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教学计划

2020-06-12 来源:教学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计划 曾文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计划

曾 文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高一政治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针对高中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教育;努力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高一学生水平不一,接触《政治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具体工作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备好每一堂课,提高备课效率,积极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成立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学生的潜能。

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努力向组内老师学习,多听课,取长补短。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

2、3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4 4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 5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2 6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2 7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 8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9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3 10 期中考试复习2 11 期中考试

12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2 13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 14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2

15、16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 17

综合探究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

18、19 期末考试复习4 20 期末考试

推荐第2篇:高一政治必修一教学计划 李钦林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政史地组

李钦林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教学活动有针对性、时效性,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学科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5个班级,分别为高一

3、

4、

14、

15、16。这5个班又划分为两个层次:14,16班是文科普通班,学生学习有热情但底子薄弱;

3、4班为理科普通班,学生底子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两个层次的班级,在教学中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而文科普通班的同学应该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不断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在教学问题设置、课后练习布置上体现梯度和难度。理科普通班的同学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政治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二)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三)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成立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学生的潜能。

(五)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六)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加强组内教学交流风气。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2012年3月

推荐第3篇:必修二政治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3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证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怎么办: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名声,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享有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 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人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一直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使我们应尽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参与政治生活把握的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 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全发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如何做: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尊重他人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矛盾。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民主选举1为什么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1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3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和间接选举结合的方式 2为什么珍惜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3怎样珍惜选举权利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积极参加选举,增强自身的参与感 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3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决策1为什么政府决策至关重要?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2如何促进科学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反应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多几乎直接参与决策,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民主决策的方式1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是社情民治反映制度。依据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意义是决策机关用过多种方式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2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分析论证,这是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3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后提出建议,这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依据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是

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4社会听证制度4民主决策的意义: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管理 1为什么发展基础民主1)对国家而言,发展基础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对公民来说,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的方式1我们可以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信访举报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照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有力保障2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3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这是舆论监督制度。特点是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实效快。作用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 怎么办1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适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 我国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的只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执政府包办一切,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坚持对人们负责的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们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们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的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含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利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2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重要性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怎么办: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4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为什么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接受人民的监督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权利的行使需要人民的监督3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4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5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怎么办?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律,二者缺一不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我国政府如何树立权威?政府要树立权威,必须做到: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人大代表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1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2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利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决定因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 和活动原则.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3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他的确立也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者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推荐第4篇:政治必修3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考点一:文化是什么(识记)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综合运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注: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三: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理解)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综合运用)

1、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对政治的作用:文化反作用于政治、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理解)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理解)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理解) (1)潜移默化

(2)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简单运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人类文化的发展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

1、集中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遵循的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考点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识记)

1、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媒介)——大众传媒。

(1)传媒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注: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地位、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

(1)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如何(态度):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见上)

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考点三: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主要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4)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

能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考点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理解)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考点五: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综合运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简单运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4、文化创新的途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三单元 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简单运用)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领风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各区域文化各具风采(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理解)

1、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突出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突出表现为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综合运用) ①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综合运用)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

考点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理解)

1、当前我国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对策

(1)特点: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对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内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综合应用)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区分

(1)落后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的原因 (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3、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1)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企业(文化生产经营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考点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简单应用)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观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识记) 如何:

1、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发展科学事业。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考点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简单运用)

1、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

2、内容

(1)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2)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义为原则根本对立);

3、如何

(1)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②重要性(为什么):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B、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怎么样:

A、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如何(怎么样)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②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点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理解)

1、关系:相互促进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2、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2)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单元核心问题总结:综合探究】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更需要人民,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3)和(4)即文化创新的途径)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荐第5篇:政治必修二

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国家属性?社会属性,主权属性,根本属性

3、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为何我国民主不同于外国?

我国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特点?

1、广泛性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既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日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6、民主与专政关系?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是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2、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人民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9、人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0、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权利与义务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式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题。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12、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1、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13、政治生活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14、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学习政治知识 贵在参与

15、各种选举方法优缺点?

等额: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差额: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了解候选人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16、选举范围?

直接:县及县以下人大,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间接: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 差额:人大代表

17、为何参加民主选举?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18、民主决策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19、民主决策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荐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2、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0、听证会步骤?

1、确定听证会主题

2、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决策

3、各小组准备资料

4、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5、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21、村民自治内容?

自己选举当家人 召开村民会议 村民自治章程或自治条约 村务公开

22、基层自治意义?

实行基层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时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23、民主监督制度?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论政府

24、民主监督意义?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5、如何民主监督?

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用于适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6、关于政府?

1、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作用:管理与服务

4、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5、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6、向政府投诉途径: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推行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7、政府为什么依法行政?

1、国体,政府性质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缺失,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8、如何依法行政?

1、依据宪法法律规定行政

2、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3、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

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谨慎行使权利 科学民主决策

29、如何对政府进行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30、对政府进行监督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接受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有利于更好地和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31、阳光工程意义?

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

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2、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1、履行职能

2、坚持原则

3、自觉接受监督

4、科学民主决策

5、政府工作人民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作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3、关于人大?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特点:民主集中制

34、人大代表的义务和权力?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35、民主集中制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督。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监管去贯彻实行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6、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政体?

1、国体

2、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3、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7、关于中共?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8、坚持中共领导必要性?

只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自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9、执政方式的关系?

依法执政时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0、试金石?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41、政党制度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42、关于人民政协?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是中共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主题:团结 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43、为什么实行政协?

1、国体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4、民族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团结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45、三者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6、自治权包括什么?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其他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经济自治权

47、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48、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50、国家权力与义务?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1、关于联合国?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级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2、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3、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54、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55、世界多极化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计划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56、关于我国外交政策?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推荐第6篇:政治必修二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

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②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6.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④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8.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

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

务统一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⑤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11.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③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1.公民怎样行驶自己的选举权:①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民主决策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

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决策的意义:①有助于决策重返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

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监督

4.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

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5.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

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6.公民怎样行使民主监督权: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用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

督权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

捍卫者。

2.政府的基本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的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②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公民怎样处理和政府的关系: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5.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6.政府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法律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推行电子政务④

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依法行政的地位: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

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

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4.政府权力的行使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5.政府怎样坚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制约、监督: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

的主人,赋予国家权力,有权监督政府工作②权力是把双刃剑

7.怎样对政府权力制约、监督: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

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②我国已经根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8.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②才能提

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为什么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②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

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有

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大的权利:立法、决定、任免、监督

3.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表决、提案、质询

4.人大代表的职责: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

使国家权力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牡蛎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人大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6.人大制度的意义: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

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如何确立的中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①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

出的历史性选择②是由它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③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

2.为什么坚持中共为领导核心: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

5.党怎样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

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人民政协的性质:①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②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

代表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8.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9.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

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个民族共同繁荣;三者关系:三项原

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2.青少年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

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3.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

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5.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①宗教信仰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怎样弘扬科学精神:①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②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③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群

2.主权国家的义务:①不侵犯别国②不干涉他国内政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

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

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③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④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5.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

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6.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

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7.我国的国家利益: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世界不安宁的因素: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②有的大国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

国内政③恐怖活动危害人们安宁生活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途径: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

3.

4.

5.

6.

7.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国际新秩序的内容: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措施:①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推荐第7篇:政治必修2

高中政治必修二 知识点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1.人民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公民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4.公民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我国的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为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决定。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③要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珍惜选举权利:

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一个公民的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好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3.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5.实行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项重点工程推进。

②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的途径。

6.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7.农村村民自治内容:

①村名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

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管理村里日常事务

④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障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和村干部的行为,是村民自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敢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用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干扰公务活动。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

①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的职能

2.政府的职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做法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求助,投诉途径

①政府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

②开设热线电话

③设立了信访部门

④推行电子政务

⑤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

1.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

①由我国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②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③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①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心肺证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如何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5.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①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关键】—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智体系

6.政府为什么要接受监督;意义

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

②才能更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行动,保持清正廉洁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7.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已严格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法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广大人民同国民之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有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决定国家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有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具体行使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权职;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职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性质及职能: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有它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

5.人大代表

①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用民主选举产生

③职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白痴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④权利:审判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④优越性;(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2)它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

⑤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它有利于推进国家和平统一大业

3.人民政协的成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4.人民政协的性质: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5.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领导核心,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中国人民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执行机关。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以“团结”“民主”为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民族团结原则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处理民族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作为青年学生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做法: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5.国家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法:

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国家实行宗教政策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吗?

不是。

①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让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②实行宗教信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

③要坚持不懈的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1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主权作为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3.主权国家应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等

4.联合国:①性质: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实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5.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①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一贯遵循联和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③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问题的体现: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②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③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依然存在

④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2.发展问题的表现:

①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③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④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加强南北合作,缩小南北差距

④各主权国家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发生矛盾是采用和平方式解决

⑤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

4.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5.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意义:

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6.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原因: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国家间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世界多数国家都已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⑤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7.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推荐第8篇:政治必修三

国家的做法

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们的利益与呼声的,为人民

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奏响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作用: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加

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发展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四有,三个面向,三个的)

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必要性or 怎么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8.中国共产党已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有,两个素质”(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0.坚持吧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11.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个人做法:

1.都设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做

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2.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企业:

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传播优秀健康的文化

推荐第9篇:政治教学计划

政治教学计划(2004――――2005学年度)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学年应在积极的准备中开始工作,为此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政治思想方面

积极要求进步,不断学习党的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分配,多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由于面临初四学生的升学考试,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复习的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必须以课堂为核心,向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成绩,搞好教和学的双边工作,

1、钻研教材:

通过钻研大纲,宏观掌握初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全面了解初中政治知识体系和结构安排,使知识讲解系统化。不断学习教参,深而透的理解教学内容,了解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历史知识,研究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确实掌握好每一节每一课的内容。在讲授中不断引用资料,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分析、概括、综合、整理能力。

2、培养方法:

政治课的学习,掌握基础不是难事,但学习政治,能分析现实,会解决问题却非易事,所以要“授人以鱼,必须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同样是初四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方法是A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所学内容,找到自己不懂的知识。B上课注意听讲,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C课后阅读教材,掌握重点知识。D认真做好练习题,巩固旧知识,同时发现不足,以利于补短。E学习时事政治报和中考必备,得到升华,从而提高能力,提高成绩。

在教学环节中,设计问题,由学生回答,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的方法,提高思想觉悟。问题倾向于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人们的思想问题或误区,作以导引和分析,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以学导行。

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培养整理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影音作品让学生直观感觉所学内容,带动心灵振撼,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其他方面

在学生培养方面,重点抓优生,同时带中等生,帮扶差生。优生为工作重点,设计问题变浅显为有一定难度,由原来老师准备所有复习资料到由老师导引,学生准备整理,教师检查,补充不足。让学生有独立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还需在不断的工作中不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使这份计划更趋于完善与科学化。

推荐第10篇:政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落实推进襄阳市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上课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在政治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跟各位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教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课堂教材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紧紧围绕学校教务处工作的具体要求、年级组的具体情况,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等。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可以为后面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石;第四单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

三、重难点 重点:

1、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4、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5、学会选择,学会承担

6、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难点:

1、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生活的岔路口

四、学生情况分析:

1、九年级学生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五、主要任务和要求

1、关注常态教学,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认真分析新课程实施情况,学习先进。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积极参加政治学科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每一次外出听课机会,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2、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工作。要制定好改进教学五环节的具体要求。重视学法研究,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落实内容、地点、人员等。

3、处理初中毕业所面临的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学会正确处理、释放面对的升学压力,以积极的、自信的状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4、通过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六、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5节,多听与政治科相关教师的课。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城区、学校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化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做好后进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后进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

七、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本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4、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5、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八、教学进度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二周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周

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第一单元复习第四周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基本路线 第五周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六周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七周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八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二单元复习

第九周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十周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单元复习与随堂练习第十一周

单元复习与随堂练习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二十一周开始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 第三单元练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未来道路我选择 拥抱美好未来、第四单元练习期末复习

一、二单元 期末复习

三、四单元

第11篇:政治教学计划

政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政治教学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的成绩,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教学的有效时间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工作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地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目标。

二、教材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整体,整个高中阶段一共有四本必修本。提高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都有待于培养,应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四、教学目标

1、期望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初步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使对问题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结合三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3、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直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文化知识有关知识,观察和分析时事政治问题,使学生在关注社会的过程中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体验,有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

五、主要的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改革,加强学习,明确目标 加强对《教学大纲》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积极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高考方案的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努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1、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要精讲重点、难点,联系热点,强化训练解题能力和方法。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反复练,练反复。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的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强抓默写,落实基础。

政治课具有一般文科的共性,记忆的量较大。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无从谈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仍然要经常默写,从而落实基础知识。

(1)强化基础知识落实。课上要坚持默写,对于不过关的学生,一定要通过多次反复 促使其过关。课堂上要精讲,着重讲解重、难点,突出解题方法的讲解。

(2)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增加。强化听课规范、作业规范、考试规范的训练。努力使他们在基础题上少失分。

3、合理使用练习册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梳理、要点导学、易错盘点、学习小结、随堂训练、课时作业的环节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要能有一定试题的体现,试题要精选、精练。

4、对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要能在课后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反思,同时注重加强交流,以更好的改进教学,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于平时的单元练习卷和阶段性测试卷,要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一部分筛选、改编自各类相关资料,一部分要能自己命题。讲解不必要全讲,集中对出错率较多的问题进行精讲。同时注重在课后加强抽查,能在每节课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抽查。

六、教法与学法指导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生活基本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2、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探索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质疑,思考,探究,强调政治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3、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整合、迁移知识的能力。

4、要求学生平时坚持每天关注时事政治,有意识的进行时事积累。并且努力将身边的时事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例举身边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形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和做题习惯。

七、业务学习、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2、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3、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4、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成立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学生的潜能。

6、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7、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加强组内教学交流风气。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第12篇:必修5教学计划

《语文必修5》教学计划

魏大勇

《语文必修5》的教学,仍然要围绕和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把握教材内容,发挥教学个性,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在每个环节都渗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要领略单元的编排意图;要加强对课文的整体解读和重点难点的深入探究;要把握“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意图,力求启发学生的多维思路;要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预想,做到启发性灵活性实用性并重。

课文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小说,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的方法:

关于主题: 通读中透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精读中要由三要素窥探小说的主题,研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关于情节:注意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以及合理性。注意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关于课时安排:重点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用以落实小说主题和情节的教学目标。

《边城》作为课外自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影视手段使学生加深对主题和情节的探究。可以在视后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在主题或情节方面的所得。 估计要用6课时。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3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用2课时。《边城》用1课时。

第二单元是文言抒情散文,学习的重点是在继续积累文言实虚词并了解文言常用句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性情和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注意文章的诵读。

关于感受古人真性情:引导深入理解抒情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抒情方式,以求感受作品深蕴的情感。

关于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关于诵读:诵读中体味深厚的情感和骈文有声韵之美。

其中要求背诵的有:《归去来兮辞》(全文)《滕王阁序》(2-3段)《陈情表》(全文)。

关于课时安排:重点学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和《陈情表》。估计要用11课时。其中《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各用3课时。《逍遥游》用2课时。

第三单元为文艺评论和随笔。它们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其中《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和文字用语的原则。《说木叶》则是“咬文嚼字”范例。两篇课文可以以《咬文嚼字》为主结合起来学习。《谈中国诗》是从比较学的角度分析中国诗的特征,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要注意阅读论说性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即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拟出提纲——找出重点(段落和词语),抓住主旨——判断观点,阐发评价。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4-5课时。《咬文嚼字》和《说木叶》(结合学习)用3课时,《谈中国诗》用1课时。 第四单元为科技说明文(又名“自然科学小论文”或“科普文”),重点是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关注和兴趣。学习此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学习时要激发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把握它们的特点,理清作者思路,概括归纳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5课时。中国建筑的特征》2课时,《作为生物的社会》2课时,《宇宙的未来》1课时(可以采用影视手段)

二、表达交流

本册在前四册文体和表达方式学习的基础上,从综合写作能力的角度,设置了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四个专题,作为高中写作的的总结。

其中重点是写得深刻。写得深刻的方法是“以小见大”“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它靠联想逻辑和推理;而“丰富”“文采”主要靠积累,要继续通过对《素材套用》一类的辅导书或晨读教材大量阅读,并加强写作素材的概括和提炼、快速结构等训练。创新,则宜小范围推广,训练应该谨慎。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16课时。《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用2课时(实4:指导1课时,写作2课时用课外,讲评1课时);《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用2(实4)课时。《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用2(实4)课时。《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用2(实4)课时。

三、梳理探究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4课时。《文言词词语和句式》用2课时。《古典文化常识》用2课时。《有趣的语言翻译》课外。

四、名著导读

1、关于《三国演义》的导读(使用影像资料,利用晨读或晚自习时间)

2、关于《堂吉诃德》的导读(略)

作文计划

第一次作文

【话题】关于孔子学生的“救人”“赎人”故事的材料作文

【要求】深刻;使用“深刻的方法”(以小见大,对比,透过现象见本质)。

第二次作文

【话题】关于“父子协议”的材料作文

【要求】材料丰富;有场面或细节描写。

第三次作文

【话题】修改或重写自己过去的一篇作文(要求附原文)

【要求】有辞采。

第四次作文

【话题】由读孟德斯鸠的关于“社会”教育的几句话产生感想而写一篇新颖作文(可以“故事新编”)。

【要求】做到三“新”,即立意新、题材新、形式新。

教学进度表

第二单元 古代散文(课时数:14)

归去来兮辞3 第一周

滕王阁序3 2/1第二周

逍遥游2

陈情表3 2/1第三周 【梳理探究】《文言词词语和句式》2 【梳理探究】《古典文化常识》2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2(实4) 第四周

第一单元 小 说(课时数: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 装在套子里的人2 第五周

边城1

【名著导读】关于《三国演义》的导读(暂不定)

【表达交流】《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2(实4)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课时数:5)

咬文嚼字2 第六周

说木叶1 谈中国诗2

【表达交流】《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2(实4)第四单元 科技说明文(课时数:5)

中国建筑的特征2

作为生物的社会2 1/1第八周

宇宙的未来1

【表达交流】《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2(实4)

第七周

第13篇:政治总结必修二。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转正式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0、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第14篇:政治必修2练习题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国家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 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④政治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⑤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③⑤

2.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下差。”这段话说明()

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B.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

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

3.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阶级性B.主权性C.社会性D.群众性

4.我国的国体是()

A.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当家作主C.无产阶级专政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权力,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在于其特殊的强制性。这种特殊强制性体现在国家权力()

①以章程、决议、纪律等规范为约束手段②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机关做后盾

③通过法律、法规、法令等方式来行使④对领土范围内所有居民都具有约束力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说明()

A.我国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B.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C.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D.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7.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A.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B.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①制度保障②法律保障③物质保障④政治保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我国首次在农民工队伍中产生了全国人民代表。这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①绝对性②真实性③全民性④广泛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0.每年春季召开的“两会”,代表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踊跃递交提案,对国计民生问题献计献策。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反映了()

A.人大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B.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C.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D.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11.如果说民主是一种与个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那么,这个“多数人”是指()

A.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B.全体国民中的多数人C.国家政权机关的多数人D.包括被统治阶级在内的多数人

12.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为()

A.民主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

B.国家好似阶级统治的工具,管理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事

C.统治阶级有统治阶级的民主,被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的民主

D.在任何民主制度下,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享有任何民主权利

13.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对一定阶级及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④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负担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双重任务

B.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对多数人实行民主

C.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的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D.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15.邓小平明确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④人民民主专政肩负着对少数人实行专政和对多数人实行民主的双重任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这包括()

①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创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③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④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从国体上看,政府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因为()

A.对人民负责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原则B.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8.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主席考察国内某网站时与网民在线交流,网民们就国计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表明,网络发展()。

①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③有利于党和政府了解国情民意④改变了我国的政治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说明()

A.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我国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不能放弃D.我国公民有权选举国家领导人

20.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个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他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D.这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22.“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的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④割裂了法律和自由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④

2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势。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B.集会自由C.监督权D.政治申诉权

24.多选某学校附近有一条交通要道,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此地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该校中学生李某直接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反映情况。有关部门便在此地设置了红绿灯,使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材料中的同学李某()

A.正确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B.勇于进行民主监督,体现了他进行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

C.还可以通过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意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D.通过自己的民主实践,锻炼了自己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25.对社会上的一些违法及犯罪现象,公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举报。下列对公民行使举报权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②鼓励公民举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③举报只能采用书面形式④举报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下列行为属于我国公民增强宪法观念的有()

①认真接受普法教育②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③积极应征入伍④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的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

28.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部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反映了民主的重要特征是()

A.少数服从多数原则B.平等原则C.法治原则D.差额原则

29.某地采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即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工资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工资标准等进行平等协商,在此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该制度()

①提高了劳动者的竞争意识②实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③保护了劳动者获得合法报酬的权利④体出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0.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在我国,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③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④公民的权利,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法律的制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④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也必然会损害了自己的利益③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和权利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32.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的涉及的是()

A.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B.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

C.个人合法政治权利的维护问题D.国际社会竞争与合作问题

33.有的中学生认为:“政治史大人、政府官员的事,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下列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是错误的,政治生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B.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C.是错误的,说明该同学缺乏公民的责任感,不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D.是正确的,因为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34.某校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这说明() ①他们认识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政治生活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②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关注政治生活③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④他们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就是说人们只有在首先满足了自己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才从事其他活动,其中也包括政治参与活动。材料说明()

A.政治参与活动是建立在其他活动的基础之上的B.政治参与意识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吃穿问题C.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D.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公民各项活动的关系

36.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而实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做法属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实践方式的有()

①参加选举活动②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每年植树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④参加各种社团,如旅游、文学等组织活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7.某市政府开通热线电话,听取市民对公交车线路优化方案的意见。这体现了我国公民()

A.参加了民主管理B.履行了政治性义务C.参与了民主监督D.参与了民主决策

38.青年学生要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我们的政治参与应当是有序的,所谓“有序”即指()

A.直接B.全面C.依法D.集体

第15篇:政治必修三答题

1.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作用”或“文化意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材料中„„

(2)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材料中„„ (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材料中„„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中„„ (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 (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

(7)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结合材料而定) 例1:(2011安徽)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加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炎黄子孙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给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或者“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材料中„„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材料中„„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材料中„„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6)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例

1、(2010广东)

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诵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传承”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材料中„„ 例:(2012安徽)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答案:

(1)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10分)

4.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含义----看材料而写)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材料中„„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

(5)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材料中„„ 5.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涉及“文化遗产的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材料中„„ 例:(2009辽宁、宁夏)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 答案: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6.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包容性”知识进行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材料中„„

(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中„„ (2011福建)

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以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7.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知识进行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材料中„„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材料中„„ 例:(2012浙江)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 答案:

(l)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8.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识进行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材料中„„

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材料中„„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例:(2010山东)材料: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

答案: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9.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回答“民族精神”的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三精一魂”)

(3)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4)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例(2009江苏)

材料: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2)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3)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0.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涉及“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合理化建议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主体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立足本省改革开放实践,继承本省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省份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5)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例题:(2008山东)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 答案:

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 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 (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分

11.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回答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态度) (3)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意义)

12.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回答文化活动的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3)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例题:(2012山东)

材料: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灯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 答案:①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

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2分

13.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回答文化的措施或意义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要巩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要用(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第16篇:政治提纲必修二

注释:红色表示一定要记,黄色表示建议记得下来就记,绿色表示理解和认知为主。黑体字部分是关键词或绝对重点。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极其重要!!)

1、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它表现在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注:记4个定语)知识联想:我国的政体(即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的区别: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也就是享有民主的人)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理解——参见课本P5)

6、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运用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8、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9、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必须行使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理解——参见课本第9页)

10、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主要介绍各种选举方式。1986年起,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均实行差额选举。其中,县、乡两级(也就包括我们所说的区)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地级市(如深圳、东莞…)、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下级选上级)。

2、民主决策:4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注意和民主监督的几种制度的区别。辨析——参见课本第20页)

公民参加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加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更不是行政机关)。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民主监督:多种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活动。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人民为了享有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生活,需要一个能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政府。

2、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我国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辨析——参见课本P39)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赋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5、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初步”不等于“完善”)。外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和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中纪委等);内部包括上级政府监督、法制部门监督(注意与司法机关区分开)、审计部门监督、监察部门监督。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2、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这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3、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4、人大代表所拥有的权力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5、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6、优越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定义: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具有夺取或执掌政权等政治目的的政治团体。

2、体制特点:一党领导,多党合作。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同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历史命运也是紧密相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践证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5、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11、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它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2、为什么要坚持实行这个政党制度:从根本上讲,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它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这四条很有层次的层层递进,找到规律不难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民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原则及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其中,民族平等原则为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平等和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自治权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

7、为什么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8、重要意义即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宗教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3、联合国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约束力,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5、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7、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形势

1、当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3、必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5、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政策

1、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最后完成于6月26日18:26)Copyright©2010By Chen Siyu

第17篇:政治必修一顺口溜

经济生活(口诀)高一政治必修1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商品交换分阶段,劳动交换是关键。使用价值满足人,社会属性价值存。

货币本质等价物,固定充当才算数。货币职能要记准,价值流通是基本。

价值尺度是观念,现实流通好交换。流通所需货币量,记准公式不变样。

支付手段很特别,要和流通相区别。价值符号是纸币,随意发行最可气。

通货膨胀物价涨,平稳较快最理想。信用工具有卡票,结算方式要牢靠。

转账现金两支票,正确使用很奇妙。汇率上升不可怕,稳定币值意义大。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格供求互制约,买卖双方要细说。供不应求卖方能,供过于求买方红。 价格大小价值决,社会个别说一说。正反比例很重要,考试做题不落套。 价值规律等价换,上下波动不间断。价格波动生必小,高档耐用不得了。 价升量减替代升,记忆口诀在心中。价升量减互补减,记准答题无风险。 生产经营有影响,调规提率高质量。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收物价,物价上涨人害怕。收消基础和前提,当前未来搞预期。 社会总体消费高,收入差距不能超。收入水平差距大,总体消费往下滑。 物价影响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低。消费类型标准异.对象方式和目的。 贷款消费辩证析,可行选择有主意。消费结构看比重,格尔系数来确定。 树立正确消费观,为国为民减负担。从众消费具体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追时尚,过多求异不提倡。攀比消费不健康,求实心理才阳光。 适度理性搞绿色,艰苦奋斗要节约。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消费关系好,各有四点跑不了。社会需要再生产,四个环节不能反。 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措施要记细。各有四点要记清,改革肯定会成功。 国有经济是支柱,主导作用要保护。集体经济部分有,共同富裕一起走。 混合经济不用怕,投资主体多元化。公有制是主体位,国有企业有进退。 主体地位两方面,公有国有不能换。公有经济不怕险,不断巩固和发展。 非公经济要引导,鼓励支持不可少。公有非公不动摇,平等竞争逞英豪。 相互促进新格局,抓住三个有利于。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现代企业公司制,设立公司为营利。法人其实不是人.民事权利自然存。 法定公司有两种,组织机构互制衡。公司经营要成功.创新战略讲信誉。 联合兼并和破产,合理配量降风险。社会分工有不同,地位平等都光荣。 就业实为民之本,形势严峻不等人。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竞争就业宽。 树立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很新鲜。自由职业有特点,收入较多有时间。平取休获接享提,权利义务相统一。劳动合同依法签,维权起诉上法院。 投诉协商仲裁调,法院起诉途径牢。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是个人,本币外币都能存。储蓄目的虽不同,都能得息乐融融。 存款利息取决于,本金存期和利率。储蓄定活两大类,各有特点要学会。 商业银行业务三,存款贷款和结算。银行上班很幸福,二提二代及兑付。 投资股票高风险,不断建立和发展。股票本是一凭证,流通买卖有特性。 债务证书有债券,还本付息不简单。风险利率成正比,要买哪种全由你。 商业保险讲自愿.依法设立才能干。人身财产全能保,简直好的不得了。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基本内容记仔细。平等分配地位好,共同劳动不可少。 公有制占主体位,决定按劳来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存,个体劳动归个人。 生产要素按贡献,合理合法来兑现。收入分配要公平,相对平等才能行。 收入差距悬殊大.社会*很可怕。提高比重长工资,理顺关系有利于。 效率公平处理好,和谐共富来得早。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支两方面,国家预算和决算。财政作用要记准,三个促进求平稳。 经济滞缓财政扩,拉动经济搞建设。物价上涨经济热,紧缩财政抑通货。 经济发展和分配,影响财收受责备。财政支出非常快,经科行国社保债。 收支关系能不能,搞好平衡和赤盈。税收特征紧相联,三大特征说不完。 税收种类五大块,流离失所为资财。增值税收意义大,个人所得别害怕。 取之于民用于民.人民才是受益人。偷欠骗抗违税法,自觉诚信早交纳。 公民本是主人翁,批评检举监督中。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范围广,指望计划和市场。市场规则形式多,市场交易讲原则。 诚信缺失市场乱,诚信体系正在建。社义市经有特征,一公二共三强控。 市场调节不万能,宏观调控作补充。经法手段是为主,行政手段是为辅。 宏观调控体系建,总体功能再完善。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总体小康微宏看,这个奇迹已实现。总体小康整体评,发展还很不平衡。 全面小康二零成,五个成为目标宏。经济建设新要求,三项措施找理由。 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往前窜。第一要义是发展,三好要求落脚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别生气。国家建设创新型,转变方式要节能。 建设社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生了根。节约资源和环保,基本国策落实好。 缩小区域发展差,支持东部率先发。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国策,经济全球说一说。主要表现要记准,生产贸易和资本。 跨国公司为载体,国际分工了不起。发达资义为主导,加剧贫困不得了。 经济全球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挑战。世贸组织多边贸,基本原则记牢靠。 加入世贸决策明,六个作用很典型。数字鸿沟绿色壁,不合要求被枪毙。 安全防范主意高,应对别国反倾销。对外开放格局新,全宽多层不能分。 引进来到走出去,对外开放新层次。对外开放有原则,不靠别人搞建设。

第18篇:政治作用必修一

(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图为出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纪念品。下列对该纪念品的说 法正确的是 (

)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并用于 交换

B.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纪念品

D.是商品,因为该纪念品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2.张老师用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2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5万元,然后在1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5万元。其中5万元首付金、25万元房价、5万元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_____职能。(

)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3.与MP3相比,MP5可以存5万首歌,或数百部高清晰电影,可以录像、拍照,还可以玩游戏,因而消费者喜爱购买。这说明(

) A.商品的价值是由人们的喜爱程度决定的 B.商品使用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 C.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D.只要是新产品就能占有市场

4.(2011·福州高一检测)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 A.纸币发行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B.纸币发行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下跌 C.纸币是价值符号,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购物街”节目:猜价格、拿东西。只要猜出的价格在主持人展示某商品价格的区间内,就可以把产品拿走。从经济学角度看,主持人所给的价格区间应该是(

) A.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范围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范围

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之间的范围 D.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范围

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32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4.4万亿元

B.8万亿元 C.2.2万亿元

D.4万亿元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为此,要求人们(

) ①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②抑制消费,由消费型社会向节约型社会转变 ③反对超越现实条件和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 ④坚持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的现象正悄然兴起。这说明(

) ①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是互补商品

②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③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两种商品需求量都减少

④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会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小王的父亲种植苹果获得了丰收,他将收获的2万千克苹果卖给了一家公司,该公司给小王的父亲签发了一张4万元的现金支票。下列对该支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以凭该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B.可以在市场上直接消费 C.可以到该公司支取现金

D.集存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

10.3G时代,随着网络设备成本的大大降低,手机上网的资费会越来越低,同时由于视频通话等新鲜通讯方式的运用,手机上网的群体会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材料表明(

) ①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②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欲望 ③物美价廉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 ④商品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

) A.用于转账结算的支付手段 B.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C.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D.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12.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推出网上银行,开通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业务,初步完成了在线金融服务。这表明货币发展进入了 (

) A.金属货币阶段

B.纸币阶段

C.信用货币阶段

D.电子货币阶段

13.假设2010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11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4.95

B.1∶5 C.1∶5.6

D.1∶6.05

14.某老板到某西装专卖店购买了一套标价2 000元的西装,货币在履行标价2 000元的职能时(

) A.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D.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15.下图是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示意图。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6日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总趋势意味着(

)

①100单位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有所减少 ②100单位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③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④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塑料盒子再蒙上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个筋斗。寻常蔬菜“一装”、“一蒙”便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是(

) A.包装过的蔬菜使用价值增加了 B.包装过的蔬菜营养价值增加了 C.包装过的蔬菜价值增加了

D.包装过的蔬菜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7.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消费以及耐用消费品支出正在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消费环境的逐步优化

18.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价格决定价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B.供求关系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C.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供求关系

D.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

19.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指(

) A.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小 B.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C.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D.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就越小

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多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增多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多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多

20.(2011·吉安高一检测)某学生考上大学后申请助学贷款,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大学梦。这一消费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

) A.钱货两清的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

B.享受资料消费

贷款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

D.贷款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2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购买的商品,这种消费心理 属于(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22.下面漫画旨在劝诫年轻人(

)

①要理性消费

②应绿色消费 ③要量力而行

④应从众消费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阅读表格,回答

23、24题:

注: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

23.根据上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 A.绝对贫困

B.温饱水平C.小康水平

D.富裕水平

24.2009年该市的恩格尔系数为45%,根据上述材料及表格内容,你认为该市居民(

) ①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②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③生活水平提高 ④消费结构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右图反映的“酷抠”是一种当 下一些年轻人流行的时尚的抠门。

这种抠门(

) ①抑制了正常的消费需求

②是由理智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反映出收入水平制约消费水平

④体现了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的消费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2011·洛阳高一检测)一段时期内,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受国际市场粮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粮油、蔬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牵动了社会的神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结合材料回答:

(1)决定和影响粮油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9分) (2)粮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给我国农民和城镇居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9分)

27.(16分)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2~5万元,使用成本仅为每百千米3元左右。微型电动轿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结合材料,说明电动轿车受到消费者青睐的理由。

28.(16分)某校高一(五)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以“我们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以下是小玲同学的部分调查记录,请你替小玲同学补全被省略的内容。

记录一:在一家工厂的围墙上写着“以质量求生存”这几个大字。我认为,这句话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学道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二:在某公园里,有几位老人在谈论物价问题。其中一位老人说:“现在一定是出现通货膨胀了,因为我昨天买的一袋面粉比以前要贵好几块呢!”我认为这位老人对通货膨胀的理解不准确,于是我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给他进行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篇:政治必修二第六课

第6课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近代以来,中国产生了许多政党,有的主张革命,有的主张改良,但在实际斗争中都一一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告诉我们()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④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因为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 B.中共中央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D.解决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3.“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惟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C.共产党员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D.每个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

5.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订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加以修改完善,最后由全国人大作出决定。这说明()

A.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B.全国人大、国务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C.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

D.中共中央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党组织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

6.下面对依法执政理解正确的是()

A.依法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 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C.依法执政就是依法也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据此回答7—8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新时期党的阶级基础和党员标准问题

8.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

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据此回答9~12题

9.中共中央之所以要求全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因为()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②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依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实现的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的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中共中央要求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 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重要举措

②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的重要行动

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

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实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①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②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③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 ④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3.在《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提交给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畅所欲言,提出了修改建议,后经修改定稿,最后按程序审议通过。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是()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B.一党领导下联合执政的关系

C.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D.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A.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B.我国现行的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D.四项基本原则

15.近年来,人民政协遵循\"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要求,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全国工作大局,卓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表明()

A.人民政协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起着与人代会相辅相成的作用

B.人民政协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6.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主要是指()①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②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劫,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③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④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近年来,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特邀监察员、特邀检查员、特邀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廉政监察员等。这一措施()

A.扩大了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B.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监督的力度

C.提高了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D.强化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18.在北京市海滨区有两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句是区委书记说的:“遇有大事,听不到政协的意见,心里就不踏实。”另一句是政协主席说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没做好,就是政协主席的失职。”“遇有大事,听不到政协的意见,心里就不踏实”表

明()

A.人民政协发挥职能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B.人民政协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制定

C.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D.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19.邓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相互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他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这说明()①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绝不能照搬它 ②我国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决定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需要实行多党制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由共产党来领导和执政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赋予各民主党派以参政权

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21.材料一: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要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要充分发挥国家政权机关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

22.有人认为,人民政协是“协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发展生产力,同唱一台戏”。 请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其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结合政治常识有关说明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6课参考答案

1.A2.C3.B4.A5.B6.C7.A8.B9.D10.C11.D12.C13.C14.B15.D16.C17.B

18.A19.A20.C

二、非选择题

21.①领导立法。党关于修改宪法的主张,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依靠国家权力保证贯彻实施,从而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6分)

②带头守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6分)

③保证执法。我们党支持和保证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6分〉

22.(1)\"协商不代替\",说明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的职能不能代替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而是参与和介人国家事务。(6分)

(2)\"监督不对立\",说明人民政协行使监督职能,不是责难和拆台而是补台,是独具特色的民主监督.(6分)

(3)\"为了发展生产力,同唱一台戏\",是指人民政协与国家机关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我国人民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6分)

23.(1)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优越性的突出表现。(4分)②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4分)③在任何情况下,人民群众都是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之本,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党的本色.通过执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成为党最大的政治任务.(4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2分)

第20篇:政治·必修2(推荐)

1 国家的本质含义: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基本属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 民主的含义: 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5 专政的含义: 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6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实行依法治国(3)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

政府职能(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5)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公民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9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0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13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

14 民主决策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5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16 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1)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

(3)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

17 行使监督权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18 负责行使监督权:(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依法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权利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19 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20 国家职能: 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负有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和反应国家性质。国

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21 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2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4 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5 投诉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6依法行政原因:依法行政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7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秩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8政府依法行政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公职人员守法,增强政府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9如何依法行政: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进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0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意义: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1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32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行政系统内部: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

(2)行政系统外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4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5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36人大代表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的权力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37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中国共产党地位:(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4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原因:①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4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②民主执政③依法执政

45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6党的指导思想:① 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8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0政治协商会议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5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5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53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55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质: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5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57主权国家──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类型: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58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59主权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60主权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

(1)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1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

章制度的团体。

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

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62联合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

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局限性。 63中国与联合国: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64国际关系(1)含义: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贸易;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缔结条约或协定;使用武力。

65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

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

的根源。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66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①安全利益 ②政治利益 ③经济利益

67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8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②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69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70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71国际竞争的内容(1)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72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3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74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原则: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5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76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1)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

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政治必修教学计划.doc》
政治必修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