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功修炼心得体会

2020-12-1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基本功修炼

第一节 讲述与讲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教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并将它呈现出来,传递给学生,同时在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运用语言的技能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是单向的,它具有交互性,只有在交流中,教师的语言信号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师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新课程标准摒弃被动接受,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便至关重要,这就为教师的语言交流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将讲述与讲授有机地结合;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和追问的效能;如何倾听与对话;怎样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语言交流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讲述与讲授的态度已不再是完全地排斥,这种传统的、备受鞭笞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更加理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严格控制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形1:小学美术《画表情》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贾老师有一个绝技,那就是善于模仿,你们相信吗?看到你们表情各异,很怀疑吧?那我现在就来试一试,给你们模仿ⅹⅹ同学的表情。(教师做紧张表情并问)你们看到这个表情时是什么感觉? (众生笑)

生:紧张。

师:太紧张了,放松点儿。ⅹⅹ同学的表情就很好嘛。我给你们模仿一下。(教师做微笑表情,嘴角往上翘,很放松,很自信)我们一起来做这个表情。 (学生做微笑表情,众生笑。)

师:大家的表情多灿烂呀。有一个人他的表情很多变,大家想不想看看呀?

师(边出示图片1:喜,边讲故事):这个人叫铁蛋,人称“电视迷”,每晚的电视节目没有一个落下的。瞧,他看得多高兴呀。突然,屋子里一片漆黑,怎么了? 生:停电了。

师:(出示图片2:怒)铁蛋脸变色了,气得五官错位,横眉立目。不知等了多久,终于来电了,(图片3:乐)他乐得五官快速散开,变得眉飞色舞,嘴角翘得老高,马上“啪”地打开电视,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漂亮的主持人微笑的面孔,并说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再会。你们猜他接下来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学生纷纷做表情。)

师:(图片4:哀)嘴角瞬间从上面掉下来,失望极了。仔细观察,这个人的什么地方一直在变? 生:五官在变。五官一变,表情也随着改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如果你们平时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的表情是非常丰富的„„

情形2:小学美术《画家凡·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凡·高从27岁开始正式绘画,他起初并没有什么绘画技能,只能日以继夜地钻研绘画技巧。这一时期的凡·高并没有经济来源,只有他的弟弟每月定期给他汇钱,他还要用这有限的钱来买颜料和画布,可以说在凡·高创作的10年中他经常吃不饱肚子,经常以喝白开水来度日,用节省下来的钱买颜料和画布。但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对绘画的热爱。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凡·高的早期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师:在画中凡·高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神态? 生1:画的是贫苦的人,面黄肌瘦,穿着破旧,看起来很丑。 生2:表现的都是劳动人民,他们给人一种疲惫、憔悴的感觉。 师:灰暗的,黑乎乎的。

生:昏黄的灯光照在他们脸上,低矮的屋顶使室内的空间显得更拥挤了。

师:画家用遒劲的笔触刻画了人物满是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身体。这样底层人的“丑陋”让你厌恶吗? 生:同情、怜悯。这样的“丑陋”打动着我们,这是一种真实自然生活中的农民形象。

师:大家理解得非常好。我们再一同来看一下,与凡·高同时代的画家一般都在画些什么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其他画家的作品。

生:和他同一时代的画家画的人物,大多表现的是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和有钱的人。

师:是啊,这样的画是华美的,色彩是明艳的。在当时有几个人愿意看凡·高这样“丑陋”的画?这样的画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他经常画一些贫苦的劳动人民,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朴实、善良。

师:对,这和我们刚开始说的凡·高的一些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继续欣赏他的一些相关作品„„

情形3:小学美术《画家凡·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吃马铃薯的人》等画是凡·高的早期作品,我们接下来欣赏一下他的后期作品。

凡·高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没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描绘,更多地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觉。在当时,他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被人们所接受,长期的透支工作和营养不良终于使他换上了间歇性精神错乱,在一次发病期间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别人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著名的《星月夜》就是他在精神病院时的创作。 师生欣赏作品《星月夜》。

师:在这幅画里画家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表现的是夜晚的星空。村庄、树木、月亮、星星„„ 师:画家用了什么样的笔触来表现描绘夜空的奇特景象?

生1:是用螺旋状的、卷曲的、扭动的笔触来表现的。

生2:天空是螺旋状的笔触,螺旋状的光环布满整个天空,银河也有动感,好像在滚动。 师:夜空下的大地、树木给你的感受有哪些?

生3:大地像在颤抖,天空如旋涡,树木扭曲似火焰一般,像要把自身连根拔起„„ 师:通过这样的笔触画家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们感受到了凡·高的内心世界非常不平静,有一种被压抑的感觉。

师:是的,同学们了解了凡·高的人生经历,就能够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就能理解他的作品。凡·高的画面粗犷豪放,充满激情,我们感受到画家是通过作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全部痛楚都放射出来。这就是凡·高笔下的夜空,更准确地说这就是凡·高心中的夜空。但当时他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被人理解,在那个时代,凡·高被人低估了。所以,他生前仅仅卖出去一幅油画《红色的葡萄园》,仅仅卖了几美元。

师:1890年7月,凡·高在又一次的发病过程中举枪自尽了,年仅37岁。我想问同学们的是: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

生:我们感悟到,人在逆境中应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师:我们的人生道路不会是一路鲜花,也会有荆棘坎坷,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抗争,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情形1中,教师在上课伊始,采用轻松对话、模仿学生表情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缓解紧张情绪,有效地创设了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接着,教师巧妙地利用风趣幽默的模仿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教师的关注,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自然引入本课主题。随后,教师按喜、怒、乐、哀的表情顺序边出示人物表情图片,边讲述一则小故事,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学生轻松而又十分专注,在一阵快乐的笑声中,感受了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学生也在观察体验中了解了各种表情的五官变化特点。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风趣、精到的讲述。而这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最初制作了大量的PPT,将人的表情图片放在上面,让学生观察总结。比较而言,与其让学生枯燥地进行图片对比,不如带有教师感情的讲述演示更直观、更有情趣,更吸引学生。

情形2与情形1相比,有所不同。面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教师明白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尤其对凡·高等各种流派的外国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表层认知基础上,是浅层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教师对凡·高早期生活经历的讲述和介绍。与前面情形1中教师讲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事物的剖析,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对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进行分析了解,并逐渐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引领学生对画家的创作目的进行剖析,对审美进行健康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凡·高善良、质朴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作品。这里面包括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也有对欣赏方法的指导,更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互动、引领式的讲授,更注重给予——给学生知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情形3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凡·高的后期作品《星月夜》,这是凡·高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教师深情真挚的讲述,进一步了解了画家这一时期坎坷的人生境遇和创作此画的时代背景,从而较好地突破了欣赏难点,发挥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画家创作意图、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一部分的讲授是必要的,为下一步师生具体剖析《星月夜》做好了铺垫。接下来,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师生互动分析和总结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美术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时,紧紧抓住这位天才画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个如此充满艺术激情的人,却在孤独和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和对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这位大师更具有吸引力,这也是感动和打动学生之处,学生对这位艺术大师又多了一些了解。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从肤浅朦胧的认识转化为对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艺术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感受到了画家绘画风格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和他人生的经历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凡·高的绘画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震撼。

情形2中的教师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明白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虽然了解一些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但对体育项目和明星们的背景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学习,更要扩大知识面,也就是要进行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整合,把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教师的那段话。这一段与情形1教师的讲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人物的剖析,问学生是否喜欢他,是否喜欢这个体育项目。这样的设计包含了对知识的联系、拓展、延伸以及对学生内心的感化和教育。它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非只有简单的创设情境、引起兴趣的功能。这一段,我们称之为讲授。讲述,注重的是陈述;而讲授,更注重给予——给学生知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情形2的教师教给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主题,引领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习动词run,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从直观上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容易。学生学习完所有动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然后通过学唱歌谣,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最后在新知讲授完后,教师通过一个综合的操练,一方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符合新课标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讲”和“听”同“教”与“学”一样,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讲”,是基础,其他方法只是辅助的手段。而学生只有真正学会了“听”,才有可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 1.讲述与讲授的现实意义

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受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迅速搭建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讲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它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

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所以,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更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比对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因而,一个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2.讲述与讲授的教学原则

讲述与讲授的的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实施初期,许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讲述与讲授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地灌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实现角色的转变。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错误地认为教师就应当彻底从讲台上走下来,完全放弃讲述与讲授,导致自己退而成为课堂的附属品,讲述和讲授的基本功逐渐被弱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述与讲授者,应当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把现成的知识讲给学生,并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够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之上的。教师把知识讲解得很清楚明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同步参与,这样就能把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问和障碍牵引出来。否则,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并加以迁移应用。

(2)讲述与讲授要适当。讲述与讲授时,教师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久而久之,教师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关注自我的“讲”,从形式到内容,无形中都把自我摆在了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一味地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不顾学生接受程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进度„„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讲述与讲授要讲究实效。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好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作出相应的调整。 3.讲述与讲授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代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目的要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同时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以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述与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确定。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 倾听与对话

倾听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细心地听取。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更应该是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有效提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必要途径。对话,就是二者或二者以上之间的谈话,在课堂上包括人与人(师生)和人与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存在有声对话和无声对话。倾听与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形式,可以说,教师具备倾听的充分心理准备与态度,善于第一时间从倾听中概括要点,在对话中及时应对,有启发性,技巧高超,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录片段

投影屏幕上显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教师正在兴致盎然地侃侃而谈。 生甲:我觉得蒙娜丽莎很丑!(这时有同学随声附和,有同学面面相觑,有同学在看教师的反应。) 师:(若有所思)嗯,那么请你具体说说她到底丑在哪里? 生甲:那我说不出来,反正我觉得她一点都不好看。 生乙:她没有眉毛的。

生丙:我觉得她的眼神怪怪的。

生丁:我觉得颜色也不好,一点也不鲜艳

师:首先我很同意同学们的看法。我也不觉得这幅画画得很好,我要是努力点的话,也许画得比达·芬奇要好。

生:(小声地笑)老师可真自信!

师:不过今天的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的成就基础之上,就像你们终究要超越前人,超越老师。但是我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位巨人,请同学们来看在文艺复兴前的人物绘画作品。(屏幕打出中世纪作品)比较一下,这是中世纪的绘画。

生甲:这个更难看了。 生乙:一点表情都没有。 生丙:颜色很不好看。 生丁:一点立体感都没有。 生戊:还是蒙娜丽莎更美点。

师:同学们知道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用了多久的时间吗? 生甲:我知道油画很费时间的,要几个月的时间吧? 师:是四年!

生乙:四年的时间他一直在画吗? 师:不是,他画画停停。 生丙:他是偷懒了吧?

师:不是的,他是需要停下来搞研究。(众生不语,茫然)同学们知道数学上的黄金分割定律吗?那就是达·芬奇发现的。他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画面上所有重要的点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所以他的构图均衡严谨,堪称完美! 生乙:达·芬奇还懂数学呀?

师:不但懂,他还是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再说画的颜色。丁同学说的好,古典绘画的颜色被后来的大师贬斥为酱油汤的颜色。要是跟后来很多大师的绘画相比实在是不能恭维。但是同学们不知道的是,在达·芬奇之前还没有人用这样的颜色来绘画,甚至连绘画所用的颜料都是达·芬奇自己研制出来的。 生:自己研究颜料?那需要懂得化学才行! 师:是的。可以说达·芬奇还是位化学家。 生:他够全才的了! „„

师:现在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甲:我明白了,欣赏一幅画要了解它的背景。

生乙:看来过去的人的审美观点跟现在的人有很大区别。 生丁:我明白了对作品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欣赏。 师:完全正确!加十分!

对话,作为新课改理念下课题实践的一种目标追求,正为更多的教师所注目和推崇。本案中的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即时调整教学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姿态把教学演化成了一场研讨。其中教师那句对学生认为享誉世界的名作“丑”的认同一下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原本的认识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了以“理解—参与—互动—构建—互惠”为基调的和谐旋律。试想,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声音,或默然处置,或横眉冷对,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即便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恐怕也只能是无人喝彩的“自拉自唱”。注重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是温情的、人性的。对学生而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创造性的解放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对教师而言,其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说,注重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才能实现师生间的互惠乃至双赢。1.倾听与对话的意义

(1) 倾听与对话,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呼声,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途径。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进行教学意义的构建。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上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生活经历的积累等方面,教师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学中最容易产生教师“一言堂”“一手遮天”的局面。教师的倾听就是克服教师垄断课堂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的“置若罔闻”是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的无情扼杀,最终会使其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只有教师习惯于当好听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问、讨论、总结、概括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动力和主动提问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倾听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有效起点。

(2)倾听与对话,是保障有效教学的根本措施。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以,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应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只有通过倾听与对话才能发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若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需要有效地“对话”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着“互动”的、“对话”的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3)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倾听与对话的主要途径。具有互动意识和开放性的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进行多种多样的回答,这是一种很好的对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来以后,教师的责任就要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过程中要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面对错误答案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还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进展,自然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倾听与对话的原则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交流,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的过程。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把教师排斥在倾诉者之外,在心理上没有把教师看成是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教师不愿意或不习惯倾听,是由于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造成学生或者“默默无语”或者“胡言乱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伏下身去”才能够真正地去“倾听”,也只有“放下架子,伏下身去”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

(2)开放、生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理解—记忆—理解;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在开放的空间中生成和构建。过程不同,学习者的感觉不同,学习成果也是不同的。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即生活。”它的意义就在于把师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因此,必须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置教学情境,引发自主探究,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活的知识,这样的思维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对话式教学是生成性的教学。这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构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认知需求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这种在个体经验和对话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属于个体的认识和属于群体的共识会沿着自己形成的认识,在今后的经历中不断发展。

(3)交往、互动。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在这里,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即教师权威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树立的,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构建与发展。

(4)合作、共享。根据认知共享理论,教学中应建立起合作学习机制,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获得思想与智慧的激发与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实现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的“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达成共享、共识、共进,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倾听必然是教学资源积累的过程,是教师掌握第一手素材以完善教学的保证,是教师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必然过程。

3.倾听与对话的策略

(1)理解、鼓励,营造对话的氛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们都想谈论自己的事情,希望别人来倾听它们。”在英语中,“hear”所表达的“听”只是单纯地用耳朵去听;而“listen”所表达的“听”是用自己的心去设身处地地构想,用自己的脑去判断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专注地“听”,认真地“听”。在倾听时教师要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态度向对方传达“我非常乐意听、我非常愿意同你交流”。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挫伤学生。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大致如下。

①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倾听: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学生的每一次感悟;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②教师需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思考的问题与本课关系怎样?学生的感悟正确与否?有什么闪光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向正确?哪些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插嘴”有没有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学生接的话是否对路?③教师在倾听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学生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个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按照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就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

(2)虚心、真诚,共享对话的资源。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定位于文化传承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纵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难有释放和表达的机会,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转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还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共享对话资源需要教师把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在此列举如下。

一是热情赞美式。不要在对话中生硬地发问,每次交谈前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及方法加以适当的肯定式评价,比如说些:“你提的问题很好”,“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之类的话语,有利于营造对话的氛围。二是真情交流式。也就是要跟学生说真话,平等相待甚至现身说法,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真情流露,这样会唤起学生对话的激情。三是巧妙设问式。一般在上课伊始,教师都要提出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问题,以便展开有效对话,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四是画龙点睛式。对话中的起承转合,全看教师的应变能力,在倾听中抓住学生言语中的要点及时发问,才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五是请求商量式。这是体现平等和尊重的最好的交际语言。六是委婉含蓄式。教师的用语应尽量易于接受,才能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七是幽默风趣式。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对话出现僵局的时候,都需要教师亮出这个杀手锏。八是情感渲染式。美术课堂是一个情感流动的场所,情感渲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九是引领感悟式。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美术教师应该用“美好的语言”带领学生“享受审美的体验”。十是承前启后式。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这个角色往往会在承前启后的时刻发挥作用。

(3)导向、修正,提升对话质量。教师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是并不等于放纵学生,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对话中应更加突出。为了不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教师万不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学生在对话中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教师要及时修正。对话课堂经常出现混乱的现象,如学生接话,插嘴,甚至是一哄而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既要大胆开放,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课堂的整体。因此,运用倾听与对话基本功提高对话质量有如下的注意事项。

第一,倾听与对话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

第二,倾听与对话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倾听是前提,对话是根基,有效地倾听才能保证对话的有效。 第三,运用这一基本功的关键在心态,要有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

第四,倾听与对话的基本功是建立在具备一定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基础上的,要做到以人为本。 第五,倾听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生长点,对话要追求真实,深刻,有生成。

第三节 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能力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类。在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注重有声语言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其实无声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教学信息时,大多来自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无声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合理运用它们,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指我们常说的体态语。体态语是帮助教师简化教学的手段之一。它是利用人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结合的隐喻性语言符号。运用体态语可以简化教师的语言,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具有形象性记忆的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开发其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情形1:初中美术《纸立体造型——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面具作品,分析面具的设计特点。 师:面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1:形象夸张,表情丰富,性格非常鲜明,有的很恐怖。

生2:五官粗犷、奔放、变形„„有的很原始,有的很写实、很细腻。 生3:色彩鲜艳、大胆、对比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总结得也非常好。

(教师板书总结面具特点:造型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面具有哪些作用?

(教师播放视频、面具图片等资料。学生观赏、感受。)

师生总结:古时面具用来祭祀,驱鬼怪,除病魔。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有表演、装饰和防毒作用。

师:我们一同来分析面具主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这位同学说一下。(播放古今中外面具作品课件。) 生1:普通面具、半截面具。

生2:有平面面具,也有立体面具。 生3:还有动眼面具„„

师:非常好,老师还要补充一下面具的结构„„

情形2:小学美术《会说话的手》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略带夸张地伸出自己的双手,用神秘的目光注视着学生。

师:我们的双手不仅会做事,而且还会说话?不信你们看看,老师做几个手势,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教师做手势。)

生:OK、你真棒、嘘„„(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除了这些简单的手势,你们能用会说话的手做个动作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吗?(教师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注视大家。)

(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做手势,让其他同学猜。下面的一个同学有些调皮,教师急速靠近他,并轻轻摸摸他的头,他做了个知错的鬼脸,随后就全神贯注地听课了。)

教师竖起大拇指,用微笑和鼓励的表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师:我觉得你们学得太棒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手势说话。比如我刚才说你们太棒了就竖起大拇指。你们还会哪些手势?

生:有交通手势,警察叔叔要通过手势来指挥交通;还有音乐指挥家手势、裁判员手势,等等。 师: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

(教师示范表演手影:小猫、鸽子、老鹰、蝴蝶、孔雀等,请学生们猜一猜。看到学生兴奋不已,教师露出故作玄虚的表情。) 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教师快速简单地示范创作方法:

首先,先用左手做好一个动作,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将它按在纸上,用笔紧紧靠着手的边缘,描出手的外形。线条要流畅。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描绘出手的外形进行添加。(把同一个外形变换不同角度进行想象。)最后涂上漂亮的颜色,一幅有趣的手形画就完成了。 生:哇„„(想起了掌声) 学生立刻跃跃欲试。

情形1中的案例是教师在面具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运用纸进行面具的立体造型制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面具的特点、作用、结构等设计要素,使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启发性的课件和语言进行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表达自己对面具的认识理解。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面具作品进行观察揣摩,针对提问,学生明确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面具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对面具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适时用板书提炼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明确了面具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踊跃,发言面也比较窄,并且每次提问都需要教师指名回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口语语言的运用,完全忽视了体态语的配合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情呆板,目光冷漠,语言不够生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少心灵交流,削弱了面具艺术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使教学信息的传达通道受阻,教学效果不佳。

情形1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讲授、展示分析作品、示范演示等方式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表达给学生。但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55%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在情形2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氛围,教师先是用肢体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就愿意和教师接近,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接下来教师通过表演手影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体验中更加了解手在人们传递情感中所起到的作用。该教师还利用眼神与学生的交流来向学生传递自己丰富的情感,向学生传达了鼓励、肯定、喜爱、期待等诸多情感,通过轻轻抚摸、点头含笑等动作和表情,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信赖、被关爱,感觉到教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朋友„„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来替代某些对学生有消极影响的语言,不仅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优质的课堂效果。因而,教师如能把肢体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语言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照应,便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无声语言,它不同于人们的一般日常动作。指的是用表情、动作和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及身体姿势语言等体态语是教师课堂中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因为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用无声语言的现实意义

(1)简洁、省时、高效地参与师生交流。我们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就应当关注我们自身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话语解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时候言语内容不宜或难以直接表达,体态语就可以发挥它“无声”的表意功能,利用它的可视性、模糊性和简洁性收到特殊的语境效果。

(2)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有助师生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在碰撞交流时,逻辑信息和情感信息往往是融合为一体的。逻辑信息的传达更多通过有声语言;而情感信息的传达与交流,可以利用有声语言完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来表现的。它对师生含蓄、细腻、有度地表达情感非常有利。使用无声语言是一种高级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揣摩,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升能力。

2.使用无声语言的教学原则

(1)体现大方正气的原则。由于教师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环境氛围的不同,体态语言也千差万别,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展现特定的体态语言,落落大方,正气凛然是需要教师们共同遵循的原则,拘泥、低俗、媚艳、傲气、奸邪„„都是与教师形象格格不入的。

(2)展现个人魅力的原则。教师的眼睛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神。当这双眼睛与学生对视的时候,会直指人心,那严肃认真地与学生交流的神色,不由得学生开小差。教师平和的目光,淡淡的微笑,稳重而又松弛的举手投足,都会让学生感到放松。教师灵活的形体动作,风趣幽默、活跃平易、富有表演特点的个性风采,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愉悦。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表现自然得体的原则。教师的体态语应注意动作的适度得体、恰当切境,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颦笑蹙眉,举手投足中,都要真诚地流露内心世界,要与授课内容、环境和学生的接受度和谐贴近,切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盲目效仿。失去自然,生硬强用某一个体态语,都会适得其反。

(4)注重教学效果的原则。教师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最终使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彼此得到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理解,从而收到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没有发挥这样的功效,那么,这样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没有意义。因此,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体态语言,切实提高运用体态语言的水平。

3.使用无声语言的方法

(1)面部语言的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重视面部表情的正确运用。因为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心灵默契,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使用“环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亲切的“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例如情形2中,教师就适时、恰当地使用了面部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时,也可使用环视目光提醒学生自律。

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快,精神振奋,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教师的微笑会化作涓涓暖流,流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的动力,教育也就在这微笑之爱中走向成功。

(2)手势语言的使用方法。手势语言主要包括手指语言和手臂语言。手势语言是指教师利用手表达意图、传递信息的体态语。例如情形2中,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巧妙地采用了适当的手势和动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力,使不断变化的形象更加鲜活,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各种造型,还能使学生理解学习绘画创作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搭建了阶梯,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手势语言以外,还应注意在教学行进过程中采用手势语适时激励学生。

(3)身体姿势的使用方法。身体姿势语言主要指头部、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体态语的运用。头部的体态语主要有“点头”、“摇头”等。“点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满意时常常会使用“点头”。

(4)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各种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情形2中的教师,将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和身体姿势语言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又构成了教师自然、独特的教态美,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思维得到启发。 3.使用无声语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比如在使用环视这一体态语时,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同时,要避免使用瞪视、怒视等,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轻蔑性的手势语言,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在使用身体姿势语言时还应避免使用如背手、双臂交叉至胸前、双手撑在讲桌上等动作。

(2)要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教师在讲课时应当以讲台为中心,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走动时步伐应轻缓稳健,要尽量围绕讲台上下左右适当地走动,不能无目的地乱走,也不能呆立于讲台旁不动。偶尔也可以绕场一周。一般不要走到教室的后半部去讲课。

(3)要以认真备课为前提。能否恰当、有效地使用体态语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能否做到对教科书、对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标准、教科书特点以及学生现状等研究教科书编排体系、单元重难点以及每一课例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体态语“水到渠成”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学到真知。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第一节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

教具展示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器材,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运用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培养、训练和提升,才能胜任所从事的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摒弃被动接受,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教师的教具展示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板书、标本、挂图的使用和简笔画的基本功,还要具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基础,拓展黑板、小黑板使用效能,合理利用四周墙壁为教学服务,开发学具、教学游戏,PPT课件的制作和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的基本功,以及实验演示与指导的基本功。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这些教具展示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是学校教室的基本构成,也是学校课堂教学必需的教具,它们不但有着传统的教育功能,而且能够辅助教学,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教学情境,更是教师、学生交流互动、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对黑板教具的有效使用,对教室墙壁的巧妙利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现代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作用,掌握黑板教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运用教室墙壁的技巧,对更好地实施中小学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形1:初中美术《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了几个长方形,提问:“如何将这几个长方形变得立体呢?”学生在作业本上将长方形画成长方体,教师同时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好后,教师针对完成情况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总结了平面图形变立体的方法,进而向学生讲解表现立体空间要表现出上下、左右和前后等三个维度。教师接着提问:“怎样表现立方体的前后关系呢?”教师演示讲解后,学生继续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修改添加。完成后,教师对比总结出“平摆”和“遮挡”的空间表现方法,引出立体空间的“透视法”,教师继续请几名学生分别以立方体和树为对象进行修改添画。最后教师根据黑板上已有的形象,进行了添画演示,抛出问题:“现在这些立方体和树林构成了一个社区,作为现代化的社区,同学觉得还应该添加哪些设施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添画,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添画。在学生不断地添画后,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完整、生动、具有空间感的现代居民区的巨幅画作,教师顺势点出这是“游移式”的空间表现方法。

情形2:小学美术《花的世界》教学实录片段

上课前,教师在教室墙壁上贴满了各种花的图片,在黑板上挂满了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花朵。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墙壁上的花吗?”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君子兰、菊花、向日葵、玫瑰花、牵牛花、荷花、百合花„„”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同学们认识的花真多!”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花最美呢?是颜色美?造型美?姿态美?”学生回答:“我认为向日葵最美,它的形状好像小太阳。”教师给予表扬:“这个同学形容得真贴切!”学生继续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向黑板,“黑板上也有很多漂亮的花,请每组派个代表来摘一朵回去,一起看一看,想一想这些花采用了什么材料,是怎样制作的?”各小组代表选花回组分析、讨论„„学生分小组将做好的花装饰在各个小黑板上,并拿到教室前面展示,黑板、墙壁、小黑板上的花交相辉映,教室成了花的世界。

情形3:小学美术《恐龙世界》教学实录片段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不同的恐龙,并要求小组讨论研究不同的恐龙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一个小组代表回答:“霸王龙,它身体庞大,头部也很大,有很多锋利的尖牙齿,可以轻松撕碎猎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又补充了几点,边补充边在黑板上演示霸王龙的画法。然后教师又叫一组代表描述另一种恐龙的特点,并将其也板画在黑板上。接着,其他小组继续汇报,教师一一将这些不同的恐龙板画在黑板上„„当学生开始作画时,下课铃响了起来!

情形1和情形2的案例都是有效利用了黑板、墙壁特有的优势进行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形1的案例是讲授物象空间表达的几种方式的教学片段,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通过直观的板画演示向学生展示物象空间表达的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针对每一种方式进行练习,这样的学习往往很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本案例中的教师则借用简单的立方体和树等形象,讲解浅显生动、板画演示逐层递进,让学生不断丰富对空间表达方式的理解,并通过及时地让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修改添加,不断地将教学主要内容以板画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在教师巧妙的示范引导下,学生添画、连接,最终使整个板画连成一体,形成了内容丰富、空间效果强的巨幅画作。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黑板的功效,化繁为简,师生互动,前后连贯,使黑板成为了学生表现才华的场所。教师对黑板的巧妙构思和利用,使课堂效果生动有趣、极富创意,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了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情形2的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的墙壁和黑板,张贴了形形色色的花的图片和范例作品,营造了花世界的情境和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墙壁和黑板上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花进行描述、分析,这使课堂成为自由开放的教学活动空间。最后利用小黑板分组展示学生的作品,使整个教室成为了花的海洋,真正突出了花的世界这一教学主题。教师对黑板、四周墙壁、小黑板的巧妙利用和开发,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让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更为轻松愉悦,情趣盎然。

情形3的案例,我们不禁感到疑惑,这节课到底是美术课还是生物课,是讲解知识还是展示教师个人的高超技艺?教师的板演不过是学生描述的再现,长时间的板演还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一一板画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接下来的教学时间如何保证?教师对黑板的使用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这样的板书板画喧宾夺主、毫无意义,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主要内容的掌握,还容易将学生引入照猫画虎的误区,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益处。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否正确地使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正确使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对营造课堂氛围、提炼课堂教学知识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学会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来辅助教学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美术教师要遵循美术教学的规律,巧妙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四周墙壁,来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和情境,利用多种途径传递给学生更多美的信息,演示美术技法,解决教学重难点,提炼精华,展示学生作品,使教学活动更鲜活生动,师生的互动更富有实效,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轻松,教学效率更高。

1.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美术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学中,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教具和名言警句的公告栏,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的加入,使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的内涵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

(1)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学校教室的基本框架,无论是示范演练、使用挂图、展示学生作品,还是运用多媒体、投影仪,都需要以黑板、墙壁为载体进行呈现,小黑板则是课堂上灵巧便利的调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道具。同时,它们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直观呈现知识点、展现课堂随机生成产物的重要平台。

(2)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很难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而利用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的直观布置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

(3)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的运用有利于师生、生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中闪现的灵感在黑板上即兴展示,小组可以采用小黑板进行集体创作,学生的作品可以集中展示在黑板、墙壁上并组织评析交流,这样的互动教学真正让教室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师生动起来。 (4)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呈现载体,利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记忆。课堂教学中,从墙壁、黑板的布置,到教师的板书、范作、多媒体、学生作品,都是教学活动从始至终的内容再现,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主要知识点、技能方法,也易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记忆和课后练习。

2.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辅助教学的原则

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辅助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包括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来创设情境,进行示范演示、互动活动,还是展示学生作品,都要遵循有效性原则。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以优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使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最佳策略,使其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2)美观性原则。美术课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时刻呈现给学生美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包括板书、板画、版面设计、挂图、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教室布局在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美术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为美术课堂教学营造美的氛围。

(3)示范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如果教师板画示范时认真对待、技巧到位,学生的作品也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尤其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正面美好的内容能够使其赏心悦目,兴趣盎然,从而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4)精炼性原则。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精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的板书板画、挂图、范作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首先,板书书写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精华,提纲挈领,清晰醒目,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其次,范作演示的内容必须目的明确,利于学生对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多媒体和挂图的运用必须合理适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四,作品展示要具有代表性,利于学生对欣赏对象的了解和分类比较。

(5)启发性原则。《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环境布置、情境创设、教师板书板画、多媒体运用、作品呈现,都应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教师在运用黑板、小黑板和墙壁之前应尽可能使呈现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一位教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一课中,在利用拼图演示了鱼的结构后,又将鱼的各部分稍加改变,变成了一艘鱼形潜水艇,有了教师的提示与点拨,学生的作业有表现鱼形机器人的,还有表现鱼形城堡的„„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有效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实施策略

(1)运用多媒体、挂图、板画、悬挂实物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直观唯美的视频画面,娴熟美观的板书板画,黑板墙壁上精美富有创意的挂图和做工精巧的手工作品,配合相应情绪的乐曲,总是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往往易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过年了》一课时,通过在黑板、墙壁上张贴对联、悬挂彩灯,在窗户上贴窗花,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了过年的喜庆氛围,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热烈的节日气氛所包围,顿时兴奋起来,自然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2)运用挂图、板画做示范交流,运用文字、符号、表格总结归纳知识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以板书、板画、图表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记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美术教师还应具备通过板书板画快速示范的基本功,有效进行美术技能技法的演示和讲解。

(3)利用小巧灵便的小黑板进行竞赛游戏和作品呈现。由于小黑板形体较小,因此具有方便移动、可随时呈现的优势,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小黑板的内容,课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呈现范画、问题。还可以利用多块小黑板组织学生同时进行游戏和集体创作。如一位教师在《雄伟的塔》一课中,在讲解塔的组成时,组织各小组在小黑板上做拼图游戏。拼图背面备有磁石,可以吸附在磁力黑板上,学生自由组合很快完成拼图,然后各小组将小黑板拼图拿到讲台前面呈现给其他小组。学生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其他组的成果,形成良好的展示交流的氛围。

(4)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演示教学内容,解决知识要点,展现精彩瞬间。现代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通过动态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东西具体化,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轻松突破知识难点。还可以利用投影技术,灵活调整影像的范围、大小,突出和强化演示过程。而且由于投影技术具有强大的再现功能,教师还可以随时聚焦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利用投影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

(5)利用黑板、墙壁的平台功能展示学生作品,促进评价交流。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墙壁上,能够直观全面地呈现给所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随时举例说明,还可以请学生在作品中有选择性地进行描述、分析、评价,加强生生之间、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利于作品的改进完善和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4.注意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在教学中的问题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是现代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使用得当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效率等作用,反之,则事倍功半。

(1)应根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在美术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挤在黑板前板画,教师板书板画浪费过多的时间,小组合作的作品无法直观呈现,墙壁空空,但黑板却拥挤不堪„„这些情况都是由于教师对教具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种教具的不同特点,依据不同教具的优势进行选择教学。如教室墙壁空间大但不易于随意调整,可用于课前环境的布置和作品的长时间展示;黑板具有位置固定、面向全体的功能,可用于课堂上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呈现。

(2)在已有形式的基础上突出强化。教学中,总有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情境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热情,作品展示更丰富、直观,这就需要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优势给予突出和强化。如在黑板上粘贴形象美观的艺术字总结知识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记忆。又如教师在讲解画面构图时,可利用事先准备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分析、发现构图问题,并进行及时地修改,突出和强化构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突出与强化是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有的教师上课前就将板书、范画呈现出来,这样不但起不到突出强化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探寻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3)要明确主次,切忌面面俱到。一堂课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局限性,如果教师将所有的教具都运用上,难免会造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情况,重难点不突出,还容易使学生在持续的兴奋中产生疲劳感。因此,在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时,应明确目的,分出哪些是突出重点、主要使用的,哪些是用于调剂形式和情绪、次要使用的,这样才能突出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效率,使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第二节 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

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是美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具的使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具、学具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教具、学具。如粉笔、板擦、教鞭、挂图、模型、实物、图表、卡片等。二是电化教具。如幻灯、录音机、教学电影、教学录像、多媒体等,这类教具的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具的不足,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具的使用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需要,决定使用什么教具、学具,也可根据需要自制教具、学具。情形1:小学美术《雄伟的塔》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出示一个工艺品“塔”。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手中的建筑物吗?

生:是塔。

师:谁见过生活中真实的塔?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在旅游时看到,有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北京白塔寺的佛塔;少林寺有塔林„„ 教师播放课件,请同学们观察各种不同造型的塔。

师:同学们观察这几座塔,它们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

师:对!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上小下大,塔顶往往是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的。根据外观分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同学们,画这样一幅以塔为主的画,应该从哪里画起,按什么顺序画呢? 生:从塔基画,从下到上画。

教师要求学生尝试画塔。学生的作品有的构图太大画不下完整的塔;有的太小,在画纸的一角里;有的过于简单„„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画非常不满意。

师:下面我们共同观看一个小动画,与你的作画过程比较一下,想一想,总结一下画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细心观赏,认真总结„„

情形2:小学美术《各种各样的鞋》教学实录片段 师(展示教具——一只手工制作的鞋):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制作的是什么? 生:鞋。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几类鞋? 生:皮鞋、布鞋、凉鞋„„

师(发给学生学具——各式各样手工制作的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哇,真漂亮!是用废旧纸盒、挂历纸、彩纸、水粉颜色等材料制作的。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手中的鞋子,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鞋是由鞋底、鞋帮和鞋面组成。

师(播放课件):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鞋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又是如何进行装饰的? 情形1中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工艺品塔、浏览课件中的塔,逐步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塔的结构和造型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认识塔,但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见过塔,对其具体造型知之甚少,教学中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塔的特点和造型;图片教具视觉冲击力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Flash让学生了解塔的绘画方法,直观、清楚,节省时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单纯的说教和教师板演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美术教学中教师亲手为学生制作学具较为普遍,它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情形2中的教师就制作了很多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热情。教师让学生把鞋拿在手上,近距离观察分析并触摸感受研究鞋的组成、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再配合教学课件中大量丰富的图片,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本课教具使用恰当,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学具、教具开发使用的意义

新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不仅教师要有教具,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也要有学具。视觉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具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它是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具主要包括图片、范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设计安排教具、学具的操作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满足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讲授《吊饰》时,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吊饰,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因此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好动力。

(2)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恰当的、符合教学目的的、利于教学活动的教具、学具可以使学习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变易,减少知识的坡度,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节约时间,活跃气氛,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比如在探究“彩球的设计”时,让学生亲自拆开教师制作的范例,并探究插接面的不同插接方法及插接边的设计。这一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中受到启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操作学具,不但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通过交流使问题探讨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学习《添画》一课时,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大的风景图片,要求同学们根据风景图片的内容,发挥想象,由小组内的同学们进行设计并添加内容。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且要有不同的分工,完成一幅集体的添画作品。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操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还经历了制作的过程,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4)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学具、教具的使用扩大了课堂的活动面,学生活动数量明显增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放开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具、教具资源开发的范围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具与教具开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网上搜寻下载,或教学大赛中产生,或教师亲手制作的电子课件。第二,来自身边的实物性教具、学具。第三,来自于对现实生活观察的可利用资源。 3.学具、教具开发使用的原则

学具、教具简单朴实,经济实用,利于探究,促进思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一定是在深入钻研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开发与使用。

(1)实效性原则。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开发应从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教学条件出发,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产生实效。从教学目的方面来讲,应该注意所选材料的思想性和目的性;从教学活动目标来讲,学具、教具的使用应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现,比如模糊不清或过于花哨的图片、表格、课件等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条件来讲,教师应该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教具使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注重实效,并与其他教学活动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

(2)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教具,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教师还要针对自己的实际和学生接受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3)计划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分析教学的对象、内容、目标,而学具、教具的使用则是整个教学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讲授什么内容,在何时使用什么学具、教具,都应纳入计划当中。 (4)科学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正确、恰当地使用与开发学具、教具。学具、教具的开发与使用过程应规范严密,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4.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

(1)实物性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第一,收集与整理现有的实物性教具及学具。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整理好配套教具与学具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教具与学具,同时还要根据本校地域情况与生源特点,挖掘、收集身边可利用的学具、教具资源,以备教学使用。第二,按段分册制作、设计可操作的教具及学具。科技的发展让课件借助电教媒体走进了课堂,但在很多时候,实物教具与学具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组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按年分册逐节制作教具,设计学具,形成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体系,以备教学中及时恰当地使用。

(2)生活性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3)电子课件教具、学具的开发策略。一是多媒体课件。为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高效教学,可采用区域性分校、分年级承担任务的形式,制作幻灯片,下载、收集、整理动态课件,并建立资源包。还可以组织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检验其作用与价值,将优质高效的课件保存在资源库中。二是网络信息资源。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信息,可以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进网络资源,与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网络链接,并做好相关记录。 5.学具、教具的使用策略

(1)将各年级开发出来的实物性教具、学具整理归类。按年级分册有序摆放,并对照教学内容建立目录。学期初把目录发到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师一拿到新教材时就清楚本册教材应该准备使用哪些教具及学具,这方便了教师们对照查找和课前准备,做到了资源的有效、多次利用。

(2)把课外活动性资源的案例,分年级装订成册,建立目录,方便参阅。

(3)将收集整理及开发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中,以便任课教师资源共享。 (4)将相关知识内容的网络链接地址整理成册,建立网络资源链接目录,利于教师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查找并使用

6.利用学具、教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如《图形联想》一课,教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展示形象的图片。教师又问:“你还能联想到更多的事物吗?”学生回答自己的联想,教师展示学生说到的形象的图片。教师继续启发:“我们把它换一个方向还能想象成什么?大家画一下。”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尝试进行绘画。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进行表象的训练,让操作更有意义。表象是形象思维形成抽象思维的重要过程,是抽象知识扎根于头脑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用好这一环节,就会将新学知识内化,就会对新知有深度的理解,就会把形象直观的知识抽象化。因此,表象的桥梁作用是利用学具教具掌握新知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如《生活日用品联想》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用品进行了联想,每一组虽然只有一件物品,但同学们联想的却是不同的。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种用品创造出的形象不同呢?”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联想构思的新形象也不一样。”教师又问:“不同的角度能给人不同的启示!是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创作出的形象就一样呢?”学生思考、回答:“不会,因为每个人想法不同,所以创作出的形象就会各不相同。”

第三节 PPT课件的使用与制作

使用PPT进行教学,是目前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技能。 PPT课件具有易学好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直观高效、表现力强、富于启发性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显著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PT课件使用与制作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体现了教师对追求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解,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因此,PPT课件的制作与修饰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情形1中的案例《奇思妙想》PPT课件取材于小学教学内容,本课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含义、表现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自由遐想,组合创造神奇的新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此PPT的制作,有效地增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视觉感染力,启发性强,达到了教学的预设效果。教师的导入方法新颖、视觉冲击力强。通过一幅巨大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局部,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局部画面想象一幅整体画面,再展示原画对比让学生感受理解其奇思妙想。图片展示恰如其分,能够很快导出重点学习内容。为了更便捷、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书中的图片、网络资源中设计大胆、构思奇妙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引入课中,使学生开阔眼界,并配合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互动,逐步感悟画面的奇妙之处。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总结分析奇思妙想的造型规律、创作方法。如切割和添加的方法、夸张的方法、移位的方法等,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在每一环节重点内容结束时都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结尾处的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积极作用。文字、图片编排设计实用美观,是本课件的又一优点,课件采用合适的字体、色彩,再配合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奇思妙想主题绘画,加之在小竞赛及游戏环节融入不同类型的音乐,烘托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听情景交融,为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情形2中的案例让听课人心生疑惑,这是小学美术课吗?教师PPT课件的使用丰富了学生对花的感性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单一问题的重复性播放、不恰当的提问和引导,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花的基本造型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这样的课件表面上是内容丰富、美观多变,实则言之无物、本末倒置,此环节的设计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低效。

对比上面两位教师的PPT课件的制作与修饰,不难看出:合理有效地运用PPT课件,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PPT课件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教学内容信息化,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或精美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PPT课件使用和制作的基本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制作与使用PPT课件时,教师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需要与学生实际,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各种教学素材, 撰写课件制作脚本, 并设计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元素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PPT课件使用的意义

PPT课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变抽象的符号为具体的形象, 能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PPT课件的使用有以下意义。

(1)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PPT课件应用多种信息处理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还能把人的感官不易感受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情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PPT课件的这些功能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教学意义的建构。

(2)变“单媒”为“多媒”,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PPT课件能变信息的语言媒体传输为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传输,教师可以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理清所学知识脉络,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PPT课件的展示与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相辅相成,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3)在“学习”中增加“审美”,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造意识。PPT课件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色彩的清丽美,体现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技艺,也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对学生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和熏陶,独具匠心的PPT课件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对提升学生审美观念和激发创造能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PPT课件制作的原则

根据使用PPT课件的意义,在制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为教学服务。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首先应关心的是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是否有必要。课件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不能单纯为烘托课堂气氛而展示,更不能把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PPT课件常用在教学内容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场合,用于解决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者用在希望传输更多的媒体信息的时候。

(2)适度使用。适度使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量要适度。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第二,使用要适度。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简约可操作。操作“简约化”“傻瓜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总的方向,PPT课件的操作也应该如此,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的使用和学生的操作。特别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课件,在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过多的交互操作。学生接受课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因此,课件的界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尽量用简单信息准确地表示复杂信息,要突出重点。

(4)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要求课件素材无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尊重科学,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谓科学性就是实事求是,不能为追求表面的华美而掩盖事实的真相,不能用数字技术无限放大事实,不能用模拟的流程代替实际的流程,不能用数字技术歪曲科学技术。 (5)要提高艺术品位。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做到内容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3.PPT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1)选题。课件应该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的作用。 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选取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不易演示或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第二,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第三,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第四,课件制作应考虑效益及效率。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制作课件。

(2)素材收集与选取。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在素材收集与选取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使用多媒体素材,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素材的选取可以有必要的夸张,但更要严格保证其真实性与科学性。第二,素材选取要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目的服务,而且选用的素材要具有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3)脚本设计。在利用PPT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前,要构思大体结构,准备好一个脚本,作为课件制作的依据。 4.PPT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1)制作步骤 。第一步:准备素材,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 第二步:确定方案,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作一个设计。第三步:初步制作,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第四步:装饰处理,设置幻灯片中的相关对象的要素(包括字体、大小、动画等),对幻灯片进行装饰处理。第五步:预演播放,设置播放过程中的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出播放。

(2)PPT的制作技巧。要想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演示文稿,在实践中对以下方面的把控会有一定的帮助。

①布局:课件界面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整体要有一致性。首先,要强调视觉效果,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其次,页面结构要均衡、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字体:尽量用一种字体,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魏碑、隶书、楷书由于比较正统,有严肃之感,比较适合于标题的显示;黑体和幼圆由于其字体笔画是等粗的,投影机的显示效果会比较好一些,非常适合用于正文的显示;宋体及仿宋字体过于纤细,一定要加粗后使用,在按钮和下标上使用非常合适。规范的字体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

③结构:PPT的灵魂是逻辑,要用逻辑树尽量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小问题用图表现。

④正确:在PPT的使用中,传达正确的信息至关重要。如果出现错别字,会像“苍蝇”一样影响着PPT的质量。

⑤色彩:三色原则,“不要超过三种色系”。 前景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一般在深色或中度色调背景上用浅色字,在浅色背景上用深色字。考虑到节约能源因素,深色背景、浅色字为佳。同一个页面的颜色组合对比度要适当,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要选择适当的对比度的颜色组合,保证色彩的可分辨性和协调性,这就是颜色的对比效应。

⑥动画、视频:动画视频在多媒体素材中是比较大的文件,一般也比较难控制,所以能够不用尽量不用,除非特殊需要,尽量要考虑使用控件对动画、视频进行控制。

⑦声音:一定要以增强效果为准绳,不能随意添加声音,以免起到反作用。

在实践创作中,坚持“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的“12字箴言”,相信会使你的演示文稿锦上添花。

第四节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它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而且改善了教具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机和网络使美术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的资源,对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充分认识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教育的重大作用。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种现代教具的获得方法及使用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技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形1:小学美术《会变的盒子》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收集各种建筑物、车辆、船、飞行器、宝物盒、机器人图片或模型、范例作品资源,把它们制作成视频录像,并收集废旧材料创作的艺术品等有关资料制作成课件。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播放视频范例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小汽车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欣赏交流。然后教师为大家播放制作过程的录像,接着利用废纸盒实物启发学生讨论制作要点;根据学生的讨论问题,教师再次播放制作的录像,提醒学生注意在选择纸盒时要有针对性,利用纸盒的特点进行不同造型的制作。最后教师播放自己收集制作成影像的各种车、船、飞机、建筑物、机器人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事物的特征。学生进行尝试制作,完成后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情形2:小学美术《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片段

为了使学生对马蒂斯及他的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搜集的内容在课前制作成专题学习小网站,有录像、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并指导学生掌握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两幅作品进行自主的探究、欣赏,提出了学习任务:(1)了解画家生平、所属画派及时代背景的相关信息;(2)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立研究课题(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4)将课题研究相关信息发表在网站论坛上进行交流。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一名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和充分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图片、音频、视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图片、音频、视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通过展示古今中外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艺术感受,给美术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美术教学的感染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美术教学也是重要的。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无不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如上课准备铃声响起,教师开始播放选定的音乐,并在屏幕上出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两分钟后,音乐逐渐减弱、消失。这时,教室里异常安静,此时,教师没有沿用“上课,起立,老师好”的惯有程序,而是走向讲台,轻轻打开一幅精美的范画,这时,学生们已处于一个极好的氛围之中。使学生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开始一堂美术课,必然会为学生带来愉悦的享受,从而使学生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美术。

(2)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对美术、对美术活动有兴趣的基础上。而大量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就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观经验和体会,使美术课学习变得美妙而生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尽情表现,自由想象,积极创作,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师给学生看一段动物录像,通过看录像,使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动作、神态。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归纳动物的特点,并用橡皮泥来表现这些动物,学生兴奋极了,马上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3)扩大美术视野,理解多元文化。《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它提升了美术学习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从纯粹的技能型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上来。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视听的结合中增加感性认识,感受和体验美术,进而理解美术。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飞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影像等,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配以图片和音响资料,由于每一组收集的资料都不同,所以学生能看到不同的飞天造型。在对比中了解不同时期飞天的特点。同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补充。 2.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与下载方法

图片、声音、视频形象生动,能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下面谈一谈这些教具的采集与下载方法。 (1)图片素材的采集。图片素材的采集包括以下几点。

①书籍杂志上图片可利用扫描仪扫描出来;实景、实物利用数码照相机拍照。

②凡是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可以通过按一下键盘上“Print Screen”键,再“粘贴”到自己的文件中;抓图Snaglt软件也能将屏幕上图片截获下来。

③对于VCD中的画面,利用豪杰超级解霸3000软件将其中的一幅画面截取保存。 (2)声音素材的采集。声音素材的采集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使用Windows的录音机录音(如外部声音,将麦克风接到计算机声卡上),采用这种方法录制声音,最多可以录制60s,如果想要录制更长时间,在录音自动停止后再单击录音按钮,就可以继续录音,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录制很长时间。

②使用录音软件录制声音。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录音软件,如GoldWave、Cool Edit Pro等,每一款软件功能都十分强大,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选择。 ③对于VCD的课件声音素材,可用豪杰音频解霸软件截取。 (3)视频素材的采集。视频素材的采集有以下途径。

①对于VCD的课件视频素材,通过豪杰超级解霸3000软件进行编辑制作。

②录像带、摄像机上的视频材料,通过视频采集卡将它们进行数字处理后压缩录制到电脑硬盘中,再由专门的视频编辑软件如Premiere、会声会影等软件进行编辑。 ③电脑屏幕的视频,通过屏幕录制软件Snaglt、Camtasia等进行捕获。

(4)图片、音频、视频的下载。互联网是一个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含有大量图片、声音、视频,而且很多是免费资源,下载方便。因此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是现代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手段。

百度和Google是国内外最著名的搜索引擎,其强大的功能足以满足教师们的教学需要。因此,利用好搜索引擎的功能将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①在类别中搜索。许多搜索引擎都显示类别,如网页、mp

3、图片、视频等。如果单击其中一个类别,然后再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当前类别。这样进行搜索,耗费的时间较少,而且能够避免大量无关的Web站点。当然也可以选择搜索整个Internet,以搜索特定类别之外的信息。

例如:在IP地址栏里输入www.daodoc.com,进入百度搜索页面,然后单击图片,输入“莫扎特”,同时也可以选择图片的大小、颜色、种类,然后点击搜索,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搜索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图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载,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搜索音频与视频。

②使用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想要搜索以京剧为主题的Web站点,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京剧”。但是,搜索引擎会因此返回大量无关信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请使用更为具体的关键字,如“京剧脸谱”,所提供的关键字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无关Web站点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还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关键字来缩小搜索范围。一般而言,提供的关键字越多,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越精确。

当然教师们也可以利用一些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资料。如sohu的搜狗、雅虎的全能搜等。这就要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来决定。 3.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使用中的问题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虽然可以协助课堂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若使用不当,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 。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应该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外在的“美”。而且不应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有效的传统教具的运用。

(2)网络资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传统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有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导致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的知识,反而使学习偏离了目标和方向,没有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诸多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构建主义”的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实现“意义构建”,创设更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改善认知环境,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

推荐第2篇:基本功修炼

借助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之我见

长沙县春华中学 胡异香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文章主要从为什么要整合教学内容以及怎样具体操作两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整合

课堂教学

话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化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学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容量大等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是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要求

翻开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课本,我们都能够在每一页上看到一幅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可谓版面设计充满新意,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细读教材,我们发现容量大,活动环节多,话题新颖,时代气息浓厚,很适合中学生的口味。钻研分析教材,我们发现,这套书各单元以Topic为主线,其他内容包括单词、句型和语法则为辅助。可谓“形散而神不散”。这套教材对于未接触或只接触过一点点英语的学生来说,每天忙于应付新的英语词汇和知识已经很吃力,更不用说完成单元语言目标任务了。这就要求教师整合教材知识,灵活处理任务,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但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老师却因为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常常感到时间太紧,任务量太大,有力不从心甚至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完成自然就打了折扣。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难以掌控的问题。如:在进行pairwork或group work活动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有时难以控制,有的学生会用汉语交谈,甚至会闲聊;还因为教室里的座位是固定的,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做活动时,合作很好,而水平差距大的学生在一起,活动则很难开展。 又如:八年级上册的第7单元,教学内容是学习怎样做食品及食品的吃法。教材安排了很多学习内容:make shake, make saland, make chicken / turkey sandwich,boil noodles,eat Beijing duck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一个个内容进行讲解,那样会使课堂枯燥无味。

针对以上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对教材要做适当的处理。我和一些同行都有一致的想法,那就是整合教学内容。怎样整合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借助多媒体呈现整合的教学内容是目前最好的手段。因为它不仅可以形象的展示并拓展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可以匀出时间让学生多操练。

二、运用多媒体整合英语教学内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快捷,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怎样借助多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设计。

1, 偶用多媒体让学习材料更形象化,更类别化。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形象的图文,有利于加深记忆。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What color is it?这个单元。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6个表颜色的词。教材的安排是一副图片里面有6个颜色相同的气球,每个气球里写上一个颜色不同的字母,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死记这些单词,而单一的气球图片对帮助记忆没有什么好处。那我们教师就可以将教材整合。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来教学这些单词。用素材:一面红旗,一个橘子,一颗常青树,一副蓝天白云的图片和一顶假发分别来教单词 red, yellow, green, blue, white and black 这样一副副优美的图画,首先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分散学习了一类形容词即:

interesting /interested;

exciting /excited;

relaxing / relaxed;

surprising / surprised

and so on.

以上每一组形容词词根相同,词尾分别为-ing形式和-ed形式。-ing形式的多用于修饰物,-ed形式多用于修饰人。那么在初三复习课时,把这类词的区别,用法及相关练习制作成一张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学习,这样归类,对比的学习,能加深记忆并且有些的提高解题的能力。 2, 巧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加衔接,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知识点衔接性强,知识更系统化,也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3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我就尝试在第一课时教授完SectionA动物名称的词汇后,将SectionB部分形容动物特点的形容词提前教授,发现学生对新增知识接受更好,并且学习兴趣更高,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就能够较好的完成本单元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原因的语言学习目标。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之后将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提到前面来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形容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语法知识的系统性。 3, 常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人的学习;不良的学习环境,有碍人的思维发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特性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如教学过程中,经常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歌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唱词简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又如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在学课文前我们可以先播放M麦当劳、KFC肯德基,圣诞节宴餐等照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胃口掉起来了。因为很多学生本来就对这些西点很感兴趣。同时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欲望。奶昔到底是什么?味道怎样?怎样制作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一定容易学懂。

4、活用多媒体,突出每个话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一起上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最终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七年级下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I’m more outing than my sister.这三个单元有共同的话题那就是谈论人物 ,但是每个单元涉及的重点不同,层次不同。那么到学完八年级六单元后,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综合训练。展示出一张全家福照片的多媒体幻灯片,上面有五个人,分别为:汤姆,父亲,母亲,爷爷 ,奶奶和妹妹。先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对图片中的每个人物的外貌,性格及人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描叙。在学生说话训练时,老师把学生说到的词汇及句型打出来,以供写作用。接下来做听力练习,标出图中人物的名字及称谓。然后要求学生独自口述图片内容。最后,要求学生以My family 为题写一篇60字的英文作文。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有话可写。同时借用提供的词汇及句型,学生的第二感觉是笔头流畅。那么一篇这样的习作就成为了小菜一碟。

结束语: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运用资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值得我们每位教学工作者深思。我们所说的教材的整合,并且是合理的整合,而不是形式上的整合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增删,重组,加深、拓展,并加以优化的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外语电化教学》杂志;2011 ,3 电子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英语《新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4版

3.>曾葡初 编著

推荐第3篇:怎样修炼教学基本功

怎样修炼教学基本功

通过《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的学习,感受颇深:反思以前自己的教学,深感惭愧。以前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注意语言的精炼、幽默和趣味性。而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无处不说,无处不讲,生怕学生不知道不明白,而且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很随意。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数学教师)必须精炼、准确、科学。能一句话说清的,决不能用两句话去说,当学生说的正起劲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旁观者,学会“不为”,静侯佳音,伺机指导。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加强语言的学习,多积累一些数学幽默语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会产生感染力和信服力,学生才会更加“亲其师而行其道”。

在学习“建立学习组织”话题后,我觉得应该加强“学习组织”中的讨论交流环节的训练,在我实施“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改革后,我的课堂虽然建立了学习组织,也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但总觉得情况不容乐观,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小组的讨论交流,虽然课堂热闹起来了,没有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性,结果令人担忧。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循环说,不重复说”策略有利于组内成员“学会倾听”习惯的养成和“说话胆量”的培养,能让学困生敢于开口说话,真正做到学习过程中的双赢,使组内成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当然,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必须坚持终生学习,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变得轻松、愉悦,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推荐第4篇:教师基本功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认真研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对教师基本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一、通过学习,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和创新。本著作共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

二、关注每个教育点,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们中语组学习的是第五章>。通过学习我更准确的把握了评价基本功的概念的定位,正确的估量了文本教材在教师基本功修炼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注重教学的评价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生活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能力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呢?知识全面,习惯良好,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些,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探索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学生实验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教师要切实关注,进行批改。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5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在教育局的认真组织下,我们全校所有的教师利用周六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精心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适合教师自己和知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编写出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

认真上课。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运用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符合要求,应当重视实效性,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同步进行,精批与抽查相结合,批改标准要明确,同时要有鼓励为主,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写好教学反馈。总结成功之处,查找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纠正。用于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修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积极汲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并敢于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相信自己的专业技能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6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通过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这本书的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地思考反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时期里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多元化,多元价值,抵御不良习气,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在职业道德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想做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中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尤为强烈,而尊重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下去。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的运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活”用数学,用“活”数学。

三、教师教学基本功是保证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学习它是尤为重要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中《长度单位》。教学时利用教师教学新修炼中讲到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刻度尺测量自己的书本、课桌、茶杯的高度等情境。让学生自己说出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太麻烦,从而引出用分米作单位来测量。这样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们自己得出猜想,进入心内容得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猜想、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自觉地产生了“要学、乐学”的情感,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由此可见,教师具有不同的情境创设基本功,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四 、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向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五 、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教育上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我们坚信通过自学和老师帮助,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学工作中。

实践证明,教师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不仅体现了教师形象,还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中开 展“三笔一画”比赛,不但督促教师巩固提高自身的三笔一画能力和业务素质,而且使教师间相互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带动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此路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争取做一名适应新时代的优秀的小学教师

四、基本技能

教师的基本能力不能通过短期的训练而成,但基本技能却可以。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读、写。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表达、讲解,如果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读,我觉得除了读书之外,更重要的应还包括读学生,学生是一本书,不易读的书,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这本书,如此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写,这里的写应该是指三笔,即粉笔字,硬笔字,还有毛笔字,只是电脑的普及,我们的写字技能却在下降,甚至是有些字已经写不出来了。

漫谈教师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很朴素,却实在耐人寻味。近几年来,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层面对教师基本功进行不少评头论足,困惑也常常萦绕心中。一是一线教师越来越觉得不会教书了,二是学校管理层对新教师的素质有些微词,三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更加明显暴露。教师的真功夫究竟是什么,现在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不断修正?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和面向全区近30所学校教干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梳理,以求比较明晰地观照,便于改进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和培训和评价。

一、如何体认教师基本功

开宗才能明义,追根务必溯源。对于教师基本功的内涵,我们还需要牢固把握,否则,就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就很难廓清教师基本功的外延,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培训和评价,最终也就很难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受到普遍性认同的关于基本功的表述是:基本功指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基本功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基本功应包括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等。教师的基本素质最主要的内容应是师德修养;教师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教师基本能力应含有组织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等;教师基本技能主要指撰写教学设计、说课、评课、作业设计以及基本的听、说、读、写等。

随着新课改纵深推进,一些新的教师基本功项目也相继进入教育内部的话语情境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但是这些都没有超出教师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范围。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对于教师基本功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我们要引以为戒,否则后患更大。由于惯性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教师基本功的理解还窄化在“三字一画”水平。当然,对于“三字一画”我们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只能加强,绝对不能削弱,要有一条底线来进行硬性约定,不能产生“三字一画”是雕虫小技的错觉,不能容许对多媒体的依赖而替代“三字一画”;由于思想准备和基本功结构的不足,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新的教师基本功缺乏积极接纳态度,甚至产生过抵触情绪,因此在优化教师基本功结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走过场的现象;由于教师自身惰性的存在加上管理者和培训者不注意照顾不同教师群体的智能结构的差异,也使部分教师对基本功产生无所适从的困惑。因此,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我们既要面向全体教师明确最一般性的指标,又要注意兼顾不同智能结构的教师差异性,还要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来对待体现层次性。国外有位研究者(Dreyfus&Dreyfus)在研究教师成长时,把教师成长划分为5个阶段,即:新手水平教师,高级新手水平教师,胜任水平教师,熟练水平教师和专家水平教师。如此分法比较切合教师专业成长实际,思路也比较明确,值得我们细心体悟,当然,这位研究者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认识还是没有超出教师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范围,只是围绕教师基本功而着重在教学专长方面表述得更加精到和细致和富有个性。这位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功要逐步转化成为教学专长,必须历经具体的实践过程,可以说与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成正比的,只有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专长才能够逐步获得,一般来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0小时的教学时间。真正成为专家水平教师,其教学专长(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成长)最为关键。因为教学专长包含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

学科知识专长是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它包括一个组织良好且易于提取的知识实体。不仅指特定的内容知识,还包括优化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课堂管理专长是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条件的知识,此专长作用于:维持课堂教学任务的进行;预防或迅速消除课堂不良行为;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而采取的教学行为等。

教授专长是指为了完成目标,有关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存在于复杂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评价和应变等,这些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使教学变得更为流畅。

诊断专长是指获得关于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信息状况的方法,这些信息状况的内容主要有: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学生的能力、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学生的强项与不足,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即使意识到师德重要性并且强化了师德重要地位,也未能有效解决师德和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二、如何以主体状态进行基本功修炼 教师基本功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和习得性,教师基本功的修炼离不开教师主体的自觉。

第一,要摈弃消极心态,树立积极心态

要打破安于现状、不求进步的守旧心理。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自我感觉良好,也有的认为自己年龄也大了又传到码头车到站的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抛弃自卑脆弱、自暴自弃的畏难心理。有些年轻的教师刚工作时热情很高,激情四射,总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但一次两次的挫折和失败便把他们打垮了,从此,他们便一撅不振,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成天唉声叹气,心灰意冷,热情降至了零点,有的甚至不堪一击,走上了绝路。还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底子薄,自卑心理极强,什么机会都不争取,自然结果是原地踏步了;要放弃文人相轻,闭关自守的狭隘心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教师会遇到诸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单纯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我们教师已习惯于“单干”,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还存在在“文人相轻”、“闭关自守”现象,这些心理都会严重阻碍我们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修炼基本功的过程中,要自觉树立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共赢意识。

第二,历练良好习惯,涵养学术品性

习惯决定成败,品性重在涵养,如果教师能够坚持从八个方面(也交叉,但每方面还是相对独立的)进行持之以恒的修炼,教师的基本功内涵就会显得更加厚重,外延也会因此显得更加实在。 一要终身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现实来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未来讲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传统教学中“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静态师生关系由于信息时代来临已经明显不合时宜。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厚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内涵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价值应该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二要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需要教师主动打破墨守成规的陋习,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需要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关注度、敏锐洞察力、敏捷革新力,能够主动转换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读,能够对那些所谓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冷静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深刻辨析和独立判断。

三要学会整合 。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和难点,也是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标志。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多媒体工具。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和应用,已经突破了原先课件制作、应用的简单层次,发展至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成功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件制作、信息化教案设计、教师网络集体备课与教研,课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深度学习,课后教师利用网络展开教后反思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等促进学生深度、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向和注重过程性应用实效方向靠拢。需要提醒的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的,需要集体攻关。 四要学会调适。 从特定角度讲,一切教育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知识和心理等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性格、气质等心理品质由于其成人特征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康、积极、稳健,教师是否能够正确面对来自问题学生、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等学校人际环境的压力,以及教师能否正确面对来自自身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压力,当面对来自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时,教师能否自觉主动进行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解压,这不仅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品质与能力之一,也是教师消解职业倦怠感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五要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必要态度,也有效实施教育的重要方法。欣赏学生,要做到“赏而无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要学会合作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能力,而且要有较好的合作能力。一是与学生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研究学习方法。只有与学生合作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二是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学科内的教师经常交流教学信息,研究教学案例,讨论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学科间的协同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学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联系,学科间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信息,有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四是与社区民众的合作。教育教学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和学校之外的各个系统建立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与社区民众开展交流与合作。合作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应然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实然需求。

七要学会科研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项逐渐得到认同并且不断得到强化的基本功。教育科研不仅仅局限在课题研究上,当然,课题研究的要求更加规范也更为严格。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来说,方式方法可以更灵活些。

八要学会反思。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会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知反思,不愿反思,不会反思,常常在工作中只注重速度、进度、结果,不注重过程,更不注重师生投入与获得之间的效益,通常是某项工作完成后即抛至“脑后”,自己很少回头看,使得工作中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导致问题日积月累更加难以解决。学会反思,应该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养成写教学日记、写教学扎记、写教学随笔等习惯。

三、如何有效进行外力驱动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呢? 我们既要坚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又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采取心得对策。

(一)加强培训,注重实效

尽管在新课标实施初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了对教师的培训,但许多培训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忽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从本区域实际出发,确定培训重点项目,明确培训具体指标要求,不能再搞大呼隆培训,一刀切培训。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时更要针对校情、师情和学情,明确整体带动型培训项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地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提供机会,增强内功

信息化的社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信息更新周期快速缩短, 因此,要多渠道优化教师基本功结构,培养教师的真功夫。

首先,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书本中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既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尤其要充实《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等。

其次,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互听互学,教学相长。在校内积极开展“我听人人课”、“人人听我课”、“我评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切实搞好集体备课,加强教案和学案的研究,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或聘请外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内上课,传经送宝,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2.开展竞赛,扬长补短。广泛开展专题性、研讨性基本功竞赛活动,严格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组织教师每学期设计一份最佳教案、上一堂生动课、写一篇优秀论文等。

3.以优带“差”,相互促进:在教师中开展“结对子”活动,并且实行项目及目标管理,让优秀教师为一般教师在师德上作表率、业务上作导师,将“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学校应制定具体措施,严格要求一般教师坚持先听课后上课的原则,鼓励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观摩课,一般教师上好汇报课,通过“传、帮、带”活动,实现结对教师都向新的层次发展。

(三)激活机制,激发动力

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逐步走向深入,学校应借此机会,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要通过引进人才、竞争上岗,推进教师聘任制规范有序地进行,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广大教师都能找准自己的位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待遇分配上按照工作量大小和贡献大小拉开档次,打破大锅饭,摒弃平均主义,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变过去的“要我干”为现在的“我要干”,激励教师不仅苦干、实干、更是乐干、巧干。同时,也使教师认识到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从而增强他们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自觉地加入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不仅把教育当成自己的职业,更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和乐趣。

推荐第7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在教育局的认真组织下,我们全校所有的教师利用周六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精心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适合教师自己和知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编写出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

认真上课。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运用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符合要求,应当重视实效性,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同步进行,精批与抽查相结合,批改标准要明确,同时要有鼓励为主,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写好教学反馈。总结成功之处,查找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纠正。用于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修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积极汲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并敢于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相信自己的专业技能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8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心得体会

通过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的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地思考反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团结协作,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热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下去。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向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推荐第9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尽管读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近日,我一直在学习《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再次拜读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地思考反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注重基本功德积累与修炼。

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团结协作,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热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下去。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向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特别感触的是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考查和判断的基本功。教学评价涉及教育教学的革新领域,在新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我认为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我觉得在课堂中,教师的心态、性格、气质等心理品质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康、积极,教师能否正确面对来自自身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压力,教师能否自觉主动进行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解压,对其是否能有好的教学非常重要。只有活泼乐观、永葆前进活力的教师,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锲而不舍”,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到“诲人不倦”。

推荐第10篇: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心得体会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时期里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多元化,多元价值,抵御不良习气,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在职业道德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想做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中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尤为强烈,而尊重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我们现在很多的老师在宽容学生上我认为还是做的不够好。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十个指头还不一样齐的道理,学生总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关注肯定学生的优点,宽容帮助学生的缺点,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说过:学生的大脑忙着接受训斥和处罚的信息,也就无暇静下心来裁判心灵中旧我和新我的论战。对此,魏老师有个很的做法,他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大多以宽容心对待,先让学生去做好事,然后写一份心里活动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事前、事中、事后自己的内心旧我和新我论战的情况。这样,学生们会在自我审视中感受到正确的快乐和错误的痛苦。

第二,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最具有成长力的老师,最具成长力的老师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老师。在他们的眼里,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次获得成长进步的进步的机会,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体会成长和进快乐的方式,通过工作的经历,积累经验成智慧。他们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更好的工作。最具成长力的老师能将所学和所得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以谋求提供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组织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面前,学生能够得到相对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和更加合理的生长和发展。这样的老师知道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体验成功和收获快乐的老师才会有持久而越发强烈的学习后劲。他们的快乐来源于成长本身----内在的充实和实践能力的变化,而不是从由此获得的外在荣誉和名利而快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第三,在学习《《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教师教学基本功是保证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学习它是尤为重要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语言交流基本功的《蹲踞式起跑》教学三个案例,在教学中适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的吸纳新知,从而达到好的教学目的,第一个案例教师想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基础的了解都不够。第二个教师巧妙地力偶那个风趣幽默的小故事,吧学生的注意力由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关注,转向了对教师的关注,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于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简洁而轻松地讲述时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一个精彩的示范之后,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的优势是什么,它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在里面包括对知识的联系,拓展、延伸以及纵向的深化,它带给学生更多知识、方法的积累和更深层次的思考。第三个案例把连贯的动作的分解后,要求学生总结归纳,这增加了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耗费的时间很长,违背了体育课精讲多练的原则,同时也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样的例举说明使我知道了不同的语言交流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适当的讲述和讲授时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讲述和讲授技能的训练。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新课程带来的变化,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要更加努力,用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体育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基本功新修炼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的思考

尧都区贾得一中

李 虹

眼下,不少的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一些活动,多建立一些兴趣小组,这不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吗?至于课堂教学,更是花样品种极多,这可真是用心良苦,但效果怎样呢?就拿语文作文来说,虽然有很好的写作素材,但写出来的文章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这可苦了教师,文章要逐字逐句的改,这难道就是素质教育吗?如果这样下去,素质教育岂不变成一种“花样”式教育,学生的真正素质又怎能提高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强调以智育为主体,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不用说将来不能成为新型的建设者,就是当前的学业也难完成。如何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呢?下面本人就自己从事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望能与同行商榷。

一、加强汉语拼音训练,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汉语是我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使用的主要语言。要准确使用汉语,首要条件就是要学好普通话,要学好普通话就必须学好汉语拼音。但从我所教的学生来看,近年来却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普通话比以前的学生说得流利多了,但拼读汉字的能力却下降了不少。原因何在?据调查了解,因素之一,是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学普通话的高潮,为学生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因素之二,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又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样一来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于是,老师、学生都忽视了汉语拼音的教与学,这样就出现了学生遇到难字不会拼读的现象,较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居然连声、韵母都认不全。

当然,听人说普通话,跟人学普通话,这确实是件好事,如果把它的当作唯一捷径,那不太好吧。试想,把一个一字不识的人放到北方,几年后他也能说出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也就是说,听人说普通话、跟人学普通话是任何人都能办到的,不能算捷径,况且汉语中这么多字你能全凭听去学会吗?要是这样的话,汉语拼音早就被取缔了。

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汉语拼音训练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重视起来,多开展汉语拼音知识竞赛,语文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任务放到课堂教学中去,切实抓好学拼读基本功的训练。

二、扩大学生的识字量,纠正常见的错别字

“新课标”规定初中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但现在的学生认识的汉字较少,常将最常见的字写错写别,譬如:“奶奶”写成“女及”“女及”,“吃饭”写成“口气”“饭”,“玩耍”写成“玩”“需”等等。我们常开玩笑说把“吃饭”写成“口气”“饭”的同学是想多吃“一”口,然而笑过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如若不及时纠正学生这种错别字连篇的现象,那么他们的素质怎么能提高呢?识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所在。学生只有认识了大量的汉字,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扩大识字量并非一日之功可见成效的,它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能力有限,毅力不一定坚强,要扩大识字量需要他人的帮助,这个帮助我们语文教师应当首当其冲,但其他人决非责无旁贷。故此,笔者建议:学校、教师、家长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首先,决不能看见书中难字就放过,学生读错写错字也不管;其次,教师、家长不能写错字以免学生模仿一错到底;再次,学生作业出现的错别字应及时纠正,尤其是非语文教师不能将责任推卸到语文教师身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写好规范字

书写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俗话说“字如其人”,书写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而且能体现其处事态度和审美能力。汉字之所以能在世界各种文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因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外型美,这是美、法、俄等文字无法比拟的。我国人民根据汉字的特点创造了各种字体,同时涌现出无数的书法家,其作品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书写如此重要,可是不少学生却乱写乱画,“龙飞凤舞”的现象较为严重,这难道不是对汉字的一种丑化吗?我参加书法培训时,曾听一位老师讲了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位中国官员与日本签订合同,桌上放着两支毛笔和砚碗,日本官员拿起毛笔流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中国官员却像拿筷子一样将毛笔抓在手中不知所措。这则笑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们清楚认识到书法(尤其是毛笔书法)在现实生活中已不大被重视了。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部已规定学生必须写好规范字,中考、高考作文评卷应有书写分这个项目。

由此看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写好规范字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应切实做到:(1)从平时抓起,作业中书写必须规范,宁可少写,决不能乱写;(2)教师要以身作则写好规范的汉字,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

“新课标”规定:学生必须“熟练使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工具书和多媒体。”可见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可是现在的学生带工具书到课堂的少了,因为它们早被一些“新编”的《课文生字、新词手册》等书籍取而代之了。在学生看来这些书既轻巧又方便,不需要考虑查什么音序、部首,只要翻开相应的课文一对照就行了。部分教师对此也表示默许,因为这可以节省时间,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连简单的《新华字典》也不会使用了。

本人认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应该多举行查字典、词典的比赛,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

语文素质教育中基本功还很多,如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但仅从上面四点来看,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就有重要的地位。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表现,它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作、学习。因此,评价一位教师,不仅要看他教得如何,所教学生成绩怎样,还要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有过硬的基本功。只有每个学生都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今后的全民素质才有可能提高,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第12篇:基本功修炼要诀

基本功修炼要诀

1.写下来,既是一种个人的基本功,也是一个组织的基本功。

对于个人来说,把你感悟到的写下来,这非常重要。这就是个人基本功的入门修炼要诀。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写下来也是一个自我承诺的过程,如果这样的计划、这样的梦想、这样的想法,只是你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一个闪念,过后你就将它抛在一边,不再回视,不再进一步思考它,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再好的东西,都会像你抛弃它一样毫不在意地将你抛弃。

“写下来”的含义包括:

1、用最明确的文字,尤其是数字描写出来。

2、尽量将其视觉化。如果能用图片或图形表示,效果将更好,因为比文字更能有效激发潜意识与潜能。

3、将这些视觉化的文字或图像,摆放在你随时或每天都能轻易看得到的地方。每天的视觉刺激会让你的潜意识“刻骨铭心”。不要太轻信用脑袋记忆,记忆的作用太有限。因为用不着多久,每天纷繁复杂的事务与信息,会将你的这点记忆冲刷得一干二净。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写下来”具有两种作用:把组织的使命、宣言、价值观昭示与众,把组织最核心的愿景变成每个人都听得懂的口号,让每一个人每一天都看见它,并不停地宣讲,最终会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另一个是把组织的制度、规划、条文,包括奖励和惩罚措施、游戏的规则等,统统写下来,昭示与众,就会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按什么规则来行事,应该做的是什么,不应该做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和事会受到奖励,什么样的人和事会受到惩罚。这种对规则的界定可以使组织有序并有效地运转,从而减少管理上的重复、模糊,从而实现“卓有成效”。

所以,当你明白需要修炼基本功以保障自己的成功的时候,你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养成“写下来”的习惯。

2.图画可以把信息还原为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图形化思维的基础就是思维路线图工具,思维路线图是一种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记忆、归纳、创造的强有力的工具。它模仿了神经元发散型的结构,符合我们自然的记忆模式;同时,它也强调逻辑性。这种将发散性和逻辑性相结合的工具,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信息、把握灵感;又可以帮助我们通观全局,条理分析。通过学习和应用图形化思维,可以使您:

1、协调左右脑,加强直觉想象与逻辑分析的能力。

2、使创意、构思、整理、规划更迅捷更有效。

3、精辟的收敛,无限的发散,给你最好用的思维整理工具。

4、掌握项目管理、个人管理的最好的图形化管理工具。

3.“不说不可能”不仅要从思想上训练自己,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都要在行动中训练自己“不说不可能”。一旦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我们就会大大提高效率,提高“高效完成任务的可能”。

一旦你说了“可能”,你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理由。所以,“不说不可能”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问题解决之道。因为一旦你认为一切可能的时候,你才会主动去找到方法。

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很多人能做到“不说不可能”,但能找到方法的人却很少。

所以,“不说不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凡事找方法”则是一种执行能力上的修炼,“找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人,就是具有卓越执行力的人,是每一个公司、每一个组织都在寻找的人。

4.“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句口号,也是西点军校最核心的价值观和军人之魂。

西点军校规定,任何士兵在遇到长官时,只能有四种回答:“Yes,sir、”;“No,sir、”;“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我们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你绝不可以让自己找借口,不给自己任何找借口的机会。

喜欢找借口的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总有一股懒惰情绪在左右着他的思维,同时也有一股不负责任的心理在控制着他。当他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会将一切责任推卸给其他客观原因,或者百般为自己开脱罪责。

所以,一个人在准备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地告诫自己,不能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而且,毫无商量的余地。不能觉得这样做很残酷,这是获得竞争胜利、使梦想得以达成的最根本的保障,是必须谨记的信条。

5.人的思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其一是积极的;其二是消极的。如果你怀有了消极的思维,那么你对任何事总是能够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也总是能够找到消极的借口为自己解脱,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

但是积极思维却不同,当你怀有积极思维的时候,你在面对事物的时候总能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积极的结果,而这种积极的结果接下来又会强化你的积极情绪,从而使你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

积极思维的自我暗示原则:

1、简单。

2、正面。

3、肯定。

4、重复。

在对自我进行积极思维的训练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写下来并学习运用潜意识的力量。

6、目标视觉化,制作“梦想板”

“梦想板”就是图形化、文字化的目标。你的目标一定是一个直观的内在实体,针对你的目标,你可以制作你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个人“梦想板”,将你要达成目标的计划与方式方法,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在因素明确地记录下来,你所希望达成的梦想目标在哪里,是什么,你将如何去向它靠近,直至最终将它抓握在你的手心。

设立目标,并且使目标视觉化,我们把目标放在板子上叫“梦想板”!“梦想板”是对自我的正面暗示,正面暗示能使你充满自信。制作“梦想板”的主要步骤:

1、列梦想清单“dreamlist”。

列出你一个月、一年或一生中所最想要达成的每一个目标。

2、排梦想目标的优先顺序。

例如:你现在想在同一个月内要房子,要车子,要业绩上升„„那时间一定无法分配。

3、为目标设立期限。没有期限的目标只是梦想,如果是长期目标,一定要分成短期行动步骤。

4、找出核心目标。

自我设问:“当我实现了哪一个目标梦想之后,那其他的目标都可跟着实现?”如此,你就能明白自己的核心目标在哪里。

5、明确达成目标的原因和理由。

我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为了达成这目标,我必须成为怎样一个人?在哪些方面必须要改变?

6、找出达成目标的最大障碍。

当你克服了达成目标中最大的障碍,其他一切都将变得简单。

7、制作“梦想板”图画。

潜意识的运作来自于明确的画面。假如你梦想在某年某月买一辆车,请你把这辆车的颜色、款式等描述得一清二楚,并找来具体的照片,贴到你的“梦想板”上,来引导自己的思维从这方面思考。

8、经常复习目标。

随时念着你的目标,浏览自己的“梦想板”,来刺激你的目标意识,不要有负面抗拒思想,遇到困难的时候,念你的目标;想与别人吵架的时候,马上念你的目标„„

9、制定方法与步骤,并付诸行动。

为你的梦想制定好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并采取大量的行动。计划越详细,你成功的机率越高。有好的方法和步骤,不付诸行动,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7、消灭形容词,量化表述

哈佛大学进行过一个跟踪25年的调查,有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只有模糊的目标,10%有近期清晰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10年或更久的长期目标;25年后,27%的人已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60%的人仍是一无所成、随大流,10%的人生活富足,但发展不大,而3%的人已经站在社会的顶端。10%的人,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因为是短期的目标,当完成一项后就转而去完成另一项,就象走路经常要转弯,最终的距离很短;而3%的人,一直朝着目标走直线,所以能走得很远。

实现目标,就要有具体的计划。但大多数人的计划都没有量化,比如要更上一层楼、要做得更好、要读一些书提高自己,但都没有具体的量化,就无法进行界定,这些形容词使计划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文学没有形容词是一种灾难,而管理都用形容词也是一场灾难。

一个人光有预期目标,还不能算是成功。衡量他是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所有的目标都必须是可以量化的。

用形容词表示的目标都是有问题的,是模糊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未来决定我们的目标,因此,当一个人在决定他现在的行为的时候,目标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也就无法去制定相应的计划。

只有当一个人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就是量化目标的实现,才能称之为成功,否则就是“不成功

走路比平时快30%:走路时,脚尖稍用力推进;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语速比平时稍快30%:说话时,语言简洁、有力,节省别人时间,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

走路比平时快30%,语速比平时稍快30%,就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积极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恒常而无意识的行为倾向,反复地在某种行为上产生,是心理或个性中的一种固定的倾向。

成功与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许多事情你反反复复做就会变成习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做中养成的。

习惯构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习惯。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性格。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只有你不怎么想要做好的事情。

做一个计划成功者,就是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

微笑所能给人带来的温暖,会比任何方式都直接而快捷得多。同时,微笑对于一个人本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大受其益。

事实上,当你微笑的时候,你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在暗示你:要高兴,要热情,要快乐,要显露自己最积极的一面。如此一来,你的心境将随之优化,你的思维也将随之活跃,因你的微笑,会让阳光在你的头顶灿烂,你会由此让他人觉得你的亲和力,因而让你具备很强的吸附力,让他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向你靠拢。

最基本的微笑方式是“沃尔玛式微笑”:

1、在与对方间隔3米之内开始微笑。

2、微笑时要露出8颗牙齿。

3、眼睛要注视对方,不要游离。

学会用心倾听与善用点头让对方感觉到受到了肯定,会让人在迈向人生目标的旅途中成为一个得道者,“得道多助”,如果我掌握了这一基本功,那么我将因此轻松地获得我希望获得的许多益处。

如何做到“用心倾听”?

1、认真地听对方谈话。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

3、对对方谈话内容表示强烈的兴趣。当你学会对别人感兴趣时,你会很容易吸引别人对你感兴趣。

4、专注,不可一心二用,不可手头兼做其他事。

5、适时鼓励对方继续

表达。如适时加入一些类似于“好、行、对、是的、不错、太棒了、没问题、噢、是吗„„”简单而肯定的话语。

6、保持积极倾听的肢体语言。

如:不时稍点头;不时目光与对方保持接触交流;有兴趣的眼神;保持面部的表情微笑、专注、深思等。

人都是希望获得赞美的,不管你的赞美对他的其他方面是否会产生影响,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的赞美会给他心理带来愉快。同时,通过你的赞美,会让他对你产生亲近感与感恩心。因为你的赞美会让他感觉到你很重视他,你很了解他,同时你也很肯定他信任他,这样一来,他所回报你的,便是同样的肯定与信任,由此而产生的就是你与他之间相互的热情。

所以,当你用心去赞美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用赞美来提高你与周围人群的亲密度。

为什么要赞美三次以上?

1、如果你只是规定自己“要赞美别人”,你可能从来就不会去赞美别人。

2、每天赞美别人三次,可以使有意识的行动变成长久保持的良好习惯。

3、第一次是强迫自己,第二次是顺从习惯,第三次则变成了下意识。基本功修炼要诀(3)

你要学会随时写下“感谢卡”,把你认为值得感谢的所有人、一切事情都写下来,经常阅读一下,这样你就会在内心里对生活充满感恩,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有极大的改变,而从这些感谢卡中,你也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经常学会感谢,经常因为感谢而写下感谢卡的人,就是一个懂得对生活感恩的人。

感恩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体现,缺乏这份素质的人,将很难看到生活与事业中的积极的一面,从而变成一个消极的人,这样一来,他的心态与人生价值将因此而大打折扣,从而使他很难成为一名成功者。如果他是一名员工,也将很难成为一名忠诚的员工。

每个人都了解反省的重要,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反省。“不知道”就意味着你的反省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的。

最重要的反省行为应该包括两个重要的时刻:清晨和夜晚。 清晨六问: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我的核心大目标是什么?

3、我今天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

4、我今天准备学到哪些方面的新东西?

5、我今天准备在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

6、我今天如何更快乐些? 夜晚六思:

1、我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标?

2、我今天是否更拉近了大目标?

3、我今天又学到了些什么?

4、我今天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5、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每天自我反省一次,是一个人对自己修炼基本功的考察,也是基本功修炼的一个项目。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点点„„正如数学中50%×50%×50%=

12、5%,而60%×60%×60%=

21、6%,每个乘项只增加了0、1,而结果都几乎是成倍增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得重复着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一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

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达到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成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

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一点点。

“每天运动一点点”可以使一个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而健康的体魄则是一个人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高效工作的必要条件。

最不用花钱也最有效的每日锻炼方式就是练俯卧撑。

对于个人而言,持久地坚持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

每天坚持一次运动其实很简单。如慢跑15分钟,散步半小时,跳操,做俯卧撑且每天增加一个,打太极拳等等。

“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必有助于我。”

“太棒了”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工具。

对于个人来说,它是调节个人职场压力的一个有效的心理工具。 对于组织来说,它是调节组织内部管理层管理压力的一个有效的心理工具。 “太棒了”的心理行为,可以使一个人每时每刻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且学会把压力变成动力,它对个人所遭受的挫折起到的是一个“转化”的功能——当事情还没有发生转变时,先转变你的内心。这种心理模式会对个人赋予

强烈的暗示:这件事是可能的,从而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当你认为一切皆有可能时,一切就皆有可能。

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禅司道。徒弟说:“师父,我们听说您会很多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师父说:

“好吧,我就给你们露一手移山大法吧,我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说着,师父开始打坐,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父,山怎么不过来呢?”师父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们就过去。”说着站起来,走到对面的山上„„

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 如果无法说服他人,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如果顾客不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生产出足以令顾客愿意购买的产品。

如果我们还无法成功,是因为自己暂时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

我是我认为的我: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自然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

要想信念变得更好,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我是我认为的我,我们是我们认为的我们!

基本功修炼要诀(4) 我是我一切的根源:

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做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我一切的根源!

让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我是我一切的根源。

“我是我一切的根源”是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某件事情、完成某个任务、与某个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我们通常会找出1000条与自己无关的理由。而一旦你运用“我是我一切的根源”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把根源放在自己身上,你就会不断地促使自己改进这些方法,直至达到成功。

对于个人来说,“把简单而有效的动作练到极致”永远都是要遵循的最重要的法则。这是一种高于“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每个人核心竞争力都可能发生变化,变成比较竞争优势,甚至丧失竞争优势。

“修炼”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是一种为应付变化而永远处于应变状态中的自我锻造能力。

个人修炼这种能力,可以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组织修炼这种能力,可以成为一个有力量、有凝聚力、有活力的组织。 简单的东西最有力量,而有力量才可获得继续发展的动力。

把简单有效的东西做到极致,不是要求你每天只做简单的重复,而是让你在“做”的时候,每天比别人进步一点点。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人都面临形形色色的管理或生活的问题。有时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在其他情况下我们却黔驴技穷,缺少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被诸多的问题困惑,我们希望能够拥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或管理生活中的问题。 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思考得更完美一些呢? 这一希望从我们对那些有创新精神的人的羡慕就可以证明。然而太多人相信智慧的人拥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或行为,因此我们力图摹仿他们的行为表现而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聪明的人与我们大多数人在身体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只不过他们在思维方法上比我们略胜一筹。

如何绘制思维模拟路线图工具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画了。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你的大脑;

4、你的想象!

绘制“思维路线图”要有一个中心,将围绕中心产生的一切思维都记下来,让大脑尽可能地保持自由。不要太介意顺序与组织,更不要在意是否整洁,关键是不要让思维停顿下来。大多数情况下,当你完成这张图时,它会自成体系。绘制“思维路线图”的7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因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使你的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能更自由、更自然地表达你自己。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因为一幅图画抵得上1000个词汇,同时帮助你运用想象力。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能让你的大脑兴奋。颜色能够给你的“思维路线”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因为你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如果你把分支连接起来,你会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

5、让思维路线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因为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因为单个的词汇使“思维路线图”更有力量和更具灵活性。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当你使用单个词汇时,有助于新想法的产生,而短语和句子却容易扼杀这种火花。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因为每一个图形,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1000个词汇。 从本质上来说,思维路线图就是将你的思维尽可能全面画下来,在思考问题时,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增强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而对于普通的职员来说,经过长久的思维路线图的训练,就能培养出迅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的能力,就能快速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进而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方法。

所以思维路线图的核心观点是:第一,把事情归类,变得简单;第二,找关键词;第三,用形象的方法产生联想。

真正的基本功是从内部生长出来的能力,黑豆与蝌蚪同放在一个水塘里的时候,乍看之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蝌蚪比黑豆多了条尾巴,而这条尾巴便让蝌蚪有了游动的能力。但是黑豆只能是黑豆,除了随波逐流,它永远都不会自己动起来。所以最终蝌蚪会慢慢长大,抛掉自己的尾巴,变化成为青蛙。可是黑豆呢?它要么被塘水沤烂,要么成了蝌蚪的“点心”,侥幸发芽生长起来的,也只能是一颗变异了的豆苗而已。

黑豆是永远长不出尾巴的,蝌蚪拥有的尾巴的能力是来自其自身的能力。要把基本功变成你内在的基因。任何基本功都要转化为内在机体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在关键时刻使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发生蜕变,从蝌蚪变成青蛙。

所以修炼基本功最大的秘密在于如何使吃下的“黑豆”变成身体内在的“基因”。

把个人日常生活中和组织活动中那些最简单、最无用的东西,经过内部的融合,转化为机体可以自我生长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真正的基本功。

如果你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奥秘——那就上路,好好修炼吧。

第13篇:班主任基本功修炼

班主任理论学习与基本功修炼

主讲人:朱洪秋

主讲人简介

朱洪秋,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副校长。中学德育高级教师职称,曾担任过高中生物学科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校长助理等职务。2002年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考取北师大教育博士研究生。

课程简介

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无边界、专业无标准、生涯无阶梯、待遇无着落、倦怠无妙方”等问题,朱洪秋提出:

一、要界定班主任的职责,实行全员德育、课堂德育、走班管理和学生主体德育;

二、班主任应主要管理班级、学生、教师、家长四个主体,即领导班级集体建设、教育引导管理学生、整合学科教师资源、指导学生家庭教育;

三、设立德育首席制度,为班主任提供生涯阶梯;

四、规定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班主任津贴,提高班主任地位,尊重班主任人格;

五、减轻班主任负担,改进班主任评价,支持班主任工作,宽容班主任问题,推动班主任科研。

结合工作实际,朱洪秋深入阐述了班主任工作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以及其他教育理论)和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异性效应、鲶鱼效应、角色效应、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他还实例讲解了如何通过实践历练、理论学习、外出学习和反思提升等途径来加强班主任基本功的修炼。

课程时长

157分钟

录制时间

2010年8月

提纲

一、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

1.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五大问题

(1)班主任工作无边界——专业域限

(2)班主任专业无标准——专业标准

(3)班主任生涯无阶梯——专业生涯

(4)班主任待遇无着落——专业价值

(5)班主任倦怠无妙方——专业困境

2.解决班主任工作问题的基本策略

(1)界定职责、全员德育、课堂德育、走班管理、主体德育

(2)班主任角色应该是领导者,主要管理班级、学生、教师、家长四个主体

(3)德育首席为班主任提供了生涯阶梯

(4)规定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津贴,提高班主任地位,尊重班主任人格

(5)减轻班主任负担,改进班主任评价,支撑班主任工作,宽容班主任问题,推动班主任科研

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与价值取向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

(1)主体教育理论

(2)赏识教育理论

(3)成功教育理论

(4)生活教育理论

(5)生命教育理论

(6)其他教育理论

2.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1)罗森塔尔效应

(2)异性效应

(3)鲶鱼效应

(4)角色效应

(5)破窗效应

(6)责任分散效应

三、班主任基本功与基本功修炼

1.班主任需要哪些基本功

(1)班级集体建设的基本功——班集体

(2)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功——学生

(3)教师资源整合的基本功——学科教师

(4)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功——学生家长

2.班主任如何修炼基本功

(1)实践历练——没有经历就没有能力

(2)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就没有高度

(3)外出学习——没有视野就没有宽度

(4)反思提升——没有思考就没有深度

第14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有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迅速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 , 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科书。由于教科书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科书编写意图,吃透教科书,挖掘教科书,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 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可以说,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对

比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因而,一个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也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 1 )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的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 2 )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 3 )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调整。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和教字大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提问与追问的作用

(1) 提问的作用。①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②通过课堂中的师生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观点、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④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 追问的作用。①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思维的线路,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应答的深度等作用。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有序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③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④追问有时会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如学生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问题有:

(1)设计提问时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由于自己钻研教材不深,设计的问题没有指向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学习的有效性不足。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 1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加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

(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3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能够体现具体、形象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知识建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使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对知识理解的障碍,给课堂教学激趣添味。

( 4 )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画图、操作、演示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使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利用教具、学具探索时,一定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作,是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的。

( 2 )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观察思考,并返回到具体操作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概括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的一般特征之后,

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去,对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能发挥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能较全面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 3 )学具、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实际,适合观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达成。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应该是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③机器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固然比较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绝对不可以等同,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但决不能摒弃传统教、学具,它们各有所长。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是灵魂,再好的教、学具,也代替不了教师的劳动,教师仍得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师的素质和魅力才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力量,决不能以具代教。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 1 )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实效。 ( 2 )教学情境创设是否符合课程要求。

( 3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 4 )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引领学生进入教学的关键是精彩的课堂引入,课堂引入时应寻求能激发学生最佳动机的方法。“引”有法,但无定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方法:联旧引新,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气氛,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音像资料,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设疑问难,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演示,通过展示直观教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经据典,利用历史上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引起学生的联想;联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精心地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清晰地列出来,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2)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教、学具;

(3)教学过程中,绝不死死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动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方法偏重于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课堂练习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喧宾夺主,占用时间过多。脱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不妥,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 (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想问。

(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强化作用。语文教学中,定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学习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维持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节作用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强化作用可以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不断进取以饱满的情绪刻苦探索。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强弱,根据这种了解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调整教学。批改作业是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教师督促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熟练程度 , 锻炼思维的必要手段;同时,学生通过教师对作业的批

改,能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合理布置作业与有效批改作业,使之更有效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掌握的又一项重要技能。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能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和开放的实践性语文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业的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接收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发现并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1)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如课堂进行的生字、词语的听写,一般采用同学间相互批改法,学生完成后,由教师指定学生相互批改。批改后,教师统计作业情况。二是随堂批改作业法。对于复习课,题目设有基础题、中档题、有一定思维度的题。这些题一般当堂完成,采用及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批改。若教师全讲,对学优生的思维没有帮助,而学困生又得不到提高。采用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对错,又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自己课外批改作业的时间。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时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这样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 , 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 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四是师生共批作业。采用这种方法,要集中几个学生典型错误的作业,教师事先把学生作业放在投影上,然后师生共同批改。通过这样的共评,师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同时又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

( 2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师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鼓励式批改。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协商式批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当面了解具体情况,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常能有意外发现,或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或是学生解题的创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对学生有创意的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并让其在班中介绍思路或方法,鼓励大家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三是延缓式批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同的,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四是面批式批改。这种批改方式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对学生做出反馈,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使师生的关系融洽。

(3)应用评语式批改。一是评语指导,思考改错。当学生由于马虎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时,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如学生出现理解性错误,可批上“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生根据评语能很快找出错误原因,并能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评语激励,增强信心。“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当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写出前面一部分答案时,应该激励“你一定行的,再想一想就能想出来了!”此外,“真聪明,这么有创意,上课大胆一点说出你的想法就更好了”等语言既能让学生信心倍增,

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三是评语点拨,拓宽思路。利用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四是评语促进,养成习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要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易于学生接受并加以改正,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写得再好一点 , 那就更好了”!

总之,灵活运用批改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1)学生可以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 (2)能培养他们得自主性和自信。

(3)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的成功与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艰辛与快乐.

(4)成长记录袋为家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评价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全面的发展。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 (5)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5)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6)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应当立足于“合理”与“有效”做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7)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实施者观念偏差、理解偏颇及操作不当 , 使得当前研究出现了盲目模仿、主题泛化、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把握不准确等种种弊病。

(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研究操作程序,要结合自己的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克服主题泛化的现象。很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主题的确立“大”而“空”。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注意:一是针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制定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提高学科成绩。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放在如何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循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这样一个思路,达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15篇:关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的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后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很多家长们都在为自己的下一代努力着,我们教师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谋生的职业,而是一个具有特殊职业要求的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认真研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并且做出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升级自己的思想观念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和创新。本著作共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

通过学习让我准确的把握了基本功的概念的定位,正确的估量了文本教材在教师基本功修炼中所起的作用。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教书颇有意义。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充电;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师应该经常从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中获取滋养。细读、品尝好的教学理论,会受到较好的启发,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本书从各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各种基本功及其应用,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吸取教学特色,关注学生学习思维方式。

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在学习中是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通过学习结合实践,对著作中的知识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任何人都不愿意听到批评的评论,当你批评他时,他会本能的竖起身上的刺,并且进行反击。所以,学生不能光靠批评来进行进步,课堂中与课后,我们要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案例中有这样一句“我伸出右手,在他头上抚摸了一下,并伸出大拇指,冲他摇了摇,他高兴的笑了。”也许大多数的教师都和我一样,用惩戒方式多一些,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我们都应当发挥这样的优势,把“温柔”的教学方式带进每个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各显其能。

(一)合理把握教学过程

知识内容是科学、严谨的,但学习知识过程应是愉悦、轻松的。在教学活动中,若教师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知识本身变得活泼、亲切、有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更能让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二)结合反馈做好辅导

针对课堂反馈,课后反馈去了解学情,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再针对学情、教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并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三、注重教学的评价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化学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生活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能力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呢?知识全面,习惯良好,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些,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探索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学生实验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四、教师还必须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

有人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多媒体已成辅助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最终会被“电脑+投影”取代,依赖于粉笔和黑板而存在的粉笔字必将成为历史。对此,我持反对意见。板书(粉笔字)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借助于板书,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形象生动地呈现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规范、整洁、美观、流畅的板书,不仅给学生一种美感,而且对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邢俊梅

第16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九年级 英语 韩艳红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和创新。本著作共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通过学习让我准确的把握了基本功的概念的定位,正确的估量了文本教材在教师基本功修炼中所起的作用。

二、关注每个教育点,提升学生的能力。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在学习中是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通过学习结合实践,对著作中的知识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七年级

英语

韩艳红

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从主科数学语文英语到副科音乐体育美术无一不涉及,作为英语课更是积极的响应和参与,把《英语课程新标准》中新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注重听说训练,培养英语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要想学好就必须多听,多说,多练习。我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在这几方面去培养她们,逐渐的让她们养成听完就会说的习惯,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首先,在课堂上我尽量用英语教学,这样教学不仅是创设一种英语环境,更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她们的听力,看他们是否对一般的课堂用语达到一听就明白的境地。

其次,在英语的教学中我还采用听和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同学们一直不停的听和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一致认为听起来不费劲,说起来也比较轻松,听和说不在成为学生头痛的问题,而是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

第二: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心理特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各种能力,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第17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和创新。本著作共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通过学习让我准确的把握了基本功的概念的定位,正确的估量了文本教材在教师基本功修炼中所起的作用。

二、关注每个教育点,提升学生的能力。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在学习中是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通过学习结合实践,对著作中的知识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准确锁定教学起点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首先对课前预习做了如下研究。上课前组织学生讨论,课前预习什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帮助,通过结合第一课《神鸟》的预习,师生共总结出以下几点:

1、课前熟读课文,这是必不可少的。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2、注意文中的多音字。如《神鸟》一课出现了五个多音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抓不到重点,结合教材学生总结了学习多音字的方法。首先多音字的出现标志不同,他们都是中括号,根据这一特点,学生可确定多音字。再次,每课的多音字不用面面俱到,可只抓重点。如本课的多音字是“可汗、埋、看、更”学生可重点掌握这五个多音字,课前预习时给他们注音并组词,自主学习多音字。

3、课前预习包括从文中画出生字词,自己在多读几遍。新教材包括会认和会写得字,我们首先要保证学生读音的准确。课文中会认和会写得字都采用了小括号带音节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课前把他们画出来多读几遍加深记忆,课后通过书写可达到巩固作用,使字词教学收到实际的效果。

4、关于近义词、反义词的教学。对词语的准确应用,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所以要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它不是一躇而就的。如何进行近义词、反义词的教学,可借助课外书如《一点通》和《英才教程》上面有几个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训练,学生可以从文中画出这个词语并自己练习填写,这样的好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5、关于词语的理解。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有些词语不能理解,这是就要求学生把他们画下来,采用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把他们在课前消化掉,如还不理解可采用质疑法,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如“寒暄”学生不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知道是见了面后,互相说些天气冷暖之类的话。

6、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课前学生可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文中画了出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可质疑。如在教学《神鸟》一文中,当学生学到神鸟三次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打动了可汗,然后逃脱。这是,有个学生突然质疑:我觉得这个可汗不应该放弃,如果他在坚持一次,神鸟没有故事讲了,那他就成功了。面对这个问题,我再一次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可汗下一次会成功吗?学生说:不会成功,因为前面给我们交待了,这是一只聪明伶俐的神鸟。我顺势引导,如果神鸟没有故事了,那你们能不能帮神鸟写一个故事,让神鸟逃过一劫。

7、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理清条理。

预习时要求学生首先读课文,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如本文写了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聪明伶俐,很多人想抓住他,但都没有成功,有一个可汗,三次抓住神鸟,都被神鸟讲故事打动逃脱了。这时学生又可根据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如前部分很多人想抓神鸟都没成功(1-3)自然段,可汗三次抓住神鸟(4-17)课文就分为两部分。

8、预习课后问题。课后有三个问题,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解决一部分,如没有解决,可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如可后第一个问题,神鸟是怎样一次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就有了答案。神鸟聪明伶俐,神鸟抓住了人的弱点,他们都具有同情心,这样就逃脱了。其他的问题也解决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教材中关于字词句的掌握就很扎实,不是无重点的过去了,有的课堂很花,但不利于学生基础的掌握。

(二)开放课堂的创设

知识内容是科学、严谨的,但学习知识过程应是愉悦、轻松的。在教学活动中,若教师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知识本身变得活泼、亲切、有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更能让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1、情景中乐学

小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交际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在生成中共享。例如识字教学中,设置了摸字游戏:用小袋子装上卡片要求大家抽读,并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当一个学生抽到“垂”这个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比比看你们谁能和“垂”交上好朋友,认识并记住它?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马上进入思维中,一会儿一个个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老师,我看到了路边的柳树垂了下来我就记住了这个字。有的同学说:老师“睡觉”的“睡”取掉“目”就是“垂”。还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能记住这个字。还有的同学说:我用出谜语的办法能记住这个字,一个人眼睛闭住了躺在床上就是垂。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交流,他们掌握并共享了多种识字方法,并加深了对“垂”字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探索中乐学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养成良好的习惯。

3、创新中的乐学

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生命活力、最富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创新中学习。

4、赏析中乐学

《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什么?欣赏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语言特色,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人物形象、景色物产、语言特色等方面探索课文中蕴含着的审美因素。

5、应用中乐学

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大多局限在听课,普遍缺乏对知识整体上的关注意识,整合能力,也导致了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终归宿点习作入手,提高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关注,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教学的评价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生字词:以《语文教师用书》学习目标中给出的词语为主,可采用课前预习(明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复习这部分内容,老师第二天听写、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不写家庭作业或发小红花进行奖励等等。)上课前五分钟听写本单元的词语,低、中年级由老师批改,高年级可让学生同桌互批下课订正。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除让学生会背,老师可出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会写。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留五分钟时间写,一次写的内容不易过多,对填写中错得多的字也要进行集体订正。本课知识点主要包括: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等。

课后习题: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复习巩固,重点题可布置成课堂作业。除课后习题外,本课还有一些知识点,老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师用书,把本课的知识点罗列到教案上,课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可多化些时间讲实、讲透。

\"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结合本单位的重点课文及训练重点进行分析,预设一些题型让学生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略读课文则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对于略读课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进行阅读训练。

3、对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复习不要局限于一道题的内容,而应对这些题进行拓展,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习作的复习,重点复习本单元的习作要点,特别是在本次习作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讲解,对于本册书中的重点习作读后感,如有时间可出一道类似的习作题目让学生练习,但一定要在课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40分钟),以检查学生对这类习作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训练了。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18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儋州市白马井实验小学

谢希达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假期间阅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自检与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加得心应手。现将一些学习体会总结几点。

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时期里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多元化,多元价值,抵御不良习气,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在职业道德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想做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而尊重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通过学习,更新了观念。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和创新。本著作共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通过学习我更准确的把握了基本功的概念的定位,正确的估量了文本教材在教师基本功修炼中所起的作用。

三、注重教学的评价。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新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生活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能力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呢?知识全面,习惯良好,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要有一定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探索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学生实验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四、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最具有成长力的老师,最具成长力的老师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老师。在他们的眼里,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次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体会成长和进快乐的方式,通过工作的经历,积累经验成智慧。他们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更好的工作。最具成长力的老师能将所学和所得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以谋求提供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组织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面前,学生能够得到相对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和更加合理的生长和发展。这样的老师知道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体验成功和收获快乐的老师才会有持久而越发强烈的学习后劲。他们的快乐来源于成长本身----内在的充实和实践能力的变化,而不是从由此获得的外在荣誉和名利而快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新课程带来的变化,看到了各门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要更加努力,用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9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和创新。本著作共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通过学习让我正确的把握了基本功的概念的定位,正确的估量了文本教材在教师基本功修炼中所起的作用。

二、关注每个教育点,提升学生的能力。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它是“以解决题目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在学习中是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进步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通过学习结合实践,对著作中的知识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熟悉。

(一)正确锁定教学出发点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温习。首先对课前预习做了如下研究。上课前组织学生讨论,课前预习什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帮助,通过学习回纳,对课文的预习,师生共总结出以下几点:

1、课前读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2、留意课文中的定义、概念、性质、用途、实验设计、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等内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

3、对课文中出现的定义概念自己要多读几遍,最好能理解其含义,然后反思学习过的内容中是否有相近的定义、概念,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4、对课文中出现的性质和用途,最好能记下来,想想以前学过的性质、用途相近的物质,找出其性质、用途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某条性质、用途而言,想想具有这条性质、用途的物质你能想到几种,都有哪些。

5、对课文中出现的实验,第一,要想想它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将要进行怎样的实验操纵,操纵中要留意些什么,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等等。第二,要想想这个实验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实验在仪器的组装有相似的地方,区别是什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实验在仪器的组装上相同,为什么。并且回忆一下那个实验。

6、对课文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要进行总结、推理、想象,得出你能得出的结论,等待实验的验证。同时要查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记忆,回忆以前学过的相似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进行比对,找到区别与联系;回忆学过的同类物质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能否找到一个什么小小的规律等等

7、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一理它在化学知识脉络中的位置。

预习时要求学生首先读,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再一项一项的落实所要做到的内容,有疑问的内容或搞不清的内容要做好标记,为听课做预备。

8、预习课后题目。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解决一部分,如没有解决,可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把握就很扎实,不是无重点的过往了,有的课堂很花,但不一定有利于学生基础的把握。

(二)公道把握教学过程

知识内容是科学、严谨的,但学习知识过程应是愉悦、轻松的。在教学活动中,若教师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知识本身变得活泼、亲切、有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更能让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教师要在正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把握学习方法,进步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第20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读书心得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像导演在准备一台好戏,主角是学生。

敢于创新,灵活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什么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而被动。怎样为好呢?一句话,“无招胜有招!”即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你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满腹的经纶敌不过你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奇妙的点子。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

做一名不断进取的教师,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课堂之上,要求师生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本书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敢于创新,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即兴教学的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长,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发挥各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如今,我们看到新课程带来的变化,看到了音乐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要更加努力,用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基本功修炼心得体会.doc》
教学基本功修炼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