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2021-07-1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

(二)·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王启武(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

(1)看图列式计算:(课件演示) ①一支钢笔9元

②一共有多少朵花?

(2)汇报交流: ①9×5=45(元)

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2题的设计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构建方法 (1)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①学生读题:(课件呈现例5题目)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②小组交流: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共有32人要乘车) (2)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①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

引导学生明确:有32人要乘车,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32个座位)如果车子的座位比32个少就怎样?(坐不下)什么情况下就坐得下呢?

②说说解决过程。

学生交流:先求车子的座位数,再比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图意,尝试解决

①不同角度观察“座位示意图”:可以引导学生从横、竖两个角度说一说;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尝试列式解决。 ③汇报交流: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预设:

解法一:7×4=28(个)

解法二: 8×4=32(个)

解法三:5×8=40(个)

28+5=33(个)

32+1=33(个)

40—7=33(个)

„„

④比较作答: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二)反思过程,小结方法

学生说说像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多种形式,综合应用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即怎样求鸡蛋的个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英准备了25元,想买6本日记本和1个铅笔盒,如图:

她准备的钱够吗? 2.提升训练

(1)找规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

(2)根据上面的规律算一算,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呢?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巩固新知,因此,在基础练习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空间,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提升训练中,设计找规律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系统回顾乘法口诀,一举两得。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推荐第2篇:表内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单 元:第三单元

课 题:认识乘法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的意义,会写乘法算式,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孕伏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儿童乐园吗?今天 高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里看一看。可是我们只有算出上面的口算题才可以进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课件出示题目,找同学计算: 2+8+3= 5+5+5= 9+1+6= 4+4+4+4= 3+7+8= 2+2+2+2= 师:咦?大门还没打开呢!原来是算式里面还藏着秘密呢!同学们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们发现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找同学回答 师小结:右边每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二、创造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初步感知几个几的含义。 图一:

师提问: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里,首先,我们看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跳绳)

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6人) 你是怎样数的?(找同学回答)

我们来观察一下:有几组小朋友在跳绳?(2组) 每一组里面是几个人?(3个人)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3个3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

3、2个3。师生共同列出算式。板书:3+3=6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3。(板书:2个3) 图二:

师提问:接下来我们看看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玩儿碰碰车)

玩儿碰碰车的小朋友有几组?(4组) 每一组里面有几个人?(2个)

师:所以我们可以2个2个的数。师生一起数:1个

2、2个

2、3个

2、4个2。

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2+2+2+2=8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2。板书:4个2。

小结:像刚才这样的情况,每一组碰碰车里的人数是相同的,每一组跳绳的人数也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几个几个的数。

2、摆小棒,加深对几个几的理解。(1)4个2:请同学们摆出4个2。(师参与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

(2)2个4:请同学们摆出2个4。(师参与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

3、讲授3个5与5个3的联系。

现在同学们把小棒放好看前面。这是一个小朋友用花片摆的,可是他摆完了,却不知道这是几个几。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同学们说我们可以怎样看呢?(找同学回答)

横着看: 3个5。 3个5是多少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找同学列算式)

竖着看: 5个3。5个3是多少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找同学列算式)

4、引出乘法。理解乘法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接着去参观儿童乐园。我们又看到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坐小火车) 有几组小朋友?(5组)

每组小朋友是几个人?(4个)

要求坐小火车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可以怎样数呢?(4个4个的数)

师生一起数:1个

4、2个

4、3个

4、4个

4、5个4。师: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5+5+5+5=20 师生一起数算式中的5。板书:4个5。

师:同学们,要求5个4是多少,以前我们的是用加法计算,其实还有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也可以计算5个4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板书)齐读题目。

5个4用乘法就可以表示为5×4=20或4×5=20 板书算式

师:5表示的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 4表示的是什么?(相同的加数)

教授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你们知道表示乘法的符号叫做什么吗?(乘号)乘号前面的数我们就叫做乘数。乘号后边的数也叫乘数。这个算式我们就可以读作:5乘4等于20。板书(5乘4等于20)下面一个算式就可以读作:4乘5等于20。

小结:现在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

返回来:2个3可以写成3×2或2×3 4个2可以写成4×2或2×4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按要求摆花片:3个3个的摆,摆五组,一共用多少个画片?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列式情况 ,如有的学生列加法算式,要引导他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聪明宝宝闯三关

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做课后的练习题。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写乘法算式时,我们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然后在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

推荐第3篇: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李少芳

《表内乘法二》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内容包括7---9的口诀及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3、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口诀中存在的规律,让学生利用“上下句对比记、口算结果”等方法去巧记。如9的口诀识记时,引导学生发现:

1×9=10-1 2×9=20-2 3×9=30-3 4×9=40-4 5×9=50-5 6×9=60-6 7×9=70-7 8×9=80-8 9×9=90-9 课堂上跟学生开展“对口令游戏、跟同学比赛和跟老师比一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推荐第4篇:《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推荐第5篇: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编出7的乘法口诀。

2.利用规律,顺口溜来记忆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记忆7的乘法口诀,并会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能依据加法算式的特点,将加法的意义转变成乘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因数是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七巧板。

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再全班交流。 2.学习例1。

(1)出示课本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理解图意。填统计表。 (2)提问: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呢?

(3)学生活动:①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②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

(5)编7的乘法口诀。

学生分组活动: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思路。 (6)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七。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七相应的练习。

第2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用类推的方法学习8的乘法口诀。

2.通过情景图,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记住口诀,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经历、感悟、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7的乘法口诀总结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二、情景导入

1.编8的乘法口诀。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师:像这样求几个8的问题,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计算?你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活动:分组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3.课件展示教材第75页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2行有多少人?3行有多少人?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小组汇报写出的乘法算式和编写的8的口诀,教师板书。 4.熟记8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口诀,时间2分钟。 (2)拍手读8的乘法口诀。

(3)小组交流讨论:8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知道背口诀的时候如果忘了,可以根据它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推出,8的乘法口诀都是表示有几个8等等。

五、课后作业

完成完成练习十八相应的练习。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

7、8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78页商店一角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小结:求买同一物品需要多少钱,可以用一件的价钱乘买的件数。

三、巩固练习

在学生明确规则后,改换要求。如:用4×8来解决的问题,用8×3来解决的问题等。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五、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4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9的乘法口诀,找到口诀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2.在学习与练习中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与其他乘法口诀混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1~8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师:从场龙舟赛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记录主要信息:

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有9条龙舟,一共有多少人? ……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加法计算9×9很麻烦。感受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必要性。 2.学生说说9的乘法算式和每道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

3.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每口句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全班交流,老师板书订正。 4.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发现规律。 5.熟记9的乘法口诀。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很多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规律来记口诀。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年级(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可是,租什么样的车合适呢?学校帮他们联系了一辆车,请你帮他们参谋参谋,这辆车能行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课件展示例3。

(1)师:从这辆车的座位示意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同桌相互说一说。

小结:这辆车前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一排5个座位。 (2)师:这个班坐车的有多少人?你能找出来吗?

(3)师:二年级(1)班去科技馆参观,租这辆车坐得下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判断租这辆车客车能不能坐下,就是要先算出客车的座位数,观察座位数比坐车的人数多还是少。

三、课堂作业

1.完成第84页“做一做”。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括号里能填几个数? 再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括号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不但要会计算,还要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一相应的练习。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收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能灵活地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忆和再现

师: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指名说一说。

二、整理和复习

(一)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类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1)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2)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3)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 (1)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3)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4)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 (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两个因数不同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第

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相应的练习。

推荐第6篇:《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推荐]

《表内乘法

(二)·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

(1)看图列式计算:(课件演示) ①一支钢笔9元

②一共有多少朵花?

(2)汇报交流: ①9×5=45(元)

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2题的设计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构建方法 (1)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①学生读题:(课件呈现例5题目)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②小组交流: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共有32人要乘车) (2)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①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

引导学生明确:有32人要乘车,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32个座位)如果车子的座位比32个少就怎样?(坐不下)什么情况下就坐得下呢?

②说说解决过程。

学生交流:先求车子的座位数,再比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图意,尝试解决

①不同角度观察“座位示意图”:可以引导学生从横、竖两个角度说一说;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尝试列式解决。 ③汇报交流: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预设:

解法一:7×4=28(个) 解法二: 8×4=32(个) 解法三:5×8=40(个)

28+5=33(个) 32+1=33(个) 40—7=33(个)

„„

④比较作答: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二)反思过程,小结方法

学生说说像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多种形式,综合应用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即怎样求鸡蛋的个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英准备了25元,想买6本日记本和1个铅笔盒,如图:

她准备的钱够吗? 2.提升训练

(1)找规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 )

(2)根据上面的规律算一算,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呢?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巩固新知,因此,在基础练习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空间,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提升训练中,设计找规律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系统回顾乘法口诀,一举两得。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推荐第7篇: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平昌县喜神小学 童治海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小棒. 学生: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4+4+4 7+2+6+1

5+5+5+5 1+3+4+5+2

6+6+6+6+6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情境导入

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课件,分一分,数一数) 观察提问:

(1)坐小飞机的同学可以分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每架小飞机可以看成一组,一共有5组,每组有3人)(5个3) 教师板书:5个3. 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用加法算:3+3+3+3+3=15 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3连加. (2) 坐小火车的同学可以分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每个小火车卡可以看成一组,一共有4组,每组有6人)(4个6) 教师板书:4个6. 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用加法算:6+6+6+6=24 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4连加. (3) 访学

坐过山车的共有多少人? ( )个( ) 相同加数是( ),几个( )连加

加法算式是: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ⅹ).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7写在乘号的后面, 7个2得14,因此算式是2×7=14,读作2乘7等

于14.或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2.学习例2 导入: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现在请同学们再看看情景图,一共有几个小熊气球呢?请你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学生尝试完成,教师指导.) 归纳:5+5+5=15 5 × 3=15 3 × 5=15 ………

四、巩固练习

………

(一)强化练习

1、由学生摆小棒,再填写加法算式

2、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乘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

(二)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1、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推荐第8篇:《表内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略)

推荐第9篇:表内乘法教学设计(优秀)

《表内乘法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表内乘法

(一)》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相同数相加法。 3.使学生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乘法算式各部分称。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乘法算式各部分称。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例1:

1、今天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游戏的规则是:屏幕上将出现一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 3秒钟之后画面消失,

(设计意图: 3秒钟时间,让学生识出图中有哪些动物,并不困难,但3秒的时间要想数清楚兔和鸡分别有多少只又有困难,通过设置这个游戏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图上有哪些动物?(小兔和鸡)

2.兔一共有多少只 ? 我们再来看看场景图。图中有几堆小兔?每一堆有几只呢?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呢?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再次观察图画,并突出兔有3堆,每堆有2只,为后面引入乘法打下伏笔。)

3、谁能把这道算式解释一下?因为兔有3堆,每堆有2只,所以3个2相加得6 (请学生一个个的说,再同桌之间交流。)

4、鸡一共有多少只?谁来列式?请谁来解释一下?

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你能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吗 ?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数的和。)

5、试一试:

下面,请你拿出小棒。摆出5堆小棒,每堆有2根。摆好之后再想一想是几个几相加,如何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 。

这次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我会悄悄的告诉他小棒的摆法,并请他用小手在半空中画出摆法(实物投影显示),(3捆小棒,每捆4根)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呢?

二、引入概念,学习例 2:

1、出示例2,请你来完整的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怎么样列式求和?

2、这里只有4个2,但如果有100个2,你会怎么算电脑的台数呢?那么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呢?数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内乘法

(一)”。(板书课题)

3、4个2相加,还可以写成用乘法计算,写成:4 X 2 = 8。4 和 2 中间这个符号叫乘号,同学们你们看乘号像什么?像加号,因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简便写法,所以数学家们就把加号这样一弯创造出了乘法。乘号两边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乘号只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读作,4乘 2 ,请同学们来读一遍。 4 个 2还可以写成 2 × 4,这个算式怎么读,请同学们来读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乘法概念的过程。)

4、4 个 2 相加即可以写成 4 ×2 也可以写成 2 × 4 ,你们看我们把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写成了乘法,简便不简便呢?(生答)那么黑板上还有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你能把它写成乘法吗?谁来试试?乘数是?积是?(生答)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加法算式里只有 5 ,为什么你的两个乘法算式里都有 5 呢,能不能告诉老师这里的 5 是从哪钻出来的呢?(生答: 2 是相同的加数, 5 是加数的个数)再写第二道算式。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乘法的简便,注重学生的直接感受,而不能急于告诉学生乘法即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8]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乘法概念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

把例一的两个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并写出计算结果。

四、板书设计:

2+2+2=6(只) 3个2相加得6 3×2=6 2×3=6 3+3+3+3=12(只) 2+2+2+2+2=10 4+4+4=12 2+2+2+2=8

4个3相加得12 45个2相加得10 5个4相加得12 34个2相加得8 ×3=12 ×2=10 ×4=12 4×2=8 3×4=12 2×5=10 4×3=12 2×4=8

3

推荐第10篇:《表内乘法二》第7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学生自制小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第一关:小眼睛,看一看。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过关游戏,想玩吗?(想)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关:小眼睛,看一看。

师:(多媒体呈现)请认真看一看,分别有几个几?怎样列式? 师:求几个几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创设情境——感知“倍” 进入第二关:小嘴巴,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把小红、小青和小明也请到了课堂,(多媒体演示)他们在干什么呢?请打开课本76页,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4根、2个4根、3个4根,并板书: 师:大家的发现真好,其实,表示几个几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通过预习谁来告诉大家3个4也可以说成什么? (板书:3个4→4的3倍) (2)自主探索——理解“倍”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新朋友。 师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师:谁能结全这幅图,说一说4的3倍表示什么意思?(在板书上划红线)

师小结:我们把4根小棒看作一份,有3个4根,就有这样的3份,就是4的3倍。现在请跟我说:“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师:现在请看小青摆的2个4根,2个4根也可以说成„„? 师:你真棒,那1个4根呢?。。。。。。 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观察与发现,我们知道每摆一个正方形都用4根小棒,就是以4根为一份,有几个4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可以说成是4的几倍。

师:现在请同位看着黑板说一说:几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几倍。

(3)实际应用——巩固“倍”: 第三关:小脑袋,想一想。 师:看来第二关也难不了同学们!有信心闯第三关吗?第三关:小脑袋,想一想。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倍”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2.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

师:“倍”这个数学朋友真神奇,你们还想继续跟它交朋友吗?(想) 好,我们马上进入第四关:小小手,摆一摆。

师:第一行摆两个圆,第二行要求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求2的4倍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师小结:以2个为一份,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就有这样的4份,(在黑板上画出4条下划线),就是求4个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4×2=8(个)。

师板书: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 ○○

○○ 4个2 4×2=8(个) (2)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得真棒!如果老师把第一行的2个圆换成3个圆,也让同学们摆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你会吗? 学生活动:按要求摆圆片。 指名在投影上摆:第一行:○○○

第二行:○○○

○○○

○○○

○○○ 师:还想继续摆吗?如果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5倍,又该怎样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摆一摆,开始! 学生活动:按要求摆圆片。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第四关里,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把它转化成求

几个这样的数相加,用乘法计算。(板书:标箭头、用乘法计算)

三、生活应用,拓展新知。1.拍一拍。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闯过四关了,掌声表扬自己!现在,老师想和一个最认真的同学玩一个拍手游戏,谁来?(请一学生上台)请听要求:

(1)我拍×××,你拍的是我的两倍。(与一学生互拍。) (2)现在我们一起拍,听:老师拍××,你们拍的是我的4倍。 (3)同位的同学玩一玩,一个说要求,一个按要求拍手,要注意节奏,开始!

2.猜一猜。

师: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带来了很多水果!喜欢吗? 课件出示:有雪梨、香蕉、菠萝等。

师:其实,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其它水果,西瓜的个数是雪梨的4倍,猜一猜:西瓜有多少个?

师:苹果的个数是菠萝的3倍,苹果有多少个?

师:老师还带来了大家最喜欢的草莓,草莓的个数是西瓜的3倍,草莓有多少个? 3.画一画。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会说、会摆还会算,会画吗?现在,请拿出练习单,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汇报。 教师点评。

四、全课小结,情感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们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倍”的知识,希望大家不断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用今天学的“倍”说句话,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第11篇:《表内乘法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看,小蚂蚁来找大家玩了,我们和他们做游戏吧,你能根据要求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所有同学都填完) 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完成自主练习2。

想一想,歌咏哪一句口诀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看,我们来个小比赛,你能根据老师念的乘法口诀写出算式吗?有几个算式呀?

想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这个游戏吗?好,开始吧!

4、完成自主练习4 自主完成计算题,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5、完成自主练习5 瞧,小明带来了许多气球装饰教室?你能估一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间说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

6、完成自主练习6 看这两幅情景图,谁能说说看到什么? 同位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间说说自己的方法。 在下面填空,完成算式的计算。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第

8、

9、

10、

11、

12、13题

第12篇:浅谈表内乘法教学

浅谈表内乘法教学

杨庄铺小学 李召贵

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乘法运算的基础,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孩子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其意义并熟背,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我在以前几次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总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孩子们对乘法口诀并不陌生,有的孩子的文具盒,包书纸上都有乘法口诀,甚至有的孩子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乘法口诀,有的孩子对乘法口诀却一无所知,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也就是说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前学生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其次,在教学中也存在学生机械操练,被动记忆的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2与3的乘法口诀时还有些新鲜感,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但是在以后的4~9的乘法学习中,学生就厌倦了,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参与。

在这一次的乘法教学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前的方式。我结合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我从乘法口诀本身入手分析到乘法口诀有如下特点。

首先,表内乘法之间有结构类同的关系.表内乘法在算式的个数,算式的意义,算式的形式的变化规律,算式结果获得的方法,算式结果的变化规律以及根据算式特点编成的口诀等方面具有共性。如:口诀表中1的口诀有一句,2的口诀有两句,3的口诀有三句;口诀之间2的口诀之间依次相差2,3的口诀之间依次相差3,4的口诀之间依次相差4等.因此我认为表内乘法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和运用熟练,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具有灵活使用结构进行主动迁移的能力,建立起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其次表内乘法之间具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利用直观图形或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得出6×1=6,6×2=12之后我让学生从前面两个乘法算式得出6×3=?,这时学生一改往日的厌倦,以下子兴奋起来,积极的探讨起来。最后得出3个6等于2个6加一个6既:6×3=6×2+6,依次类推就有6×4=6×3+6或6×4=6×3+6等。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新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之中。而且学生对2~9的乘法之间相互转换关系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巩固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灵活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序和有结构的思维习惯;在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已学口诀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熟练已学的口诀并为后继学习乘法运算和乘法分配律打下基础。

再次,表内乘法的构成非常有特点,其中凝聚着中国前人的伟大智慧。利用前面学的乘法之间的转换关系,学生可知任何两个10以上的数想乘都可以转化成最基本的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并在转换过程中认识到乘法口诀的精妙之处,进而认识到表内乘法构成的来龙去脉是一种过程形态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了解历史,与前人对话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把蕴涵在符号背后的前人生命实践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自身生命成长的精神和力量。

根据以上特点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提升自己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表内乘法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在表内乘法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表内乘法采用找一找、编一编;灵活拆、有序拆;比一比、找关系的方法收到不错的效果。所谓的找一找、编一编就是让学生先找到相关的已知口诀,根据这些口诀找出他们的规律并计算剩下的乘法算式的结果,并编出这些乘法算式的口诀。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先通过游戏得出1×4=4,2×4=8进而让学生算出3×4,4×4 ,5×4,6×4,7×4,8×4,9×4的得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出3×4 =1×4+2×4,4× 4=2× 4+2×4等规律算出得数,根据得数编出4的口诀。所谓灵活拆、有序拆就是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在4的口诀基础上对其他未知结果的乘法算式进行灵活分拆和有序分拆。所以拆的环节是对学生思维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分拆过程中的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有序思维的好习惯。所谓的比一比、找关系就是让学生在2、3、4的乘法算式中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如:学生回发现2的口诀依次相差2的规律,口诀年表中因数排列的规律,横着看的规律,竖着看的规律等。关于表内乘法之间各种层次的内在规律,不是在一节课即整理乘法口诀表时集中地揭示,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逐步逐层次地循序渐进的进行。在每节口诀教学中都让学生找一找口诀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口诀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精彩"。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只要你充分地给孩子找一找、编一编、灵活拆、有序拆、比一比、找关系的机会,你会收获无尽的精彩。

第13篇: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表内乘法是教学难点,特别是7、8、9的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我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单方面的记住,一定要让学生边学边用才能熟练掌握。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01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02

同桌两人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跟大家分享。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03

关注同桌间合作学习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同桌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0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拍手操、“螃蟹腿”等游戏,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第14篇:表内乘法二例5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二》例5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综合应用乘法解决“两种数量相比,够不够”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三、教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题目)

1.二年级(1)班有50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不够)

为什么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2.1号厅有60个座位能坐得下吗?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缺少什么条件?(给多少人坐)

教师再出示:56个小朋友去看电影,1号厅有60个座位能坐得下吗? 现在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吗?(可以)

3.小结:我们要比较两种数量,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5的题目和主题图。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谈话: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学生可能找到如下信息:①从文字信息中知道两名学生和30名学生。②从图片信息中了解到这辆车左右个两列,每列8个座位。③最后一排5个座。④横着看每排4个一共7排,最后一排5个座。 根据学生的汇报信息板书相关信息 参观人数:2名老师30名学生

客车情况:纵向观察------4列,每列8座,最后一排多一座 横向观察------每排4座,共7排,最后一排5座 2.根据信息寻找问题:坐得下吗?(板书)

同学们的信息寻找的很准确,那么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体现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学生在寻找问题并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难点相应分散,更有利于后面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探究效率)

3、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老师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租这辆车去科技馆能坐的下吗,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要想知道能不能坐下要先求什么?下面同学们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试着把你的想法在主题图上画一画, 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4、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通过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等自主学习方法方式,探索发现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5.小结。

同学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6、优化算法

通过刚才的谈论和分析,我们发现几种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次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巩固与拓展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片)

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 1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鸡蛋有多少只?) 根据出示的鸡蛋图中,你能求出吗?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同时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找不同解决方法进行板演

横向观察:每行六个的有四行,每行五个的有两行 纵向观察:每列6个的有5列,最后一列有4个 方法一:6x4+5x2=34(个) 方法二:6x5+4=34(个) 2.教材第85页练习21第3题

让学生收集信息后提出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5x5+2=27(盆) 27

3.教材第85页练习21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同类型的题型的训练,认识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答,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5篇:《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计算。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表内乘法的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表内乘法学过哪些知识,(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写:乘法含义、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表内乘法。(板书课题:表内乘法复习)

(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1.复习乘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下图:

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

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回答。(思考: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④指定学生读这两个算式。 ⑤用了哪一句口诀?

过渡:这仅仅是一句口诀,还有哪些口诀?全班一起背诵。

2、表内乘法口诀表

仔细观察我们整理的口诀,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1)学生回答。

(2)我们忘了“四六(

)怎么办?

过渡:灰太狼高兴什么?原来它抓住了好多羊,正想吃了它们,羊们在叫我们去解救它们。你们先解救谁?

(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口诀应用,计算准确。

1×9=

8×2=

6×7=

9×7=

8×8=

5×6=

9×9=

7×4=

8×9=

3×5=

9×3=

9×6=

7×(

)=28 (

)×7=28

)×9=45

)×8=40

)×(

)=12

)×(

)=24

2、将下列式子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计算。

6+6+6+6+6 =(

)× (

)= (

) 7×5+5=(

)× (

)= (

) 6×9-9=(

)× (

)= (

3、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 3 只小兔拔———— 个,7只小兔拔———— 个,9 只小兔拔———— 个。

4一共种了多少棵?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1)学生自主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2)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 方法预设:

方法一:5×4+3=23

方法二:5×5-2=23 ……

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2元 8元 5元 3元 (1) 买6个(2) 买3个

需要多少钱? 和1枝

需要多少钱?

(3)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③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教学反思:

我觉得要上好复习课,首先就要研究透本块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它们之间有着哪些联系,哪些地方需要沟通。整节课是围绕情境展开,内容连贯。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对学生学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这块内容,而且要紧扣课本,尽量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因为整理与复习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学生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忽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因此,与新课的教学过程相比,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过程更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突出了在整理与复习教学时注重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进行教学时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选取负载知识点的素材。素材要贴近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可把数学问题寓于新奇的富有情趣的情景之中或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上提出问题,图形与文字相融的形式,体现趣味性,关注列式方法多样化。在整理与复习这种有重复学习因素的领域内只有瞄准学习者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者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整理与复习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但从学生学习中发现,有的学习还是被动,有的表达欠条理,学生的灵活性还得加大培养力度。

第16篇: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二上:“表内乘法”复习教案》摘要:意图】在练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2、现在你对乘法还有什么问题,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困难? ...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口诀进行区分,掌握记忆这些口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上一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复习乘法。

1、到现在为止,你对乘法有什么认识,说说你所学到的有关乘法的知识。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比较简便。

(2)乘法式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

(3)学习了1到9的乘法口诀,还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4)乘加、乘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5)用乘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2、现在你对乘法还有什么问题,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困难?

3、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部分同学的计算速度慢,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得数相似或相近的乘法式子计算起来容易把得数混淆

(2)对于倍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有遗忘。

(3)解决问题实际问题,部分学生会出现错误。

【设计意图】复习不是把学生所有学过的知识简单的再现,而是能根据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效。怎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其中一个方法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前的谈话,让学生把平时的困难说出来,这样的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以下练习:

(1)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4×7= 6×8= 7×6= 9×7= 6×9= 7×8=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 )=42 ( ) ×( )=63 ( )×( )=28

( )×( )=54 ( )×( )=48 ( )×( )=32

你认为哪一题最难,大家都来说说你是怎么记、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在现价段学生对乘法口诀相对比较熟练,出现错误的可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或者不容易上口的口诀,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在本题设计了相关的乘法算式便于学生突破难点,通过互相说记忆方法,让记忆有困难的同学掌握记忆的技巧,加深认识。

表示( )个( )相加,

加法式: ,乘法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7棵

(3) 杨树:

柳树:

?棵

【设计意图】复习“倍”的概念,加深对线段图的理解。

(4)

7元 8元 24元 ( )元

(1)买4支笔多少钱?

(2)一个蛋糕的价钱是一个布娃娃的4倍,一个蛋糕多少钱?

(3)带50元买8个布娃娃的够吗?

(4)用8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蛋糕够吗?

【设计意图】用题组的方式呈现,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复习表内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 × 7 = 28 ( )×( )=42 ( ) ×( )=63

因数 因数 积 ( )×( )=28 ( )×( )=54

( )×( )=48 ( )×( )=32

第17篇:《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玮峰(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计算。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表内乘法的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

(一)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1.复习乘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下图:

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

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

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④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来表示的事例。 (2)及时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求出积。

②指定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2.复习乘加、乘减。 (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①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 方法预设:

方法一:5×4+3=23

方法二:5×5-2=23 „„

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 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 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想法预设: 第(1)题:

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

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 □

□ □ □ □ □,一共15间。

„„

第(2)题:(提示学生:“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 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列式:5+3=8(间)

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 ,一共8间。 „„

【设计意图】在表内乘法的复习环节,没有单纯地进行口诀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表内乘法,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表内乘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表内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连一连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

1×3

2×2

3×2

4×1 2+2

4×3

5+7

4×4 3+9

9+7

3×3

20-4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填一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 (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 3.比一比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4.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 5.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

(2)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6.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3×2+3=( ) ×(

)

2×4-2=( ) ×(

) 5×5-5=( ) ×(

)

4×3-4=( ) ×(

)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18篇:四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平朗小学2014年10月16日的公开课教案

上课人:王永老师

四、表内乘法

(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平朗小学2014年10月16日的公开课教案

上课人:王永老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几个算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个算式中的所有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把它叫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像这样多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教师指着例1中

第19篇:《表内乘法二》第10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回顾整理(教材第54页)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在经历6~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在经历6~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我们不但学会了剪纸、缝沙包还学会了乘法口诀。 出示乘法算式卡8×6和6×8等类似这样的算式, 老师出示乘法算式卡开火车练习(强化学生对口决的熟练) 同为互相出示口算卡练习

老师将乘法口诀表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主在书上填,填得快的同学到黑板上填! 全班总结。

让学生从口诀表中找出规律: 6的口诀又6句, 7的口诀有7句, ······

结论: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横着看一行比一行多一句,竖着看一列比一列少一句,全表一共有45句口诀。

9的每一句口诀,积的各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都得9 除“一一得一”和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外,用其余的口诀都可以算两道乘法题。

(这些规律有的学生能自己发现,有得需要引导着让学生来说) 还有学生能发现一些规律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就应该鼓励!

二、练习

补充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做各种不同类型的题! 讲解数学基础训练中的练习!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四、布置作业。《课时作业本》

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1—9的乘法口诀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整理、分析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和梳理,然后应用口诀解决计算题目。

第20篇:表内乘法(一)

中心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教学设计写作体例

(请勿修改格式) 【标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的教学设计。【署名】 【正文】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本教学设计采用对比的方式,编排了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条件不同的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用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是否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要看他们能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数学模型来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可以是数学符号、图形、以及口头语言。有学者通过教学及研究,将学生的表达方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实物及图形的表达方式、数学表达、特殊表达,并指出实物及图形表达方式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本课内容运用所学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本单元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学习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理念,所有的学习都应归于生活的需要,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需要。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与运算意义进行联系的过程,达到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基于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维还停留在连加法的基础上。 2.学生难以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不能运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解决问题。

3.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采用直观法对题目所给出条件进行解答。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学生自主尝试法等教学策略,课堂中采用集体讨论法,分小组探究法等学习手段。

七、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纸

八、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图形表征算式,巩固运算意义

教师:你能用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吗?

6 X 3 5 + 2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多种方式表征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1.明确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两道题的不同

教师出示示例7中的第一个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多少张?

教师出示示例7的第二个问题:(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多少张?

教师:比较这两道题,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两道题都是说的桌子的事,问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两道题的条件中都有4和5.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请你把它写出来,并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1)5X4=20(张) (2)5+4=9(张) 3.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运算意义的联系 (1)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教师:这两道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呢? 教师: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说明你是怎样想的吗? (2) 展示学生的作品,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 沟通直观图与运算意义的联系

教师:第一题和第二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大小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 从直观到抽象,用语言表征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运算意义。 4.回顾反思,落实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1) 组织学生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2) 教师和学生按上述内容进行检验。 (三)巩固联系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是按怎样的步骤进行的?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检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小结。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doc》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