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声乐教案模板范文

2022-12-30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声乐教案

声乐教案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状态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

钢琴、谱架、

六、教学过程:

(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想象自己是个大胖子,身体像气球一样。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1234︱5432︱1 —‖ (慢速哼鸣)

en ......

(2) 1234︱5432︱1234︱5432︱1 —‖ (快速哼鸣)

en ......

(3) 1 3 5 1— 5 3 1 ‖

a......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鸣感受气息,寻找头腔位置

(3)张口练习,放松肩膀,气息下沉。

(4)稳定喉头、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喉锁)、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抠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结:指出课程要点,课下多注意,回去听上课录音。

(四)布置作业

推荐第2篇:声乐教案

声 乐

第五课:发声技巧-呼吸训练

11幼教2 2011.9.27

2 钢琴

讲授、示范、练习

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

解决中、低声区的声音虚弱而漏气和中、低声区的声音过重,高音纤细、虚弱的问题

歌曲演唱《花非花》

一、教学过程

(一) 呼吸训练 (1)慢吸慢呼

4/4 x x x o |- |- || 吸| o o || 吸停 呼 (3) 快吸慢呼

4/4 x o-- - - 吸 停 呼

训练目的:加强横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通过连续不断地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进行练习,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长健壮,逐步增长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长,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练习:

(1)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

(a)2/4 5 4 3 2 | 1 2 3 4 | 5 4 3 2 | 1 - ||

u u a a a

(b) 2/4 5 5 ·| 3 3 · | 1 1 · ||

u o u o u o

训练方法和要求:

1、同无声的呼吸训练结合起来,用气息支持发声。

2、同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3、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惯。

4、练习1和2,由u 过度到 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一些。

(2)连音练习

5 6 5 6 | 5 4 3 2 | 1 || mi ma 训练目的:使气息均匀支持,声音连惯流畅。 训练方法和要求:

(1)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起音及声音都要做到气息均匀的支持。一口气唱完。

(2)母音准确清楚,母音或音节的转换过度要保持均衡,圆滑而无痕迹的连接。

二、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领会无声呼吸训练横隔膜的有力伸缩、自如地控制气息的机能,以增强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打开喉咙稳定喉位训练使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惯。

三、课后作业:每天15分钟运用正确准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推荐第3篇:声乐教案

歌曲《花非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调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三、让学生注意发声、吐字、咬字以及声区的变化,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声音的控制能力与表演能力。

《花非花》2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并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声音的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二、歌曲结尾部分的渐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教学难点:歌曲结尾部分的渐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快和光荣,并能感动万千听众的心声。如何才能发展一个美妙的声音?首先我们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做指导:歌声是运用人体的气息慢慢振动声带,按照所要求的音高而发出的声音,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YU音练习。 12 32 |1— yu........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歌唱的呼吸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情绪等变化呼吸,属于有目的有意识的并带有技巧性的。要求均匀的气息控制,U音要圆润,保持平稳,要吸得慢、柔、深,而后吐出要均匀,腹肌力量要发挥作用。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运用。B.歌曲:《花非花》[唐]白居易诗? 黄自曲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并确定调性。歌词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歌曲按诗词“三三,三三,七,七,”的句式做成两个大乐句的结构。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

3.唱熟此歌曲后,要求学生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及呼吸的运用,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唱《花非花》。

歌曲《摇篮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摇篮曲》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让学生掌握奥地利歌曲之王,他的风格特点。以一种轻盈、柔美的嗓音唱出宁静安详的意境。

三、让学生掌握慢板的节奏更需要气息的均匀运用能力,每句的连贯性要很好的把握。

《摇篮曲》3周完成: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在弱音下注意吐字的清晰。

二、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掌握外国作品与中国作品的不同。教学难点:

一、在弱音下注意吐字的清晰。

二、唱出安静、温馨、甜蜜、宁静、安详、幸福的特点。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人们总是在动人心弦的乐曲中得到启发,在美妙的旋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请大家用心听。你听了以后,会想到什么?师:说出了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这样温馨亲切的情绪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这首歌表现的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由此可见,音乐还是一种情感艺术, 同学们一起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摇篮曲》。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ma、mu音 5 3| 4 2 |1—

ma...........54 |32 |1— mu.........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五度下行要注意气息控制, 要平稳,ma音,口腔要打开,吸气最好用鼻吸,运用慢吸快呼法。先缓慢的吸气,再有力快速的吐出。mu音虽然是闭口音,但里面口腔一样要打开,里面形成一种C状。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变化,有助于在歌曲中的很好运用

B、歌曲《摇篮曲》{奥}舒伯特曲 {奥}克劳帝乌斯词

1.首先教师示范此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确定调性,掌握节奏的变化。2.了解歌曲后,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气息的稳定性。

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与提示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做到咬字吐字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表现脉络,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歌曲。 学生根据音乐的起伏,用不同音色、力度演唱歌曲。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演唱《摇篮曲》,感受歌曲旋律的美,体会歌曲意境及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创作表演作好铺垫,激发学生创新火花。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伟大的母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生活。在学生演唱感受歌曲后,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基础知识。使主题深化,感情升华。

↑TOP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送别》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与音高,学会用轻柔的声音唱出人们分别时的惆怅与眷恋之情。

二、通过听唱等不同形式学习歌曲《送别》,并对学生进行珍重与爱惜情感的教育。

三、通过速度与力度的对比,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

《送别》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

二、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教学难点:

一、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唱准纯五,减五度音程。

二、运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唱出人物分别时的情感。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童年》,这是一首大家比较熟悉而且喜欢的《童年》,它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民谣。我们思考一下,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候的学堂乐歌又在唱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把20世纪流行于校园的歌曲叫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WU、MI音练习。 12 |34 |54 |32 |1— wu..................54 |32 |1— mi..........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五度音阶练习要连贯,尤其是下行时的尾音要拖住,要平稳,WU音要圆润,要慢吸,保持住以后,再慢慢均匀呼出,mi音要集中,声音要统一。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连贯性,和均匀性。B.歌曲:《送别》{美}J.P.奥特威曲 李叔同词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确定调性,掌握节奏的变化。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尾音吐字要清楚。3.前8小节歌词中一方面展示了一幅长亭,古道,芳草碧连天的画面,同时,又以晚风,夕阳,笛声残呈现出几分凄凉。连串两个连音进行好像在述说并感叹。全曲音的进行基本上的平稳的,在平稳中要蕴含深远,演唱时声音应柔顺、通畅。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友情的可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校园生活,都有难以忘怀的青年时代,让我们珍惜友情,珍惜时间,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

歌曲《大海故乡》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让学生掌握母音a发音的正确方法,以及在歌曲中的运用。

二、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速度及强弱表现。

三、让学生掌握舒缓歌曲中的发声方法的不同,有感情的演唱此歌曲,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大海啊故乡》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要加强。

二、让学生掌握母音a的发声方法,并很好的运用在歌曲中。教学难点:

一、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需要学生用很好的气息支持唱a母音,不能有晃动,气息要稳。

二、节奏、吐字方面要注意准确性。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创设情境

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放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创设出海边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大海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母音a的练习。 12 34 |54 32|1— a...............要求:1.让学生在发a音时,发在后咽壁处,而同时咽腔是打开的,要打的圆,唱歌的母音与说话的母音位置不一样,如果你用说话的母音来唱歌永远都唱不出共鸣。

2.注意在唱a音时不一定要将口腔大的很大,主要是口腔内部要适当打开,双唇自然张开就可以。

3.让学生反复练习,在歌曲中唱“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高潮部分有很大的帮助。B.歌曲:《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 1.导入:创设情境

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放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创设出海边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大海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2.首先让学生听一遍示范,感受歌曲的风格,先让学生用a音唱旋律,找到旋律的线条,唱时要有流动感,要舒展起伏,抒情优美,内涵大海波浪的涌动韵律。

3.再让学生添词,速度稍缓,满含深情,运用醇厚、甘甜的中低音区开始,到高潮部分音区提高一个层次,要加强力度,激情奔放,“海风吹,海浪涌”力度减弱。第二次重复高潮部分犹如大海上涌,力度再次加大,随后渐渐减弱,应深沉有力渐慢。终止时还可增加一个翻高八度,给人以回味无穷,无边无际的遐想。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王立平爷爷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情感,希望大家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歌曲《思乡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思乡曲》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速度、风格的运用,掌握歌曲中转调部分的变化。

二、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调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三、让学生注意发声、吐字、咬字以及慢吸慢呼的变化,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全音符音长的控制能力、高音部分的支持力及表演能力。

《思乡曲》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倚音要唱的自然不能有停顿。

二、声音的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中字与字的链接要圆滑不能生硬,高音支持要有力,倚音要唱的自然不能有停顿。 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思乡曲》是一首传统技法的艺术歌曲,很直接的讲述了一位从战火中套出题人魔掌的同胞,流落在他乡,夜深人静月下思念故乡亲人的激动心情,因此更需要气息的变化,今天学习其中的一种慢吸慢呼法。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WU音练习。 12| 34| 54 |32| 1— WU..................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五度音阶练习要连贯,尤其是下行时的尾音要拖住,要平稳,WU音要圆润,要慢吸,保持住以后,再慢慢均匀呼出。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连贯性,和均匀性。 B.歌曲:《思乡曲》词 戴天道? 曲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确定调性,转调部分的衔接要自然连贯。第一个歌唱旋律的主题从歌曲开头出现,连续两边完整的在E大调上唱出,而后转到C大调,形成高潮段落,调性的转换使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色彩有了明暗变化的对比。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咬字里的母音准确对高音很重要,在#G上唱“里”时,需加“U”母音,不能横唱。同样,“敌人手”的“敌”加“U”母音,使声音竖起来到“手”字强调母音“O”,有助于换声区的平稳过渡。

3.演唱中,男高音有时会感到一个主题比第二个主题更不好唱,这也许是气息与位置的协调还不够完美。更重要的是解决E、#F、#G三个音上的转换自如和连贯自如是关键。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传统的技法艺术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结构,掌握歌曲的内涵,使思乡之情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形式是传统的,但在带有激情的同时要讲究艺术性。

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雪绒花》歌曲,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掌握其歌曲的演唱风格。

二、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雪绒花》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三拍子的节奏要掌握好,尤其是重音要唱出来,同时要掌握力度的变化。

二、有感情的用三拍子演唱此歌曲。教学难点:

一、注意歌曲中强弱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用非常柔和的感觉来唱此歌曲。

二、三拍子强弱规律要掌握好,高音在弱音时要唱好,不能重。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磁带《哆来咪》,师生互相问好。(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音乐之声里面的片段)

二、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她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教上校孩子的过程中,有一天上校被她感动了,于是他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雪绒花》。 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这首歌曲是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象征。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由i换a的练习。 13 24| 35 46 |57 61| 72 1 i ia i ia i ia

i ia 要求:1.由i换a微笑的张开口唱ia,下巴和嘴都不要动,只是舌头念出ia,这个练习要快而准。

2.要求声音要非常连贯,非常轻松,像羽毛轻轻地飘飘落下,要微笑而抬起软口盖,将每个音都唱在软口盖上。3.让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在乐曲中字与字的连贯性。

B.歌曲:《雪绒花》—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张珍芳译配 1.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音乐之声》的故事。

2.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3.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学生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听完以后,再让学生准确哼鸣唱出旋律。 4.同学们要注意在演唱时,要以抒情柔美的音色,唱的情深意切。B段开始,旋律由全曲最高音下行五度大跳,节奏也有变化,要唱得激动些,力度适当加强,结束句,速度可渐慢,声音渐渐轻下来,从内心深处发出对祖国的祝福。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歌曲创作中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祖国的爱。也希望同学们也能热爱自己的祖国。

歌曲《春思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春思曲》这首歌曲,了解掌握作曲家,掌握歌曲的内涵,歌词的理解。

二、使学生掌握节奏的变化,以及声音的控制,腔体的打开,能准确把握音色的感觉。

三、注意呼吸的运用,每句字头的处理要准确。

《春思曲》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每句字头的处理要准确。

二、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歌唱旋律起伏流动,要注意控制声音的统一。教学难点:

一、音准的变化要掌握好,每句字头的处理要准确。

二、要掌握好呼吸的支持,尤其是高音部分。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先来学习一首诗词,《春思曲》“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花栏前。 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这是韦瀚章的词,现代作家。而后被黄自谱写成为音乐会演唱的抒情性独唱歌曲。这首歌的结构严谨,笔调洗练,音乐形象鲜明,至今仍是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而为诸多的声乐家所喜爱。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ha跳音练习。 5? 4 |3 2| 1— ha 要求:1.首先要有很强的气息支持力,小腹要加力量,气息不能浮,更不要沉,要保持小腹的张力,控制力。

2.跳音练习使学生初学者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声音的头腔胸腔共鸣,要有一种小锤敲击金属的声音。3.让学生反复练习,锻炼小腹的弹跳力,增强腹肌力量。 B.歌曲:《春思曲》韦瀚章词 黄自曲

1.先来学习一首诗词,《春思曲》“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花栏前。 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这是韦瀚章的词,现代作家。而后被黄自谱写成为音乐会演唱的抒情性独唱歌曲。这首歌的结构严谨,笔调洗练,音乐形象鲜明,至今仍是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而为诸多的声乐家所喜爱。 2.了解歌曲后,让学生听一边,找到歌曲的感觉,是一种舒缓的节奏,然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音色,节奏。让学生抓住声音的高位需要保持,要运用轻柔的略“暗”的音色,着意刻画人物内心的孤独。

3.让学生单独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能准确把握情感,恰当的运用音色(包括歌唱中因激动而是音色明亮,失望的现实使情绪低落的部分)合理的安排节奏,不宜太快。

4.歌曲的演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呼吸支持,还有有些字头也必须强调,如“恨只恨”中“恨”字的字头,“远别”中的“远”字字头。字头的加强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也是种民族的语言特点,这些都要使学生慢慢体会。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使这首艺术歌曲的完美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展示,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

歌曲《飘零的落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飘零的落花》歌曲,了解掌握作曲家,掌握歌曲的内涵,歌词的理解。

二、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技巧。

三、此曲每一句的尾音部分要求自然圆润,训练学生气息的支持能力。

《飘零的落花》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内涵,唱出弱起小节的特点,要把舒缓的节奏唱的淋漓尽致。

二、吐字方面要注意平卷舌音,不能听出间音,注意呼吸的地方要有固定的气口,避免乱吸气。教学难点:

一、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技巧。

二、吐字方面要注意平卷舌音,不能听出间音,注意呼吸的地方要有固定的气口,避免乱吸气。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并提问学生演唱,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哼鸣的练习。 23 43 2—| 34 54 3—| 23 43 2—|1 0 0 0 m......................................要求:1.要求双唇轻轻闭上,牙关略开,用深呼吸,把声音从打开的咽腔往上i唱到鼻咽腔。

2.使学生下巴、牙关、脖子都放松,让深呼吸的气息贴着后咽壁往上唱,直通鼻咽腔。

3.让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在乐曲中字与字的连贯性。B.歌曲:《飘零的落花》刘雪庵词曲

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刘雪庵的歌曲大家想想是什么歌曲?答案:《长城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也是这位作曲家所写——《飘零的落花》,歌曲感觉与上一首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掌握。

2.让学生了解歌曲后,让学生仔细听,并找出此曲与原来学过的曲子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这首曲子曲调也是暗淡,凄凉,但在旋律进行方面比《长城谣》舒缓。

3.让学生用哼鸣唱出旋律,然后添词,仔细读歌词体会其含义,尤其咬字要准确,更要注意弱起小节不能唱的太突然。4.要训练学生分句练习,因为这首歌无论在声音力度,激情的幅度,速度的快慢,语言的内涵等方面都是需要做到恰到好处。演唱时要以历史背景人物感情为基础,否则会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歌唱旋律很传统,音乐结构很规整,没有大起大落的激昂,确有无尽痛苦的哀伤,掌握这一时代的艺术歌曲从内容到情感都有很深的时代烙印。

歌曲《长城谣》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长城谣》这首歌曲,了解掌握作曲家,掌握歌曲的内涵,歌词的理解。

二、通过歌曲训练学生练习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演唱技巧,以及表现的深切感情。

三、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吐字咬字,速度及强弱表现。

《长城谣》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要加强。

二、让学生掌握好凄凉、悲壮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于其他歌曲的不同要从音色上有明显的区分。教学难点:

一、在歌曲的速度力度上有很大的变化,要使学生做到有明显的区别。

二、让学生掌握好凄凉、悲壮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于其他歌曲的不同要从音色上有明显的区分。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长城大家都很熟悉,有的同学都已去过,但长城也饱含了很多苦难,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和长城有关的歌曲,歌曲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原是电影插曲——《长城谣》。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5度连音练习。 1 5|1— wu 要求:1.要求气息连贯,音准要稳定,上行部分小腹要加力,下行要自然气息要拖住,声音的位置不能变化。

2.口腔内部要打开,唇要收拢,不能放松,这时候学生喉部容易紧张,要避免这一现象,要使气息平稳,不能晃动。3.让学生反复练习,增强在乐曲中字与字的连贯性。 B.歌曲:《长城谣》潘孑农词 刘雪庵曲 1.导入:长城大家都很熟悉,有的同学都已去过,但长城也饱含了很多苦难,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和长城有关的歌曲,歌曲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原是电影插曲——《长城谣》。

2.了解歌曲后,让学生仔细听,并找出此曲与原来学过的曲子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这首曲子是一首带有悲壮感情的曲子,曲调苍凉。让学生读歌曲,反复体会其含义。

3.全曲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训练学生在第一段演唱时速度要稍慢,行腔深沉委婉,以凄凉的音色诉说人民的苦难与悲愤;在唱第二段时速度可略为紧凑些,力度加强,情绪激昂,唱出对敌人的愤慨和收复失地的保卫家乡的坚定信念。

4.让学生运用发生时的五度连音唱法来唱字与字的链接。“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一句可处理成渐强、渐慢,把歌曲推向高潮,“苦难当”可以突慢并延长些,然后再回原速;“父母丧”咬紧字头,用保持音唱,慢速。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渔光曲》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渔光曲》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气息要悠长,音符时值要长足拍,不能在句中换气。

一、三乐段要控制音量,中段稍强,应有力度上的对比。

二、使学生掌握4|4牌子的节奏,“* - - *”节奏的演唱中,前面一个音快结束时,不要擅自加下滑音,是歌曲具有质朴感,结尾用轻柔的方法收声,使歌曲更显凄凉。

三、要让学生注意中、低音区换声点的自然而不露破绽,保持声区统一。

《渔光曲》3周完成: 1周要求了解作品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会旋律。

2周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吐字,咬字,节奏,速度力度等要处理好。

3周要求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一、中声歌曲要唱得连贯,注意气息的支持力。

二、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咬字上的不同变化。教学难点:

一、注意中、低音区换声点的自然而不露破绽,保持声区统 一。

二、第

一、三乐段要控制音量,中段稍强,应有力度上的对比。教具:钢琴、dvd。 授课类型: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首先,让学生看电影片段——《渔光曲》,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边看边听音乐,体会当时的情景,讲述当时的故事,让学生把这段故事牢记,随后引出这段乐曲。(刚才大家听到的电影背景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渔光曲》)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Mi、Ya音练习。 5 3 |4 2 |1 — Mi...Ya.......要求:1.快吸快呼,快速吸气在唱同时把气吐出,形成音与音的连贯,并保持气息的稳定。

2.在快的同时气息不能潜,不能浮,更不能挤压,要用积极的状态去支持小腹的力量。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连贯性,和均匀性。B.歌曲:《渔光曲》安娥词 任光曲

1.让学生看电影片段——《渔光曲》,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边看边听音乐,体会当时的情景,讲述当时的故事,让学生把这段故事牢记,随后引出这段乐曲。(刚才大家听到的电影背景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渔光曲》)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音乐的连贯性,需要中间段的稍强,力度的对比要做好。

3.让学生单独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这首歌放映当时的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歌词有种朴实写实的感觉,音乐要唱的委婉惆怅。尤其是由单一主题发展的三个乐段要有对比。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气息连贯性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电影的简单内容,这是一首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推荐第4篇:声乐教案

声 乐 课 教 案

第 一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 1 2 3 4 ︱ 5 4 3 2 ︱1 —‖ u o u o u

(2)5 6 5 4 5 4 ︱3 43 2 3 2︱1—‖

Li La Li La Li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2、练习曲目: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啊!中国的土地》

四、教 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练习法。

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作品的处理。

教学难点:① 开始乐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高位置发声;

② 高音乐句“牧羊姑娘放声唱”的共鸣与气息状态。

解决方案:① 通过母音“Li”、“La”的训练,为“美丽”的发声打下高位置基础。② 通过“U”、“o”的练习抓好“姑娘”里母音的发声共鸣习惯。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②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③ 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2、新歌学习

(1) 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 试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3) 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4)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3、答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 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声乐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提出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中国的土地》 A 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后起节奏的掌握; ② 乐曲高潮“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 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

② 加强“i”母音的训练,认识并掌握闭口音的共鸣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2)、(3)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 ②“u”“o”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③“mi”“ma”母音要体会“装在面罩盒向下唱”的感觉。

2、新歌学习

(1) 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2) 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 (3) 通过母音训练,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发声共鸣问题; (4) 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3、答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 教师作总结分析,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二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两首声乐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在注意声音运用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 1 3 5 6 ︱5 6 5 3 ︱1—‖ mi ma mi ma mi

(2)5 6—︱5 6 5 4 3 2︱1––‖

yi ya yi ya yi ya (3)5 5 5 5 ︱5 4 3 2 ︱1 –‖ (4)1 5––︱4 3 2 1––‖ ma mo ma mo ma mo mi o a o a

2、练习曲目:《北京颂歌》 《清晰的记忆》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学 提 纲

一、《北 京 颂 歌》 D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进行曲风格的演唱; ② 乐曲结束句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 通过顿音训练解决进行曲风格的声音力度问题;

② 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

练习要领:① 练习(1)用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② 练习(2)的“y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 ③ 注意共鸣位置与气息的对抗状态。

2、新歌学习

(1) 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 (2) 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 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3、答

(1)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清 晰 的 记 忆》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气息的把握; ② 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① 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强化吸气换气的练习;

② 加强“o”“a”母音的练习,有针对的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练习要领:① 练习(3)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② 练习(4)要注意有目的的打开,在做好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贴着后咽壁吸着唱,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 ③ 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注意音色的和谐统一。

2、新歌学习:

(1) 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 (2) 初步处理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 (3) 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 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

3、答 疑: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实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三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两首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的体验作品的情绪特点,在声音表现的基础上,融入体态语言的表演。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1 5 5 5︱1 4 4 4︱1 3 3 3︱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5 5 5 5– ︱ 4 3 2 1––‖

o a a a a o a

(3)5 6 5 4 5 4 ︱ 3 4 3 2 3 2 ︱ 1—‖

yi yuo yi you yi a o a o a

2、练习曲目:《忆秦娥—娄山关》 《风萧瑟》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忆秦娥—娄山关》 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② 高音“苍山如海”的音色和气势。

解决方案:①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

②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练习要领: ① 注意各个母音的开口发声状态;

②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③体会开口音的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持作用。

2、新歌学习

(1)初步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

(2)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重点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1)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实施集体评议和自我分析;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实施小组内的声乐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提出新的练声要求。

二、《风 萧 瑟》 降G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作品中力度、速度的把握;

② 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③ 歌曲中戏剧情绪的表达。

解决方案:① 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声音力度的控制问题;

② 通过有针对的节奏训练,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 ③ 通过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解决歌曲的情绪表达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

练习要领:① 保持良好的微笑状态,笑肌上提,挂好面罩盒;

② 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

③ 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新歌教学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 (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

(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3、答疑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品; (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声乐课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第一学期补充曲目: 《岩口滴水》、《满江红》、《雪花》

第 四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声乐作品的表演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歌唱和体态表情来表达作品,能较完整地演唱、表演好两首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1)1 5 5 5 ︱1 4 4 4 ︱1 3 3 3 ︱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yi you yi you yi you yi

2、练习曲目:《这就是我的祖国》 《啊!亲爱的爸爸》

四、教 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演示法。

教 案 提 纲

一、《这就是我的祖国》 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u、o”母音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

② 结束乐句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加强“u、o”母音的发声训练,解决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阔、果、国窝”等压韵字的发声歌唱;在声音训练中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 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 (3)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

(4)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3、答 疑:

(1)分别演唱作品;

(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教师点评总结。

4、歌曲演唱: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亲爱的爸爸》 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u、o”的高音演唱; ② 歌曲的情绪表达。 解决方案:通过声音训练解决声音问题;采用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来解决作品的情绪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 (2)学唱歌曲,划分乐句、找出演唱中有困难的地方; (3)重点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

(4)重新欣赏范唱资料,加深作品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3、问题解答:

(1) 演唱作品;

(2) 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3) 教师总结。

4、歌曲演唱:小组内的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歌曲或练声要求。

第 五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 面罩共鸣的巩固练习:1 5 5 5︱565 454︱343 232︱1–‖ u o o o u o u o u (2)打开与气息控制的练习:

1 5––︱5 6 5 4 3 4 3 2︱1–––‖ yiya yi ya yi ya yi

(3) 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mi ma mi ma mi ma mi

(4) 1 3 5 3︱1 3 5 3︱1 –‖

mi hi hi hi ma ha ha ha mo

2、练习曲目:《太行颂》 《我的祖国妈妈》

四、教 法:练习法、演示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太 行 颂》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颂歌作品豪迈气势的表达; ②歌唱气息的流畅性。

解决方案:通过歌曲作品的分析解决演唱的情绪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声音训练,解决歌曲演唱的气息支持问题。

教学过程:

3、声音训练:练习曲(1)、(2)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1)要保持忍住笑的发声感觉,在内口腔打开的同时,注意母音发声的正确口型; 练习(2)必须保持面罩高位置的稳定,在向下用力发声的同时体会管状的发声共鸣效果。

4、歌曲学习:

(1) 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 着重针对开口音进行针对的练习,解决开口音发声的高位置及气息的控制问题;

(3) 重点突破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抓好音乐进行的强弱急缓的处理; (4) 通篇练习全曲,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5、问题解答:

(1) 演唱作品;

(2) 分析、评价歌唱效果; (3) 教师总结。

6、歌唱表演:小组内进行作品演唱观摩。

7、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我的祖国妈妈》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 歌曲情绪的表达;

⑵ 结束句的高音演唱及气息的控制。

解决方案:⑴ 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

⑵ 加强大跨度的音程训练,确保高音演唱时的位置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声音训练要求:咬字吐字准确,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ma”母音要求稳定面罩打开,发声时贴着后咽壁吸着唱,稳定喉头的发声位置;练习(4)采用顿音唱法,追求声断气连的演唱效果和灵巧而集中的声音形象。

2、歌曲处理:

⑴ 熟悉曲调,了解并掌握后半拍起音的发声规律,认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对作品情绪的作用;

⑵ 以作品的开口音为突破口,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歌唱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⑶ 采用分析、朗诵等形式,感受作品的情绪特征;

⑷ 采用声音训练⑴作主要练习手段,重点突破结束句的音高问题; ⑸ 较完整地演唱《我的祖国妈妈》。

3、问题解答: ⑴ 演唱作品;

⑵ 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⑶ 教师总结。

4、歌唱表演: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六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⑴ 1 2 3 4︱5 6 5 6︱5 3 1 –‖ mi ma mi hi ma ha mi mo

⑵ 5 5 ︱ 5 5 ︱5 4 3 2 ︱1 –‖ ma me mi mo ma mi mo

[3] 1 i––︱5 6 5 4 3 4 3 2︱1–––‖ a o a o a o a

[4] 1 2 3 4︱5 6 5 6︱5 4 3 2︱1–‖ mi ma mi hi ma ha mi ma mo

2、练习曲目:《春光曲》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四、教 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春 光 曲》 升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 连音与顿音的结合;

⑵ 连续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 采用连顿结合的声音训练,解决作品中潜存的发声难点; ⑵ 加强高位置与气息的对抗训练,解决连续高音的演唱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声音训练要求:两个练习都是连音和顿音的综合练习,要求在注意高位置的同时体会声音跟着气息的方向发声;注意咬字的准确,做到字正腔圆。

2、歌曲处理:

⑴ 初步熟悉歌曲,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

⑵ 规划吸气的位置,着重加强开口音的发声打开状态;

⑶ 重点练习作品中连续高音的演唱,抓好声音的位置感和气息向下找支点的练习,保证每个高音唱出来的质量。

⑷ 较完整地演唱作品,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加强作品表现的艺术效果。

3、问题解答: ⑴ 歌曲演唱;

⑵ 演唱效果评议;

⑶ 教师总结。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声乐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二、《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降e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⑴ 半音及7/8拍子的演唱; ⑵ 结束句八度音程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 加强视谱练习,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

⑵ 通过大跨度音程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4)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⑴在演唱中要注意内口腔的打开,“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o”母音要保持想笑的歌唱状态,控制好面罩的共振效果,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顿音练习重点追求集中而灵巧的声音效果。

2、作品学习:

⑴ 初步了解作品,基本稳定作品的速度,认知作品的风格色彩;

⑵ 着重解决变化音的音准问题及歌曲引子的演唱,在连续高音出要求咬字的果断与气息的着力方向; ⑶ “飞”、“肥”、“美”、“辉”等几个字的咬字发声; ⑷ 完整地演唱作品,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

3、答 疑:

⑴ 演唱声乐作品;

⑵ 演唱效果评议;

⑶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作品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第二学期补充曲目: 《黄河颂》、《重归苏莲托》、《英雄赞歌》

推荐第5篇:中职艺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锻炼

中职艺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锻炼

1、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概述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是为广大学前教育学生提供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经过中学的学习以后,考入上一级的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其次,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声乐基础训练及声乐歌曲演唱教学

一方面,是声乐演唱基本功的练习。声乐基本功训练。

1 (1)发声练习:主要是发音位置和音高要准确,意大利语的元音、辅音念法要标准,汉语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和咬字要规范。a、e、i、o、u五个元音一定要会唱会念而且要标准。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需要日常反复练习。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母音发声练习:a、e、i、o、u,初期训练时以五度以内级近的下行音阶为主如:4/45555|54321|aeiou--- (2)共鸣腔体打开:共鸣器官的功能要不断加强练习,在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反复练习以增强这些器官的能力,比如喉咙、口腔、鼻咽腔等腔体打开的练习一定要经常做。

(3)呼吸器官:主要是气息的控制与支持,不仅共鸣器官功能需要加强练习,呼吸器官的功能练习更需要加强,声乐演唱中采用的呼吸主要包括,扩胸运动、腹部运动,腹式呼吸练习及胸腹式呼吸练习在演唱中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得到好的气息支持以控制音高、音色及音量。

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单个母音的保持音和跳音进行训练如:2/413|53|1-|e---另一方面,是声乐歌曲演唱训练。声乐歌曲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曲目还要掌握一定的儿歌曲目,这里只针对歌曲演唱部分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声乐歌曲初期训练。训练初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

2 力,选择曲目让学生唱,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初期训练时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熟练演唱,如歌曲《花非花》要熟练曲目。要背旋律、背歌词、被表情记号、肢体语言。首先,介绍作者:黄自(1904~1938)江苏人,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后任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尝试东西方音乐语言的融合,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做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等。其次,介绍作品《: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歌词中的意境有几种解释:一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以长久;二是用”花和雾“的。轻渺隐示着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女。这正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失了得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追忆、惋惜之情。最后教学提示。(1)带学生逐句试唱作品,熟练掌握。(2)《花非花》4/4拍,全曲旋律紧紧相扣,形如流水,自然成曲。虽然只有8小节,其喻意耐人寻味。(3)演唱时全曲速度稍缓慢,要求声音连贯匀称,音色柔美抒情。(4)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但演唱时可以反复唱两遍,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根据歌曲的强弱记号,抒发情感,表达出艺术歌曲的意境。

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升学考试,因此在声乐考试期间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声乐演唱水平上演唱有一定难度声乐作品,因此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后期训练要以有难度的声乐作品为主,如:《大森林的早晨》、《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等。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情 3 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情感真挚、富有意蕴、表现力强。发声方法:精神饱满、音色统

一、气息流畅、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唱功。

风格把握:歌曲选择适当,演唱完整。咬字吐字:歌词咬字吐字清晰。音准:准确把握歌曲旋律。节奏:无明显出入,与歌曲伴奏配合熟练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作品介绍《: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层次清楚,跌宕起伏,歌词富于深情,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推向高潮。教学提示。《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复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它的旋律给人一种起伏、流动的感觉。歌唱时应力求做到声音优美、自然、亲切、深情、动听。要较准确的运用头腔共鸣,字要唱得舒展连贯,保持较深得气息支持,深而不僵。结尾处的五度大跳“心中的歌”要作准备,注意声音位置统一。

总结,以上是我通过日常声乐教学并结合教材总结出来的关于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歌曲演唱的些经验和看法,声乐教学要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以后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进行声乐歌曲的演唱训练,并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学生的升学需要。

推荐第6篇:声乐教案(定稿)

C&D音乐培训中心歌唱教材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唱歌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卡拉OK”的普及与应用,为热爱歌唱的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伴奏方式,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举办演唱会。近几年,尤以通俗唱法最为普及。然而,如何使歌唱的更好,并能不断提高演唱技艺,这是许多歌唱爱好者所期盼的。本教材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力求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重视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对唱歌者发声器官的综合训练。它能使发声各器官,得到系统、科学的有序训练,使歌唱者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嗓音运用的基本知识,建立良好的歌唱技能与状态,为进入更高一级的训练作准备。其次,展示通俗唱法的训练程序。本教材为持通俗唱法的爱好者,提供了一套从初级训练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向高难度训练迈进的练声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发声诸器官逐级训练中得到锻炼。最后,要唱好歌,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在实践中不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一种特殊运动。它通过人体的歌唱器官,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出响亮、优美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这种声乐又称歌唱艺术。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

歌曲的分类: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其特点在于:在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

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气声唱法、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从演唱的风格角度,大致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打开,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多大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但注重情感表达,有重情轻声的倾向,表演具有随意性。

下面对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进行综合的比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1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四、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象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而通俗唱法,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六、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与音质,演唱偏于唱“声”,注重发声的科学性,歌者不易患声带疾病,但由于其来自异域,与本民族的审美观有些差异,因此还不能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是一种高雅和寡的声乐演唱形式,随着我国严肃音乐的推广,现在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欣赏了。民族唱法讲究吐字清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注重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考究偏于“情”与前两种唱法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求歌者有良好的乐感和表达能力,关于这种唱法有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作为一种演唱风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拥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热爱它的听众。

歌唱时的姿势、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一、歌唱时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习唱歌的基础,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歌曲表现等技能技巧。因此,初学唱歌时一定要重视歌唱的姿势。

1、正确的站式歌唱姿势

歌唱者身体自然挺立,两脚稍分开站稳,全身重力均匀分布在脚上。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胸部舒展,小腹稍收。面部表情自然。

2、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

歌唱者上身自然挺立,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自然挺胸。两腿弯曲分开,坐在椅子,臀部向后,稍离椅背,两脚一前一后落地。身体重心于两腿之中。双手自然平放于腿上,面部表情自然。

3、歌唱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耸肩、塌胸、下巴前伸,低头、扬头,歪嘴、眨眼、皱眉或无目的地摇晃,面部表情紧张等不良习惯。

(2)练唱时,不要把手放在耳旁或捂在腹部上,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二、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根据不同的歌唱功能、作用,可以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和听觉感觉器官五大部分。

1、呼吸器官

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及有关的肌肉等 作用:呼吸器官是发声的动力来源,它的作用犹如手风琴的风箱。

2、发声器官

包括喉和声带。喉是由软骨做支架,由关节和韧带做连接,再由肌肉负责运动而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由左右两片带状体组成,具有坚韧的弹性,并在其表面附有一层弹性粘膜。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日常呼吸时声带分开,发声时声带闭合,这时声带受气息的作用而发声。

作用:发声器官是呼出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称为声源器官。它的作用犹如吹奏单簧管时簧片的振动。

3、共鸣器官 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等。

(1)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作用:胸腔发生共鸣作用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它能使声音洪亮深厚而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

(2)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

作用:中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口腔系统。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口腔是歌唱共鸣的主要器官。

(3)头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窦”等。

作用:正确的头腔共鸣发生时,歌唱者头部的振动感。高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头腔,它能使声音明亮、丰富。

在学习歌唱时,要注意三个共鸣声区既要主次分明,又要相互联系,使歌唱的声音统

一、和谐。

(4)咬字吐字器官

包括舌、腭、唇、齿等 作用:咬字吐字器官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舌、腭、唇、齿的变化形成语言,同时也起来调节口腔共鸣的作用。

5、听觉感受器官

是人的双耳

作用:听觉感觉器官是辨别音高、音色、音质、音量的器官。

上述五部分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五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职功能,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优美动人的歌声。

歌唱的呼吸

歌唱艺术可以说就的是运用气息的艺术,初学者必须过好呼吸训练这一关,不会呼吸,等于不会歌唱。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呼吸方法能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下面我们着重学胸腹式呼吸法:

一、胸腹式呼吸法

这是一种运用横膈膜、两肋、小腹联合操作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吸气时扩张两肋骨和下降横膈膜,使胸腔扩大,因此,增大了气息的容量;而呼气时又依靠腹肌的力量产生控制气息的能力,使音域扩展,声区统一。胸腹式呼吸法在近现代中外声乐界普遍采用。

二、呼所时的状态

用口鼻将气息快速吸入,两肋向外扩展,从宽度上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胸部自然挺起,形成前后方向扩展,从厚度上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这样便吸入大量的气体,供歌唱时发声使用。歌唱者的两肋和的过种 ,从后腰部及整个腰部周围有明显扩张,这有将气息同胸腔下部压迫的感觉,这时横膈膜随之下降,胸腔扩大,气息充满肺部。所谓“闻花”的感觉就是吸气要深的一种感觉。此时要注意:

1、吸气时间掌握在开口唱前的一瞬间,就是说气息吸向外呼(唱),两个动作是连续的。过早的吸气会造成闭气,同时也影响歌唱气息的储存。

2、初学唱人,不能只追求气息或强调气息的使用。把气息看得过于神秘,这样会引起气息的僵死,气与声音脱节。

3、吸气时不能耸肩、塌胸,否则会导致吸气浅而少,会造成喉部的紧张,限制气息的流畅,影响歌唱情感的表现。

4、呼气不应有声音。

三、呼气时的状态

两肋要有弹性地保持扩展,使气息经过口鼻呼出。吸进骈,马上开口唱,横膈膜有弹性地将气息向胸腔推进,使胸廓稍有扩起的动作。此时要注意:

1、胸部不能塌下去,以保持气息的流通。

2、注意收腹和两肋的扩展,这是两种对立运动状态,可形成对搞的作用,既推动又控制了气息的流动。

3、气息不要一泄而出。大呼气会造成跑气,漏气,有碍声音的连贯,还会使声音失去了弹性和力度,造成气息的浪费。

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窄和音色的好坏等。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就能做到把气息有控制地、均匀地、平稳地呼出,使声音丰富圆澜、刚柔相济。

呼吸方法及呼吸练习

1、慢吸和快吸

歌唱时的吸气有缓吸和急吸两种情况,初学时,可以体会一下闻花或清晨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间时的感觉。这时的吸气自然、平稳而深入,近于在歌唱时慢吸的要求。还可以体会一下登高或跑步运动后呼吸状态,这时的吸气急促而深入,近于在歌唱时急吸的要求。在歌唱实践中,急吸是经常用得到的。因此,必须在掌握好慢吸的基础上,再掌握好急吸。

2、慢呼和急呼

歌唱时的呼气有慢呼和急呼两种情况,初学时,可以在正确的深吸后,将气息保持瞬间,接着做短促的吹气动作,从中可以体会到呼吸支持点和急呼的感觉。如果在深吸后试着高喊运处的人,又可以体会到有支持点的声音和慢呼的感觉,在歌唱实践中经常要运用慢呼的技能,因此应予更多的锻炼。

1、呼吸练习

(1)慢吸慢呼

要求:无声。吸气像闻花,呼气像打,吸气要慢,呼气要匀。

1、双手放在腰间,像闻花一样吸气,吸气时感觉腰、两肋向外扩张。然后发出“si”音,像气球慢撒气状,但注意气不能僵,要让他缓慢而有控制地呼出。

2、可在前面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吸气后缓缓地吹它。然后再逐渐将蜡烛移运,仍用同样的方法吹它。蜡烛火焰抖动得越均匀,那么证明你的气息力度越均匀。

3、请用一口气读完这一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二个枣一个枣,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歌唱的发声原理及有呼吸训练等内容来领会其内涵。只有在实践中仔细感觉,认真辨别,才能较好地调节各腔体的共鸣,唱出理想的声音。

(一) 歌唱的共鸣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叫“基音”。基音是很轻微的,只有当它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基音在共鸣腔内引起共振作用,在声乐上称为“共鸣”。

(二) 歌唱时共鸣的作用

歌曲之所以悦耳动听,共鸣器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共鸣腔一般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大部分。通常又把软腭以上的共鸣合称为上部共鸣,它主要是高音的共鸣区;软腭以下的共鸣腔合称为下部共鸣,它主要是中、低音的共鸣区。

歌唱发声最基本的共鸣器官是喉咽腔。因为它位于喉头上面,离声带最近,声带发出基音后,首先在喉咽腔引起共鸣,然后再进下引起其他共鸣腔的共鸣。对歌唱发声影响最大的共鸣器官是口腔,因为它是声音和气息的主要通道。运用三个共鸣腔时,以口腔共鸣为主。 共鸣在歌唱中所使声波振幅增强,音量扩大,音色美化,具有穿透力,声音既丰满圆润又集中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共鸣是歌唱发声的必需的。

(三) 共鸣与声区的关系

有时人在歌唱时只会用口腔共鸣,声音就容易“扁”“白”;有的人在唱高音时只有头腔共鸣, 声音就比较“尖刺”或“空”;有的人过分追求胸腔共鸣,高音就上不去等等。因此,为了求得歌唱时低、中、高各声区音色统一,正确合理地调节共鸣是很重要的。

歌曲中的咬字

歌唱艺术是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语言完美结合,它使音乐浸润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所以,在我们的歌唱学习和实践中,除了获得良好的发声方法外,还应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演唱效果。

一、在歌唱时,首先要说好普通话,才能做到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清晰、纯正。另外还要练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唱出来的歌曲才会情真意切。

二、通俗演唱的咬字

1、口语化的咬字基础

通俗演唱的咬字对于形成演唱风格具有很大影响,它更是决定歌手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俗演唱的咬字概念必须建立在自然说话基础上,即:口语化基础,不必在意字头字尾的口形如何,也不必在乎字形是否咬正,只要在自然说话的状态下,能够让人听清晰歌词便可,尽量避免多余的口型,夸张的口型。建立口语化的自然咬字概念是通俗演唱的重要基础。

2、不同语言的咬字特征

通俗演唱的咬字不仅要建立口语化基础,还要注意“松弛度”,不要将字头咬得太紧,唇,舌,齿都要相对放松。由于汉语的发声部位多在口腔前半部,又受到“阴阳上下”四声的牵制,在演唱中很容易为了咬正字形而忽略声音的自然和松弛。

在当代流行歌坛,我们接触较多的语言是汉语、英语、粤语、闽南语。在这四种语言中,英语和粤语的咬字方式都比较容易发音,多数母音都能使口腔自然形成圆润状,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而汉语和闽南语相对较差,很多母音容易使声音发扁,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

举例:汉语与英语比较

同样一个“ⅰ”母音,汉语的咬字容易使口腔发扁,如“ 气、里、齐”等字,而英文便能自然形成一种 口腔打开的呈现椭圆的状态,如“be、he、me”等词。

“u”母音,汉语的咬字容易将字头挤到嘴唇上而形成噘嘴状态,容易将字咬死,如“姑、苏、鲁”等字。而英文的“u”母音,双唇都比较容易放松,如“good book who ”等单词,不易噘嘴,比较自然。

因此,在通俗演唱训练中,演唱英语歌曲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方式,通过英文咬字能够使练习者形成良好的口腔状态。通过长期训练,若能将英文的咬字方式 和发音方法用到中文歌曲的演唱中来,便能将很多闭口音唱得圆润、饱满。所以演唱英文歌曲是通俗演唱训练

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在当代乐坛,接触欧美文化较多,经常演唱英文歌曲的歌手,咬字相对比较松弛、自然。如:陶吉,顺子,王力宏等。

在华语乐坛中,除了中文歌曲,粤语和闽南语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粤语歌曲,影响甚广。鉴于其语言的特征,粤语的咬字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而闽南语则不易发音。

歌唱学习小知识:

1、中声区要扎实稳固,才能扩展音域。

2、自己就是自己,每个人的乐器构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

3、正确的声乐理念来源于了解自己这件乐器。

4、吸气时学会把胸腔打开,肋张开,打开喉,吸气积极状态。

5、歌唱从强到弱,最后回归到气息上去。

6、一个歌唱者,首先看音乐基本功,再看技术基本功,再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

7、音乐修养问题。①歌唱对音量的误解。 ②保持本色、不贪婪。 ③木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骄、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 ④用眼睛去歌唱。 ⑤一定要朗诵歌词,韵母归韵尤为重要。

8、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歌曲风格、语言。

9、先进入状态,伴奏再响起来,进入人物歌唱。

10、学歌先读谱子,而不是先听音乐。

11、气不够的时候尽量把肋间肌打开。

12、乐器要站稳,肚脐的位置,与双脚形成三角要有力量。

13、歌唱的四个步骤。吸气---肋间肌打开---声音往气上唱---收声音 ---吸气„.

14、唱完一段学会松弛,舒展开,然后在唱。

15、歌唱是嘴上的动作不一定要夸张,但是鼻子和嘴要打开。

16、朗诵歌词,像说话一样。

17、吸气唤换气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候。

18、适当吧韵母拉长。

19、下巴挂着就行了,用上颚。

20、高音前的准备。要有准备。

21、教学中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要找出原因,从侧面的协调,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达到目的。如:下巴紧,就强调上颚咬字、用切齿咬字。

22、气息浅的同学,多做跳音练习。

23、声音像流线一样,不要在个别字眼上声音位置变、靠后等等。自己发现自己的咬字。

24、唱高音时,要找到声音的焦点,自己的声音像一条线,小心的穿过针孔,声音的延长就像穿过针孔的线的拉长。

25、教学中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学生毛病。

26、起音在丹田。

27、头声很重要。

28、一位著名歌唱家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就在我前方的一个空屋子里。

29、每个韵母都要唱圆。

30、凡是窝着唱的就朗诵歌词。

31、唱自己的歌、唱内涵。

推荐第7篇:声乐训练课教案

声乐训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状态等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发声技能,为歌曲的演唱作好准备。

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求。

3通过DVD的观看和教师的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真切感悟,激发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学 情 分 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具有2——3年学龄的初中和高中学生。

2.通过训练学生在发声方法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声乐演唱上达到了一定程度。

3.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演唱程度,但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演唱中对咽喉腔的打开,共鸣位置的寻找不甚清楚,虽然演唱中知道存在问题,但能完整统一地演唱作品缺少把握,所以通过学生互动练习,相互讨论,教师示范对训练中气息、位置、共鸣等常见问题进行寻找解决方法。

教 材 分 析:

1.由于校外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少儿声乐统一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编写。

2.选自自编的发声训练曲和少儿声乐考级曲目,以及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

教学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

2、学习歌曲《眷恋》,分析处理、演唱指导。

教学 重 点:

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 难 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位置、咽喉腔的打开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容易体会。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找不到感觉会产生为难情绪,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兴趣尤为重要。

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

教学 用 具;

1.教师准备

DVD音响资料、发声练习曲、歌曲作品、钢琴。

2.学员准备

声乐作品选

教学 环 境:

1.硬环境:一般教室(保证播放DVD音响,一架钢琴,容纳30人)

2.软环境:通过提问、讨论、同伴互助、平等交流和教师引领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促进听、讲双方积极思维、共同探索学习的氛围。

3.座位形式:一字弧型排开,能左右相互聆听。

课的 类 型:

综合课(本设计形式上是复习课,但视角上集中于问题与对策,具有新意,不等同于复习。)

课时:60分钟。

教学 设 计 思 路:

(选课背景)本课教学对象具有几年学龄的学生,几年来的训练,很多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常见问题,还有些学生由于对演唱技能难以把握而产生为难情绪,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增强进一步学习信心和兴趣,帮助他们提高掌握学习的能力。

(总体设计)本课教学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讨论、对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声乐演唱机能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计落实)本课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学生自主练习——对照练习——互动练习——互动交流,对发声训练和演唱中的一些常见的关键问题有比较切实的体会,同时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执教时间:

2008年6月28日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15分钟)

1、师生互动、自由练习发声前的准备训练。

2、集体体会气息和声音要求:打开咽喉腔,松开牙关,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

练声:

a、5 5 5 3 1

ia ia ia ia ia

b、1 3 5 6 5 3 1

Ia i

I a

要求:(1)气吸得深,发声时有衬托感,横膈膜有扩张感,咽喉打开及时,调节好声音位置,使声音松弛通畅地送出。

(2)运用连与断两种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好气息和位置,同时气息在横膈膜处有支撑感及丹田的收缩感。

总体要求:声音达到“通——透”。

3、指名训练指导:

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指导。

4、根据以上训练体会歌曲“长城谣”和“绒花”,来检验发声要求的掌握,同时引入歌曲复习。

二、声乐作品《长城谣》复习、指导演唱。(20分钟)

(一)复习歌曲《长城谣》。

1、集体演唱第一段:要求学生体现发声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歌曲演唱的情感要求。

a、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课件)

b、师生讨论歌曲演唱情绪:以“优美”——“悲愤”——“凄凉”情感线条来演译歌曲的思想内容。(课件)

2、再次集体演唱歌曲,真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

3、指名学生进行演唱指导。

4、师:小结,引入歌曲《眷恋》的学习。

三、声乐作品《眷恋》学习、训练、指导、演唱。(2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歌曲歌词,讨论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演唱时以怎样的情绪给予抒发?

2、通过视听或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3、让学生通过视谱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提醒谱例中的难点和特点。

4、分乐段处理和学习歌曲:

(1)第一乐段:“描绣你的模样-----你的容颜”。(课件)

a、讨论次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让学生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形势,以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来真正地表达出“眷恋”的深刻含义。

b、讨论乐句的特点:以“前紧——后松”来强调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模样”、“丝线”、“鲜艳”、“容颜”。( 课件)

C、集体演唱第一乐段,体会a、b讨论中的要求。

d、指名学生演唱。

这是一种叙述性的表达,演唱时以亲切和富有深情的思想情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2) 第二乐段:“啊为什么——铺满眷恋”。(课件)

a、结合第一乐段的要求让学生讨论第二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以歌词中的两个问号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从而演唱时让学生正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深刻思想内容。

b、乐句的特点:与第一乐段基本相同,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颤抖”、“飞旋”、“泪水”、“ 眷恋”。在演唱时加以把握。

c、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d、集体演唱第二乐段,演唱时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e、指名学生演唱。

5、按歌曲要求集体体会歌曲,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

6、指名、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重点:声音要求和歌曲表现力。

三、小结

发声:注意咽喉腔及时打开,同时保持气息的支撑,使声音通畅。

演唱:运用发声训练的方法,结合歌曲演唱的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现。

(学生表现及练习要求)

推荐第8篇:声乐课教案

声乐课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表:1.学习并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作品,加强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与歌唱情感表现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个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发声练习1.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 2.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 3.母音转换练习

4.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部分 1.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多情的土地》作曲:施光南 作词:任志平

施光南(1940—1990),金华金东区源东乡叶村人,系政治活动家施复亮之子。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他创作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独占鳌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性的音乐教材。尔后他又创作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台湾当归谣》、《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优秀歌曲。不幸他却早早地倒在钢琴上,倒在歌声中结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纪念施光南,金东区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任志平,性别,男 ,民族,汉,1938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金属切削加工专业。历任北京量具刃具厂技术员,中央歌舞团演员、创作员、创研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助理、常务副主席。曾为百余台晚会、电视栏目策划撰稿,文化部历届春节晚会策划人之一。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心愿》,歌曲《春满京城》、《赞美你,骆驼》、《春天的脚步》、《红星的故事》、《别情依依》、《驼铃》、《如意在新春》、《金色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获1982年中国音协上海音协全国新作品比赛优秀奖,《心愿》获1989年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优秀作品奖,《远方书信乘风来》获1996年全国群众歌曲大奖。

创作背景:当初任志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的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任志萍家里有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质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力劝他出国深造.回日本后亲戚多次写信来告诉任志萍不是说日本现在怎么怎么发达就是说日本的电器如何如何好有多少人到日本大到电视机小到电熨斗都要从日本买回国。信的末尾还要附带一句话:如果你到日本肯定比国内生活得好.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

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只有在这里任志萍才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觉得亲切更重要的是自从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后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形势也越来越好了.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创作的近千首的歌词中《多情的土地》《心愿》《远方书信乘风来》《驼铃》等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

2.演唱实践 (过程略)。

推荐第9篇:声乐课教案

歌曲《天之大》教案

沈河区少年宫 李璐

知识目标:

1、能用饱满的感情演唱《天之大》的旋律,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的思想感情,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了解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让学生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去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与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旋律的学习以及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学难点: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的美德通过歌曲传递给学生;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训练:

1、连音练习1 2 | 3 4 | 5 4 | 3 2| 1 — || mi ma

2、跳音练习5 3 | 1 0 | 5 3 | 1 0 || mi mi mi ma ma ma

3、用“呜”演唱《我和你》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片,看完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短片),找2---3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学业有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母爱重如山,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妈妈吗?

学生回答:如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严厉等 教师请同学唱唱关于歌唱妈妈的歌曲

学生个别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妈妈的吻》等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天之大》,让我们共同感悟一下妈妈对我们的爱

3、教师范唱歌曲《天之大》并播放歌曲VCR 并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歌曲是舒缓的 中速

4、学习歌曲旋律

指导纠正:A 注意唱准歌曲弱起部分; B注意休止符的时值; C轻声演唱;

5、学唱歌词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强调歌曲高潮部分的朗读; 分句演唱,教师及时指导; 完整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节奏;

6、歌曲处理

教师:为了把对妈妈的爱表现的浓厚,我们怎样把歌曲唱的更好呢?

学生小组讨论:哪一句唱的强,哪一句唱的弱些? 学生演唱,老师指导并及时纠正;

7、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互相推荐展示,看谁唱的更有感情

8、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天之大》将教学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教师:希望同学们要永远感谢母亲的恩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来报答母亲对我们爱!

推荐第10篇:《声乐基础》教案

精品文档

声乐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合格人才。

教学内容:声乐发声原理;发声技巧;作品分析:作品表达 教学要求:

理论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了解歌唱器官,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 技术要求: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 3.要求吐字清楚、准确。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 动。

教学重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强调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难点:稳定歌唱状态;作品理解与作品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课程安排:本学期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每四周为一个阶段;

授课形式:小组课,每12-13学生为一小组,共4组(每生每周1节课),教学内容应根据课堂具体教学情况调整。 授课时数:17×4 授课地点:教师琴房305。

教材选用:《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民族唱法女声卷,周琼编著;美声唱法女声卷,陈星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一章:歌唱的发声原理(1-4周)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有关声乐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在练声和歌唱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

2、打开牙关,稳定喉咙的位置歌唱,解决歌唱中的基础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打开歌唱通道(打开牙关,放下喉头),积极的歌唱,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六、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

七、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音,通过人体共鸣器官打开和运用,声音扩大和美化)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5 4 ︱ 3 2 ︱ 1 —‖

U…………………… (2)1 2 ︱ 3 2 ︱1 —‖

U…………………… (3) 1 2 3 4 ︱ 5 4 3 2 ︱ 1 —‖

U……………………

(4)5 5·

︱3 3 ·︱

1 1 ·‖

U O

U O

U O 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

(2)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与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些。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歌曲练习(对上学期内容回顾和巩固)

《花非花》、《大森林的早晨》、《大海故乡》、《红豆词》 (1) 作品分析:《花非花》

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内,只有10小节。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美的艺术歌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歌曲继承了诗的意境,节奏平衡,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后逐级下行,后为平述的音调,具有谜的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向低趋于平衡,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地结束,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红豆词》(清)曹雪芹 词;刘雪庵 曲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型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美感,而不能一味的最求方法。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教学难点:歌曲气息的把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加强母音的练习,认识并掌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大森林的早晨》 《大海呀故乡》

3、学生演唱一遍,老师指出学生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并纠正。

4、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一遍。

(三)小结:明确声音的发声理念,并尽可能地在今后的声乐技能实训课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准确真挚地表达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布置作业: 《绣荷包》 《嘎哦丽泰》 《红豆词》

《点绛唇,赋登楼》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第二章 歌唱的呼吸训练(5-8)周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及声乐作品辅导,让学生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即没有呼吸的支持就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吸气、呼气、巧用气的基本方法;理解歌唱中气息与声音的基本配和关系。

教学重点: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歌唱的呼吸方法。 2.歌唱的呼吸技巧运用。

3.会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4.寻找到歌唱时呼吸的对抗力和内口咽喉状态的反向平衡关系。 教学难点:

深吸气,将气完全吸到肺的底部,使横膈膜下降,两肋往外扩张,小腹微收的歌唱气息及运用。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介绍本课内容:

1.歌唱的呼吸训练:体会叹气时的感觉,腹部及腰部四周的受力点,练习几种呼吸的方式即: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2.初学程度的相对应歌曲,例如《嘎达梅林》

二、发声训练: 54 32∣1—‖ u 53 42∣1—‖ a

o

u 1234 5432∣1—‖ 1.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2)在哼鸣的位置上进行开口音的训练,上下牙打开,舌头平放,稳定喉头,寻找叹气的感觉;

(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轻柔地深吸气,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4)韵母轻换时声音位置的统一。 2.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教学要点;

(2)学生按要求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师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讲授歌曲

《嘎达梅林》

1.学生演唱一遍歌曲。

2.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作歌曲处理。《嘎达梅林》是一首蒙族长篇叙事歌,歌唱的是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与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该作品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尊敬,歌曲是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的一首短小的民歌,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一字一拍一言,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英雄高大的形象。在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气息的支持力,声音的高低位置统一,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

3.歌曲演唱时对难点、重点的训练与突破。

4.学生完整演唱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的训练。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训练,使学生对歌曲呼吸科学的发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上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支持下的歌唱状态,训练时,还需加强和老师的配合,努力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

五、布置作业: 《渔光曲》

《姑娘生来爱唱歌》 《啊,中国的土地》

第三章 歌唱的共鸣训练(9-12)周

一、教学目的

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歌唱,培养学生对歌曲演唱位置的平稳,树立歌唱的整体共鸣概念。

二、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指导并运用微格技术直观地进行教学反馈。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2.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1.演唱中的统一位置。 2.装饰音的演唱准确性。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摄像机

六、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自然声区的共鸣训练: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然,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我们把这段声音作为训练发声的起点。

(2)初学程度相对应的歌曲,例如《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 2.发声训练

每堂课要进行二十分钟的发声训练。 3 2 | 1----||

54 32∣1 —‖ u 5 3 | 4 2∣1 —‖

Lu

54 32∣1 —‖54 32∣1 —‖ u

wo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哼鸣时,嘴轻闭,打开牙关,舌头平放,喉头自然放松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哭泣的感觉往眉心集中哼鸣。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3)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 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 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练声时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3.歌曲演唱

《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 (1)歌曲简介

《百灵鸟》是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一首著名艺术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加补充构成。歌曲每乐句的前半部分音调、节奏基本相同,以此统一了全曲纯朴的风格。第三乐句为了寻求对比,采用了离调的手法,并且在演唱上要求用“活泼的歌声”,同时强调了力度的变化。全曲纯朴而充满深情。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变化,强调了革命性。歌曲的节奏自由多变,一字多音为主的词曲结合,装饰音的使用,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调即优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风味。歌曲结尾渐慢渐弱的衬腔,韵味独特。

《牧羊姑娘》:歌曲以带再现的二段式为基本结构重复构成。基本上每乐段都由上下句的双乐体乐段,每乐段的音调基本相同,使音乐形象集中、统一。它原以男女对唱形式演唱,因而歌词以问答形式进行,十分质朴;旋律基本上是由上而下进行,加之小调的色彩,使音调流畅而柔美,表达了牧羊姑娘的忧郁之情和人们对牧羊姑娘深切地同情。

《故乡的小路》: 歌曲结构采用二段式。开始两小节的基本节奏贯穿全曲,从而统一风格,而3/4拍与4/4拍两种节拍的交替进行又独具特色。第

一、二乐句构成平行式双句体乐段,第二乐段仍是平行式双句体乐段,但音区提高,情绪较为热烈,形成高潮。全曲最后的加衬词补充乐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情。

(2)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同时,回放上课时演唱歌曲的录像,让学生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声乐教学中,从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课时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

(5)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

(6)学生完整演唱作品:要求在自然声区内尽量将歌唱技术的控制与运用结合,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4.小结

自然声区的训练对今后歌唱能力的建立和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训练过程中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

5.布置新作业

第四章

歌唱的语言训练(13-14)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发声及声乐作品训练,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了解歌唱中语言的吐字、咬字、归韵与发声的辩证关系以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与演绎声乐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指导并运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点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掌握用科学的发声状态以清晰、贴切、夸张的语言演绎声乐作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通畅圆润,字尾归韵准确。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尽量找到歌唱中呼吸的对抗力与内口咽哈欠状态的反向平衡。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教学要求:深呼吸叹气,找到叹气时气息的支点,即小腹部自然回收、腰部自然扩张的感觉,同时配以内口咽半打哈欠(外笑里竖)的状态,牙关咬字后迅速松开,使声音往回吸在歌唱通道里唱。

(1)哼鸣练习:

(2)U母音与a母音的转换练习: (3)i母音与a母音的转换练习: (4)a母音与o母音的转换练习: (5)母音综合换字练习: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2)哼鸣练习时,嘴轻闭,上下牙打开,舌头平移,喉头下沉,鼻孔兴奋张开,寻找叹气的感觉。

(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稳定喉头,抬起软腭,轻柔地深吸气,喉咙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训练方法:

(1) 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咬字吐字的发声练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 《火把节的火把》附曲谱例: 演唱要点: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1)熟悉了解这首歌的曲式结构:引子﹢A﹢B,曲调来源于云南彝族民间风格,6/8拍圆舞曲节奏流畅、明快,表现了彝家姑娘载歌载舞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

(2)强调语言的声母清晰,韵母通畅圆润。在共性发声的基础上,表现民族声乐作品中特有的韵味。

(3)注意语言字头的夸张,声音的流畅,咬字时找准哈欠的部位,进入热情洋溢地演唱状态,避免声音发直发白。

3.小结

通过讲述和分析歌唱中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实施在具体的发声及作品演唱训练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尽量找到歌唱的最佳平衡状态,逐步将歌唱技能掌握和控制得自如,使学生建立用脑、用心才用声歌唱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用美妙的歌声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4.布置作业:

《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五章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15-16)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全面分析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达到“声音”、“情感”、“表现”的基本统一。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鉴赏

三、教学重点

1.在正确发声方法下的歌唱训练。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2.注意钢琴的伴奏作用,练唱时尽量使伴奏与曲调;演唱与内容溶为一体,推动影响学生的再创造。

3.重视歌唱的情感表达,即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真切地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

把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声音丰富的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声情并茂。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她的爱是“肯定、赞许”

委屈男:“不管她做的好吃不好吃,我不全都吃掉了嘛”——他的爱是“行动”

“纪念日、生日,买个包包就完了,从没见他在家过!”——她的爱是“陪伴”,他的爱是“礼物”。

精细;挑选;

第11篇:声乐教案(一)

声乐教案

(一)

内容: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 教学时数: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歌唱器官及发声原理

教学手段与形式:采用大课形式,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并运用多种声、像资料,形成能听能看,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绪

人类自从开始音乐活动以来就有了歌唱,歌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艺术,不但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声乐文献,在歌唱的艺术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上已具有较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历史上关于歌唱的起源,有过多种说法,较多来源于神话和传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以及歌唱的起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游戏学说者认为:人生来就有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能力,人类的歌唱活动,以及其它的文艺形式都是由于这些本能的冲动引起的。心灵表现学说者认为:人本身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高兴时要笑,痛苦时要哭,当这些还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就用歌唱,舞蹈,或是吟诗等形式来表现。 模仿学说者认为:歌唱的起源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 以上各种对歌唱的解释,只接触到歌唱活动产生的某些现象,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歌唱及其它艺术形式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 人类的歌唱活动来自丰富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形式。 歌唱是众多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它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来表现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较之其他乐器更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 歌唱艺术是通过歌唱者的嗓音来进行二度创作,它以歌唱者的发声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的创造劳动,是歌唱者在身体处于激动情绪之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的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者要在兴奋的状态中自如地处理好发声的技术、语言和艺术表现诸多环节,是十分不容易的。虽然古今中外无数代歌唱家和教育家对歌唱艺术的奥妙进行过大量的钻研和探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至今在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中仍有许多的“谜”尚待探索,有许多的“难关”尚待突破。歌唱艺术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歌唱训练中教师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嗓音条件的差异,有意识观念的差异,有生理的问题,也有心理感觉的问题,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于自修,需要导师必要的引导。由于歌唱是以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为“乐器”的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歌唱者艺术表现的过程也就是制作“乐器”和操作“乐器”的过程,而歌唱者对“乐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凭籍听觉去感受和把握,这就给歌唱的技能训练和歌唱的“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开设声乐理论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理论讲解的引导,使同学们懂得怎样唱,懂得“制作”和得心应手地“操作”乐器的技巧。“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对歌唱原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美性诸方面有全面的认识。理论教学中我们着重歌唱原理的共性,教学中的普遍性,同学们在具体的小课教学中教师能针对每个同学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此全面提高歌唱的表现能力,使技能技巧和理论修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第一章 歌唱机理及发声原理

第一节 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

人体歌唱的发声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动力器官)、喉头与声带(声源器官)、共鸣器官(共鸣器)三大器官组成,除此以外,还有对歌唱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听觉器官和咬字、吐字(语言)器官,它们是人体的生理结构,也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歌唱者优美悦耳的歌声,来自于发声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的运动。其原理与音乐表演中其他乐器的发声相近。比如“弓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弓是动力,弦是声源,演奏时用弓拉弦,带动琴身产生共振,发出优美的琴声。歌声产生的原理,则是由人体肺部气息的呼出形成动力,冲击声带,使声带颤动发出基音,同时又与喉、咽、口、鼻等共鸣腔体产生共振,对声带发出的基音进行放大与修饰,形成美好的声音。歌唱发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靠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我们将人体参与发声的各个器官成为发声器官。

第二节 呼吸器官及人体呼吸原理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它是人体生命以及一切发声的动力,呼吸也是歌唱的生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情深处爆发的惊叹声、欢呼声、抽泣声等,都是人体呼吸的自然运用。我们把人体参与这一运动的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胸腔、横膈膜(隔肌)和腹部部分肌肉等,统称为人体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中,口、鼻、咽、喉在医学上被称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则被称为下呼吸道。肺是人体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总机关,它分左、右肺叶,肺叶又由无数似海绵状的小肺泡组成。胸腔、肋骨、横膈肌、胸、腹肌肉则起着帮助人们呼吸的作用,分为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两组。 横膈肌是人体重要的呼吸肌,位于人体肺叶下面第五对肋骨处一大片横向的肌肉组织,结实而富有弹性,形状如倒置的面盆而位于胸廓的底部或腹腔的顶部,将胸、腹两腔体分开。因为横隔肌的四周是依附在肋骨上的,当它放松时,位置高高拱起,而吸气绷紧时,就趋于放平,使气室容量增大。歌唱的呼吸就是依靠横膈肌的舒张和收缩,使歌唱获得良好气息支持的。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的生活本能,它是依靠整个呼吸器官的联合运动来进行的,呼吸时气息从口、鼻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后又分布到左、右肺叶。呼气时人体胸腔和膈肌收缩,使气息自肺叶从吸入的通道中排出,人们维持生命,说话发声和歌唱发声等呼吸活动,就是这样不停地自然交换、运动着。

第三节 喉头与声带及发声原理

喉头也叫“喉器”或“喉结”。它位于人体颈前正中部,上连舌骨,下连气管,整个结构由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以及连接各软骨的肌肉组成。喉头不仅是人体的呼吸通道,更是人体重要的声源器官。 喉头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巧的喉室,在喉头内部有两片对称的声带,它由韧带、软骨、肌肉和粘膜组成。声带是语言发声和歌唱发声的发声体,两片声带中间的裂缝叫声门,声带在不发声时处于开启状态。吸气时,声门开启,发声时两片声带靠拢,声门闭合,声带受到以下气息的冲击而产生颤动,发出声音。由于声带是由肌肉和韧带等组成的,富有弹性,在发声中由于不同的发声状态,可随时调节其长度和张力,使发出的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的各种变化,并对歌唱中元音的形成,音色的美化以及配合共鸣的修饰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四节 共鸣器官及运动原理

人的共鸣器官主要由胸腔、鼻腔、鼻咽腔、头腔和喉腔、咽腔、口腔等腔体组成。其中前四种腔体由于有固定的容积,不能随意调节形状,故被称为不可变共鸣腔。而口腔、咽腔、喉腔无固定容积,可随意调节其形状,也叫可变共鸣腔。 人的任何共鸣腔体都是第二振动体(歌唱者的第一振动体是嗓音中的声带,也叫主振动体),就是嗓音中的口腔、咽腔、鼻咽腔、头腔等共鸣腔体。共鸣体的形状不但复杂,而且极容易变化,发声时有可能是总体的振动,也有可能是局部的振动,都要依靠人的大脑来操纵和调节,以使整个共鸣体能协调运动,产生宏亮而优美的嗓音。

1、共鸣各腔体的具体作用

(1)咽腔:位于人体颈椎的前方,上接口、鼻,下接喉腔,也可将其联想成下、中、上三部分,即喉咽、口咽、鼻咽。咽腔是歌唱十分重要的共鸣腔体,也是歌唱者通过学习训练能加以操控的腔体。咽腔对歌唱音质的形成作用最大,比如“咽壁”对声音共鸣中音色的形成和声音的反射就有着特殊的作用,歌唱中需要尽可能地打开,掌控自如,不受其紧缩力的影响。

(2)口腔:是最容易变化的腔体,因为口腔包含着唇、齿、舌、下颚、软腭等器官。口腔本身主要用于发声和语言的咬字、吐字,其功能是将声音做形成字,使人们能清楚地识别任何元音的音响。口腔又是歌唱共鸣的重要腔体,也是声音的最后通道。歌唱者应该调节好口腔中的各个器官,使它们能在发声过程中相互协调、合作,在不破坏共鸣状态的情况下做到字清声美。

(3)鼻腔:是人体的呼吸通道,鼻通道功能主要是过滤和温暖吸进的空气,又是一个快速吸气的工具。鼻腔是共鸣腔体中不能调节的腔体,歌唱活动中完全是把它置于共鸣系统来达到控制的。鼻腔的共鸣主要是靠鼻前庭后面的空间,主要是软腭(软口盖)与鼻咽腔、鼻腔周围空间的共振来形成共鸣的。

(4)头腔:主要是由头腔的上鼻窦、额窦、蝶窦、筛窦等几个窦腔组成,由于人体音响的振动是不受支配的,它们无孔不入地到达人体的每一个可能送达的角落和缝隙,发声时与这些腔体形成共鸣谐振,使声音获得丰富的共鸣泛音,也对声音进行着放大和美化。

2、共鸣声区

在人体的歌唱活动中,各共鸣器官共同参与,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发挥自身作用,又能相互合作,形成统一的整体。根据人体的共鸣器官与歌唱声区的关系,又可将共鸣器官划为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声区,它们分别是:

(1)低声区:也称胸声区,或胸腔共鸣。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和胸腔(胸腔又由胸骨、锁骨、肋骨、肩胛骨和肋间肌等组成)构成,多用于唱中低声(自然声区)的音。因为发音时声门自然闭合,声带边缘自然振动,声带的压力和张力都比较小,振动频率较低,声音在胸腔、喉咽部形成共振。由于共鸣腔体主要在喉咽腔和胸腔,共振空间较大,同时声门自然向下挡气,喉咽腔体管子拉长,发出的声音低沉而浑厚,结实而丰满。

(2)中声区:也称口腔共鸣,或混声区。主要由口腔、咽腔、鼻咽腔等腔体组成,多用于唱中(混)声区的音。发声时声带中部边缘振动,声带张力、压力适中,腔体空间较小,振动频率中等,声音圆润而结实,自然而优美。中声区是歌唱中承上启下,运用最多的声区,特别是硬口盖和软口盖抬起后形成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共鸣区域,口腔开合的大小和形状对母音的形成以及共鸣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3)高声区:也称头腔共鸣或头声区,主要由鼻腔、鼻咽腔(包括鼻窦、额窦、蝶窦、筛窦等腔体)构成。正确的鼻腔共鸣,使歌唱者头部有振动感,故称为头腔共鸣,多用于歌唱的高音区。发音时声带中上部边缘部分振动,由于气息冲击声带的压力和张力大,腔体空间小,振动频率高,声音明亮而高亢。高音区对歌唱者音域的发展,声区的统一,音质的润饰都至关重要,也是众多歌唱者梦寐以求的。要想获得完美的头腔共鸣,必须依靠科学的歌唱方法的引导,更需要坚持不懈地磨练。 在歌唱中,共鸣声区的划分是相对的,由于音高的不同,声带运动方式也有不同,使用各共鸣腔体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完美的歌唱是要求得三个声区的协调统一,即高、中声区不脱离胸腔共鸣,低、中声区也需要高位置。共鸣使用得当就能使声区自然通畅,声音圆润而丰满,优美而富有魅力。因此,共鸣腔体的运用得当对歌唱音域的扩大,声区的协调统一,音色的修饰,音量的放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歌唱发声训练中极其重要环节。

第四节

语言与听觉器官

1、语言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主要由口腔中的唇、牙、舌、齿、喉和软、硬腭组成,它们间的互相协调配合运动即产生元音和子音,顺利地完成歌唱中各种语言的出声、行腔(引长)和归韵(立字)的全过程。

2、听觉(感受)器官 听觉器官是人体生理的重要器官。人体的听觉器官主要是人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耳鼓膜、内耳以及听神经等组成。音乐本是听觉的艺术,听觉素质是学习歌唱者至关重要的素质。在歌唱训练中,歌唱者将接受的音响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由听觉中枢将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处理,由大脑对信息做出各种反应和指令,逐渐建立正确的听觉形象和概念,形成固定的听觉判断能力。 人体对声音的感知取决于声音的四大物理要素——音高、音量、音值、音色。而听觉器官接受声波刺激所形成的听觉印象乃是一个整体,人的一切音乐体验和音乐表演经验和音乐创造行为也就凭籍这个整体的印象而逐渐形成。人的听觉能力有先天的差异,也可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得以弥补。听觉是歌唱者分辨和把握歌唱状态的重要器官,也是歌唱训练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导师和歌唱者的高度重视。

歌唱者的听觉素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音乐中乐音与噪音的分辨,对乐音中音高、节奏、强弱、音色、和声、复调等等要素的良好判断。歌唱者必须要具备善辨“音律”的耳朵,以及对音乐、音响形成的旋律感、调式感、律动感造型的敏感性,良好的听觉是学习音乐艺术和从事艺术歌唱的物质基础。

(2)对歌唱语言的良好感知和分辨。歌唱语言丰富多彩,也复杂多变,歌唱者能通过听觉器官仔细分辨出各种语言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民族语言的各种特点与韵味的准确把握,抓住语言的“形”与“神”,是歌唱者展现民族歌唱艺术行腔韵味的基础,也是提高歌唱艺术表现力强有力的保障。

(3)在歌唱训练中听觉是歌唱者获得技巧、技能的守护神。一方面,通过对声音的训练,听觉器官受外界声音的刺激,逐渐形成一种听觉印象;另一方面,由作品所塑造的声音形象又在概念上产生一种听觉印象,完美的歌唱创造就是两种听觉印象的统一。使自己的“主观耳朵”去适应“客观耳朵”(沈湘语),实际上是歌唱者对艺术歌唱中完美声音形象的理解与自身主、客观听觉的统一。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能逐渐形成对自身嗓音的客观监控,对体验和识别歌唱发声的正确与错误,对捕捉正确的“声音形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育良好的歌唱状态都至关重要。

思考练习:

熟记歌唱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关系,结合自身的歌唱状态,进行思考、指导发声练习。

第12篇:少年宫声乐教案

《爱的人间》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 柔 美、连 贯 的 声 音 演 唱《爱 的 人 间》并用真 挚 的 情 感 来 表 现 歌 曲,

2、理 解 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3、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 好 情 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爱的人间》

(二)

教学目标:

1、能用 柔 美、连 贯 的 声 音 演 唱《爱 的 人 间》并用真 挚 的 情 感 来 表 现 歌 曲,

2、理 解 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3、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 好 情 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能了解这首歌的一些相关知识,还能体会这首歌要表达的情感。

三、练习唱歌

(一)学生自己唱一遍,了解学生对这首歌的熟悉程度。

(二)反复聆听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生唱歌曲

1、随琴齐唱。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四、拓展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

2、爱的升华—感受“人间大爱”。

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外史上残疾人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 精 神,做 残 疾 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 爱 他人 的 情 感)

《同一首歌》

(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3、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 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4、学习秧歌知识,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5、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二、教材分析:

1、《同一首歌》背景资料: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 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2、作者简介

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70年参军,1987年毕业于中央 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主要作品有歌曲 《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3、歌曲分析

歌曲为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

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的变化重复,并有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彩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三、教学过程:

《同一首歌》备选学习《大中国》《我爱你中国》《中国人》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 视频歌曲:刘德华《中国人》、叶佩英《我爱你中国》、高峰《大中国》

教学重点:

发自内心演唱双声部《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

长音、八度音准。可用《大中国》歌曲进入教室。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选择已固有的好听的歌曲、改编歌词)

(二)发声练习:四声部常规训练、八度听音练习、同一首歌的二声部单提出来识谱。

(三)导入:

1、观看课件图片,背景音乐为《我爱你中国》或者播放介绍中国的纪录片。

2、请学生说说观后感觉。

(四)聆听歌曲

1、观看视频歌曲《同一首歌》并说说歌曲感受。比如速度和情绪。

2、聆听二次并出示乐谱和歌词。可以用手打拍子轻轻跟唱。

3、再次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演唱。出现二声部的地方,请一声部先唱。

(五)学唱歌曲

1、跟钢琴分组唱二声部,多加练习。

2、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音准。

3、分析歌曲内容:比如识谱、乐句、乐段。

《同一首歌》

(二)

教学目标:

补充完成歌曲,巩固歌曲学习。

教 学 过 程 :

(一)师生问好。(选择已固有的好听的歌曲、改编歌词)

(二)发声练习:四声部常规训练、八度听音练习、同一首歌的二声部单提出来识谱。

(三)继续学习歌曲。

1、识谱:请同学们来识谱,或者老师带领

2、二声部:

多加练习;高低声部互换演唱;并让每个孩子都会双声部。

(四)拓展

1、讲讲中国近几年的伟大变化。

2、跟唱鼓舞孩子们的作为自豪的中国人的士气!

《孝亲敬老歌》(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亲情的伟大与无私。

2、让学生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3、引导学生由“感谢父母”到“长存感恩之心”的思想意识转变,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 好 情 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孝敬老人的古今人物) 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孩子们,是谁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谁把你们养了这么大?在这十年中,父母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心血啊!你能说说父母为了你所做的一些让你感动的事吗?

2、你认为什么是孝顺父母? (学生回答)

3、以后你打算怎样做?相机引出主题。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 式 的表现歌曲,尽 情 抒 发 学 生 内 心 的 对 师 长 爱.)

《孝亲敬老歌》

(二)

教学目标:

补充完成歌曲,巩固歌曲学习。

教 学 过 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能了解这首歌的一些相关知识,还能体会这首歌要表达的情感。

三、练习唱歌

(一)学生自己唱一遍,了解学生对这首歌的熟悉程度。

(二)反复聆听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生唱歌曲

1、随琴齐唱。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四、拓展

1、欣赏舞蹈《感恩的心》片段。

2、爱的升华—感受孝敬敬老的美好品德。

第13篇:声乐基础教案

第一课时 声乐基础

教学内容: 歌唱者的“乐器”知识 教学目的:

1、学习并了解歌唱者“乐器”发声原理、歌唱发声的器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歌唱“乐器”的有关器官在歌唱时的作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理解各发声器官的生理位置与功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歌唱者的“乐器”知识

1、原理:综合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

2、内容:人体作为歌唱发声的器官有如下三个方面: 呼吸器官(动力) 发声器官(振动体) 共鸣器官(共鸣器)

人体作为歌唱的“乐器”它的动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息形成,气息通过喉头的声带,使声带受到振动发声,声带是振动体。声带的振

动引起咽喉腔及其它腔体的共振,扩大并美化声音,这些腔体是共鸣器。除此之外,作为歌唱的“乐器”还有一个使声音变成语言的器官:吐字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口在生理上实属消化器官,但在歌唱时因口鼻同时吸气,故在此列入呼吸器官)、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隔肌、腹肌、肋间肌组成。口、鼻、气管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储存气息的总机关。人体有左右两肺,几乎占据整个胸腔, 但其本身没有活动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呼吸,必须依靠呼吸肌肉群将胸腔扩大和收缩,才能形成呼吸运动。隔肌位于胸腔下部 ,它把胸腔和腹腔分割开来,形似一个扣着的碗,吸气时隔肌下沉,呼气时隔肌中心上升。呼吸时,吸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向外扩展,隔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吸入气息,呼吸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呼出气息。呼吸在歌唱中不仅是发音的动力,也是声波传导至各共鸣体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术至关重要,对形成歌唱发声质量的优劣起决定作用。 发声器官:

(1)发声器官在喉头,内部有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称为声带。声带在不发声时,是分开的,呈三角形的空间,称为声门,气息经过声门,激起振动,声带就闭和挡气,发出声音。

(2)喉头的构成。喉头位于颈椎

四、

五、六节的前面,在舌根和气管之间,上连舌骨,下接气管有五块较大的软骨构成。它们是:(a)会厌软骨----- 位于喉头的上端,其形状扁平如叶状,下端与甲状软骨相连,能使喉咽部成共 鸣管,上部游离。在歌唱时,它的张度和卷曲程度对歌声起重要作用。(b)甲状软骨-----是咽部最大的一块软骨,由左右对称的两片四边形软骨板合成两板的前缘合成一个尖角。它在男性的颈部向前隆起突出,称为喉结,女性的软平,因此喉结不明显。

(c)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它下接气管,前部细窄,后部宽大,对支持喉腔起重要作用。(d)勺状软骨-----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后上部,也是一对对称的软骨,其滑动旋转能使声带张开、闭合。(e)舌骨-----它虽不属喉头的软骨,但与歌唱有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活动状态能影响歌声的质量。 总之。声带的活动和变化,是由喉腔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来调节的,这些调节动作无法直观,也很难感觉。所以对发声器官的训练,必须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使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协调自如地工作。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头腔(鼻窦、蝶窦等),歌唱时依靠这些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扩大和美化歌声。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需要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润色、美化。人体的共鸣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在声乐术语中,总称为三类共鸣,即处于硬腭以上的(含鼻腔、头腔)为头腔共鸣;喉头以下的为胸腔共鸣;中间部分(含口腔、咽腔)为口腔共鸣。由于口胸内部以及咽腔、喉咽腔、鼻烟腔周围的肌肉,可根据其活动情况改变形状,容积大小也随之变化,故称为“可调节的共鸣腔”。而胸腔、气管、鼻腔及头部各腔体均有其固定腔体,不可随意改变,因此又称为“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总之,美好的声音不是单一腔体的共鸣,而是三组腔体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鸣。只是随着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组共鸣腔体混合共鸣的比例是不同的。 吐字器官:人的歌唱乐器与其它乐器最大的差异在于人声具备第四器官------吐字器官(也称语言器官),包括唇、齿、舌、牙、腭(软腭、硬腭)等。它们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它们的变化产生元音和子音,形成语言,同时也起调节共鸣腔体的作用。上述四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能,否则会影响“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发声训练作出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增强学习声乐的兴趣。

四、作业:

课后借阅或查阅相关声乐书籍,强化提高学生对歌唱“乐器”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花非花》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花非花》,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

1、作品简析: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

2、艺术处理:

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逐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3、演唱要求:

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内蒙民歌《嘎达梅林》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力求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

2、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通畅。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良好的歌唱习惯。

2、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完整诠释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

1、作品简析:

原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蒙族长篇叙事歌。唱的是六十多年前,东部哲里木盟的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他的王府担任的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全诗很长,经过演唱的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四段词。这四段词运用了段落重迭的手法,集中抒发了人民英雄的怀念和崇敬。歌曲建立在蒙族常用的无声羽调式基础上,是一首由上下两个乐曲构成的短调民歌,它的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一字一拍一音(少数是两拍)。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2、艺术处理:

整段演唱起来要气势豪迈,深沉有力。上句要表现出压抑、悲愤,号召的感觉。下句要表现出人民对英雄的哀悼、悲壮、沉重。气口分别是安放在第二小节后,切忌分割词意,歌中“是”不宜唱得太重,可作为轻唱的衬词来处理。

1、2段为正常速度,3段稍快后渐慢还为原速,4段原速渐慢结束。

3、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蒙古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以做到更好的理解作品、表达作品。

b、高音要坚实有力,中音要结实丰满,低音要浓厚雄浑。

c、字里音间尾头相接要连贯,特别是开口和闭口母音要保持畅通无阻,做到字正腔圆。如“南方”两字开口音,要着重强调“韵腹”。

d、呼吸控制要均匀,以腰腹部为气息支持点,既要突出作品悲壮、深沉的风格,又不宜在表现“雄浑顿挫”之声中滥用气息。 e、女生在演唱此歌时要注意声音色彩不宜太明亮,可强调声音浓厚、通畅,高音区采用“大假声”技术,应用宽敞的头声表现能力。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作业:

结合所学到的歌唱发声知识、歌唱姿势等,理解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多种表现方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牧羊姑娘》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牧羊姑娘》,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2、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

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牧羊姑娘》

1、作品简析:

狄帆(1917—1995)邹荻帆。现代诗人,湖北天门人。1937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大别山区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工作,随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50年代初做过对外文化联络工作,以后历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编辑和《诗刊》主编。著有诗集《木厂》《意志的赌徒》《雪与村庄》《祖国抒情诗》《邹狄帆情诗》,长篇小说《大风歌》和散文集以及翻译作品多种。他的诗大都反映了时代的旋律,意象鲜明,节奏明快,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金砂生于1922年,四川铜梁人,作曲家。1946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现在江苏省昆剧团从事编导,创作有歌曲《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歌剧《江姐》音乐等等。

牧羊姑娘是极为软弱善良的下层劳动者,她因山地“荒凉”喂不饱羊儿遭“地主”皮鞭。“羊儿”的命运更惨,它们将遭受屠夫的宰割。作品通过如泣如诉回肠荡气,即在悲凉的气氛中写出了弱者的孤苦无靠,又通过对牧羊姑娘不顾一切地关心爱护着弱者积山羊相依为命的描写,表现了劳动人民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深刻有力地揭示了那个不合理的社会。

这首歌采用了典型的四句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了4遍,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用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伴奏部分所采用的琶音音型不仅增强了旋律的装饰性,更赋予强烈的动感。长长的“尾奏”,则进而表现了对牧羊姑娘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2、艺术处理:

此曲采用四句体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四遍。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用使歌曲听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

一、三段以深情而同情的语气问,

二、四段则以悲凉凄苦的心情来答。

3、演唱要求:

演唱时首先要把握住作品的基调,抓住问答的形式特点,运用柔和、缠绵、细腻的声音来演唱。在声音上要尽可能运用深的气息支持高的声音位置,找到声音对抗的力量。同时要注意在音程上下跳动时尽可能做到连接平稳、自如。附点音符之后的换气口要保持从容的吸气状态,既能吸够气,又不延误后半拍起音的时值,使字音达到连贯、统一的效果。最后的结束音虽然在低音la上,但演唱的情绪不可松弛下来,尤其共鸣的位置一定要保持住,气息运用好,把牧羊姑娘悲愤却又无力抗争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提出优缺点,指出与以往歌曲的不同点与相通点,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案

(五)

教学内容:

歌曲《半屏山》

教学目的:

1、学习《半屏山》了解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习有效的训练学生咬字、气息以及歌唱状态的不良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理解作品。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半屏山》

1、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歌唱骨肉亲情,盼望台湾回归的歌曲。歌词简明洗炼,曲词流畅清新,词曲结合完美。歌曲用半屏山来抒发人们深切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不能分割,海峡两岸人们企图团聚的美好愿望。

这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结构方整,虽只有4句,但每句都是精华。这首歌优美抒情,具有民族音调特点。

整首歌深沉,委婉,像是内心的叙述,又如向身在远方的亲人倾诉思念之情。曲调平稳,流畅。

2、艺术处理:

第一句的“半屏山”要长得情深意切,音量不宜过大,声音和气息都是流畅的。切分音处要尽量唱得平稳、自如。“屏”字要唱得均匀、连贯。第二句的头两小节都是切分音,与第一句切分音要求一样。第三句开始在节奏上与第

一、二句有鲜明的对比。“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宜唱得深情,“说”字的十六分休止符,一定要处理好,要把“一”字唱得有弹性,然后休止四分之一拍,唱出“半”字,要唱得声断而意不断。第四句的曲调中有一个四度大跳,声音要统一没有痕迹。

3、演唱要求:

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字正腔圆,依据“起承转合”的原则,起句最弱,承句稍强,转句最强。合句又回到起句的情绪,但此曲第四句要唱得强烈些。另外,整首歌要唱得亲切、深沉、委婉,像是内心的叙述,又如向身在远方的亲人倾诉思念之情。要特别着重唱好切分音和连音,根据语气适当表达,不宜夸张。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案

(六)

教学内容: 歌曲《高高太子山》

教学目的: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演唱内蒙民歌《高高太子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歌曲中要表达的: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是永远说不完,唱不完。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 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其它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

1、作品简析:

这首歌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通过对自己的家乡美丽山水,幸福生活的描写和赞美来抒发与歌颂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歌词采用二段式,每一段歌词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段第一个层次“高高太子山哟,山是那金银山;弯弯哟洮河水,河是那金银河”,是对自己家乡美丽山水的描写,“金银山”,“金银河”表达了词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衬词“哟”,作为过渡,使歌词自然的进入了第二层“肥牛羊,壮骆驼,密密森林满山坡”,通过这几句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升华到对人民生活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赞美。至此,歌词有很自然的转人第二段。

“山顶上彩云翻,河水泛银波”,一个“翻”字,一个“泛”字,调动期间所有的情感因素把作者的情绪推倒了高潮,点出了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太阳,月亮比不过的主题 。作者就是运用了这种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对共产党嘴淳厚的情感。

这首歌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将两断歌词包容。调式采用e小调,使歌曲的色彩更柔和,更亲切。旋律音调开始由低到高采用级进的方式进行,而后一代装饰音的长主音作为过渡,自然的把歌曲推入高潮,表达主题。为使主题思想和歌曲的情感发挥得更充分,作曲者把后一层表达主题思想的歌词以同样的旋律手法加以反复强调,最后结束在高八度长主音上,要告诉人们: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是永远说不完的,唱不完的。

2、艺术处理:

歌曲虽然是歌颂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但却采用了小调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伴随者歌曲旋律音调开始由低到高采用级近的方式进行,中间用一个长主音作过渡,最后结束在高八度的长主音上,所以在演唱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的递进,以平稳的气息表现歌曲柔和的色彩。

3、演唱要求:

歌曲旋律以级进为主,音域也不宽,只是在演唱“啊,美丽的家乡呀”这句偏高的旋律音调时,要注意控制气息和稳定喉头。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四、作业: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体会歌曲的演唱方式,感受歌曲的魅力,并写出体会。

教案

(七)

教学内容: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民歌风格,掌握演唱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演唱民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出来喜洋洋》,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四川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力求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 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1、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是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结构简单,音乐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域只有六度,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夹用的衬词“啰儿”“朗朗采匡采”等,来自呼牛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唱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

2、艺术处理:

歌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洋溢着浓厚的乐观、开朗、愉悦自得的情绪,所以演唱要力求运用生活般的语言,延绵不断的如流水般的情感气息,通俗生动地表现砍柴青年的形象。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四川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要理解歌曲的主题表达含义与风格。另外,每句中间及结尾处所加的衬字,模仿了四川山区百姓吆喝及敲起锣鼓镲的声音,演唱中要特别注意歌词语言的生活化,处理好歌词与衬词的关系,突出四川山歌的韵味。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四、作业:

结合所学到的歌唱发声知识、歌唱姿势等,理解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多种表现方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教 案

(八)

教学内容: 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教学目的: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结合歌曲,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

3、学习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掌握其民歌特点,力求做到旋律连贯富有弹性。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 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 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作品简析:

此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内蒙古民歌中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与曲调配合得天衣无缝,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乐句基本保持了第一乐句的主体材料而形成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乐段,第二乐句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遥相呼应,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格外开朗,充满激情,然后以平稳的旋律进行和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而结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与第一乐句的结尾6音形成八度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把两个乐句紧密地连接起来。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又鲜明的内蒙古民歌音调,遇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艺术处理:

歌曲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且两个乐句都具有鲜明的内蒙民歌音调,舒展、开朗、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对我国内蒙的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对歌曲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有所了解。b、了解内蒙民歌的演唱特点,在歌曲的演唱中保持气息的连贯、母音的圆润,采用无声换气,一句一口气,保持歌唱状态,咬吐字注意柔和,此歌歌词为“江阳”辙,歌唱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运用横字竖咬、宽韵母窄唱、穿鼻归韵等方法。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唱。

四、作业:

掌握内蒙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教案

(九)

教学内容:

歌曲《长城谣》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长城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力求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通过演唱此曲,告诫学生时刻不要忘记过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畅谈抗战时期日本对我国人民的蹂躏,激发学生的愤怒情绪,将这种情绪带进演唱中。

2、歌曲中每句结尾的韵辙属于“江阳”辙,此辙在出声后发响的主要是韵母a,归韵时舌根抵软腭将口腔气路阻断,使气息穿鼻而出,发出鼻后音ng,截气收声。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长城谣》

1、作品简析:

此曲作于1937年。潘孑农(1909年,去世年代不详),戏剧家,浙江吴兴人。20世纪30年代从事话剧和电影编剧与导演工作,他编剧和导演的影片的主题曲与插曲大部分和刘雪庵合作。1937年以描写东北流亡的老京剧艺人一家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为题材,编导了《关山万里》影片,由刘雪庵作曲的《长城谣》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歌。 刘雪庵(1905—1985),四川铜梁人。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剧与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作曲,是从萧友梅,黄自。1936年毕业后,曾从事电影音乐创作,救亡歌咏运动等。40年代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曾在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任音乐教授。主要作品有钢琴曲《中国组曲》;歌曲《飘零的落花》《春城洛城闻笛》《何日君再来》《红豆词》以及这首传唱久远的《长城谣》。

电影《关山万里》因“八一三”日本进攻上海,沪战爆发没有拍成,但这首插曲却被流传下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风行全国的爱国抗战歌曲,并由周小燕首唱,在新加坡被灌制成唱片,流传国外。

这首歌曲结构简练(单二步),除第三首乐句外,一 二 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仅在句尾略加变化。旋律自然流畅,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F宫调式上,有强烈的民族风格,音乐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此曲兼有抒情与叙事的特点,唱起来亲切,上口,易学易唱。其节奏平稳,在4/4拍子的基础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基本节奏 X XX |X.X |X X| 它反复的出现,使歌曲结构简练规整,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艺术处理:

A段: 第一段是赞美富饶的家乡,要质朴、自豪、神圣地表现。第二段要突出抗日救国的号召性,表现被侵略和欺凌的中华民族必然胜利的决心,并激发起听众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因而演唱时声音要有强烈的气息支持。

B段: 第一段控诉日军践踏我国土后带来的后果,第二段前两句告诫人们,这美丽的长城外是我可爱的故乡,要区别与A段的赞美,最后两句虽然是再现,但却激昂地告诉国民四万万同胞都有捍卫家园的心。注意在演唱时在雄壮中还要抒情、连贯,随着歌者心情的起伏

和激动,音色在层次鲜明的基础上要有强烈的对比。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抗日战争的背景有所了解(可查阅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每句歌词起音要准备好歌唱状态,让母音形成在咽部,前面的嘴不要做大动作,把词唱清楚。加强气息控制,适度打开咽腔,加强声音力度,声音通畅、饱满。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完成作品。

四、作业:

掌握基本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体会“以情领气,以气领声”的方法。

教案

(十)

教学内容: 歌曲《二月里来》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二月里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感受歌曲抒情秀美的田园风格,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歌曲具有语言朴实的江南风味与特点,并蕴涵着中国人民群众支前与抗日救国的激情与决心。尽可能完整的理解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练习母音的准确与统一,做到气息支持、喉咙状态、声音位置稳定不变。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将母音轻轻地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选择最顺畅、容易的母音开始,再逐个带唱出其它较难唱好的母音。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歌曲《二月里来》

1、作品简析: 冼星海作曲,作于1939年3月。这是冼星海到延安后写的第一首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后来常作为独唱歌曲广泛演唱。它的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婉,感情细腻,具有清新的民歌风格;装饰音的作用,更增添了曲调秀美的抒情色彩。全曲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但各句节奏安排均不相同。前两句以共同的落音(徵音),构成起承呼应关系;第三句以两个连续的模进的切分节奏,上行的旋律,以及不同的落音(角音)起着鲜明的转折作用;最后一句以再现的商音和转句的切分节奏,以及到达宫音等,起着合的作用,使全曲完美地结束。听起来沁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闻到解放区泥土的芳香和新鲜的空气。

2、艺术处理:

a、演唱要结合延安大生产运动场景来唱,充分表现出家家户户在风和日丽的播种中“恬静、安适”的情绪。b、前两句情绪要抒情明朗、春意盎然,第三句要自然转折,由抒情中产生振奋感,最后一句要自然婉转。

3、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延安解放区军民的抗日决心与激昂斗志、乐观的精神有所了解(可查阅资料),以更好的驾驭作品。 b、注意保持旋律线条的优美,装饰音要唱得清晰,切分音要唱得准确而自然,吐字、行腔、归韵要考究而且具有民族风味,唱最后两段歌词时可适当加快速度以表现“加紧生产”“努力苦干”“胜利就在眼前”的气氛。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四、作业:

课后结合学习的发声知识,查阅相关的资料,体会歌曲的表现。

教案

(十一)

教学内容:

歌曲《渔光曲》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渔光曲》,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指导学生结合发声训练较好地将连贯的呼吸运用到歌曲中,完整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

歌曲学习与演唱------歌曲《渔光曲》

1、作品简析:

《渔光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

安娥(1905—1976)是我国近代现代音乐史上一位优秀的女歌词作家,原名张式源。河北省获鹿县人。1925年秋肄业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加入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参加进步文艺运动,曾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1949年出席了全国文代会,相继在北京人艺,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任创作员,兼任《歌曲》月刊的歌词顾问和编委。在“四人帮”横行的时期,因爱人田汉同志而遭受株连,于1976年不幸去世。主要作品有诗剧《高粱红了》《战地之春》《洪波曲》等,创作了《卖报歌》《三个姑娘》《节日的晚上》《新凤阳歌》等多首著名歌词。 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这首《渔光曲》,以后又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他创作的救亡歌曲有《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别了皖南》等,此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等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中牺牲。 《渔光曲》这部影片通过一个穷苦渔民家庭的破产,以及他们流浪和死亡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旧社会渔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渔光曲》这首主题歌,以凄婉的曲调描写了当时渔民的沉重劳动和被剥削的贫困生活,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悲愤。这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聂耳曾评价这首歌:“《渔光曲》一曲,„„其轰动的影响甚至成了后来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卖座的一个潮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由于“内容的现实,节奏的哀愁,曲调的组织化”和“配合这影片的现实题材”。

这首歌采用三段体的曲式,想象鲜明。虽然各段音调有所变化,由于节奏型的统一和用同一乐句写成的引子和间奏,使各段之间联系得以加强;徐缓的速度和贯穿全曲的特定节奏,描绘出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虽然曲调采用了宫调式五声音阶,却没有一般大调明朗的色彩,而在旷远中露出压抑和哀愁,这些都使这首歌曲具有特殊的魅力。

这首歌旋律抒情,流畅,节奏从容舒缓,第一乐段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第二乐段,描写风起浪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音乐舒缓而忧伤。

《渔光曲》已流传了近半个世纪,由于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激动了人们的共鸣,至今仍然是一手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抒情歌曲。

2、艺术处理:

第一乐段,演唱情绪要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云儿飘在海空”一句中,四五度及八度音程的大跳,应注意音乐连线,托住呼吸,声音平稳,位置统一。演唱“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这句前,要充分换气并用气均匀,使气息能够支持到最后一个音。第二乐段,描写风起云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演唱时节奏要紧凑,速度稍快,表现出渔民在紧张劳动时的场面。最后一句速度要渐慢,使音乐很好的过渡到第三乐段。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音乐舒缓而忧伤。演唱时心情应是沉重的,在咬字、吐字上要特别讲究字头清晰,每一个吐字和运腔都建立在呼吸的支持上,使声音气韵生动,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基本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以便随着情感的变化去演唱,切忌用一种声音去唱各种感情。演唱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和声音的连接,咬字、吐字应徐缓而有控制,字与字之间气脉要贯通,力求声音平稳流畅而富有力度。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提出优缺点,指出与以往歌曲的不同点与相通点,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四、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教案(十二

教学内容:

歌曲《思乡曲》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思乡曲》,启发学生的情感,减轻技术上的负担,使学生自由发挥声乐本身的艺术特色。

2、以抒情为主,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较完整的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理解作品。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 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思乡曲》

1、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难得的初级,中音独唱歌曲,是影片《海外赤子》中的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由著名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首唱。曲体结构简单,仅有20小节,音域跨度不宽,仅仅在九度之中,曲调优美,词曲协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表现女主人公思华的妈妈侨居海外,思念祖国,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歌曲一开始就以“近镜头”——中秋月,月圆时节倍思亲,使人产生思乡的情感。而后又进至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进一步加深这种感受,以此铺垫,直接推出侨胞的思想的真挚,动人的情感——山隔不断,水流更长的绵绵情意。第二段歌词,主要表达情感的无限缠绵。以借景生情,借物寄语的手法,表达年夏一年,日复一日,海外儿女对祖国,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2、艺术处理:

此曲是一首单段体的分节歌,曲调简洁、明朗,旋律悠扬、平缓,乐意发展严密、集中,音乐形象十分清晰完美。歌曲似在自言自语中道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感受。因此开始4句要很有控制地唱出,使声音悠缓、深沉。“海外万千----”处,把眷恋之情推入了高峰,借助于全曲最高音,把怀乡之情全部倾泻出来。结束句“思乡”要以情至深的共鸣唱出心底的呼唤与呐喊,把海外儿女的无限思念表达得声断情还连。

3、演唱要求:女中音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出宽厚、丰润、深情的声音音色,及内在深刻的抒情性特点。在吐字上要抓住“ang”母音的特点。气息要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案

(十三)

教学内容: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较好的气息和吐字,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历史,不忘记过去.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歌曲中的歌女,更准确的驾驭表达歌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基本准确分析和理解歌曲.较好的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

歌曲学习与演唱: --------- 《铁蹄下的歌女》 1.作品简析: 《铁蹄下的歌女》是影片《风雨儿女》的插曲,作于1935年。

许幸之生于1904年,著名画家,导演,作家,美术评论家,教授。1927年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时,应郭沫若电召回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从事美术工作,“四 一 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入狱,出狱后再次赴日本留学。1929年回国,担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主任,并和江丰,蔡若虹等组织时代美术社,成立左翼美术家联盟,并被选为美联第一任主席。30年代任上海电通有限公司导演;40年代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鲁迅文学院分院的建校和教学工作,并开展话剧活动。曾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等大学的教授;50年代调文化部电影局任编导,并导演故事片。1959年以后在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工作室任教,恢复中断已久的油画创作。在80年代,中国美协,中国影协,中央美院曾联合举行了许幸之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生于云南昆明,大革命时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岁到上海,从事作曲学习与创作,曾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在创作上初式锋芒。创作年限虽不长,但在两年中为八部电影,三出话剧,一出舞台剧写了20首主题曲或插曲,还有其他声乐与器乐作品达四十余首。1935年经日本,准备去苏联留学,不幸因游泳溺水身亡。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是我国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风雨儿女》这部电影,使油田汉编故事,夏衍写台本的一部作品。表现了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除了现在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主题歌外,还有这首插曲《铁蹄下的歌女》。片中由飘零为歌女的阿凤演唱。通过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被欺压,被凌辱的歌女的血泪控诉,表现了她们对日寇和国民党卖国政府的仇恨与反抗;表现了她们满腔的爱国热情。歌曲委婉,哀怨,柔弱中蓄积力量,曲调悲愤,凄厉,痛苦中蕴含抗争。 这是一收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的独唱歌曲。 第一段前两句气息悠长,旋律婉转抒情:“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出献舞”直接倾诉着歌女们满怀不幸与痛苦的哀叹。后两句节奏紧缩,带有朗诵性旋律的抒发,使字腔结合的音调发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与黑暗社会的愤懑与控诉:“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舞女?”

第二段相反,宣叙性的音调在前,抒情性的音调移后,使前面字字血,声声泪的凄楚,辛酸与后面的舒展,伤情和被迫哀歌,形成鲜明对比。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这两句更为有力,更为感人。

第三段仍用前两段的音乐素材。前两句“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已不是愤愤不平的呐喊,而是以自身的悲凄遭遇向旧社会发出抗争的怒吼!并向世人提出令人深思的强烈警示。紧接着,乐句突然旋律延长,音乐达到了高潮,歌女内心的哀叹“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笞的遍体鳞伤!”让人们感到的已不仅仅是“歌女”的控诉,而是整个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寇等“铁蹄”摧残,压迫,蹂躏的现实!正如这部影片中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发出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一样。如果说《铁蹄下的歌女》还仅仅是蕴含着有力的控诉的话,那么《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战斗号召。 2.艺术处理: 第一段前两句气息悠长,旋律婉转抒情,直接倾诉着歌女们满怀不幸与痛苦的哀叹。后两句节奏紧缩,带有朗诵性旋律的抒发,使字腔结合的音调发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与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与控诉:“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亡女?”演唱这段时,首先要把握好历史背景,设身处地体验并进入角色的规定情景。第二段相反,宣叙性的音调在前,抒情的音调在移后,使前面字字血,声声泪的凄楚、辛酸与后面的舒展、伤情和被迫哀歌,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这两句更为有力,更为感人。演唱这段时,要承前启后地把歌女心中的不平与愤恨进一步的抒发出来,并注意后一句旋律虽下行,但声音却不能虚而无力,做到声高音不炸,声低音不虚,以表达歌女心中的凄楚与辛酸的处境。第三段仍用前两段的音乐素材。前两句“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已不是愤愤不平的呐喊,而是以自身悲凄遭遇向旧社会发出抗争的怒吼!并向世人提出令人深思的强烈警示。演唱时气息要饱满有力,字音在行腔时力求准确、清晰。紧接着,乐句旋律突然延长,音乐达到了高潮,歌女内心的哀叹“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挞的遍体鳞伤!”让人们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歌女”的控诉,而是整个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着日寇等“铁蹄”摧残、压迫、蹂躏的现实! 3.演唱要求:

整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在含义,用震撼人心的真情去抒发催人泪下的力量。此外,歌曲中下行音调的运用强化了悲痛、哀伤的情绪。更要注意几处过门的有力间奏不是情绪的中断,而是拨动歌女心弦、激发歌女心中忧伤与不平的伴奏,而且不要在间奏处中断演唱的情感力度,并注意每句的延长拍的时值,做到“音停气不停”的整体贯穿,使歌曲能圆满完整地得以体现。

三、

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发声训练及演唱做出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更出色的完成歌曲。

四、

作业:

课后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更好的演绎歌曲。

教案

(十四)

教学内容: 歌曲《共和国之恋》

教学目的:

1、通过小跳音程连音唱法发声训练,帮助学生练习打开喉咙。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歌曲《共和国之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满怀激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共和国之恋》,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把握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歌曲的几处大跳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声音连贯、乐句完整。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共和国之恋》

1、作品简析: 是电影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歌曲以独唱的形式颂扬了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热爱自己祖国的心情。描写了华侨在新中国成立后,满怀激情扑进祖国的怀抱,生死相依恋着自己的祖国,要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式结构。第一段为四乐句复乐段,从容平缓的节奏,级进为主的旋律,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恋和深情。第二段开始部分音调上扬,大跳,充满激情的歌颂了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赤诚,后半部分在现第一段结束的音调,,与之呼应,进一步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2、艺术处理:

在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上,歌曲整体采用连音唱法,在气息的支持下,满怀深情地用连贯、宽广、厚实、圆润的音色唱出,每一句的句头、句尾,

要交代清楚切不可有气无力、断断续续支解乐句。

3、演唱要求:

此曲中六度和八度上下跳进的乐句,演唱时要下放喉头,打开喉咙,使气息通畅,否则会形成歌声的阻塞。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案

(十五)

教学内容:— 新疆民歌《嘎哦丽泰》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嘎哦丽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嘎哦丽泰》,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嘎哦丽泰》

1、作品简析:

这首歌曲初次发表在1958年《音乐创作》第一期,由作曲家黎英海编曲。黎英海(1927——

),四川富顺人,1948年与南京国立音乐院毕业后,先后在湖南音专,中原部队艺术院校,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任教。80年代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夕阳萧鼓》《阳关三叠》《民歌钢琴小曲50首》大提琴曲《老码头工的回忆》及大量民歌改编曲和独唱歌曲,并为许多电影配乐。还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民族五声性调式概述》等著作。

这首歌曲描述了一位哈萨克族青年出乎意料之外的没有见到自己的心上人,而且不知心上人去向的焦虑心情,表现出哈萨克族青年对爱情的忠贞与痴情。 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前段基本结构为上下句,但作者巧妙的把第二段的前句作为第一次出现,然后反复,当地二段在现时,则补充了第二句,并反复一次。这首慢速的抒情歌曲极富特色,全曲像是有一道道光彩夺目的延续不断的彩虹所组成。开始的3小节,旋律由“1”音开始级进上升,达到高点“5”因而后逐渐回落,这里可称之为“正彩虹线”。接着“为何你不等待”处又形成了一道短短“正彩虹型旋律线”,其高点是“c²”音,以上共5小节音乐,分别有两条较小而长短不等的“彩虹”构成,合成了一条较大的“彩虹”。紧接着的以上相呼应的“烈火般的心情来找你”以及“帐篷已不在你也不在”。这里就音的高点来说,延长的“6”音与前一道“彩虹”的“5”音相互应,低音“7”音与“1”音相互应。前句由于感情上有了发展,旋律线的高点“6”音比“5”音也相应的升高了一度。而“为何你不等待”处,因情绪显得失望,其旋律线的高点低音“7”比“1”因降低了。这一段音乐虽系两条较长的“彩虹”,但层次却很清晰,内含感情也很深切。

此曲的第一乐段(A段)总的来说音乐处于较低的音区,特别是结束在全曲的最低音“5”上。第二乐段“B段”陡然以全曲最高音高音“1”开始,充满激情地唱出了全曲的核心乐句,掀起了高潮。B段与A段音乐在音区,音色上有很大的对比性,给听众以非常强烈的新鲜感。这条旋律线从高音“1”开始,然后逐渐回落到最低音区“2 7”后又回升到“5”音,它与“正彩虹线”恰恰相反,好似“正彩虹线”的倒影,这一条“倒彩虹型旋律线”,只有一个大乐句,以后虽有两个小过门,但仍达不到平衡,音乐有很强的继续往前运动的趋势,因此就将AB两段音乐进行重复和发展,作为呼应,这样使文学与音乐上都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整个这一段音乐为四条“彩虹线”构成,第一 二 四条是“正彩虹线”,第三条为“倒彩虹线”,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正合乎“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它们的高点分别是“5 6 1 6 ”音,布局合理,富有层次感。

2、艺术处理:

此曲为二部曲式,第一乐段[A段]总的来说音乐处于较低的音区,第二乐段[B段]陡然以全曲最高音“1”开始,充满激情地唱出了全曲的核心乐句,掀起了高潮,B段与A段音乐在音区、音色上有很大的对比性。演唱时要将内容恰如其分地展示给听众,把握住整首歌曲的情绪,把歌曲彩虹似的线条在音量、音色上的强烈对比深情而细腻地表现出来。

3、演唱要求:

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演唱时首先要注意作者力度术语的运用,控制好气息,声音一定要集中,声音位置要高,充分体现声音“强而不炸,弱而不虚”的技巧。在三连音处要唱得紧凑,不要有松散感,以表示主人公急切地盼望见到情人的心情。以“pp“演唱的段落,虽然音量减弱,但要保持头腔共鸣,使声音更有穿透力,感情上要表现出无限惆怅和思念之情。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教案(十六)

教学内容:— 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

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1、作品简析:

这首歌是作曲家丁善德根据哈萨克族民歌改编而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恋歌,歌曲描写了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全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只要是叙述,由于叙述性较强,因而旋律的起伏也不大,均系一句歌词的重复,只是前一乐句落在主音上,情绪比较平稳,运用了3/8 4/8 5/8几种节拍交替进行,表现了哈萨克族青年的爱慕之情虽已表露,但很含蓄而富有诗意,当然也表现出了青年向往与情人约会的急切心情和幸福的遐想。

2、艺术处理:

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主表叙述,演唱时要用平稳的情绪、气息、声音表现哈萨克青年活泼的性格。第二部分要拓展情感幅度的表达,整体演唱时要充分把握住这首歌的民族风格,深刻理解哈萨克族歌曲风格的韵味以及歌曲中人物内心的变化,准确的表现哈萨克族青年男女情窦初开时对爱情萌生的渴望的心态。最后的结束句,音域安排在较高声区,演唱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沉浸在一种美好的遐想之中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对新疆民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查阅资料),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演唱时要优美抒情、情绪饱满、满含激情,声音通畅而有流动感,气息要平稳流畅,吐字要柔和清晰。注意“天”字的归韵,整体演唱时要注意气息与声音位置要平衡统一富有穿透力。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掌握哈萨克族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教案(十七)

教学内容:

歌曲《摇篮曲》[奥]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摇篮曲》,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舒伯特《摇篮曲》,体验舒伯特抒情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摇篮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情绪和风格,完整处理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摇篮曲》[奥]

1、作品简析: 舒伯特介绍:(Franz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教师的家中,八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08年入帝国神学院学习。1811年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受到萨里埃里的赏识。1812年随萨里埃里学习作曲。十四岁作第一交响曲,十七岁为歌德的诗篇《房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魔王》等谱曲。十八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撒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他以多产著称。虽然终生清寒,赖别人救济而生活,三十一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总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乐,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为完成交响乐》及《C大调交响乐》《死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蒙沙》等。 歌曲介绍,舒伯特的这首摇篮曲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音诗。无需歌词,就可以从摇摆于主属两个和弦之间的旋律,听出它的内容,想象出慈爱的母亲在轻轻摆动着摇篮。

2、艺术处理:

歌曲为典型的一段体结构,虽然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但在演唱时要充分想象慈母轻柔的哄着孩子的情景,以柔和的歌声表达恬静、优美,充满抚爱和期望,哄着将要睡着的孩子舒适地进入梦乡,歌声渐渐地要越唱越轻,直到最轻[ppp]而后终止。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对作者有一个整体了解,其次了解摇篮曲的风格和特点,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作品。掌握歌曲的特点,演唱时要充分调整好气息与声音,吐字清晰、声音轻柔、连贯,声音不要唱“炸”了。要充满抚爱与期望的情感。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教案(十八)

教学内容:

歌曲《尼娜》[意]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尼娜》,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尼娜》,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 — 《尼娜》

1、作品简析:

曲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莱盖伦齐渥文钦佐强姆比(Legerenzio Vincenzo Ciampi,1719~1762)。强姆比在一生的最后二十四年中,曾创作和上演过很多歌剧。《尼娜》就是他所作歌剧,《三个可笑而潇洒的男子汉》中的一个片断,是一曲母亲失声痛悼其亡女尼娜的哀歌,用西洋典型的旋律小调式写成。在“小行板”速度上,歌腔先是围绕着属音3,后又多次出现在下属音2上,进行乐思的陈述:“已经三天了,尼娜静静地安眠在床上”。接着,出现力度为f的四分附点音符和母亲对爱女悲恸的呼喊:“醒来吧,我的尼娜,在不要沉睡不醒吧!”这纸盒的前后两个段落,在演唱时都需反复一次。乐曲的最后有一个强起而弱收的结束句,表现出母亲痛定思痛的心情,和明知人死不能复生,而期望女儿回到人间的愿望。歌曲的伴奏,除了“听鼓齐鸣震天响”处,和最后两小节的终止式为饱满的和弦外,其余都是娓娓袅袅的分解和弦。这一伴奏织体,为深情的人生部分提供了一个安谧清柔和哀婉的背景。

2、艺术处理: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写成,第一部分安宁凄婉、旋律平稳舒缓。第二部分一开始紧凑的节奏及旋律中音程跳动与第一部分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整首歌曲演唱时要用稳定柔和的气息。“醒来吧,我的尼娜”的前后两次演唱中,要处理好以mf的强度表达好第一句中呼唤尼娜的感情,再以pp的音量唱好母亲喃喃自语的心碎情绪,最后一句“再也不要永世长眠”尽可能一口气唱完,以保持句意的完整。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对歌曲的背景及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高音处的发声,要注意口咽腔部位特别是咽腔部位做适度的纵向打开,以便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另外,要唱好旋律中的几处回音装饰音,要将其恰当的放在拍子内来练习。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教案(十九)

教学内容:

歌曲《鳟鱼》[奥]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 《鳟鱼》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鳟鱼》,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

—《鳟鱼》

1、作品简析:

舒伯特在这首歌曲中不仅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的游动的形象,并借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表明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作者曾根据这首歌曲做成A大调钢琴五重奏。

门德尔松1884年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完成了他的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词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流畅的旋律和有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的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子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一情景的美丽动人。

2、艺术处理:

歌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应用明快、明亮的声音唱出风和日丽的河畔景色。第二段作者用同样的曲调叙述了希望小鳟鱼不被欺骗的愿望演唱者情绪应有所变化。经过一段过门以使自然景色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的描写,这时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音乐的速度要较前加快,声音力度加强。歌者应更深情地将对渔夫欺骗行为的憎恨和对小鳟鱼无比同情的情感,通过歌声的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表现出来。

3、演唱要求:

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小鳟鱼的故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歌曲第一段要唱得有弹性,呼吸控制要均匀,第二段较第一段速度、音区有所变化,但第一句声音位置不能掉,要敢于用深呼吸在哼鸣出声的地方念字。后面几句仍然要注意声音位置和呼吸支持。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完成作品。

四、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教案(二十)

教学内容:

歌曲《我亲爱的》[意]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我亲爱的》,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我亲爱的》,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我亲爱的》

1、作品简析:

意大利古典歌曲。曲作者乔尔达尼(Giuseppe Giordani,1753—1798)生前除了活跃在第勒尼安海岸的那坡里等地外,还曾到英国伦敦进行过音乐活动。他的一生写过不少那坡里风格的歌剧和清唱剧,教堂音乐,器乐曲等,但都没有传世。只有这首名为《我亲爱的》的小咏叹调,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和深有造诣的歌唱家的演出节目。由4/4节拍的三拍上起唱的旋律委婉感人,流畅率直,加上安静,平稳的节奏,使这首短歌具有女性柔美的性格。

2、艺术处理: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A+B+A],A段四句,演唱时要敢于把这四句的不同口气唱出来,如同起承转合一样,第三句的声调要扬起来,强调出来。B段的前两拍是进一步诉说感情,因此要再积极些,任何一个音的进行都是有感情的,念字也要有感情的色彩。最后A段的结束句可以用渐慢的速度拉宽节奏,按拍子的比例,不要故意去做,不要拉的太宽。

3、演唱要求:

歌曲要唱得有弹性,该弱的地方再弱些,要在自身内调节出强弱的对比,按照歌曲的内容来安排强弱的比例。歌曲中“P”或“PPP”的地方,在声音上弱,但感情上不要弱。另外,每个乐句的起音,要一张嘴就唱出应有的音高,切记滑到音上。总之,整体演唱时要做到呼吸柔和稳定,喉咙充分打开,以便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和声音的圆润流畅。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第14篇:关于中职声乐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中职声乐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走向了全面实施的阶段,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学活动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被动化趋于主动化,以均衡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师生所接受,但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的人员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并没有独树一帜的新型教学方案,对教学生活化的不充分理解,让声乐教育日常工作依旧机械、呆滞。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成为中职声乐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中职 高效 教学方法

中职声乐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合格的音乐工作人才,为了能够给在校声乐学生一个光明的前途,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目前我校的高年级的学生已基本完成了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并于第七学期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之后能够清楚地看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中职声乐专业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就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引起同僚的注意。

一、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即体系,老旧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忽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低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模式才能引领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二、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

传统观念里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的是错误的,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严于律己

学校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征,适当的修订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上课时应该推广应用反思性教学,着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能力,重点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素质框架,这样的专业素质框架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所以,在中职声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声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把它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中去,增加重视度。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熟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声乐技能和声乐教师职业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四、重视声乐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

在声乐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不断的提高声乐知识。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声乐专业培养的组织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声乐知识,实现课程的实践性,两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步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1.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内容,让学生模拟老师,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最后教师提出最终观点,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赏罚分明。

2.教师讲解新技能的内容,训练的目的、意义、要求、所遵循的原则,训练的步骤、方法、形式等。

3.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依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为同学们做演示,与此同时,其它组的学生也不要闲着,要积极观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在旁指导。

5.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大致内容,学生做填补工作,查漏补缺。

另外,利用科技化手段,综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设备,树立一个引路人的姿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性,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各种音乐比赛,学校一定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

结语

当前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一名老师综合素质及执行能力的考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名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在未来教育的宏观框架下,希望各位同僚严于律己,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模式去引领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 龙玉梅.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 王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余晓燕.浅谈中职声乐专业的有效教学[J].教师,2011(09):108.

[4] 黄秀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15篇:中职教案

Unit10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 First Period

第1课时

Topic:New words of Unit 10 Aims and Demands:

1.Let the Ss listen and read the new words.2.Explain and use the main knowledge.Type of Leon:New one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Procedures:

(一)Organization

(二)Act out the dialogues

(三)Leading:

(四)New Content:

Step 1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ad after it.Step 2 Let the Ss read the new words one by one.Step 3 Read new words after the teacher.Step 4 (1)Explain some main words and how to use them.(2)Play a game in groups.Step 5:

Ask the students to sum up what you have learnt in this cla.Step 6:

Today’s homework.Step 7 :

Self of examination.

the Second Period

第2课时 Topic:listen and Speak : Task 1 Aims and Demands:

1.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weather.2.Practise listening on the weather all over the world.Keys and Difficulties:Master some main words ans phrases on the weather.Type of Leon:new one Teaching Methods:listen and speak Teaching Procedures: 一.Organization

二.Revision and Questions:Warm-up 三.Leading: 四.New Content Listen and speak Task 1 Step 1

Ask the students to brain storm as many words related to the weather as poible.Write them in the boxes.Teachers may help students to find out different ways of saying temperature.More boxes be added.(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写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单词与短语) Step 2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sentences in the spaces given.(创设有关各种天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掌握一些天气术语) Step3

Help stuendts learn to recognize temperature using Centigrade and Fahrenheit.Also note that the expreion_r_rs of describing the weather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temperature.Step 4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to fill in th blanks in the statements.The illustration of the thermometer can help with the calculation.(小组合作填空) Step 5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report on weather around the world.While listening,they should try to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五.Consolidation 六.Sum Up

What do you learn this cla? 七.Homework

八.Self of Examination

the Third Period

第3课时

Topic:Read and Write: Task 1 Aims and Demands: 1.Read the paage.2.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he paage on the book.Keys And Difficulties:Under the paage.Type of Leon:new one Teaching Methods:Read and write Teaching Procedures: 一.Organization

二.Revision and Questions:Warm-up 三.Leading: 四.New Content Read and Write: Task 1 Step 1

Teacher may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o the whole cla.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模拟实验,填空) Step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do the tasks that follow.Step3

Understanding the paage.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y do people in the West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2)What does the phrase ?“break the ice”mean in the paage? 3)What does the sentence “I can’t stand it”mean in the paage? Step 4

Write appropriate comments about the weather for the following picture. (小组合作填空) Step 5

In what ways is the weather in the U.S.different from the weather in Britain? Complet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chart.五.Consolidation (1) Do actions and gue.(2) Describe the picture in groups.六.Sum Up 七.Homework

八.Self of Examination

the Fourth Period

第4课时

Topic:listen and Speak : Task 2 Aims and Demands:

1.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weather.2.Practise listening on the weather all over the world.Keys and Difficulties:Master some main words ans phrases on the weather.Type of Leon:new one Teaching Methods:listen and speak Teaching Procedures: 一.Organization

二.Revision and Questions:Warm-up 三.Leading: 四.New Content Listen and speak Task 2 Step 1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is task,the teacher can ask them to listen to some sentences that will appear in the listening paage.They are given in the Get Ready box.Step 2

Now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down the names for areas in the map.Remind the students that in the recording,they will hear the weather forecast for only some of the areas in the map.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fill out th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what they hear form the tape.Notes: 1.drop by 10 degrees\\drop to 10 degree 2.high winds Step3

Ask students to name some of the major cities in China and then ask them to mark them out on the map.Then students can work in groups and prepare a weather report for the major cities in China.Help students learn to describe the location of the cities(in the north,south,east,west part of the country).五.Consolidation Make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六.Sum Up

What do you learn this cla together.七.Homework

八.Self of Examination

the Fifth Period

第5课时

Topic:Read and Write:Task 2 Aims and Demands: 1.Read the paage.2.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he paage on the book.Keys and Difficulties:Understand the paage.Type of Leon:new one Teaching Methods:Read and write Teaching Procedures: 一.Organization

二.Revision and Questions:Warm-up 三.Leading: 四.New Content Read and Write:Task 2 Step 1

Use the questions as a warm up activity to find ut what the students already know about Thailand.1.Do you know where Thainland? 2.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Thailand?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Step 2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age alone.Step 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Step 4

Read and translate the paage.Step 5 Group discuion.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xpre their opinions.There’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s.Help students to mak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in their opinions.1.In which season would like to travel to Thailand for a holiday?Why? 2.Can you name a few things about having a holiday in the rainy season in Thailand?(小组讨论) Step6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talk about the climate in their areas.Make sure that the students first have some questions to ask.五.Consolidation

Act out the dialogue.六.Sum Up 七.Homework

八.Self of Examination

the Sixth Period

第6课时

Topic:Grammar Aims and Demands:

1.Master the usage of the prep.2.Practise using the prep.Keys and Difficulties:Use skillfully.Type of Leon:new one Teaching Methods:Teach and practice. Teaching Procedures: 一.Organization

二.Revision and Questions:Warm-up 三.Leading: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四.New Content Grammaer Step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explanation on the book and summarize the usage of the grammar.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Step 2 I.at\\in\\on II.during\\for\\since Step3

Let the students make sentences.五.Consolidation Play the games 六.Sum Up

What have you learnt in this cla? 七.Homework

八.Self of Examination

第16篇:初一声乐课教案

合唱课 教案

课题:《明天会更好》

二、4班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刘颖

声乐训练课

初一年级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刘颖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歌唱状态等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发声技巧,为歌曲的演唱作好准备。

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求。 3.结合本班参加合唱比赛的曲目,进行合唱训练。 学 情 分 析:

1.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4班(普通班)

2.2.学生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歌唱的习惯整体水平有待提高。3.教 材 分 析: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教学中引领学生提高二声部的合唱能力。 教学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

2、合唱《明天会更好》演唱指导。教学 重 点:

1、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合唱作品运用的结合。演唱方法与统一,和声配合较为融合。

2、合唱《明天会更好》作品处理。教学 难 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的运用。

2.二声部合唱的准确,音准、节奏、速度统一。 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 教学 用 具;

发声练习曲、合唱作品、钢琴。 课的 类 型: 声乐课

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10分钟)

1、发声训练

模仿训练,,模仿自然中的一种声音进行发声及热身的训练,同时增强学生的训练兴趣。

3、集体体会气息和声音要求:打开咽喉腔,松开牙关,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呜 13531 三声部全唱练习

要求:(1)气吸得深,发声时横膈膜有扩张感,咽喉打开及时,调节好声音位置,使声音松弛通畅地送出。

(2)运用连与断两种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好气息和位置,同时气息在横膈膜处有支撑感及丹田的收缩感。 总体要求:声音达到“通——透”。

3、指名训练指导:

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并及时进行纠正。

4、根据以上训练体会合唱“明天会更好”,来检验发声要求的掌握,同时引入歌曲复习。

二、声乐作品《明天会更好》复习、指导演唱。(15分钟)

(一)复习歌曲《明天会更好》。

1、复习演唱合唱部分,要求学生体现发声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合唱时的音准、节奏、速度.分声部训练,提高熟练程度,加入更多的声部,确定声部演唱的人选。合唱训练,提高和声的能力,声音统一,速度统一。

2、结合伴奏演唱作品,明确伴奏的各个环节,前奏、间奏、段落等。

合唱时重点在于声部的平衡、速度的统一,有方法地歌唱。

3、带有感情的完整演唱作品。

三、小结(5分钟)

发声:注意咽喉腔及时打开,同时保持气息的支撑,使声音通畅。

演唱:运用发声训练的方法,落实作品的演唱要求。课下,自由组合成合唱小组进行练习。下节课有展示环节,并给予加分的鼓励。

第17篇:声乐教案《好男人》

好男人是张镐哲主唱的一首歌,作词姚若龙,作曲张翰群,收录于专辑《好男人》,由波丽佳音公司于1996-01-01发行。张镐哲苍凉沙哑的歌声,赋予了这首歌一种撕心裂肺的力量。歌曲的节奏舒缓,张镐哲的嗓音低沉而又极富张力。男人的心酸、男人的洒脱、男人宽广的胸膛都在歌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何把握好这首抒情作品的副歌部分,是本作品的重点。整首作品对声音强弱的控制,是本首作品的难点部分。

第一段“心里太多苦太委屈”注意咬字靠前,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支持以及每句中的下滑音和向上的甩音。要求气息饱满、声音明亮、集中,每一个字都要打在面罩上。气息通畅,每个字都要在高位置上与气息搭上关系,注意特殊处理由慢渐快,每个字都断开,做到声断气不断。第三段注意高音要深,支持在腰上以及结尾的音准。“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 绝不会像阵风东飘西荡在温柔里流浪” 该句是作品的高潮段落,这一部分不能一味地加强声音的张弛力,最重要的是音乐情绪的表达。

第18篇:顶岗支教声乐教案

顶岗支教声乐教案

一、声乐的简单介绍:

声乐(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唱歌)——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的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

声乐又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呢?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光有一副好的嗓子是不够的,良好的嗓子还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刻苦勤奋的练习,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

二、学习声乐的几点基本要求:

1、灵敏的耳朵是不可少的。

2、想象力、气质和个性是非常重要的。

3、欲望非常关键,要有歌唱的欲望、愿望和冲动。

4、音乐的修养、语言、台风、个性等都非常重要。

5、面部表情要非常生动,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

6、无论我们用哪种语言演唱,发音都要清晰自然。

三、演唱好一首歌曲的要求:

如何演唱好一首歌曲,我们不光是歌曲的旋律(歌曲的调)和歌词记住就可以了。因为会唱和唱好一首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会唱歌,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讲要注意两个方面。

- 1就是人声最自然地音区。

2、中声区——在自然声区的基础上,向上延伸。训练中声区音量不宜太大,以中等强度为好,均匀的唱出去。中声区是演唱中的基础,一定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在中声区巩固好,不能急于求成。

3、换声区——不是我们声区结构上的分类说法,而是从声区转换的技术训练角度说的。它属于过渡性质。如同上桥必须经过一段“引桥”,才能从地面平稳的走向桥的顶端一样。换声区就是引桥,把声音引向高音区。如果不采用换声手段,声音便进入不了高声区,高音和低音脱节,变成了近似喊叫的白声。

4、高音区——找到了自然声区,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手法技术,唱高音就不会过于困难了。

最后,我们就要把三个不同的声区统一起来,声音均匀,连贯、有力度、气息通畅无阻。

六、美声、民族、通俗三大唱法的特点:

在我国的声乐界,将美声、民族、通俗划分为三种唱法。(现在出现了回归自然的原生态唱法)

(一)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它的音色是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和垂直的优美华丽的音质;其次是它注意句法连贯、声音统

一、宽厚灵活、刚柔兼并、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举例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民族化)

(二)民族唱法:是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民族唱法以我们的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独特的

- 34 -

第19篇:声乐课教学教案

声乐课教学教案

一、课题:白沙中校歌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的气息、发声和共鸣协调的配合。能较好的调控音色,运用声音的技巧,较完整的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学会呼吸

吸气要领

2、学会保持气息的练习

12 34 I 54

32 I 1 -- II

打嘟

3、寻找支点的练习

1 2 I 3 2 I 1 -- II

Hei hei

hou hou

hei

4、绕口令练习

1 1 1 2

3 3 3 5

6 1 7 6 5 4 3 - 把薄冰

北边搬

半磅白冰摆半边

1 1 1 2 3 3 3 5 6 1 5 4 3

宝宝背

爸爸搬

白冰摆满壁

5、演唱曲目:

《百中之歌》

四、教法:

讲授发,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

教案提纲

一、《百中之歌》

校园创作歌曲,C调。这是进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前一段比较抒情,第二部分比较有活力,有节奏的轻快的演唱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和轻快节奏的变化

解决方案:加强luo的练习。打下高位置基础,熟悉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

练习曲,要求: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形式,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气息、唱法、音准和音色,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对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疑:

1、男女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男女同学进行演唱观摩,然后齐唱。

5、布置作业:自己平时多注意声音训练要求

下课

第20篇:声乐小课教案

声乐小组课教案

授课教师:mmm

课 时 : 1 课 时 地 点 : 一楼琴房 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

教学内容:发声技巧;歌曲处理 学习目标:

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 3.要求咬字吐字清楚、准确,做到字正腔圆。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 动。

重难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强调打开喉咙以及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教学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 1 2 ︱ 3 2 ︱1 —‖

U (2) 5 4 ︱ 3 2 ︱ 1 —‖

U (3) 1 2 3 4 ︱ 5 4 3 2 ︱ 1 —‖

Du (4) 1 2 3 4 ︱ 5 4 3 2 ︱1 2 3 4 ︱ 5 4 3 2 1 —‖

唱名

(5) 5 4 ︱ 3 2 ︱ 1 —‖

a 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力度:中等音量。 (2)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与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是短连音与顿音练习,每两个音之间要换气,体会横膈膜的作用。 (6)练习5是女声的混声练习,从高音开始练习。音量为弱。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二、歌曲处理

①《疼爱妈妈》 歌词: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 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 泪水肚里咽, 零钱省着花, 一把情一爱把儿女拉扯大, 疼爱妈妈, 我疼爱妈妈, 替家里操点心, 帮妈妈干点啥, 疼爱妈玛, 我疼爱妈妈 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②《亲吻祖国》 歌词:

太深太深,太深的记忆, 太久太久,太久的分离, 祖国啊,让我亲亲你, 祖国啊,让我亲亲你。

亲那画中的泰山,亲那诗中戈壁。 亲吻我那神奇的中原大地。

亲那长城的脊梁,亲那黄河的血液, 亲吻我那华夏的丰功伟绩。 小结:明确声音的发声理念,并尽可能地在今后的声乐技能实训课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准确真挚地表达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作业:

欣赏原唱处理作品,每天有针对性地练习20分钟。

《中职声乐教案模板范文.doc》
中职声乐教案模板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