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0-05-2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船教学反思

篇1:小船教学反思

《小船》教学反思

白丽华

《小船》这首歌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在演唱中我力争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

愉悦,美的熏陶。

课堂上我采取集体唱、小组唱、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并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得到父母关爱后,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这节课总体来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篇2:小船教学反思

小船教学反思

篇1:小船>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在这节课中除了综合能运用得少一些,其他的方法,渗透在我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是审美的艺术,是>倾听的艺术,在进教室、发声、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强弱规律等音乐要素时,无一例外都通过倾听体验音乐作品来完成,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投入到学习中。如初听《小船》,这是一种完全放松和无意识的听赏方法,以此来渲染一种柔美、恬静的氛围。接着是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所体会到的对歌曲的点滴感受,这是一种联想想象式听赏,是学生自身感受与音乐情感的交融。

模仿更是音乐教学离不开的最有效的方法。从音乐要素入手,学生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在大脑里储存丰富的资料,为音乐表现和创造奠定基础。

通过此次上课,备课,也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作为音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音乐知识与技能融于活动之中,并隐性成线,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逐步获得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激发,忽略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永远只是有丰富表情但无实质内涵的人,无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篇2:小船教学反思

我在歌曲教学《小船》一课中,在教唱歌曲后,为激励学生有主动表现,参与的意识,我设计了“请学生讲有关妈妈的>故事”,朗诵描写妈妈的歌谣和唱有关妈妈的歌曲这一环节。

首先,我给同学们唱一首有关妈妈的歌曲《鲁冰花》当我有感情地投入到歌曲中时,我发现孩子们都静静的听的很认真,甚至有的同学还掉下了眼泪,可是只有一名从头至尾始终捂耳朵,当我唱完后,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这首歌听起来很抒情”,有的说:“我很喜欢这首歌曲”,老师你能教我们唱吗?我一直在注意那名捂耳朵的同学,于是我说:“我知道同学们都很爱听这支歌,我会教给你们的,可是,有一位同学不喜欢听,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在对那位同学再三的开导下,他终于说了出来“我想妈妈”同学们都哭了,我的眼睛也禁不住湿润,没想到短短的几句歌词,引起了同学们伤感的情绪,我对她说;“你想妈妈一定很伤心,可是你还有老师和同学在关心你,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护你,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好吗?”这时,有同学举起手说:“只有你好好学习,你的妈妈才会高兴。”有的同学给她唱了一支歌,还有的同学送给她一个小故事??就这样,在歌声、故事、诗歌朗诵声中,结束了本节课,孩子们的脸上又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以“大胆说为切入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总是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得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

这样,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畅所欲言了。

篇3:小船教学反思

《小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家》中的第一首歌曲,这个单元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主题单元。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表达了孩子们渴望家庭>温暖,希望永远得到父母关爱的心情,抒发了对美满、温馨家庭生活的渴望和赞美之情。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是以唱为主的。首先学唱第一段,跟录音学唱一遍,跟老师学唱两遍,教唱过程中,老师讲解歌曲中的休止符、全音符、依音等音乐知识点,并反复指导唱不准的旋律。然后找两名学得快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通过反复学唱,最终学生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在学习四四拍强弱规律时,先让学生来设计怎样用身体来表现强弱规律,然后老师总结:第一拍拍手,第二拍双手摊开,第三拍拍手心,第四拍双手摊开,学生都能做到。

不足之处就是课件制作不精美,而且还有一些瑕疵,歌谱书写不规范,还有就是学唱歌曲时肢体动作太僵硬,不够娴熟,以后还是要多钻研业务,向前辈们学习! 篇3: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在学习《造一艘小船》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到要使小船浮起来,则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排开的水量要足够多,引导孩子们制作小船,并进行尝试载物。对于本节课的思考:

2.如何利用学生的前经验组织教学?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船已经比较熟悉,很多同学都有坐船和制作小船的经验,通过孩子们介绍制作纸船的过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如:为什么做好的纸船一放入水中就会倾倒?因为船的两边重量不等。引申待会放承载物时,需要考虑到船两边的平衡。在学生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制作船的注意事项,使得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

3.改变橡皮泥制作船的材料。

利用橡皮泥制作船,这是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让橡皮泥浮起来)来制作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船,但是由于实验材料的缘由,取消本环节的学习,侧重点在学生尝试替代材料进行制作。 4.根据在测试中情况改进小船载重、

在测试的时候,学生不断的改进小船的构造,使得小船的载重量不断增加,学生在载重测试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让本来沉下去的材料浮起来的经历。 篇4:音乐课《小船》教学反思

音乐课《小船》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冯浩

本课的优点有以下方面:

1、本课在研究和落实小专题的同时,还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摈弃教参书的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情感上独出心裁,出示汶川地震孤儿的图片,教师在配有《感恩的心》音乐的衬托下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通过有家与无家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同时教育学生要回报父母的爱,并知道关心他人,渗透了德育教育。在这个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眼睛都湿润了,再次演唱歌曲时都很动情,达到了我制定的情感目标。

3、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采用观看歌曲《大中国》mtv将气氛推向高潮,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家的意义进一步升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对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

1、因为是“同课异构”研讨课,我们音乐组的老师上同一节课

《小船》,为了达到同课异构、独特创新的特点,我摈弃了教参书上用学过的歌曲《小小的船》导入,而是采用家庭温馨图片配乐教师朗诵散文创设意境导入,但这样导入太直接,有点象语文课,虽然现在提倡学科综合,可是缺乏音乐课应有的特点,不够巧妙,也反映出我对同课异构这种新的教研方式的理解的有偏差。

2、在学唱乐谱的环节中,因为学生在

一、二年级没有接受识谱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自主唱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教师逐句教唱的方法进行乐谱教学,以便自然的引出本课涉及的音乐知识,从而使小专题得到顺利的落实。虽然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但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音乐素养有重大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识谱教学,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项音乐技能真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

3、由于歌曲难度较大,在学唱环节纠正问题时间拖延了一些,导致多种演唱形式这一环节没来得及安排,使的唱歌教学的实效性没有显露出来,没有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一点充分证明我对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掌握还很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的掌控方面我要多下工夫,不断完善自己。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篇5: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制造小船的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在上一节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学生探讨橡皮泥浮起的原因时,“如何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如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这部分我使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最后一环节“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时,时间已不够。在没有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对能浮的形状学生做了探讨,有船形、碗形、饺子形等等。但在最后一环节排开的水量的比较上,对能浮的形状

1、

2、3的比较上,效果不是很理想,只有个别组的测量数据符合标准,而且只有把橡皮泥捏成上宽下窄,边缘较薄的形状,效果才明显。由于学生测量时的时机的把握、数据的读取、形状的设计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下,这部分实验基本上以体验为主。所以,本节课《造一艘小船》我分成了两部分来进行。首先,先把上节课的最后内容“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进行,在上节课的动手操作基础上,学生大概持续5分钟左右可以测量出数据,然后,在对比总结的理论基础上,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少,既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既浸入水的体积大”,在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让小船载重量大,那么关键就在于浸入水体积的大小了。从而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小船载重比赛进行完了。

第二个环节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船的由来及变化。并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现状,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造的小船时,没有进行细致的评价,学生介绍的不详细,显得有些仓促。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二)

这是一节科学动手实践制作课。我觉得应让学生多参与操作。因此实验器材的非常重要。

在上周五的课上我就“预告”孩子们每组准备三到四块同样轻重的橡皮泥,准备到今天的课上进行造船比赛的。今天一大早,我就把一架天平拿到他们教室去了,跟课代表交代说,有时间的时候就让大家称一称橡皮泥的重量,也好为课堂节省点时间。说话的时候是当着全班同学说的,我想他们一定听到了我的话,也就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的。于是就放心地走了

下午第三课,是他们班的课。看到他们远远地走来,手里似乎在掂着东西,应该是橡皮泥了吧。等大家坐定,我问,每一组的橡皮泥都称好了,都一样重吗?他们的回答

出乎我的预料:没有!

怎么回事呢?他们纷纷说了原因。

“课代表没拿出来。”有孩子怪罪课代表。课代表很委屈:“他们都没有问我要啊!”

也有孩子很坦白:“我忘了??”

听到这里,我全明白了。这件事,不怪课代表,不怪大家,应该怪我。

五年级孩子,在学习上应该是比较辛苦的了。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在一起的负担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学校的作业量还不多。对科学这门不太受重视的学科,他们能记得把橡皮泥从家里带来,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再向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也显得不尽情理。

我怀着好心,把天平拿到教室里,为的是减轻他们的负担。要从教学楼跑到实验室去使用天平也需要消耗他们的课间时间的。放在教室里多好啊!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是需要督促的。尤其是在有其他任务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不自觉地分清了“主次”,把科学的事情放在了后面,我非常理解。而要把这事做好,只需要我去他们教室里说一声,提醒一下。因为从心底里他们是喜欢>科学课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对科学课上的“作业”是乐于完成的,而且完成这样的作业也是有意思的,至少还亲自操作了天平。

我们需要孩子们自觉,可是自觉也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我也很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不提醒的时候把这样的事情做好,可是我们不能无视孩子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有时是主动地犯错,有时是被动地犯错,他们犯错的时候需要我们给与体谅和理解。如果得到了理解,也许以后的事情会更加主动了。

我没有再追究今天的事情,因为是我的疏忽导致了这个遗憾。当然我也没有揭发我的疏忽,而是把称橡皮泥的时间放到了课上,让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好好经历课上的探究过程就可以了。

看来以后得更勤快点,让我布置的“作业”能完成得更好一些。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三)

在学习《造一艘小船》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到要使小船浮起来,则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排开的水量要足够多,引导孩子们制作小船,并进行尝试载物。对于本节课的思考:

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船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自从有了船,人类的

2、如何利用学生的前经验组织教学?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船已经比较熟悉,很多同学都有坐船和制作小船的经验,通过孩子们介绍制作纸船的过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如:为什么做好的纸船一放入水中就会倾倒?因为船的两边重量不等。引申待会放承载物时,需要考虑到船两边的平衡。在学生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制作船的注意事项,使得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

3、改变橡皮泥制作船的材料。

利用橡皮泥制作船,这是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让橡皮泥浮起来)来制作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船,但是由于实验材料的缘由,取消本环节的学习,侧重点在学生尝试替代材料进行制作。

4、根据在测试中情况改进小船载重、

在测试的时候,学生不断的改进小船的构造,使得小船的载重量不断增加,学生在载重测试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让本来沉下去的材料浮起来的经历。

推荐第2篇:《小船》教学反思

《小船》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音乐知识的教学始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方法不得当,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讲了很多,但学生什么也没记住。那么如何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的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呢?对于四四拍的含义,在强弱规律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摊开手掌、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摊开手掌的形式形象生动的感受强弱的变化,并通过跟本歌的旋律一起表演来强化知识点,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音乐知识,学生没有因为学习音乐知识而兴趣减退,在老师鼓励性的评价中掌握了本课目标涉及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同时教育学生要回报父母的爱,并知道关心他人,渗透了德育教育。在这个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眼睛都湿润了,再次演唱歌曲时都很动情,达到了我制定的情感目标。

由于歌曲难度较大,因此我设计的是两节课来完成,下节课中会继续强化歌曲的演唱以及识谱能力的辅导,还有一些知识点如倚音的演唱都将是下节课的内容。今天的课堂我还是非常满意的,每一名同学不是因为有了听课的老师才装模做样的听讲,、而是真的有了兴趣或是真的觉得有意思才津津有味的,这对我也是一种极大地促进,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有效的抓住孩子的眼睛,抓住孩子的思维,让他们信心十足地、趣味浓厚的、津津乐道的来学习,我觉得这节课我做到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推荐第3篇:小船教学设计

小船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温馨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四四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家人并且关爱其他没有家的孩子。 重点:感受《小船》温馨优美的意境,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指导学生演唱声断气连的部分,注意倚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船)

师:是的,我们都知道船有许多种类,种类的不同作用也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船的歌曲,你们思考一下这艘船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小船》

师:听歌曲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小船指的是谁?

生:优美抒情,爸爸妈妈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让我们跟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一起画一幅画吧

师生:一起画旋律线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老师在画小船的船帆时是怎么画的? 生:说

师:其实这个船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曲的拍子的指挥图示,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是4/4拍的,4/4拍的意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身势拍子是(手 腿 肩 腿)。指挥图示是,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用四四拍的身势拍子和指挥图示为歌曲打打拍子吧。 师生:一起律动动作

师:我们的小船走过了风风雨雨才能平稳地靠岸,接下来我们将路过一片音符的海洋,现在让我们乘着小船前进吧。老师弹琴,同学们来演唱歌谱。老师弹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唱的时候请同学们用画对勾的方式来打拍子。介绍倚音的唱法,请学生跟唱。 生:唱,打拍子 师:加入歌词演唱, 生:唱

师:同学们来看第三句,虽然中间有一个八分休止符,但是这里不要换气和停顿,这里运用了一种声断气连的演唱方式,就是说声音虽然断开了,但气息仍在保持中,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其他的乐句还有没有需要用“声断气连”这个方法的在哪里出现了? 生:找到

师: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师: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 生:唱 师:指导演唱情绪,“摇啊摇”

推荐第4篇:《小船》教学设计

《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深情演唱歌曲《小船》,体会父母伟大的爱。

2、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上展示的是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毛阿敏演唱的《天之大》,她把这首歌演绎的深情温婉、真挚感人,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从此,这首歌曲被广泛传唱,有歌手费玉清、小歌手周安信等。

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唱一下这首歌曲,请同学们静静聆听并说说在听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回忆到了哪些温馨的场景?

师:这些生活的点滴都体现了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感恩父母的歌曲《小船》 (是呀,)

二、新授

1、初听歌曲《小船》

(1)、提问: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深情的、抒情的、幸福的、温馨的) 思考“小船”在歌曲中的含义:有的同学说是爸爸妈妈,是的把爸爸比作船,妈妈比作帆,那小船就是我们永远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家。

2、教师范唱 了解四四拍含义;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3、学唱歌曲

师:老师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用音乐歌颂爸爸妈妈了,那同学们跟随老师来学一学。

(1)、用“呜”模唱歌曲旋律。

(2)、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优美、委婉,歌词更是朴实、亲切、感人。

(3)、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按节奏读歌词。

(4)、通过节奏读词掌握了一些比较难的节奏,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让词曲融合在一起,用美妙的声音把他唱出来吧!同学们第一遍加词演唱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几处我们再处理的细腻一点就更好听了。

4、歌曲处理

师:刚才同学们一路随着音乐认真的学习了歌曲。但是有几处地方需要我们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跟老师学习怎么唱……

(1)、观察整首歌曲的谱子,你会发现,休止符的运用是歌曲的一大特点,那怎样“演唱”休止符才能增添歌曲细腻的情感呢?例第一乐句中“我的”。老师要用两种方法演唱,同学们选择一种,这就叫“声断气连”。

在刚才的学唱过程中我们应该也感受到了这个韵律,每四拍出现一个强拍,而且有的乐句结尾音比较长,一直保持了四拍。

(2)、比如最后一小节“5- - -”音,像这样一个音保持了四拍的音符,他叫全音符,要注意把四拍时值唱满。

(3)、学生对比听辨加了前倚音和没有加前倚音的效果。(加上倚音时音乐更柔美,深情)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最珍贵,不求回报的爱。那就请同学们怀着感恩之心,用你最纯真、甜美的声音来演唱一遍歌曲吧!)

三、拓展部分

为了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真挚、生动的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老师为歌曲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动作,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一学。

(1)、老师带领同学随音乐做一遍。

(2)、边唱边舞。

四、小结

谁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温馨和难忘的事情?… 最后老师给大家分享一段诗歌,希望同学们静心倾听。

父爱如山,深沉而又充满力量。 母爱似海,宽广而又包容一切。 父亲的手牵我走过坎坷、挫折、悲伤、快乐跟喜悦,我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母亲的手带我穿过草地、森林、阳光、风雨和彩虹,我明白了什么是美丽。 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我是小草,我在父亲的阳光下成长;父亲是清风,母亲是雨露,我是种子,我在父亲的陪伴下成长; 父亲是船,母亲是帆,我是一个行者,父亲载着我,驶向理想的彼岸。

师:其实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爸爸妈妈的爱,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 还可以把今天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也一定会很高兴得!

推荐第5篇:小船教学设计

《小船》教学设计

太平地小学 汝永涛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

2、教育学生懂得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父母之爱,唤醒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

3、认识 4/4 拍,感受它的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和情趣演唱歌曲。

5、掌握声断气连的歌唱方法,并准确的唱好弱起拍。教学重难点:声断气连的歌唱并准确地唱好弱起拍。

一、导入:(听音乐进教室)出示幸福家庭的课件,播放《可爱的家》音乐,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家庭温暖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温馨家庭的渴望。

师: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和家庭有关的歌曲《小船》)

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演唱的是什么内容?歌曲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3、师放录音。

(引出4/4拍的强弱规律,强 弱次强 弱)

4、导语: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有爸爸妈妈为我们撑起爱的小船,我们会感到非常的幸福。好,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师有感情的范唱。

2、分析歌曲情绪。(优美、抒情)

3、学唱曲谱。

①在曲谱中找出你没有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时值。 ②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要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唱法。(采用示范对比法)

③找学生唱曲谱

4、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①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读歌词。

②带着感情让学生一起小声跟琴唱,再次强调重难点。 ③听录音,找出不足。 ④学生齐唱。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勤劳、勇敢、无私奉献,为了养育我们花费了大量心血。谁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畅所欲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听爸爸妈妈的话,关心他们,尊敬他们)

师:你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⑤变换演唱形式:(独唱、领唱、小组唱) ⑥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每个人除了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其实我们还共同拥有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叫什么名字?叫中国!同学们,我们不但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热爱我们共同的大家,因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今天,老师用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大中国》,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推荐第6篇:音乐课《小船》教学反思

音乐课《小船》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冯浩

本课的优点有以下方面:

1、本课在研究和落实小专题的同时,还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摈弃教参书的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情感上独出心裁,出示汶川地震孤儿的图片,教师在配有《感恩的心》音乐的衬托下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通过有家与无家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同时教育学生要回报父母的爱,并知道关心他人,渗透了德育教育。在这个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眼睛都湿润了,再次演唱歌曲时都很动情,达到了我制定的情感目标。

3、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采用观看歌曲《大中国》MTV将气氛推向高潮,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家的意义进一步升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对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

1、因为是“同课异构”研讨课,我们音乐组的老师上同一节课

《小船》,为了达到同课异构、独特创新的特点,我摈弃了教参书上用学过的歌曲《小小的船》导入,而是采用家庭温馨图片配乐教师朗诵散文创设意境导入,但这样导入太直接,有点象语文课,虽然现在提倡学科综合,可是缺乏音乐课应有的特点,不够巧妙,也反映出我对同课异构这种新的教研方式的理解的有偏差。

2、在学唱乐谱的环节中,因为学生在

一、二年级没有接受识谱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自主唱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教师逐句教唱的方法进行乐谱教学,以便自然的引出本课涉及的音乐知识,从而使小专题得到顺利的落实。虽然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但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音乐素养有重大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识谱教学,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项音乐技能真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

3、由于歌曲难度较大,在学唱环节纠正问题时间拖延了一些,导致多种演唱形式这一环节没来得及安排,使的唱歌教学的实效性没有显露出来,没有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一点充分证明我对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掌握还很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的掌控方面我要多下工夫,不断完善自己。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推荐第7篇: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制造小船的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在上一节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学生探讨橡皮泥浮起的原因时,“如何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如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这部分我使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最后一环节“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时,时间已不够。在没有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对能浮的形状学生做了探讨,有船形、碗形、饺子形等等。但在最后一环节排开的水量的比较上,对能浮的形状

1、

2、3的比较上,效果不是很理想,只有个别组的测量数据符合标准,而且只有把橡皮泥捏成上宽下窄,边缘较薄的形状,效果才明显。由于学生测量时的时机的把握、数据的读取、形状的设计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下,这部分实验基本上以体验为主。所以,本节课《造一艘小船》我分成了两部分来进行。首先,先把上节课的最后内容“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进行,在上节课的动手操作基础上,学生大概持续5分钟左右可以测量出数据,然后,在对比总结的理论基础上,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少,既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既浸入水的体积大”,在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让小船载重量大,那么关键就在于浸入水体积的大小了。从而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小船载重比赛进行完了。

第二个环节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船的由来及变化。并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现状,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造的小船时,没有进行细致的评价,学生介绍的不详细,显得有些仓促。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二)

这是一节科学动手实践制作课。我觉得应让学生多参与操作。因此实验器材的非常重要。

在上周五的课上我就“预告”孩子们每组准备三到四块同样轻重的橡皮泥,准备到今天的课上进行造船比赛的。今天一大早,我就把一架天平拿到他们教室去了,跟课代表交代说,有时间的时候就让大家称一称橡皮泥的重量,也好为课堂节省点时间。说话的时候是当着全班同学说的,我想他们一定听到了我的话,也就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的。于是就放心地走了

下午第三课,是他们班的课。看到他们远远地走来,手里似乎在掂着东西,应该是橡皮泥了吧。等大家坐定,我问,每一组的橡皮泥都称好了,都一样重吗?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没有!

怎么回事呢?他们纷纷说了原因。

“课代表没拿出来。”有孩子怪罪课代表。课代表很委屈:“他们都没有问我要啊!”

也有孩子很坦白:“我忘了„„”

听到这里,我全明白了。这件事,不怪课代表,不怪大家,应该怪我。

五年级孩子,在学习上应该是比较辛苦的了。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在一起的负担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学校的作业量还不多。对科学这门不太受重视的学科,他们能记得把橡皮泥从家里带来,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再向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也显得不尽情理。

我怀着好心,把天平拿到教室里,为的是减轻他们的负担。要从教学楼跑到实验室去使用天平也需要消耗他们的课间时间的。放在教室里多好啊!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是需要督促的。尤其是在有其他任务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不自觉地分清了“主次”,把科学的事情放在了后面,我非常理解。而要把这事做好,只需要我去他们教室里说一声,提醒一下。因为从心底里他们是喜欢>科学课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对科学课上的“作业”是乐于完成的,而且完成这样的作业也是有意思的,至少还亲自操作了天平。

我们需要孩子们自觉,可是自觉也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我也很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不提醒的时候把这样的事情做好,可是我们不能无视孩子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有时是主动地犯错,有时是被动地犯错,他们犯错的时候需要我们给与体谅和理解。如果得到了理解,也许以后的事情会更加主动了。

我没有再追究今天的事情,因为是我的疏忽导致了这个遗憾。当然我也没有揭发我的疏忽,而是把称橡皮泥的时间放到了课上,让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好好经历课上的探究过程就可以了。

看来以后得更勤快点,让我布置的“作业”能完成得更好一些。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三)

在学习《造一艘小船》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到要使小船浮起来,则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排开的水量要足够多,引导孩子们制作小船,并进行尝试载物。对于本节课的思考:

1、如何让孩子们认识船与我们的生活?结合泉州的海上丝绸进行学习。

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船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自从有了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质运输和交流大大增加。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开元寺内仍收藏着一艘沉船,讲述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在本节课中,引导孩子们认识船对于人类的影响,适时的穿插介绍泉州船历史,让孩子们感受到泉州古老船文化的气息。

2、如何利用学生的前经验组织教学?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船已经比较熟悉,很多同学都有坐船和制作小船的经验,通过孩子们介绍制作纸船的过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如:为什么做好的纸船一放入水中就会倾倒?因为船的两边重量不等。引申待会放承载物时,需要考虑到船两边的平衡。在学生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制作船的注意事项,使得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

3、改变橡皮泥制作船的材料。

利用橡皮泥制作船,这是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让橡皮泥浮起来)来制作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船,但是由于实验材料的缘由,取消本环节的学习,侧重点在学生尝试替代材料进行制作。

4、根据在测试中情况改进小船载重、

在测试的时候,学生不断的改进小船的构造,使得小船的载重量不断增加,学生在载重测试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让本来沉下去的材料浮起来的经历。

推荐第8篇:《小小船》教案

《小小船》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用折纸的方法表现小船。 2.能大胆地对小纸船进行涂画装饰,感受其造型美感。 3.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会折纸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彩色纸或废旧挂历纸、油画棒或彩色水笔、剪刀、胶水等。 2.毛线、塑料管、包装带等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给船体涂画、添加花纹时,要考虑到不同种类船只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去设计适宜的花纹、色彩等。这样的设计,既简单有趣,又能丰富学生的创作,发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模型船,引入正文。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船) 教师倾斜模型船,使学生可以看到船舱内的各种小船,问:“这里面呢?”(船、还是船、那么多小船„„)“大船里面装小船,好玩儿吧。”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从大船内拿出不同种类的船只,与学生共同辨认,使学生初步认知船的种类,感受不同种类船只的造型特点。

帆船:船体上有各种造型的帆。渔船:有个大平底儿,渔民伯伯架着它出海捕鱼,一定特别稳当。客船:能装载许多游客四处旅游观光,上边儿有救生圈、铁锚等。

2.探究纸船的具体做法。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纸船是怎么做成的吗?别着急,咱们拿近点儿,你们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也可以拆一拆,最后,好好想一想。一会儿,老师看谁说的最好。

教师将小船分发给各组学生,并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小船的几种做法:

①直接用带有美丽图案的画报、挂历纸折。

②先用白纸或单色彩纸折,再用油画棒、水彩笔等对船身进行装饰。 ③先用纸折好小船,再使用多种媒材对船体进行装饰。如:加贴桅杆、彩旗、船舱等。 3.教师通过展示其他造型的船只图片,如:航空母舰、羊皮筏子、快艇等,与学生共同研究其造型、色彩等特点,拓展学生思路。

师:“小小船,两头尖,乘风破浪去探险。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船?”“如果你是小船长,你最希望驾驶哪种船去大海探险呀?是帆船?客船?还是连老师都没想到的最特别的船?把你的想法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提制作要求。

师:“想好了没有?这节课,咱们就来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小小船。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谁做的又快,小船又漂亮,谁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听!(教师摇动放礼物的盒子,让学生听到里面的礼物碰撞声)想不想要?那你的动作可要快啊。我再提醒大家一句,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

2.学生开始制作后,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表现积极、主动的学生。对有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展示,启发其他学生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四、评价。

1.播放儿童歌曲“赛船”。将学生引导到教室前方展示小船的地方。

师:“小朋友们,我要开着‘小小船’去大海探险了,谁愿意跟我一起去?快上船吧!拿着你的小船上大船,咱们一起划。”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师:“呀!大海里有这么多漂亮的小船。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儿啊?”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奖励说的好、做的好的学生,调动学生互评的积极性。

五、教师总结性评价。

推荐第9篇:歌曲小船反思

歌曲《小船》教学反思

王景楠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音乐知识的教学始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方法不得当,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讲了很多,但学生什么也没记住。就以上问题,我反思了如何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的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对倚音的对比、练习唱准全音符,并通过全音符自然过度到四四拍的知识上,由以前学过的四二拍含义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四拍的含义,在强弱规律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手心、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拍手心来形象的感受强弱的变化,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音乐知识,学生没有因为学习音乐知识而兴趣减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的优点有以下方面:

1、本课还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摈弃教参书的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情感上独出心裁,出示汶川地震孤儿的图片,教师在配有《感恩的心》音乐的衬托下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通过有家与无家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同时教育学生要回报父母的爱,并知道关心他人,渗透了德育教育。在这个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眼睛都湿润了,再次演唱歌曲时都很动情,达 到了我制定的情感目标。

3、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采用观看歌曲《大中国》MTV将气氛推向高潮,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家的意义进一步升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对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

《小船》,为了达到同课异构、独特创新的特点,我摈弃了教参书上用学过的歌曲《小小的船》导入,而是采用家庭温馨图片配乐教师朗诵散文创设意境导入,但这样导入太直接,有点象语文课,虽然现在提倡学科综合,可是缺乏音乐课应有的特点,不够巧妙。

2、在学唱乐谱的环节中,因为学生在

一、二年级没有接受识谱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自主唱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教师逐句教唱的方法进行乐谱教学,以便自然的引出本课涉及的音乐知识。虽然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但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音乐素养有重大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识谱教学,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项音乐技能真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

3、由于歌曲难度较大,在学唱环节纠正问题时间拖延了一些,导致多种演唱形式这一环节没来得及安排,使的唱歌教学的实效性没有显露出来,没有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一点充分证明我对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掌握有所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的掌控方面我要多下工夫,不断完善自己。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推荐第10篇:小风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风车》教学设计

课题与教学内容:第七课 小风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折、剪、画等方法作出富有情趣的小风车。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学习活动,学习美术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出示课件)

1、播放《大风车》歌曲进行课堂导入

(1)播放有关风车的课件,让学生了解风车的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宽学生设计思路。 (2)欣赏用于农业生产的荷兰大型风车和充满民族特色的北京双轮大风车。

2、将事前准备好的作品发给学生,让他们一起游戏和玩耍,唤起学生儿时的美好记忆。

3、询问会做的同学给同学们作示范 。如果学生对风车的知识有所了解就让学生自己介绍。

4、观看制作风车的示意图,学生思考怎样制作

5、学生创作

学生在剪的时候可能剪错,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出错的原因及改正办法。这样学生才会制作风车有充分的认识。

教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那些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教师可分配到各小组内当老师,帮助能力相对差的同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6、展评活动

组织学生到室外去感受风车的美丽转动

三、课堂小结

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把自己的风车进行装饰来为我们的校园增加色彩。

《小风车》的教学反思

《小风车》是小学美术二年级的内容,纸风车是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玩具,本课旨在通过以小学生熟知的风车为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风车的技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欣赏﹑探索﹑创新﹑表现﹑评价等活动。

教学中,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接着让学生动手制作,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纸风车,并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观﹑大方﹑有创意,风车转动时又稳又快。

制作时,先让学生说说,风车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固定,并能让风车转动自如?﹙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试验如何固定小棒。接着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巡视中及时表扬并展示构思好﹑又有创意的作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尽管教师对关键处作了提示,但还是发现有的学生风车转动不够灵活,风车不硬朗等问题,这些在老师的多次提醒和学生的实践中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本节课和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风车及风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从中让学生了解到了风车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充分欣赏﹑感受到了风车独特的魅力,并能以此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了创作的欲望。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以下几点还值得反思。

1.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先让学生检查美术包中的材料是否够用,如果缺少些什么要自己准备,如打算把风车装饰一下的话要准备好装饰材料。 2.可以分层教学,较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3.课堂的动静结合。在学生制作好风车作品的时候,可以在教室里走一走,让自己的风车转起来,或者在下课离开教室时,拿着自己的风车跑出去,到操场上玩一玩。这样美术课堂的氛围会更有生趣。

4.在评价作业这一环节,应该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师评为辅,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11篇:小蜗牛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 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

) 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

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

),小树(

)(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

)。它会玩(

),会玩(

),会玩(

),还会玩(

)。 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 )。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 )它看见了树叶( ),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 ),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 )(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 ),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 )。 2.随文写“回”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 ),让小蜗牛去( )。(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 ),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 )。 2.板书( 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 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齐读六 七 八自然段 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 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 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 1.引读三 五 七 自然段,

小蜗牛( ),好久才( )。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 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 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

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篇连环画,精美的插图配上童趣盎然的文字,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温馨充满爱的故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词语理解和对话练习上,希望培养孩子写话时为人物设计对话的能力,因此将生字教学与文本脱离开来,其实生字可以放到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逐句进行词语、说话训练,这样会事半功倍。另外课文中的配图非常直观地为孩子们揭示了内容,没有利用起来,课堂的设计不完美是由于没有深入钻研教材,考虑的太过片面,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会改进,反复推敲试教。

第12篇:小帆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帆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 长征街小学 潘冰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6个字。

2、通过读课文,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出示中国地图和有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台湾,知道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形式多样,熟读诗歌。由易到难,识记生字,激发情感,拓展想象,书写实践,提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体会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习惯的培养:大声朗读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6个字。

2、运用灵活躲让的形式阅读课文,让学生知道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体会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搜集阿里山和日月潭的有关资料。

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看,这是我们的祖国,它的名字叫中国,当海南岛鲜花盛开时,大兴安岭还在飘着雪花,当帕米尔高原挂着漫天星斗时,乌苏里江畔已披上了五彩朝霞,看,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广大啊!

师:同学们,中国地图像一只什么?

生:雄鸡。

师:这只鸡脚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省,谁知道是哪个省?

生:台湾省。

师:台湾省是我国的一个岛屿,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台湾有好多的旅游风景区,课下也预习课文了,找学生回答。

生:阿里山、日月潭。

简介他们的由来。(拿图片让学生看)

师:你看到台湾的景色非常的优美,山青水秀,你们喜欢吗?想不想去和台湾小朋友交朋友呢? 生:想。

师:那我们怎样去台湾呢? 生:火车,飞机,帆船。

师:那就让小帆船帮我们把心愿传递过去吧。这就是我们呢今天要学的新的一课《小帆船》,板书课题。一起写“帆”字 。你们猜文中的小朋友带给台湾小朋友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2、要有感情。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要用帮一帮,问一问,拼一拼,猜一猜的方法去认会认字。 (1) 让学生自己去读。(表扬同学的声音很洪亮)

(2) 老师带着学生来读,要求要有节奏,有停顿,逗号的地方停1下,句号的地方停2下。

(3) 男生女生比赛来读。(并加以表扬)

师:你们刚才读的那么棒,如果让你自己读你还能读这么棒吗? 生:能。

师:要想读的很棒,必须要闯过老师这3关。

3、第一关:字词关

小帆船

扬起帆

捎封信

去台湾 阿里山

日月潭

小同胞

小伙伴

夏令营 举办

问候

欢迎

注:要求学生读出每个词不同的升华。

同胞:

1、同父母所生的同胞兄弟。

2、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夏令营:夏令营是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共同共同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玩猜字游戏2组。) 第二关:单字卡片,开火车读,不认字的同学可以找小老师帮忙认字。(表扬声音洪亮的学生)

第三关:自己朗读课文。

师:前面2关同学们都闯关成功了,接下来的第三关就是要求你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自己去朗读了,谁先来闯第3关呢,可以找学生来比赛。(表扬声音洪亮,有停顿,有节奏感的学生)

师:他们读的很棒,我相信其他同学也都能闯过3关,你们也会是最棒的。

二、师:那小帆船带给台湾小朋友的是什么呢?

生:信。

师:你们看,小帆船在风里行,浪里穿,不怕困难,它啊,很想早一些把这封信捎到台湾小朋友的手中,去传递我们的心愿。小帆船还要捎到阿里山,日月潭,并且还要问候小同胞,告诉小伙伴,告诉他们什么呢?

生:我们举办夏令营,欢迎大家来联欢。

师:你看我们大陆的小朋友是多么渴望能和台湾的小朋友团聚在一起啊,虽然我们相隔那么远,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我们要把美好的心愿传递过去。

(讲解大陆和台湾的分离,举妈妈和孩子走丢失的例子说明,并让学生可以尝试说自己走丢的心情和想法)

三、如果让你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你会写些什么?写一句话,写在自己折的小船上,找学生说,并贴在黑板上。(握笔口诀)

四、让我们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我们自己的心声,再来读读课文,从中体会

大陆的小朋友是多么渴望能和台湾的小朋友团聚在一起的急迫心情。

五、作业:回家把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的话写在小船上,还可以写上爸爸妈妈想说的话。

本课反思:

这篇课文句子简短,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课下让学生收集了有关阿里山,日月潭的资料,他们自己解决了,日月潭我采用了故事的办法,向学生介绍,小孩子对故事的渴望,那种全神贯注的倾听让我感到。

课堂上学生听课状态很好,都能跟着老师思路,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也在逐渐培养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关于本课思想内容的把握感到比难,告诉学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在,却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个环节我设计不是很理想,讲的不是很到位。

在识字教学中没有体现出要写的生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再强化自己,让自己在课堂上讲的更加出色。

领导的评价:优点,

1、课前准备做的比较充分。

2、能给学生提出有节奏,有停顿的朗读课文,并说明了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时间。

3、课堂上对学生习惯培养做的比较到位。(如:读课文时坐姿如何,写字时握笔如何)

欠缺:

1、没有讲解课文中的轻声,导致孩子在写拼音时出错。

2、没有过多的指导孩子们朗读课文。

3、生字没有拿出来教孩子书写,也就是说识字教学这个地方有欠缺。

第13篇:造一艘小船 教学设计

做一艘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船的历史文化;感受选择怎样的材料造船,体验小船载重大小和船舱大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了解船文化,体验船的承重和船舱的大小是和船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若干,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一、船的发展史

1.船一直以来是水上交通工具,古往今来,人们制造了形态各异的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船的发展史?

3.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船的发展史。(教师边出示课件图片,边讲解)

4.我们可以通过“古观落叶以为舟”就知道祖先早期对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认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自然现象,引起人们航行的念头。人骑坐在圆木上,顺水漂浮,如果他还握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适在里面,并随身携带自已的物品,这就是人们最早的船---独木舟。从这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做面积大的筏,这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大约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木板船,随后人们又在长期经验中,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帆船,刚开始帆不能动,只有顺风时才可以用。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浆。后来人们明白只要使用帆与风向成一定角度,帆就可以推动船前进,于是发明了转动帆。

经过几千年发展,18世纪欧洲出现了明轮,后又出现蒸汽机,船开始向更现代化,更完善的发展。

二、做一艘橡皮泥小船

1.欣赏完这些船,了解了船的发展史,大家想不想拥有自己的小船?

2.出示材料:橡皮泥

3.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我们如何造出一艘载重量大的船呢? (1)把船造得尽量大

(2)浸入水中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大后,载重量也多。

4.今天我们用老师发的垫圈来表示载重量,垫圈越多,意味着----载重量越大,我们要做的是比比哪个小组在橡皮泥一定的情况下,哪组的小船载重量大。

5.那把垫圈放入水中有什么要求吗?四人小组讨论

6.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1)先把船平稳地放入水中,不可以浸水。 (2)放垫圈的时候尽可能平稳,一个个的放,当最后一个放入水中而船沉浮了,那么最后一个不算船的载重。

(3)边放边数,实验三次,注意卫生。

7.出示小船制作要求:装载量大,平稳,美观,大方。

8.现在我们就按大家说的这些评比条件,用橡皮泥开始制作小船,相信大家一定很棒。

9.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去欣赏别的小组小船。

四、用其它材料造船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事先做的小船,展示给同学们看,介绍一下你的小船,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什么优点?

2.没有带材料的同学,请你按书本P10说说你准备做什么小船,用什么材料,自己觉得小船有什么优点,写在作业本上。其它同学按自己做好的小船写在作业本上。

3.各小组把船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4.没有带船的小组,老师这里有一些纸,试着用纸去实验一下。

5.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你的小船还需改进什么?试航之后,你觉得它还有什么优点?

6.请各小组把船拿上来,开一个小型船展览会,全班欣赏,评一评你认为哪艘小船比较好。

第14篇:《河水和小船》教学设计

《河水和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写出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偏旁“宝盖儿”。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通过游戏活动,识记生字词。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使学生深感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教育学生懂得尊敬、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出示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只小船在河水中行使„„配乐提示音:河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紧紧拥抱着小船,小船在河水妈妈的怀抱中轻轻的飘,慢慢的流,像一对母女,又像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2.教师随机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河水和小船的一篇新课文《河水和小船》。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不认识的字在书上标上记号,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即先出示带拼音的课文,再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帮助学生认读生字。3.学生认读生字卡片上的单个生字。

三、边读边悟,理解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第二小节表达的情感。(1)指生读课文。

(2)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一小节的。 (3)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四、生字词的书写巩固 1.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先自己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后,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复习巩固生字词

小游戏——摘苹果:画一棵苹果树,树上写着本课的生字,三个同学为一组,玩游戏。一个同学读苹果上的生字,另两个同学去摘相应汉字的“苹果”,先摘到为胜。

四、扩展阅读作业,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童年书架》或其他课外读物中有关亲情、友爱的文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1.生字果树摘苹果。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3.以小组为单位互背课文,评出优秀得红星。

二、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识新偏旁“宝盖儿头”。(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3.口头给生字组词。

4.学生练写生字。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对你的爱? 2.用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让孩子不仅学知识,更要学做人,从小学会知恩图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15篇:小班科学活动及反思——小船

小班科学活动——小船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有些物体会沉,有些物 体会浮,初步 感知沉浮现象。

2.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小船,交流制作的体会。

活动准备:

1.大水盆、水。

2.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车、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等。 3.硬纸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纸、牙签,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车,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车在水中的情况。(下沉。) 2.出示玩具船,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况。(飘浮。) 3.向幼儿提问:

·把玩具车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车和船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 ·船像什么?

4.出示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等,请幼儿放在水中,看看哪些东西像船一样浮在水面。5.老师示范利用纸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纸盒中央贴一小块泡沫板; ·用牙签穿过彩色纸; ·把牙签插在泡沫板上。 6.请幼儿尝试自己做小船。

7.请幼儿尝试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来。

1 活动思考:

1.教师在组织本活动时尽量更多地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随时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动。 2. 将此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鼓励幼儿探索家中各种物品的沉浮情况,并把新发现带到幼儿园,和同伴、老师分享。 3.活动适合在暖和的时间或地方进行。

第16篇:关于《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今天上“造一艘小船”,在上周五的课上我就“预告”孩子们每组准备三到四块同样轻重的橡皮泥,准备到今天的课上进行造船比赛的。今天一大早,我就把一架天平拿到他们教室去了,跟课代表交代说,有时间的时候就让大家称一称橡皮泥的重量,也好为课堂节省点时间。说话的时候是当着全班同学说的,我想他们一定听到了我的话,也就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的。于是就放心地走了

下午第三课,是他们班的课。看到他们远远地走来,手里似乎在掂着东西,应该是橡皮泥了吧。等大家坐定,我问,每一组的橡皮泥都称好了,都一样重吗?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没有!

怎么回事呢?他们纷纷说了原因。

“课代表没拿出来。”有孩子怪罪课代表。

课代表很委屈:“他们都没有问我要啊!”

也有孩子很坦白:“我忘了……”

听到这里,我全明白了。这件事,不怪课代表,不怪大家,应该怪我。

五年级孩子,在学习上应该是比较辛苦的了。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在一起的负担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学校的作业量还不多。对科学这门不太受重视的学科,他们能记得把橡皮泥从家里带来,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再向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也显得不尽情理。

我怀着好心,把天平拿到教室里,为的是减轻他们的负担。要从教学楼跑到实验室去使用天平也需要消耗他们的课间时间的。放在教室里多好啊!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是需要督促的。尤其是在有其他任务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不自觉地分清了“主次”,把科学的事情放在了后面,我非常理解。而要把这事做好,只需要我去他们教室里说一声,提醒一下。因为从心底里他们是喜欢科学课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对科学课上的“作业”是乐于完成的,而且完成这样的作业也是有意思的,至少还亲自操作了天平。

我们需要孩子们自觉,可是自觉也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我也很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不提醒的时候把这样的事情做好,可是我们不能无视孩子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有时是主动地犯错,有时是被动地犯错,他们犯错的时候需要我们给与体谅和理解。如果得到了理解,也许以后的事情会更加主动了。

我没有再追究今天的事情,因为是我的疏忽导致了这个遗憾。当然我也没有揭发我的疏忽,而是把称橡皮泥的时间放到了课上,让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好好经历课上的探究过程就可以了。

看来以后得更勤快点,让我布置的“作业”能完成得更好一些。

第17篇:小画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小画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

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

3、通过对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 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画框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教师)自制教具(将多个纸制画框藏在铅画纸后,用“变脸”的形式展现。)、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师:徐老师要在你们班邀请一位模特儿来拍照片,谁愿意上来?

请学生站在自制教具(将多个纸制画框藏在铅画纸后,用“变脸”的形式展现。)后面。

师:大家看,(边说边撕去纸张)这张“真人照片”全宇宙只有我们班有,好看吧!要是给他配上画框会怎样呢?(边说边撕去纸张)

生:有画框就更美了。

再请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将画框撕去贴在黑板上,同时出现新的画框。 师:请问前后两只画框什么地方变了? 生:外边变了(外框);内边变了(内框)。 板书:内外框的变化

教师小结:对,其实画框就是由内外框组成的。可以通过内外框的变化使画框变得丰富多彩。

加深感知:撕去一张张画框并适当介绍技法。

2、出示课题

看来画框还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画框》

3、了解历史 传递文化

刚才我们知道了画框可以让画变得更美,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这个秘密,并加以应用。大家看。(出示课件) (1)教师解说

一千多年前,一位叫范宽的大画家投入大自然,拜北方山水为师,创作了 一件伟大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后人用丝绸与纸将它装裱起来,装裱是画框的一种,也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它既可以使画变得更美更雅气,还能保护画作。

而西方大多用油画作品,与它相配的画框用木头制成的

(2)提问

看了这两件作品,你对画框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你们在生活中还能发现用其他材料做成的画

框?

4、引导欣赏 突破难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注意颜色的搭配 对画框进行装饰 画框与画面相协调(板书)

5、赏析探究,学习制作方法

(1)出示教师范作,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假如让你给这张作品设计一个小画框,你会考虑哪些问题?(提示:可以从内外框边的形状、色彩搭配来启发学生。)

(2)借助图示了解制作步骤及进行变化创新。

(3)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

6、学生设计、制作小画框。

(1)提示:通过内外框的变化 注意颜色的搭配 对画框进行装饰 画框与画面相协调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小画框。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引导学生互评互学。

(1)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

8、拓展小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房间,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兴趣。

《小画框》教学反思

《小画框》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我非常认真得备了这节课。这次的备课我改变了以往的方式,我先多次解读教材,自己设计教案,再去网上搜集素材。在搜集素材的时候发现可以借鉴的内容很少,那我就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教案,不过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在初次备课的时候,我只考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制作小画框,只考虑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思维的拓展。 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发现我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学生要剪一个适合自己作品大小的小画框有很大的难度,个别学生都做得太大了,框不住自己的画,也有个别学生在剪得时候没有挖空剪直接从边上剪,结构剪断开了。学生出现的状况较多,这些都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好的。

作业的展示是我们美术课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我们不能轻描淡写带过。通过展示学生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作业质量。

第18篇:《小珊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1小珊迪

《小珊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作者的情感随故事情节展开而发展:对小珊迪的初步认识——深切同情——深受感动。课文结尾饱含深情赞美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激发读者对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因而,此文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通过阅读实践使学生受到感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目的: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生活贫穷,通过想像、真情表达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课前准备:

1、课件

2、与学生交流,消除陌生及紧张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啊!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教导,有同学、朋友的关心照顾:在家里有亲人的的疼爱。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

31小珊迪

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擦皮鞋、做小买卖等为生。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珊迪。(板书课题)他的童年就是在饥饿、痛苦中度过的。让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故事激趣,初步感知。

1、师:想知道他的故事吗?那就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老师饱含深情地讲故事:从“故事发生在爱丁堡”讲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配乐)

2、师: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小男孩拿着那一个先令究竟干什么去了?请大家开动脑筋猜想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猜想故事的结局。)

三、引用过渡段了觖故事起因,初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

1、师:同学们想象出了不同的结果,故事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猜想?请打开课本翻到31课《小珊迪》,快速自由读全文,用波浪线勾画出我猜想的语句。(生勾画,师巡视。)

2、指名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过渡段: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生齐读这句话。)

师:“上当了”意味着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想? 但是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紧接着我是怎样想的?让我们把后半句读出来: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

31小珊迪

是那种人。“那种人”是哪种人?(生回答,师将其答案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4、师:我是根据什么来断定他不是这些类型的人的?(那孩子的面孔, 那使人信任的神情)那孩子的面孔怎样?使人信任的神情又如何?让我们默读1——10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及神情的语句。(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勾画,师巡视) (1)师:小珊迪的外貌是怎样的?课件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从外貌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贫穷可怜的孩子。)

师:你们能用语气让老师感受到小珊迪的贫穷吗?(齐读。课件重点突出“只、又薄又破、瘦瘦的、赤着”几词。)

(2)

师:老师从你们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小珊迪的贫穷,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A、可怜的孩子请求着,他是怎样请求的。你能读出这种请求的语气吗?B、除了请求的神情,还有什么样的神情?(乞求)(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小珊迪乞求的样子。小珊迪为什么要乞求地说?(他饿极了)

师: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课件出示:“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先自己体验体验,再请生读。

(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朗读:声音要微颤,音量

31小珊迪

要稍低。)

(3)根据课堂朗读情况,请一位读得好的同学扮演‘小珊迪’,其余同学扮‘我和我的同事’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5、师生共同小结。

师:同学们,从小珊迪的外貌、神情,从他苦苦哀求我们买他的火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饱受饥寒)是的,我们看到了一个饱受饥寒,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三、深入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师:看到孩子这样的面孔,看到这样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事实证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看一看吧!小组合作学习11——16自然段。请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1)一边读一边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些地方让你感动?(3)说一说,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再试着读一读。

2、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师参与个别组的学习。

3、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 小珊迪临死前还牵挂着弟弟无人照顾。 “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得比。。。。。。谁来照顾你呢?”

师:还有谁被这里感动了?站起来老师看看,读出你们的感动!(站着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珊迪是多么

31小珊迪

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善良)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小珊迪的善良吧!(齐读)

(2)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从这儿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3) “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的两条腿。’”。(因为为了急于还零钱给我,他往回跑,被被马车轧断双腿。小珊迪是多么的诚实呀!)

师:此时的小珊迪在哪儿? (躺在破床上) 师:按常理他应该在哪儿?

(医院。可是他太穷,不能去医院治疗,只得躺在破床上等死。) 师:他需要钱吗?

(需要。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他太需要钱了!) 师: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4)第13自然段。小珊迪那么需要钱,还叫他的弟弟来还零钱。

师:小利比叙述的这段话我们该怎样读? (悲哀、凄凉 ) 师:第一句呢? (坦然、坚定)

31小珊迪

师:愿意读的都站起来吧,让我们读出小利比的坦然、坚定,读出他的悲哀、凄凉!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语重心长的向弟弟交代。

师:从小利比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一先令是几个便士?1先令是12个便士,小珊迪挣得了几个便士一个便士多吗?从文中知道一个便士能买多少东西?(一盒火柴,甚至两盒火柴。)

师:是啊,一个便士太少了,可就是为了挣得这一个便士,小珊迪不小心被马车轧断了双腿,因无钱医治而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多么令人痛心啊!可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就在这么需要钱的时候,他竟然让他的弟弟送回来了另外四个便士!!同学们,当躺在病床上的小珊迪用颤抖的双手把四个便士交到弟弟的手里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嘱咐些什么?想清楚了与同桌互相说说,以“我亲爱的弟弟小利比------”开头。再个别说。(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语重心长的向弟弟交代)

师:小利比不负哥哥的重托,送回了四个便士。与其说珊迪送回的是四个便士,不如说小珊迪送回的是。。。。。。品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诚实)

4、看着板书小结:

同学们,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事实证明小珊迪的确不是―――不是———不是——(师一边说,一边擦去黑板右上角的词语。)饱受饥寒的小珊迪品质多么可贵,他是那么的诚实、善良!

31小珊迪

/

( 板书 )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课件再次出示这句话齐读。)

四、回顾全文,与小珊迪进行心灵对话。

1、(课件出示插图,并配乐。)师:这就是生活贫穷、饱受饥寒的小珊迪,这就是为了挣得一个便士被马车轧断双腿的小珊迪!这就是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念念不忘还我零钱的小珊迪!这就是在临死时还牵挂着弟弟的小珊迪!故事里的我被感动了!老师被感动了!!你们也被感动了!!!这时我们都在心里默默地说:(课件出示:小珊迪啊,我永远忘不了你!)让我们一起说一说,。

2、这个时候,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忘不了的是小珊迪的什么?(课件出示:忘不了你------)与小珊迪的心灵对话。

五、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住小珊迪那瘦瘦的小脸,记住他那乞求的眼神,更要记住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呼唤“小珊迪” !

板书设计:

31小珊迪

31小珊迪

╱ 诚实

饱受饥寒

╲ 善良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努力追寻一种心醉神往的情感体验,小珊迪的窘迫生活让人心碎,小珊迪带着弟弟的凄凉与泪水离去让人心碎,但更深深震憾人们心灵的,是柔弱的他在生命垂危时表现出的诚实善良的品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的着眼点。首先以过渡段为切入口:“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然后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感受小珊迪的生活贫穷,为学生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作铺垫。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想象体会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善良。在回顾全文时,一缕哀婉的乐曲,一幅素净的画面,伴着学生静静的回味,营造一种恰如其分的情境,给学生一种思维联想和回味的空间,“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最后通过真情表达:“小珊迪呀,我永远忘不了你,忘不了你┅┅”与小珊迪的生命进行对话,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经历一段难忘的历

31小珊迪

程。较好地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同时,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及想像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

第19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助式”教学的之体会

邹鑫

今秋,我有幸与本年级的所有同仁一起参加了伍永刚老师组织的“三助式”教学改革培训活动。“三助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我经历了一个从完全不理解到逐渐接受并欣然运用的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渐使我看到了自己以前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三助式”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又一次深深地碰撞这我的心,让我在教育的三尺讲台上不断地去摸索和探寻。

首先,“三助式”教育理念讲究的是“三助”,也就是说以“助”为中心,它包括“师助,自助,互助”,通过这样的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又增添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也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师生情谊。所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师不再只是讲台上的独角戏,而与学生,与课堂形成了最精彩的学习圈子。对于塑造孩子们的个性,增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解放了教师以往的“满堂灌”的思想模式,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负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授课技巧还是授课方法,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在这样新的教学模式下,我只有适应其发展,让其在我的工作中不断开展下去方为上策。

最后,“三助式”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从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让教育工作者能够认清“教与学”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不断摸索和进步,相信它的理念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总而言之,“三助式”教育模式是我工作以来最让我受益和感触丰富的教学模式,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有长抓不懈,方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方能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方能更一步地解放教育思想,创造教育奇迹,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血液。

第20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Can I have some sweets》教学设计 解东一小 买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四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Can I have some sweets?”,属于对话应用教学。课文主要讲述埃米过生日这一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重点学习Can I have some sweets?句式,以及问答的肯定和否定形式。它是在接触了第四模块“Do you want some rice”和第五模块“Can you run fast?”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情分为两方面:一是学习心理,爱表现、善模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学习兴趣强;二是学习基础,首先,通过第

四、五模块的学习,学生对Can引导的疑问句有所认识。其次,学生认识一些描述食物的单词,有助于本节课的顺利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看图片读出如下单词:soup, sweets, bread, biscuits, light等单词;理解turn on 、turn off词组。 (2 )能够听、说、认读句子:

Can I have some sweets/bread/fruit/biscuits? 能够用Yes ,you can /Sorry ,you can’t.进行问答练习。 (3)听懂、会唱教师自编重点句型的歌曲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游戏、歌曲和课本剧表演中熟练运用交际用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通过学习,懂得在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分享生活中一切的美好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单词:

soup,sweets,bread,biscuits; (2)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

--Can I have some …? --Yes, you can./Sorry, you can’t.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句型表达和交流情感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1、Greeting

2、Lead-in:

根据学生所学过的关于食物的单词,say a chant and say the words,如pears/noodles/soya milk等,既是对旧知识复习巩固, 也能迅速带领学生进入英语课堂。

3、Presentation: 3.1感知、呈现新词: 在复习了这么多关于食物的单词后,询问学生是否饥饿。Amy又怎样呢?

播放课文动画,回答问题: Q1:What did Amy ask? 由句型Can I have some ___?依次导入新词soup,sweets,bread, biscuits。接着通过游戏,巩固单词的学习。 3.2导入、呈现问答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再次播放课文动画,回答问题: Q2:What did Ms Smart say? 先导入否定式回答:Sorry,you can’t.接着导入肯定式回

答;Yes,you can.3.3课文讲解:

在重点句型与重点单词学习之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让学 生跟读课文,训练学生读出对话。 3.4课文填空:

将重点单词以空格的形式进行呈现,增强学生的对课文的掌握能力。 4.Practice: 呈现不同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运用--Can I have some…? –Yes,you can./Sorry,you can’t.进行练习。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Can she/he/it have some…? –Yes,she/he/it can./Sorry,she/he/it can’t.进一步练习重点句型。

六、Summary: 1.Summarize a pithy formula: Can的用法

• 我是情态动词can,若表能力我来担。 • 不管主语怎么变,can 的模样都不变。 • 动词原形紧相随,一般疑问can 提前, • 否定can后not 添。 2.Sing a song: Can,can,can I have? Can I have some soup? Yes,yes,yes.Yes,you can.You can have some soup.

Can,can,can he have? Can he have some sweets? Sorry,sorry,sorry.Sorry,he can’t.He can’t have some sweets.

七、Expanding practice:

The teacher organizes the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drama of text.

八、Homework: 1.Use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with family.2.Creat a show.Blackboard design:

Module6 Unit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soup Can I have some sweets ?

Yes,you can.

bread

Sorry,you can’t.biscuits 教学反思:

本课中,能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准确确定学习需要。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重点、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学习活动多样,同时能够充分运用媒体资源,如运用了白板的移屏功能复习关于食物的单词、运用了英语学科中的音标功能学习了新单词,运用了音乐学科中的电子琴功能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交互白板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课堂效果,使教学更加信息化。学生实践内容设计合理,创设中的真实场景表演课本剧,同时适当进行了改编,旧知联系新知,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小船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小小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