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促进尽可能多的学校在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上,更为广泛地运用发展性评价的原理和技术,实现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5.改进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新课程实验,全市普通高中学生要在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即学习状态比课改前更为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课改前有较明显的提高;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比课改前有所减缓;学业质量水平(包括全市高考质量指标)比课改前有所提升。

6.通过实践,检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可行性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检验:一是教育部所提出的普通高中课改五大突破是否能够实现,即:课程知识上是否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减少了难、繁、偏、旧的内容;课程结构上是否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上是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评价上是否建立了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课程管理上是否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二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是否在所有地区和全体学生中都具备可行性;三是总结反思新课程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新课标新教材的修订和课改实验的深入推进提供依据。

二、科学确定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

xxxx市推进这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是:积极稳妥、务实求真。

我们认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有积极的态度。通过课程改革使教育适应并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了使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发展,必须针对目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我们必须从增强国家的实力关键是提高教育的竞争力的认识高度,来把握本次由行政主导自上而下推行的普通高中课改的重要意义。

除了积极的态度,还要有积极的行为。积极不等于冒进,稳妥不等于保守。要在实验中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建设性的怀疑态度”,对课程改革中的各种理论、假设、方案、措施和方法,通过实践去检验,在实践中推行、取舍、修订和完善。课程是教育的“心脏”,直接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发展;教育实验具有变量因素多、因果关系复杂、周期长、成果不易解释等特征,更需要稳妥;普通高中教育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其复杂性和交叉性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们所借以支撑的理论、模式是否符合国情,是否具有可行性,必须谨慎地反复论证和实验。种种原因,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时候必须有稳妥的态度。

面对纷纭复杂的课改工作,还需要我们有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逐个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不是课改实验,是对历史的犯罪。唯以务课改之“实”,方能求课改之“真”。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直接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讲求实效,反对虚浮,力戒形式主义。在“积极稳妥、务实求真”的课改指导思想下,我市确定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三 个推进策略。

一是“逐步推进”的策略。

首先,这次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不仅是一次教育内部改革实验,而且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的大型的社会改革实验,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考制度,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大意。其次,这一轮普通高中课改在启动之初表现出明显的准备不足,包括理论和计划准备不足,教材准备不足,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准备不足,教师专业培训不足,学生衔接不足,社会舆论营造的课改氛围不足等。我们在实验开始时,就认识到课改实验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课改实验必须积极推进,但又只能逐步推进,逐年深化。因此,我们从2004年秋季开始,新课程实验大致历经了启动、深入和总结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根据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和策略,逐步推进课改实验。

二是“缩小落差”的推进策略。

要把新课程从专家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再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材,然后从教材到学生真正内化了的学习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落差、失真甚至异化。因此,我们在整个新课程实验中坚持把控制好三个“落差”作为工作的一个基本策略。

第一是要控制好从“理论课程”到“文本课程”的落差。控制这个落差除了课程改革的设计者、课标的编制者、教材的编审专家要担负主要责任外,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把控制这个落差的工作重点放在课标和教材的研究上。研究课标和研究教材是控制第一个“落差”的主要工作,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师培训和多元的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则是基本的工作方式。通过学习研究,教师开始摒弃“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即教教材”的旧观念,开始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第二,控制好“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落差,这是课程实施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教师是从“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最主要的实施者,因此,组织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控制这一级“落差”的中心工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整个课改的重点和核心来抓。在普通高中课改中,我们大力提倡继承前阶段开展的教学领域改革的成果,同时与时俱进,根据改革的发展增加新的要求。例如,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更强调知识形成过程和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更关注不同学生的特长、潜能及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善于统筹并运用不同的课程资源和手段,等等。

第三,控制好“实施课程”到“获得的课程”的落差。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加强分类指导。多年来,我们积极推行的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分层管理、个别辅导的经验是有效的。在这次普通高中课改中,亟须改进和构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深化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建立不同学科模块学习结束后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体系等,这些都是控制和减少学生学业成果差异的重要举措。

三是“条块结合、点面结合”的工作策略。

我们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中,通过教育行政和教学研究两股力量共同推进。市、区(县)教育局,学校是“块”;市、区(县)教研室各学科,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各学科教研会以及各学校学科组是“条”。全市的学校是“面”,16个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和15个学科试点学校是“点”。“块”主要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教学管理,“条”主要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课堂教学。对实验过程中“面”上带普遍性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点”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经验,提炼出政策或工作意见,在“面”上加以推广,指导“面”的实验。

根据“点面结合”的工作策略,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一个行政措施,我们建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发挥样本学校的采样辐射作用。2004年10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工作会议,出台了工作文件。全市共建立起16所样本学校,样本学校成了我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联系点和实验基地,也是展现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一个窗口。样本学校围绕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各种专题研究,例如课程开设的研究、选修课制度下的班级管理研究、选修课选课指导制度研究、学分认定研究、新课程资源配置研究、课程开发和合理利用研究、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研究性学习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技术类课程开设研究等,

取得了一些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鲜活经验。目前,各样本学校的经验材料已汇编成册,通过交流与分享,对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一)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统一管理,切实做好课程设置这一基础和关键工作。确保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承担的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为了保证课改实验的积极稳妥,逐步推进,作为市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必须加强对课程实验的引领。

我市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正式启动前一年的2003年9月,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各区(县)和学校也相继成立以区(县)教育局局长、校长为组长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工作。

在整个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市教育局行政部门每个学期都召集有关部门召开若干次普通高中课改工作的联席会议,共同协调和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实验启动初期,加强科学管理是关键。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的第一年,根据实验的进程,我们面对先后出现的十多个困难和问题,逐个调查,逐个研究,广泛征询意见,然后付诸实践,不断反思调整,做到“出现一个问题,召开一次会议,出台一个文件”。我们先后制定了《2004学年****市普通高中课程开设指导意见》《关于当前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工作意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等十多个文件,对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科学引领和规范管理。这些文件对指导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新课程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课程在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内容等要素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课程实验中如何设置课程,使课程设置既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又切合学校实际和教学规律,是实验初期教学管理上首先碰到的难点问题,也是新课程实验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着抓了课程方案建设这一基础和核心工作。 2004年6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体现普通高中新课标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遵循教学规律三个原则,我们对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提出了开设的指导意见。为了防止学校盲目加快进度,提早结束课程,拉长高考复习时间,我们强调,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应该统筹安排,并为学校提供了两个可参考使用的课程指导方案。经过实践,绝大多数学校选用的方案,都能从实际出发,不同科目的模块是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有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有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还有4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其中数学和英语,周课时数为“4+1”,同时开设必修和选修1,全年开设选修2,综合实践活动、美术、音乐和体育,学校只统一安排学习的时间,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种灵活的安排,保留了新课程“领域一科目一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又兼顾了目前的办学条件,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验的初期,这些课程设置方案,拓宽了校长们的思路,解决了学校在课改实验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学校都根据实际作了合理的调整,在体现课标精神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

2005年5月开始,我们着重研究了选修课的开设问题。一方面我们深刻领

会改变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意义,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和尽可能宽广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我们也看到,受目前办学条件和当时尚未公布的高考方案的制约,开设普通高中选修课存在不少客观困难。所以,对于选修课的开设,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积极而稳妥地逐年推进。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市2005学年高中二年级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优先保证必修,加强选修指导,即在高二上学期,应首先确保必修课顺利完成。选修课则分不同情况处理,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选修2以及选修1中的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等,继续采用任意性选修,“走班”上课;对于受各种因素制约的选修1,通过指导和推荐,形成选修“菜单”,有限制地稳妥地逐步开设。

选修2是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个亮点。我市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发并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了30多种普通高中选修和活动课教材,2000年又参与了“七市高中选修教材”实验,此后,我市又参与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选修2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这些都为我市普通高中开设校本选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课程实验后,学校普遍比较重视开设校本选修。为了防止将选修2变为变相地增加课时或补课,我们在全市的课程设置指导方案中,规定选修2课程的周课时数为2节,由学生自由选读,任意选修,内容主要使用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困难的学校,暂时可以使用地方性选修的“七市高中选修教材”作为过渡。同时提出,选修2课程主要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其内容包括有:学科知识、方法的延拓和深化;跨学科的综合专题研究和应用;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介绍;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或社会、生产实践的知识应用;其他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方法、资源和例证分析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批精品校本课程,例如番禺区依托岭南水乡文化为背景的区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等。

此外,我们还重点加强了对通用技术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个亮点。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困难一是缺乏专业师资,二是认识不足(不是高考科目),当然还有缺乏专业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困难。在课程开设上,我市的推进策略是分步走:第一步,保证开设必修模块;第二步,保证必修块质量;第三步,选修模块的开设质量逐步提高。为了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开齐开好,我们从几个方面作了努力,如组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大专项经费的投入;纳入课程督导评估;定期安排学生学业抽测等。抽样调查表明,经过三年的努力,94.4%的学校都克服了欠缺师资的困难,并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其中38.9%的学校已经有了通用技术实验室。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始于2001学年,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证明,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各校都努力克服在师资设置、课程资源、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困难,把研究性学习的开设纳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我市普通高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走出社会,跨学科开设;二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科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开设;三是使用各种资料包,用自学、查阅资料以及讨论等方式,结合选修课开设。进入新课程实验后,我们延续了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管理。但新课程实验带来了课时严重不足的新矛盾。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作出了一些调整,

把原来固定的每周3课时,调整为每周不固定安排课时,除开题和结题集中时间,研究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把原来的每学期至少完成1个课题,三年至少完成5个课题的规定调整为保证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完成1~2个研究专题。从抽样调查情况看,我市研究性学习开设的基本情况是良好的。100%•的学校都保证了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这固然与全市加强了课程管理有关,但也确实反映了校长们经过实践,认识到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意义。 (二)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实施这一核心环节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难点在教学管理,重点在课堂教学。所以,我们自始至终都把“加强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环节来抓。

新课程刚开始实验,教学上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教师们普遍反映课时紧张。这一方面是由于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包括选取的知识内容改变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重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普遍不适应。

面对困惑和困难,我们提出了缓解矛盾的三个指导性措施:第一,从把握教学内容人手,加强对必修教材的研究;第二,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充分利用****市“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形成的成果,改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内部舒缓课时紧张矛盾;第三,依据新课标的弹性,坚持在教学上要分层要求和分步到位。

我市对新课程内容的研究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重点从目标把握、内容选取、知识间逻辑结构、教学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体系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解决每个模块分别选取了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各模块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哪些知识载体以什么方式呈现的。

与内容研究同步,还开展了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兼容性的“丰富”而不是替代性的“转变”,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有辩证的态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一定要大力倡导,同时也一定要讲实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我市最近十年来课堂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变革不能简单化地“先破后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强调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就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启发式教学、独立思考视为“陈旧”而取消。

在实施策略上,我们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在一年半时间里,市、区(县)各学科组织了大量的课堂教学研讨课、观摩课,市、区(县)各级教研室、学科教研会、中心组组织了数百次深入学校课堂观课调研,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原理和评价技术,与几千位一线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在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最常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制定了14个学科的《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形成了一大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案例,也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例如,我们重点研究了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自主活动,总结了三条经验。首先,探究要选择在教学重点内容上展开,对非主干非核心的内容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式,以有利于腾出更多课堂时间,在重点问题上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实验和探究;其次,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活动不能成

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这一方面靠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手段设计出恰当的问题,组织起能引发共鸣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也要靠教师用各种课堂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再次,学生的探究学习应当有结果。探究、讨论最终都要在“双基”上得到体现和落实。若只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并没有掌握到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课,不能成为好的课。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逐步深化,各种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尖锐的是教学时间紧张,部分学校很无奈地被迫选择了周末补课,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一个凸显的问题。此时适逢我市正在酝酿启动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新课程的“有效教学”作为课程实验进入攻坚阶段研究的主题,作为破解目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困局的利刃,作为普通高中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提出的新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两个含义。这个课题受到各学校和各学科积极的响应,围绕诸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否都要在每堂课体现,新课程教材是否淡化学科知识结构,新教材能重新处理吗,新课程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吗,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吗,自主学习=课堂自学吗,探究教学=师生讨论吗,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吗,有限的教学时间怎样组织探究式教学等实际问题开展各个层面的研讨。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走出了课程内容研究的第二步:在两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引领广大教师,在课标的框架下,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既忠实于课标又不迷信教材。根据“用教材教”的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合、换、改、调,大胆删去非课标内容;增补、替换、更新有利学习的缺漏知识;改进知识呈现方式、调整呈现内容顺序。市教研室则侧重从知识结构体系、难度要求把握、呈现顺序方式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材重组意见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指导意见,进行了课程标准的“解读”。 (三)改进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缩小新课程从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落差,是我市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的师资队伍是主要的措施。

我市从以下三个层面开展了新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1.以专家为主讲的集中式通识培训

从2003年底开始,我市派送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高中校长和学科教学骨干,分批在北京参加了国家一级的通识培训。2004学年新学年开始之前,利用暑期,全市高一教师分学科进行了5天的培训。培训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由学科专家和课标专家、教材主编、参加过国家培训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组成导师队伍,用报告、讲座、互动研讨、课例分析等形式进行。2005年暑假,分两次对新学年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分别进行了3天和2天的教师新课程培训。2006年暑假,再次对新学年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分别进行了2天的教师新课程培训。这种全员集中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研究了新教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2.以市为主的区域教研式培训

广卅l市有普通高中144所,普通高中教师一万多人,从城区到山区,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促进全体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均能顺利地推进本次高中新课程实验,我们充分利用我

市普通高中全市性统一教研的传统,确定以全市性教研活动带动校本教研作为我市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策略之一。

为了更好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我们在二十多年的实践基础上,修订和重新颁布了《教研活动规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区(县)、校三级教研网络,从制度上、组织设置上规范和保障了具有****特色的全市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市教研室和市学科教研会负责组织全市教研活动,区(县)教研室围绕全市指导,组织小型活动深化细化,校内教研具体落实。

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全市教研目前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

(1)定期定时,每月一次,分高中三个年级、14个学科开展,全员参加(含所有下辖区和县级市的全体普通高中教师)的教研活动。 (2)由市、区(县)分别组织的不定期的新课程教学专题研讨(平均每学科每学年l~2次)。

(3)不定期的教材培训(与出版社合作)或专家讲座(与大学、课标组合作)。

在规范常规教研的同时,我们还提倡开展创新区域教研形式的研究,特别是充分发挥网络在教研中的作用。许多学科(例如地理、英语等)和区(例如番禺、天河等)都开展了网络教研的试验。其中由我市天河区教研室主办、市教育局提供技术及经费支持的“天河部落”,就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研形式,它基于BLOG技术,集培训、教研和交流于一体,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到2007年上半年,“天河部落”已经有博客12700人,群组230个,文章117600篇,评论156700条,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网络教研系统之一。 3.校本教研

为了加强校本教研,我们制定了《****市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朗确提出学校是校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学校要健全各种制度,重视构建校本教研内容体系,并提出了校本教研的四种具体形式,尤其强调了在当前,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我们还通过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广了广东仲元中学以课例研究为中心的校本教研经验,提倡在新课程实验之初,校内教研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提倡课例研究要与新课标学习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提倡将具体的课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进行系统的思考。校内听课研讨,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对典型的课例进行“设计一实施一反思一再设计一再实施一再反思”的研究。

通过三个层面“三管齐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保证了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展。根据2007年6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有36.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全适应高中新课程教学”,有54.4%的教师认为“基本适应”,只有6%的教师认为“有一定差距”或“完全不能适应”。这种充满自信的回答,与三年前实验之初教师普遍缺乏信心的情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显然,这是三年有效的新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所产生的效应。 (四)深化评价制度改革 1.建立模块学分认定制度

用学分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管理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根据水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我市提出了学分认定的评价建议和评价参考量表,明确学分由学校认定,并制定本学校的学分认定方案。根据这个评价量表,认定学生的模块学业成绩,主要考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项目,按比例合成为模块成绩总分。其中,在终结性的模块考核中,提倡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例如口试、实验、操作、作品、表演、体育项目测试,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开放性测试

等。在过程性评价的“作业或任务”中,除了考查书面作业,倡导在任务型的活动如课外阅读、研究课题、家庭实验、社会调查、作品制作等开展表现性评价。其成绩可以用本模块学习过程中所有任务型的活动中的最好成绩,也可采用平均成绩。“非纸笔测试”和“任务表现”,都是表现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实验和操作的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理解和应用水平等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目前,大部分学校在非纸笔测试中,以教师他评为主,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辅助;过程性的任务表现评价则更多采用自评与他评结合。

在实验第一个学期中段,针对部分学校在模块学分认定试验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偏差,我市及时召开了全市工作会议,印发了相关文件。首先,我们提倡运用发展性评价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积极开展课程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其次,强调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学分认定,尤其要防止在非高考科目和活动类模块上弄虚作假。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选修更多的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第三,要防止繁琐的形式主义,及时对学校的学分认定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准确性。 2.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估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依据,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道德修养、文化教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为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我们要求学校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成长档案袋、学分认定、《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等结合起来,在评价方法上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为学生发展提供信息,为学生毕业提供依据,也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作参考。各学校按要求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建立与新课程学分认定制度兼容的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从2005学年开始,我市普通高中的全体学生,试行了与新课程实验配套的****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这是我市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中学生学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在学校进行模块学分认定的基础上进行,是检测学生学科学业水平的目标参照性考试。水平测试的成绩以等级表示,记录在学生学习档案中,它反映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文化课的学习水平,但不与学生的模块学分认定挂钩,也不影响学生的毕业资格。水平测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认定学分的某些不足,它和学生的修习模块学分记录一起,共同反映学生在完成高中阶段该学科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除了教师队伍,新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的另一项极为重要的条件保障。

课程资源的配置和开发不足,是新课程实施中广大教师普遍反映的实际困难。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并鼓励、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利用好教学资源。

一是提倡用选定的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蓝本,同时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在内容选取和知识呈现上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合理重组

教材内容和配套训练,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是发挥学科教研会和中心组为核心的群体优势,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急需资料(包括教师备课资料和学生训练资料),在全市教研活动上无偿提供给全体教师参考使用。近三年来,由14个学科教研活动提供给教师的新课程配套文本资源如《学科教学通讯》、课例交流、备课资源、分类的同步训练和单元测试等,每学年都在100万字以上。

三是建设好市教研室主办的“****教研网”的学科教研网页,向所有学校和教师免费开放大量电子文本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提供的与新课程配套使用的网上课程资源,内容丰富,资源广泛,能为一线教师排忧解难,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以2006年全年为例,14个学科(含艺术、体育和技术5个学科)的学科网页更新的信息量共16512篇(条),平均每个学科的月访问量为19783次(最高的学科18万次),网页的月平均点击量达.188780次,其中月点击量达10万次以上的有6个学科,最高的达70多万次。

四是开发同步教学资源包。这项浩大的工程集合了14个学科近千名优秀教师,从2005年开始,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与现有教材配套的资源,包括全部教材内容的分析,课时提供多个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设计、课堂录像以及学习评价等,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全部完成后,将极大缓解新课程教学资源欠缺的矛盾,有效促进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推进。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新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根据2007年6月全市抽样调查,74%的校长和61.3%的教师认为目前拥有的教学资源能满足高中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有67.5%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和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四、改革中见变化,新课程实验推动了普通高中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学校的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课改前后,学校教育所关注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

根据课改前调查,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素质”与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在排序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课改前,校长和教师在观念上都认为“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素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感觉到的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却是“基础知识与技能”“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能力”,其中,高达69.8%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与技能”。这种差异反映了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在考试压力下的无奈,实际上,这也正是课改势在必行的重要原因。

经过三年的课改,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与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素质,比较吻合了。课改后,59%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已经转变为“责任感和道德”。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根据三年普通高中生活的感受,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的目标”,排序前两位的依次是“责任感和道德” (59%)和“身心健康”(52%),而且学生认为学校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占49%,)高于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4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也关注“创新精神”“自主获得知识”等新课程倡导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培养目标。从学生的这种感受可以看出,在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能够比较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尽管我们的普通高中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但学校并没有把智育作为学校首要的甚至唯一的培养目标。我市的普通高中教育,始终坚持把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放在首位,始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全体学生的“德智体”

全面发展。

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令人欣慰的信息!反映了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教育观念的变化,并且,观念的变化已逐步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可以说,在这r轮课程改革中,我市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实践上“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被动局面”虽然还没有根本改变,但都普遍接受了课改的理念,并且尽力在培养目标上体现这些理念。

(二)初步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模式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采用了“领域一模块”的课程结构,意图使普通高中课程增大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变化是这一轮课改的改革热点之一,也是在基层学校最具争议的话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把“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作为改革的目标,经过三年实验,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8%的校长乐观地认为“完全做到了”,有57.4%的校长则比较谨慎地认为“基本做到了”,而认为“基本没做到”和“完全没做到”的有38.9%的校长。考虑到课改才刚刚进入,市和区一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还要适当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管理和指导方面的因素,校长们的回答已经体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忍受了改革的阵痛,经过了三年艰难的磨合,我市普通高中已经初步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

与课程安排直接相关的学生班级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校基层的操作,既要适应新课程模块课程结构,又不得不受国情(例如春节不固定导致学期长短不

一、大班教学、统一高考等),以及办学条件(例如教学场室、教师编制等)的制约,所以,我市普通高中到目前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实现完全取消行政班、学生完全自主制定自己的个性课表,按模块“走班”上课。但大部分学校能在体育、美术、音乐以及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中,部分地实现学生不按行政班的“走班”自由选课。

另外,课改中的三个课程设置改革亮点:通用技术、选修2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我市普通高中都基本得到了保证。对选修2课程(校本选修)开设情况抽样统计,三年来全市超过85%的普通高中都开设有校本课程,多的超过200门,少的也有2~3门在接受调查的82所普通高中,共开设了l793门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选修课程。其中,比较成熟,已经在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有238门,占13%。完全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全年级统一时间上课,学生选课“走班”开课有1038门,占580%。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大力倡导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组合,经过课改三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实现。

这种变化可以从对校长的调查得到证实:有85%的校长认为,“与课改前相比,学校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其中,有14%的校长认为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课改前更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71%的校长认为教师教学方式“有所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在减少”,只有15%的校长认为“与课改前没有变化”。

这种变化还可以从对学生自身感受的调查得到印证。据调查,有500k,以上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最重要,只有25%的学

生认为“接受学习”最重 要。

从对“课外布置比较多的作业”的调查也可以对这一变化进行印证。经过课改,“练习记忆为主”作业的比例在下降,由课改前的84.3%下降为66%,而“读书思考„搜集整理信息”“实践性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的作业比例增加,比例分别从课改前的41 l%、17.9%、6.4%,上升为49%、3l%、26%,这一结果表明,以往以记忆为主的练习已经不是唯一形式,搜集整理信息等带有强烈新课程色彩的作业形式已经占了相当比例。这种变化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的作业形式”时,占最高比例的是“读书思考”和“实践性作业”(均为43%),然后依次为“小组讨论”(36%)、“搜集整理信息”(34%)、“练习记忆为主”(32%)、“撰写论文报告”(14%)。 (四)教学评价的目标更多元、方式更多样

新课程实验以学分认定、学生学习档案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项目,推动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课程评价改革。这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和教师都承认,在教学中“完全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得到比较根本的改变。据调查,有55%的学生和71%的教师都认为“以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成了最主要的评价方式,还有26%的学生和21%的教师则认为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平时表现为主,参考考试成绩”。可见,新课程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纯看一次考试成绩的评价标准,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了。 (五)课程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更好地体现了时代性与生活性,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课改关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目标,是实现得比较好的。

在“根据实验情况,你认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实现得比较好的”调查中,无论校长还是教师,都把“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更贴近”放在了第一位。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普通高中三年学习过程中转变最大的是“加强了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在同学们列举的变化中名列第二(首位的变化是“提高了思维能力”,占56%)。课程内容的这种变化,无论是改革的初衷还是改革的效果,都是可以充分肯定的。

其次,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发生了变化。我们对普通高中三年学生学习过的14门课程(未含综合实践活动),按学生“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压力太大的„‘内容偏多的”“内容太难的„‘实用性差的”六个项目,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学生选择的排列次序来看,学生对学科兴趣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课程内容的变化。例如,政治科目在课改前位居“最不喜欢”的科目之首,现在已经退居“最不喜欢”科目的第5位了,显然,这与课改后的政治课程难度相对中等(“内容太难”序列仅排名第 8),而内容又相对于课改前更加贴近了学生生活有关。语文科目在课改后进入了“最喜欢”科目前三位,这固然与“3+x”高考有关,但确实也反映出其内容改革的方向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语文科目居然取代了化学科目成为“压力很大”课程,原因显然与语文被学生列为“内容偏多”课程有关。 (六)课程“三维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达成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方案中所规定

的课程目标。三年实验的努力,这个目标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达成了的。

经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课改前后,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课程目标排序前3位的,依然是与知识学习有关的“智育”项目,但是其排序发生了变化。经过课改,学生认为体现较好的目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超越了“基础知识与技能”,从第3位跃为第1位,这当然是课改引发的变化和进步。其中,在14个课程目标选项中,学生认为“提高较大”的前5位是:①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②基础知识与技能(52%);③交流与合作(43%);④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42%);⑤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35%)。教师们认为“体现较好”的前5位分别是: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17.5%);②基础知识与技能(17.20%);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4%);④交流与合作(13.8%);⑤搜集和利用信息(9.8%)。学生与教师的排序中,除了第5项有所不同,前4项虽然排序有别,项目却是一样的。显然,我市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中,除了认真落实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十分关注“过程与方法”,强化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七)高考成绩仍然保持高位稳定

2007年,我们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科学备考观,坚持发挥我市作为中心城市的群体优势的基础上,还特别加强了新课标的再次研究,增加了一些适应新高考的新措施,始终把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师的新课程教学水平作为提升备考效率和备考质量的关键。2007年我市新课程首次高考,与课改前的2006年高考相比,成绩仍然稳定在全省的较高水平。在普通高中继续扩招而高校招生计划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全市本科上线率比2006年提高了1.6%。上线人数历史性地突破了两万大关,达到21579人;高分学生上线人数继续保持优势,约占全省学生的l/9,在省公布的三条标志性的高分线上,分别约占全省学生的1/

4、l/5和1/6,继续体现了我市在基础教育质量上的优势,也在某种程度展现了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成果。

五、探索中有反思,要逐步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论和实践

三年的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产生了一批成果,这是新一轮课改的宝贵财富。但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完善。

确保普通高中新课改目标的实现这次普通高中课改的目标指向十分明确,改革的矛头直指目前普通高中普遍存在的应试顽疾。三年前课改提出的“改变我国普通高中长期以来以高考为基本追求,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被动局面,让每一个高中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课改总目标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广大学生、家长欢欣鼓舞,但在实践中,我们却无奈地看到,普通高中学校在高考压力下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课改中的许多尴尬局面,原因多与目前社会对高考的认识有关。

从课改设想本身来看,改革政策是很理想的,比如,学生分学段学习,逐个模块拿学分,拿足学分就毕业,负担轻压力小,学生完全根据自己意愿选学模块,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但在目前高考仍是普通高中主要出口的现实下,学校、学生、家长如何面对高考?如果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与高考内容不一致怎么办?如果学校教的与高考考的不一致怎么办?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想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关注高考,因为教育虽然相对独立,但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应试”做法虽然体现在教育工作之中,但“应试”

观念不是教育部门和教师独有的、固有的观念,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事分配制度、巨大的就业压力、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下存在于整个社会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我国还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在这个历史阶段,高考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取消的,高考客观上在制约着课改,是事实。要改变“应试”的观念,不仅仅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更新观念”的问题,因为单靠教育部门是远远做不到的,不可能就高考改革而改革,更要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配套改革。所以,试图通过课程改革转变由残酷的考试现实衍生出来的应试观念,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改革应该坚持唯物主义,我们要客观地承认考试评价对实现课改目标的杠杆作用,系统地设计教育的整体改革,课改的目标才能有效地实现。

(二)全模块课程结构有待完善

“学习领域一学科—模块”的课程结构是本次普通高中课改最大的亮点之一,其中的核心是模块。经过三年的实验,课程结构的变化确实促使了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但大多数校长、教师对于新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认同度并不高。据调查,约有一半的校长和教师对“新课程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的课程管理模式持否定态度。仅有5.6%的校长和18.3%的教师认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对所有学科都适合。

模块结构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它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为什么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被认可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民俗习惯决定了上下学期的划分受制于春节,无法保证每个学期恰好20周(两个学段),再加上“五一”“国庆”两个“黄金周”对课时的冲击,所以,每个模块36学时授课、4学时复习考试的设计,在客观上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更主要是由于目前普通高中的学生规模、教师编制、教室场所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加上必须三年毕业的学制设计和学生安全等因素,允许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个人课表、跨年级跨班级在三年内自己安排修习必修模块的可行性很低。同时,完全按40学时来划分模块,事实上造成人为地机械划分知识内容,导致知识的内在系统性割裂,使不少学生产生了新的学习障碍。另外,一个模块一本教材,造成教材数量大幅增加。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据调查,有63%的校长认为“与课改前相比,家长支持孩子读书的经济负担比课改前更重”。

所以,通过实验的实践检验,在目前的情况下,把全部必修内容人为地硬性划分为40学时一个模块的这种改革,条件不够成熟,对增加选择性的目的意义不大,反而大大增加了学校管理的困难和学生学习的困难,还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总结反思。

在选修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发展需求,自由选择选修模块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很大的价值。但从实践来看,只有选修2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而纳进高考内容的选修1课程,由于统一高考的考试制度的影响,使得学生真正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需求来选择模块的空间极为有限。尤其是目前的高考方案,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功利的博弈。 因此,根据实验,我们建议: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由“全模块”结构调整为“半模块”结构,即必修内容不再采用模块结构,选修部分内容仍然保留模块,以利选择。从操作上,可以选定少数学校作为个案继续开展“全模块”的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面上的学校,可以允许必修内容由学校

自主安排。

(三)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

新课程实验后,我市普通高中出现了一个预想不到的矛盾:学生的学业负担明显加重了。根据问卷调查,79.6%的校长和61.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课改前更重”,69%-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和“比较重”。据统计,学生中明确表示自己“高中三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有8小时”的居然只有6%,而“平均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却有29%!近十多二十年来,我市绝大多数的高中

一、二年级基本上是没有利用双休日进行学生补课的。但是从2005年开始,高二甚至高一利用周六补课的现象有所增加,据估计,新课程实验后,我市非毕业班中曾经利用双休日补课的学校约占了1/3。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当然比较复杂。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够完善,新教材不够成熟。其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模块数量过多、部分模块内容过多、部分知识的呈现不利于学生学习等因素。

模块数量过多,并行开设学科过多。课程方案的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没有处理好局部(各个领域、学科)与整体(课程方案、学习时间)的关系。以模块数量为例,按5天工作制,周学时数为35,除了必要的班会、自习、体锻,周课时充其量是30,每周也只能并行开设8个模块,高中三年中,除了高考复习时间外,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时间最多是9个学段(即从高三上学期中才进入高考复习),共能学习72个模块,拿144个学分,刚好达到毕业水平,按照新课程方案,144学分的构成是116(必修)+22(选修1)+6(选修2),按这样计算,选修l课程最多只有时间修习11个模块,这连高考需要考查的选修模块数都应付不了。

课程内容偏多。这一轮高中课改要着力解决的一个课程偏向是“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然而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无论在课改前还是课改后,物理、数学、化学、外语等4个科目,都毫无变化地仍然是学生感到“内容太难”的科目,而数学和历史,依然被学生列为“内容偏多”的科目。认为新课程“容量偏多”的校长和教师都明显要比课改前增加,83.3%的校长和63.2%的教师都认为课程的容量偏多,而在课改前这样认为的

校长和教师分别只有78.2%和37.1%。课改的这一目标在这几个科目似乎并没有实现。

二是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滞后。新的高考方案、考试大纲和说明迟至实验第三年才陆续公布,仅凭弹性颇大的课程标准,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要求,普遍加大了课程内容的“保险系数”,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是教研部门、学校领导,以及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验起步阶段,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水平还很不适应,再加上对普通高中大规模扩招后学生基础起点变化的不适应,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负担过重。

当然,随着课程实验的进展,高考方案以及考试大纲等配套措施逐步公布,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能逐渐把握。通过全员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加大普通高中各学科教研,努力缩小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差距,新课程实验带来的不适应已经逐渐缓解。但由学习内容过多所带来的结构性的学习负担,压力仍然相当大。

因此,建议根据四个实验省的实验情况,及时修订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适当减少模块数量,调整部分容量过大的模块的教学内容,以逐步实现新课程实验提出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的目

标。

(四)对新课程实验中倡导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评价制度改革等要坚持辩证、渐进、实用的原则,确保改革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丰富而不是彻底的转变。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却并不是新课程全部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是否组织了探究,是否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并不能说明是否实施了新课程。事实上,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变革着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变革,不能把变革学习方式简单地理解为“新的”取代“旧的”,新的学习方式与以往旧的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为补充、发展完善的关系。例如,我们既要看到探究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需要大力倡导,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制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所以,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它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不断感受成功和进步,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流于形式或过于繁琐的现象。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还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一定要有科学可行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式,要坚持发展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于“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两个操作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指导学生精心选择档案袋收集的内容。档案袋的材料要精,要对学生本人真的有用。内容可以相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记录自己成长足迹,回味成功喜悦的材料,例如每个模块的学分认定表、获奖的作品或证书、某些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成绩记录等;另一方面是对后续学习有帮助、对身心发展有促进的材料,例如一些自己感到确有心得的学习小结和体会、章节知识归纳、某些科目的错题记录等,这一类档案材料应该是动态保存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应该是十分讲求实效、十分个性化的,所以,指导学生选好放进“袋”里的材料,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二是由学生自我保管“成长记录档案袋”。“成长记录档案袋”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元认知学习能力,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逐步实现学会学习。真正需要不时翻阅档案袋的人是学生本人而不是教师,它不需要保存在教师办公室或者学校教导处,成为点缀、形式,甚至“垃圾”。教师要做的事,是通过定时检查、表扬优秀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学生建好、用好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发挥档案袋的真正作用。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实施新课程的保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例如,学校场室、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教师数量偏紧、工作压力过大、待遇偏低等问题,这些都必须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尽快完善。

三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普通高中的广大校长、教师,克服困难,认认真真地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成绩是显著的。全市普通高中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在不同程度得到转变,同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操作经验,也推动了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验,我

们也认识到,作为改革的实施者,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务实的改革精神和改革态度,在处理课程改革中的各种关系时要坚持辩证法,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改革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关系。我们期待有关部门根据实验情况尽快修订普通高中新课程课标,修订新教材,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施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我们将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缩小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差距,从操作的层面保证新课程在我市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市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为原版的改版,但是看到需要的人多,我就弄小一点。

推荐第10篇:我与高中新课改

1. 您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主要有哪些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立足于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设置多样化的 模块,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师生评价 等。

3、为教师提供新的平台。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您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 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 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 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3.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难点是什么? 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不好,对化学没有兴趣,很难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实验设施的不完备,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3、资源的落后,查找资料不方便,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难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4.您在新课程实践中进行了哪些尝试?有何感受?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书上的实验探究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这样 学习的印象深刻。

2、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可通 过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3、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 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可以从网上找到资料。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 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的尝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并不能调动所有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加之化学基础差,并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结果,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让我们教师共同努力吧。

第11篇:[高中一年级]新课改4

2010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总结

2010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忆这几天前,一点茫然,一些疑虑参加这次培训的心情——到底学些什么......回首培训的足迹,当时学习的情景依然浮现在眼前、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回荡在脑海......

这次新课改的培训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 1 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

2 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语文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语文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语文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语文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

3 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语文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我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可能会很艰辛,但我会迎风而上!

第12篇:高中新课改经验总结(推荐)

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教学设计

绥芬河高中曹彦

(前两课时已经对内容进行了处理,本节课则主要是对传主进行任务评价的讨论。)

一、音频《真心英雄》出示课程标准中关于传记的教学要求

二、人物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通过马克思、列宁、及中国的大家让学生了解评价人物应该掌握的唯一标准:促

三、

进社会进步。还进一步强化了第二个标准:科学、客观、公正。第三个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把握传记的基本事实,了解盖茨的人生轨迹;

2、能感受该评传饱含情感的特点,并从把握精神、选择材料的角度体会评传的写法;

3、感受盖茨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教师导入

2、传主人物介绍:盖茨

3、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列出提纲梗概。

4、探讨主题(人物品质特征的概括)

5、走进生活

6、师生互动探讨(人物品质的启迪)

7、总结

8、作业

第13篇:高中新课改培训感言

一、把探究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

1、设计并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摩擦力》时我提出:我们都知道,走路靠的是摩擦力,平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下面就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一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二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三组探究摩擦力与正压力是否有关。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

2、在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中进行探究教学

对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这应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对这一过程教师必须加以充分的“稀释”,使学生知道其来龙去脉,从中体验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及科学探索的艰辛。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静态的结论,而不是

二、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理解探究教学法

旧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只管把知识教给学生,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往往只知道了结果,对过程不了解。刚接触探究法时,认为只有把学生放开,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验才是科学探究,才是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经过一年的实践,对探究教学法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科学探究的目的不仅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物理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中学物理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今后教学中几点思考

1、用好新教材,如学习导语的引人入胜,信息窗、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拓展一步等栏目的增设,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抓住基础、放慢速度、面向全体。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3、认真研究课改省份的高考题,把握高考方向。理顺高考和课改的关系,在课改中提高学生素质,在高考中体现课改成果,让高考成为促进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催化剂。

4、依靠全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要改过去单打独斗的做法。发挥集体智慧,认真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借鉴他人合理做法,形成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创新型教学设计。

5、搞好课后反思和交流。备课组教师相互听课,认真评课,讨论课堂得失,取长补短。上课教师作好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第14篇:高中新课改语文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课文目录(2009-02-03 15:48: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课文目录

【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 白瑞雪

【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氓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第三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2.祝福.................................................

.........鲁迅 3.*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李白 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6.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 ........贾谊 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6本)

1、影视名作欣赏

城南旧事 别样离愁,纯美格调

魂断蓝桥 爱情地久天长

阿甘正传 英雄源自凡人

淘金记 含着眼泪的笑

卧虎藏龙 侠与人,心与剑

音乐之声 乘着歌声飞翔

海底总动员 父子亲情的颂歌

三国演义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

故宫 中华文明的盛宴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白居易……………………………….

5 湘夫人/屈原………………………………….9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12 蜀相/杜甫……………………………………14 书愤/陆游……………………………………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18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18

越中览古/李白………………………………19 一剪梅/李清照………………………………20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20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25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2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30.登岳阳楼/杜甫………………………………33 菩萨蛮/(其二)/韦庄……………………..35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36 旅夜书怀/杜甫…………………………… 36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37 扬州慢/姜夔…………………………………37 长相思/纳兰性德…………………………….38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李白………………………………………….

41 阁夜/杜甫…………………………………………….43 李凭箜篌引/李贺…………………………………….45 虞美人/李煜………………………………………….47 苏幕遮/周邦彦……………………………………….50

国殤/屈原…………………………………………….52 燕歌行/高适………………………………………….53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54 菩萨蛮/温庭筠……………………………………….55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55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68

庖丁解牛/《庄子》………………………………….71 项羽之死/司马迁…………………………………….73 阿房宫赋/杜牧……………………………………….77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80 大铁椎传/魏禧……………………………………….81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六国论/苏洵………………………………………….85

伶官传序/欧阳修…………………………………….88 祭十二郎文/韩愈…………………………………….9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94

狱中杂记/方苞……………………………………….97 陶庵梦忆序/张岱…………………………………….99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107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110 项脊轩志/归有光……………………………………11

1 游沙湖/苏轼…………………………………………114 苦斋记/刘基…………………………………………114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17

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第一单元 抨击时弊

忧思家国

1、

灯下漫笔(节选)------------------------------鲁迅

2、

大连丸上-----------萧军

3、

道士塔--------------余秋雨

第二单元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4、

风景谈--------------茅盾

5、

娘子关前----------周立波

6、

菜园小记----------吴伯萧

第三单元 纵论快乐

阐释哲理

7、

渐--------------------丰子恺

8、

论快乐---------------钱钟书

9、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

第四单元 感悟自然

陶冶性灵

10、钓台的春昼--------郁达夫

11、荷塘月色-----------朱自清

12、长江三日-----------刘白羽

第五单元

思亲忆友

展示情怀

13、我的母亲-----------老舍

14、春联儿--------------叶圣陶

15、应该有天堂--------周国平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目录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 刘梦溪 (8) 读《经典常谈》……………………………叶圣陶 (10)

16、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17、豆腐颂--------------林海音

18、老家的树-----------郭枫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1 《论语》 十则…………………………………….(15)

2 《老子》 五章…………………………………….(16)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 (17)

胠箧………………………………………… .《庄子》 (17) 论中国文化…………………………………….梁漱溟 (21)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 晋灵公不君……………………………… ..《左传》(25)

直书…………………………………………...刘知几(26) 怎样研究中国历史…………………………...翦伯赞(30)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 《大学》节选……………………………………….(35)

《中庸》

节选………………………………………(36) 院士谈做人…………………………………………….(40)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坛经》 两则……………………………………….(43)

《百喻经》 六则……………………………………...(44) 诗与禅

(节选) ……………………………… 袁行霈 (47)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6 求谏……………………………………………吴兢

(50)

原君

(节选)………………………………… 黄宗羲 (51) 海瑞骂皇帝……………………………………吴晗

(55)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7 《朱子语类》三则……………………………….朱熹(58)

童心说………………………………………………李贽(59)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63)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8 《天工开物》两则……………………………宋应星(66)

麻叶洞天………………………………………...徐霞客(68) 科学素养,你具备吗?…………………………李将辉 (71)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9 《日知录》 三则………………………………顾炎武 (76)

浙东学术………………………………………… 章学诚 (77) 鲁迅论读书………………………………………王瑶 (80)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 《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 (85)

红楼梦评论 (节选) ………………………………王国维 (87)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 (88)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张岱年(91)

(每单元都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组成)

5、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孙杰 (21)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于晓波等(21)

2.综合消息两篇

课能否晚一点儿………………................................................邓兴军等(23)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张继民(24)

3.外国消息两篇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联社(26)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比昂尼克(26)

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邱建浩等(28) 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肖振生等(29)

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5.彭德怀印象………………………………………………………..埃德加•斯诺(35) 6.世界选择北京…………………………………….…………………..王军等 (38) 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吴晓东(42) 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郭亮等(46)

第四章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

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彭子冈(56) 10.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59) 11.漫步在无人区……………………………………………….理查德•克雷默(61)

第五章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12.社论两篇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人民日报》社论(68) 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大公报》社论(69)

13.短评两篇

奴隶与盗贼……………………………………………………….梁启超(72)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王道衍(72)

14.外国评论两篇

车文明…………………………………………《朝日新闻》评论员(74) 我们一定是疯了……………………………………理查德•艾里古德(74)

第六章 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

15.儒学飞人…………………………………………………………….陈祖芬(82) 16.澳星风险发射……………………………………………………….李鸣生(88)

(每章都由导引、阅读、实践组成)

6、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六、有教无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王何必曰利

三、民为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

五、人和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二、鹏之徙于南冥

*

三、东海之大乐

四、尊生

五、恶乎往而不可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兼爱

二、非攻 *

三、尚贤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7、《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精读:天狗„„„„„„„„„„„„„„„„„„„„(郭沫若)(1)

略读:

井„„„„„„„„„„„„„„„„„„„„„(杜运燮)(3) 春„„„„„„„„„„„„„„„„„„„„„..(穆旦) (4) 无题„„„„„„„„„„„„„„„„„„„„(邹荻帆)(5) 川江号子„„„„„„„„„„„„„„„„„„(蔡其矫)(7) 走进诗的世界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精读:贺新郎„„„„„„„„„„„„„„„„„„„(毛泽东)(11)

略读:

也许——葬歌„„„„„„„„„„„„„„„„(闻一多)(12) 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13) 秋歌——给暖暖„„„„„„„„„„„„„„„..(痖弦) (15)

妈妈„„„„„„„„„„„„„„„„„„„„..(江非) (16) 诗的发现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精读:蛇„„„„„„„„„„„„„„„„„„(冯至)(22)

略读:

预言„„„„„„„„„„„„„„„„„„..„..(何其芳)(23)

窗„„„„„„„„„„„„„„„„„„„„„(陈敬容)(25)

你的名字„„„„„„„„„„„„„„„„„„„(纪弦)(27)

神女峰„„„„„„„„„„„„„„„„„„„„.(舒婷)(28)

诗的意象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精读:河床„„„„„„„„„„„„„„„„„„ „ „(昌耀)(37)

略读:

金黄的稻束„„„„„„„„„„„„„„„ „ „(郑敏)(39) 地之子„„„„„„„„„„„„„„„„„„„(李广田)(40) 半棵树„„„„„„„„„„„„„„„„„„„„(牛汉)(42) 边界望乡„„„„„„„„„„„„„„„„„„„(洛夫)(43) 诗的语言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50)

略读:

老马„„„„„„„„„„„„„„„„„.„..„.(臧克家)(53) 憎恨„„„„„„„„„„„„„„„„„„„„„.(绿原)(54)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56) 雪白的墙„„„„„„„„„„„„„„„„„„.(梁小斌)(57)

诗的鉴赏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64)

略读:

汉家寨„„„„„„„„„„„„„„„„„..„..(张承志)(67) 特利尔的幽灵„„„„„„„„„„„„„„„„„.(梁衡)(70)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精读:新纪元„„„„„„„„„„„„„„„„.„..„(李大钊)(78)

略读: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80) 美„„„„„„„„„„„„„„„„„„„„„.(曹明华)(83)

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精读:都江堰„„„„„„„„„„„„„„„„„...„.(余秋雨)(89)

略读:

Ki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92)

合欢树„„„„„„„„„„„„„„„„„„„.(史铁生)(93)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99)

略读:

云霓„„„„„„„„„„„„„„„„„„..„..(丰子恺)(101)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103)

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108)

略读:

光„„„„„„„„„„„„„„„„„„„„..„.(杨必)(112) 树(节选)„„„„„„„„„„„„„„„„„(林燿德)(115)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8、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 节日

第二单元 衣食住行

第三单元 琴棋书画

第四单元 风俗

第五单元 礼节

第六单元 神鬼故事

第七单元 传说故事

9、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1.《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2.《水浒传》

李逵负荆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3.《西游记》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4.《聊斋志异》

香玉

王六郎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5.“三言”

玉堂春 6.《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7.《儒林外史》

匡超人 8.《官场现形记》

兄弟阋墙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9.《家》 祖孙之间

10.《白鹿原》

家族的学堂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12.《长恨歌》

围炉夜话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13.《小二黑结婚》 (节选) 14.《平凡的世界》

做客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15.《子夜》

吴老太爷进城

16.《骆驼祥子》

高妈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17.《红旗谱》

朱老巩护钟 18.《红高粱》

罗汉大爷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第一单元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第二单元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茱丽叶》

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

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

第七单元 曹禺与《北京人》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

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每单元由导言、讲读、自主阅读和思考与探究组成)

诗歌欣赏

第一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

1、老虎„„„„„„„„„„„„„„„„„布莱克

2、秋歌„„„„„„„„„„„„„„„„„魏尔伦

3、三棵树„„„„„„„„„„„„„„米斯特拉尔

自主阅读

1.我自己的歌(之一) „„„„„„„„„„„惠特曼

2.严重的时刻„„„„„„„„„„„„„„里尔克

3.黑马„„„„„„„„„„„„„„„„布罗茨基

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1、故乡„„„„„„„„„„„„„„„„„„„„„„..荷尔德林

2、西风颂„„„„„„„„„„„„„„„„„„„„„„„..雪莱

3、当你老了„„„„„„„„„„„„„„„„„„„„„„„叶芝

自主阅读

1.秋颂„„„„„„„„„„„„„„„„„„„„„„„„„济慈

2.不是死,是爱„„„„„„„„„„„„„„„„„„„.勃朗宁夫人

3.狗之歌„„„„„„„„„„„„„„„„„„„„„„„„叶赛宁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

1、漫游者的夜歌„„„„„„„„„„„„„„„„„„„„.歌德29

2、石榴„„„„„„„„„„„„„„„„„„„„„„„.瓦雷里30

3、雪夜林边驻脚„„„„„„„„„„„„„„„„„„.弗罗斯特31 自主阅读

1.鲁拜六十六首 (节选) „„„„„„„„„„„„„„„„..海亚姆32

2.园丁集(节选) „„„„„„„„„„„„„„„„„„„„泰戈尔34

3.你无法扑灭一种火„„„„„„„„„„„„„„„„„„狄金森35 第四单元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

1、应和„„„„„„„„„„„„„„„„„„„„„„.波德莱尔39

2、刘彻„„„„„„„„„„„„„„„„„„„„„„„„.庞德40

3、窗前晨景„„„„„„„„„„„„„„„„„„„„„.艾略特41

自主阅读

1.元音„„„„„„„„„„„„„„„„„„„„„„„„„兰波42

2.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帕斯43

3.恋人„„„„„„„„„„„„„„„„„„„„„„„„艾吕雅44 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让故事本身说话

1、我与绘画的缘分„„„„„„„„„„„„„„„„„„.丘吉尔49

2、带着鲑鱼去旅游„„„„„„„„„„„„„„„„„„„.艾柯52

自主阅读

1.难忘的经历„„„„„„„„„„„„„„„„„„„„„茨威格54

2.夜行的驿车„„„„„„„„„„„„„„„„„巴乌斯托夫斯基60 第六单元 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1、自画像„„„„„„„„„„„„„„„„„„„„„„„..蒙田71

2、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73

自主阅读

1.悼念乔治•桑„„„„„„„„„„„„„„„„„„„„„雨果77

2.卡莱尔„„„„„„„„„„„„„„„„„„„„„„„..爱默生79

第七单元 与自然为友

1、英国乡村„„„„„„„„„„„„„„„„„„„„„„..欧文85

2、寂寞„„„„„„„„„„„„„„„„„„„„„„„„..梭罗89

自主阅读

1.堤契诺秋日„„„„„„„„„„„„„„„„„„„„„„.黑塞95 2.京都四季„„„„„„„„„„„„„„„„„„„„„„.水上勉98

第八单元 让生命沉思

1、奴性„„„„„„„„„„„„„„„„„„„„„„„.纪伯伦104

2、懒惰哲学趣话„„„„„„„„„„„„„„„„„„„„.伯尔106

自主阅读

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托尔斯泰108 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普里什文114

12、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1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16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37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59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 ——多义词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 ——新词语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五课 言之有“理” „„„„„„„„„„„„„„„„„„„..80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 ——修改病句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97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13、外国小说欣赏

(每单元由“阅读”、“话题”和“思考与实践”组成)

第一单元

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1)

*墙上的斑点„„„„„„„„„„„„ [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3)

话题:叙述——叙述角度

叙述人称 *叙述腔调 *速度控制

第二单元

炮兽„„„„„„„„„„„„„„„„„„„„„.[法国]雨果(11) *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蒲宁(17)

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 场景的功能 *风景的意义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第三单元

丹柯„„„„„„„„„„„„„„„„„„„„[苏联]高尔基(34)

*炼金术士„„„„„„„„„„„„„„„.[巴西]保罗•戈埃罗(37)

话题:主题——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形成 主题的实现

*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主题观的演变

第四单元

娜塔莎„„„„„„„„„„„„„„„„„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49)

*素芭„„„„„„„„„„„„„„„„„„„„„„„....[印度]泰戈尔(55)

话题:人物——“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第五单元„„„„„„„„„„„„„„„„„„„„„„„(64)

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志贺直哉(64)

*在桥边„„„„„„„„„„„„„„„„„„„„„„„ [德国]伯尔(67)

话题: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情节运行的方式 *情节运行的动力

第六单元

牲畜林„„„„„„„„„„„„„„„„„„„„[意大利]卡尔维诺(72)

*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76)

话题:结构——谋篇布局 *结构的“常”与“变”

第七单元

山羊兹拉特„„„„„„„„„„„„„„„[美国]艾萨克•什维斯•辛格(80)

*礼拜二午睡时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83)

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 情感的处理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第八单元

沙之书„„„„„„„„„„„„„„„„„„„„„[阿根廷]博尔赫斯(91)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94)

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 虚构使我们富有 *事实与真实的区别

14、演讲与辩论

(每单元由范例学习、相关连接和综合实践组成)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第二单元

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

未有天才之前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说

第三单元

学做一个人

书,知识的大厦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第四单元

演讲两篇

数学的光彩 走向社会

毕业赠言

告别演说

第五单元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交朋友应多多益善还是少而精

高中生出国利弊之辩

第六单元

蛊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 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 齐桓晋文之事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精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1)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萧红(26)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斯诺笔录(49)

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罗曼•罗兰(67)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欧文•斯通(86)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105)

略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沈从文(126)

第八课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吴学东等(141)

课外阅读

蒙哥马利:强者是不断挑战自己„„„„„„„„„„„李政(154)

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莫克 李群(156)

16.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节 联想与想象 第三节 学会沟通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第三节 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

第15篇: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体会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体会

周 娣 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气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该如何作出相应的改变呢?我对“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反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教师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

由于信息技术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广、理念新,为了尽快调整我们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以及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

1、从教师培训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除了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科组内部互相培训。做法是:先通过科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的内容,并根据给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然后我们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进行科组内部教师培训,有时我们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参加我们的培训活动。

2、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

互动交流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一直很重视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新课改之后,我校要求每个学科组每学期必须到市内外的一些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重点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从集体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全体任课教师参加,

备课组长组织落实,并做好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集体备课时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以及做到“四个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综合练习。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基本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我们现在还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校之间的集体备课模式,更大范围实现经验共享和优势互补,让更多的教师从中获得专业成长。

4、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同时,我们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

5、从案例剖析中获得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老师经常互相听课,年轻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课,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示范课,课后必须进行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实践了一种“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教师成长模式。

另外,在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时,我们会要求兄弟学校尽量给我们安排听课的机会。同时,兄弟学校来我校交流时,我们也尽量安排课给他们听,课后我们都要进行评课,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6、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实践证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我们教师之间的合作,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教师潜能,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

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7、帮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办好教育的希望。青年教师有着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工作认真、事业心强等优点,但也因教学时间短而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我们要求让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同时,我们还对青年教师实施拜师制,要求有经验的老师多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二、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和同行们的讨论和交谈中,发现了一些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放下怨言,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在参加一些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时,发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多数在发牢骚、吐苦衷、抱怨言,说来说去还是地位低、待遇差、领导不重视等话题,最后会议不了了之。我们认为,能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命运的只能靠自己,放下怨言,通过主动的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2、专业成长应该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并重

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这样的教师,专业技术很不错但教学能力不强,这种情况的男教师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教学能力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方面比较差,这情况的女教师比较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我们认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掌握好专业技术更要精通教学技艺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教师集体学习效果好于个人独立学习

现在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靠自己的自觉和兴趣去学习和研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这样教师花的时间多,也容易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不系统,更会造成教师之间的差异悬殊过大。我们的做法是:科组统一安排教师培训,系统性地学习,有针对性的研究。我们这样做学习效率高,学习内容多,大家都很有收获。

4、建议教育部门多组织一些实质性的教师交流活动,少做一些报告

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培训者利用讲授的方式,把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传递给教师,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是忠实的听和记,然

而真正认真认的教师却不多,这种培训不但失去了培训的意义,还增长了教师的疑惑。其实,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实践知识。教师培训应当是,让教师之间多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增强教师的力量,给教师以智慧和信心;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培训者就要从传授者、教导者、训话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与教师平等对话者,教师内在思想的激发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讨论的协调者和引导者。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16篇:高中新课改培训工作方案

高中2012年新课程教师远程视频培训

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2012年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视频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每个教师在培训中有所得、有所提高,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今年培训的有关安排如下,请相关单位、学校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根据绵教体函【2012】271号文件精神,今年是新课程培训的第三年,市上将对参培不积极、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进行网上通报批评,情形严重的给予党纪、行政处分;培训期间,市教体局将分两路巡回深入到学校进行实地检查考核,县教育体育局也将安排巡视人员深入学校督促检查。各中学应高度重视今年的新课程教师远程视频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培训学习。

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行政领导值班,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为我县普高适应新课程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我局在培训期间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巡视,加强督查,并对督促情况予以通报和奖罚。

二、参培对象及学科

2012级全体教师和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其他教师,统一参加高一年级培训;

2013级全体教师:参加11月3日——19日的高三培训;

2014级全体教师:参加高二年级培训。

高一13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高二10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

高三9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三、时间安排与要求

1、高

一、高二培训时间:2012年6月10日——7月28日,高三培训时间:2012年11月3日——19日,每天2——3个学科同时进行,高一每科培训3天,高二每科培训2天。

2、学习时间:每天视频学习时间为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各三个小时。

四、参培人员任务

1、登陆注册

参训高一教师到高中课改网络平台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改网站”上的登录窗口,凭账号和密码完成个人的实名注册工作,生成各班级花名册,了解自己所在班级,主动与班主任联系,提前熟悉习近平台的基本功能,以便在视频培训期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高二(2014级)、高三(2013)年级教师,沿用去年已发的培训帐号,在本学科视频培训正式开始的前2天,登录“四川省普通高中课改网站”平台,核对帐号和密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听课学习

视频实时授课听课期间,听课教师提前20分钟进场,不论是在听课教室集中听课,还是在网络教室分散听课,学校都要派专人监督,要求参训学员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如无特殊情况,学员不得随意进出,不准接打手机。

听课课堂的纪律要与平时面授课堂一样,做到安静、严肃和认真。

3、完成作业

视频听课后要利用业余时间及时登录“四川省普通高中课改网”,进入班级论坛,以发帖方式完成和提交相关作业,参加班级讨论或学科论坛,提交考试答案和个人总结。

4、参加考试

详细要求见第五部分“参训学员培训考核与证书颁发”

5、培训总结

培训结束后2天之内,每位参训教师必须撰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个人培训总结,学员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本班辅导教师,也可发送至“四川省普通高中课改网站”平台班级讨论室里。

五、培训考核与证书颁发

1、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两个部分。

(1)过程性考核:全程参与本学科全部专题内容的学习,学够规定的时间,并认真做好笔记;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完成1份不少于1000字的个人总结。

(2)结业考试:视频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要上网参加课程结业测试。试题由四川省教科所统一组织命制,采取开卷的方式独立在网上进行。

2、成绩评定:学员培训的成绩根据学习绩效综合评定。其中,全部收看视频培训课程占70%(包括上网补学,缺勤而不学者缺1次扣10分)、完成作业和个人总结报告占10%(各占5%)、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20%。综合成绩评定为80分者即为合格。

3、考核的组织及要求

(1)试题命制:培训内容的考试题由四川省教科所统一组织命制。题型为标准化选择题(包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2)考试题发布:各科试题于本学科培训结束前1天,发布在“四川省普通高中课改网站”平台上的“教师学科论坛”上置顶位置。

(3)答卷与评卷:参加考试的学员把所完成的试题答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本班辅导教师;也可以把答卷制成文档,以跟贴方式发至在“教师E通”平台上的“学科班级区”的本班讨论室。试卷由市各学科辅导教师组长牵头,各班辅导教师负责批改。

(4)考核组织:总辅导教师组织对本市本学科所有学员进行考评(评阅和过程评价),各班的考核具体由辅导教师负责牵头,在班主任配合下共同进行。

(5)考核时间:各学科考核要在本学科培训结束后3天内完成。在考核结束的1个工作日内,各班辅导教师将本班考核结果报市总辅导教师,经我局审核同意后,将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汇总,在本学科培训结束后的第5个工作日内,报省级班主任总协调人(四川师范大学)。

4、证书颁发:所有参训学员必须参加培训效果考核,成绩合格者,高一教师由省教育厅统一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上岗的依据,获得培训结业证书的学员才能上岗担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记40个继续教育学时。

二、高三年级教师由我局依据其学习考核情况,记发20个继续教育规范学时。

第17篇:新课改教案

我与网络

活动理念: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为了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健康合理上网的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健全中小学生人格等。但其弊端在于网上鱼目混杂,青少年又缺乏自我控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到不良内容的污染。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容易对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造成阻碍,同时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也有害身心健康。网络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活动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健康、合理到利用网络。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清网络的利与弊。

2、学会健康、合理的利用网络,处理好上网与学习和生活的相互关系。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回答以下几个小问题:

(1) 当今最快的信息传输方式是什么? (2) 当今最时髦的话题是什么? (3) 当今最快的交友方式是什么? 学生:网络

引出课题《我与网络》、

二、活动

1、关于网络利弊的小组讨论 (1)网络的作用 (2)网络的弊端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与方便,所以我们青少年都应该学会如何去操作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更好的为自己服务。但是网络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负面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合理上网。

2、关于网络游戏的小组讨论

(1)网络游戏能满足人什么心理? (2)什么样的同学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3)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带来哪些危害? (4)该如何处理玩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3、关于网上交友的小组讨论

(1)网上交友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又有什么隐患? 小故事:

小文在网上认识了个男网友,两个人谈起了时髦的网恋。一次网友约小文见面,结果该网友绑架了小文,向有钱的小文父母勒索100万人民币,在收到了赎金后因为害怕暴露将小文杀害。

思考: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网上交友该注意些什么? (2)如何正确对待网上交友?

4、关于网上不健康信息的讨论 小故事:《秘密》 思考:如何健康上网?

5、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

(1)什么是“网络心理障碍”?都有哪些表现? (2)你认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预防“网络心理障碍”?

三、总结

希望同学们成为网络的主人,让它成为你学习、生活的好助手,以一种健康的方式上网,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享受网络带给你的乐趣! 附:

课后反思:

总的来说整节课老师说教的多,学生体验的环节少,下次可以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去体验学到一些道理。问题设计也比较的封闭不够开放,老师的控制感太强,学生被老师事先设定好程序框住了,所以课堂气氛较沉闷。

附论文一篇:

也谈网络利弊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当前,网络不仅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的计算机互连网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极其迅猛。网上求职、网上招聘、网上学习、网上娱乐等,他们的出现给人们的平凡生活增添了色彩。

互联网也成为同学们的学习天地。各大名校相继在网上亮出了自己的牌子,为同学们的学习增添了动力。就用我所熟悉的一些网校来说吧,如北京四中网校、北京景山网校等,他们在网上归纳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还有课程重点及一些相关的习题,如果你认真去学习它,无疑帮助会很大,使网络成为我们的“老师”和好帮手。同时,我们在网上还能了解新闻,国际、国内大事,了解我们国家各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路线,有利于我们选择更多的机会,如果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好的文章,欣赏后还可以下载,使自己的文学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学生,除了网上游戏就是网上聊天,不仅耽误学习,而且有害身心健康。我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网上聊天的同学,刚开始还只是交个朋友,可渐渐两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发展成“网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不仅学习成绩下降,整个人也变得精神恍惚,萎靡不振。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还涉猎黄色网站,这就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矛盾,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它的不利一面,还应看到有利的一面。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本书籍已经无法解决学生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而网络这个巨大的宝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资源,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开发青少年学生的内在潜能。网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自身技能,在网络中,青年学生能积级参加网络中的一些优良的活动,敢于在网络中发表自已的主张和看法,从而激发自已对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潜能和技能都能全面得到提高,那么青少年上网到底有哪些影响呢?我将试着从下面两方面分析:

(一)青少年上网的好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第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当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第四,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未充分调动,毫不夸张地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第五,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因特网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也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强网络对青少年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家庭、学校教育工作的必要。据报道有母亲学习上网聊天,挽回了沉迷网吧的孩子回家等感人事例。就在我市已开通青少年网站,并通过青少年网开展了一系列的网上科普知识问答、建党八十五周年知识竞赛,青少年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社会反响很好。

(二)青少年上网的弊端:

第一是上瘾问题。众多青少年学生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和躯体的病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同学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因为网络生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第二是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网络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给青少年朋友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网络上存在的最大问题,莫过于诈骗问题,有些青少年朋友往往缺乏自制的意识,对网络中的一些信息深信不疑,从而导致错误事情的发生;还有就是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甚至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这会引人误入歧途,当然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因为孩子年纪尚小,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

第三是荒废学业甚至犯罪的问题。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四是网上交友不慎的问题。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上网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问卷分析,青少年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32.3%。网上交友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易使青少年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映,与网友见面潜在着极大的危险性,据报道某地发生过五名高校大学生与网友见面遭强奸的事件。因此,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面对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小方面,学校和家庭要对青年学生上网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一定的批评和教育,学校和家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确立上网的正确意识。在社会的大方面,应加强社会交际活动,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网络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隔膜问题。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今年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对网络的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整顿,这样做有利于人们浏览健康的网络信息,为重整正规的网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问题,最终取决于个人,因为网络是把双刃剑,既能给青少年带来“学习的革命”,也可能传播非健康资讯,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要让优良的网络信息服务于社会大众,我们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思想较易接受新事物,但愿我们中学生能取网络之长处,避其之短处,遵纪守法,文明上网。社会部门也要加大力度,逐步实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权益保护机构的网络化,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网络对青年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希望能为青年学生的健康上网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青少年朋友,我们已经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时代呼唤我们成为“四有”新人,让我们告别那些不健康的诱惑,努力学习迎接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第18篇:高中新课改英语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李辉军

新一轮新课改学习即将结束,经过此次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程高考中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正确的答案。总的说来感受很多。

首先,此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新课改后的高考的有关信息。对我们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和高考辅导有密切的关系,大家通过网上视频学习,在线交流、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并通过完成十个专题作业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我们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高中英语新课程高考的具体内容和方向;知道如何把握高考复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讲的新课程高考的特点: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运用能力为目标,综合素质的发展。要符合高校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有要体现语言测试学本身的发展,运用能力评价,任务型测试。

其次,作为一个高中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更新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这样面对新教材高考复习才能做到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专家们所提供的一些复习方法案例要亲身实践后才能掌握。整体把握高中英语新课程高考内容、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新高考英语的特点,对于一个高三英语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事半功倍。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高考复习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提高高考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通过网络上专家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系统复习教材内容;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使自己对高中英语新课程高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高考复习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更新观念,努力适应新课程高考的要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9篇: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学习心得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学习心得

织金县第七中学

教师

徐立泽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变化,当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公布时,就从当中学习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面对这些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呢?这些都是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迫切地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那么对课堂教学设计要认真重视,因为教学课堂是我们实施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地方。下面就教学改革方面总结一下,因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时间,所以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是重中之重。

教学设计思想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来进行,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是现行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积极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来进行,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包括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遵循:1.学科整合原则;2.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相结合原则;3.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有任务驱动法;课题解决法;协作学习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课堂向课前开放,课堂向课后开放。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为双向互动。

1、我们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和追求,即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过程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主体的愿望和主观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说,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识。

2、教学设计要注重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内容。其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与各学科整合。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将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相网,然后应用互联网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当大的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世界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触手可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不再是单纯地囿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就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加以综合利用。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遵循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时,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学习某一软件时,可介绍相关的人物与成长经历;在体味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别忘了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使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升华,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

4、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要改变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以浅显易学的实例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每项内容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是师生活动内容的核心,是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教学过程的转折点,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兴奋点,应该融入师生的共同智慧。

5、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6、创设学习情景选择教学方法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7、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8、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第20篇: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总结

2010年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总结

2010年全国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我校共有109位教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等13个科目的培训,通过高

一、高二两个阶段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为了搞好这次新课改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实施。在我校当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要求配置电脑、摄像头、耳麦、投影仪等设备。每天坚持有一名校领导深入培训现场与老师共同学习交流,确保了这次培训的实施和培训的效果。

为保证对教师网上学习质量的监控和督促,我校专门指定教务处主任张彦岭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三名教师全天负责学校培训网络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措施,确保效果

1、安排培训地点,维修电扇,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多次检测网络,遇到相关问题及时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保证学习培训当中网络畅通。

3、全员培训。要求全体老师都参加两个阶段的培训,为今后新课改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为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按要求参加培训,我们实行了签到制,每天由专人负责考勤,我校教师按时按要求参训率达到100%。

4、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培训小组,教研组长为培训小组长,要求所有参训教师集中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统一学习,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5、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每半天培训结束由培训组长布置作业,要求本科教师回家上网查询学习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完成作业并交教务处。

三、收获颇多,效果斐然

1、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在培训中了解到国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陈旧、方法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学习,认识到三维目标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联系实际等新型的教学观念能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他们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比如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养学生的生产和环保意识。

2、学到了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这种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在利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动手,动脑的时间。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师就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让学生真正弄懂;学生实在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但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也学到了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方法,这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出符合学生成长的量规,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3、树立了不断学习的决心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所以老师应具备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只靠原有的旧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每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在学习中提升,

在实践中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效,使国家的教育发展。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教育都在进行适应性、前瞻性的改革,将教育改革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明智之举。

4、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流露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对我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高二老师在09-10学年新课改教学进行了一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培训当中有针对性,收获更大,体会更深,并和其他年级的老师进行探讨。新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的不同,学生状况的不同,就不会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用,所谓的万事开头难。但是,战胜困难是可能的,具体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网上沟通。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在集体备课中,每位老师应先独立的拿出教学设计,然后经过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进行统一的教学。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通过博客的生物教师群,交流共享优秀教案和优秀资源,充分利用外脑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各科培训时间有限,只限于实时观看很多内容不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希望能随时下载观看学习。

2、建议省、市教育部门多组织新课改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请一线教师讲新课改体会并上示范课。

3、建议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去实行新课改的学校参观学习,学习新课改具体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门尽快出台具体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安排,与新课改的高考改革方案。

《高中新课改空白教案模板.doc》
高中新课改空白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