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与信息教学心得体会

2020-11-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陆枫,周艳红,邹昂

一、课程名称: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Design & Development

二、课程编码:0703631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其中讲授24学时,上机实践16学时)

四、先修课程:生物信息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库技术

五、课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开发生物信息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生物信息平台)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设计开发生物信息平台的整体流程,熟悉流程中相应步骤的软件开发工具和制作方法;

2.指导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工具仿照范例制作出生物信息平台的各种模块,使学生掌握生物信息平台软件设计开发的基本技能。

六、适用学科专业 生物信息技术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建设生物信息平台的基本概念 生物信息平台的基本制作流程

●生物信息平台的总体建设规划(2学时) 建设生物信息平台的目的及功能定位

生物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解决方案及相应开发工具 生物信息平台的总体内容规划

生物信息平台建设的项目开发规范 ●生物信息平台页面制作(2学时) 定位生物信息平台的整体形象 生物信息平台网络页面设计 生物信息平台网络页面制作

●生物信息平台数据库制作(4学时) 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 建立数据库表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的运行维护

●简单数据的web浏览制作(2学时) 工作背景简介 JSP基础知识

数据库web浏览网页设计

简单数据web浏览的JSP制作流程 功能子模块制作 网页的整合发布

●JavaBean的设计与制作(2学时) JavaBean基本概念 JavaBean的制作目的

制作JavaBean的语法规范和使用方式 数据库web检索中JavaBean的设计与开发 ●数据的web动态表格展示(2学时) MVC程序开发模式简介

数据web动态表格展示的JSP制作流程 控制子模块的开发 显示子模块的开发 业务处理逻辑的开发

●数据的web动态结构化展示(2学时) 结构化信息的数据结构

数据web动态结构化展示的JSP制作流程 结构化显示子模块的开发

●数据的web动态图形展示(2学时) 事物处理的基本概念 SVG的基本概念

数据web动态图形展示的JSP制作流程 图形显示子模块的开发

●生物信息软件的网络发布(2学时) 自建软件工具的web改造及网络发布 Internet公共软件的网络安装与发布 ●生物信息平台的发布(2学时)平台的硬件架构策略平台的网站发布平台的web服务评测

●生物信息平台中后台数据库制作上机实践(8学时) 原始数据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Oracle安装与数据库建表 数据入库

提供业务处理逻辑的JavaBean开发

●生物信息平台前台网络功能模块制作上机实践一(8学时) 数据库的网络检索服务流程设计 检索模块的制作开发 检索结果的概要信息浏览 检索结果的详细信息浏览

●生物信息平台前台网络功能模块制作上机实践二(任选) 数据库的网络检索服务流程设计 检索模块的制作开发 检索结果的结构化展示 ●生物信息平台前台网络功能模块制作上机实践三(任选) 数据库的网络检索服务流程设计 检索模块的制作开发

检索结果的SVG图形化展示浏览

八、教材及参考书 自编讲义。

九、考核方式 实践报告 + 答辩

推荐第2篇:课程开发篇心得体会

学习新得体会

如果说培训是一次旅行,培训师是导游,那么学员就是游客,培训就是培训是带着游客完成旅行的一个过程。培训的课程开发则是对本次旅行的路线和景点的规划。所以我们的游客是否满意本次旅行,关键是我们景点和路线的选择能否达到旅客的期望。

通过对《课程开发》这个篇章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的开发是培训的灵魂,使我认识到课程开发的流程中,培训的需求调查、内容的结构化管理、巧妙的案例设计、一套好的PPT,能让我们的培训锦上添花!

需求调查使培训主题内容明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提升某些能力,解决某些问题。在没有了解学员的需求和掌握学员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想当然地选择培训主题和内容,结果将很难有理想的培训效果。通过有效的调查,我们才能了解学员的特点发现学员的真正需求,从而确定“该培训什么内容”,“怎么培训才能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外训的课件设计。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我们先得从市场上去调查和发现。既要熟悉消费者的购买的共同特点,也要了解店员的不足和推荐的难点以及最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有哪些方面。在掌握了这些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来的内容才会有针对性,才能接地气。

结构化管理使培训逻辑清晰。在确定了主题和内容后,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将培训内容有效地组织起来。让培训师更容易表达,学员更容易接受,就需要按照某种逻辑方式进行组织内容,做到内容清楚明了,便于理解记忆。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样板终端建设是我们内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让学员掌握样板终端的意义、标准、如何操作。这其中我们完全可以按照PRM的开发模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该模式的核心。通过目前市场上的现状呈现和原因分析我们就清晰地展现样板终端建设的意义。从而在措施和解决问题时衔接出我们的做好样板终端的标准和方法也就是措施。

巧妙的案列设计让内容血肉丰满。一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案列可以让我们的论点具有说服力,从而可以更好地解答学员的疑虑。但是案例不需要太多,不能随意堆砌。我们的案例运用目的是为了让学员记住观点,从案例中加强理解记忆,而不是记住了案例却忘了观点。好的案例来源我们平时的收集和整理和改编,所以要善于发现生活和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并且要让案例与时俱进,能够与学员引起共鸣。总部会议关于“如何掘获个人财富”的主题会上,我们的李总就巧妙地采用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三个经典例子。“同学聚会”,“老丈人大寿”,“同行聚会”的三个例子不仅起到了引出了主题论点的作用,同时也一针见血地论证了分论点。手法颇有学习研究价值。

好的PPT使培训锦上添花。PPT作为培训师的“器”,善用“器”,首先得造好“器”。虽然,衡量一个好的培训师靠的是培训水平而不是PPT技术。但是一个好的PPT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培训是的培训水平。当我们的声音和肢体语言不能表达我们的意思时,PPT的图表和图形能帮助表达;当学员无法确切领会培训师意图时,多元化的PPT能帮助学员领悟。需要注意的是,PPT只能是一个辅助工具,培训师才是主角,所以合理应用我们的工具,应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作为导游的我们,精心选择景点,合理安排好路线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游客旅途愉快、充实!

让我们杨帆启航迎接精彩的每一场旅行!

推荐第3篇: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中思1班

xxx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 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推荐第4篇:信息检索课程心得体会

信息检索课程是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获取的主要方式,是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信息检索课程课程心得体会,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信息检索课程课程学习心得【1】

本次是实习应该是用超星数据库来使用的,但是由于超星数据库出现了一些问题,时常进不去,更是使用不了高级检索等的工具,所以这次作业我就使用了之前做过的独秀数据库来做。

在这次作业中我更加的了解使用独秀数据库的方法与窍门,其中包括期刊,论文,图书,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二个则是,独秀数据库还包括了海内外各种的资源;通过这些强大的功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论文的写作,避免了我们以后去图书馆查找各种不同的图书和期刊,在茫茫书海中不知所措和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有了学校的这些快捷的网站,并且写这些资料的人也具有一些权威性,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开拓眼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希望通过这些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我的学习更进一步。

Cnki是中国知网,目的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中国最具权威、资源收录最全、文献信息量最大的动态更新资源体系,是中国最先进的知识服务平台与与数字化学习的平台。通过这期的学习我掌握了中国知网的使用方法,并且知道了中国知网的各种资源的范围,如期刊,论文或者学士论文。通过这些强大的功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论文的写作,以及对于知识的全面性把握,更能掌握书本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开拓眼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希望通过这些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我的学习更进一步。不仅仅局限在这一小小的书本内,而是海内外的不同的知识与学术观点上面。

这次的实践是综合之前所以所学的所有的知识,运用了超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百度等数据库,是一次综合性的作业。这次我选的主题是城市雾霾的治理。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不断地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内容,运用这些强大的数据库,了解了有关雾霾的知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观点的碰撞与融合。

在这时,这就是最后一次的实践了。伴随着最后一次课的来临,回看这学期的这门课程,有了太多的回忆。从刚刚开始的诧异有这么多的数据库等等,再到中间的课程学习中的不会做,让人抓狂的各种作业。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周五晚上去学校机房上课,习惯了每次上完课回来后对作业的深深的无奈。总而言之,通过这学期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和学会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巨大的意义。

学习信息检索课程的心得体会【2】

这学期开始,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课程——《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在没接触这个课程之前,我觉得不就是信息检索课程吗?这也太简单了吧,学校开这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不就是找资料么?百度谷歌一搜一大堆。[)当上了第一节课后,我深深地明白自己自己错得有多离谱,自己把信息检索课程想的太简单太弱智了。

只记得第一节课,我就被老师的教学深深地吸引了,使我感受到了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的重要性,所以虽然下面的同学都不安分地唏嘘着,我仍努力地认真听老师讲课,我感慨,原来信息检索课程也是一门如此深奥的学问。曾经我们看书只是单纯地翻看他内容,却不知,在有些地方包含了这本书的各种重要的、主要的信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索书号、ISBN、ISSN等,让我们以后在图书馆找书更加方便快捷。

如今。我们面临浩瀚的信息海洋,信息成为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技能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技能之

一。通过对“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课程的学习,能够我们大学生的信息驾驭能力。由于网络信息更加多样性、离散性的特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检索课程方法和信息组织的技能,从而适应知识更新、终身学习和知识再创造的需要。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产生和交流的信息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国获取所需的有用的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漫游等,对身处信息海洋中的每一个人都至关总重要。采取措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大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了信息检索课程这门课程,我才发现,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信息检索课程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要感谢同学们在我不会的时候的热心帮助,使我们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总而言之,学习了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后,我们对自己要掌握的知识来源都有了了解,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

推荐第5篇:校企合作教学与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教学与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建设集教学、培训、科研、服务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优势资源加强科研开发和科技服务,将教改和科研转化为教学工作、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教学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开发与建设、教材编写及科研应用、社会服务能力。

一、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培育示范性精品课程。

通过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 “项目群”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实施体现工学结合的“项目群”教学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对接,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对接。开展配套教学改革与建设,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重点建设《物流运输管理》等专业核心课题,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二、校企合作共同编著实习实训为主导的示范性教材

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编写出版《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指导手册》、《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训指导手册》等2本突显实训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群”实训指导手册。

三、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先进水平的“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常德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劳动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满足培养影视多媒体专业高技能人才需要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四位一体”的常德一流、省内先进的专业实训基地,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相关内涵建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成为行业企业物流师等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

(一)校企共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和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如院字[2009]12号《同德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院字[2008]13号《同德职业学院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院字[2007]11号《同德职业学院教师工作质量评估办法》、院字[2006]8号《同德职业学院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暂行办法》、院字[2010]9号《同德职业学院教师培养成果验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

完善和细化现有的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制度、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质量检查等制度。

(二)校企共同建立“专兼”结合管理制度

在学院已有制度的基础下,本着“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则,加大聘任兼职教师力度;根据教学团队自身的特点,制定新形势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开展的,符合教学管理规律的新制度或管理办法,主要有: 1.《工教结合守则》

工教结合守则第一明确了专任教师“理论-实践教授课时”、项目数”以及“指导学生团队参与项目课时”等量化指标,保障了专任教师“工教”结合的质量;第二明确了兼职教师“理论-实践教授课时”、“指导学生团队顶岗实习课时”以及顶岗实践指导职责等,保障了兼职教师“工教” 结合质量。

2.《工学结合守则》

工学结合守则明确了学生阶段性顶岗实习和项目实践的课时、管理制度、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工学结合”手册。如《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制订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运作机制、实训实习大纲,开设的企业课程及工作表现、业绩成果等综合考核评价的办法和标准。

3.《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绩效评价奖惩制度》

对教学团队教师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工学结合创新等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效果进行评价,形成竞争机制并与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待遇挂钩。

4.《企业专家聘任制度》

聘请企业资深室内建筑师、建造师、项目经理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开发,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深度融合、相互学习,营建一支“双师”素质的兼职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专兼结“双师”结构的优质教学团队。

5.《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制度》

对刚引进的青年教师实行符合新形势下的上岗培训,包括高职理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下企业锻炼等各种内容的培训与锻炼。青年教师通过多种内容的培训与锻炼后,才能上岗任课。

6.《外聘教师管理制度》

专业与行业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培养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长效机制,发扬该专业教学资源的特色,依托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和行业学会联合开发,拓展社会教学资源。制定符合地方特色、团队特色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使企业外聘教师能在学校专心教学,发挥最大效能。

同时与常德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桃特物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完善《企业骨干在校兼职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对兼职教师的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企业人员兼职考核办法》等制度。

推荐第6篇:课程创生与开发——数学教学随笔

课程创生与开发—数学教学随笔(2)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秉承这一理念,用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踏实的创新精神,尝试着从事课程的创生与开放工作,建立学生观、课程观。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照本宣科者。“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其实我们广大教师每天都在从事着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无时无刻操着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心,没有一个高枕无忧的。然而,观望者、照本者、专业瓶颈者多的是。不曾想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创新平台,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担当,一定要抓准空间,强化创生好这个平台,全力为学生寻求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服务,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们深知:教科书上呈现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等一般来说对教师并不是一成不变,一蹴而就的;对学生也不是熟悉的、简单的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有些而是离学生的认知水准、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有些甚至相去甚远。像这样的情况就不利于教师的指导,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内化了。为此,我认为教师除了抓好教学常规外,还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与加工 ,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及编排体系,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的精湛。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把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熟识的教学事例、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全景过程等,而不是完全依教科书上的“样”画教科书上的“葫芦”,也不是生搬硬套活生生地把基础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硬塞进学生脑袋里。原则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能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比如在一节课的导入设计上,或在例题改编上,或在练习类型上,大做文章。我的实践证明:学生很感兴趣。我们何乐不为呢?

我的感受是如果我们意识到了参与了这样做了,就会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就会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被抛弃,随之而来的数学课程创生与开发的可喜局面将精彩纷呈。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向先进学习,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课程研究,突破自己的高原期。我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更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推荐第7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应用科学,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合格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作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必选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侧重于公共管理及政府人事工作方向,同《商业企业人力资源》有本质的不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政府机关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单位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的实践打下基础。

针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特点,本门课程由两名教师形成授课团队,分别为张治库副教授、洪颖讲师,形成了课程发展以老带新的梯队结构。其中,课程主要负责人张治库副教授连续4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洪颖讲师也于2004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得到了所有学生和其他教师的认可。张治库副教授在担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行政职务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承担着同其他教师一样的课时任务,两位教师的年度工作量均超出了学校规定的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团队严格按照学院本科评估的要求,严肃课堂纪律与考勤记录,以考勤及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规范平时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下大力气开展教学方法创新,重视实践教学,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改革措施:

* 按照实践教学的方式,准备了6篇主要案例来进行课堂讨论,几乎每次课都要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讨论中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技能;

* 本门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每次课都制作了长达30页的幻灯课件进行辅助讲授,在课件中大量使用图片、图表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 为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实际中的人力资源激励手段,安排了2段近100分钟的教学录象,并组织学生开展经验共享;

* 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身操作中加强对人力资源理论的感悟,本门课程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插入了2次教学游戏,分别为团队凝聚力训练及沟通能力训练,寓教于乐;* 开展模拟招聘一次,由学生分组充当考官及应聘者,增长学生毕业求职及企业实际人才汲取工作的经验。

经评估,本门课程教学全部为优秀,在全院其他课程的评估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科研方面,自2002年以来,张治库副教授作为副主编分别出版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等教材2本,近56万字;著作《“法轮功”邪教现象析论》1本,近28万字。教学团队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学术论文7篇,取得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2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均达到了校优秀课程的评选条件。为更好的考核教学效果,本课程采取题库式出题方式,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试题库,以达到课程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在试卷中加大了案例分析等新题型的比重,使主观题型更容易考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了解学生对人力资源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

推荐第8篇:开发校本课程心得体会(优秀)

开发校本课程心得体会精选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

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校本课程开发更是如此。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合作。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通力合作,这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合作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2、校本课程开发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当然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程序。

3、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推荐第9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作为潜在的课程资源妥加应用,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认识到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大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鸡蛋──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模拟制作细胞模型”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代表细胞结构,插入果胶中,模拟制作细胞模型,并在班级展示和交流。还有“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等许多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获取有关生物结构、功能知识,学会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时应体现探究的特点。学生先后探究了:“光对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等,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对照、选择材料和用具,并且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二、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发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三、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人体生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心医院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附近的农场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还将有多年急救经验的学

生家长请到学校,让他运用急救模型给学生上急救知识课:开放性创口的包扎、骨折处理、煤气中毒处理、溺水紧急处理、人工呼吸的方法、120急救电话的拨打等。再进行急救演习,小组成员分角色扮演患者、医生、救护队员。通过急救演习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几种简单的救助生命方法,还培养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效率阿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还可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例如:通过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而我们能吃到,收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通过感冒时要注射青霉素,收集弗来明及青霉素的发现资料;通过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收集班廷及胰岛素的发现资料;通过探究人类的起源,收集达尔文及进化论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另外,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收集克隆技术的资料,开展是否可以克隆人类自身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客观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提高科学素质,遵守科学道德,用人的理性和良知驾驭科学,弘扬其正面效

应。

推荐第10篇: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1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习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我们还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第11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我校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为当地经济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目标

1、总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

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我们要求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时,采用改编、自编教材两种办法,同时提倡合作开

发教材。每学科按18学时安排课程内容。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六、组织与实施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 *** *** *** *** *** *** *** *** ***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三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即将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和要求,如符合要求,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教研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评价教师。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2评价方式: 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学校组织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的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印刷成册,并予以奖励。学校将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每学期评价一次,记入教师的成长档案中,予以保存。

2、评价学生。

(1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学分的给定考虑

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 的等级;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 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等级;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 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为辅,最终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确定 等级。 (2评价方法: ①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内容主要有:行为习惯、学生的问题意 识、以及是否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等三方面。评价分为“A”“B” “C”“D”四个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互评。 ②教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 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四方面的内容。评价分为“A”“B”“C”三个等 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达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出 相应的等级。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 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 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学校要尽量保持课题人员

的稳定性。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2011年09月

第12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网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②、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13篇:校本课程开发与策划

校本教材的确定策划工作

北镇市常兴中学

康有强

校本教材的确定策划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作用更加为人们所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既是一项崭新的课程,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充分体现学校的智慧与特色、精神与活力。如何抓住校本课程建设,营造出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结合本校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考、锻炼、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功效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孩子们的潜能,增强孩子们自信,提升孩子们之间交往能力,磨练孩子们意志品格。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具体操作是这样的,首先学校成立了以崔廷章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组建了一支乐于钻研、踏实勤勉的课程开发骨干队伍,制定了具体详实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常兴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包括:指导思想、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建设现状与分析、学校艺术教育三年发展规划、课程主要任务、管理与保障、创建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内容。具体说 我校校本课程主要以《风景速写》课程为主,该课程结合青岩文化、学校风光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为课程目标。教学不囿于单纯美术技法的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指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美术语言,以素苗画、版画、剪贴画、蜡彩画、农民画、立体设计等多种美术实践方式,创作有新意、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着力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并使之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程在承认学;着力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并使之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程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学校还努力拓展校本课程活动空间,尽可能地让足够多的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多种形式的校本活动中,在活动中交流、思考、锻炼、提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我校本课程最终达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磨练学生意志品格。

北镇市常兴中学

第14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书法)

一、课程的开发的目的与性质

书法自身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实施美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字如其人,古代的书法家之所以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有着美的心灵。要教学生学好书法,必须先学会做人,先修养品德。通过书法教学,在了解历代名家所创造的伟大作品的同时,去接受书法这个传统艺术的熏陶,接受书法家的品德,如: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心下正则笔正”、蔡襄的“才德俊伟”、欧阳修的“学书为乐”,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性灵,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

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从书法练习方法中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从笔画的形态与笔法中体味“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这中间蕴藉着无穷力量与深邃的做人道理。学生在书写水平与欣赏能力提高的同时,积极培养高尚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生活品位,优化自身的心理环境,

学会做人做事。懂得做人的真谛。

二、指导思想

书法即审美教育,它可以培养完善、铸造完美的人格。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以书法作为工具进行审美教育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课题。

1、书法的历史传承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我国的书法家都强调书法的独特审美功能。书法大师沈尹默先生把书法作为世上最高艺术;郭沫若先生曾经说道: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它能培养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信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书法作为教书育人的手段在我国是有历史的延续性。

2、新时期的要求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

初级目标:写出的字规范正确;笔画和结构合理;字的大小相称、排列整齐,布局匀称;卷面干净;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数量的字;培养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写字的姿势与执笔正确。(写得好)

高级目标:。写出的字要有一定的美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人品;

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写得美)

四、工作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6、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五、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先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

一、二字,多则长篇均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4、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

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墨:用松木等薰烟灰制成的墨称松烟墨,用桐油等植物油薰烟制成的墨城油烟墨。松烟墨沉而黑,油烟乌而亮。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

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六、课程组织与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由教导领导及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计划。

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这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学校要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素养。

按照课程设置,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节书法辅读课,确保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好实践活动。

4、积极开展校本实践活动。

在实施校本教材过程中,以书法为基础,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七、学习方式

多悟勤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书法的方法,形成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

培养兴趣观察理解课堂练习自主练习交流应用

八、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主要渠道,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写字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学时间安排得当,坚持以练为主,做到精讲巧练,力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教与学、练习与指导、教师主导与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双向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写字教学的功能。

情趣引入精讲到位分析示范同步指导交流反馈

九、教材情况

1、自选或自编教材。

2、教学载体形式以板书和音像资料结合的形式。

十、学习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比赛获奖情况等。

观音寺镇王行庄小学

2011年2月

第15篇:开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通过网络学习了《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觉得自己的视野为之一亮,顿觉开阔了许多,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原来的课本,还包括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风、校风、及校园内的环境,甚至学生所处的社区、乡村的环境,皆是课程资源,就是说学生及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教学的课程资源。

其实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他们对教学课程的认识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对科学的理解、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教师的人格都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的研发,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没有老师的参与是不可能实施的。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上饶市周边的生物,了解相关生物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分类。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分类的思想,为今后生物分类的教学做好准备。

目的要求:

1、了解上饶市周边的生物,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望远镜、放大镜、皮尺 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生物种类调查,家庭所在社区生物种类调查或农村生物种类调查等。

2、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4、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要特别留心树皮上、草丛中和枯枝落叶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调查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分类。将全组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分类的项目和方法可以由全组同学讨论决定,并说明分类的理由。(了解林奈在生物分类上的贡献)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调查上饶市周边生物的基础上,采集一些感兴趣的生物做成标本,供今后的学习所用。具体的实验材料和用品:标本夹、采集箱、吸水纸、枝剪、小铁镐、野外采集记录本、号牌、汞、酒精、消毒盘、缝衣针、线、标本台纸、放大镜、镊子、单面刀片、胶水、胶带、小纸带、鉴定标签、腊叶标本。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进行《人粪尿的处理》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周边的农村参观沼气池和高温堆肥现场,参观生态厕所,请工作人员讲解生态厕所的设计与工作原理。通过相关的调查和课堂学习得出一些结论,并写出调查报告,还应鼓励他们针对当地人粪尿处理的实际情况,向环保部门提出可行的改进计划,用实际行动为环保做贡献。

综上所述,一切皆是课程资源,这给我们打开了视野,让我们不在局限在课本、校园内进行挖掘教育,还可以拓展到校外、社区、乡村大自然环境中去挖掘资源进行教育,这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体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皆教育,只要我们用心挖掘、细心体会、潜心钻研,身边处处是俯首即得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合理运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调查成果,发表个人见解,在辩论、讨论中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和有效利用身边资源的意识。

第16篇: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在本次国培学习过程中,认真收看了谭家蓉老师所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讲座,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曾创作出了大量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有俗语、谚语、古诗等,如“一山不容二虎”、“鹜蚌相争,渔翁得利”等。它们大多是对生物现象的生动反应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精辟概括。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作为潜在的课程资源妥加应用,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这些呢?

一、开篇引题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端。恰当合理、引人入胜的导课,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予他们愉悦的心境,便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考虑用一个朴素而又喜闻乐见的俗语、谚语或古诗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和欲望,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例如,讲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时,我们就可先列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及“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样的一些俗语,并设疑:“这些俗语分别讲述的是自然界的何种现象?”然后集体讨论分析:龙的后代仍然是龙,凤的后代仍然是凤,老鼠的后代也仍然保持其亲本打洞的特性„„这实际上都生动反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这样的一些俗语,就把深奥、抽象、难于理解的遗传变异现象,化为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的歌诀,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系数,并能迅速把学生的思绪顺畅地领入新课,有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课中适时切入,帮助理解

新知的落实,是一节课的重点所在、目标所指,而有些新知难度较大,这时不妨在讲授新知时,适时切入一些俗语、谚语或古诗。这样不仅有形象感、亲切感,缩短新知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还能降低知识难度,有助于学生迅速牢固地理解新知。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时,例举:“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一俗语,形象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又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为了形象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可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并可补充宋朝欧阳修的《答丁元珍》中的“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激活学生的思维,解释诗句反映的现象。这样可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悦,以鼓励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课收尾印证,巩固新知

一堂优质课,还应有好的收尾。若能在课堂小结时运用一些俗语、谚语或古诗并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归纳它们,往往能进一步印证新知,巩固新知,余味无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收到完美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后,不妨利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及“鹜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样一些俗语或谚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并绘制相应的食物链,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讲授《激素调节》时,可在结课时引导学生分析“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这一俗语,通过分析,学生就能顺畅、彻底地掌握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突破这一重点、难点。

我国的俗语、谚语、古诗等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整理,并把它们作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俗语、谚语、古诗开展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新知!

第17篇: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梁河县 芒东中学 赵兴飞)

在本次“国培”学习过程中,我认真收看了谭家蓉老师所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的讲座,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程资源就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生活经验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经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下是我对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体会。

一、灵活运用学生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农村地区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大多都是生在农村,都做过农活,从小接触鸡、鸭、鹅、猪、牛、马等动物,也熟悉水稻、小麦、甘蔗、烟草等农作物,甚至有些还懂得他们的生活习性,懂得怎样播种,怎样松土,怎样防治病虫害。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例如,在讲“扦插材料的处理”时,同学们给我介绍了甘蔗的种植和杨柳的扦插。有些同学提出异议,认为甘蔗的种植不属于扦插,我抓住机会让他们比较两者的异同,最后我们一起得出:甘蔗的种植方式也属于扦插。

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材料可以利用。例如,我在讲“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个实验时同学们就从家里带来了好几种种子,有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瓜种子、水稻种子等等观察起来大家也很感兴趣。在讲到鸟类的特征时,有位同学还带来了一只家养的小鸡,许多同学对家鸽也很熟悉,所以同学们很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二、生物实验作为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发觉好多学生喜爱生物,是从喜欢生物实验开始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生物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拓展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微观结构细胞时,采用实验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口腔上皮制作成装片进行观察,绘制出细胞的形态结构图,这样直观的认识细胞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他们感受到细胞的真实存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鸟卵的结构时,让学生每人自带一颗鸡蛋,在课上边观察、边学习鸟卵的内部结构,鸡蛋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没有几个学生认真观察过它内部复杂的结构,课上学生亲自观察后不禁感叹:仅仅一颗小小的鸡蛋都有如此多的奥秘,尤其是卵黄上不起眼的胚盘,尽然是可以发育成雏鸟,这样在不经意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讲《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让同学们观察课前准备的全家福照片,然后畅谈一下自己的外貌与父母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再问:“妈妈是不是吧自己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的?”在这样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通过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让课堂很好的贴近实际生活,不但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又很自然地点拨出本节的主要话题:基因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放飞学生心灵。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启迪心灵,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还可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例如:通过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而我们能吃到,收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通过感冒时要注射青霉素,收集弗来明及青霉素的发现资料;通过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收集班廷及胰岛素的发现资料;通过探究人类的起源,收集达尔文及进化论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另外,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收集克隆技术的资料,开展是否可以克隆人类自身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客观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提高科学素质,遵守科学道德,用人的理性和良知驾驭科学,弘扬其正面效应。

五、因地制宜,加强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已构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居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校本课程最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

总之,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肯动脑筋,肯想办法,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以积极乐观上进的主观态度对待生物教学,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克难求进,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完全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缩小同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2013.11.04

第18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生物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一门课程,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但是如果一味得照本宣科,就会把本来比较生动的课程教得比较死板,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善于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从平时的教学中,我感觉要做开发好生物课程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因地制宜得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二、要充分利用教学的硬件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鸡蛋──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模拟制作细胞模型”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代表细胞结构,插入果胶中,模拟制作细胞模型,并在班级展示和交流。还有“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等许多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获取有关生物结构、功能知识,学会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时应体现探究的特点。学生先后探究了:“光对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等,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对照、选择材料和用具,并且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要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关系增进学生的知识面。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人体生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心医院、铁路医院、电机厂医院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佳木斯大学遗传实验室了解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到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还将有多年急救经验的学生家长请到学校,让他运用急救模型给学生上急救知识课:开放性创口的包扎、骨折处理、煤气中毒处理、溺水紧急处理、人工呼吸的方法、120急救电话的拨打等。再进行急救演习,小组成员分角色扮演患者、医生、救护队员。通过急救演习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几种简单的救助生命方法,还培养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要重视网络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还可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例如:通过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而我们能吃到,收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通过感冒时要注射青霉素,收集弗来明及青霉素的发现资料;通过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收集班廷及胰岛素的发现资料;通过探究人类的起源,收集达尔文及进化论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另外,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收集克隆技术的资料,开展是否可以克隆人类自身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客观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提高科学素质,遵守科学道德,用人的理性和良知驾驭科学,弘扬其正面效应。

第19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汤旺河二中

王东东

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平时生活中的物品、事物作为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利用平时生活中的物品、事物进行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探究,并能够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学习行为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有养鸡、猫或者狗等动物的学生的家里,进行学习行为的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知识,效果很好。

其次,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生物教学。现在学生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充分融合在一起,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高度集中,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然后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且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能加深理解。

第三,可以结合当地的乡土资源作为生物课程资源。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很多的同学家里春天都会种地,可以让孩子们每天都要与父母一起咱种菜、养养鸡、鸭,学生可以从每天接触的农作物发现并研究种子在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生长、什么时候成熟;通过观察鸡、鸭的成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也就是这几种,但是自从参加了国培,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又学会了许多种课程资源,并将其充分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得快乐”。

总而言之,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认真观察、总结,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从老教师那里发现一切资源,使其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更好的开展生物教育教学工作。

第20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反思平时的教学活动,我觉得自己在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方面做的很少,只重视了两方面的资源开发: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社会阅历和生产实践等,这是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一些问题和现象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迫切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就会转化为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引导得好,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我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实验。比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生态瓶、自选种子和花盆种植一些花卉或农作物用来观察种子的萌发,体会种子萌发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二、媒体资源的开发。

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理论课的学习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细胞的结构、基因的遗传,血液循环的过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成质量较高的生物CAI课件,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生物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对于特殊或特定的实验,如生物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实验、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难以实现或重现的实验、误操作结果的展示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制成课件进行实验教学。

我在其他的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的很欠缺,这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的目标,使自己在教学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课程开发与信息教学心得体会.doc》
课程开发与信息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