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公开课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语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 (三)内容简析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曲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第一段,写了什么?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有什么变化?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为什么而悲?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抒发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

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我”为什么乐观?

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首尾的关系: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四)读熟并背诵

示范朗读、齐读全文、自由朗读

(五)小结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意地联系以前学过的东西,既可以帮助理解新文章,又可以激活已有的积累,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品味。

(六)作业

1 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预习《后赤壁赋》初步领会作者思想。 2 随笔《逆境中的超脱-----我看苏轼》

推荐第2篇:语文课教案

语文课教案(上)

一、课程题目:有一个传说

二、教学背景:佤族的文化古老而又瑰丽,古老的沧源崖画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动画电影《女娲补天》的造型风格和沧源崖画的很相似,希望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

三、教学设计

课时一

教学内容:看崖画猜想内容,发挥想象力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欣赏动画电影《女娲补天》,试讲述片中故事。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本堂课欲以崖画引起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引导其对民族神话传说的关注。

重点及难点:佤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发言的胆量和信心。 课前准备:视频《女娲补天》;展示沧源崖画的ppt

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请小孩试着介绍沧源崖画,引入远古传说的主题。展示沧源崖画的ppt,针对几幅主要图片请小孩尝试描述画面内容。(10分钟)

试问小孩是否知道女娲补天的神话,播放电影《女娲补天》。(10分钟) 再次分段播放影片,分别试请小孩讲述每段的故事情节。(20分钟)

试问小孩佤族的神话传说有哪些。提醒司岗里的传说、对牛的膜拜缘起等。(5分钟)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口耳相传或者文字记录的沧源的民族传说,下次课一起分享讨论,想要发言的同学可以精心准备一下,比如写成小文章,桃子会给予评价。 课堂反馈:

四、反思总结:

课时二 教学内容:分享交流佤族的民族传说,思考怎样使得民族历史文化得以流传。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通过分享故事传说、互相发问点评来锻炼小朋友发言的胆量、语言的表达;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把家乡的民歌民谣中的传说记下来,怎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古老文化。 重点及难点:佤族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发言的胆量和信心,互相点评的能力。 课前准备:不需ppt 教学过程:

桃子的家乡是四川,展示绵州巴歌,请大家试想其表达的意思。由此引说龙女的故事,激发兴趣和想象,调动气氛。绵州巴歌是隋代就有的四川民歌,龙女的故事就更古老了。比比谁的传说更古老?(15分钟)

请小朋友们分享佤族的传说,并说明自己得知传说的来源、经过,以及传说是以什么方式保存的。请大家点评讨论,注意互动、启发、引导、鼓励。(20分钟)(桃子另外准备几首歌谣故事来引导思考,以应可能的冷场。)

引导小孩思考怎样把家乡的古老传说记录保存下来,怎样让家乡的古老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举例思考司岗里传说的传承,联系汉族传统文化的复兴(10分钟)

课堂反馈:

五、反思总结:

语文课教案(下)

一、课程题目:猴子故事会

二、教学背景:鉴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当地教育水平,佤族小朋友的汉语水平相对薄弱,听说读写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词汇量比较匮乏,知识面比较狭窄,使用汉语表达的胆量和自信也需要鼓励和锻炼。

三、教学设计

课时一

教学内容:和小朋友分享故事《小猴子下山》《猴子捞月亮》

欣赏视频《梦乡》《小猴子下山》《猴子捞月亮》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通过看视频讲故事调动小朋友的兴趣和想象力,锻炼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重点及难点:佤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发言的胆量和信心。 课前准备:视频:《小猴子下山》《猴子捞月亮》(2个)

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教学过程:

播放《梦乡》,调动故事会的气氛——猴子故事会开始啦!发问小朋友已知的有关猴子的故事,引入主题。可让小朋友举例形容猴子的词语。(10分钟)

看视频《小猴子下山》,由老师引导或小朋友主动讲述故事,采用故事接龙的方法,使尽量多的孩子加入口语表达。(10分钟)

看视频《猴子捞月亮》,由老师引导或小朋友主动讲述故事,采用故事接龙的方法,使尽量多的孩子加入口语表达。(10分钟)

欣赏儿歌《猴子捞月亮》,比较与故事的不同之处。(10分钟)

课堂反馈:

四、反思总结:

课时二

教学内容: 阅读文本《猴子和草帽》,讲述故事;

观看电影《过猴山》,比较电影情节和文本故事的不同。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电影,引导小朋友的阅读思考,锻炼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重点及难点:佤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发言的胆量、信心。 课前准备:视频《梦乡》《过猴山》

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教学过程:

承接上堂课,播放《梦乡》,调动故事会的气氛——猴子故事会开始啦!(5分钟) 默读文本《猴子和草帽》。(5分钟)

讲解重要词语。引导关于情景对话的理解。试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10分钟)

齐读文本《猴子和草帽》(5分钟)

看电影《过猴山》(10分钟)

讨论电影中的情节与《猴子和草帽》故事里的有不同之处,有没有其他可能。(10分钟)

课堂反馈:

反思总结:

推荐第3篇:高中语文课教案

课题《想北平》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板书: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板书: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板书:另外还有些著名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

样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二、作者简介:

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讨论: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 学生回答:不在。

总结: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

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

1、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2、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四、写作指引

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着红

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

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

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教后感:

课后通过有关老师的指教以及自我的反思,对《想北平》的课有以下几点感想:首先,整体来说整篇文章的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处理方面还是在问题的设计方面都相当不错,课下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也说明,文章的学习加深了他们对文意的理解和作者思路的把握,这一点是值得总结并进一步发扬的;但同时文章的讲授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所制作课件的板书中,没能跟着学生的作答逐一列出所概括的内容,没有起到板书所真正应该具有的作用,再一个就是上课时说话语气较为平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感情的投入,另外在学生作答时只是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本身,而忽视了其他的学生,在时间的调控方面也有待改善。虽然作为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再所难免,但我一定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去克服,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精美完善。

推荐第4篇:语文课《春风》教案

《春风》教案

教学目标: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教学重点: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林斤澜的《春风》,来感受一下北方的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了解作者:

林斤澜,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

二、读一读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圈点生字词:

冰砚

冰溜

冰碴

乍暖还寒 粗犷

大靸鞋

刮折

呜呜吹号

根据解释说出文中的词语: (

):评论好坏。 (

):将养,休息和调养。 (

):消除心中的气愤。

2、你感觉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三、议一议

齐读

6、

7、8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

9、10段)衬托(第

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时间:“一夜之间”、“忽然”

范围:“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动作:“扑”、“漫”、“插”“灌” 声音:“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撒拉撒拉 感觉:“如无数的针扎”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四、比一比

齐读课文

3、

4、

9、10段。

1、比较一下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

北方的春风:强劲、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温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 北方的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 南方的春风是柔情万般的姑娘

2、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五、想一想

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第5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3、第

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六、练一练

春天的雨与大夏天的雨肯定是不同的,你感觉到了吗?请写两个描写春雨与夏天的雨的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你的喜好的。

板书设计

春风

厌恶――怀念――喜爱

抑――――扬――――

推荐第5篇: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

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

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点评鼓舞学

生的表现欲

四、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语

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从而“拜倒”在语文学习上。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绿树成荫、幽雅美丽的一中。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语文是什么?是一笔好字,是王羲之;是一张铁嘴,是晏婴;是秦汉明月,是先秦诸子;是历史的见证,是司马迁;是壮美的山河,是李白;是为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爱国的情怀,是岳飞;是开阔的胸怀,是苏轼;是田园的闲逸,是陶渊明;是对社会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指物作诗立就;是下笔如有神;是满肚子的名篇佳作。

语,语言,说话。像墨子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像孔明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像钱钟书演讲妙语连珠;像周总理谈判机智幽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场合发什么言,话一出口如春风拂面,如隆冬的炉火,如炎夏的清泉。文,文章,文采。他是比喻迭起的《离骚》;是气势如虹的汉赋;是凝炼隽永的唐诗宋词;是琅琅上口、词彩句丽的散文;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写是读的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写下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他能使你脑满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

三、教材介绍:

1、教材封面的色彩:一改我们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整个封面显

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寓意为我们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

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

2、教材封面的内容:上半部分为文言(小学的《两小儿辩日》就是

文言文),这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册书里展示了一部分博大精深、灿烂

辉煌的中华文化。

下半部分的图案是什么?——两匹扬蹄的骏马。

有什么寓意?能想到一些关于马的成语吗?一马当先(比喻领先);

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龙马精神(像龙状的骏马,比喻

人精神旺盛);马到成功„„

3、寄语:每位同学都是一匹扬蹄的骏马,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自由驰骋徜徉,在这册书里,你们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这里有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以俯瞰超拔

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

迅;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

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玛丽·居里;有留连西湖美景、慨叹“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泪洒他乡、悲叹“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游子马致远„„。这里面的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

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留连往返。

4、语文课学什么?为什么还要学语文?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

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第一、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九年级教材有篇课文《杨修之

死》(《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

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

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

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

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

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

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

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

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

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

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

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

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会“听”的同学刚刚应该已经记下了陈燮霞、鲁迅、玛丽·居里、

白居易、马致远!因为这是绝好的作文素材,能记起一些信息吗?指名学

生提问)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

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

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

最好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

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

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

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

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

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

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

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

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

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

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

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中考占40分。

第四、写。“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

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

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

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同

时作文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有60分,半壁江山,想要有好的语文成绩,写

作一定要重视。编班级作文集。

四、学习必须的工具和要求

1、一个作文摘抄本(必须硬皮本)、两个语文作业本(单行或双行,如果字迹潦草将换成田字格)、一个小测本、一叠作文稿纸、一个周记本、硬笔书法描红本

2、工具书:新华字典(科代表必须每天带在书包里)

3、课外书籍:《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课外阅读推荐期刊:

《散文》、《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意林》、《中国校园文学》、《杂文选刊》、《青年文摘》、《读者》„„

自选书目: ①《花季·雨季》 ②《窗边的小豆豆》③《梦里花落知多少》

推荐散文作家:毕淑敏、林清玄、汪曾祺、周国平、迟子建

4、每天要交的作业:字词抄写

5、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周记一篇(随笔,300—500字);C:摘抄一页;

A、B:2页 ;硬笔书法3页

6、课前:预备铃后科代表带读。

7、摸底成绩出来后将分学习小组。

8、书写使用中性笔,不许用涂改液等

9、每次做作业前必须先及时订正前一次作业中的错题,若不及时订正,之后作业将不予以批改。

要求:投入的课前:

预习四步法:

一看: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后的“字词积累”(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看完后,对课文有初步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二查:就是查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弄清词或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看”和“查”是课前预习的起码要求。

三思:就是思考。要求依据提示、课文、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问题是否懂了、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

四批:标自然段序号,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用铅笔),如不懂的地方用“?”,重点处用“——” ,很有感悟的地方可进行简单点评。

附:节选自《脂砚斋重评红楼梦》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甲戌侧批:声势如现纸上。甲戌眉批:从黛玉眼中写三人。】第一个肌肤微丰,【甲戌侧批:不犯宝钗。】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甲戌侧批:为迎春写照。】第二个削肩细腰,【甲戌侧批:《洛神赋》中云“肩若削成”是也。】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甲戌侧批:为探春写照。】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甲戌眉批:浑写一笔更妙!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其钗环裙袄,【甲戌侧批:是

极。】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甲戌侧批:毕肖。】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甲戌侧批:此笔亦不可少。】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甲戌侧批:妙!】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甲戌侧批:总为黛玉自此不能别往。】

五、目标:

争做“五一居士”、一颗充满爱的心、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

六、学习语文方法歌

练好语文基本功, 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 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 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 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 课本学习贯始终。

推荐第6篇: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第一课

葛俊霞

一、什么是语文

语,语言,说话。像墨子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像孔明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像魏书生演讲妙语连珠;像周总理谈判机智幽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场合发什么言,话一出口如春风拂面,如隆冬的炉火,如炎夏的清泉。

文,文章,文采。是凝炼隽永的唐诗宋词;是琅琅上口、词彩句丽的散文;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二、语文很重要

从上面的三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天生重要(板书)。不管是外国的大作家歌德还是我们的总理,不管是外交大事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从小的方面如我们平常听人说话,与人交谈,看电视,读报纸,听歌曲,甚至所见广告路标;大的方面如竞职演说、求职报告、会议发言、计划总结等等,都要学好语文。

语文学习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要想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就必须学好语文,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先考语文,然后再判其他卷子。”

得语文者,赢在中高考: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高考大纲则更是指出语文将成为最易拉开学生档次的学科

三、语文很有趣

故事一:

古时候,一个秀才办学招收学生,不收取穷人家的钱财,却向富人索取很多报酬,一日,他在学堂前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富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穷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故事二: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四、怎样学好语文

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

课文其实是基础,烂熟于心须学精。  买书看书做书虫,多读才能得真谛,  作文关键是多写 ,课外练笔不放松, 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 学好语文贵坚持,长期积累入佳境。 补充材料一:

一、仔细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九年级教材有篇课文《杨修之死》(《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

二、大胆说.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勤动脑,多思考,然后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说错,不要怕说不好,如果不说,永远都不可能说的漂亮。脑子越用越灵光,嘴皮也是一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用心读。课堂上学好语文,就要沉下心读课文,多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感受文章之美。

第四、勤奋写。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打个比方,一个人去学游泳,理论知识背了一大堆,可不下水,他能学会吗?我们从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就要在写作中尝试去用,多加练习,才能妙笔生花。

总结成一句话:学语文,要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 补充材料二:

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写真事、描真景、抒真情,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写下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五、提出本学期学习计划与要求:

1、一个作文摘抄本(必须硬皮本),一个随笔本,一个作文本,准备班级作文集

2、工具书:新华字典(一桌一个),一叠作文稿纸,

3、课外书籍:《朝花夕拾》、《西游记》

4、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作文摘抄一篇(500字左右)

5、每天上课前,先由一名同学讲成语故事

六、协商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就写今天的第一节课。

师:这节课怎样写?可以写人——老师。可以叙事——第一节语文课。可以抒发感受——对人、对事、对语文。任选一种写法。

推荐第7篇:公开课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管窑镇中心小学管俊华

教学内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第57至58页,例

9、例10,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步骤。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用具:写有一位、两位数除法法则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下面两道习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4

768

8

768

学生算完后提问:这两道题是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第一题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大,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商是三位数;第二题的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

继续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法则。

二、教学新课

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例9:768÷32= 教师写出768提问:

⑴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首先要看什么?(被除数前两位够不够除)

⑵够除。怎样试商?

⑶商2应该写在什么位臵上?(因为是用32去除76个十,商2个十应写在十位上)

⑷下面怎样算?商4写在什么地方?

小结: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

位上面写商。

2、完成计算后,用谈话的方法揭示课题:这道题的商是多少?是一个几位数?那么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3、教学例10 ⑴3293÷39=

⑵这道题应读怎样计算?谁会算?

指一名学生(较好的)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这道题。

⑶算完之后,指名学生谈一谈是怎样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商8要写在十位上?

学生读完后,教师归纳。

4、练习。

做教材第57页例10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巡视辅导,集中订正。

5、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刚才我们做的两道题,都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大家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谁能总结出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条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规则。

用投影片出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让学生齐读该法则,并让学生默看58页法则。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第

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

3、4题。

六、思考练习练习十三第17题。

公 开 课 教 案

管窑镇中心小学管俊华

教学内容: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14—15页例

5、例

6、例

7、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初步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自觉查的良好学习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0×4160×3700×5500×4 8×3012×40400×6250×3

说出:160×312×40和700×5的口算过程

2、竖式计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60×42700×3 请板演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二、揭示课题

在计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如果乘数是两位数,乘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这节课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⑴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数是几位数?

⑵想一想怎样算?能不能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⑶学生试算。教师巡视,让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⑷讨论:哪种算法简便?

⑸教师强调简便算法竖式的写法。

第法,能正确进行简便计算。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习惯。法。

仿照一位数乘的方法,先用两位数去乘被乘数。前面的数,写竖式的就要注意把被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乘完后在乘得积的末尾添写上与被乘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板书:

72

⑹对学生出现每部分积添0或积的书写位臵不对的错误进行纠正。

⑴出示例6:265×30

⑵乘数末尾有0,怎样算比较简便?如果按照用两位数乘的法则这样算:(板书)

265

× 30265 —————×30000————— 795————7950 7950

这样算简便吗?你认为应怎样算?

让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⑶小结: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乘数0前面的数和被乘数的个位对齐,最后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

3、练习。350×24

73×60

186×50

订正时结合具体问题讲解。

4、教学例7。⑴出示例7:450×20

观察:这一题与前面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⑵想一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怎样算简便?

⑶竖式的写法。问:如果把被乘数,乘数末尾的0去掉,竖式怎么写?那么450×20的竖式怎么写?引导学生说出:把被乘数和乘数0前面的数对齐。(板书)

⑷计算。怎样乘?强调:只乘0前面的数。积的末尾添写几个?为什么?强调:只乘0前面的数。积的末尾添写几个?为什么?强调: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两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2个0。

×

5、尝试练习。(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6、归纳总结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提问:

⑴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 ⑵把哪些数相乘?

⑶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

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完整地说出简便算法。再阅读教材第15页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看法?230230×40×40 ——————————9200000920—————

9200

2、练习四第

1、2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

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⑵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 ⑶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

3、

4、5题

七、思考练习

不计算,很快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23×12=69

2、280×40=1120()

3、490×32=1568

4、150×60=9000()

5、48×52=2494

“减负”与教书育人的关系

管窑镇中心小学管俊华

“教书育人”是我们经常读到的事,这应该是个随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常读常新的课题。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减负”的真正背景和意义,从而把握教书育人的深刻寓意和应该达到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把握。

其一,教育方针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创新教育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也难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死记硬背一些书本知识所能实现的。所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应该是我们教师实行教书育人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上学读书,是为了学得知识,获得能力,成材成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整个现实所认可的。但是,学生的真正成材,包括

能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以及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不仅是全社会所认可的,而且是学生的迫切需要。这两方面的目标有时出现矛盾,不少人往往只看到前者而忽视后者,甚至有时把学历放在第一位。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落实,就同这种求知求职和选人用人观点有很大关系。从社会的进步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那种单纯求知,以致只重学历的情况,无疑是十分短浅的。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就一定要懂得什么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也就是既符合社会的真正需要,又反映学生自身长远利益的带根本性的需要。

其三,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认为在现令条件下,人们容易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两回事,仿佛教书是传授专业知识,而育人是培养学生怎么做人,是德育方面的事,应由另外的人去做。其实,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当教师的应该从育人的角度去教书,就不会只想着书本,而应该看到人,即作为整体人的学生。这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就不会成为我们当教师工作中的外加之事,而是教师职责中的应有意义了。

推荐第8篇:公开课教案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4 5.Are you beautiful? 6.What\'s the color of your eyes? 7.Do you have friends?

8.Do you have parents?

9.What\'s the color of your hair? 10.What\'s your favorite song? 11.Do you feel hurt? 12.What\'s the film you like most? 13.Can you sing a song? 14.Do you have heart beat? 15.What do you like to eat?

16.Do you know what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与\"小i\"交流可参考的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2。 你在哪出生?3你今年几岁了?4。学习是什么?

5.什么是人工智能?6.你最擅长回答什么问题?

活动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对话分析一下,为什么ALICE或小i机器人回答问题有时会答对,有时会答经常答非所问,原因可能出现在哪些方面? 你认为它们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我们的语言并作出回答的?

设计意图: 与机器人交流,体验自然语言处理

体验活动二:“棋”乐无穷———与计算机博弈

搜索并欣赏视频:1997“更深的蓝”究竟战胜卡斯帕罗夫

计算机博弈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等,“更深的蓝”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卡斯帕罗夫不行,不代表我不行,let’s go! 打开“活动2”文件夹,找到自己喜爱的棋类,选择相应的子文件夹,运行软件。

1.打开“五子棋”:

2.打开“中国象棋”,与计算机博弈。3.打开“围棋”,与计算机博弈。 4.打开“暗棋版军旗”,与计算机博弈。

活动问题:人工智能在不同棋类的推理能力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与计算机博弈,体验博弈的乐趣。

体验活动三:各“试”各“样”———模式识别

打开“活动3”文件夹,用WORD或记事本或直接打开文件“人工智能.txt”,利用下面的工具软件完成参考信息的录入、识别

1.使用软件“慧视小灵鼠”,打开文件慧视小灵鼠.exe实现鼠标手写录入 2.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6.0的手定输入http://pinyin.sogou.com/ 3.把录入后的文字复制到“语音合成软件”下的ZtSound.exe实现语音朗读 参考信息:电影《人工智能》精彩对白(分别有英汉两种语言录入)

David: Is it a game?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Monica: Yes.

莫尼卡:是的。

Monica: You won\'t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ut I have to leave you here.

莫尼卡:你不会明白的,但是我不得不把你留在这儿。

David: Is it a game?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Monica: No.

莫尼卡:不。

David: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for me?

大卫:你什么时候会回来?

Monica: I\'m not, David.You\'ll have to be here by yourself.

莫尼卡:我不会回来,大卫。你将独自留在这儿。

David: Alone?

大卫:一个人?

活动问题:平时在日常生活或者影视当中见过哪些识别技术?OCR识别中比较哪种文字识别率更高?为什么?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标点符号能识别吗?影响识别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 体验图像识别和文字识别

6 体验活动四:“译”来“译”出———机器翻译

在下面两个地址中任选其一登陆网站,将给出的若干句子进行英汉互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尝试将机器翻译成的目标语言再作为源语言进行翻译,还可以尝试输入一些口语、俗语进行翻译,体会其翻译能力。

“金山爱词霸在线翻译”:http://fy.iciba.com/ “Baidu在线翻译”: http://fanyi.baidu.com/

“Google在线翻译”:http://translate.google.cn/ 也可以下载金山快译安装后运行进行翻译。

汉译英:(1)人工智能很神奇,也很神秘,我非常希望对它做深入研究。 (2)机器翻译能帮助我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对我的帮助很大。

(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英译汉:(1)Tiangong-1 ( Tiangong-1 ) is China\'s first aircraft in September 29, 2011 3, twenty-one sixteen seconds at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for a total length of 10.4 meters, a maximum diameter of 3.35 meters, from the experimental cla and resource cla.It marked the launch of China entered the Aerospace China\" three paces go\" the strategy of second phase second step.According to the plan, the Shenzhou eight spacecraft, Shenzhou nine, the Shenzhou ten spacecraft will be in two years in turn with the Tiangong-1 complete no or someone rendezvous docking mi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first space laboratory.In October 10, 2011, Tencent Tiangong-1 micro-blog iued the first photo of himself. 活动问题: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比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体验机器翻译

(四)交流分享体验活动

转播学生屏幕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讲解体验过程。

1组同学演示时提问:有没有觉得类似于使用QQ与你的朋友聊天,觉得她够聪明吗?

7 2组同学演示时提问:觉得计算机聪明吗,你有没有取得胜利?

3组同学演示时补充:文字识别大家都不陌生,它属于人工智能中模式识别范畴,模式识别类似一个人,它的存储信号中没有的东西它不认识,有的东西才认识。比如在使用汉字识别软件进行识别时汉字能识别,英文则不能识别。

4组同学演示时提问:能不能成为你的翻译助手,能不能取代英语老师?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产品的智能程度好像不太相同,如何来判断它是否具有智能呢? 投影:图灵测试

(五)学习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范畴

老师: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仅只有我们体验过的,人工智能主要分 为哪些研究和应用领域呢?

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参考学习网站:老师的新浪Blog中相关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的 研究和应用领域。看完后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完成连线匹配。 学生活动:学习相关资料,思考完成地在“问卷星”http://www.daodoc.com/jq/1053268.aspx 高中生初识人工智能课程小调查。

设计意图:采用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 强化,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老师也可以实时查看学生做的效果。

师生共同分析http://www.daodoc.com/jq/1053268.aspx 的结果

(六)课堂小结,未来畅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体验与资料学习,我们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实现完全替代人的智能,以后的情形会是什么样的呢?很多的电影中有描述人工智能前景的,比如《人工智能》、《黑客帝国》、《机械公敌》等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电影《人工智能》的片段,看看电影中的人工智能的未来,最后也请大家自己设想一下你心中未来的人工智能,在QQ微博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围绕两个问题在QQ微博中发表自己的畅想。 问题1:未来你心中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的? 问题2:未来人工智能会战胜人类么? 教师展示学生在QQ微博中发表的畅想

师:未来究竟是什么样,没有答案。只要我们敢想、只要我们积极去创造,也许一切皆有可能,未来在我们大家的手中,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8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六、教学反思】

说实话,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想把人工智能技术这样的前沿科技描述得多么深入是不可能的,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知识层面入手,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拥有破解迷雾的动力和勇气;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从情感层面入手,去探讨分析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去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新问题和新考验,本节课从这两方面同时入手,不仅仅研究技术本身,更引发学生对自身和未来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本节课希望能将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人文化,更加具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当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任然有许多值得思考和完善的地方,需要我更努力的去提升自身。

推荐第9篇:公开课教案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第三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的第6课时,他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来学习容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教材首先用描述和定义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是物体的容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就用体积单位。接着教材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这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容积和容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怎样更好的理解容积的意义是重点,也是下一步学习容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基础,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

教学目标

1、是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建立容积和体积单位概念,能进行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能盛液体的酒瓶、饮料瓶、牛奶盒等,容积为1升的红酒瓶一个,容积为1升的正方体容器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具一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盒子(一个木板做的,一个纸板做的)。

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长方体体积? 生:可以先量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计算出他们的体积。

2、师:我事先已经测量出这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分别是8厘米、5厘米、10厘米,你能很快地计算出他们的体积吗?

(学生计算,然后老师出示结果。)

3、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把这两个盒子都装满细沙,两个盒子里装的细沙会一样多吗?(课件出示两个盒子装满细沙)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从里面量,木制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为6厘米、3厘米、8厘米;纸质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为7厘米、4厘米、9厘米。 (学生计算,老师出示结果)

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看到的那样,盒子所能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盒子的体积。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学生在经历观察、对比、计算、概括的过程中,从表相中抽象出概念,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标。)

二、探求新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说一说我们生活有像上面两个长方体盒子一样能容纳物体的东西吗?(抽屉、铅笔盒、酒瓶、水桶......) 能容纳别的物体的称为容器。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他们的容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体积要从外面量;容积要从里面量。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 结论:只有容器才有容积,如果是实心的木块等,是没有容积的。 2.认识容积单位。

(1)因为物体的容积通过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变现出来的,因此容积的计量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能成液体的酒瓶、饮料瓶、牛奶盒等,仔细观察,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曾经装过多少液体? 生1:雪碧净含量2.5 师:为什么不说容积是2.5升?什么时候净含量就是容积?

生2:洗衣液净含量4升

师:你怎么知道就是4升,上面怎么写的?对了,L就是升。(板书:升

L) 生3:口服液净含量10毫升。

师:上面怎么写的?(板书:毫升 ml) .......(3)小结:升与毫升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容积单位,大家看看我们刚才所展示的容器中装的饮料、酒、水等都是什么?(液体)计量液体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与毫升,容积较小时用毫升,较大时用升。(板书:计量液体体积时用容积单位升与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瓶钢笔墨水的容积是60() 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 一瓶农夫果园的容积是600() 2.填一填

3升=()毫升

2700毫升=()升 3.5升=()立方分米

760毫升=()立方厘米 3.一种小轿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车多少升?

小结:求容积的方法与求体积的方法一样,但是要从里面量

4.微波炉的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式多少升?〖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内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关注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容积的认识,我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准备的学具(饮料瓶、包装盒等)找容积,认识升和毫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就变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与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过程。教学是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具体情境,还以本来面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本节课的教学中对升和毫升的感知,我通过让学生“估一估”——估计一升有多少;“猜一猜”——猜猜1升水能到一次性杯子大约几杯;“量一量”——量出1升水的体积。这样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注重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推荐第10篇:公开课教案

《狼 》

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一、利用专题内的资料,了解狼的知识,搜集有关狼的资料。

二、学习古文《狼》,疏通文意,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和特征。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学重点:了解狼的形象和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有关狼的知识,搜集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 2.说一说人们心目中的狼的形象。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二、初识狼: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

1、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

成语: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奔豕突、杯盘狼藉、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谚语:披着羊皮的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英语中的狼:------

三、再识狼:

(一)、文学作品中的狼

比较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

(二)、自然界中的狼

比较科学家笔下的狼和文学家笔下的狼。

四、深识狼:狼的自白

1、介绍“狼的十大哲学”;

2、狼文化:苍狼与白鹿;

狼与罗马的建立;

杰克·伦敦的《旷野的呼唤》

姜戎的《狼图腾》

五、讨论与探究

1、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牲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环境;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不要紧,恐龙早已经灭绝,人类不是照样生存发展吗?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阐述你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至少三点)。

(1)灭狼:狼残杀弱小动物;狼贪婪,野性难驯,很少有人能使它驯服;狼的活动会危及人类安全。

(2)护狼:狼是事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没有狼,一些食草动物会大量繁殖,破坏神态平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哪一种动物进行屠杀;狼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赞美。

2、从小接受做一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温驯、憨厚、谨慎。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一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谈谈。

赞同:当今世界充满竞争,那些缺少个性的绵羊式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是很能立足的,只有靠自己的勇气、力量和智慧去打拼,方能超越自己,获得成功。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收集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谜语以及故事。

2、以“我心中的狼”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5-12-10

第11篇:公开课教案

艺术活动《美丽的花衣服》

时间:2015年11月30日

班级:豆豆三班

执教老师:李珍珍 教材分析:

小班的孩子好奇、好玩、富于想象。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 能力, 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表达了自己的天真想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供给孩子充分的表现空间,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拓印,锻炼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2.通过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对色彩的兴趣并体验蔬菜印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藕、胡萝卜、红椒等蔬菜的横切面若干;

2.红、黄、蓝三种水粉颜料、调色盘、抹布若干;

3.画有衣服图形的画纸人手一张,娃娃一个;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主题

传来娃娃的叫声

师:咦?这是谁的声音啊?(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是娃娃在哭啊,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好吗?教师抱起娃娃作听状

师:哦,我知道了,原来娃娃看见你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娃娃没有„„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没衣服穿。

师:对啊,娃娃没有漂亮的衣服穿,很伤心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引起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颜色宝宝,你们认识它吗?

师:这三个颜色宝宝来帮助娃娃了,它们可以帮娃娃的衣服添上漂亮的颜色。

2、教师示范(1)、示范、讲解用藕头、萝卜头等拓印的技法。

师:我们一起作些漂亮的衣服送给娃娃好吗?出示藕、胡萝卜、大芹菜等印章

师:这是藕宝宝,它和颜色宝宝一起来的,来帮助娃娃做漂亮的衣服。

藕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胡萝卜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大芹菜宝宝,轻轻拿,衣服上面按一按;仔细找找家在哪,再把宝宝送回家。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拓印的方法

3、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蔬菜宝宝、颜色宝宝一起来做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好么?

引导幼儿大胆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肯定评价作品。

师:“娃娃”很高兴,因为小朋友为她做了这么多件漂亮的衣服,她都不知道该穿哪一件了,他说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活动中使用的蔬菜可以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活动反思: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拓印技巧,但活动中选择的蔬菜纹路不够明显。教师若准备了范画,会更加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其中。

第12篇:公开课教案

高考前作文升格训练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 宋敏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积累,盘活已有资源,使学生作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巩固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说明:经过三年的努力,学生的名言警句诗词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基本框架已经具备,文体特征基本熟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并在写作实践上进行方法指导,再加以强化训练,使学生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提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高三学习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大家的作文基本达到基础等级,如何让你们的作文向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发展等级迈进,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你们对唐诗宋词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如何巧用诗词警句,增添文采,从而有效提高作文分数的训练。 二. 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按诗人词人,或按内容选择部分诗歌和名言警句,熟读成诵。如果按诗人选择,就选取最能体现诗人思想和风格流派的作品。比如李白,就可以选择他的《将进酒 》《南陵别儿童入京》《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如果按内容选择,则按照山水田园诗、离别诗、边塞诗、怀古诗或者立志理想、为人处世、生活感悟等分类,每一内容的诗词警句选择若干,数量不必太多,但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对自己的积累要熟记于胸。 三.展示成功范例,引导学生从模仿起步,掌握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

1.秀诗词名言名警句;展深厚文学底蕴.(投影1)一下名句,哪一个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功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投影2)要想表达对离别的人生感悟,可以从自己的文学储备中撷取数枝加以点评,重新组合。

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请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

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容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 《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2、品读词句凝练之妙,体现语言驾驭之能。

(投影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从李清照的精描细绘中,我读出了少女活泼可爱欲语还休的娇态,那是青春少女一个最为动人的回眸。

说明:写作中,如果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又没有适当的语言,就可以借助对警句诗词的解说来完成。诗词在这里既可以展示观点,又可以作为依据,同时文章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3.紧承脉络拓展,彰显语言底蕴。

.诗歌和名言警句,尤其是诗歌,情与景的结合营造了无比优美的意境,但在写作中,单一的引用无法显示这种意境,这就需要沿着它们的脉络进行拓展。所谓拓展,是指在不改变原来内容的前提下,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其中内容诗意的表达并延续。例如:

(投影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许是

天上的梨园凋谢了吧,不然,这人间怎能落英缤纷?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个孤影,一叶小舟,看起来一片枯寂。不,不是这样的。那冰雪之下,溪泉漾动,渚上小舟,无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

4、演绎名言警句诗词,再现情境,增加文章色彩,倍显文章诗意

(投影5)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说明:和学生主题思想契合的作品,可以适当增添细节,丰满形象,再现情境,使文章情感洋溢,诗意盎然。

(投影6)天气渐渐转冷了,我打开衣橱,拿出一件白色的长款套衫,是母亲打的毛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近年来,母亲的眼睛开始有些看不清了,每晚就着微弱的节能灯管,飞舞着手中针线,将细细的绒线由丝状变幻成片状,一针一线,针针相扣,线线相连,编织着希望与爱。织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线头一个个摘掉,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播种的种子。母亲哽咽着,

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好好努力啊„„”我抬起头,发现母亲就在我的眼下,点点白发如针,是谁夺走了母亲的青春呢?

我就像一颗小草,一直沐浴着母亲的光辉。我祈祷母亲健康长寿,那样,我才能用一生去呵护母亲的微笑。 四.作文训练 作文题目1:

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沙漠玫瑰在等待着生命的甘霖;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海伦.凯勒在等待三天的光明;静静的地坛在等待着轮椅上的史铁生„„

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等待着从夹缝中解放出来。两派的斗争使他满身疲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他发出的无奈慨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无尽的伤感。他在等待,等待着生命的解放。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等待着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然而他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只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但他依然在等待,等待着统治者的决心,也等待着生命的机遇。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等待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儿何不带吴钩”是他的倡言,“铁马秋风大散关”是他的志愿,然而到头来,他只得发出“错,错,错”悲叹。他在等待,等待着生命的升华。

作文题目2:

水,很柔弱,却力大无穷;水,生活中离不了他,却也常常带来灾难;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水,又常常被人们用来打比方,表达特定的意义。

请以“如水的-----------------------”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补写清楚横线上的内容,立意自定,除诗歌外问题自选,不得抄袭和套作。

例文:

如水的流年

我喜欢坐在门前凝视着西斜的残阳,对面的屋顶上青瓦上还存有最后一抹光亮,我静静地感受那一份感动的悲伤跌落谷底。

门前曾经有一口压水井,汩汩的水在两块光滑的大石板上流淌。我掬一捧水,闻到幽幽清凉的气味,那些无比珍惜的年华便从指尖绕过,一点一滴,流淌干净。

流年似水,印难重叠。所以我们才会站在河的对岸观望我们的青春,看得平静而又伤感,所以才有了那句所谓的“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以前的那些记忆被水冲淡了,褪淡成一帧黑白照片,珍藏在自己的匣子中,一旦打开,便忍不住唏嘘感慨,我宁愿在箱底不去触

碰,有时也会思念曾经以为微不足道的东西,思念那些无关紧要的微笑,思念那些过往和过往的人。那些我们认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的念念不忘中,忘记了。只能在夕阳里叹一口声: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记得午夜寂寥的星辉,记得初冬的第一场大雪,记得希望与迷茫的彼此厮杀,我想即使到了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我也不会像逃出地狱般欣喜若狂。回放近三年来如水一样流逝的记忆,在眼前呈现一些零零散散的片段,一天又一天。每天都印着自己的足迹,只是有深有浅,看似都是弯着腰匍匐时留下的,只是早已不记得,日子标题是虚度还是收获。看着那一摞已被撕下的一边满是锯齿的日历,轻唱:“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喜欢那些旧的东西,因为上面有岁月流过的痕迹,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的心总会不由自主的收紧,感觉如水的流年又这么叮咚叮咚地流过了一年。

时间这只仓皇的鸟,呼啦啦从头顶飞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依旧那样纯净。留下我们在某一个忽然感到它远去的时刻手足无措,终于明白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流年流过去,怎一个“水”字形容得了?

当岁月的河流同样从你我的指缝间流过时,别人都淘出了金子,而我们却连一粒沙子也没留下,我们又怎能不痛哭流涕呢?所以,“醉生梦死”的生活我们真的承担不起。抬起头,天空中写着希望,低头,河底刻着珍藏。

时光这条悠悠的河教会了我成长,让我在黄昏时不再悲伤,让我在心中怀揣着那份诗意和梦想。

第13篇:公开课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执教教师:欧阳修广 执教班级:八(2 )

执教时间:2008年10月22日 课题:礼貌显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了解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礼貌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辨别具体行为是否礼貌的能力;不同场合按礼貌行事的能力;文明语言、和蔼态度、得体举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爱、追求礼貌的情感;体验以礼待人的快乐;感受礼遇获得的尊重;以不讲礼貌为耻,以讲礼貌为荣;对自己无礼行为的愧疚;对严重无礼行为的憎恶。 教学重难点:

1、辨别生活中哪些是不礼貌的行为及其后果。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方法:

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礼貌显魅力

一、导入新课

起头,让学生唱《礼貌歌》。 教师开门见山点明本课目的: 什么是礼貌? 礼貌的作用? 没礼貌的危害。 ④有礼貌的表现。

板书课题“礼貌显魅力”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

看完后把书关上,回忆所看内容。

1

2、教师画一表达“无礼”内容的画,请学生讲它的意思和结果。

五里——无礼 “给我捡起来!” 以此说明礼貌的重要性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①、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体现了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 ②、礼貌的作用:

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友好交往的基础;是文明的体现,表明个人道德素养,关系国家尊严。 ③、没礼貌的危害:

(学生阅读课文7

7、78面的例子,并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的表现)

会伤害他人,会影响正常交往;贬损自己的人格,损害自己的形象。 ④、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语言文明;(日常礼貌用语,学生关书举例) 态度亲和;(教师举例) 举止端庄。(阅读李清照的诗) 板书:(略) 小结:(略)

作业:

填课文82页下面的表。

第14篇: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例8的内容“商的变化规律”中的商的不变规律及练习十七中第4.6。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其次是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而且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法:观察法、对比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秋天的时候,猴王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为小猴分桃子。猴王说:“我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小猴听了直叫:“太少,太少。”猴王又说:“我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听了试着说:“能不能再多分一点?”猴王又说:“我拿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这回行了吧?”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跟着笑了。

2、启发提问,小组讨论:为什么小猴和猴王都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

学生分小组交流。能把算式列出来吗?

二、探讨新知

1、全班交流。板书:8÷2=4 80÷20=4 800÷200=4

2、师: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

8、80、800这些数我们称作为什么?(被除数)

除号右边的

2、20、200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 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

3、师: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两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4、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三组算式,你能说说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怎样变化的吗?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互相讨论

5、汇报: 我们先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被除数从8到80,乘10,除数从2到20,也是乘10; 被除数从80到800,乘10,除数从20到200,也是乘10。) 再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6、你能像猴王一样分桃子吗?

试试看,写一些你的算式 (

)÷(

)=(

)÷(

)=(

)÷(

)=(

7、你能从我们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以及你写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纸上写一写

8、汇报:重点找一组乘的数不相同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规律?引导学生说出规律描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三、巩固练习,深入讨论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使得商不变。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

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填数。

20÷5=4

( 20 ×6 )÷( 5 ×

)=4

( 20 ÷

)÷( 5 ÷5 )=4

( 20 ×

)÷( 5×8 )=4 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⑵(48×3)÷(12×4) =4

⑶(48÷6)÷(12×6) =4

⑷(48÷4)÷(12÷4) =4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细心!我们已经运用集体的智慧发现了完整的商不变规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读完了这个规律,你觉得运用这个规律时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除法,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标出重点符号) 师:大家都提醒了别人这些需要注意的,智慧老人要考考你们到底会不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四、应用知识——星级挑战

1、一星级挑战

看例子:950÷50=(950÷10)÷(50÷10)= 95÷5 请你计算:360÷20=(360÷10)÷(20÷10)=36÷2

8400÷30=(8400÷10)÷(30÷10)=840÷3 师:做了这个练习,你发现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用?

(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将末尾有0的除法简化为数字比较小的除法进行口算。)

2、二星级挑战

看例子:550÷25=(550×4)÷(25×4)=2200÷100=22 请你计算:

600÷25

2000÷125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十整百的,进行简便计算。)

3、三星级挑战,与计算机比比速度

480„„0 ÷ 240„„0

(99个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真棒呀,连计算器算起来都费力的计算题,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都是谁帮的忙?商不变性质)看来商不变的规律用处可真大,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8÷2=4 80÷20=4

800÷20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第15篇:公开课教案

职业生涯规划公开课

能力分析与提高

授课人:罗婉玲班级:09级幼师 教学目标:了解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了解所学专业对能力的要求;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能力是可以培

养和提高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能扬长避短,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可

在案例分析活动的基础上,请每个学生用问题聚集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哪种能力最强、哪种最弱、尝试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对自己9项能力进行排序。让学生知道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明白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使自己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清自己的能力结构与能力培养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1节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职业生涯中关于兴趣和性格的内容,现在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两部分的重点——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调适的。 导入新课: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里面的孙悟空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能降魔伏妖,保护唐增。如果把去西天取经看成一份工作,他表现出了一个从业者的优秀特质——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无惧困难,总是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本领强,能力高。如果不然的话,他们不知道死了多少回啦。

所以,在职场上一个人要被肯定,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大家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一、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心理学角度)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长有短。)

个人能力是否符合职业要求,直接影响职业生涯发展。

二、职业能力

观看flash动画“陈景润和张秉贵的职业能力”,问:职业对于从业者的能力有要求吗?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是一样的吗?

——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是有要求的。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不一样。

1、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构成的。

• 专业能力:强调应用性、针对性

• 方法能力:强调合理性、逻辑性、创新性

• 社会能力:强调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职业能力的分类

• 一般学习能力

• 语言能力

• 算术能力

• 空间判断能力

• 形态知觉能力

• 文秘能力

• 眼手协调能力

• 手指灵活能力

• 手的灵巧能力

问:根据职业能力的分类,请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本专业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2) 本专业应排在前三位的能力?

(3) 自己是否具备本专业对应职业群所要求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能力发展的不均衡。

3、能力的提高

回想本节的案例故事,小丽的能力是如何提高的?

——有意识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应该更清晰自己现在的能力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重视职业能力的培训,为今后在职场竞争做好准备。 作业:P58 制定计划

第16篇: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 云南的歌会 授课教师: 杨小琼 授课班级: 初二(3)班 授课时间: 2009年5月 授课地点: 电教室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结构,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理解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

3.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我们在喜爱流行歌曲的同时,不要忘了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文化瑰宝,民歌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听一段音乐。(多媒体播放《刘三姐》片段)。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民歌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云南的歌会” 二.1.云南民歌的简介:(多媒体演示两张图片)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或者以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简介作者(多媒体演示)

沈从文(1902年-1988年)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历史古代服饰研究》。

三、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多媒体演示) 蹲踞 jù 酬和 hè

譬喻pì 忌讳....huì

熹微xī 淳朴chún 即物起兴 xìng 龙吟凤秽....huì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概述三个场面的各自的内容(多媒体演示)

2、仔细揣摩、品味三个场面的精彩之处。(1)学习“山野对歌”(全班朗读第

2、3段)要求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大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合”,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已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2)、学习“山路漫歌”(第4段)

指名朗读第4段,请学生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

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讨论:为什么作者用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明白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3)、村寨传歌(全班默读第5段) 请同学们说说“村寨传歌”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村寨传歌”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回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 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

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4、讨论课文主题

主题: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五、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些民谣民歌,整理分析。

六、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七、作业设计:练习

一、二

八、板书设计: 总结全文(1)

山野对歌(2-3) (情歌比赛)

工笔描绘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路漫歌(4)

(即兴抒情)

环境烘托

村寨传歌(5)

(传承民歌)

第17篇: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怎样修改病句》

教者:才子盼佳人指导老师:佳人等才子

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

2、遵循病句修改的原则,掌握修改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能独立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查找病句的病因

教学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出示幻灯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有人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规范语言。(板书课题)

像这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我们就称之为病句”。

二、复习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1、改病句的类型:

知道了什么是病句,还应该学会为他们治病,怎么为他们治病呢?如何才能药到病除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再次回顾复习下怎样修改病句(幻灯2)

老师这边有两位病人,请同学们来当回医生,说说应该怎样为这两位病人治病。(幻灯3)

通过对这两位病人的确诊,我们知道要治好病人的病,必须经过哪些环节呀?

1、是寻找病因,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要查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病句常见的病因有哪些类型?板书病因(幻灯4)

(1)成分缺失: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得不恰当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4)重复啰嗦: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啰嗦、累赘。

(5)不合事理:即句中的意思不符合事实,不合逻辑。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事物归为了一类。

(8)关联词错误:即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或使用错误。

2、改病句的方法

太好了,同学们能很好地掌握有关病句的类型。是啊,我们只有确定了这个句子得了什么病,才能准确无误地给它开出处方,药到病除。到底我们针对不同的病因都能开出什么样的处方呢?幻灯5:四大法宝

哪位医生能告诉我?(生说

1、

2、

3、4)谁能上台展示下?(生展示)非常好,谢谢 嗯,掌握了病因、方法还不够,作为医生,我们还应该知道为病人治病的原则,在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幻灯6)我们接下来共同来会诊下几位病人。(幻灯

7、8) 分析讲解例题

三、改病句练习

通过以上几位病人的会诊,老师觉得你们已经可以独挡一面,当主治医生了,恰好,我这边有几位病人亟需治疗,相信大家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幻灯9)

找出病因,用上适当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3)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很多花。

(4)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5)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6)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7)我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

(8)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师巡视,指导。

讲评(幻灯10——17)

太棒了,大家学得非常认真,也掌握得非常好,同学们喜不喜欢李咏啊?嗯,我也非常喜欢他,那么今天老师也想来当一回李咏: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8粒金蛋,每粒金蛋中都有一份神秘的礼物等着你,有谁愿意来砸金蛋呢?看谁的手气好,看谁的医术高。(幻灯18——27)

防时间过剩

接下来我们来举行一场比赛。听话听音,看谁听得清。听老师读病句,口头修改。

(1)奶奶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2)经过努力,朱向伟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3)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

(4)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6)言行不一的人是极坏的作风。

(7)读了《一夜的工作》,更加热爱伟大的周总理。

(8)只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作文练习中告别病句,使用规范的语言。为了净化语言环境,让我们郑重承诺:告别病句,从我做起!

附板书设计:

修改病句

类型:词序颠倒搭配不当

成分缺失重复啰嗦

前后矛盾关联词错误

不合事理分类不当

方法

增调删换

第18篇:公开课教案

导入新课: 老师:在星期三的春游中,老师捕捉到了几下几个温馨的画面: 展示春游“朋友”合照

老:同学们觉得他们当时开心吗?能看得出他们的关系是? 生:好朋友 老师:那你们认为好朋友有没有争吵的时候?争吵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会怎么样?大家又是怎么样解决争吵的呢?以下我们一起来走进两位意大利学生——《争吵》(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

那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争吵》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来检查一下我们对生字词的熟悉程度吧。Ppt展示游戏规则

老师派发生字卡,一共有十个词语,分别发给20个同学,用3分钟时间进行寻找并带领同学读。

接着:

1、指名点读第1-4自然段(2分钟)场景一:上学时 找出(1)“我”和克莱蒂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2分钟) (2)克莱蒂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而我弄脏他的本子是故意的吗? 分别才哪里可以看出?

生:克莱蒂向我道歉了,我是想报复他,我嫉妒他得了奖。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作者嫉妒他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那句话,同学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老师点名请同学朗读一下究竟是怎么嫉妒的一个心情,好吗?请举手(5分钟) 生:。。。(付瑶瑶)

师:还有哪个同学读得更嫉妒的?(李伟坚) 生:。。

师:好,老师似乎感觉到了有很大的一股醋味了。当我是故意想报复克莱蒂,把克莱蒂的本子给弄脏了,克莱蒂这时候气得脸都红了,说了一句气话,谁可以把这句气话说一下! 生:梁锦成

老师觉得梁锦成读得还不够气,谁可以读得更气愤一点呢? 生:闵莉煊

师:好,老师可以听得出很大的火药味了。在这个时候克莱蒂举起手来想告诉老师,想让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当老师看见了之后,克莱蒂为什么把手缩回去? 生:克莱蒂不想老师惩罚他了。

师:看来这时候的克莱蒂心里在做斗争。同学们来填一下以下句子,把克莱蒂心里斗争的思想写出来,好吗? 生:好

我很气愤,因为我——————,但是————————,我还是不想——————

四、学习课文第5小节(小插曲)

师:克莱谛说着就举起手来,想要揍我。眼看一场战争就要爆发,幸好被老师看见了,战火才暂时得以平息。看着克莱谛那愤怒的样子,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你感受到了此时“我”怎样的心情? 生:轻读思考。

1、交流、体会我后悔的心情 师:你感受到了此时“我”怎样的心情? 生1:伤心。 生2:不安。 生3:后悔。师:是的,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告诉了我们——(板书:后悔)这一部分是写了我当时的后悔的心情,请你再去读读这一部分,你从哪里读出了我 的后悔?

(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所以,你很后悔。还有吗?

师:哦,你跟老师找到的一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哦,你把“该有多好”读得很重,让我听出了你的后悔。谁来超越他? 生:

师:读得真好!我为什么会如此后悔呢?因为我想起了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 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孩子们,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 生:勤劳,孝顺

师:这样一个勤劳孝顺的克莱谛,而我却嫉妒报复他,怪不得我会如此后悔,读好它 生: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我又想起了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样喜欢 他的种种情形来。那天,我们一起吃饭,玩耍,一起学习,游戏,多么开心啊!现在,我 们吵架了,他可能再也不会—— 生1:再也不会跟我一起玩了。 师:多遗憾啊!请你来读—— 生:

师:可能再——

生:他再也不会来我们家了,我也不能去他们家了。 师:想到这里,你更后悔了——

生: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师:我更是越来越后悔,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回到从前:但是我们之前学过了13课,和时间赛跑可以知道,时间怎么样阿?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再去读读这一部分,你又体会到了我怎么样两难的心情? 生:想去认错又怕丢脸。 师:嘘——你听,我们的耳边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是父亲的,他说——“应该知错认错”!另一个声音是我的,我说——

生: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师:你读得太好了。带上你的表情,我们合作着来读,好吗? 师:(出示填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师: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吧!孩子们,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 生:勤劳、懂事的克莱谛。

师:是啊,多勤劳的孩子啊!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 师:让老师暗暗地告诉你:你要是能读得再暗暗一点就更好了!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你读的那么慢,让我感觉到你很没勇气。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你把“怎么”读得这么重,让我感觉到你真的很想去又不敢去。谁还想读?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读得真好,男女生合作着来读读。

师:就这样,两种不同的想法在我的心里不停地斗争,这种心情就叫——矛盾 (板书)

师:当“我”跟克莱蒂吵架后,我心里不安、后悔,那我们来看一下克莱蒂在这个时候跟我说了句什么话,我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我在外面等着你”,“我也等着你”填完整心想的泡泡,他们想的东西都一样吗? 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样的品质

场景二:(放学后):分角色读第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了放学了,我们如约的见面了。同学们说这个挨字用得好在哪里? 生:

师:挨是拖延的一时,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表现了我犹豫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对克莱蒂的心理

师:作者手拿着戒尺。作者这时候想怎么样?

师:克莱蒂又是怎么样做的。找出克莱蒂表情和神态的词语 生(微笑、温和)

师:说明了克莱蒂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

师:为什么我连续说了两次的“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生:(是因为我内心激动,克莱蒂并不是来同我算账的,而是要和我重归于好的,我被他的宽容、友善精神所感动不过,不愿意失去这个好朋友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场景三:回家后,齐读第14自然段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在课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画出来。

1、应该知错认错

2、要是你错了,别人大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3、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把我的行为和父亲的话进行对照,我做到了什么?做不到什么?

(文中的我认识到了对错,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没做到主动承认错误,还向朋友举手防御) 师:父亲出了教育“我”还做了什么,为什么?

父亲把我手里的戒尺折成两端,扔向墙角,是希望我告别过去,用永远友好带人。

三、总结全文

向你的好朋友道歉,如果你之前因为自己的错事而和你的朋友争吵了,现在请你借着这个机会写下你想对 你朋友说的话!下课后交给你这位好朋友!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友谊长存!送给大家一首关于《朋友》的歌曲,希望大家喜欢 播歌曲。

第19篇: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一、启发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去过中国的苏州吗?自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市以它独特的风貌吸引着中外游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

生:苏州是一座水上城市,人情民俗都很独特,而且交通工具有些地方是用船来代替车的。

师:在西方也有这样一座水上都市,它是座落在意利东北部的威尼斯。(出示地图)看看意大利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意大利,它象一只衣着靴子的脚一不小心踩进了水里,把这块水域分成了地中海和亚得里海,根据地图和你掌握的资料,说说这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威尼斯和中国的苏州一样也是水上城市。它的风光也应该十分迷人。

生: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生:威尼斯是一座著名的水上城市,它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因此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

师:威尼斯以特有的威尼斯之美,吸引着游客。许多名人作家都写下了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去见识一下威尼斯小艇。

(设计思路:地图是同学认识世界最便利的工具。用地图导入,同学一目了然威尼斯的总体概况和独特的地形特征,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开题插入同学的资料,打开同学的思路,开阔眼界,激发同学的查阅资料的兴趣。)

师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小艇是什么样的?

生:小艇有哪些作用?

生:小艇会不会经常象汽车一样发生碰撞?

(设计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经常启发同学从题目中发现问题,并提练出问题,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省时高效的阅读垫定一生的基础。)

师:带着同学们自身提出的问题读课文,找到答案,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设计思路:带着问题阅读相对来说要省时高效,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

二、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来交流阅读情况。

生:课文

二、三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师:用自身的话总结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生:窄、小、船两头向上翘。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作者用了具体的数字如:

二、三十英尺独木舟。

生:还应用了比喻句:把船比作了新月,船的行动比作了水蛇。──船头和船尾向上翘,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灵活,仿佛田沟的水蛇。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样读?

生:读出好奇的感觉。

生:要用称誉的语气。

师:同学们自身读,体会这种感觉。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边看边想像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意见。

(设计思路:适时地利用教材的插图,可以使文章的难点化简,图文相互补充,使同学的理解更到位。)

师:这是威尼斯小艇的外观特点,除了这些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三自然段还写了威尼斯小艇的内部装饰。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读句子: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就象沙发一样。

生:由于内部很舒服,所以人们才干有心情观外部的风景。

师:假如你是一位游客你会怎样向你的朋友讲述你的感受?试读这一自读出 你的感受。

生:读出很很享受的感觉。

生:读出很惬意的感觉。

(设计思路:每一个人对文字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是教学目的,要注意培养同学的语感。)

师:同学用自学交流的方法解决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的问题。我们再讨论一下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

生:课文第

五、六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师: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生:这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对不**的不同作用。

师:哪些人?分别读一下相关的句子。

生:商人、青年妇女、小小朋友、老人。共4句: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易。(商人)

2、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青年)

3、许多小朋友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小朋友)

4、庄严的老人带全家,夹了圣经,坐了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老人)

师:你面对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想说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生:小艇真有用。

生:威尼斯人真忙。

生:威尼斯人的靠小艇谋生。

师:第六自然段讲了小艇的什么作用?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威尼斯小艇在人们休闲时的重要作用。夜晚,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固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了哗笑声和告别声。

师:西方人有听音乐剧和听音乐会的习惯,这是一种高雅的娱乐休闲方式,小艇在深夜还在为人们服务。可见小艇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啊。

(设计思路:自身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自身提出的问题。)

生:当威尼斯入睡那一刻,小艇也休息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息息相关”这个词用得好。

生:威尼斯之夜真美。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是一道风景。有句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水面上渐渐寂静,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生:读出变化:剧院散场时喧闹和威尼斯之夜和静寂。

师:注意这一自然段用到了两组反意词,应该重读。因为能突出这种对比:人之喧闹--夜色之静美,突现小艇的作用。

簇拥──散开

哗笑──寂静

(设计思路:教学中要强调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师:小艇这么有用,用得这么广泛,到底会不会发生事故呢?

生:不会。

生:我们学习了小艇的样子它又小又窄,两头向上是翘起。不占地方。

生:另一个原因是第四自然段提到: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师:读一读,哪些句子,具体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生:反义词:支配自如──手忙脚乱

能反映驾驶技术好。

师:“支配自如”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生:用了“支配自如”,对船夫来说是主动式的,不用了,就是被动式的。也就是船夫 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生:一组关联词语:不论„„总能„„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急转弯。

师:课文用了三句话围绕着“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来写,这样的写法我们以前接触到,这个句子叫。

生:总起句。

师:这种写法叫总起分述。

(设计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同学学会从总体上掌握文章。)

三、总结

师:这篇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生:小艇的样子。

生: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先总说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然后分三个局部来具体介绍,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思路:教会同学从总体上掌握文章,既要学习内容又要渗透表达方法。)

四、拓展练习

1、拓展练习1:

收集资料,做免费的文字旅行。

启发:白昼的威尼斯很热闹,晚上的威尼斯很美丽,这是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的城市。其实,像威尼斯这样的城市不光我们国家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

东方的威尼斯──中国的苏州;

亚洲的威尼斯──泰国的曼谷;

北欧的威尼斯──斯德哥尔摩。

让我们课下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一次免费的文字旅行。

2、拓展练习2:

仿写《中国的自行车》:

启发: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它是我国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模仿威尼斯小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中国的自行车》。

以上题目任选其中一题完成。

(设计思路:学了这篇文章内容,同学们余兴未消,趁火打铁,收集资料进行阅读面的拓展;学了这篇文章的写法,加之我们有丰厚的生活资源,写我们非常熟悉的自行车。)

【课后反思】

公开课教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不教”做准备的。设计本课时我力争做到:

1、以教材为依托,拓展同学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

2、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的语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的语文力,激发语文兴进趣。培养阅读习惯。

威尼斯的小艇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张燕飞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桥梁、静寂、操纵自如。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四、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小艇的特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让我们去意大利领略一下以小艇为重要交通工具的着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吧。(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师同步对威尼斯进行简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就跟着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走进《威尼斯的小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的马克·吐温,在写下此文前,和大家刚才一样,领略了威尼斯的各处风景,而且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这众多的事物当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你认为呢? 预设A: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师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a、你从哪里找到这个信息的?齐读第一节。

b、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

预设B: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它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文中写到了吗?

a哪两节写到的,快速读。 b从

5、6节中你感受到了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生活中起到了?(板书:重要作用)

预设C: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师板书:样子奇特、驾驶技术好)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把握了全文围绕小艇写了这几方面的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反思:整体感知过程时老师板书可统一字数:主要交通工具; 样子非常奇特; 驾驶技术高超; 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认真读第二节,看看你能不能在书中用简笔画画出小艇的样子。请一位同学拿着语文书到黑板上来画。

2、看看二位同学画得怎样?什么地方画得好,为什么?什么地方画得不好?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书中描写进行修改)

3、让我们仔细看看小艇真实的样子。(课件出示小艇图片) 为什么我们的简笔画与真实的小艇的样子这么接近?应该归功于谁?(作者细致的描写)

4、让我们认真读读作者是怎样描绘小艇的样子的,齐读第二节。

5、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你看效果一样吗?

分析比较句子,了解小艇的特点,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①威尼斯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着,行动起来又轻快,又灵活。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A生谈谈比喻的好处:比喻使小艇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了。 B师结合课件让学生感受三处比喻的形象、贴切。 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是抓住小艇( 长、窄、深 )特点。 把小艇比作新月,是因为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新月是怎样的?和小艇像吗?

把小艇比作水蛇,是抓住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特点。 C比喻的用处这么大,使小艇的形象具体、清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一定得读好,同学一起读比喻的部分,老师来读剩下的部分。

6、读着读着,你发现吗?作者在这里连用三个比喻,三个比喻词都不一样,这有什么好处?

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更有味道,咱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不一样的味道。

【反思:这一环节体现了让学生从初读文本,到出现画面,最后回归文本,品读文本的过程,老师们评课时说效果不错。】

四、学习第三节

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肯定非同一般。你想去坐坐吗?那就请你认真读第三节,通过书本内容的介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坐上小艇后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先准备一下,为了帮助同学,老师把威尼斯的图片展示出来,仅供参考。

2、交流。

预设A坐在小艇上,皮垫子软软的,很舒服。

预设B坐在小艇上,穿梭于水城,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是啊,坐在小艇上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我们把这种舒适、情趣装进去,读好这一节。

4、说到这儿,你想去看看小艇,坐坐小艇吗?那就请你美美地读这两段话,争取把它背下来,把小艇的样子和坐上小艇后的感受装进你心里。

【师提供部分关键词:威尼斯的小艇有(

)长,又( )又(),有点儿像(

)。船头和船艄(

),像(

),行动起来(

),仿佛(

)。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

)。小艇穿过一座座(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

),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

)。】

5、集体背。让我们随着优美的画面一起来背。(课件)

【反思:本节教学在备课时我认为写法和内容上没有难点,所以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转述又是想象力的培养,自我感觉不错。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次说话没有及时跟进推进性的评价语言,感觉学生的说话层次性体现不够;在指导背诵设计时对学生估计过高,没有提供关键词,给学生一个梯度,感觉学生有难度,所以课堂上临时改为不会背的同学也可以偷看屏幕,有自信的同学闭上眼睛背】

五、学习第四节

1、水蛇一样的灵活行动,坐上以后舒适、充满情趣的感受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请大家默读第四节,想想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它画出来。

2、快速读,哪个词最能概括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操纵自如”什么意思?

3、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

4、感情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船夫驾驶技术高么?(抓住关键词语)

5、船夫还可能遇到什么情况?他又会怎么做呢?(拓展练习) 【反思:备课时有个困惑到现在还在,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第一个方面为什么是速度极快?课堂上学生也出现了来往船只多时,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另外,对于最后一句话是侧面描写小艇的快没有点到,这也是备课时对教材没有把握到位。拓展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主要可能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六、总结

1、船夫的驾驶技术一流,作者的写作水平更是高超。正因如此,走进课文,就仿佛来到了威尼斯,看到了小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课后作业:

a到网上查找世界上还有哪些号称“威尼斯”的城市。 b小练笔:下载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的图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苏州的小艇”。

【反思:虽然课堂上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需要课后进一步训练指导。】

第20篇: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

授课人: 李红艳

教学内容:Leon 51What’s Paul’s hobby ?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

一.知识目标 :(Knowledge aims ):

A.掌握词汇及短语:rocket, glue, launch, field, land, join, club,member, adult, compete,prize , do with ,either …..or ….,give prizes for…..

B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是(Skill aims):

能运用恰当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爱好。

三.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有益的爱好,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Teaching key points)

1.New words.

2.Phrases: do with, either ….or… , give prizes for…

3.Understand the text.

教学难点(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Either … or…的用法,及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Communite, approach, task-reading , leading .

教学辅助手段 (teaching procedure):PPT课件 ,tape recorder

教学课时:(Teaching time)One period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

Step1.Greeting students.

Ste 2.Lead new concepts: Show pictures ( a plane ,a train ,a ship) and talk about

them.Show a picture of a rocket and lead new concepts.

Step3.Teach new words.Talk about pictures and new words.At the same time,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m and Show them on the big screen.

 He is building a rocket. It is made of wood and cardboard.

 He glues it together.

 They join a rocket club.

 There are many members in the club.

 Most of them are adults.

 They are competing .

 They either lose or win.

 The winner will get a prize.

Step 4 .Let students read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pairs.Then let students

read and spell them correctly.

Step5.Show questions.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 read the textand think about questions themselves.

Questions:

1.How many rockets does Paul have?

2.When did he begin to launch rockets?

3.Where does he put his broken rockets?

Step6.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

Keys :1.Ten rockets.2.Two years ago.3.In his bedroom..

Step7.Show difficult knowledge points of some sentences.Find out phrases and

understand using ways of them.Then complete exercises.

1.What do I do with my rockets? (do with)

2.This year, I joined a rockets club.(join , take part in)

3.I either lose or break them.( either …or…)

Step 8.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Paul’s hobby is model planes.()

2.He usesto make rockets.

3.What happened to Paul two years ago?

4.How long has he launched rockets ?

5.Put “we also give prizes for the best built rocket.” into Chinese.

Step9.Retell the text .

Paul’s hobby is….;He has …..;He built ….; This year , he joined …;Sometimes, they…

Step 10.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hobby.Sing the song.“ A moment just

for me’’

Step 11.Homework.

Send an e-mail to Paul .Talk about your hobby and tell him where his lost

rocket is.

E-mail addre : Paul @bms.ca

板书设计 :

Leon 51What’s Paul’s hobby ?

1 .do with3.either …or…

2.join4.give a prize for

Takepartinget a prize

《语文课公开课教案模板.doc》
语文课公开课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